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开敷夜神章|第9集|文字MP3|jingkong老法师主讲|台湾华藏讲堂

admin 华严开敷夜神章评论阅读模式

华严开敷夜神章  (第九集)  1986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12-004-0009

MP3下载

 

七百八十四面第六行,我们将经文念几句,对对地方。

 

【起如是心已。得菩萨力。现大神变。遍满虚空最胜法界。于一切十方诸众生前。起一切相一切财一切布施。无缘大云。】

 

从这个地方开始。经文讲到这个地方,向下一段是说菩萨普摄一切众生的行门。这里面也分两个小段,我们现在念的就是第一个小段,这个小段是讲身业。这里看到的这个身业,是我们一般人讲的神通。其实神通是我们的本能,本来就具足的能力。前面也曾经跟诸位说过,本能的丧失是因为自己起了迷惑、颠倒、错乱、烦恼,将我们本有的智慧、德能丧失掉了。这个丧失,实在讲是一种迷失,并不是真正的没有了。因为本能是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本来具足怎么会失掉?决定失不掉的。所以经上常讲失掉,实际上是迷失,迷了之后本能就不能现前,虽然没失,可是不起作用,等于失掉,是这么一个意思。几时我们的障碍去掉了,我们这个能力就又恢复了,所以学佛无非是恢复我们自己本有的智慧、德能而已。因此,我们看到有些人有些神通不要好奇骛怪,他那点小神通算不了什么,你自己的神通要恢复了,比他大得多。因此用不着对表现一点小神通的人,就起了很羡慕的心、向往的心,诸位要知道,这个羡慕、向往就是你自己的迷情,加重了你的迷情;换句话说,你的本能就更不容易开显。这个开显一定是在心地非常清净的状态之下才能开悟,绝对不会说带着有虚妄、分别、执着的心他会开悟,那是开不了悟的,这点我们一定要明了。

 

现在我们看看菩萨的神力,菩萨的神力,记住,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能。『起如是心已』,你看看前面我们讲的这十三种心,要紧!这一段文我们也说得相当详细,所以每读到这一句,想想我们有没有这个心。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跟经上统统都符合,那这句话就应了,「起如是心已,得菩萨力」。这句话是总说,下面是别说。我们本有的能力就恢复了,这就是菩萨力。现在我们的菩萨力不能现前,就是我们起心动念跟前头对一对,跟它都相反。学佛从哪里学?要从这个地方学。像前面所讲的,「起大悲心,为欲利益一切众生」,我们有没有起这个心?有的时候我们也动了这个念头,可是念头刚刚动,到第二念就迷了,第二念就不甘心、不情愿。利益一切众生,那个众生我喜欢他我就利益他,我讨厌他我才不利益他,你看你这就不是菩萨心,菩萨心一定是平等、清净的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只要你真起心,你的本能就恢复;你不肯起心,读到经上菩萨这样大的神通,我们念也很羡慕,自己没有办法得到。其实人家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怎么样就得到,怎么样就得不到,得失全在自己一念觉迷,觉了就得到,迷了就失去,关键就在此地。

 

下面就讲菩萨力,『现大神变』,「神」是神通,「变」是变化,他能够现神通变化。神通变化就是能力,他表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遍满虚空最胜法界』,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这是说他的本能遍虚空,不但遍虚空,而且遍最胜法界,最胜法界是本经里面讲的一真法界。既然讲一真,当然也包括了十法界,因为十法界与一真法界是一不是二。他有这么大的能力,尽虚空遍法界,这是说他范围的广大,他有这么大的能力。『于一切十方诸众生前』,这是讲起作用的对象,上至诸佛,下及九界有情众生,一个都不漏。我们说我们很可怜,业障深重,一生都遇不到一个佛菩萨。你要念念《华严经》,你哪一天没有遇到佛菩萨?佛菩萨现在你面前,你自己不认识有什么办法?此地不仅讲开敷夜神,他是七地菩萨,既然讲他示现在一切十方法界众生前,我们也是一个众生,他也在我们面前,并没有把我们漏掉。我们每天从早到晚不知道遇了多少佛菩萨,可惜的是肉眼凡夫当面错过,一个都没认出来;果然要认得的话,你才真正发觉到佛菩萨太多太多了。我们从早到晚六根接触六尘之处,几乎没有一时一处是没有佛菩萨存在的,可是迷人他不知道,悟的人他晓得。

 

下面讲得更具体,『起一切相』,佛菩萨为我们现相,现相范围非常广大,现有情众生的相,现无情众生的相,现一切自然界变化之相。『一切财』,「财」是财物,使我们在物质、精神上能够得到丰足的受用。我们命里面所有的,诸佛菩萨给我们帮助就更容易;命里面没有的,他也能够示现给我们受用。这个里面就要问了,有些人说我非常贫穷潦倒,佛菩萨虽然讲示现,我没有得到。不是佛菩萨对你有偏心,是你自己没有福报,你不知道受用,不知道享受,这就没有法子。就是佛菩萨给了你,你自己会不会接受,会不会去享受,这是自己的事情。『一切布施』,前面讲示现,他示现一切财,财要布施我们才能够得到,九法界的有情众生之前才能得到受用。『无缘大云』,这是比喻,菩萨是以无缘大慈。「无缘」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无条件的,没有条件的。「云」是比喻,云彩能够遮太阳,尤其夏天太阳温度很高的时候,能够有一片云彩你就得到阴凉。佛法常用大云来做比喻,比喻佛菩萨以神力帮助我们断烦恼,烦恼是热恼,得清凉自在,所以用云来比喻。

 

【普雨一切。】

 

『雨』当动词,要念去声,当作什么?当作降落的意思来讲,就是普遍的降落一切:

 

【众宝璎珞资生之物。】

 

『众宝璎珞』是比喻,因为世间人把这些东西看得很珍贵,所以经典里头常用这些来比喻物质生活的富裕,比喻这个。『资生』就是我们的物质生活,「生」是我们的生命,「资」是资助,我们今天讲的衣食住行,这都是我们资生之具。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在提升,不断的在改善,固然是我们自己本身在努力,如果你只认为这是本身的努力,说与佛菩萨不相干,那你是迷惑。虽然迷惑,佛菩萨还是帮助你,并不是说我不承认有佛菩萨帮我忙,他就生气不帮助我们了,没有这回事。前面说过,他说无缘大慈,他是无条件的,同体大悲心。你信仰佛菩萨,他帮助你;你毁谤佛菩萨,不相信他,他还是帮助你,这才叫无条件,才叫无缘。所以的确有佛菩萨神力冥冥当中在帮助我们。

 

佛菩萨为什么要帮助我们?因为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从佛性上来说跟他没有两样。所以佛在本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佛对于佛必须要帮助,无条件的帮助他。讲条件的是凡夫,是迷惑颠倒的人才讲条件,觉悟的人不讲条件,没有条件。像这些地方,我们明白了就要学。如果我们对一切众生也是无条件的尽心尽力的帮助别人,我们与诸佛菩萨的感应就特别的显著。为什么?佛用这个心,我们也用这个心,心心相应,有特别显著的感应。我们处处讲条件,佛菩萨不讲条件,这个当中感应的成分就少了。这种感应就是我们世间人所谓佛菩萨保佑我们,佛菩萨加持我们。

 

【随诸众生心之所欲。】

 

『欲』是欲望,一切众生心里面的欲望。这些欲望,凡是佛菩萨帮助你的,只帮助你善,不会帮助你作恶,佛菩萨没有帮人作恶的道理。所以诸佛菩萨成人之美,绝不成人之恶,善事能得佛菩萨帮助,恶事没有。可是你要作恶有没有人加持你、有没有人帮助你?也有。谁?魔鬼,魔鬼喜欢作恶,看到你作恶他特别来帮你忙,来成就你的恶事,成就你的恶行,到最后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所以魔鬼来帮助你,最后一定要整你,一定要害你,他跟佛菩萨不一样。佛菩萨帮助你,叫你这一生得善,来生还要得善,生生世世得善法。所以为善跟为恶是一念之差,果报悬殊,不可思议。学佛的人用心要正、要清净,决定能得好的果报。我们对于果报不必期望,它自自然然成熟。如果期望、贪图,我做这么多好事,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好报?换句话说,障碍你果报的现前,你心不清净,心清净果报自然就现前。天天老挂念着,我怎么好的果报还没有来,我天天在干好事?这就是你以不清净的心来修善,也有果报,来得慢。所以一定要用清净心,要用正心。『随诸众生心之所欲』,这句话要清楚、要明白。

 

【悉满其意。皆令欢喜。】

 

佛能够满众生的心愿,怎么晓得?佛法有这么多的法门,就是因为满大家心愿的。你喜欢念佛,有念佛法门,满你的心愿;你喜欢参禅,有参禅的法门,满你的心愿;喜欢学教,有教的法门,满你的心愿;喜欢简单的,提纲挈领的,则有般若法门;喜欢麻烦的,追根究柢的,他喜欢这一套的,有法相、唯识的法门。各随所愿,各随所求,真正是慈悲到了极处。我们实在不知道佛菩萨对我们恩德之大,真正入了佛门稍稍有了体会,我们自己才真正晓得感恩戴德,佛菩萨的恩德永远报不尽。怎么样报法?唯一的报恩的方法,只有弘法利生,将如来的正法宣扬给大众,这才能报佛恩于万一。

 

【如是无量布施摄门。种种财物。恒行惠施。于一切时常无休息。不悔不吝。无间无断。】

 

到这里是一段。像前面所说的,『如是』就是指前面所讲的无量的布施,这个布施你看文上有个『摄门』,「摄门」就是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手段,四摄法。四摄法里第一个就是布施,第二是爱语,第三是利行,第四是同事,这是说了一个,四摄法里说了一个。『种种财物,恒行惠施』,「种种财物」就是一切财物。布施已经就不容易了,世间人最难舍的是财宝,菩萨能舍,不但能舍,恒舍,永远不断的在舍。这一点我也要请同修们特别注意到,财物不舍就不来了,我告诉你不舍就不来了,愈舍愈多,愈多愈要舍。为什么?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我们的福报从哪里来的?我们今天财用不缺乏,你今天发财了,你发财是你前生财布施的果报。如果你前生没有财布施,你说我会动脑筋,我很聪明,我有很多方法,世间比你聪明的人很多,比你办法多的人很多,为什么他很穷困?这个实实在在的,有很多很聪明的人,方法很多的人,他没有财,前世没有修财布施。有些人你看他笨头笨脑的,他就能发大财,他前生修的,财布施修得多,命里头有。你就晓得,施财是财富之因,你能够施得多,当然你的果报就多。你果报多又肯施舍,那下一次来的果报不是又多吗?你明白这个道理,肯这样去做,你的财富永远享受不尽,而且愈来愈大,愈来愈不可思议,你要肯舍。你不肯舍,我过去种的福报就这么大,享受完了,完了,就完了,就没有了。所以一定要肯舍。

 

今天还有一个同修来看我,他要请佛像,要请一尊观音菩萨,请一尊地藏菩萨,还要请个土地公,因为他是做生意的人,当然心里想发财。在本省供财神是供关公,我们想想没什么道理,想不出什么个道理出来,关公几时做了财神?我们念佛的人晓得,他是我们佛门的护法神,没有听说他做财神。现在台北市他这个庙的香火非常盛,行天宫就是供的关公。在大陆上做生意的人供财神,供陶朱公,这很有道理。陶朱公的确明白这个原理,他做生意发了财,发了怎样?统统布施掉,他能够散财。散了财之后,然后从头再做起,没有几年又发达了,发达比前头还要发达得多。发达怎么样?又舍掉,所谓三聚三散,他做生意发了三次大财,三次都舍掉,舍得干干净净,这个人了不起。其实这个人,诸位要读历史都晓得他,他就是越王勾践的大夫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国,把敌人吴国消灭,国家恢复了。恢复之后,他晓得勾践这个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所以国家一安定,他马上偷偷的就跑掉了,不告而辞,逃掉了。他要不逃掉,必定也被杀掉。另外一个大夫文种,他那个人就老实,认为自己对国家有这么大的贡献,国王不管怎么样不会杀他,哪里晓得还是被越王勾践杀了。他聪明,他知道越王勾践的个性,他就逃掉了。逃掉,改姓名去做生意去了,做生意发财。这个人前生修福,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具足,所以他命真好,官等于做到宰相,财发那么大,当然他又健康长寿,这是不用说的。这个人我们来效法他,以他为财神很有道理,这真正是应当要学习的,他能做到「恒行惠施」,常常布施。

 

『于一切时常无休息』,这就是恒行。『不悔不吝』,布施之后绝无后悔。有许多人布施之后后悔,听到这个人讲布施好,赶紧布施,布施完了之后,我都上当了,你看被他骗了,就后悔了。后悔,这样的布施有没有福报?有福报,福报一样得来,得来之后不容易得到受用。为什么?因为你有后悔,变成怎么样?我们现在讲富而不乐,虽然富,他很苦。这就是因为他布施之后后悔,布施,富;后悔,所以他苦,富而不乐,果报真是丝毫都不爽的。有些人布施欢欢喜喜,很痛快布施,他发财的时候根本没有费一点事情,心里不想发财,财来了。为什么?他布施的时候痛快、欢喜。有些人布施很难,因为人劝他布施,不舍,面子又过不去;舍,像割肉一样,好痛。将来他发财怎么样?他要很劳苦的经营,要费多少精神,费多少这些麻烦的时候才能够得到财富,就是得来不容易。因为他舍的时候难舍,所以得的时候也难得,一定会得到,难得,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得到的。「不吝」,吝是吝啬,自己有的能施、能舍,绝对不吝啬。「不悔不吝,无间无断」。无间无断,不但讲你布施的心是无间无断,布施的行也是无间无断。所以一个真正肯布施的人有福。

 

可是布施的时候你要记住,在佛法里面常讲福田,你布施种福要种在福田里面,福报才大、才殊胜。如果种到石头上去,那就不会结果;不但不会结果,你种下去的种子还会烂掉,不会有收获的。因此我们布施的时候,对象要看清楚。如果布施一般人,像此地讲的一切众生,都是福田;如果在佛门里面布施,那福报更殊胜。但是这个佛现在有真佛、有假佛,这个要搞清楚。要布施在真佛的福田里面,那真是无量无边的福报;如果种在假佛的福田里面,不但没有造福,还帮助他造罪业,那就不好。

 

魔他的力量为什么那么大?他信徒多,财力雄厚,所以他才有那么大的势力。佛是真正福田,可惜没有人认识,人家不肯在这里种,佛法才衰。愈是衰,人家愈不肯到那里去种,这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佛法福田是真正的福田,妖魔鬼怪的那个田,到最后一定不会得好的果报。魔他要灭佛法,他要破人善根,魔是鼓励斗争的。佛里面是决定没有斗争,佛是没有斗争的。佛的福田是清净的,魔的福田不清净,魔心不清净。佛的福田是平等的,魔的福田不平等,他有高下。所以只要自己稍稍留意,不难辨别。因此,学佛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无论在什么时候,常常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听人家说几句好话马上就动了心,往往我们会做错事情。听了怎么样?暂时可以不必反应,不必太热心,要冷静的去观察一下,我们才不至于种错了福田,这是很要紧的一桩事情。

 

底下一段经文说出他的本意,菩萨为什么这样做?

 

【以是方便普摄众生。教化成就具足圆满。】

 

我们这才晓得,这是真正的福田。所以诸位要晓得,佛法在这个世间就是教化众生的。昨天「人生哲学」请我去讲演,因为那个里面的听众一大半都不学佛的,所以我特别把佛法介绍给他们。什么叫佛法,你要把这个名词、定义,要搞清楚。否则的话,你从开始迷,就一直迷到底,你很难有觉悟的时候。佛法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它是教育,它不是宗教。从我们的称呼上来看,我们称释迦牟尼佛称本师,他是我们根本的老师;我们自称为三宝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的关系。后世的道场里面,实际上道场就是学校,称谓的名词不一样,它的职掌完全相同。譬如一个寺院有住持,住持称和尚、亲教师,我们现在学校的校长,校长是亲教师,他主持教育政策的。首座和尚就是教务主任,维那就是训导主任,监院就是总务主任。你看看寺院里的三大纲领的执事,跟现在学校是不是一样的?名称不一样,他所管的事完全相同,管总务的、管教务的、管训导的,一样。

 

所以佛门原本是个学校,最初佛寺是国家办教学的机构。因为寺,佛教是从汉朝传到中国来的,汉朝的政治制度,寺就是国家办事机关的名称,它不是庙。在那个时候直接属于皇帝底下办事的机关,一级单位,这个机关就叫做寺。所以皇帝下面有九个寺,寺的长官叫卿,叫公卿,九卿。属于宰相底下办事的机关,一级单位,叫部,部的长官叫尚书,就是现在的部长。现在行政院底下这些部的名称没有变更,可是总统府底下办事的机关不叫寺,名称都换了。所以现在一提到寺,底下就连到庙,这个真糟糕,误会太大太大了。所以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佛教寺院本分的工作就是教化众生。换句话说,现在政府鼓励寺庙办慈善福利事业,鼓励庙宇、神庙办这个是对的,鼓励寺去办慈善事业错了,大错特错。那就等于说怎样?鼓励所有学校都不要教书,不要上课,去办慈善事业去,那教育就完了。所以你要晓得它有它本分的事情,它本分的事情就是『普摄众生,教化成就具足圆满』,这是佛教本分的事业。

 

慈善事业,你听说哪个学校,除非像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个医院,为什么附设医院?他那个医院不是慈善机关,他是让学生实习的,因为他办的是医学院。办的工学院,我附设一个工厂,那个工厂绝不是以生产为目的,是以教育为目的,让学生好学习,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舍弃了自己本分去搞别的,叫大错特错,那就错了。佛教为什么衰,为什么会灭?就是不干本分的事情,佛教就灭了,学校就没有了。学校里头老师也不上课,学生也不读书,都去搞些其他的事情、工作去做,这个学校就不成学校了,学校自然就灭亡了。早期的寺院,那时候佛法刚刚到中国来,早期寺院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译经,等于是国立的编译馆一样,译经、讲经。中期的寺院就是教学、领众修行,所以建立丛林制度。丛林制度是佛教一个大的改革,丛林实在讲就是我们现在的大学,里面分成许多的科系。丛林主席就是和尚、亲教师是一个,他底下分了许多部门,叫首座和尚。那个首座和尚等于某一部门的,像现在一个大学里分几个学院的院长,多少学系的系主任,那都叫首座和尚,它已经分科、分系。所以它是教育,这是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的,佛教才能够恢复,我们的修学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

 

自己没有这个福报,就好好的修行,求生净土。有这个福报,有这个能力,我们要贡献,在佛教里面要做「普摄众生,教化成就」的工作,要努力向这个方向去做,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你看每部经的流通分,佛都劝勉菩萨、劝勉我们,要「流布经法,普利人天」,所以佛法是以教学的方法来帮助一切众生。下面是讲佛法教学的目的,这个目的实在是了不起。

 

【皆令得出生死苦难。】

 

这是佛法教学的目的。世间法教学的目的,可以令我们离苦难,不能令我们离生死;佛法的教育可以教我们离生死,能离生死,苦难当然包括在其中。

 

【救护饶益。不望其报。】

 

我们要救众生,我们要护众生,我们要叫众生得到最丰饶的利益,而不求报答,这是佛菩萨。有求报答,你虽然做这些事,心不清净;唯有不求报答,你做这个事情,这叫大慈大悲,你自己心地清净。清净心是自受用,自利,大慈悲心是利他。利他不碍自利,自利不妨碍利他,这叫真正菩萨行,所以『不望其报』。我们做事情如果稍稍有一念望报的意念就错了,我们只愿意布施,不要希望有果报。我们这个道场,说实在也相当不容易,简居士发心,在过去我们印这么多经书送到国外,一年总要送几万公斤送到国外,国外没有回报,连邮费也没有人寄给我们。简居士就跟我说,他只能摇头,他们太不体谅我们了,我们只有施出去,连邮费都没有。我说不可以起这个念头,起这个念头我们就错了,我们不望其报。实在讲没有钱,没有钱好,我们的功德就圆满了,不做就圆满了;有人送钱来,还得要做了才圆满。没有人送钱来,我不做就圆满了,这不是更好吗?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念念圆满功德,法喜充满。所以修行真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事情来了,来了就得要办,缘成熟了,不办违背了本愿,菩萨发了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我发了愿;没有这个缘分,决定不攀缘,决定不求,我们这个心多清净,功德圆满。缘来了,那不做不行,不做就不圆满;缘不来,是念念圆满。所以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我们的身心永远在大菩提道中,没有一点障碍。

 

【作意平等。心无分别。净治一切众生心宝。令其生起于一切佛一相深密同一善根。】

 

前面这一句讲平等心,待人接物一定要清净、平等,无有分别,无有执着,无有妄想。我们是在佛法当中行道,如果有分别、有执着、起妄想,我们就错了。有人说,我们不多想一想去利益一切众生,怎么叫慈悲?诸佛菩萨比我们慈悲得多,他为什么不动脑筋,还要我们来动脑筋?一桩善事的成就,关系众生的福报,众生要没有这个福,你想得再好,想成了,给了众生,众生遭了难。为什么?没福享受,譬如盖一个大道场金碧辉煌送给你,你没有福享受。这么大的道场当然不能一个人住,就收一些徒子徒孙,徒子徒孙为了争财产、争地位,天天打得头破血流,那就没福享受。众生的福报要是现前了,那个道场自自然然就成就了,福德、因缘。我过去刚刚学佛的时候,我的老师章嘉大师就告诉我,叫我一生求佛菩萨,不要求人。求人怎样?有烦恼,求人,人家布施给你,后头有指望回报,那个福不容易消受。求佛菩萨,佛菩萨给你福报好消受,为什么?他不要回报,他不希望你报答的,好消受。所以一切要求感应道交,自己要修福,众生也要有福,正法就住世;我自己有福,众生没有福,正法不能住世;众生有福,我没有福,我帮不上忙,我也没有办法尽一分力量。所以必须自己与众生都要有福,这就叫因缘聚合。

 

『净治一切众生心宝』,心是真正的宝,心是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能生万法,心是宝。「净治」,我们心虽然是个宝,现在因为不清净,正因为不清净,所以我们心这个宝的德用不能现前,佛菩萨帮助我们,使我们恢复清净。净就是净法,治是对治,以清净法来对治我们的心,使我们的心也都能够恢复清净,像诸佛菩萨一样。

 

『令其生起于一切佛一相深密同一善根』。这了不起,与一切诸佛同一个善根。此地讲的「一切佛」是已经成佛的佛,不是泛指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不是的,这是讲一切过去佛、现在佛,像世尊、像毘卢遮那、像阿弥陀佛,像他们一样。什么叫「一相深密」?由此可知,深密也是本来具足的,一就是最深、最密。我们现在这个心是三心二意,我们的心叫三心二意。三心是什么?阿赖耶、末那、意识,三心;二意,第六意识、第七意识,就是意识跟末那识,末那叫意根,第六叫意识,二意。三心二意,这就是凡夫。佛是什么?佛是一心。

 

所以学佛,诸位要晓得,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是直截了当修一心的。一部《弥陀经》上只有两句话,「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就这两句话。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念它?就是要修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定慧双修。心要是一,外面相也是一,一相三昧、一行三昧,如果你要证得这两种三昧,这两种还是一种,一相、一行三昧你就成佛了。所以念佛这个法门是成佛的不二法门,是成佛最快速的法门。可是这个法门,你要到完全相信没有怀疑了,给诸位说,必须要通达《大方广佛华严经》,你才会真正明了念佛法门的殊胜;不通《华严》,不晓得念佛的殊胜。可是要通《华严》不简单,实在不是个容易事情。我们像这种速度来讲这个经,这个经这么厚的本子五本,哪一年才能讲得完?这就是我们没有福报,我可以天天坐在这里一天跟大家讲八个钟点,你们没有法子来听。我现在一天讲八个钟点还不累,还能讲得下来,我在洛杉矶,他们一次就给我排上九个钟点。我要在讲台上站九个钟点跟他们讲,他们在底下坐着听九个钟点都听得受不了,他不如我。

 

再看底下这几句,一相深密就是同一善根,与诸佛如来同一善根。刚才我跟诸位说了,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与诸佛如来同一善根,我给你讲的是真实话。你要问为什么?那这个事情就很麻烦了,就不是两个钟点能讲得完的。这是我学佛三十多年亲身体验的,一句阿弥陀佛是与一切诸佛同一善根。

 

【应众生心作众资具。】

 

『具』是工具,『资』就是资生的工具,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物质的享受、精神的享受。

 

【摄取众生。增一切智。速疾圆满福德大海。】

 

这是说明了佛教教学终极的目标,摄受一切众生是帮助他们、启发他们的一切种智。这个地方的『一切智』是一切种智,就是如来果地上圆满的智慧,也就是经文里常常我们念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此地用这句话来表达。『速疾圆满』是快速的圆满,使一切众生能够得到最圆满的福报,成就最圆满的功德。这是『福』与『德』,「福」是福报,「德」是功德。『大海』是比喻既广又深不可思议的福德,要由佛法的增上缘开发我们的自性,才能够圆圆满满的获得。所以佛法除非你没有接触,你要接触,它里头真的这么好,它不是说假话。谁不愿意?谁不想学?除非他没有接触到。

 

所以现在我在国外,达拉斯那边是基督教的天下,现在基督教跟我接触非常的欢喜。我跟他们接触我提出了两个基础,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互助合作。哪两个基础?第一个基础,我说你是一个宗教徒,你信仰上帝,上帝是不是教你爱人、救人,不可以毁灭人?对,一点都没错。我说佛教也是教我们爱人、救人,不要害人。这个我们相同,这个基础相同。我说既然要救人、要爱人,就决定不能毁谤人,决定不能破坏别人。他说对。如果基督教破坏佛教,你就违背了你上帝的那个意旨,违背你的教义;佛教要毁谤你的话,也违背了佛教的教义。我说好,我们基于这两个基础,我们应当可以互相合作,共同来谋全世界人类的共同幸福。这我们就拉手了,没有话说。现在问题在哪里?必须消除我们的隔阂,消除我们误会。如果要消除隔阂、消除误会,我们就常常举办座谈会,交换教义,我把佛教教义讲给你听,你把你们教义讲给我听,有矛盾的地方互相来融化、来沟通,这才叫善人。否则的话,宗教徒都是不善之人,那你是上帝的叛徒,我也是佛的叛徒。这他们承认,非常欢喜接受。

 

连外教都能跟我们互相合作,你说佛门里面不能够互相合作的,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定要互敬互爱,要诚心诚意的合作,才能够把佛法发扬光大,利益众生,自己才不造罪业。所以我读《华严经》,特别强调十大愿王第一个「礼敬诸佛」,你没有真诚的礼敬,对一切人、一切法没有真诚的礼敬,你没有资格学佛,佛法虽然是无量法门,任何一个法门你也入不进去。你没有礼敬、诚敬之心,这一句阿弥陀佛你念上一百年,也不会念成功夫成片,也不会得一心不乱。所以我发现十大愿王第一愿王比什么都重要,它是真正的基础。我们以真诚之心、诚敬之心待人接物,那就是学佛,决定有成就。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1月13日15:36:3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524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