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 上净下空老和尚弘法六十周年暨华藏净宗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活动职义工培训班-净宗学会精神导师、追本溯源福慧基始 悟道法师主讲 (第六集) 2019/2/19 台湾台北灵岩山寺双溪小筑三重净宗别院 档名:60-012-0006
▲下载链接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阿弥陀佛!我们这节课,刚才看了我们净老和尚这些弘法的回顾,特别在晚年,把佛法弘扬到各个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文化,这个也是很具体的表现出佛陀教育不是宗教。过去我们早年听到净老和尚讲的佛教不是宗教,是初步的认识,它的本质的确是教育。到晚年,把佛陀的教育精神融入到各个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这是最圆满、最具体的呈现出佛教是教育。我们在这个当中是学习佛陀教育,所以佛陀教育跟什么宗教、跟什么样的人都能交流,只要我们学会了,自己这个根扎稳了,就能像老和尚这样跟各个不同宗教、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人事交流,没有障碍了。如果没有深入佛法、没有深入经教,那这个很难做到,总是有一个隔阂、一个障碍,不但跟其他宗教有障碍,就连佛教自己本身,不同的宗派都有隔阂。
在二OO二年,我们第一次跟我们净老和尚去参加日本冈山联合国和平会议,这是受格里菲斯大学的委托,代表学校参加这个会议。还没有参加这个和平会议之前,我们到了京都,因为我们净老和尚也知道日本的佛教,不同的宗派它是老死不相往来的,你是什么宗的,他分得很清楚。不但不同宗分得清楚,就是同一个宗不同的派,也分得很清楚。像禅宗五个派,在日本都还保存,法眼、沩仰、曹洞、临济、云门,这五个宗派,这是六祖以后传的,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不同的派他还是不相往来,一样修禅宗。净土宗也是一样,净土宗在日本目前有三个宗,有净土宗、有西山净土宗、有净土真宗。有一年我们到北海道去,看到外面招牌写一个净土宗的寺院,进去一看,里面一个佛堂,椅子摆了好几百个,我就想,这个地方来做三时系念很理想,跟他们借。就请同修去问,寺院那个柜台就说,你们是修什么宗的?我们这里是净土宗。同修说,我们也是修净土宗。他说那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净土真宗,你们净土宗,不一样,不借。所以净土宗跟净土真宗一样修净土的,这个当中有隔阂。
西山净土宗,这是依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主修的,这个净土宗,有依《无量寿经》主修的,有依《阿弥陀经》主修的。我有问他们,你们是怎么分的?他说主修的经典不一样。你看同样一个宗、不同的派,他都有隔阂。所以那一年我们净老和尚到京都去,他先请客,把所有宗派的长老、住持统统请来,大家在一起吃饭、喝啤酒,日本和尚都喝啤酒,他们也可以吃炸鸡腿,我们只能吃素,所以请他们吃饭,我们也办了素的。主要就是说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不同宗派才开始有接触往来,不然在这个之前,他们不同宗的是不往来的,分得很清楚。所以老和尚也要打破他们这个执着,都是释迦牟尼佛传的,应该要有往来。各人修各人的没关系,一门深入,跟其他宗派往来并不是要改变你原来修的,只是一个交流。所以我在日本也看到这种情况。再早是新加坡,团结九大宗教。
我们老和尚,我仔细听他怎么跟这些宗教的人往来,他讲的是什么内容,我是听这个。所以我们看这些影片,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们不是看热闹,要看门道。老和尚这些做法,他是在告诉我们什么,他在教我们什么,我们要看这个。不是看那些热热闹闹的,这些形式上的,看完之后什么也不知道,也没有学到什么。所以我都是注意听他老人家怎么讲的。后来我听了一个心得,他是依《华严经》这个理论才有办法跟这些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交流,《华严经》才有这个理论。因为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没有障碍,跟任何人都没有障碍,甚至跟邪魔外道也没有障碍,邪魔外道是他邪魔外道,我们不受他影响。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学习拓开心量,拆除对立。《金刚经》讲破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四相破了就没对立了。现在为什么有障碍?因为有对立。对立从哪里来?从分别执着产生的。分别执着,根本是在起心动念,妄想产生的,妄想发展分别,分别再发展执着,执着是最严重的,造成六道轮回就是执着。所以《华严经》讲,「奇哉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因为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不能证得。
我们看这些东西要回归自性,回归自己,不是去外面心外求法。所以看了这个,不是叫大家去羡慕老和尚这么高成就。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跟佛同等的智慧德相,也没有什么好自卑的,自卑什么?大家都一样;也没有什么好贡高我慢的,大家都有。所以佛法它是真的平等法,大乘佛法是平等法。所以我们看这个影片要知道回归自性。我们每一个人身分不一样,担任的工作不一样,也不必一定要跟谁一样,各人因缘不一样。所以我们学习也是学习老和尚的心法,不是去追求外面这些形式。有些人不善学、不会学,也学错了,有人学老和尚这样去出名,在国际上有名,都搞到名闻利养去了,那个搞错了。其实这些名利,你真正如理如法修学,到那个时候自然就是这样,你也不用刻意去求。没有不要羡慕,有了也没有值得欢喜的,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以这个为前提,这样我们每个人都能各安其位。
成佛、学佛是平等法,平等当中有差别相,有一些作用、时节因缘不同有差别。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都是佛菩萨,都是明心见性的,都是佛。六个是出家众,其他四十七位都是在家,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还有外道(其他宗教的),还有示现贪瞋痴的。你看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说明我们现前社会上各行各业,各种不同的身分、不同的地位,有高有低、有尊有卑,男女老少这些差别相。但是相有差别,性没有差别,所以《六祖坛经》六祖也讲,人有南北,佛性没有南北。他到五祖那边去参学,五祖说獦獠也有佛性吗?獦獠就是那个时候南方,广东、福建称为南蛮,没有文化、没有开化的地方,獦獠就像我们现在讲原住民。你也有佛性吗?六祖根性很利,他说人有南北,佛性没有南北,佛性都平等、都一样。相不一样,性一样,所以明心见性,见性就叫成佛。我们学习,看老和尚这个,我们要回归自性。
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把我们的工作做好、做圆满,这样就功德圆满、功德无量了。所以我们也不必羡慕别人,尽我们的本分来做就可以。我们现在有多少因缘、有多少能力,我们尽心尽力来做就圆满。别人能做到很好,我们一定要随喜、要赞叹,要尽心尽力去支持,让这个功德能够得到圆满。所以老和尚在前面领导我们去做这些种种弘法的事情,我们在后面,我们是后勤支持单位。后勤很重要,前面好像在打仗一样,如果没有后勤补给的单位,那你怎么打?所以要打仗,第一个要先有后勤,没有后勤不能打,没办法打。所以我们在幕后做的工作就是后勤,老和尚做的这一切,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分。随喜功德,大家都一样,我们不一定要去站在台上照相;有没有照相,大家随喜功德都平等、都一样的,要这么学,你才会学到真正的东西。不懂得学的人,争先恐后去照相,遇到事情又不发心,那不是真正在学习。所以看这个片,我们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接引大众,一般人都是看热闹比较多,看到这些很羡慕,但是慢慢引导他还是要入佛法。所以老和尚这些示现,他教我们什么,这个是最重要,他的内容是什么。
这节课就是我们老和尚六十年的弘法回顾,第四项是「净宗学会精神导师」。这个精神导师,他的精神是什么,我们要搞清楚。他的精神就是在《无量寿经大经科注》,那个就是他的精神。如果离开经教,代表他精神的是什么?净宗学会主修的经典就是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部经就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净老和尚他自己提倡、讲解、极力弘扬的就是这部经,这部经就是他精神的内涵,他的内涵就是这部经。在最近这一次讲的第四回《大经科注》,黄念老的《科注》,这部《科注》就是我们净宗学会的精神导师,我们净老和尚他指导我们要学习这部经。所以有人有法,有法有人,依法,人都是依法。我们净老和尚依这部经做为修行的法门,依这个法,我们也要依这个法,如果你不依这个法,依人那就不对了。所以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我们一定要这么学习。
所以不能把老和尚给他塑造一个个人崇拜,那会把老和尚害了,现在到处被人家攻击、批评,这个我们要知道怎么去避免。他带领我们、指导我们修学就是这部经,这部经就是我们净宗学会的精神导师。这个经是净老和尚他教导我们的,他教导我们,他指导的,他劝大家要修这部经,所以我们都要回归到这部经典。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不在世了,三宝以法为中心,法就是经典;四依法第一个也是要依法,依法不依人。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个精神导师就是这部经典。有很多人不懂,他变成只塑造老和尚个人那个崇拜的形象,完全搞错了,那不是老和尚的意思。你看他老人家一生,极力提倡就是这部经,他的精神就在这部经、这部《大经科注》,在晚年给我们讲了又讲。不能偏离这部经,另外去给他塑造一个个人崇拜的精神形象,那完全搞错了,这不是老和尚的本意,他根本不会接受这个,我对他老人家很了解,深入经教。
我们看了那么多影片,看他老人家怎么应答。有一年在澳洲,大家讲得很激动,要老和尚长久住世,大家这种发心真是让人感动,跪在他老人家面前。那我要注意听的是他老人家怎么回应,老人家讲得很理性,绝对没有被这些感情所动,感情是迷。所以大家都希望我们净老和尚长久住世,那一天在网络,有一个法师也给我讲:「悟道法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求老和尚长久住世。」你要老和尚长久住世,不要离开这个世间,那你的意思是劝老和尚不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我们净宗一天到晚劝人家信愿念佛、求生净土,那你现在把老和尚留在娑婆世界,「你老人家最好不要去极乐世界,长久住在娑婆世界」,不变成这个意思了吗?你说他问我这个问题,我怎么响应?考一考大家。我的回答,我说老和尚住世不是他个人的意思。如果阿弥陀佛希望他住世,还有任务给他,像海贤老和尚这样,要做一个榜样给大家看,就多留他一些时间住世表法。因为众生太苦了,没有一个好样子可以学,佛要他留下来,他住世的时间就长。如果阿弥陀佛现在接他去,我说他老人家也一定会去的,也不会说舍不得这个世界,不跟佛去西方极乐世界。一辈子讲经,一直劝人家往生,到最后自己不往生,那不是闹笑话了?佛来了还舍不得走。所以我的态度,我说阿弥陀佛要留他下来,自然会留他下来,老人家活到一百二,甚至一百六、二百,有需要一定会加持的;如果时节因缘到了,佛来接引到西方,那是无量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师父也会跟佛去;他都劝我们大家去极乐世界,不可能他老人家自己不想去。他留在世间完全是佛菩萨安排,我说这是佛菩萨安排,由佛菩萨来安排,这样就对了。
我们凡夫总是感情用事,阿弥陀佛如果要来接老和尚去极乐世界,「师父你不要走,最好在娑婆世界不要走」,我们能这样讲吗?这样讲就跟我们老和尚平常教导不就违背了吗?所以以后人家问这个问题,我这个方法提供你们,你这样就圆满了。也不是不让师父常住,就佛菩萨安排。我们又不是修其他法门,修净宗就是要求生极乐世界,那你怎么可以要求师父不要往生极乐世界?这不可以,违背我们净宗修学的宗旨,这个不对。所以应该由阿弥陀佛安排,阿弥陀佛觉得需要多住世,他就一定加持我们老和尚延长寿命,来帮助这个世界苦难的众生。如果众生度到一个阶段,阶段性圆满了,佛要接他老人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也要听佛的,也要听阿弥陀佛的安排,是不是这样?不然就违背我们净宗修学的宗旨了。
所以现在很多同修其实都是感情用事,但是师父教我们要智慧,不能感情用事。感情是迷情,迷,实在讲还是凡情、还是迷情。我们之所以在六道生死轮回,就是情执太重,舍不得、放不下这个娑婆世界。所以念佛,我们不是这一生才念,过去不晓得念了几辈子了,为什么没往生?对这个世界贪恋、留恋,放不下、不想去,没有发愿。所以《弥陀经》讲信愿行,讲得很清楚。我们希望这一生脱离轮回,不能像过去生这样;像过去生这样,我们来生来世还继续轮回,这是阿弥陀佛最不愿意看到的。他劝你来这里无量寿,你偏偏不要,要在那边六道轮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受尽苦难,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们一样听佛菩萨安排,有需要,我们就留下来。我们修净宗,净宗就是信愿念佛,要求生净土;如果你不发这个愿,那就不是在修净宗。我们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寿命没到,那也不要急着走,也不要说我现在非赶快走不可,也不要急着走,时间到了,佛自然来接引。如果这个世界有需要,还要我们来这里帮助有缘众生,阿弥陀佛会把我们留下来,时间留长一点,来帮助一些有缘众生同归净土。所以随缘就是这样,随缘就是随顺各人的因缘,不要攀缘。
所以这个地方讲到净宗学会精神导师,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所以现在特别是大陆上,很多同修都感情用事,招了很多嫉妒障碍,也不要完全去怪别人,也要反省我们自己到底怎么做的,先反省自己、调整自己,这个非常重要。我们护持净老和尚,主要护持老和尚他一生弘法。所谓护法护法,他这个人有法,我们是护他这个法。法跟人是连带在一起,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主要是他有法,我们护这个法,不是护个人。有很多人崇拜个人,护持一个人,那就错了,那是变成护人,不是护法。我们讲护法护法,是护法不是护人,要懂这个道理。这个人有法,我们护持他弘扬的这个法;要护这个法,当然要护持这个人,由他来弘扬这个法。所以这个人有法你才能护,没有法你乱护不行。所以护持是护持他这个法,不是护持个人形象,不是的,这个要分清楚。
第五条,「追本溯源,福慧基始」。福跟慧都是要有根本,根本在孝敬。孝是中华文化根,敬是中华文化本,这是福慧的一个基础,它的源头、开始,福慧就是从这个地方生起来的,福慧从孝敬修。所以《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第一福第一句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看三福,三福第一句、第二句就是三福最基本的,也就是三福的大根大本;讲到最根本就是第一句,因为第一句「孝养父母」,孝养父母是最根本的。能孝养父母才能奉事师长;如果没有孝养父母,那也做不到奉事师长。所以孝养父母,净业三福十一句经文,其实后面十句经文都是落实孝养父母的。你能做到奉事师长,才是真的孝养父母。你不能说我在家里孝养父母,到学校不听老师的话,那就不是真的孝,你没有孝养父母。所以奉事师长还是孝养父母。「慈心不杀」也是孝养父母,「修十善业」也是孝养父母。「受持三皈」,出世间法就是从受持三皈开始。前面第一福,「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是世间的孝,世间的孝养父母;从「受持三皈」就是出世间的孝,受持三皈也是孝养父母,「具足众戒」,持戒,「不犯威仪」,这个也是出世间小乘的孝养父母。小乘佛法的孝养父母就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就是孝养父母,出世间的孝,但是是小乘的孝,佛门基本的。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那是入世大乘菩萨福,大乘的孝养父母,这个孝养父母到第三福才圆满。
所以孝养父母,《观经》这个净业三福十一句经文,其实后面十句统统是落实前面第一句「孝养父母」。孝养父母有世间的孝养父母,有出世间二乘的孝养父母,有大乘菩萨的孝养父母。你看《地藏菩萨本愿经》,在我们佛门公认是孝经,佛门的孝经。儒家孔子也注一本《孝经》,你看每个人的身分地位不一样,要怎么做才是尽孝,在《孝经》里面都有讲。出世间法也是一样,总之孝养父母,一定是度父母成佛,那才是究竟圆满的孝养父母。要度父母究竟成佛,最方便、最快速、最究竟、最圆满的,无过于劝导父母信愿念佛,求生净土,那就究竟彻底的孝养父母。你看《地藏经》光目女、婆罗门女,还有两个国王、大长者子,他们都是发愿要度无量无边众生,都度到成佛,他们才要成佛,这样成为地藏菩萨的。所以度一切众生成佛就是大孝,究竟圆满的孝。
所以追本溯源,福慧基始,本就是净业三福,我们现在从这个世间孝开始来修。具体的,现在我们净老和尚这些年提倡的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经》,出家众加上《沙弥律仪要略增注》,出家人四个根,在家人三个根。我们这三个根、四个根能够落实,就是追本溯源,福慧的基始,福跟慧基本的开始就从这里修起、从这里做起。我们现在也开始修大乘了,《无量寿经》,这个夏老会集的五种原译本可以说是最圆满的,他从做人讲到作佛。要能够读到这部经典,实在讲也不容易,如果没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也遇不到,遇到了他也不相信,他也不接受,所以必须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如果善根福德因缘欠缺一点,这一生还可以补足,这一生精进一点,可以把它补圆满。要补圆满,我们净老和尚《大经科注》第四回讲的多听,多听几遍,帮助我们补充不足的善根福德因缘。因为我们现在要听这个经很方便,有播经机,网络也在播,走到哪里都很方便,都可以听这个经,帮助我们生起信愿念佛,这个经非常重要。只有过去世善根福德因缘很深厚的人他不用,像海贤老和尚、锅漏匠,他们虽然不认识字,但是他们的善根福德因缘很深厚,他一接触到,师父教他一句佛号老实念、念到底,他就能老实念,三年、五年他就成就了,他一部经也没念过。这是善根福德因缘很深厚的,虽然不认识字,但是他能老实念佛,他就能成就。我们不老实,总是善根福德因缘不足,所以要补充,这一生要多补充。补充的方法,多听经、多学习、多修福,补足我们缺乏的善根福德因缘。
现在的因缘可以说很具足了,因为现在要听到这部经都很容易,比过去方便太多太多了。过去要听个经真的是很难得,像以前听经,我们都要到现场去听,听完就完了,当时也没有人去录音,拷贝出来流通,没有。大概有一、二个居士带着自己那个手提的录音机,他录了一卷回去自己听,也没有做出来流通。早年没有,到后来才有,后来又有录像带,又加上有影像、有字幕,后来有VCD、DVD,现在VCD、DVD也都被淘汰了。现在播经机,一个小小的,什么经都有,你带到哪里都可以听,还有有屏幕的,你要看屏幕、看字幕也有,小小的,你走到哪里可以带到哪里,计算机网络。所以现在听经这个因缘,实在讲是很具足,也很方便。
现在就是我们的善根、福德,听了之后要能够理解,不理解要多听,多在佛前忏悔,忏除业障。我们业障消了、智慧增长了,那我们就会听得明白;我们有业障在,听不懂,听不懂就是有业障。所以要忏除业障,多念佛、多拜佛、多修福,多为大众服务,福能除障,培养我们的善根福德。福德就是去修,能够依教奉行。所以现在因缘有了,我们根据这个因缘来补充我们缺少的善根、福德。《弥陀经》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必须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这句佛号圆圆满满的都含摄了,含摄了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但是我们常常忘记,常常丢失了这句佛号,所以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还是缺少。因此要听经、修福、多念佛,现在念佛机也很方便,我们也是要常常提醒自己,还有念珠也是提醒我们念佛的。所以真正明白这句佛号的功德不可思议,一分一秒都不愿意让它空过,这个真的是认识这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分秒都不愿意让它空过。现在念佛机也是一个补助,主要还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善根福德要具足,我们对这句佛号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就会珍惜。
这节课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下面是用午斋的时间,祝大家禅悦为食,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