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九十七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97
第97集 A
第97集 B
请掀开经本,二百四十八页第二行,看《疏》:
【诸佛证此。妙觉圆明。现成菩提。为物开示。不知何以名目。强分理事二门。】
这几次我们讲了这一大段,还是需要把科文表解看看,知道这《疏钞》的来龙去脉。诸位翻开第十面,第十面倒数第三行,它有三栏,看上面这一栏,倒数第三行:「初总明佛教宗旨」,这是我们最近所讲的这一大段。以后这是讲到末后这一行,「别明此经宗旨」,讲到本经的宗旨,就是现在所说的。这里面又分三个段落,现在讲的经文是属于第二,第一个段落在第十面,倒数第二行当中这一栏,「初指此所宗」,「次释其义理」。释其义理,你看到它那个线,线画到第十一页第一行,上一栏第一行,「初略配能所」,第二段是「广释义门」。广释义门里面分为两段,第二段是「牒章解释」,这里面有分三段。三段,第一段「明所入门」,我们要注意这一科。这一科里面分两段,第一段,「初总指一真法界」,这就是我这次回来的时候,一开始讲的就是这段。今天讲的这段是在第二,第二就是「后」,在第十一页倒数第三行当中这一栏,「后别开三重法界」。这三重法界里面分两科,第一科「结前生后」,就是刚才念的这段文,我们把这个脉络找出来了,然后再翻开经文二百四十八面。诸位看《钞》第四行,第四行的钞:
【诸佛证此下。】
『下』是以下,就是指前面我们念的这段文,从『诸佛证此』到『强分理事二门』,就是指这段。
【别开三重法界。】
这个科题在此地,晓得它的来龙去脉。
【于中二。初结前生后。】
就是现在这段。底下这段是:
【后融而开释。今初。】
我们现在先讲这段。它是『结前生后』,先讲总结前面,前文的大义,先说总结前面大义。
【诸佛证此心体。故得妙觉圆明。示现成佛。本意只为欲与众生开示此心体也。】
我们先说这段。『诸佛』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只要成佛的人,换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修行证果,佛果是究竟圆满的果报,证得之后做什么?也就是成了佛之后做什么?成佛之后只有一桩事情做,就是度化众生。所以佛菩萨的事业就是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怎样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佛一定是将他自己破迷开悟的过程,破迷开悟的经验、效果,为一切众生说明。换句话说,提供破迷开悟的经验,这里面当然包括理论与方法。这是诸佛菩萨对我们的帮助,因为凡夫迷了自性,就是此地讲的『心体』,这才有六道轮回,这才有十法界,那是苦不堪言。
诸佛如来与大菩萨觉悟心性,禅家常讲的,明心见性,他觉悟心性,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唯乐无苦,没有苦。这就是此讲的『妙觉圆明』,这个觉就觉为什么还加个妙?这个妙字加得好,我们凡夫观念当中说觉,一定有个能觉、有所觉。有能有所,能所对立,这个对立的觉,觉是觉了,不妙。妙觉是什么?能觉与所觉是一不是二,这个就妙了,它真的妙了。能所不二,性相不二,生佛不二,众生与佛不二,就入不二法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理事全是不二法门,这个妙,这才叫彻底觉悟,真正的觉悟。有能有所,那不是真正觉悟,不是究竟的觉悟,迷妄还没有舍尽,所以他还有能有所,有自有他,有生有佛,这种觉不妙。圆是圆满,也是圆融,明是明了,一丝毫都不迷惑,这就成佛了。
所以成佛成什么?成佛就是成的妙觉圆明。妙觉圆明就是成佛的样子,成佛的相,学佛终极的目的就是这句,然后再示现作佛。实在讲,到妙觉圆明,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哪里还有什么佛与众生?可是一切众生依旧在迷惑颠倒,佛觉了,众生没觉,那必须要恒顺众生,顺应众生。那就讲要『示现成佛』,众生虽然迷惑,对佛很恭敬,那就示现佛身而为说法。正是《普门品》,像《楞严经》上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无量寿经》在第二章举了一个例子,示现的八相成道。实在讲,到妙觉圆明的时候是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分,无不自在,也没有分别执着,他才圆明;有分别执着就不圆、也不明了。
种种示现,此地只举了一种,示现成佛。种种示现,不单是示现成佛,他的本意都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所以此地讲的『本意只为』,「只」是就这么一桩事情,只有这一桩事情,其他任何事情都没有,就是帮助众生开悟。诸佛菩萨、罗汉示现在世间,就这么一桩事情。『欲与』,就是希望为一切众生,『开示此心体也』,开是开启,心体就是心性,你本有,你本来有;虽有,你迷了,你不知道自己有真如本性,你不知道。佛帮助我们打开,像心性被藏在仓库里面,那个仓库门没有开,见不到,佛帮助我们把这个门打开,这是比喻。门虽然打开了,里面东西见到了,见到了不识货,不认识。佛还再费一层事情给你指示出来,这个示就是指示,哪是你的心性?哪是你的真心?这叫开示。我们通常讲,请个法师给我们讲开示这不容易、不简单!就是说他讲了,我们的心是不是开了?是不是真的觉悟、明了了?那才叫开示。如果讲得我们愈听愈糊涂,愈听愈颠倒,那就不是开示。所以开示不容易,相当不容易。
诸佛菩萨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开示,我们接受诸佛菩萨开示之后,要有能力悟入。所以开示悟入,开示是老师的事情,悟入是学生的事情。学生真的悟入了,这个开示达到效果。如果老师虽然开示,学生没有悟入,那老师这个开示叫白讲了。为什么?没收到效果!这就是开示心性。不但禅是以这个为教学宗旨;教,《华严》属于教,没有例外。再回头看看念佛人,修净土的,净土是不是开示此心体?给诸位说,是的。净土开示的方法之妙,那的确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理解的。他的方法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这个谁知道?一般人听说南无阿弥陀佛,马上就想到我们去这个地球、世界,各十万亿佛国土,那一边有个佛,叫阿弥陀佛,不知道是自己心性。这样念佛往生,纵然念得很切,信愿行三个条件统统具足,生凡圣同居土。如果要知道这句佛号就是自己心性,你念佛往生生实报庄严土、生常寂光净土,那就高了。可是我们不晓得,完全不知道,就老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能不能念到明心见性?给诸位说,能,这个妙了,所以这个法门就不可思议。怎么说能?专心念这句佛号,把自己烦恼、分别执着妄想统统都念掉,烦恼障念掉了,就证正觉。妄想无明念破了,就证正等正觉。
所以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给我们讲,教给我们方法「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就是老实念佛,它的效果?菩萨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是效果,就是明心见性。这个法子最简单、最直捷、最妙了,真正不可思议,知道的人很少。八万四千法门,这个法门最简单、最容易,而且最为稳当,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生在现前这个时代,的确是佛经上讲的五浊恶世,浊恶到了极处。浊,在从前只是讲混浊,比喻很难理解。现在这个浊,因为它已经表现在我们的眼前,使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浊就是污染。我们今天生存在这个世间,第一个你感觉到的空气污染,这是浊。再一个能够觉察到的是什么?环境的污染。再往外面一扩大观察,生态平衡的污染,回过头来再观察,我们心理的污染,精神污染、思想污染、见解污染,我们饮食污染。佛在《无量寿经》上讲,讲得我们看到经文,的确看到真可怕,我们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饮苦食毒,你天天喝的是什么?喝的是苦水。吃的是什么?吃的是毒药。你看菜有农药,汤里面化学成分,确实是苦毒。所以这个浊恶达到了极处,人心心里面充满了贪瞋痴慢,不信正法,不信好言。善言、好言劝勉你,不相信,这就是恶,充满了十恶业。
十恶,说老实话,我们自己仔细一反省,天天都在造十恶业。只是造的什么?造得轻一点、重一点而已。你说没有造十恶业,那你是自己造业,自己还不知道,你说这个可怕不可怕?《地藏经》上讲得不错,「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那个刚强难化的是谁?想想就是自己,不是别人。所以要知道,我们现前这个时代是浊恶到了极处。不要说多,我们比上十年前就不一样,浊恶到极处。浊恶到了极处之后会是什么样子?浊恶是因,果报是灾难。你说这个人不会有大灾难,我们也希望不要有大灾难。这的确是真正的期望,能避免吗?不能,我看是不能。原因是什么?我们大家统统都在造浊恶,都在造这个东西。
所以我们仔细看这个社会、看这个世界,灾难频繁,这在佛法里讲,这仅仅是花报。换句话说,是果报刚刚开始,往后这灾难必然是一天比一天严重。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要想救自己,那就是李老师在往生之前留了一句话给我们,除了念佛求生净土之外,别无二路,没有第二条路好走,这是他最后的遗言,苦口婆心的劝告我们。还有很多懵懵懂懂的人不相信,以为还有其他的法门。李老师这句话,如果我们仔细把《无量寿经》展开对照对照,就体会到他这句话非常正确。别的法门不是不好,来不及了,这是事实。世尊教给我们「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今天因为时间急迫,来不及修学。今天只求往生净土,希望把修学无量法门这桩事情,等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去办,这样可靠,不至于误事,这个要知道。
在今天把这宝贵的光阴,这一分光阴就是一分命光,我们成功失败关键在此地。何况这句弥陀的确是明心见性的妙法,大势至菩萨首先提倡,所以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无量劫前菩萨就带头示范,专修专弘。只要见了性,你还怕这一切法门自己不会吗?没有这个道理。古德常说,「一经通,一切经通」。为什么一经通,一切经通?因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部经它的目的是叫你明心见性,无量部经还是明心见性,何况一切诸经都是如来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你见了性,哪还有不知道的道理?这个事实如果我们体会到,明白到了,那的确我们就会死心塌地一门深入。所以诸佛菩萨出世,就为这个事情。下面引《法华经》经文来做证明。
【故法华经云。唯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与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也。】
这几句是《法华经》的经文,是《法华经》上非常重要的经文。这段经文说什么?说出世尊出现在世间教学的宗旨。建立佛陀教育目的何在?目的就是希望一切众生悟入佛知佛见也。『佛之知见』就是前面《疏》文里面讲的「妙觉圆明」,妙觉圆明就是佛之知见。这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华严》上说得很好,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的妙觉圆明不能现前,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妄想、有执着。妄想就是所知障,是所知障的根源,执着是烦恼障的根源。一个人不执着了,一切法都不执着了,烦恼就断了;不打妄想,无明就破了。所以说穿了,你看就这么简单。你看就这么简单,还就真不容易做到。千经万论,无量法门,就为这个,这是佛法的核心,佛法教学的中心,目标方向之所在。
下面这段小字很重要,是《法华经》的注解,就是注上面这段,『一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宗密大师既然节录在此地,我们也要来探讨探讨。「准天长疏解云」,《法华经》的注解,在中国非常之多。在中国、在日本、在高丽,诸位要看看《卍字续藏》有一百多种注解,不包括现代的。包括现代的就更多了。由此可知,研究《法华》的人,自古以来就非常之多。大师在众多注解里面举一种,「佛之知见,非三非五,故云一」。一大事因缘,这解释。这一什么意思?统统讲佛之知见。佛的知见不是三、不是五。三是讲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五是说五乘,五乘就包括人、天。不是的,统统都不是。所以这在《法华经》最后才说出来,佛才讲「无二亦无三,唯有一乘法」,这就是说的这个一。所以说佛出现为什么?就是为这个一,跟我们讲一乘法。
由此可知,三、五都是方便说,不是究竟说,不是真实说,方便。可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真实要没有方便,你没办法证入。譬如我们世间办教育的,我们办教育最高的理想是要达到究竟圆满,现在所谓是博士班,博士班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完成了。博士班之下的,这大学、中学、小学,这都是方便。如果不经历这个方便,你怎么能得到真实?一定的道理。所以有些人读《法华经》,在这里想法、看法就偏差、错误了,认为什么,我们学佛法,直接学《法华经》可以了,其他都不必学了,这错了。好像在念书,念书的目的既然都是拿博士学位,那我何必要念什么小学、中学、大学,费那么多事情干什么,直接到博士班去念就好了?这样说来,诸佛如来没有你聪明。为什么?你一办马上就办博士班。你看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他还要办这个小学、中学、大学,还要搞三乘、五乘,那不是佛都不如你了吗?所以学佛不能躐等,还得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就做了一个示范。从这个迹象,就是外表上来观察,最初在鹿野苑度五比丘,说四谛法,这就是二乘,小乘声闻缘觉。第二个阶段再讲方等,方等经好比是佛教的中学。方等里面又分为两个阶段,前面一个阶段通小乘,后一个阶段纯大乘,这就讲始教与终教。始是开始,刚刚从小乘进入大乘,许多的事相还是与小乘有密切的关连,逐渐摆脱,纯粹契入大乘。第三个阶段讲般若,般若讲得最长,纯粹的大乘法,讲了二十二年。最后八年讲《法华》,你看,他这个教学的顺序,确实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这么来的。他的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听《法华经》、学《法华》,也是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最后的八年,人家前面学了四十一年。我们一开始就要学这个,你比释迦牟尼佛当年弟子高明得太多了,人家学了四十一年才学到这个经,你一入门就学到了。不容易!当然也有,天才,再来人,佛菩萨再来的,不是凡夫。所以开经偈里说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才不至于把佛法误会了,不至于把佛的教训错解了,这个重要。所以要晓得,说一乘是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的目的,一乘法。
这样说起来,佛法真的是难修。如果像佛当年这种程序来讲的话,这个教育比我们世间教育的期限来得长,一生的教育,而且未必能有成就,哪一个人有把握自己能有成就?谁有把握念了四十一年,就可以成佛作祖?没有把握,才知道这个事是真难,不是假难。所以佛才开了一个特别法门,这个法门的方向目标与《法华》、《华严》完全相同。相同是怎样?一乘法,绝对是一乘法。可是在方法修学过程当中,那就简化太多了,真的一入门就可以开始学,所以这个法门叫奇特的法门,不可思议法门,叫难信之法。是不是难信?幼儿园都没有念,一下就念研究所,这个奇怪,这个难信,这什么法门?念佛求生净土。所以这个法门没有人相信,这佛自己说的,这难信之法,夏莲居老居士所讲,「亿万人中一二知」。真正能信的,那为什么会信?这奇怪!我们想不透这个原因,佛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那个人在过去生中,无量劫以来,有这样深厚的善根,现前又蒙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冥冥当中加持他,所以他一听就相信,他就发愿,他就念佛,他一点也不怀疑,这个善根不可思议。所以《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句话,《无量寿经》上详细给我们说明。因此听到这个法门不相信的,我们不能怪他,为什么?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你怎么可以责怪?这种深厚善根,不是一生当中能够培养的,是无量劫当中培养的。
我们要问,既是无量劫培养的,为什么乍闻他不信?虽有这样的善根,他的业障很重,把他的善根福德障碍住了,因此有真正善知识天天在劝你,劝久了,豁然觉悟了,这就相信了。那是什么?业障消了,你无始劫的善根突然现前了,这个法门就接受了,这样的人很多很多。我在前几年,我也不晓得是哪一年了,屏东东山寺讲了几天经,有一位锺景德老居士,不晓得现在还在不在?他住在铁路寺。我那一年在那里讲经,老居士已经八十多岁了,他来看我。我们从前曾经有一段时间,在佛光山住在一起。佛光山那个东方佛学院,我们都在那里教佛学院,锺景德也在那里教佛学院。他来告诉我,他说我现在年岁大了,现在想想,真的从前学禅、学密统统不得力。他说我现在老实念佛了,可见得,他的善根一直到八十多岁的时候才现前。
这还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过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为什么学佛几十年都不相信这个法门?不肯死心塌地修这个法门?业障重。当然他学禅、学密,不是没有好处,消业障,业障消除了,他的善根就发现了。把禅密,过去所修的统统舍弃,他告诉我,一天念三万声佛号,就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什么也不想了。年岁大了,眼睛也不好,什么不看了,专念这句佛号,一天念三万声。他念三万声,不是在寺庙里坐着念,他是散步,这我们佛法讲经行。他念一声佛号走一步,换句话说,他一天要走三万步,所以八十多岁红光满面,音声宏亮身体好,走路是运动!他用念珠计数。而且他念佛他告诉我,他不是在铁路寺寺庙里念。铁路寺已经在那个屏东市的郊区,他到郊外到处走,走一步念一声佛号。他来跟我讲,我就劝他,非常非常好,这样修行身心健康。因为年老了,不适合激烈的运动,所以经行是最好的运动。在佛法里的运动就一个是经行,一个是拜佛。年岁大了,拜佛有的时候都不方便,这个散步太好了。所以他妄念没有了,烦恼也没有了,专心念阿弥陀佛,决定成功。所以要晓得佛出现在世间,到底他为了什么?一定要把它搞清楚。
下面说,「广博包含,故云大」,一大事因缘,这个大是什么意思?大就是包容,像《华严》所说的,一即一切,这一个法门就包容一切法门,这叫大。我们要问,这一切法门哪一个法门第一大?我告诉诸位同修,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第一大。为什么说门门第一大?任何一个法门都包含其他的八万四千法门,这是事实。像《华严》里面讲的,一个主,其他都是伴。谁是主?任何一个人都是主,主伴圆融。我们在娑婆世界,以释迦牟尼佛为主,毘如遮那如来、卢舍那如来、阿弥陀佛、药师如来统统是伴。所以一就是一切,释迦牟尼佛就是一切诸佛如来。以弥陀为主,那释迦牟尼佛也是伴。诸位知道这个事实,才晓得佛法是真正平等,主伴圆融。
经典也是如此,任何一部经都包括一切经,所以经典你说哪一个第一?没有这个话。这个第一不第一是从哪里讲?是从根性上讲的。我们这样的根性,就选择《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及念佛,我们有把握,很轻松,没有什么负担,这个经对我来讲第一。他的智慧、定功超过我,他选《华严》,选《法华》,专修这个,那他这个《法华》第一,是这么一个意思。所以一定要记住,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选择这个经第一,是契合我的根性;他选择那个经是契合他的根性,不必勉强。如果勉强,佛何必说这么多法门?佛说无量法门,契无量不同的根性,门门第一,因为他目标统统是要叫你证得妙觉圆明。我们知道这个事实,修学这个法门,你的心才会清净,你不会贡高,也不会有自卑感。不会我念阿弥陀佛,看到人家参禅、学密的,人家高,我们就感到自卑,不会的。也不会觉得,我这一生决定往生不退成佛,就贡高我慢了,也不会。为什么?晓得一切法门平等平等,主伴圆融,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叫大。所以这个大不是大小之大。
「诸佛仪式,说此化生,故云事」,这叫大事,什么事?就是佛教化众生的方式。仪是仪轨,这个仪轨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制度、规则、方式,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佛教化众生的方法,仪式就是方法,这就是佛事。众生根性不相同,因此佛就有许多的方便善巧来教化众生,这些叫做事。「众生有此机,能感于佛,曰因」,一大事因缘!什么是因?因是感应。众生没有感,佛就没有应,一定要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是因,应是缘。我们真心想学佛,真心想离苦得乐,佛菩萨一定来教导我们。如果我们的心不真,佛菩萨不会来。为什么?来了也没有用!跟你讲了,你不听!他来干什么?他不来。所以真正发心,你就会遇到真正的善知识。
所以求佛、求菩萨,在哪里求?从自己心中求。心里面怎么求?用真心,你自然就遇到。像《无量寿经》上讲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天人,他们的能力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换句话说,我们一举一动、起心动念,诸佛菩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骗一般人容易,骗佛菩萨是决定骗不过的。我们一发真心,佛菩萨马上知道,他就会应化来帮助我们。我们天天讲学佛、念佛,要求佛,佛菩萨求不来,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口里说发愿往生,阿弥陀佛一来,吓死人了,这不得了,这我要死了,这还得了,赶紧就跑掉了,是不是!所以佛也不会吓唬你,不来!为什么?不是真的,你是假的,口里说说而已,心里才不愿意死。所以佛菩萨不会来,佛菩萨不会给你戏弄,也不会跟你开玩笑。真心,他就来了。
所以这里给我们讲的感应道交,一切都要用真诚心、用恭敬心才能得到感应。为什么?一切诸佛菩萨都是用真心,凡夫用妄心,虚情假意。所以要把这个事实搞清楚,搞清楚怎么样?你烦恼没有了,人家说我对你怎么好怎么好,你晓得假话,是不是?我不指望你,你不指望就不会失望!那不是真的!谁给我们说真话?诸佛菩萨给我们说真话,为什么?他心是真的,他不是妄心,所以他讲的这个话才靠得住。阿罗汉以下都是用的什么?用的八识五十一心所。八识五十一心所是有为法,《金刚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都不是真的!我们的起心动念都是八识五十一心所,全是假的,全不是真的。说老实话,我们自己想的,不要说别人不相信,自己都不相信。为什么?早晨想的到晚上想的又变了,就变卦了,你看变得多快!今天想这样,明天说不定又变了,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不要相信,不要相信人家说这些假话,说对你怎么好,怎么爱你,骗人的!绝对不是真的,要把这个事实看穿了。看穿了怎么样?没有烦恼了!姑妄言之,我也是姑妄听之,绝对不把它当作真事,就天下太平了,什么事也没有了。要记住,唯独佛在经上讲的是句句真实话,所以我常讲,世间人认假不认真。佛讲的真话,不相信、不听,听假话。假话都是骗你,听骗,佛在经上劝我们,不听劝,听骗,这众生相。我们要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是不是认假不认真的?听骗不听劝的?这是解释一大事因缘,解释这句。
后面再解释开示悟入。「开示悟入者,此之四句,不出于二:初二句能化,后两句所化」,化是教化。能教化的是佛菩萨,所教化的是一切众生。所以开示这两个字是能化,是诸佛菩萨有能力为我们开示。悟入,这是我们众生的事情,我们有没有能力去悟入。所以悟入是所化。「能化有二,谓大开而曲示,此属于佛」,这个「两」,一个是大开,一个是曲示。曲是委曲婉转。实在说,大开是教学的目标,曲示是教学的手段,也就讲的教学法,方法。一个教学的目的,一个教学的方法,这属于佛。所化也有二,众生接受佛的教导也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始悟」,先觉悟,然后证入,「此属众生」。所以我现在在美国教学,这个教学,现在跟我学的只有五个人,这是教学生。希望他们学成之后能够弘法利生,所以不是讲经,是教学。我在讲台上讲经,这叫讲学。讲学是,我讲是讲了,学不学我不问,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教学就不一样了,我教你学,你学的结果,我要问一问。
教学的方法也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读诵,就是教你去念经。经要念熟,要念到能背,背得很熟。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一个背诵的时候摄心,修定,确实能够伏住妄想执着,能伏住。因为你打妄想有执着,你这个经就背不下来,就念不好了,所以这是修定,是断烦恼。同时还有一个目的,给修行做预备功夫。修行,行是行为。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外乎一个是对人、对事、对物这三方面。对人、对事、对物,我们都有很多些错误的想法、看法、做法,这是错误的。把这些错误的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修行是这个讲法的。如果经典要不熟的话,我们对人起心动念错了,不知道错在哪里;经典一熟,我这一起心动念,马上想到,佛在经上教我怎么做法。我这个想法,佛在经上说这是错的,那马上就改过来了。你经典不熟,你依什么修正你的行持?所以一定要熟,熟得在任何场合当中一动念头,这个经典就会跑出来。跑出来什么?就是我的想法、看法、做法的标准,我要依这个标准。所以第一个阶段要熟,这是做为修行的基础。
到第二个阶段,熟了以后要解,要正确的理解,理解之后要会活用。为什么?我们这个境界有顺境、有逆境,对一切人,人情千差万别,佛这句话是原理原则。换句话说,我们对善人这句话怎么用法?对恶人应该怎么用法?对顺境怎么做法?对逆境怎么做法?那是活的,所以这个要解,要正确的理解。真正理解,你看这个教下讲,大开圆解。所以这个解,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所以佛的一句教训是活活泼泼、八面玲珑,你才会运用得很恰当。所以第二个阶段是求解,就是研究探讨教理、教义,那就是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阶段,第三个是修行。就是我刚才讲了,对人、对事、对物,这个经文如何来活用?如何变成自己真正的生活思想行为?所以这一部经的修学,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要做多少年?我预定给他们的时间是十年,十年达到修行。也就是说,前五年偏重在读诵,偏重在这个。后五年,偏重在求解,圆解,到第十年之后会用,就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了,那就得真正的受用。这是我对于学生,对他们的一个教法,一个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跟我们一般教学的观念方法是完全不同,你要能够信得过,你就来;信不过,佛学院很多,到别家去。所以我现在的学生很少,现在才这么几个人。我的想象当中,我这个小的佛学院,佛学班,我的名额希望有十个人,现在才三个人,另外几个算是旁听的,真正学的人三个人。
这个讲的是要悟入,悟就是我刚才讲的,圆解,入就是实行,他完全做到了。换句话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以经训为标准。他完全实现了,做到了,那一部《无量寿经》句句字字做到了,这个人什么人?无量寿佛,他就成佛了。没有完全做到,做到几成,菩萨,叫法藏菩萨,还没有完全做到!做到就成佛了,圆满就成佛了;没有圆满,菩萨。这样的人,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完全做到,常寂光土上上品往生。不能完全做到,四土九品,看你自己的功夫你往生哪一品,决定往生。
所以诸位同修要记住,经文记不住,大意不能圆解,不能把它应用在生活上,这个经叫白学了,没有用处,所以这是要真正下功夫。这个功德,功就是功夫,德就是你受用,得到的受用。你个人离苦得乐,你家庭幸福美满,这就是你所得到的,你有功夫,你就会有得到。将来舍去这个报身之后,往生不退成佛,这个得是真实的,真正得到,决定不会失掉。任何一部经典都是如此,所以我们为什么选《无量寿经》?《华严》不好吗?太大了,谁能念得熟?难在这个地方。《无量寿经》不长也不算短,对现代人来讲非常适合。太短了也很难。太短什么?它纯粹讲纲领,有的时候我们不能够把握得住,不容易圆解。像这个《华严》、《法华》,那的确真的是大开圆解,分量太大,读诵很困难,受持更不容易,所以这才折中选择《无量寿经》。实在也正因为《无量寿经》是一切诸佛如来所选定的,我们也真正遵守诸佛如来的教训。
我跟同修们也说过,我从前拜佛,我的三拜,因为是讲经的人,礼佛三拜跟你们礼佛三拜不一样。我第一拜,拜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是根本的老师,不能忘本。第二拜,拜毘如遮那如来,为什么?我是从《华严》入门的。《华严》的本尊是毘如遮那如来。第三拜是拜本师阿弥陀佛,我们将来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多少年来讲经,我都是这么拜的,差不多二十年了。现在我把当中一句改了,为什么?从前的心不平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没有悟入。现在这个明白了,知道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了。知道无量寿净宗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如来之所称赞。这个称赞就是弘扬,就是讲这一部经;换句话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统统讲这个经。因此我这第二拜就改了,我第二拜是拜南无本师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一个都没有漏掉了。所以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我统统没有漏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三拜才圆满。所以这都是你悟入那个境界,你就会做,你的做法就不一样了。从前好像还有一点分别执着,现在没有了,现在晓得真正平等。万法平等,绝对没有分别执着,所以这个是始悟而终入。入就是做到了,觉悟之后,一定会做到。你要没有觉悟,做不到,勉强做很困难,而且也容易产生错误,容易有流弊。这个流弊就是我们常讲的魔障,某人学佛着魔了,那就是弊病。这都是我们要了解、要避免的。
注解后面还有一段。前面这段是引用《天长疏解》上所说的,后面这段「若依法华论释」,是另外一个《法华经》的注解本子,讲得也非常之好。但是时间到了,我们留着下一次再讲,下次讲底下这段注解,《法华论释》里面所说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