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328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十五岁到二十岁,智慧开了,着重在什麽?研究讨论。老师怎麽教法?让学生跟同学们一起分享。譬如说《论语》,学《论语》这个学生,让他讲《论语》,讲给大家听。他讲完之后,老师做讲评,他有没见到的地方,老师给他补充;他讲得很精彩的地方,老师奖励,所以是这麽学出来的。这是什麽?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不是老师讲给他听,是他讲给老师、讲给大家听,老师给他印证,讲得对,没讲错,点头。然后教他什麽?再去念一千遍。一千遍念完的时候,第二次再来讲,再複讲,讲的一定比第一遍讲得深、讲得广。到三千遍,通过这种複讲的方式,他就毕业了。所以这中国人教学法跟外国不一样,外国完全听老师的,中国不是的,中国老师要启发学生的智慧,要教他开悟。「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就是开悟,自见就是开悟,自己悟了。悟了之后,你自己说出来的,你跟夫子所讲的一样,老师给你印证,给你证明,或者老师跟你在一起研究讨论,更深一层。不开悟不讲,开悟才能讲,不开悟就是叫你背诵,就叫你複讲,养成一个複讲的习惯。

 

複讲,佛的经典全是複讲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记录,佛灭度之后阿难尊者複讲,这旁边有记录,五百阿罗汉做证明,五百个阿罗汉都点头,才能写下来;有一个不同意,就不能把它写下来,取信于后世。这种理念方法传到中国来,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所以这是求智慧的理念方法,跟西洋的不一样。西洋是求知识,知识要老师讲清楚、讲明白,接受老师的,学生再继续研究,会超过老师。还是知识,它不是智慧,它是向外求的,求到的。智慧是从内发出去的,不在外面。自性,六祖惠能大师明心见性的时候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句话重要。本自具足,具足什麽?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功德、无量才艺、无量德能和无量福报,全具足,没有一样不具足。所以见性就成佛了,成佛就得大圆满,得大自在、大神通、大智慧。

 

下头两句,「久久纯熟,不念自念」,这两句是功夫现前了,到纯熟的时候不念自念了。这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无住生心」,无住的时候生心,无住是纯熟,不念自念是生心,生心的时候就是无住,无住的时候就是生心,这叫理一心不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到达这个境界。这个时候,「记数亦得,不记数亦得」,都可以。「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着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后头这一句是警告,你是初发心,才学佛就要学最高级的、学理一心的人、学菩萨行,那是假的,你做不到,这就是自欺欺人,要学圆融自在。病在哪裡?都是「信不深,行不力」。这六个字重要,为什麽?学佛淘汰下来的人,病就这六个字。只要有这六个字,你就被淘汰掉了,你念佛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信深的人一定听话,经是佛说的,论,古来祖师大德所说的,你一定很认真,不敢违背。只要标新立异,自己想的一套方法,跟古圣先贤脱节了,肯定是错误。都是信不深、行不力,功夫不得力,行不力是功夫不得力。

 

「又道绰大师云:若始学者,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道绰大师这个开示很好,对我们有大帮助。我们有没有把握往生?这几句话说对了,我们学淨土,学念佛法门,没有破相。破相,破是放下;我们着相,着相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破相的,小乘须陀洹,五种见惑破了,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他放下了;我们没有,我们还以为是真的。他为什麽能破相?他真正体会到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心经》,《般若经》裡头流通最广的,读诵的人最多,它可以帮助我们提起观照的功夫,裡面重要的经文能够记住,时时刻刻帮助我们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就得放下,别去执着它,不要认真就对了。身体是假的,执着这个身是我,这是最根本的执着。因为执着身是我,就出不了六道轮迴,连小乘初果都证不到。

 

初果,五种见惑断了,知道身不是我,边见都没有了。边是对立,现在讲对立,不跟人对立、不跟事对立、不跟万物对立,没有对立的,没有对立就和谐。边是二边,没有了,变成什麽?一体,知道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所以没有对立。小乘须陀洹,初果。成见没有了,见取、戒取,就是我们讲成见,自以为是的,不再执着自以为是,说什麽都可以,只要没说错,言语不同没关係,一桩事情。最后是邪见,错误的知见,错误的知见太多太多了,众生的知见全是错误的。正确的,圣贤知见。

 

学了佛之后,我们用佛的智慧来观察这个世间。世间所有宗教,在中国所有的学派,儒家、道家,是不是佛?是佛。儒家所说的,道家所说的,庄子讲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是什麽人说的?佛说的。老、庄是不是成佛?当然是佛,在中国叫他做圣贤,他要是生在印度,印度人就叫他做佛陀。释迦牟尼佛要是生在中国,中国人叫他做圣人。名称不一样,同一个阶层的,他们地位是平等的,都是明心见性,不是明心见性说不出这个话。儒家,你看最明显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谁说得出来?佛说得出来,佛知佛见,菩萨都说不出来。后面所说的八目,三纲八目,儒家东西统统在裡头了,圣贤之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内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外王,圣贤事业,不是佛菩萨说不出来。所以儒家的圣人就是佛,儒家的贤人就是菩萨,是一不是二。

 

再看看其他的宗教,这世界上着名的宗教,每个宗教创始人,最低的阶层都是法身菩萨,创教。所以他是一不是二。我们对佛尊敬,对儒、对道尊敬,为什麽?他就是佛。我们对所有宗教创始人,所有宗教裡面真正修行的使者,我们心目当中都把他看作是佛、是菩萨,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众神一体,宗教一家,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宗教的团结,宗教回归教育,大有利于圣贤教诲,真的会给世界带来长治久安,永远的和平。

 

后面几句话,我们把它念下去,「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这个依相,淨土是有相,指方立相,指示我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只要能够依照经典所说的专修,这个专至就是专修,没有不往生的,不须疑也。「是故本经但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也」,宗是主要的、重要的,本经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旨。

 

「至于末世,持名者虽广,而往生者不多,《安乐集》亦有问答如下:若人但称念弥陀名号,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闇得往生者。然有众生称名忆念,而无明犹在,不满所愿者何意?」这个问答好,这是现在这个社会裡面,念佛往生的现象,甚至于像李老师早年在台中莲社常说。莲社是他发起的,度人很多。我到莲社去看他,这第一次见面,莲社成立十年,莲友大概有二十万人接受李老师的教化。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念佛的莲友,不谈其他,台中佛教莲社这些莲友,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不多。老师说,大概一万个念佛人当中,真正往生极乐世界的也不过只三个、五个。换句话说,往生的比例是万分之三、万分之五,大多数人都是在淨宗结个缘,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什麽缘故?跟此地问的意思相同,有众生称名忆念,而无明犹在,不满所愿。满所愿是往生,不满所愿是不能往生。这话怎麽说法?

 

「答曰: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答得好,不是真干,跟淨土法门所说的名义不相应。下面所说的,「所以者何」,为什麽?「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复有三种不相应」。《安乐集》裡头说得好,与名与义不相应。你看,名是淨土,怎麽样能生淨土?心淨则佛土淨。用什麽方法让我们得心淨?用持名念佛的方法。它有三个境界,就是我们经题上的。最初的境界就是清淨心,得清淨心决定得生,生到哪裡?凡圣同居土,淨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是淨土,不是秽土,因为心清淨土就清淨。第二个是念到平等,平等心生方便有馀土。最高的境界是觉,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生实报庄严土。这个念佛的人他不相应,换句话说,他念佛还有妄想、还有杂念,夹杂在裡头,起心动念不是阿弥陀佛,是许许多多妄想分别执着,这个麻烦,这个不能往生。所以他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5月9日11:03:0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117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