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入门(刘克雄教授主讲) ◎ 2015.8.2 启讲于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编号: 56-181 / 共 32 次讲演
▲视频下载
教授:接下来继续看会意举例,看下一个字,「喜」。
学生读诵:喜ㄒㄧˇ。(甲文)(金文)(小篆)(楷书)。喜指开心,喜悦。合「壴(ㄓㄨˋ)」、「口」会意,「壴」是陈列着的乐器,人闻乐则笑。
备注:《说文》:「乐也。从壴从口。」段注:「壴象陈乐立而上见。从口者,笑下曰喜也。闻乐则笑。故从壴从口会意。」按:古文字学者有以为,壴是鼓的初文,喜下的「口」非口字,而是盛鼓的架子。用「口」盛鼓,表示音乐。喜乐之义,即由音乐之义所引申。(引备一说)
典籍所见:(1)喜爱、爱好。《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盖孔子晚而喜《易》。」(2)喜事。《国语.鲁语》:「固庆其喜而吊其忧。」
常用词:欢喜,喜好,喜上眉梢,双喜临门。
教授:《说文》说:「乐也。从壴从口。」
板书:
《说文》裡面的说解,从某从某,像我们这裡这个喜字,从壴从口,这是会意;以及从某某,这种说解,都告诉我们这个字是会意。在甲文裡,形状跟小篆是有些不一样,有些研究古文字学者,他认为喜这个字是鼓的初文,下面这个「囗」的符号,并不是口,也不是囗,而是盛鼓的一个架子,来表示音乐。喜乐之义,是由音乐之义引申而来。因为有这种说法,我们引备同学们参考。下一个字,「析」:
学生读诵:析ㄒㄧ。(甲文)(金文)(小篆)(楷书)。析用斧头噼木。合「木」、「斤」会意,斤为斧头。
备注:《说文》:「破木也。一曰折也。从木斤。」
典籍所见:(1)剖开、噼开。《诗经.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2)分开、离散。《汉书.艺文志》:「五经乖析,儒学寖衰。」(3)解释、辨释。陶渊明《移居诗二首之二》:「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常用词:赏析,剖析,分析。
板书:
教授:这裡看到《说文》是这个了,从某某,是吗?
学生:是。
教授:看到甲文,这边是个斧头,一把斧头,斤,用来折木,用来噼开。由它慢慢演变成金文:
板书:
金文就跟小篆几乎是一样了。接下来看下一个字,「邮」:
学生读诵:邮ㄧㄡˊ。(小篆)(隶书)(楷书)。邮指边境上的传信站。合「邑」、「垂」会意,表示设在边陲上供传递文书的亭舍。
备注:《说文》:「竟上行书舍。从邑垂。垂,边也。」段注:「在境上,故从垂。」
典籍所见:(1)邮局。《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2)极、甚。《列子.周穆王》:「迷之邮者,焉能解人之迷哉。」
常用词:邮票,邮递,邮件。
教授:同学们看小篆,一边是垂,一边是邑。《说文》说:「竟上行书舍。从邑垂。」它还解释:「垂,边也。」段注说:「在境上,故从垂。」境上,就指边境上。所以,「邮」就是设在边境上,以供传递文书的亭舍。我们看到小篆的邮字,一边是垂,一边是邑,我们现在才认识邮局写的这个「」字,现在弄清楚了吗?设在边境上的传书舍。接下来看下一个字,「邑」:
学生读诵:邑ㄧˋ。(甲文)(金文)(隶书)(楷书)。邑指城邑,合「囗」、「卪(ㄐㄧㄝˊ)」会意,囗代表封域,卪代表权力,表示治理的这一片区域,便是城邑。
备注:《说文》:「国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按:古文字学者有以为甲文上像封域,下像人形,表示有土有人斯成一邑。(引备一说)
典籍所见:(1)古代称诸侯的国家为邑。《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2)国都,京城。《尔雅》:「邑外谓之郊。」(3)居民聚居的地方。柳宗元《柳河东集》:「邑犬群吠。」
常用词:都邑。
板书:
教授:《说文》:从囗从卪。上面这一部分是囗,下面是卪。囗代表范围,这块土地,这一块;卪代表权力,管理这块土地。这是小篆。古文字学者看到甲文,同学们看黑板,甲文上面也是囗,下面这部分,它跟卪不太一样,像是个人形,记得吧?因此古文字学者有认为,下面不是卪,是有人、有土成为所谓的邑,一个范围。我们说过,我们初读文字学,应以《说文》为主,古文字学者有各家说法,不甚一样,到现在还有很多字大家意见不统一,因此我们只能够用来给同学们参考。除非非常明确,确实有证据的,我们才可以採用,要不然我们是先以《说文》为主。下一个字,看「晋」:
学生读诵:晋ㄐㄧㄣˋ。(甲文)(金文)(小篆)(楷书)。晋指上进。合「日」、「臸(ㄓ)」会意,「臸」是「到」的意思。日照到万物,得以生长蕃息,继续上进。
备注:《说文》:「进也。日出而万物进。从日从臸。《易》曰:『明出地上,晋。』」
典籍所见:(1)升。《清史稿.桂中行传》:「以功晋知府。」(2)周代诸侯国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晋于是始墨。」(3)中国朝代名。《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常用词:晋级,晋升。
教授:晋这个字,《说文》:「从日从臸」,它说解说是「进也。日出而万物进。」日普照万物,万物得以蕃息生长,有继续上进之义。所以「晋」之所以《说文》说「进」,进步的进,前进的进,由这个本义引申。所以典籍所见裡面,第一个「以功晋知府」,这个晋当什麽讲?晋升,以功劳晋升为知府。所以这个升也是由晋引申而来。看下一个字,「罗」:
学生读诵:罗ㄌㄨㄛˊ。(甲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罗指捕鸟的网,合「网」、「纟」、「隹」会意,纟表示网为丝製,隹为网中之鸟,说明罗为捕鸟之网。
备注:《说文》:「以丝罟鸟也。从网从维。古者芒氏初作罗。」
典籍所见:(1)用来捕捉动物的网。《诗经.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2)质地轻软的丝织品。《战国策.齐策》:「下宫糅罗纨,曳绮縠,而士不得以为缘。」(3)捕捉。《诗经.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4)囊括、涵盖。《庄子.天下》:「万物毕罗,莫足以归。」(5)陈列、分布。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常用词:包罗万象,星罗棋布,门可罗雀。
教授:看小篆,是合「网」、「纟」、「隹」会意,表示这个网子是纟做成的,做成这个网,可以用来捕隹。隹是什麽?在《说文》就是短尾的鸟。我们说过,在甲文隹与鸟并不分。所以这个罗不光指用来捕短尾的隹,也可以捕什麽?长尾的鸟。金文这个罗,网的笔画有所省略,纟跟小篆一样,这边隹它换成什麽?攴。
板书:
金文,「网」笔画有所省略,纟还是一样,这个隹它变成攴。攴有捕取的意思,它这个网不光捕短尾的隹,捕长尾的鸟,应该也可以捕小的动物。所以它用攴,攴有击打的意思。
有一个故事,它用来捕老虎。在山边乡下住着有一对老夫妇,山边的房子当然不是很讲究,在房子外面猪圈裡,他养了一隻肥大的猪。有一天,细雨濛濛的夜晚,老虎看到这个猪长大了,老虎要捕食动物用哪一个字?我们讲过:
学生:豸。
教授:豸。那种豸自然要去捕食这个猪。牠靠近猪圈的时候,然后趴下来观察,听到裡面的人在说话。裡面的人说:「我是天不怕,地不怕,我无所求(无所求就天不怕,地不怕),可是我最怕屋漏」,下雨,屋漏是很麻烦的。这个老虎听得入神,他们是天不怕地不怕,最怕是屋漏,老虎想,这个屋漏一定是非常厉害。所以牠就在想,我现在来捕这头大猪,可千万别让屋漏看到,因此牠就很谨慎的蹲在那裡等待时机。就是有那麽巧的事,有一个小偷拿着一个粗麻袋,带网的粗麻袋,很大一个大麻袋,准备来偷这个大猪。因为下着毛毛雨,天当然是黑的,走到那,赫然发现这个猪就蹲在路边,他就用那个大网子把牠一网网下去,然后一揹揹上说:天!这个猪好大。这个老虎想,真是不巧,说屋漏屋漏就到了,一口把我吞下去,然后躲在裡面也不敢动。这个小偷揹了一段路以后,实在太重了,然后就放下来想喘口气,我看看这个猪怎麽长这麽大!一看,我的天,魂都没有,就往后面跑。老虎一看,这个屋漏今天算仁慈,没有把我吃掉,竟然放我一条生路,牠也跳出来,就赶快往山裡跑。听过没?这个罗,他用大粗麻袋,像罗一样,一下把牠网下去。告诉我,他两公婆为什麽天不怕地不怕?刚才我说的:
学生:无所求。
教授:在山裡面,在山边梯田种点什麽就够吃了,所以无所求。所以怎麽样?
学生:天不怕,地不怕。
教授:记得,我们如果能做到无所求的时候,你就有一股,我们说过什麽?
学生:浩然正气。
教授:浩然正气,我无所求了。好,接下来我们看下一个字,「表」:
学生读诵:表ㄅㄧㄠˇ。(甲文)(小篆)(隶书)(楷书)。表指上衣。合「毛」、「衣」会意,古代的皮衣,皮毛朝外,所以引申为外表。
备注:《说文》:「上衣也,从毛衣。」段注:「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引伸为凡外箸之称。」
典籍所见:(1)标识。《管子.君臣上》:「民有疑惑贰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则百姓之与间,犹揭表而令之止也。」(2)事物外在的一面。《左传.僖公五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3)模范、榜样。《文选.幽通赋》:「保身遗名,民之表兮。」
常用词:表裡如一,为人师表。
教授:同学们看小篆:
板书:
《说文》说:「上衣也,从毛衣。」古代皮衣,它皮毛朝外。所以,你看这个字「表」,裡面是毛,外面是衣,合毛和衣会意,所以《说文》说:「从毛衣」。它本意是古代的皮衣,它皮毛朝外,所以引申为表面、外表,这都是引申义。接下来看下一个字,「见」:
学生读诵:见ㄐㄧㄢˋ。(甲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见指看见,看到。合「目」、「儿」会意,「儿」是人的古文奇字,人有目才能看见。甲文、金文从「人」、「目」,小篆从「儿」、「目」,与甲文、金文同。
备注:《说文》:「视也。从儿目。」
典籍所见:(1)拜会、访问。《左传.庄公十年》:「公将战,曹刿请见。」(2)会晤、接待。《史记.廉颇蔺相如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3)遇到。《左传.桓西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4)看法、见解。《晋书.王浑传》:「私慕鲁女存国之志,敢陈愚见。」(5)被。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孟子.尽心下》:「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
常用词:看见,见多识广,见义勇为。
板书:
教授:大家看黑板,金文,甲文。底下是人,特别显示出人的眼睛。好像这个眼睛更像一点。甲文的眼睛很多是这种三角形的,到了小篆,这眼睛就竖起来了,竖目横眉,竖,这是小篆。这种笔画的变化,有时是因为书写的需要。譬如古时候是用一片一片的竹简,书写横的不便,他就习惯把它变竖的。他也许觉得如果这样写或者这样写的话,可能写不下,一片一片的竹简,所以就把眼睛竖起。下一个字,我们看「臭」:
学生读诵:臭ㄒㄧㄡˋ。(甲文)(金文)(隶书)(楷书)。臭闻气味。合「犬」、「自」会意,「自」指鼻子,犬用鼻闻嗅而知路,后引申假借为气味。
备注:《说文》:「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从犬自。」段注:「犬能行路踪迹前犬之所至,于其气知之也,故其字从犬自。」
典籍所见:(1)恶名,不好的名声。《晋书.桓温传》:「不足复遗臭万载邪!」(2)气味。《易经.繫辞上》:「其臭如兰。」
常用词:臭皮囊,乳臭未乾。
教授:《说文》:「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从犬自。」自是什麽,记得吗?
学生们:鼻子。
教授:鼻子。那为什麽会变成自己?真好,说到自己的时候常指自己的鼻子,所以这个鼻子就变成自己。黑板上我们看到那个甲文,这是个犬。你一看就知道,它不像刚才屋漏捕的那个大猪,它瘦瘦的,犬。特别显着牠的鼻子。犬的鼻子特别灵敏,超过我们多少倍,谁能告诉我?有人知道吗?不知道。我是有一次在电视上,好像是中央十台的一个节目,说到犬的鼻子,牠的嗅觉,比我们人的鼻子要多七十倍。厉害吧,比我们多七十倍。所以我们看到部队裡也用犬来侦查,牠鼻子特别灵敏。看看这个犬,好像脚并不很长,身体瘦瘦的,尾巴长的,有点像腊肠狗,像吗?
典籍所见,第二有个气味,「其臭如兰」。养过兰花没有?同学们。中国的画家往往喜欢画兰、竹、梅花、菊花。我们的文化,几千年来也薰陶出文士们对兰花特别的一种喜爱。
板书: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生在山中幽谷的兰花,不管有人来欣赏没人来欣赏,它到时它一样会吐它的芬芳。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为没有人欣赏,它就不芳香。这裡面暗暗喻的一个人什麽样?一个君子进德修业,不会因为没有人欣赏而不继续乾乾终日修养自己。所以兰花是一般画画的人喜欢画的一个题材,原因就是因为对兰花有这种感情。因此,假如你去拜访一个朋友,走进他的院子,他养着几盆兰花,主人也正好在那裡,你不要忘记讚美他一番。怎麽样讚美,同学们帮我想,努力想,给你半分钟,怎麽样讚美?
板书:知兰之士。
在这,答桉在这。老兄:你真是知兰之士!明白吗?是什麽意思?不要连意思都不懂。老兄(好朋友),老兄:你真是一个知兰之士。「知兰」是什麽意思?知道「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我到目前为止,我看过一幅信笺纸写的最好的书法,是什麽?一位画家叫溥心畲。听说吗?
板书:溥儒,心畲。
溥儒,字心畲。在三、四十年代,在中国,他画的名声与张大千齐名,大家称「南张北溥」,南边张大千,北方溥心畲。溥先生学问极好,我在高中的时代有幸能在他家裡听他讲《易经》。他是皇室的后裔,爱新觉罗,跟溥杰他们那一代的人。十七岁,从德国就拿到一个天文学的博士学位,十七岁,小毛头。回来以后,在北京西山,奉慈禧太后之命,在西山闭门十年,好好读中国古书。闭门十年,你想他有最好的老师,读书有最好的版本,学画,故宫裡面那些画他都可以拿来临摹。所以不久他的画就成名了,南张北溥。
在日本,日本人恐怕喜爱他的画要超过张大千。他跟我说:人家(一般人)都认为我是一个画家。是,他是画家不错,后来他也到了台湾去。孙中山先生革命成功,民国建立不久,他们这个皇室也就变成平民了。他到了台湾以后靠什麽维生?卖画,卖他的画,当时卖得很便宜。他说:人家都认为我是一位画家,其实我自己认为,我第一是学问,第二是我的诗,第三是我的书法,最差是我的画。」但是画可以卖钱,书法卖钱更不如画。所以画比较好卖,学问不好卖,谁知道你有没有学问。
好,从他这个话裡面,我们体会出一件事情,非常重要。如果同学们将来有志于艺术画画,有志于书法写字,别忘了他刚才说那段话,你别忘了他闭门十年读我们中国古籍。所以,书法的造诣、画的成就要以学问为根柢,明白吗?书法,好像上次我也说过,你可以临唐人的帖,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都可以。进一步说,再往上说,最好你能看看魏碑,魏碑我推荐过两本:一个「张黑女墓志铭」,一个「张勐龙碑」,这是魏碑。再往上,汉碑,汉碑就有更多,我推荐一个「张迁碑」,记得吗?一个「礼器碑」,第三「石门颂」。这些都写过,你还想更进一步,我也推荐「毛公鼎」、「散氏盘」。
上次我也跟同学们说过,有一个书法家问到这个问题,我也就这样跟他说,如此如此这样来。最后他还要问:然后呢?然后,那只有多读书了。你写出来的书法,要能够有你个人的风貌,还能够有一股书卷气迎面扑来,这是更高一层。说到这,我就说到溥先生,他的行书,你一看它就是一股很浓重的书卷气迎面扑来,书法非常美,行云流水。这靠什麽?靠读书修养。不光书法画画要读书,鼓琴也需要读书。有一张小画,我印象很深刻,岸边画一个石壁,用花青染,看起来潦潦草草、简简单单的画面,但是经过他一题:
板书:江云飘素练,石壁断空青。
「江云飘素练,石壁断空青。」原来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画面,经过这一题,显得这幅画就非常的有深度、有内涵、有意境。再有他画的山水,他用花青,同学们知道花青吗?你们大概没有碰过,没有接触过。花青是植物的颜料,石青、石绿是矿物质颜料。花青:
板书:花青。
溥先生不像一般的画家急于把画完成,他是花青染过一遍,他用的花青调好以后要用细的绢过滤过,残渣不要,然后一遍不算数,乾后再一遍,还不算数,重複的染十来遍。因此,你看他的画面上染的颜色非常典重,沉重典厚。如果你光是染一遍、二遍就草草说算了,最后这个画有一股火气,所谓乾燥的燥,燥气,不成功。如果有同学想学画,我愿意跟你探讨,我也画了几十年。我们现在说,我看过一幅用信笺纸写的最美的书法,就是溥先生写的。便笺、便条,用毛笔行书,写给我的一位老师,申先生,一位诗人,申先生。
板书:庭中兰开数朵,明夜能来一啜茗乎?凤荪先生 心畲○月○日
教授:两句话,用行书写的。「庭中兰开数朵,明夜能来一啜茗乎?」什麽叫啜茗?
学生:喝茶。
教授:喝茶。喝茶为什麽叫啜?品茗,用个小杯子品茗。要喝出声音来,叫啜茶。啜出声音来,茶特别的香。因为是给好朋友,这一个小的便笺,邀请他明天晚上你过来,一起欣赏我庭中的兰花,一起喝杯茶。是信手写的,无心把它写好,他信手写,它就变成最好。「庭中兰开数朵,明夜能来一啜茗乎?」就两句话。这也是跟同学们说过,文章也好,书信也好,在精要,要精要,不可以故意把它拉长。你看像这封简单的信,就两句话,使我们回味无穷。第一个,刚才我们先说明兰,中国人对兰花的一种特别的感情。特别的感情我们了解之后,如果说到朋友家裡,碰到他养兰花,你要怎麽恭维、讚美?
学生:知兰之士。
教授:真好,这是对朋友最好的讚美了。这裡你看「兰开数朵」,兰花不会开得很多的,兰开数朵。他自己欣赏之外,还希望邀请能够知兰的朋友,一起来一啜茗乎。这裡我们看到《易经.繫辞》上面写到:「其臭如兰。」使我想起兰花在中国人心目中,它不光只是花,有一分感情。说到这,也许同学们想,我回家要养一盆兰花,好让朋友来看到以后,等着朋友,兰花在这,等着朋友说那一句话。养兰花的人,他不会去旅行很远,原因他要照顾兰花,不能太湿,不能太晒。大家看下一个字,「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