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于一生弘扬传统文化,如何有师承有系统的学习汉学/成德法师主讲

有志於一生弘揚傳統文化,如何有師承有系統的學習漢學   成德法師主講   2020/9/4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18-100-0007

MP3下载

諸位同修大德,大家吉祥!有同修她曾經從事傳統文化的教學,現在因緣不成熟,她有問到,是在家繼續等待?或者去找傳統文化的學校?或者可不可以從事體制內教育來落實傳統文化在課堂?她也有提到,她已經三十歲,成家了,而且有公公婆婆、父母、丈夫,而且也準備生孩子。英文水平一般,可能到英國漢學院來求學不是很成熟,自己也都有定課,也都有積極在聽經。不能到英國漢學院學習,但是有志於供養傳統文化,就是將這一生來弘揚傳統文化的在家人,如何系統有師承的來學習漢學?這個是她所問到的問題。

當然首先要很讚歎這一位同修,畢竟在物欲橫流的時代,她也是很有善根,覺得倫理道德因果、傳統文化的教育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也可以說是學生最需要的,很可能影響他一生的幸福與否。所以發了願我們就要堅持,遇到再大的挫折我們也不改變。畢竟我們要從事傳統文化教育,它還是要有團隊、還是要有學校,所以假如當下沒有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精神的學校,那我們可以先好好的提升自己。

就像師父上人,他好好的提升自己,自然緣分來找他,人家九次找他出家,讓他去弘揚佛陀的教育。當我們提升真的能為大眾服務,那個機會你推都推不掉。當然弘法利生不分出家在家,只要自己提升得夠了,佛菩薩自有安排,自己不操心,我們安住當下,敦倫盡分。而且真的要去利眾,我們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一定要在自己的德行、智慧,還有教學的方方面面的能力,甚至於是指導學生生活的能力,這應該我們都要全面的來下功夫、來提升。所謂修身為本,「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而且我們自己是一個好學生,修學解行相應、孝親尊師了,我們才能夠以身教、言教,來把怎麼扎好孝親尊師的根、怎麼做一個好學生教給他。所以我們現在認真學習,其實跟我們未來教學它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好好提升自己,自有因緣安排。

而妳也提到,可不可以在體制內來落實?佛法是事事無礙,當然是可以的。成德當時候剛出來教小學,也都是在體制內教學,也可以深刻感覺學生現在的狀況,他們需要的是什麼,也是給了我們很好的鍛鍊。往後在體制內也有可能遇到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學校。其實現在教育界也都把經典編到教科書裡面去了,只要我們很真誠,可以感通到見和同解的校長、領導,大家一起同心協力來落實傳統文化,來把學生教好,來把學校辦好,那就可以在體制內成為落實傳統文化的榜樣,這個就是落實《華嚴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個就功德無量。所謂人有善願,天必佑之,信為道元功德母,我們對這些道理沒有懷疑。

您也提到您成家了,我想要利益學生,這也是對社會盡一分力量、責任,但也要在修身齊家的基礎之上,所以家庭的本分一定要落實好。李炳南老師教導我們:「白衣學佛不離世法,必須敦倫盡分」,每個本分要很用心去把它做好;「處世不忘菩提」,我們要有菩提心、要有使命感,不管是在家庭當中還是在教學裡面,在家庭,我們也要把家庭當作行菩薩道的道場,把家庭也做成榜樣,你教學,你的班是榜樣,這就具體落實行為世範。所以「處世不忘菩提,要在行解相應」,李老師把行擺在解前面,這也是一番苦心,就是提醒我們行比解重要。因為佛法貴在力行,能夠力行,縱使聽聞的經教不是很多,但是聽一句就去落實一句,那他這個行就幫助解得更深,解又幫助行得更徹底,而且他力行一句就得一句的受用。假如聽經解經解了很多,一句也沒有紮紮實實去落實,去淘汰自己的習氣的話,這個解行是很難相應的。

所以我們的用功不能只是用功在讀經、聽經、念佛上面而已,這些是一個手段,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夏蓮居老居士談到精進,他是說以調伏習氣為精進,所以這個精進就不是相上看而已,這個是要重實質的。我們念佛念得很多,有沒有調伏散亂的心?有沒有調伏妄想?我們讀誦三根讀得很多,有沒有真正把這三根的教誨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我們讀誦《無量壽經》,有沒有把《無量壽經》慢慢變成我們人生的劇本?這個都是重實質。所以李老這個行解相應對我們就非常重要。

當然這一位同修她很重視三根的學習,這個也是蕅益大師特別強調的「淨社銘」有四個重點,這個就是「持戒為本」,三根就是戒具體的落實。我們敦倫盡分,其實都是屬於持戒,守本分。我們在境界當中又能從根本修,在家庭、在教學的這些境界裡面,都能夠「觀心為要」,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在境界當中歷事鍊心,鍊我們能保持真心,保持心都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上面。一時心念偏頗,那是必然的過程,只要我們能夠有警覺性,不能再用妄心、不能再用煩惱,學佛就是學著用真心,能夠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拉回來。在修學上要「善友為依」,尤其末法,要依眾靠眾。那只要自己一心向道,也會感應來好的學校、好的教學團隊。這個人生確實都是感應,莫向外求,一切福田不離方寸。

「淨社銘」最後一個是「淨土為歸」,等於是我們這一生要以淨土為歸宿。尤其我們這個時代,不靠念佛求生淨土、不靠四十八願加持,要斷見思煩惱出離輪迴非常非常困難。但是我們要淨土為歸,那什麼時候歸?隨時隨地,不能留戀這個世間。雖然有本分要盡,但是不能產生情執,不能對人事物貪愛或者牽掛放不下。因為我們清楚,只有往生淨土,自己的問題才能解決,也才幫得了今生的親人、朋友,甚至是累世的親人。只有我們往生淨土,我們才有能力幫他們,不然「善惡禍福,追命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可能下輩子就不認識了。所以這一生的親人、朋友,真的是「但願人長久,唯有念彌陀,親眷永團聚,法界逍遙遊」。

您也提到,就是妳現在三十歲,就想著彌陀村在哪?就希望早一點見阿彌陀佛給自己授記,阿彌陀佛讓我留我就留,沒讓我留,只想早點往生。當然,願生極樂這個是菩提心,厭離娑婆這個也是菩提心,就是念生死苦。但是也不能急著要去,因為這個急又是煩惱。

當然妳也說到,等真正有智慧了再來度一切眾生,不希望造新殃。不再造新殃的心態很正確,但是假如怕造新殃,那個怕可能又讓自己面對境界,境界還沒到,自己都擔心害怕。所以《大學》說,身有所憂患,不得其正;有所恐懼,不得其正;有所忿懥,不得其正;有所好樂,不得其正。所以等於是我們都要安住在當下,觀心為要,這個心念錯了,要趕快把它調整過來。我們對彌陀的慈悲要有信心,「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阿彌陀佛就希望我們趕快去的。

而我們能不能往生,在信願之有無,我們是不是真信、是不是切願。是因為遇到一些挫折才想去,假如沒有遇到挫折,財色名食睡又開始貪著了,那個就不是真信切願、不是歸心似箭。其實我們當下還有哪些事情很放不下、很想要,說很想往生,那很可能就變成看不清楚自己的狀況。所以我們修往生淨土要正助雙修,正修是念佛,助修是積功累德。敦倫盡分就是積功累德,我們在家庭裡面行菩薩道,我們在工作當中行菩薩道。

那也非常隨喜,妳希望學習漢學、學習傳統文化,然後進而能精進修學提升德行,在世俗、在教學當中能夠自度度他。要系統的學習漢學,其實老人家有指導我們,基礎,《聖學根之根》,這個是小學階段,我們要教孩子,我們自己也要下一點功夫。小學學做人,《聖學根之根》;中學學做事,四書五經;大學學為政,是《群書治要》。看您是在哪一個年齡層去教學,對這些經教都要深入把它學好。

像現在在老人家的號召之下,有很多團隊也都有在深入漢學的經典,也都有掛出來,像極樂寺的網站;當然,像我們英國漢學院有老師、同學們一些學習心得也會供養。成德也有認識的這些同修,也都有發心要去深入老人家強調的這些經典,到時候應該都會有交感。大家或許能夠在網路,甚至於能夠有緣大家一起形成學習團隊,甚至於一起再辦一條龍學校,那就太好了,所謂人有善願,天必佑之。

以上一點心得、一點考慮提供您做參考,有講得不妥的地方,還請批評指正。謝謝您,阿彌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1年5月28日04:50:0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6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