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一七一集) 1993/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171
第171集 A
第171集 B
请掀开经本第四百七十一面第三行,《疏》是清凉大师对这部经的注解,这是《疏》里面的第二段。
【释相。】
相是讲的相状,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样子,忏悔,忏悔的样子是怎样,这叫解释,『释相』。
【然忏有二种。若犯遮罪。先当依教作法忏之。】
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罪有两种,一种叫『遮罪』,一种叫性罪。性罪,无论你受戒或者不受戒(你没有受戒),犯了都有罪。杀生偷盗,不能说我没有受戒,那我杀生偷盗就不犯罪,没有这个道理的,那叫性罪。遮罪是受了戒,破戒才有罪,没有受戒没有罪。譬如五戒里面饮酒,饮酒这一条就属于遮罪,它不是性罪。你没有受饮酒戒的,饮酒不犯罪;但是受了五戒,那饮酒就犯罪。所以先说遮罪,它这两种就是遮罪、性罪,遮罪要『依教作法』,依照佛陀教导我们方法来忏悔。下面《钞》是宗密大师为我们解释前面清凉在《疏》上这一段注解,清凉大师解释得很简单,宗密唯恐后人看了大师的注解,不能详细明了大师为我们开示的意义,所以再详加说明,钞就是疏的注解。
【释相文中二。】
就是前面二句,它有二段:
【一叙义。二释文。初中三。】
『叙义』里面又分为三段:
【一明作法事忏。二明起行理事忏。三广明逆顺用心忏。】
这三种都是讲忏悔的样子。这三段一段比一段要殊胜,也就是一段比一段效果更大,我们从经文细细去研读就知道了。这个地方的文就是第一个小段。
【今初。遮即佛之遮制。】
『遮』是止的意思,禁止的意思。『制』就是给我们制定一个规矩,我们必须要遵守的,这叫制。
【违制成罪。】
譬如我们刚才所说的五戒里面,不饮酒这一条是属于遮,这是遮戒,违背了那就有罪,破戒之罪。
【性则法尔犯之有罪。】
这个『性』是性罪,下面会详细说到,像杀盗淫妄这是性罪,不受戒犯了也有罪,那叫性罪。
【十重是性。】
十条重戒,这是属于性罪。
【余皆遮也。】
其余的都是属于遮罪。
【准小乘宗。四重八重不通忏悔。】
这是属于性罪,四重罪就是四条重戒:杀、盗、淫、妄,这个犯了之后,不能忏悔的,『不通忏悔』的,极重之罪。
【如斫头破石等。】
这就等于说人头被砍掉了,那这个人没有救了;石头打破了之后,没有办法再复原,用这个来做比喻。
【僧残已下四篇方许。】
这是没有受过戒的对于这些名相不容易理解,『僧残以下』这四篇这个罪一层比一层轻,这可以忏悔,前面四重罪是不通忏悔的。
【故此但云遮罪也。】
所以这个地方讲忏罪,我们先说遮罪。
【相部律疏云。大乘灭重者。一理深药妙。二对治行胜。三果胜。小乘理浅行劣。果非是妙。非是妙者。但灭轻也。】
我们翻过来看这一段。灭罪大小乘说法不一样,小乘里面不通忏悔的,大乘里面可以忏悔,什么原因?这里面为我们说出来了,大乘人的『理深』;换句话说,小乘人涉的『理浅』,从哪里看出来?小乘人断惑,只断见思烦恼,尘沙、无明没破,当然是浅。大乘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理就深了,小乘不见性。换句话说,我们以法相宗的标准来观察,浅深的意思就更清楚。法相里面说小乘只破见思,没有见性,这个理浅;大乘人必须见性才算修学的开始,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你看看那个标准就知道,大乘起信,起信从哪里算起?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法身,从这个地方开始,以前不算。像读书一样,以前你所念的没有学位,这个地方才算是开始拿到学位,人家才承认。大小乘标准不相同,不像小乘人破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就证初果须陀洹,大乘一定要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法身,从这个地方来看,理的浅深非常明显。
『药』是比喻方法,大小乘的方法不相同,方法太多太多了,没有法子细说,只能从原则上说,原理上来讲。小乘方法是要在所有烦恼过失里面一桩一桩去断,枝枝叶叶去断,这很麻烦很麻烦,费的时间很长,吃的苦头很多。譬如讲小乘初果,证得初果很难得,证得初果之后,如果要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证四果罗汉,这是小乘达到登峰造极。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需要多长的时间?要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人间的寿命不长,天上寿命长,你就晓得他要费多少时间,要受多少辛苦才能够证得,为什么?它有次第,像我们读书,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慢慢去念,这有次第的。
大乘法里面有有次第,有没有次第,所以它有顿渐二教。古来判教的人很多,无论他怎么个判法,但是顿跟渐几乎是大家都公认的。渐有次第,像我们爬楼梯一样,一步一步往上爬,有次第;顿教就像坐电梯,一下就上来了,不要爬的。大乘里面顿教有两个,一个是禅宗,禅是属于顿教;第二个是净土宗,净土宗是顿教。古大德告诉我们,净土这个顿是顿中之顿,如果对于经教诸位要多看一些,你就明了了。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是什么佛?在我们《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诸佛,《金刚经》上讲的诸佛也是说的这个,他能够证到初住、二住,只到这个地步,无明破一品、二品。距离究竟的果觉还远之远矣,要四十一品无明断尽,他才能成佛,这是禅宗讲的顿法,的确比一般渐修的高明太多了。
小乘人修到四果阿罗汉还不能见性,一般到阿罗汉,阿罗汉里面有利根、有钝根,利根的阿罗汉马上回小向大,舍弃小乘学大乘,那个时间也很长。如果是钝根的阿罗汉,那个麻烦就大了,佛在经上讲他住在偏真涅槃里面二万劫,二万劫以后,他才想起来要回小向大。换句话说,这二万劫的时间空过了!毫无进步可言。虽然他不造恶,但是他也不修善,他止在那个地方,怎样比都比不上念佛的。你看念佛,这净土经论里面给你讲得很详细,《无量寿经》上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念佛人的殊胜没有那么多麻烦,断烦恼很不好断,念佛人不要断烦恼,这带业往生,不需要断烦恼,我们凭这一点这一生才能得度。要是说从断烦恼我们才能得度,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有指望。你烦恼能断得掉吗?你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你能断得掉吗?没指望了,真的没指望,学哪个法门都没指望,学禅也没有指望。学禅你要能得定,得定还不行,要开悟才行,开悟就是明心见性,这才能出得了三界。单单有定没有开悟,你将来的果报不过是在四禅天、四空天而已,出不了三界。你就晓得这个事情多么困难!
我们看倓虚法师的《念佛论》,听倓虚法师佛七开示的录音带,倓老说得很清楚,他一生当中认识许许多多参禅的,参禅得定他见过,也听说过;参禅开悟的,他说他不但没有见过,听也没有听说过,我们就晓得这多么艰难的一桩事情。念佛这个法门,纵然有极重的罪业,只要他有善根、有福德、因缘具足,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往生了。前些年美国DC周广大居士,是开面包店的,往生前三天才闻到佛法,这个人是好人,很善良的人,一生没有接触过任何宗教,到病极重的时候,家里人才找佛找神来救。遇到DC一个同修,劝他念佛,他很听话,当时他就接受了,念三天往生。他是癌症,发心念佛,他这个病就不痛了,本来很痛,一发心念佛这个疼痛没有了,三天的时候看到佛来接引。三天的时间,那真的往生,不是假的。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但经上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面都讲得清楚,那个四十八愿是净土宗的根本之根本,那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什么菩萨?七地以上!参禅、开悟、明心见性才初住、二住,那要跟往生的人阿惟越致菩萨比,差得太远太远了!像念书一样,你才念一年级、二年级,人家一进去念多少年级?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阶级,再加上七个,人家念三十七年级,你才一、二年级,那怎么能比!所以净宗不是普通人修的,大福德人修的,没福他不相信。从我们凡夫一下能够跳到三十七年级,这不是简单事情。你要次第修,你就慢慢的爬楼梯,这个净宗不是爬楼梯,是坐电梯上去的,一下就升到顶点了,你慢慢爬,有得你爬的。道理在此地。所以大乘的理深,方法巧妙,尤其是净宗这个方法,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净宗方法之妙没有人能说得出来,方法很简单,就这一句阿弥陀,这个理太深了,所谓「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诸佛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个道理,等觉菩萨都搞不清楚,它这个方法非常奇妙。好比一个人病重,这是特效药!这个药你不要问它从哪里来的,不要问它怎么研制的,你吃了马上就好,就见效,净宗妙就妙在此地。
『对治行胜』。对是对治习气、对治毛病,它修行的方法功夫非常殊胜,刚才说了其他法门,我们的毛病得一样一样去断,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一桩一桩去断。大乘法门不要这么麻烦,那个戒律太多了,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不要说那个了,我们就说佛门里最起码的《沙弥律仪》,这最少的,教小孩的、教初学的,十条戒律,二十四门威仪,你要是读了之后你就觉得很难,起心动念都是罪,何况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这里面条目就更多更多。可是大乘法它从根本修,根本是心,顿教都是从根本,好像砍树一样,它从树根,树根砍掉了,一切都解决了。其他法门是寻枝摘叶,要把这个树砍掉,它怎么个砍法?先把叶子一片一片摘掉,然后再把小树枝一条一条摘掉,最后才把树根挖起来,你说这个多笨!这大乘顿教就是把根挖掉不是一切就解决了!根本不理会枝叶,这叫从根本修。
从根本修,净宗比禅又殊胜,禅在中国实实在在是以《金刚经》为准则,《金刚经》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能不能做得到?无住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无住是心里头没有念头,我们心总是有念头,要达到心无念谈何容易,真的无念了那也不行,真的无念了就变成无想定,将来果报在四禅无想天,变成外道,学佛学到最后变成外道,这样的人太多太多。无想天的天人都是学禅错用了心才去的,不是有意去的,搞错了,修到无想天去了,总不如念佛这个法门好。念佛法门是这个心里头有念、有依靠,念阿弥陀佛就行了,这个比那个无念容易太多了,把所有一切念头收回来,专念阿弥陀佛,这对治行胜。
无论我们是善念或者是恶念,统统不要管它,念头一起来,第二个念头南无阿弥陀佛,把它换过来,换成阿弥陀佛,转换!古德所谓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一换就是觉,你要不转过来,你就随着妄念走了。这妄念不是愈来愈多,妄念只能有一、二个,第三念、第四念就是阿弥陀佛了,转得快,这就是对治行门殊胜。
所以证的果殊胜,果是成佛,小乘的果是证阿罗汉,大乘的果成佛。特别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成的佛地位高!天台讲四教,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往生净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比别教佛的果位还高,别教佛果在圆教里面是第二行位的菩萨,像我们刚才讲的比喻,从一年级,它是十二年级,别教的佛是十二年级,藏教佛、通教佛没有分,它连初住都没有分,那个位次更低了,好比在幼儿园,人家不承认它的。但是念佛往生的人居然能够达到第三十七个位次,别教佛才第十二个位次,那怎么能比!这才知道净土的果殊胜,果要不这样殊胜,为什么普贤菩萨在这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你就晓得现在人、没福的人不听佛菩萨的话,佛讲的不相信,文殊普贤讲的不相信,谁讲的话相信?妖魔鬼怪讲的话他相信,他佩服得不得了,那有什么法子?楞严会上讲的「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那些邪师跟他讲的,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就没有法子了,这真的没有福报。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你得人身遇佛法,能够选择净宗法门,这是至高无上的福报,没有比这个更殊胜。
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我说的你们可以不相信,诸佛如来说的,一切诸佛都是这么说。你要不相信,你念《弥陀经》,《弥陀经》后面说六方佛赞就是诸佛说的;《无量寿经》说十方诸佛赞叹,十方诸佛说的;念《华严经》不但说,文殊普贤自己做榜样,他发愿求生,文殊普贤是什么人?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我们刚才讲的菩萨把它当作学校班级来说,文殊普贤是第五十一级的,五十二就成佛了,距离成佛只有一个阶级,他还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去成佛。
那我们要问他为什么?他在华藏世界成佛时间长,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快,到那边就成佛。他要在华藏世界修行,我们从前面比例上来看,至少需要一个阿僧祇劫,他才能够圆满菩提。你看佛通常讲三大阿僧祇劫,第一个阿僧祇劫他成功达到三十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个阿僧祇劫七个位次,愈往上去愈难,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祇劫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再往上去不就更难了,恐怕一个阿僧祇劫只登一个位次。你才晓得这个多难,没有西方极乐世界方便快速,他们这些人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没有理由的,也不是故意示现做给我们看的,我们要这样去体会,错了!那是实实在在的,等觉菩萨要证圆满菩提,恐怕至少需要一个阿僧祇劫。他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花开见佛,他就证得了,见到阿弥陀佛的面就证得了。所以阿弥陀佛,一切诸佛赞叹他「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佛中之王你都不相信,那你有什么法子,那就没法子了。果殊胜,没有比这个果更殊胜的,而且取净土之果,实在讲很容易,一点都不难。
我早年初学佛的时候,那个时候出家受戒还没有多久,我们台北市龙江街莲友念佛团,不晓得现在还有没有。创办人李济华老居士,李老居士往生那个时候大家亲眼见到的。他是印光大师的学生,印祖的学生有一个特色老实念佛,很纯,他预知时至,他走的时候八十多岁,在他们共修会当中往生的。他们是一个星期一次共修,都是在家居士,就像平常我们打佛七,一枝香,一个半钟头念佛,莲友聚集在一起念佛,念佛当中有止静,绕佛以后归位坐下来有止静。止静的时候,老居士们轮流讲开示,像念佛堂的规矩一样,讲几句勉励大家的话,警策大家的话。那一天不是他讲,是另外一个魏老居士,这些人我都认识,他跟魏老商量说今天时间让我讲,我们两个交换。他这一上台就讲了一个半钟头,时间都超过了,苦口婆心劝导大家要好好念佛。讲完之后给大家辞行,我要回家去了,别人认为他累了,八十多岁讲了一个半钟点,那个时候给诸位说没有麦克风,那个时候没有,我以后在念佛堂讲经的时候都没有扩音器,他声音洪亮。下了台,讲堂旁边是个小会客室,他在那边沙发上一坐就往生了,才晓得他说回家是回极乐世界的家,你看看多自在,没有病,走之前还讲一个半钟点,音声洪亮,讲完了回家去了。
不难,他可以做到,人人都可以做到,问题就是你不信你就做不到,你一定要相信,决定没有怀疑,往生的愿要恳切,决定不在六道里头再搞轮回了,轮回太苦了,毫无意义。六道里头要舍得干干净净统统放下,一心一意要求生极乐世界,一心一意只想见阿弥陀佛。要有这样的心,坚定的决心,然后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的功夫得力。什么叫功夫得力?妄念起来了,阿弥陀佛把妄念伏住了,妄念就没有了,这就叫功夫得力。不是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那个没有用处。这一句佛号就是对付妄想的,《金刚经》上云何降伏其心,一句阿弥陀佛把妄心降伏住,那叫功夫。没有妄想、没有妄念的时候,可以不念佛,念也可以,不念也可以,无关紧要。一有妄念的时候,马上念佛,就把妄念伏住了,这叫功夫,这叫用功,一定要在一切时、一切处保持心地清净,心净则国土净。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是心清净,它的做法是信愿行三个条件。但是信愿行一定要达到心清净才产生效果。如果心不清净,那个信愿行没用处,信愿行没有功夫。一定要念到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现前就是什么都要放下。这个世界、这个六道与我不相干,舍得干干净净,我们这一生决定成功。还有一些空闲的时间,遇到有缘的人,劝劝他们、帮助他们,他肯听,很好,他就成就了;不肯听,跟他结个善缘就好了,不肯听也不要烦恼。要记住,这个法门成就不是普通人,这是佛在《无量寿经》上讲的,能够相信这个法门即非凡人,他无量劫来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成熟,他才会接受,因为这个法门是一生要作佛了。所以你仔细看看他那个样子像不像做佛的样子,不像做佛的样子,那又何必勉强!所以用不着勉强,我们的心永远是清净,永远是自在的,这果胜。
『小乘理浅行劣』。小乘的理是用的阿赖耶识上,跟凡夫一样,凡夫小乘权教菩萨用的心都是用阿赖耶识,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大乘菩萨用的是真心,明心见性,见性是真心,他们用的是真心。小乘用的是妄心,真心跟妄心浅深差别很大。行劣,行的方法不够善巧,比不上大乘顿教是从心性上下手。『果非是妙,非是妙者』。这个果只能证得阿罗汉。因此。『但灭轻也』。它只能够灭轻罪,不能灭重罪。
【作法者。】
『作法』是忏悔的方法。
【小乘忏。要请大比丘为证。】
请大比丘给他做证明。
【对大具五。】
『具』是具足,『五』就是底下所说的这五桩事情,诚心诚意的求忏悔。
【一偏袒右肩。二右膝着地。】
这是求忏悔,在大比丘面前,以最隆重的礼节向他致敬。
【三合掌殷重。】
『合掌』是表一心,表一心求忏悔。
【四称名说罪。】
把自己所犯的一些罪说出来,这叫发露忏悔。我做了哪些错的事情,一条一条自己说出来,求大比丘原谅他,这叫发露忏悔。但是诸位要记住只对遮罪,不对性罪,遮罪轻,这种忏法行,真正求忏悔。忏悔之后晓得我们做错了,后不再造才叫做忏悔。如果今天做错事情,不要紧,在大比丘面前磕三个头,请他原谅。好了,我原谅你了,没事了。明天再犯,犯了再忏,这没用,这个不算忏悔。忏悔的意思后不再造,不贰过,以后当然还有过失,但是没有重复的,不会说从前犯的过失又犯了,没有这个道理。事忏着重在这一点上面,就是孔老夫子所讲的「不贰过」,过失可以有一次,不能有第二次,同样的过失不可以有第二次,这叫做发露忏悔。
【五礼足。对小即阙无礼足也。】
这个对小乘,小乘也没有『礼足』,没有接足礼这一条。
【若僧残罪。】
『僧残罪』可以用事忏,是造的罪里面最重的,一个大比丘不行。
【须请二十僧。】
要请二十位受过具足戒的,要请二十位。
【令六夜行摩那埵。供给承事七日满。僧为羯磨除罪。还令戒净。如本所受。】
这的确是麻烦,比丘受戒只需要十个大比丘,所谓三师七证,受戒的时候十个法师(十个比丘)。如果你要犯了罪,要忏罪,要二十个大比丘,要加一倍,那个罪才能忏得了,比丘忏罪。如果比丘尼忏罪,要请四十个大比丘,还要忏一个星期,那个罪才能够消得掉,你说多麻烦。
在现在我们必须要明了,我们出了家受了戒,真得戒了吗?没有,去做个样子而已,没有得戒,为什么没有得戒?因为没有传戒的比丘。你们看蕅益大师的著作,蕅益大师他是明朝末年人,明末清初,他出生在崇祯年间初年,圆寂在清朝,所以我们看到他的书,有的时候写明蕅益,有的时候清蕅益,怎么又是明朝、又是清朝?对,没错,他是明清时代的人。他研究哲学,跟我们近代的弘一大师一样,对于戒律有很深刻的研究,他在着疏里面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受比丘戒不行,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比丘戒条威仪他没做到,比丘戒最低限度要有五个真正的比丘,才能够传比丘戒,没有五个真正比丘就不能传比丘戒,所以他说中国的比丘从南宋以后就断掉了,就没有了。近代的弘一大师也是个研究律学的,他对于蕅益大师这个说法赞同,他承认。所以蕅益大师自称菩萨戒沙弥,他自己不称比丘,他称沙弥,名实相符,这是正确的。他的徒弟(他的学生)成时法师,实在讲成时也很了不起,蕅益大师一生的著作成时替他出版的,帮助他整理出版流传后世,成时自称出家优婆塞,所以弘一大师自己也称出家优婆塞,连沙弥都不敢称,沙弥十戒我们做不到!
第一个手上不过金钱你能做到吗?你手上拿了钱就破戒了。第二个日中一食,现在也有不少我见到还不是日中一食,叫持午,早晨他也吃,中午吃,晚上不吃。可是中午他那一餐饭,他连晚饭一起吃,所以我们看到持午的人都有肠胃病,他那个不正常,所以都有得了严重的疾病,这又何苦来!佛在世日中一食正常的,不是把三顿作一顿吃掉,不是这个意思,那佛要这样做法不就害死人。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持午的人身体都不健康,为什么?生活不正常,我们也不能说他,说他,你不持戒,看到我们持戒的,你看不顺眼了,这找麻烦。其实我们过去在台中,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日中一食,他日中一食吃多少饭?小小的碗一碗,那个正常,他不是把三餐当一餐吃,那就是正确的,所以他身体健康他没有毛病。
这一天一餐行吗?行,我在台中就学李老师,不但经教学他,生活方式我也学他,他一天吃一餐,我也一天吃一餐,我这个一餐是慢慢减,减了很多年,变成很正常。我们年轻在军中,每一餐要吃四碗饭,再添一碗,还不成问题,有那么大的饭量,所以初学佛晚上逐渐逐渐减少,晚上吃四碗饭减成三碗,再减到两碗,然后再吃稀饭,慢慢减,大概八个月,晚上这一餐断掉了,这样慢慢就正常。可是我在受戒的时候,我晚上照吃,受戒需要体力,人家受戒是持午,我受戒的时候三餐都要吃,我要有精神、有体力,我才应付得了。这不是做好看的。持戒的时候发心持午,到了第三天、第四天就受不了,问题就来了,这毛病就出来了,那又何苦来。所以我到台中之后,我学佛差不多五、六年了,五、六年我晚上就断掉了,所以早晨那一餐断掉就不难。我跟李老师学,所以那个时候很正常。普通饭碗我一餐三碗饭,正常饭量,我在台中五年,我日中一食吃到第八个月才告诉老师,老师就问我:那你感觉到怎么样,体力精神?我说:体力精神没有两样,老师桌子一拍,好,你永远这样做下去。这不求人,生活简单不求人!不求人就好修行。
以后到台北来讲经,遇到现在图书馆的韩馆长,她来护持我在台北弘法,那个时候是租地方讲经,借地方讲经,住在她家。他们夫妻两个说:法师,不行,你一定要吃三餐,你不吃三餐,将来你身体有什么毛病,我们担不起责任。那就没有法子,好,我就开缘,我那个时候一餐吃三碗饭的,叫我吃三餐,我一餐吃一碗饭,还是那么多量,我分做三次吃就是了,还是保持简单的生活而不求人。不求人,说话就可以说真话,就不骗人;求人要看人脸色说话,要讨人欢喜。不求人,依照佛的话,你爱听就听,不爱听你走路,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我给你讲真话,无求于你,这样子就能来真的。
从这个地方,我明白一个道理,这个时候我向李老师报告过,饮食是我们能量的补充,身体是个机器,机器运动的时候要消耗能量,饮食是能量的补充。能量消耗到哪里去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消耗在妄念上,成天打妄想,实际上你做工作消耗的能量很少。这是我们在台中看李老师看得很清楚,他的工作量很大,绝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做得了的,他的工作差不多是一般人的五倍以上。所以要跟他见面约时间,要一个星期以前约时间,你三天以前去找他,决定找不到,他的时间都安排得很紧凑。一个星期之前,他可以给你安排几分钟的时间。那么大的工作量,一天吃一餐,吃那么一点点,在那个时代他一餐饭只要两块钱,我也吃一餐,但是不行,我要吃三块钱,所以没有法子跟他比。他一个月六十块钱解决,我一个月生活费用要九十块钱,我一餐比他吃得多。这就是说明了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以上消耗在妄念,所以你的心愈清净,妄念愈少,你的能量消耗就愈少,消耗少补充少,这是自然的道理。
佛陀在世大家日中一食,他心多清净,他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所以每一天稍许补充他够了。我们在经上看到的,阿罗汉七天吃一餐,他的心更清净。换句话说,能量消耗就更少了,是这么一个道理。辟支佛定功比阿罗汉深,半个月出来托一次钵,半个月吃一餐。因此饮食这一方面决定不可以勉强。勉强,你的生理系统破坏了,你要是得了病,岂不叫更麻烦!你给一般社会的形象也破坏了,你看出家人、修行人一个个身体都是那个样子,叫人看到就害怕,还敢学佛吗?他不敢学佛了。学佛的人满面红光精神饱满,吃一点点,叫人看到佩服!所以李老师生前的时候,九十五岁都不需要人照顾,走路都像年轻人,他老人家九十岁的时候,你看起来也不过六十岁的样子,那真叫人佩服。所以学佛要学一个好样子,给社会、给大众做一个好榜样,像诸佛菩萨住世一样。
所以忏罪,遮罪从事相上看会非常麻烦,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晓得事实真相,戒要不要受?弘一大师的话,还是要受,不受是什么?社会一般人讥笑你,你出家没受过戒。所以形式上要去受一下,免得人说闲话,但是自己一定要明白根本不能得戒,不可以妄称比丘,你要称自己是比丘,叫大妄语,没有得戒,你自以为、自称得戒,这是大妄语,这是不许可的。所以形式的受,免得社会人说闲话。
自己修行,从前章嘉大师所说的,我们虽然没有得戒,要学戒,认真的去学习,真正做到一条,这一条你得到了;做到两条,两条你得到了,要真正去做。不做,那个形式上受的没用,不但受戒没用处,有名无实,三皈也没用。今天听说有七、八十个人要我给你们传授三皈,我这传授很容易,仪式很简单,你们是不是真的得到了?怎么样真的得到?真照做了,皈是回头,我真回头了,真的依照佛菩萨教诲去做,皈依是这个意思。形式上做,没回头,对人、对事、对物依旧迷惑颠倒,依旧邪知邪见,没回头!那这形式,毫无意义。一定要依靠佛菩萨教导我们,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三皈依就传这个,教你从迷邪染回头来,依觉正净。实在讲觉正净,《无量寿经》的经题很明显,清净平等觉,清净就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果然能够依清净平等觉,你就真的皈依了。
所以真皈依之后,我在《三皈传授》里面讲得很明白,三皈的理明白了,事也明白了,完全落实到形象上,我们皈依的佛是阿弥陀佛,我们皈依的法是《无量寿经》,我们皈依的僧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菩萨僧!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榜样。
在这个时代,三宝是以法宝为中心,佛不在世了,菩萨僧也不在世了,我们供养的是形像,最重要的是法宝,法宝是第一优先。真正皈依三宝,每天要读诵《无量寿经》,依照《无量寿经》的教诲去修行,这个修行就是我们一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跟佛在经上讲的相应不相应,不相应的,赶紧依照佛所讲的改正过来,这就是依靠了,这才叫皈依。如果我们的思想行为跟经上讲的毫不相关,也不去理会,那你这个皈依就错了。不但你没皈依,这个皈依就有罪过,什么罪过?欺骗自己,欺骗佛菩萨,自欺欺人,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我们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假的还必须搞轮回,还要搞三恶道,这个才可怕。真正皈依,我们来生决定生净土,决定作佛、作菩萨,这才是真实的功德利益,这个是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三皈仪式做了之后,现在我们有录音带,讲解的录音带,从录音带写成小册子,都分送给诸位同修,要多听几遍,清楚明了,然后依照《无量寿经》修行。《无量寿经》现在在海内外不少同修在这部经上得真实利益,有一天念十几遍的,我听说有超过二万遍的。认真修行你从他相貌上看出来,他相变了,在日常生活当中,他风度变了、仪态变了,跟从前不一样。现在一般人喜欢讲体质变化,真的他体质变化,真的他体质变了;过去有些毛病,毛病没有了,从前常常精神打不起来,现在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确实变了。这个变并不奇怪,连我们一般看相的人都会说相随心转,从前他是轮回心、凡夫心,现在他是佛心、是清净心、是慈悲心,他的相怎么会不变!他当然变了,相随心转,体质也是随心转,这是佛在经论上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他现在的思想纯正,清净真诚慈悲,所以他整个体质都发生了大的变化,这就能够度化众生。不必讲话,看我这样子就行了,就可以了,我这个样子念佛读经读来的,这要知道,所以修行对自己真的有好处!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是也不要求人间的富贵,佛在《金刚经》上警惕菩萨,不受福德,生活过得去就好了,不必求奢侈,吃得饱穿得暖,够了,这样过得心安理得自在幸福,前途一片光明,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自己有把握,真的超越三界轮回了。底下这一段我们简单说说,这是讲在事忏里面罪重的,比丘要请二十个大僧,比丘尼要请四十个大僧。
『令六夜行摩那埵』。摩那埵是忏悔,大的过失要这样忏悔。『供给承事七日』。这是伺候二十个大僧,将二十个大僧看作自己的老师、善知识,自己以学生来伺候他们七天。『僧为羯磨除罪』。羯磨是作法,依照修忏的仪规来做,帮他忏罪。像在台湾一般说流行的梁皇宝忏,梁皇忏就是七天,依照仪规来给他忏罪,这样他的罪可以消除,恢复到他的净戒。但是要记住后不再造,后来又造,那就没法子忏,这才是真正重要!底下讲。
【尼则四十。】
如果是轻罪,很小的罪,譬如普通我们讲小妄语,这很轻的罪那个过失。
【一日承事。不必集僧也。】
这就比较容易,对一个大僧,在他面前说出自己所造的罪业,我下一次不再造了,这样就可以忏除遮罪了。
【若大乘作法。如下所明。】
至于大乘里面的修法,底下还有详细说明,这一段就讲到此地,时间也正好,底下这一段是讲性罪,性质跟前面不一样,我们等下一次回来的时候,再给诸位同修细细的来说明。
这里有位同修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也是大家都有,他问:开悟是什么样的境界,是否还有受五欲七情三苦?世间人可否证得?
你问开悟是什么境界,我没开悟,我不晓得。我有一年在旧金山讲经,旧金山有五个年轻人,西藏有一仁波切给他们授记,这五个人都开悟了,所以这五个年轻人气焰很高,贡高我慢。我在那边讲经讲完之后,他们到我面前来,问我看一看他们有没有开悟,我就讲老实话,我说你们没有开悟。他就很生气,他说西藏的活佛仁波切都说我开悟了,你怎么说我没开悟!我说:我没开悟,你来问我,当然没开悟;你要真的开悟,你还来问我吗?不要被人骗了!实在讲这个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彻悟,小悟人人都有,你听一个半钟点经,你有悟处,这是小悟。我们通常讲的开悟是彻悟,彻悟是明心见性,你看倓虚老法师讲他一生看到参禅的人,有见过得定的,听过的,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开悟的,是真话。
果然开悟了,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什么五欲、七情、三苦没有了,超越了,这是世间东西,这是三界六道里面的。明心见性,你不要说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阿罗汉都没有了,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这都在见思里面,五欲七情三苦统统是在见思烦恼范围之中,见思烦恼断了,这个没有了,阿罗汉就超越三界,阿罗汉没有开悟,没有见性。如果说开了悟,见了性,还有这些东西,那里头有问题了。我们不要说他,敬而远之可以,不要去得罪他。
底下又问:又是说菩萨什么果位?刚才讲了,如果是开悟了,在菩萨里面是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从这个阶位以上,最低限度是初住、初地这个果位。如果在念佛法门里面是理一心不乱,功夫成片跟事一心不乱都没有开悟,开悟是理一心不乱。你再要问开悟的样子,说实在话我也可以透点消息给你,你们念过《六祖坛经》,六祖开悟了,你从《坛经》里面得到一个启示,开悟的人一切经他只要一接触完全通达,决定没有障碍。六祖没有念过《涅槃经》,无尽藏比丘尼把《涅槃经》从头到尾念一遍,他就跟他讲,讲解的时候,无尽藏比丘尼就开悟了,这是开悟的样子。法达禅师念《法华经》三千遍没开悟,六祖没有听过《法华经》,叫他你念给我听,《法华经》二十八品,法达只念到「方便品」,第二品,第二品念完了,六祖说:不要念了,我都知道,跟他讲解,他开悟了,法达开悟了。我们从这个地方得一点消息,什么叫开悟。
真正开悟,世出世间一切法他只要一接触,不要学,完全都会、都通达,那就是真正开悟。如果他没有这个能力,那个开悟就可想而知。他还有障碍,不行,那个没有悟,所以学佛不要被人骗了。现在这个社会骗人的也很多,「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骗人的很多,受过高等教育被人骗了,这真的叫「可怜悯者」,佛经里头常讲的可怜悯者。没有受过教育被人骗,还情有可原;受了高等教育还被人骗,真可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