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324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摘要以上三释,皆与禅淨诸祖一鼻孔通气,正是从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者也。盖自他不二,自他宛然。因自他不二,故来迎之佛即是自心之佛。复因自他宛然,故于佛实不来,人亦不去之中,宛现临终佛迎,往...

 

「又《报恩论》曰:谨按此段十念往生,专指住大乘者言之。大乘如禅宗得破参,及读一切大乘经典」,这是讲教下,「得解悟者皆是」。解悟,他明白了,不是证悟,证悟是契入境界,他解悟。「其人不专修淨土」,这样的人不是专修淨土的,「如智者」,智者大师是解悟,天台宗《法华经》,「永明」是禅,他们两个都是念佛往生的,永明是淨土宗第六代祖师,他是修禅的。「此论所见,更上层楼。」这括弧裡头又说,「惜以永明大师为例,稍欠稳妥」,为什麽?「因永明昼夜弥陀十万声」。他不是十念,永明了不起,白天念佛十万声,晚上念佛也十万声,一天念二十万声佛号,一生不间断。禅宗裡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回过头来专念阿弥陀佛,接引与佛有缘的同修,同生极乐世界。

 

下面我们继续看,「盖经云住大乘者,其心清淨,闻甚深法,即生信解。如是智慧勐利,信愿坚固之人。唯智者、永明、中峰诸大老,方所堪能。既同智者、永明、中峰诸大祖师,又焉能位列下辈。是故夏师会本,于三辈往生人后,专引《唐译》,另成一段。以表常言之三辈往生之外,另有一格。就是慈舟法师判之为一心三辈者也」,这是别具一格。「一心三辈,乃别有大人作略,超越常格,而得往生者。此之作略,即一心也」。「本品中,一念淨心」,就是前面《十方佛讚品》裡面所说的「一念淨信」。

 

一念淨心就是一念淨信,一念淨信就是毫无怀疑。难!今天到哪裡去找一念淨信的人?海贤老和尚是一念淨信,来佛寺三圣都是一念淨信。为什麽我们不能成一念淨信?腰痠背痛那就找医生,这就不是一念淨信。一念淨信的是什麽?不管是哪个地方有伤有痛,他一句佛号念到底,全没有了,那是一念淨信人,一念淨信很难得。所以在我们这个本子裡头,夏老师的会集本,专引《唐译》的做这一品最后的一段,三辈往生后面加上这段,上辈、中辈、下辈,最后一心三辈,清楚了,明白了。

 

念老注解裡又告诉我们,一念淨信有来处,就是前面所说的「十方佛讚品」裡面讲的一念淨信。我们今天修淨土,还想修别的法门,或者想禅,或者想教,或者想密。夏莲老宗教显密都通,黄念祖老居士亦如是,他们跟海贤老和尚不一样,海贤老和尚是一念淨心、一念淨信,各人表的不一样。前面「十方佛讚品」当中有一念淨信,有说:「乃至能发一念淨信,所有善根至心迴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那麽现在「乃至获得一念淨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定生彼国」,这个定字重要,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前后呼应,同显一心与一念之旨。此实淨土法门之妙体」,这两个字用得好。「夏师之会集,慈老之科判,均契诸佛本怀,深显禅淨不二,实大有功于圣教。」不是他们给我们点出来,我们看不出来,这一点,清楚了,我们在这裡恍然大悟。要不要再去学禅?不必,一念淨心就是禅,一念淨信就是教。

 

淨土宗,一个淨心、一个淨信,淨信,信愿行是淨土宗的三资粮,淨心是禅宗。我们的经题,经题末后,「清淨平等觉」,淨信就是清淨心,比清淨心更深一层的就是平等心。不但我们能解,还要能行,信愿行,行是什麽?行是一念淨心。教是一念淨信,我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一点不怀疑,这叫淨信。极乐世界从哪裡来的?自心所现的,谁的自心?我的自心,这是禅。禅、教是一不是二,没有分家。经题上清淨平等觉,这是淨,也是禅,也是密。清淨心,阿罗汉、辟支佛;平等心,菩萨;觉,法身菩萨,正觉,法身菩萨正觉,如来正觉,不可思议。所以,落实清淨平等觉是真正发心,真正修行。心不清淨,没放下,烦恼习气没放下;心不平等,分别执着没放下。得清淨心,就是阿罗汉、辟支佛的地位;得平等心,就是三贤菩萨;觉,法身大士,阿惟越致菩萨。

 

所以「今云」,今云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说「乃至获得一念淨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定生彼国。前后呼应,同显一心与一念之旨」,这是淨宗妙体。夏师之会集,慈老的科判,均契诸佛本怀,深显禅淨不二,对佛教做出伟大的贡献。

 

我们再看后头这一段。「一心与一念,文异而实同。《教行信证》」,这是日本淨宗大师的着作,这裡头说,「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跟一念,祖师大德为我们解释。「一心是清淨报土的真因」,这句话重要。所以,淨宗修行的标准叫一心不乱,浅而言之叫事一心不乱,深而言之叫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馀土,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念老在此地为我们解释,「信心无二之心,即是一心,亦即是一念。并谓此为清淨报土之真因」,清淨报土是实报庄严土,「则往生者必将登实报庄严土,而成地上之大士。一心之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于此可见」。

 

念佛的人什麽是最重要的?一心最重要,一心就是不乱,不乱就是一心。事上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理上一心不乱,无明烦恼破了。这是念佛人的目标,念佛人的标准,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真干。海贤老和尚是我们最好的榜样,还有他的师弟、他的母亲,三个都是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走得多自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大家佛来接引。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成就法身大士。这个一心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于此可见。

 

「又《信心铭》曰: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这首偈说得好,「表不二之信心,就是不可思议的一心」,淨宗讲一心。「一念淨信,随愿皆生」,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今天问题出在哪裡?出在放不下。为什麽放不下?对于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把假的当作真的,把真的当作假的,一味在假相上下功夫,真的忘得一乾二淨,连个概念都没有,怎麽办?这就是经教要认真,经教是帮我们破迷开悟的,是帮我们认识真相的,该捨的要捨,该持的要持。淨宗法门的殊胜就殊胜在带业往生,烦恼不需要断,带着可以往生,带业不能证果,但是能往生。所以我们把消业障这桩事情,完全到极乐世界再办,在此地不必理会,一心信愿持名求生淨土,就对了。

 

下面引《圆中钞》裡头说:「持名一心不乱者,因也。得一念者,约行成而为言也。」什麽叫一心?一念就是一心。「此言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只要一念,烦恼习气完全伏住了,虽有它不起现行。「临终正念,自然现前,往生淨土必矣」,等于给我们保证了。「盖言」,这下面的话是念老说的,「持名心无散乱者,因行也。能得一念,乃行成之果」,修行所成就的果德,「若得一念,则临终时,能伏诸惑,正念自然现前」。所以这个一念重要,一念就是一心。为什麽能伏诸惑?诸惑就是烦恼习气,一念能伏,一念是阿弥陀佛,念念是阿弥陀佛,烦恼习气就不会起来。果能像永明大师,白天十万声佛号、晚上十万声佛号,二十万声佛号,他不生烦恼了;他生烦恼,二十万声佛号念不成。声声佛号分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要学,要向他看齐。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4月19日14:40:2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045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