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一二七集) 1992/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127
第127集 A
第127集 B
请掀开经本,三百三十七面第五行,最后这句看起:
【三涅槃佛。即是化身。化用自在故。化毕归寂。名涅槃佛。谓应化涅槃也。】
这是佛十个意思里面第三个。前面我们看过法界佛、本性佛,这是真佛,法界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本性,这个地方讲的本性佛,就是自性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就不是从外来的,本来具足。这个智慧,前面跟诸位报告,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全知全能,是一切众生人人本具。那我们现在不叫佛,叫凡夫,为什么叫凡夫?把我们自性本能迷失了。为什么会迷?烦恼太多,妄想太多。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是佛一语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我们的病根就是妄想执着。诸位要知道,妄想执着轻是迷了自性,妄想执着重,就是变现三途六道。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为什么会有三恶道?人为什么会变饿鬼、变畜生、变地狱?妄想执着严重就现这个境界。所以佛法没有别的,只是教我们去妄想执着而已,这就是真正的佛法。
今天第三个意思,叫『涅槃佛』。涅槃是梵语,翻成中文意思很多,翻的意思很多,这个也可以说是含多义不翻,跟佛陀这个意思一样,佛陀也是含多义。通常翻得最多、最普遍的,翻成圆寂,也翻作灭,灭就是灭烦恼、灭妄想。圆寂这两个字用得非常之广泛,用得普遍。圆是说功德圆满,寂是讲清净寂灭,所以圆寂这两个字意思很好,很符合《华严》里面讲的『化身』。诸位晓得,这化身本性里面,什么都谈不上。那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哪有什么三身?这三身还是从分别执着里头生的,没有分别执着,哪来的三身!涅槃,有这个事情,不能说没有这个事,释迦牟尼佛示现在八十岁的时候,入般涅槃,确实有这桩事情。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事情不是真的,是幻化的,幻化的不是真实的。
佛法里面,凡是讲到真与不真实,它的定义是真实的,是永远不变的,就叫真实;凡是有变化的,都不是真实的。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那这就不是真实的,他在那里变化,所以统统是化身。佛菩萨的化身,跟我们凡夫不一样。我们凡夫为什么会变化?是业力在做主宰。业力,跟诸位说,不是说每天都有变化,实在讲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剎那剎那那个业也在变化。业怎么变化?业有加减乘除,一念善,一念恶。这一念善,那善就加一点,恶就减一点;一念恶,那恶又加一点,善又减一点。所以这个善与恶的念头,是剎那剎那在加减乘除,所以它有变化,这是因;因跟缘在变化,所以果也起变化,是这么一个道理。
凡夫是业力变化的身心世界,佛菩萨是愿力变化的,那跟我们不一样了。我们业力变化的不自在,很不容易改变。但是不能说不可以改变,是可能改变的,不是那么容易。这个愿力来的,那就太简单了,他虽然应化在六道里面,实在讲,他得大自在。虽然示现有苦有乐,实际上苦乐都不受,他心清净的,苦乐都不受。不受,为什么现这个样子?现这个样子是度化众生的。这就是我们常讲,教化众生有言教、有身教,他所现的这个苦乐果报是身教,让我们凡夫看到这个现象,能够想到因果报应。原来成佛、成菩萨,这个因果报应都还有,那何况我们凡夫!所以这是属于身教。
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是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怎样感得佛菩萨现身?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这是以观世音菩萨做个代表,做个例子,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以佛的身分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就是当时他那一批人,接触的那一批人,都是应以佛身而得度,他就现佛身。那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到中国来应化?在我们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有,但他不是佛的身分。我们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来应化的,智者大师示现的是个出家人。实在讲,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太多太多了,无时无处不现身,只是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他要不暴露身分,我们怎么会知道?但是暴露身分,也是有特别的因缘,没有这个缘,决定不会暴露身分。
在我们中国《高僧传》、《神僧传》、《居士传》里面,看到许多都是佛菩萨化身而来的。这是中国人与佛缘非常的深厚,但是没有感得他用佛的身分在中国出现,没有感得这个。他出现在世间,就是为教化众生。他在这个世间能住多久?就在这个缘字。这些缘成熟的人有没有得度?凡是在这个时期缘成熟了,都得度了,他就没有再住世间的必要,那就走了。他这个走,我们就叫入般涅槃。『化毕归寂』,化是教化众生,教化众生这一桩事情做完了,他就要走了,这叫涅槃佛,是『应化涅槃』。
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也读到,在《无量寿经》第二章里面,第二章经文很长,讲到佛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最后,第八个相是入般涅槃。世尊跟我们讲得很明白,示现般涅槃是对什么人?中下程度的人。中下是权教、声闻、缘觉、六道凡夫,对这些人示现般涅槃。对上上根来说,上上根没有,上上根人都明心见性了,般涅槃这一桩事情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往上一着,就没有这个事相,哪里还有这个名词?所以而于中下才示现涅槃相。
【四随乐佛。】
这个『乐』是乐好,就是喜欢。『随』,不是随自己,如果要随自己,那是凡夫,为什么?凡夫才有好乐。这个我喜欢,那个我不喜欢,凡夫有,佛与大菩萨没有。为什么没有?他心清净平等,《无量寿经》上,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里面还有什么好恶?这一有好恶,你就不平等、就不清净。这不清净、不平等是凡夫,不是圣人,见了性的人就清净平等了。圆教初住以上,明心见性,他的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有了。上面虽然还有四十一个阶级,那四十一个阶级是我们分的,我们凡夫认为还有四十一个阶级,在他观念里面,他没有。所以他们那个时候用功修行,佛经里头有个名词,叫无功用道。他修不修行?修。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所以这四十二个阶级是为我们说的,他们不落这个念头,没有这个念头。
因此随乐,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个乐好是众生,不是佛。众生喜欢什么,他就随你的心愿现相。那你要问,佛随众生心愿现相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给诸位说,就是从清净平等来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随众生的意思现相?我们自己有成见、有分别、有执着,所以就没有办法随众生的心。离开一切分别执着,心地真正清净平等,就能够随众生心愿现相,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楞严》上讲的这些真实的事理,那就都变成了事实。所以此地讲:
【即意生身。感而遂通故。】
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第三、第四是经题里面广的意思,广大无边,所以随心应量。
【五成正觉佛。即是菩提身。觉树道成故。】
这就经题里头的佛字,大方广佛,这是解释佛字,这是『成正觉佛』。佛这个字是梵语,意思就是正觉。不过正觉有偏、有圆,偏,虽是正觉,还不圆满。像阿罗汉就可以称为正觉,菩萨当然是正觉,菩萨跟阿罗汉我们要区别他,那佛跟我们加上两个字,叫正等正觉,正等正觉是菩萨。真正到究竟圆满,那上面再加两个字,无上,没有比这个更上,这就是圆满的正觉。此地这个正觉是圆满的正觉,这就是佛的意思。『菩提身』,菩提是梵语,翻成中文意思就是觉悟,圆满的觉悟。『觉树』,佛当年示现证得圆满正觉,是在树下,贝多罗树下。因为佛在这里成正觉,证得大菩提,以后人家就把这个树叫做菩提树。菩提树是这么来的,它本来并不叫菩提树,是因为佛在这个树下,示现证得大菩提,示现成佛,所以这个树我们称它作菩提树。
【六愿佛。即是愿身。愿周法界故。】
『愿』这个字,在佛门当中非常重要,不仅是在佛法修学上,你的成就大小跟你的愿力成正比例,即使在世间法上,你在这一生当中,无论是学术,无论是事业,你成功的大小跟你的愿力也有密切的关系。佛所证的是一切圆满,假如他的愿力要不圆满,那怎么能证得?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反省的。我们在《观无量寿经》里面清清楚楚的看到,上中辈往生的,都要发圆满的大愿,这才能往生;下三品往生的,虽然没有发愿,佛力加持帮助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到西方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教他发愿,他是在那个时候发愿的,到西方世界之后才发愿的。如果到西方世界之后,观音、势至教他发愿,他这个愿发不起来,马上就送回来了,西方世界不能住,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一定要晓得。为什么?这个心愿不相同,这个不相同住在一块,天天要闹别扭,这把西方世界秩序破坏掉了,这是决定不许可的,决定不容许的,所以一定要心愿解行都要相同。
因此我们学佛,为什么一再劝大家要把四十八愿念熟?我们现在新编的课诵本,现在净宗学会是愈来愈多了,在国外许多地方都建立了,连现在莫斯科也成立一个净宗学会。我们特别为净宗的同修(专门修净宗的),编了一个课诵本。这个课诵本现在正在校对,在印刷厂正在校对,我希望编出来不要有一个错字。因为这不是普通的经本,大家早晚都做课诵的,那里面有错字,这是不能够原谅的,希望有精确的校对。我们早课诵经的部分,就是诵《无量寿经》的第六品,就是四十八愿,早课念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念完了,就跟普通的仪规差不多,赞佛偈,念佛回向,三皈依,是用这个方法。晚课,我们读诵的经文,是《无量寿经》第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六品。为什么从三十二品起?三十二品是一个大段落,是后半部的开始。你看经文一开头,「佛告弥勒」,弥勒菩萨当机,是一段的开头。这六品经的内容,大家都念得很熟悉,总括来说,就是持戒念佛。在这六品经里面告诉我们,现实的社会,现实的人生,哪些是善,哪些是恶,哪些是利,哪些是害;换句话说,邪正、善恶、利害跟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读了之后,才知道断恶修善,老实念佛。所以用这段经文做晚课,使我们的心愿解行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才是阿弥陀佛真正的弟子。
果然能照这样做了,一天都不缺,这个人必定往生。我们怎么知道必定往生?《无量寿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量寿经》就是我们修学往生的保证书,果真依教奉行,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你不能往生,是你没有去做,没有做到,那不能怪经,只怪自己,自己没有老实依教奉行,这是自己不能往生。纵然念佛,也不能往生,你的心愿解行跟佛不一样。
【七三昧佛。】
『三昧』是梵语,翻成中文的意思是定,也翻作正受。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就是定。心里面没有一个妄念,这才叫正常的享受;心里面有妄想、有分别,就不正常,那就不叫做三昧。三昧佛。
【即是福德身。福即是定。由依大定。积福圆满故。】
这桩事实很多人不知道,世间人所想那个,脑子里头观念当中的福是什么?有钱是福,在社会上有地位是福,叫富贵。富是有财富,贵是有地位。儿女成群是福,多子孙是福,健康长寿是福,最后一个好死是福,死得很好,叫五福,五种福。那这五种是不是真的福?是的,是真的福。这五种是福的相,是福的果,那有因!那要是没有因,哪来的果?真正的因是什么?真正因是定,这很少人知道。你心地真正到了清净,到了平等,没有一切分别执着,这五种福你统统都得到了,不必去修,不必去求,自然就现前。为什么自然现前?因为那是性德。世间凡夫没有这个功夫,但是他也有这个,他那是修德。修德的福报,享受的时间短,享受得不自在。怎么不自在?里面有烦恼,钱多了也有烦恼,官大了也有烦恼。你看看现在这个社会,多少有钱、做大官的,他的烦恼比我们多,他没有我们过得快乐。那就这种福报是修得的,不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这五种福就享得非常快乐,享福当中没有烦恼。像诸佛菩萨,他这五种福统统具足,比修得的还要多,比修得的还要圆满,道理就在此地。
佛实在讲,对得起我们,佛不吝法,把这些因果统统都为我们说出来。这是真因,真因是修定,是修三昧,所以三昧才是真正的『福德身』。我们在传授皈依的时候,三皈誓词里面第一条,「皈依佛两足尊」。两是两种,足是满足,就是圆满的意思。两种圆满,哪两种?一种智慧圆满,一种是福德圆满。换句话说,智慧圆满是三学里头的慧,福德圆满是三学里面的定。所以,皈依佛二足尊是定慧圆满,这两种圆满了,所以他的智慧福德圆满。我们皈依了,皈依佛二足尊,真的皈依了吗?没有!念念而已,给你讲了,懂了没有?没懂。我给你讲,你就是听上一百遍,你也听不懂。为什么没有听懂?因为你不象是懂的样子!那懂的样子又是什么?你果然认真的在修定修慧,那你就真懂了,就真的皈依了。所以诸位要晓得,这皈依佛二足尊,是我真的回过头来,我要依靠定、依靠慧。这个依靠是什么?我每天就修定、修慧,那你就是真的皈依了。你不把修定修慧当作你一天第一桩大事来看,你连这个名相真的一点都没有懂,这是事实。
佛法常言说得好,不可思议,真正不可思议。佛法里面任何一个字都包含尽虚空遍法界。为什么?法法圆融。所以说一个定,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是这个定字,除了这个定之外,没有一法可得。如果说个慧字,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佛法就是这个慧字,定也在慧里头,圆融无碍,随拈一法就是圆满的佛法。一多无碍,一多相融;主伴圆融,主伴无碍,这就是华严境界。不但佛法如是,世法也不例外。一即一切,包括世法,不能说世法在外,不在这个里面,那禅宗公案里面所说的,那不都成了问题了?世出世间任何一法,都遍一切法,都融一切法,即是一切法。
所以这经里头字字句句含无量义,一个字,一天到晚来说,说上一千年、一万年,说上无量阿僧祇劫也说不尽,你相信吗?相信了。为什么?因为一是一切,这一切哪能讲得完?由此可知,这真正懂得,不是靠听,听不懂,看也看不懂,用心去领会也领会不到,一定要亲证。亲证的方法就是修定,先要把心定下来,心清净了,这个清净心是真心,是本性。所有一切法都是真心本性变现出来的,你今天见到性,那一切法就都见到了!那还用得着说吗?你要不修定,想见性,没有那个道理,经上讲的,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一定要修定,一定要修清净心,这是比什么都重要。
念佛法门修的什么?一心不乱,就修这个。什么是一心?最粗浅的现象,我们不说很深,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我心里一天到晚想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身体恭敬阿弥陀佛,这就叫一心不乱。如果心里面还有别的念头在,就乱了,叫乱心,那不是一心,那是乱心,那就不能成就了。也许我们要问,这个世间,我的家庭,还有很多这些事情,我还是放不下,还不能舍弃。佛没有叫我们舍弃,佛教我们世间事你样样都要去做;连小乘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都说,佛弟子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不是叫你事上放下,什么地方放下?心里放下。你看这个讲得多圆满。世间事照做,一点都不妨碍;不能有世间意,心里头不能牵挂世间事。心里头有世间事,心里头是意,那就错了。我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那我心里头就这么一句阿弥陀佛,我能够应付这个世间这么复杂的事吗?能,妙极了,还应付得面面周到。你这个能力从哪来的?阿弥陀佛智慧威神加持你的。你应付得很好,没想到我还有这样的智慧,这智慧从哪里来的?自己还不晓得,佛菩萨加持的。所以不必去考虑,这个事情来了,我要想想怎么应付,不需要,来了自然就应付到,应付得恰到好处。这个时候你才体会到,佛菩萨的智慧威神本愿功德的加持。一样讲经,我们上台讲经,要不要去准备?不要,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上台怎么样?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也讲得都没有错,讲得恰到好处。
我跟大家讲的话是真话,我不准备经书,我也不看经书。所以大家晓得,我经书一关起来,放在抽屉里,什么时候开讲,抽屉拿出来,他给我摆在此地,讲到哪里还不晓得,他写个条子在此地,从哪里讲起,我才知道。我靠佛菩萨加持,不要用头脑,这才得自在。所有一切事,你都可以用这个方法,问题你相信不相信?这种能够应付眼前的事,决定不妨碍往生。如果你要是用思考、用分别、执着来应付世间事,你的心乱了,虽然念佛,往生都成问题。所谓是念佛人多,往生人少。
从前我在台中,李老师很感慨的跟我讲,我们莲社念佛的人这么多,真正往生的,一万人当中能有三、五个就不错了。为什么不能说一万人当中,不能往生只有三、五个?原因在哪里?心里头没有佛。佛在哪里?佛在口里,心里头还是乱七八糟的事情,这怎么能往生?所以往生的人,心里头真有佛,得佛力加持的人,心里头真有佛,得佛力加持。所以说实在的话,世间人要福要慧,不知道福慧从哪里来?真正明了佛法的人知道,福慧从什么地方来,只要自己认真修学,没有得不到的。常言说得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求什么?求福、求慧,这是真的。因为有福、有慧,什么都圆满了,什么都得到了;没有福慧,想得到东西,得不到,这有求不得苦。『由依大定,积福圆满故』。这个愿与三昧都是讲的因,所以是花的意思,在经题里面,《大方广佛华严经》,是花的意思。
【八业报佛。即庄严身。报德相好。微妙难思。用严法身。皆因善业故。即当严字。】
这个地方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只要有相,就有作用,作用就是业。『业』这个字,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活动,所以在社会一般讲事业,你从事、你在做事是活动,活动的结果就叫业。你在学校念书,叫学业,学习,这是造作,学习的结果就称为业,叫学业。所以这个造业,哪个不造业,佛菩萨也造业,佛菩萨不造业,怎么会有业报佛?「业报佛」就是他也在造业,他也有活动。业有善恶,业有染净,这就果报就不一样。
诸佛菩萨所造之业是净业,是善业;权教以下,六道凡夫所造的业多半都是属于恶业,是属于染业,这是凡小跟佛菩萨造的业不相同,因此这个『庄严』也就不一样。庄严在佛法里面用得很普遍,但是佛门里面所讲的庄严是狭义的庄严。怎么说狭义的?十法界里面,只说佛菩萨的庄严,只说了二法界,其他的八个法界没说,我们庄严意思不在其他八法界里头。其实这个庄严广义的讲,十法界的现相,这个现相叫自然现象,就用这两个字来做代表,庄严。因此庄严两个字包括十法界正报的身相,以及他依报的环境,统统都用这两个字代表,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因此这个现相确实是自己造成的,整个社会的现相是大众造成的。佛法里面讲,共业与别业,整个社会是大家共业所感。个人,你一生幸福受用,是别业所感。共业如果不好,也有别业很好的;有别业不好,共业有好的。由此可知,所造之业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感得的果报也非常的复杂,这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经上所讲的是狭义的,专讲如来果地上的庄严。佛的身相庄严,从相貌上来看,佛的相貌没有一丝毫缺点,每一个相貌都长得很圆满,这个相貌也是修来的。
佛是不是修来的?佛不是的,佛是性德流露,性德是圆满的,所以他那个相貌是圆满的。像《华严》这部大经上讲的,「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好里面还有无量光。不像我们普通,这一般经上讲我们这个世间法,世间人所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我们世间人所见到的标准。那是修得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修得的相好,不是圆满的。如来是性德流露,这个相好光明是圆满的,没有一丝毫缺陷。体质也是圆满的,像《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在四十八愿里面所说的,十方的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相貌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不可思议,我们不要轻易看过这句话,这句话在这些声闻、缘觉、大菩萨听了的话,震惊,为什么?这个相好很不容易修成。你不要看,我们世间人,我们每个人的相貌,你的相貌是你前生所修的,你前生修的有福德,你这个相貌就堂堂,相貌好看。你前生的福报修得不够,你的相貌就比较上要差一点。这个相貌是果报,你前生有修因。所以你看我们这个世间,富贵人有富贵人的相,贫贱人有贫贱人的相,世间帝王,他的确是有帝王相貌,他跟普通人相貌确实不相同,体质也不相同。前生修的因不一样,他是修善积功累德才修成的,不是偶然的,不是说我们想争,能争得到的,争不到。
真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拼命去争,所争到的,还是你命里定的;命里头没有,怎么争也争不到;争到手,你也享受不到。中国古人讲,「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个话讲的是事实,不是消极,是真实的事。也不是叫我们灰心、懒散,不是的。真正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应当发愤,应当自强,断恶修善,命运在自己手上,命运自己可以创造,命运自己可以改造。所以他是积极的,他不是消极的。我们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真正了解事实真相,真正晓得如何去改造,这怎么可以说是消极的?
因此我们读到这段经文,起心动念就要谨慎。我们现在没有大定,没有见性;没有见性,我们的福报是修得的。见了性之后,那就不说了,你那一切流露是性德。我们念佛人往生到西方世界,我们的依正庄严就跟阿弥陀佛一样,这是什么道理?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换句话说,这个福报不是自己修的,自己也没有见性,是阿弥陀佛的福报加持给我们。我们自己的福报没有现前,享他老人家的福报,是这么一回事情,享他的福。享他的福,接受他的教化,接受他的指导,可是不必多久的时间,我们的性德就能恢复。当自己性德流露出来,跟弥陀的性德完全一样,这才叫庄严佛净土。他的性光流露出来,我们的自性光明也流露出来,光光相映,无限的光明,是这么一回事情。
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体质,身体的体质,紫磨金色身。那个健康,经上讲皆是「那罗延身」,那罗延身,金刚不坏身,寿命都跟阿弥陀佛一样,无量寿。这个无量,说老实话,是真正的无量,绝对不是说有量的无量。没有见性之前是有量的无量,到了你见了性之后,就变成真正的无量的无量。一生成就,不要等到第二生,这当生成就的佛法。所以我们同修们要真正记住,这个因缘非常的稀有,无量劫无量劫中,你难得遇到一次,开经偈讲,「百千万劫难遭遇」,那是赞叹大乘经的。这一个法门之遭遇比那个还要难,古大德讲,这是无量劫来稀有的因缘,我们这一生遇到了。遇到了要不能把它掌握住,不能把它抓住,那你的一生空过,太可惜了。
怎么样才能抓住?刚才我讲了,脑子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我什么都舍弃,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这就是你把这个机缘抓住了,你只要得到了阿弥陀佛,尽虚空遍法界你就统统得到。你要这句阿弥陀佛抓不到,你必定还随业流转。随业流转,很可怕了,我们的念头,恶念多,善念少,将来到哪里去?到三途恶道去往生,不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往生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到那里去往生,那就太冤枉了,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因此讲到业,起心动念是意业,要起好心,要动好念。好心、好念就是阿弥陀佛,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念头,世间、出世间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事。自己念,劝人念佛。人家来给我们讲话,不管讲什么,阿弥陀佛。他讲得再多,讲得再少,我们都一句阿弥陀佛,讲完了之后,回他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了。他讲些什么?没听见,这就对了。所以口念阿弥陀佛,身敬阿弥陀佛,无时无处不敬阿弥陀佛。我们对人敬,把人看成阿弥陀佛;对事敬,把事看成阿弥陀佛;对物敬,把物看成阿弥陀佛,所有一切境界统统是阿弥陀佛。诸位想想看,这种人哪能不往生?没有不往生的!这叫念佛人。这我们特别要留意到的。那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是真快,一生短短几年当中的修学,我们得的『报德相好,微妙难思』,这经上所讲的这种身,我们也就得到了。什么时候得到?生到西方世界就得到。所以『皆因善业故』,这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
【九住持佛。即力持身。流益无穷故。即当经字。】
这也非常重要。我们念念当中,感佛的恩德,所以诵经、念佛我们都回向,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由此可知,你对于佛的恩德,念念没忘。怎么个报法?总得有一点表现,光是口头说,这没有行动,总是觉得不太圆满,所以一定要有表现,报佛恩,这就是『住持佛』的意思。住,是要让佛法住在这个世间,不要把佛法在这个世间消灭掉了,消失掉了,那我们怎么能对得起佛菩萨,怎么能对得起祖师大德?佛法是佛说的,祖师大德代代相传传到我们,在我们手上断绝了,那怎么能对得起佛法?所以这个报恩要有事实,这个事实,就是要让佛法永远住在这个世间。让现代的人、让后来的人都有机会闻到佛法,这是住持,住持是这个意思。
那要真正能做到,在古时候是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建立道场。这个道场建立,道场是弘法的场所,有法师大德不断的在这边讲经说法,有许多同修在这个场所共同修行,这个佛法能常住在世间。第二个方法,流通经典。从前书写,以后就是翻印,在那个时候印是用木刻版本来刻印。现在更方便,现在已经进入到计算机的时代,这些科学工具我们要尽量的来用它。古时候书写很费事,流通相当不容易,因此在文字上力求简洁。譬如说,这一桩事情,十句话能够讲清楚,你如何能把十句话浓缩成一句话,为什么?文字简单,刻起来容易。所以要求的标准是简单、扼要,也还要明白,简要、详明,是因为工具困难。
现在计算机方便了,不怕囉嗦,不怕麻烦,为什么?储存量很大。因此我们就不必像过去那样的要求。现在印刷非常方便,从前一部《大藏经》,我们这一个佛堂装不下,容纳不下了。为什么?那个版本很大,经本差不多都是一尺多长,这么宽,一面五行,一行十六个字。一行十六个字,一面五行,一本一卷经书差不多这么厚。所以像这一部《大藏经》,像这个房间,恐怕要一个半到两个房间,这部《大藏经》才能放得下。你看看现在,字体缩小了,一部《藏经》,我们这就摆满了,这个空间就方便多了。从前一个寺院,大的寺院,有一部《藏经》,要建一个藏经楼。现在我们家里摆一个小柜子,《藏经》就放下去了,这个藏经柜,楼变成柜了。再过几年,这个输入计算机磁碟片里面储存,那一部《藏经》变成多少?变成像我们现在一本了。
我这次到新加坡,同修带我去参观,原来他那个计算机磁盘的容量一片,大概那个片就跟我们普通唱片那么大一样,比唱片还薄,像唱片那么大,告诉我,能容纳多少?十二万页,像我们这一面有十二万页。我们现在这个《大藏经》,这一本还不到一千页。那么他那一片就是我们十二本。我们现在的一部《藏经》才一百册,那要输入容纳到这个计算机磁盘里面去了,大概就要七、八片,七片、八片合起来差不多分量就是一本这么多的。口袋就装《大藏经》,一部《大藏经》装在口袋里,背了就走。时代不一样了,所以这个要求的标准就不相同了。这就是住持佛法,这是报佛恩。
今天如何把佛法变成非常轻便,人人都能够读诵得到,我们从这个地方去做。今天这一部《大藏经》,这么大的分量,在我们台湾,现在台湾相当富庶,没有问题。你家里头有个经橱放一部《大藏经》,我想这个空间还有。可是如果到大陆上去看看,到香港去看看,到新加坡去看看,不行,为什么?他们居住的房子太小了。《大藏经》浓缩成一百册,他家里也放不下,就是居住的这个房子很小很小。在香港,差不多一般普通居住的房子,合我们这一边台湾来讲,大概是六、七坪的样子;有十坪,那就相当大。在一般的,恐怕五坪左右,我去看了许多同修们家里,请我去看,那个香港一般居住的,像我们台湾国民公寓一样的,香港都是盖了差不多三十多层。那个公寓里面一小间一小间的,几乎就跟那个旅馆的小套房大不了好多,就是它多一个厨房。有很多客厅跟卧房都在一起的,那边是床铺,这摆上桌子,摆个小沙发,那就是他的客厅。你说是他放一部《藏经》,他确实没有地方。如果浓缩成计算机磁盘,那就方便,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其次,娑婆世界的众生,文殊菩萨讲,耳根最利,看,看不懂,听很容易听明白。因此将来以后佛法的流通,录音带超过经本,听没有障碍,读有障碍。所以从前没有录音带,这个录音带就是有声的经本,应当大量的流通。但是录音带好是好,不方便地方也有,第一个如果天气太干燥,它容易焦碎。像台湾这个地区潮溼,溼度很大,容易长霉,而且还容易磨损。所以现在做成CD片,这个问题解决了。我这次去,也去参观,他们那里当场试验,CD用力地上摔,摔不破,脚去踩也没有关系,放在水里面泡也不妨碍,拿到机器上,音声一点没有变质。这用得久,不怕热也不怕潮溼,所以不容易损坏。所以我参观之后,在我想象当中,十年之后,一定这个东西取代了录音带。所以录音带在这个世间寿命,我看不会太长,必定被这个磁碟片所取而代之。
所以我们今天应当把力量集中,我们来做这个,使它能够保存长久,能够普遍流通,这就是住持佛法,『流益无穷』。流是流通,益是利益。使它能够广为流通,现前流通全世界,未来流通到千年万世,利益一切众生。这就是『经字』,就是住持佛法,我们的着眼点应该放在此地。
所以在今天道场不要大。简居士常常给我说,我们要建一个大道场,去找一块地。不干这个事情,为什么?这个道场大了,麻烦事情很多,弊病很多。我道场小,我开销也小,维护容易,不操心。有多余的力量,印经、做录音带,用这个来流通佛法。道场小,大家瞧不起,没有人要这个地方,不争名夺利。这个大了的时候,问题来了,这个看了眼红,那个看了也,问题太多了。我看了很多,所以我觉得还是小一点好。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好,我们念佛回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