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第163集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一六三集)  1993/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163

第163集 A

MP3下载

第163集 B

MP3下载

请掀开经本第四百四十八面第三行看起,从《疏》看起:

 

【四双引二经。明法施差别。有二。】

 

这就是注解前面清凉《疏》里面所引的《法华经》与《维摩诘经》,净名就是《维摩经》。清凉大师提到这两部经上讲的法供养,但是没有把经文说出来,宗密大师就将两段经文都抄在下面,我们读一读:

 

【初引法华经。即第六卷中药王菩萨本事品。】

 

这一品经里面的一段经文。《钞》里面所引的并不是《法华经》的原文,因为原文很长,它是说经里面的大意。

 

【说过去日月净明德佛。】

 

这是过去一尊佛的名号。

 

【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法华经。喜见乐修苦行。】

 

这个『乐』是爱好的意思,这位菩萨很喜欢『修苦行』。

 

【满万二千岁。】

 

可见时间相当之长,一万二千年。

 

【已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当然这不是凡夫,凡夫纵然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有这样的成就是很不容易的,前面说了这是菩萨。《法华经》是圆教的大乘经,里面所说的菩萨,跟《华严》的境界完全相同,也就是说的法身大士,都是已经破无明证法身的这些大菩萨们。『得现一切色身三昧』,这个三昧就是能够随念现身,这个念不是菩萨有念,菩萨如果有念,他就是凡夫,凡夫有念,菩萨没有念。随众生的意念,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得度,那是众生的念头,众生喜欢佛,菩萨就现佛身;众生喜欢菩萨,他就现菩萨身;甚至于喜欢童男童女,他就现童男童女身。《普门品》里面讲三十二应。由此可知,这是随类化身,他得这种三昧,这种能力恢复了,随类化身。

 

【欢喜。即念我得三昧。皆是得闻法华经力。】

 

自己这种德能恢复,想到他怎么得到的?都是亏了《法华经》,从《法华经》里面开悟,恢复了自己的智慧、德能、神通。

 

【即入三昧。从空雨种种花香以供养佛。】

 

佛为他说《法华经》,他开悟了,这是对佛的感谢,现这种瑞相感谢佛,以香花供养。

 

【起定念言。不如以身供养。即服诸香满千二百岁。以香油涂身。于佛前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然身。光明遍照八千亿恒河沙世界。】

 

这就是《法华经》里面很著名的一段,燃身供佛。我们读了这段经文,是不是也想学学菩萨去燃身供佛?不过经上说得很明白,他燃的这个身的光明,『遍照八千亿恒河沙世界』,你烧烧看,你那个光明能照多大?如果你照不了八千亿恒沙国土的时候,那你叫白烧了。读佛经,诸位要晓得,要看活句,不能把它看死了,看死了就大错特错。这个地方讲的燃身,还有大乘经上讲的燃臂、燃指,在整个世界佛教徒里面,可以说除了中国佛教真的燃,你看中国出家人受戒,在头顶上燃香,真的燃;在家居士在手臂上燃臂香,还有人真的去燃指,这个完全在事相上。其他国家地区没有,印度没有燃身、没有燃香的,西藏佛教也没有燃香的,蒙古的佛教也没有燃香的,日本、韩国佛教也没有,只有中国人真的燃香。所以我们要晓得佛教给我们这个是比喻,他真正的意思在哪里?叫我们舍自己的身,去服务一切众生,是这个意思。燃身所谓是燃烧自己,照耀别人,取这个意思。我们尽心尽力,努力为社会、为众生服务,这就是照耀别人。你把身体烧掉了,烧掉对人有什么好处?有什么贡献?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两个手不够用,还要千手,两只眼不够用,要千眼,千手千眼表示什么?样样能够看得到,看得清楚,都能照顾得到,看到了手就到了,就真的能帮助。我们是两个手,把它烧掉了,你说你能做什么?明了它的意思,我们有身体,我们有眼睛,我们有双手,要拿这些东西为一切众生服务,决定不为自己,这就叫燃烧自己,照耀别人。世间人每一天勤奋的工作,他是有求的,是有代价的,需要报酬的;菩萨为一切众生服务,没有报酬,没有代价的,取这个意思。燃身、燃臂、燃指,一定要懂得它真正意思之所在。

 

中国人燃的燃香实在讲有好处,时时刻刻看到这个香疤,提醒自己,我在佛菩萨面前发了愿,我要舍己为人,我今天有没有为别人做。如果没有尽心尽力为众生来造福,我们这个燃的就对不起自己,我发的这个愿没兑现。所以这个燃香疤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曾经发这个愿,我们在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当中要兑现,愿不能叫它给空愿,这是真正的意思。可是现在受戒去燃香,意思都错了,他不了解真的意思,以为什么?我这个燃香燃得愈多,我供养佛菩萨愈多,佛菩萨会保佑我。你说糟糕不糟糕!燃的香是自私自利,巴结佛菩萨,这个意思就错了。他不知道燃这个香是发愿,我要燃烧自己,照耀别人,他不晓得这个意思。以为燃得愈多,佛菩萨愈欢喜。实在讲,你还燃得不够多,多是什么?要整个身体都烧掉了,佛菩萨才欢喜,你还没做到,还差远了。所以不能不懂真实义,这是把佛经的意思解错了,误会了的很多,我们必须要明了,要懂得这个意思。

 

佛不只是一尊佛,一切诸佛他成佛,成佛的目的是什么?成佛目的无非是要度化众生。度化这两个字是佛学的术语,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度就是帮助,协助他、帮助他;化就是帮助他变化气质,帮助他超凡入圣,那就化了,从凡变化成圣,从迷变化成觉,化是这个意思。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目的在此地。佛弟子依照佛法修行,自己得利益了,自己得什么利益?觉悟了、不迷了、智慧开了,自己得利益。自己得利益了,像菩萨一样,感激佛的教诲,用什么方法报佛恩?帮助佛弘法利生。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方法能报佛恩。所谓是燃身、燃指、燃臂,都取这个意思,舍己为人,为了弘法利益一切众生,这样诸佛才赞叹。所以下面说。

 

【其中诸佛同声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

 

在一千三百年前,隋朝末年智者大师就是读《法华经》读到这一段入定,这很有名的。他在定中去参加灵鹫山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他去听了一座,他说灵山法会现在还没有散,他入定就在这个地方,就是读这一段经文。读着读着他入定了,所以在定中超越时空,他回到过去,定中可以走到未来,也可以回到过去。由此可知,时间跟空间都不是真的,不是真正的存在。现在科学家知道这一个事实,但是没有方法,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回到过去。我们佛教里头有,用禅定的方法,因为所有一切的障碍从哪里产生?从分别执着,你有分别,你有执着,有执着,有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有界限,这个界限就不能通过。定中的心是清净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它没有界限,因此过去未来都是一时,经上常讲一时,这是真的,一时是真的。讲三际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智者大师能够参与灵山法会,灵山法会现在散了没有?现在还是没散,看你能不能突破障碍,你也可以参加。

 

能够发这样的誓愿,能够身体力行,真正做到,这叫『真精进』。能说不能行,那不叫真精进;能说又能行,这才是真精进,这才是『真法供养』。法供养上加一个真,就是你完全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了,这叫真供养。把佛的教训,在生活当中都做到了,换句话说,你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这才是真正供养诸佛如来。如果你不能够依教奉行,你过的是六道轮回的日子,佛菩萨眼中看到是可怜悯者,这不叫真正供养。我们今天学佛发心了,布施一点财物,庄严道场,我们这个地方流通经书,算是供养,不算是真供养,为什么?你没做到,要做到了才算是真供养。做到了,我没有钱印经,我也没有钱庄严道场,你是真供养。

 

怎么个做法?这几天我们这里在讲《金刚经》,明天晚上就讲到,你看释迦牟尼佛是怎么生活的,他怎样过日子,佛做出来给我们看,那是真精进、真供养。《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我们这个经是五十三参最后的一段,这五十三位善知识所示现的、所表演的就是真精进、真供养,看他们怎么做的。佛教导我们,真修行、真用功就在自己本分上,这个好,好极了。就在自己本分的工作上,不需要改变。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你做学生像一个学生,听从老师的教诲,认真努力修学,这学生的菩萨。换句话说,菩萨行就是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尽善尽美,为一切同行大众的榜样,那就是菩萨。所以没有离开你自己的本分,没有离开你的行业,五十三位善知识里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看都是菩萨道,都成佛。所以你是家庭主妇,就是你家庭工作里面修菩萨行,在你家庭琐碎事情里面成无上菩提。这佛法殊胜之处,学了马上就会用,学了立刻就得受用,就得好处。不是说学了佛,家不要了,就出家了,那大错特错,那真的叫颠倒。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文:

 

【若以华香璎珞。乃至国城妻子。亦所不及。】

 

这是比喻,如果不是身体力行,纵然是以香花以『璎珞』,乃至于,『国』是国家,『城』是城池,这都是讲你的财宝,像从前做国王,国王位置让给别人,把国家让给别人,这都是属于布施,都是属于供养,不但自己的财宝可以送给别人,妻子儿女也可以送给别人,这样的布施供养比不上前面真正身体力行,为什么?因为你这些财供养,就是连自己身手布施,还是属于财供养,只能够得世间有漏的福报,不能明心见性,不能了生死出三界,所以比不上。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如法修行一定要离相离念,所以他能得清净心,他能见性,这是诸佛所赞叹的。你看他舍身,刚才讲,他的光明遍照八千亿恒河沙数世界,那个恒河沙真是无量无边,那有多少谁去算过?算不出来的,不是一个恒河沙,八千亿个恒河沙,这个数字的形容无量无边,形容什么?他这个心量之大,光明是讲的心量,像我刚才说的,我们学佛的人,我们要给众生做榜样,不是给这个地区众生做榜样,不是给这一个世界众生做榜样,也不是给这一个娑婆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做榜样,那还是不行,为什么?出不了三界,你这个心量再大再大,还是在三界圈子之内,不出三界就不能见性,所以那个心量还要放大,要把三界六道把它挤破,超越了,三界六道变成小了,包在你圈圈里面了,你就明心见性了,你就出去了,所以叫八千亿恒河沙世界。它这一个世界只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给什么人做模范?给什么人做榜样?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是诸佛赞叹的。前面这个布施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那怎么能比!不能比,道理在这个地方。这个妻子是恩爱最深的,情执最重的,能够割让,但是你没有能拓开心量,还是小福报,还不是大福报,所以说都不能够跟它相比。

 

【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于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养诸如来故。】

 

这是举一个例子,聪明人举一隅而以三隅反,我们从一个例子里面,就能够想到一切。凡夫之所以成为凡夫,无始劫以来生生死死,我们过去曾经亲近不少诸佛如来,都没有成就;也曾认真修行过,没有成功。原因在哪里?我们的心量没有办法超越三界,心量太小了。这一生当中,如果还是用这个小心量来修,换句话说,修得很好,也不过换得来生一点福报而已,像现在这个社会里面,做总统的、做国王的、做部长的、大企业家发大财的,就如此而已。福报享尽了,还要堕落,就搞这个东西。所以真正觉悟决定不能把这一生空过,决心要超越,念佛能不能往生也是决定在心量的大小,小心量出不了三界六道轮回,怎么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在我们三界之内。

 

由此可知,拓开心量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起心动念要往大处去想,不要想自己,这就正确了。不想自己,那自己的福报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念念想到自己的福报,你修得再大的福报,你所得的很有限,为什么?因为你所修的随着福德、随着心量成比例,不是在你所修的。心量不大,样样为自己,你修得小,得小福;修得大,得大福。如果你的心量能够扩展到虚空法界,你修一点点小福就变成大福,随着心量变大了。譬如我们舍财,菩萨舍一块钱,福报无量无边;我们今天布施一百万,福报一点点,什么原因?你心量太小了,所以福报就这一点。菩萨清净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修一点点福,它就尽虚空遍法界,这是佛在大乘经里面常常提醒我们的,不要想自己,想自己就坏了。起心动念想利益众生,起心动念想帮助诸佛弘扬佛法,这就是燃烧自己,照耀别人的真正的义趣。

 

【所以引云名法供养也。上但取意引,不具书文也。】

 

这后头交代得很清楚,它只是将《法华经》这一段经文的意思说出来,没有把它原文节录在这里。底下还有一段,第二是《净名经疏》里面,《疏》是注解。诸位要看四百四十八面第一行。「净名教于善德行施,无前无后,一时等施」。这一段注解是解释这个的。教是教给善德怎样修布施,他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个方法里面无前无后,一时等施,要紧的是这两句话,无前无后超越时间,我们讲前后是时间;一时等施是超越空间,突破了时空。维摩长者怎么教给他的?当然我们也很想学,也很希望知道,我们看他引的这一段文。

 

【法施会者。无前无后。一时供养一切众生之文。】

 

这一句是经文,底下:

 

【罗什法师云。】

 

鸠摩罗什法师为我们开示经典上这句话的意义。

 

【若起慈心。则十方同缘。施中之等莫先于此。故曰无前无后也。】

 

从这个开示当中我们晓得,就是《无量寿经》上所讲的清净心、平等心就超越了,心不清净、心不平等,就有界限、就有障碍。『慈心』是大慈悲心,佛法里面所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说这个。世间人所谓的爱心,佛法不说爱,实际上慈悲心跟世间人讲的爱心完全相同,为什么换个名称?爱里面有情,慈里面没有情,有智。情是迷,智是觉,所以同样是爱心,一个爱心是从感情里面生的,一个爱心是从智慧里面生的。从智慧里面生的叫慈悲,从感情里面生的叫爱,表现在事相上、作用上完全没有差别,里不一样,一个是情,一个是智,这是我们都要把它分别清楚的。情有分别、有执着,智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十方同缘』,这个十方是无尽的虚空,你这个慈悲心同时都达到了,那就是前面讲的光明遍照的意思,这个光是慈光,慈悲的光遍照十方,所以它平等的,它一时遍供,故曰『无前无后』,超越时空。

 

【僧肇云。】

 

这也是在南北朝时代一位高僧,僧肇法师是鸠摩罗什的学生,是罗什大师的高徒,这是历史上所说的什门四哲,罗什大师门下有四大弟子,僧肇是其中之一,四大弟子之一。

 

【夫以方会人。不可一息期。以财资物。不可一时周。】

 

『方』是方向,我们取一方,一定遗漏其他几方,我们取东方,南西北就没办法同时。我们『以财资物』,也不能够『一时周』遍,有得到的,有得不到的,这是说有分别、有方所,有能有所,它就有障碍。

 

【是以会通无隅者。】

 

《法华经》、《净名经》里面教给我们就是这一招,如何『会通无隅者』,超越时空。

 

【弥纶而不漏。】

 

『弥』就是周遍,一个都不漏。

 

【法泽冥被者。不易时而普覆。】

 

佛法的恩泽,佛法的功德利益,『不易时』就是同时,同时能够教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统统能得到。在我们想这是难事,怎么可能!实在讲是可能的,不但理上可能,事上也可能。在从前,说到理上可能,大家似乎还能体会;说是事上可能,那真的叫不可思议。不过从前的人老实,老师讲的话不敢说不对,心里不服,口里也不好意思说。现代人不像从前那么老实,敢说不,敢反抗。其实对于佛所讲的提出反对的意见,是他自己见不到,佛没有说错话,如果我们掌握到基本的原理,渐渐就能够会通。像六祖惠能所说的,他开悟的时候所讲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这个话的意思无尽的深广。又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本来具足是理,能生万法是事相,能生万法事上怎么会做不到?当然可以做到。但是我们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好像跟佛所说的是相违背的,这是一回怎样的现象?这里面有许许多多复杂的因素,这些因素不在佛那一边,是在众生这一边,佛的光明确实加持到了,我们不接受。譬如阳光普照大地,不是不照你,你走路偏偏打一把伞,遮住它,不让它照,有什么法子?这个过失不是太阳不公平,是你不愿意让它照,大致情形就像这个样子。我们有烦恼障、有所知障,障什么?把佛的光明给障住了,它虽然是「不易时而普覆」,我们得不到佛力的加持,过失在我们这一边,不在佛那边。因此这两种障碍去掉了,十方一切诸佛菩萨的光明加持你就统统得到了。

 

现在问题来了,要如何把这两种障碍去除?这不仅是我们的问题,所有一切修学大小乘人共同的问题。佛说得很清楚、很明白,烦恼障从我执生出来的,所知障是从法执生出来的,由此可知,破二执,二障就消除了。破二障最简单、最扼要的方法就在《金刚经》上。所以中国佛教在过去,无论修学哪一个宗派,没有不读《金刚经》的,没有不受持《金刚经》的,受持就是依照《金刚经》的理论方法去做,无论他做得成功不成功,换句话说,都得利益,得的利益有浅深不相同。我们今天为什么把这样重要的经典舍掉了,来念佛求生净土?诸位要明了,《金刚经》的理论方法虽然好,真的是简要详明,一点囉唆都没有,可是我们做不到!我们这两种执着非常坚固。佛教给我们入门从哪里下手?从不住相布施下手,布施要不着相,着相就不行了,着相不能破执着。为什么要说一个不着相,又要说一个布施?刚才讲,要破两种执着,这两种执着,我执跟法执,烦恼障跟所知障。布施是破烦恼障,破我执;不着相是破法执,破所知障。《金刚经》上最扼要的修行开示两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一切都不执着,而生其心就是生广行布施之心,生这个心。我们今天起心动念处处执着,这个不执着做不到,起心动念,我、我的,那还得了!人家碰也碰不得,坚固执着。即使真正做到无住生心,还要念佛求生净土,为什么?果然用《金刚经》的方法,修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了不起。禅家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才不过是十住菩萨。你要修到等觉,还要三个阿僧祇劫。

 

诸位要晓得,成佛三大阿僧祇劫,是从圆教初住讲起的,不是讲我们,我们不够资格,圆初住讲起的。你看第一个阿僧祇劫修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从初住开始到第十回向,三十位次,第一个阿僧祇劫。我们边都捱不上!所以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以后,从那天开始算起,你要修到八地菩萨,七地菩萨两个阿僧祇劫修满,八地是第三个阿僧祇劫进入,你就晓得那是多么长的时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到极乐世界,你就是八地菩萨,他需要经过两个多阿僧祇劫,我们才几天就上去了,那怎么能比!诸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怎能不念佛!他是破一品无明才上去的,我们一品无明不要破就行,叫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清楚,四十八愿里头说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都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八地以上。怎么得来的?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把我们拉上去,拉上八地。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任何大乘法没有法子能够它相比,这是不能不知道。

 

我把这些大乘经典舍掉了很多很多年了,在二十多年前我讲过一次《金刚经》,也用了很长的时间,以后这个讲堂没有建立之前,这大约十几年当中,我在简丰文居士家里,对著录影机讲了一部《金刚经》,那个留了一套带子,好像一般的流通大概也是那个时候讲的,十几年前讲的,就他一个听众,没有别人。这次有三个人来听,我就想一想讲一遍也好,什么原因?看到这些年大家都发心念佛,但是念佛的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看破,没有放下,功夫不得力。讲讲《金刚经》也好,《金刚经》用意在哪里?帮助大家看破放下,回过来再念佛,对念佛就很有帮助,用这部经帮助我们功夫得力,帮助我们看破放下。今年在每个地方无论时间长短,我都介绍《金刚般若》。好,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底下这段经文,四百五十面,从第二行看起:

 

【是财施若能称法。皆法供养。况于深观。非法供养。智者应思。】

 

清凉大师这句话是总结前面解释的大意,财施跟法施不能分的,实际上也是分不开的。财范围也是无尽的,所以诸位看到这个财,不要看到是钱财,这个财是物质,身体也是物质,所以在《华严经》里面讲财布施,有外财、有内财,身体是内财,我们这个课堂,早晨你到这边来帮助擦桌子,帮助扫地,这财布施。用我身体,用我劳力,我在这里做,这就是布施供养,不一定是钱财,包括的范围很广。法也是如此,法是用的智慧、用的心思。布置这个道场,我们用方法来设计,我们来想怎样设计、怎样规划,那是属于法;我们用双手来做,这是财,所以财跟法是连起来的。

 

如果又有执着那就错了,财跟法分开,两桩事情,不是一桩事情。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财施里面与法施的精神相结合了,这个财施就变成法施,财供养就变成法供养,乃至于我们的生活,穿衣吃饭,我们工作,乃至于待人接物,迎宾送客,点点滴滴都是法供养,你只要懂得佛法的精神,佛法的义趣,你的生活就变成了法供养,这里面有无量的功德。无量的功德表现在生活上法喜充满,我们常讲的幸福快乐美满。

 

这底下『况于深观』,深是甚深,不是浅说,观是讲的功夫,观照,所谓观照就是在一切事物之中,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丝毫不迷不染,这叫观照。大乘经上,任何一段的经义,任何一句的开示,都可以把它取来作为我们观照的依据。譬如《金刚经》上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你如果能采取这两句做功夫的话,你这一生就受用不尽,你就不会迷在境界之中。一切境界现在面前,真正可以做到不动心,不起心不动念,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你保持如如不动,不取于相。

 

而世尊实在讲真是慈悲到了极处,末后说一说偈子,那也是教给我们可以用这个,也是不会观照的用这个方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叫观的意思,观是看,你怎么个看法,你对人生你什么看法,梦一场!六个比喻里面如梦是主,其他的都是形容梦的不真实,露跟电是讲时间的短,短暂不长,时间很短暂,确确实实是一场梦。我们有作梦的经验,梦醒来之后,晓得统统是空的,什么也得不到。殊不知眼前我们这个境界就是梦,真的是梦,你能得到什么?自己以为能得到,迷惑颠倒,那是你的妄想,以为能得到,以为能得到是什么?那是心,心是能得,外面一切是所得。能得的心,佛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能得的心都没有,你得的什么?所得的一切物,一切物是因缘所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能得、所得都是空的,都不可得,你还以为你有所得,那不叫作梦吗?真叫做迷惑颠倒!你的日子过得很苦。一下醒了,是梦,梦那就方便了,一切就随缘了,那就很自在。环境好很好,不好也很好。为什么?作梦,都不可得。今天中了奖得一千万不喜欢,假的,梦一场;今天丢掉了几千万,假的,没有得失,你马上就自在了,那叫真相。你真的觉悟了,真的明白了,经上任何一句话都可以作为我们观照的依据,何况深观。当然这更是法供养,『智者应思』,有智慧的人应当要想一想。

 

而这种观想实在讲,好像你对众生没什么好处,为什么这叫真供养?为什么叫真法供养?实在讲对众生真正的好处利益你不知道,你自己能深观,自己得解脱,自己得自在,自自然然就影响别人,这个影响就是我们佛法里面讲的加持,你有没有心去加持别人?没有,这自自然然就加持了。加持一般人还难以体会,我们换个名词叫磁场,现在人讲磁场,你的磁场恢复正常的时候,你虽然没有心去影响别人,它自自然然影响。而这种磁场是延伸到尽虚空遍法界,如果你没有分别执着的话;有分别执着就是有障碍,画界限,它不能突破。没有分别、没有界限,这个磁场决定是延伸到虚空法界。换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你都加持到了,就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那怎么不是法供养!那真法供养,道理在此地。这种力量凡夫看不到,也许将来科学更进一步,用科学仪器能够探测到磁场的延伸。诸佛菩萨大定之中感受非常强烈,所以纵然是在这个地方打坐,一念不生,功德利益已经供养尽虚空遍法界,上供诸佛,下供众生。后面还有一小段,钞就不必说了,我们看《疏》:

 

【言迦罗者。】

 

『迦罗』是梵语,也是一个很小很小的一个单位的名称,迦罗是什么意思?经上讲,讲我们这个汗毛,汗毛很细,竖的把它劈,一根汗毛劈成一百根,一根就是迦罗。不是横的,竖的,竖的切百分之一,这叫迦罗,形容小。还有比它更小的。

 

【言优波尼沙陀者。】

 

『优波尼沙陀』比迦罗还要小,现在科学里面所讲的原子、电子、粒子,讲这些东西,我们肉眼没有办法看见,高倍显微镜里面可以能够发现。佛从前讲物质之小的,用这些比喻来说。

 

【此云近少。亦云近对。谓少分相近比对之分。】

 

这个优波尼沙陀也叫做邻虚尘,小的不能再小,接近零,是取的这个意思。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倒数第二行:

 

【何以故。】

 

经文的三个字,这个意思是说:

 

【何以过去财供养。不及今供。】

 

也就是说,财供养比不上今天所讲的法供养,下面经文有解释:

 

【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这是说明为什么财供养比不上法供养,实在讲前面大师在注解里头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财供养若不能破二执,不能除二障,只能够得三界有漏的福报而已,所以它不是究竟的,不能解决生死问题。因此诸佛如来为我们提出了严重的警告,教导我们不要修财施的果报,为什么?财布施要得大福报,享福没有不造业的,你没有大的福报,你造业少,你造的是小,你将来不会堕落;大福报的人,一个念头、一个主意错了,不知道要害多少人!他有权、他有势力,一个错误的政策,亿万人受害,这个因果责任他要背的,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

 

我们在前面读到,《法华经》的菩萨为什么人家修苦行,修苦行好,修得成功不造业;不肯修苦行,饮食起居就造业了。诸位要晓得,佛弟子唯有在中国是素食,素食是中国梁武帝提倡的,梁武帝之前,中国的出家人也吃肉,肉食就与众生要结冤仇。修苦行的人,吃肉机会少,跟众生结怨的机会少。不肯修苦行的人,衣食住行都要讲求、都要考究,你造的业的机会就多。世间有大福报的人,一天吃一只鸡,不说多,算他吃十年,他欠多少命债!这个时候他有钱有势力,他可以天天杀鸡来吃,死了以后一个一个去还债。你杀他一条命,他将来要杀你一条命,太可怕了,因果不是假的。谁知道?佛知道,佛为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佛郑重给我们提出警告,纵然有福,不受。菩萨佛修无量无边的福报,不享,不接受。释迦牟尼佛不愿意做帝王,去出家,去托钵,不受福德。不接受人恭敬,不接受人供养,不造业,这是佛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这种生活那真是叫最高的享受。不但是精神上最高的享受,物质上也是最高的享受。你看看他过得那么苦,吃得也苦,穿得也很朴素,健康长寿,精神饱满,容貌圆满,那叫真福报。他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慈悲的,道理就在此地。这种生活方式展现给世间人看,告诉你这样的生活才是最殊胜的生活,最圆满的生活方式,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展现给我们看。

 

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9月9日17:40:5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414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