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第6集)jingkong老和尚主讲

admin 妙法莲华经评论3阅读模式

 

中国人的教学法一开头就教你求根本智,这就是给一乘教法奠下了基础。一乘教法裡面决定不用心意识,禅宗裡面离心意识参,教下是离心意识来学,不一样。禅宗裡面你有疑问,你要发问,那个老师,你问题提出来,打你三十板。你再要提问题,三十板打了,你还没答覆我?再打三十板,打到你不说话为止。不说话还要打三十板。要打到什麽时候?打到心裡面不起心动念就成了,所谓说「开口便错,动念即乖」。我们现在能接受吗?有理三十棒,无理还是三十棒,这是什麽个教法?诸位想想,西方人能接受吗?不能接受的。告诉诸位,这是一乘基础教学法。教你背诵经文,不许研究,为什麽?一研究又落到知见上,又落在心意识裡头。一乘佛法要的是什麽?无分别智,才能把悟门打开。

一有分别就是障碍。所以在一切法裡头,起心动念、起分别、生执着是障碍。那个老师你提出问题为什麽要打你三十板?就是你有障碍。你想答覆是你有障碍,你起心动念。你不答覆你也是障碍,不答覆什麽障碍?也起心动念,起了个什麽心?起了我很清淨,我不动心。那就坏了,你怎麽不动心?你心早就动了,所以也要打三十棒。悟了的境界跟迷的境界决定不相同。今天几个人能够相信这个方法,又有几个人肯照这个方法来修学。中国过去佛门裡面福慧双修,慧求的是根本智,是称性的般若智慧,绝不是世智辩聪;福是为大众服务,老修照顾初修,出家人照顾在家人,不是出家人养尊处优,不是的。出家人在寺院,居士到这裡要来参学,从前寺院有居士参学的,居士在庙裡面住几个月、住个一年半载,常事。尤其家庭裡面生活能过得去的,对佛学很有兴趣的,他就到山上去住个几个月,住一、二年。他到山上什麽都不晓得,出家人要照顾他。居士在寺庙裡可以挂单的。所以出家人要照顾在家人,四众是一体,互相要尊敬。

老师指导的方法全是趣向一乘,根性利的二年、三年开悟,开悟我们俗话讲得道,他得道了。他得的什麽道?一切通达了。根性要是迟钝的,有的人一辈子都开不了悟的,这样的人也不少,一辈子都不开悟。我们得要问问,那些人为什麽几年他就开悟了?为什麽另外一些人一辈子不开悟?诸位要晓得,印光大师说得很好,悟与不悟还不在方法,而是在求学的态度。为什麽?方法是一样,一个老师,在从前教几千个学生,方法是用一样的。可是那有悟、有不悟的实在是决定在学生的态度上。学生对老师有十分的恭敬,句句话都能依教奉行,不折不扣,这个人开悟得就快。这个学生对老师所说的是半信半疑,还得研究研究,还得想想老师这个方法对不对,这样人开悟就很难。所以印祖说一分恭敬心得一分利益,二分恭敬心得二分利益,十分恭敬心得十分利益。这个话说得一点都不错,无论是世出世法,你所修学的成果一定与你对老师的尊敬心是成正比例的。你对这个老师没有恭敬心,说是你在他会上成就了,哪有这种道理?没有这个道理的。而恭敬可不是外表恭敬,是内心裡面依教奉行,这叫真正的恭敬。可见得是多数的学生对老师不能完全依教奉行,阳奉阴违,表面敷衍,心裡还是不服,所以他不能成就。

我们读《六祖坛经》就有个很好的例子,你看惠明,惠明在五祖会下完全用的是分别心,所以没有成就。六祖得道之后,他也跟一伙人去追他,想把衣钵夺回来。遇到六祖之后,六祖叫他安安稳稳坐在那裡,「不思善,不思恶」,正这个时候,如何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他开悟了。为什麽?他在这一念之间对六祖起了恭敬心。六祖教他什麽都不要想,把一切念头放下,他能照做,所以一句话点醒了他,他恍然大悟。像这种方法五祖在黄梅不知道教了多少遍,他为什麽不悟?他心没有定下来,没有回光返照。可见得悟与不悟是对老师的恭敬心,对老师的教法是不是百分之百的依从?惠明接受六祖的教学是百分之百的,一丝毫折扣没有打。所以一刹那当中他就能回头,就把他的茅塞给拔除,心开意解。佛祖教人是平等的,绝不会说偏一个,对这个好,对那个不好,没有这个道理,都是我们自己的分别心。果真说对这个好,对那个不好,他也不是佛、他也不是祖,他跟我们一样是凡夫,哪有这个道理!教学是公开的,绝无祕密。传给六祖那个祕密传法是不得已,那要是公开的,公开人家不服气,要整他、要找麻烦的,避免这些纠纷、避免争执,不得已而用的方法。所以佛法裡头没有祕密传法的。

一乘法是真的,方便法不是真的,可见得所讲的声闻法、菩萨法都不是真实的。但是在一乘裡面才这样说,你要对一般人来讲,阿罗汉法不是真实的,菩萨法也不是真实的,那就麻烦大了。声闻法、菩萨法都是佛说的,怎麽不真?要比起一乘法它就不是真实的,不跟一乘法比它是真实的。不但声闻、菩萨法是真实的,五戒十善也是真实,五戒可以确保人身,十善可以生天,可以享天福,那怎麽不真?这就是说我们在哪个境界裡,对什麽样程度人说什麽样的法。莲花长成熟的时候,花谢了,莲子成熟,这表示什麽?表示的「废权立实」,这就是法华会。裡面莲子成熟,众生的根性成熟了,这个时候可以接受一乘妙法,经文裡面所说,「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在《六祖坛经》也是如此,你看六祖自己所说的,对神秀弟子讲,你的老师是神秀大师,接引大乘人,是三乘裡面的大乘,他的对象是大乘人。而六祖的对象叫上上乘人,不一样,接引的对象不相同。上上乘人是一乘根性的人,不假方便,什麽方便法统统用不上,直捷了当就说最上乘法,为最上乘人说最上乘法,这是「莲华」所表的意思。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3月4日19:04:0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06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