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九十一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91
第91集 A
第91集 B
请掀开经本二百三十八面第二行,从当中看起:
【今约五教对显。令辨此中宗途。】
从这里看起。这段给我们提示了佛法的总纲领,不但是说佛法的总纲领,也是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依正庄严,万事万法的真相,这个真相就是《疏》里面所讲的,「总该万有,即是一心」。如果诸位能把这八个字记牢了,真实体会到了,所有一切佛法,无论是显宗密宗、宗门教下,乃至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离不开这八个字。这也是大经上所讲的,一切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跟这个意思讲的完全相同。所以宗密大师在注解里面明白给我们开示,此是一切经论所宗。
知道这个事实,也就晓得我们修的是什么,这大家总应该明白,不管你修哪个法门,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统统修的是一心,可以说是方法、手段不相同,目的完全相同。如果不是修一心,就不叫做佛法。佛法是什么?佛法就是一心。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彻底明了,然后才知道一切诸佛为什么赞叹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是直捷修一心不乱的。其余的法门,的确是用许多的方法委曲婉转,到最后还是到达一心,念佛是直捷修一心不乱的。这我们在《华严》上非常明显的看出来。《华严经》上给我们讲修行法门,在「离世间品」总共讲了两千多个法门,可是在「入法界品」,善财、文殊、普贤都是修的念佛法门。这就是在无量法门里面,为什么他们选择念佛?无量法门统统修一心,这个法门是直捷修一心。读《华严》,在这些地方真正能体会到,那就得受用了。底下宗密大师为我们解释,就『五教』来观察,五教是华严宗建立的,小、始、终、顿、圆,按照这个顺序我们来观察修一心,统统修的是一心。
【第一愚法声闻教。】
这就是小教。小教,这是宗密大师很不客气的加上个「愚法」,实在讲,宗密跟玄奘大师是同时代,比玄奘大师稍微晚一点,玄奘大师跟清凉同时代的。玄奘大师对声闻,他在《八识规矩颂》上也说,「愚者难分是愚根」,那个愚者就是指的小乘,指的小乘罗汉,跟宗密大师对小乘人的看法完全是一致的,愚!实在讲这个愚,比我们世间人来讲,那他聪明多了,比起大乘菩萨来说,他是愚。所以我们不能小看他,他比我们高得太多了,无论在解与行都不是凡夫能跟他相比的,这个地方要知道。不要看到『愚法声闻教』,我们就小看了他,菩萨可以小看他,我们不可以小看他。小乘里面是:
【假说一心。】
小乘人有没有『一心』?没有,确确实实没有,跟小乘人讲一心,都是名字一心,不是真正的一心。为什么?他不能证到一心,他要证到一心,他就不是小乘。一心是见性,小乘人只有相当深的禅定,把见思烦恼伏住,不叫它起现行,所以他有定,他没有慧,这叫愚。如果有智慧,就不能叫愚。愚是对智而说的,菩萨有智慧,所以一心是智。
【二乘之人。实有外境。不了唯心。纵闻一心。但谓真谛之一心。纵云外法由心转变。亦不得言境即是一心。】
这是把小乘人的境界给我们叙述出来。为什么小乘人不能证一心?这个关键就是在执着。小乘人我执虽然是破了,他不会执着这个身是自己,我执破了,法执犹存。他执着一切万法是真的,我是假的,我是什么?是一切法因缘和合而已,但是他不晓得一切法也是假的。像我们人身,这是四大五蕴和合而生的现象,他晓得这个身是假的。四大五蕴那是真的,他执着这是真的,他不晓得四大五蕴也是假,也是因缘生法,也不是个真的,所以他是我执虽破,法执犹存。
由此可知,像这点我们很细心去领会,只要你有执着,你就不能见性。如果你有法执,那当然说,这是假如再有我执,你就决定不能出三界,你有法执,决定不能见性。佛法讲什么?自始至终破执着而已。执着破了之后,心就平等了,在万法里面看一切法都平等,这个时候你能够看到一切众生的遍计执,你自己没有执着,你才能看得很清楚,才能够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众生要随缘,随缘就是什么?随顺他的执着,慢慢就让他把这执着给它化开,给它化解,让他真正觉悟。这个事情不能着急,而且这个事情说实在话,绝对不是一生一世能成就的,生生世世无量劫中,诸佛菩萨帮助这些众生解开这个心结,这种慈悲,这种恩德,我们一般世间人永远不知道。哪一天才晓得感恩?哪一天真正觉悟了,知道这个事实,才晓得佛菩萨生生世世对我们所付出那种苦心,才知道恩德之大!
至于在今天我们所看见的,老实念佛的人那个不简单,老实念佛的人只要做到老实,这两种执着都轻了,他的善根福德现前了。为什么他这一生能出三界,能证佛果?这样的人,经上讲得很清楚,他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样不思议的善根福德现前,眼前又蒙十方诸佛冥冥当中加持,他才能相信,才能接受,才能一句佛号老实念下去。这是什么样的善根?你们看到经上讲的,阿闍王子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善根没有成熟;换句话说,一个老太太老实念佛,她过去世、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超过阿闍王子。换句话,绝对不止供养四百亿诸佛,供养四百亿诸佛,对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愿心还发不出来。所以一个真正念佛人,一切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有道理,这太不简单、太不平凡了。这个佛号功德实在不可思议,真正要能够体会佛号功德,换句话说,你要不对《大方广佛华严经》经通,这佛号功德你决定没有办法理解。那要说穿了,佛号功德就是这个地方的一句话,「总该万有,即是一心」,这就是佛号功德,这是真实不可思议。
所以小乘人就是有这个情执,执着很不容易打破,因此佛法里面所讲的一心,小乘人听了不是真的一心,是假的一心。为什么?他是『实有外境』。这外境就是诸法。实有我身这没有了,他破掉了,他我执破掉了。实有外境就是实有诸法,他诸法,这个法执不破,他认为一切诸法是实在有的。『不了唯心』,他不明了一切万法是唯心所变的,他不知道。『纵闻一心』,纵然他听到佛讲万法唯心,一切万法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他听到这个,他把那个意思也解错了,他没有办法得到正解。『但谓真谛之一心』,真谛、俗谛有能有所,他不能圆融,他有能所,这就是他不能够圆融。『纵云外法由心转变,亦不得言境即是一心』,这是他没有办法承认的,没有办法体会的,一切境界相就是一心,这个他永远不能够接受,他不能理解。所以小乘人一心的观念是假的,不是真的。
【故唯识破云。】
唯识经论里面对这小乘的批判。
【复有迷谬唯识理者。】
这就是他们对于唯识的真理迷惑,不能了解。
【或执外境如识非无】
唯识里面讲,只有识是真的、是有,除识之外,统统是假的,统统没有。他把外面境界也看的识是真有,外头境界跟识一样也是真有,这就错解了。
【释云。此即有宗。】
在佛门里面这种见解的人我们称他为『有宗』,他执着有,称他为有宗。
【依十二处起执。】
这『十二处』,我在此地不要讲了,那一天演培法师在里面讲过了,给我们讲六根、六尘、六识,他连十八界都讲了。他说执着从哪里来的?就是执着这个东西有。我没有,十八界有的,他从这个地方起执,十八界就是一切万法,法执。
【心境俱有。故言假说一心。】
所以小乘跟小乘人谈一心,他能够体会的、他能够领略的,一心是假名而已,没有一心之实,这是小乘人的境界。再看第二大乘权教,就是始教,大乘的开始,始教。
【第二大乘权教。明异熟赖耶名为一心。简无外境。故说一心。】
『异熟』也就是阿赖耶识。小乘讲唯识只讲到第六识,纵然偶尔提一提末那跟阿赖耶,也不是他们所宗的,大乘的特色就是在末那跟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在《楞严经》里面讲如来藏,真妄和合即是『一心』,那就是一心。这个心迷了就叫阿赖耶,悟了就叫真如本性,《楞严》上讲叫如来藏,悟了叫如来藏,迷了叫阿赖耶,阿赖耶跟如来藏是一桩事情,就是一心,一心迷悟说两个名词。这是真的,这是讲到真性,跟二乘人境界不相同。
『简无外境』,没有外境。外境从哪里来的?是一心变现出来的,所谓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起了无明,就把自性变成阿赖耶,这就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它起作用,这先变出来三细相,无明不觉生三细,这三细相就是阿赖耶的见分、相分、自证分,三细相。见分就是宇宙之间我们今天所讲的精神的现象,相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现象,或者讲心理、讲物质,心物。起心动念,阿赖耶的见分,相从哪里来的?相从见分变现出来,在阿赖耶识里面确实没有相分。因为你见分想见,这一想见,它就变成一个相来给你见了,所以那个相是从见变出来的,哪有真的相!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上说得很好,「觉得空空无大千」,相就没有了,就消失了。由此可知,见、相是相对的,相对产生的,没有见也就没有相,没有相也就没有见。这就是我们今天讲,心理跟物质是相对生出来的,变现出来的,都不是真的,相是虚妄的,见也是虚妄的。真的是什么?真的是自证分,自证分是本体,由此可知,见相两分都是它的作用。
唯识给我们详细说明这个事实的真相,所以没有外境,只有一心。十法界依正庄严相分,什么相分?阿赖耶的相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森罗万象是阿赖耶的相分,唯识里面讲亲相分。这个相分我们能不能接触得到?给诸位说,接触不到。现在我们觉得好像是接触到了,假的,不是真的,这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眼睛看,好像是见到了,其实不是的。眼睛的见就像那个摄影机一样,照在外面是照了一个画面,这个画面在哪里?在眼根,我们今天讲眼球,眼球后面有一个小银幕,这个外面境界相照在这个银幕上。谁见了?第六意识分别,眼不分别。第六意识见是什么?就是见眼根那个银幕,由眼根这个银幕传送到第六意识,第六意识也有四分,也有自证分、见分、相分。
所以说由这个银幕传送给第六意识的银幕,第六意识的见分,见他自己银幕里面的相,有没有见到外头?没有。就像什么?那个电视现场,我们是坐在家里看电视,看到那个境界相,有没有看到现场?没有。什么时候你能看到现场?转八识成四智,你就到现场了。我们没有转识成智,诸位想,你研究唯识非常非常微细,今天我们讲的心理学,你要读了唯识,现在所有世界上心理学你就不要看,为什么?太粗浅了,没有说到事实真相,唯识才是真正细微的心理学。所以说老实话,与外境不相干,你心理喜欢,或者心理烦恼生起,与外头相干?完全不相干,就好像你在家里看电视,看到那个人生气,看到那些什么?这个与外界统统不相干,外界距此远之又远,所以佛说可怜悯者,你真是糊涂到极处。
你要是把这个东西搞清楚,那才是真正明了原来我们所搞的这些事,佛才给我们说清楚了,不是事实,不是真相,虚妄相。不但八识有四分,每个心所法也有四分,天亲菩萨把一切法归纳成百法,这唯识入门,《百法明门论》,这唯识入门。五十一个心所法,每个心所法都有四分,各有各的相分,各有各的见分,见分缘它自己的相分。我们这个眼识,譬如讲见,见外面境界相,这是第一个传播的,以后每个传播都是连播,播到里面去,在里面打架,外头不相干,外头它如如不动,里面已经天下大乱了,与外境不相干,这是事实。这是佛清楚,我们凡夫要不是佛给我们说出来,我们怎么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权教里面:
【于中。曲分有三。】
这个曲是委曲婉转,又分为三类。
【一相见俱存。故说一心。此通八识。及诸心所。并所变相分。本影具足。】
这是第一种。那这三种,一心有浅深差别不同,前面浅,后面的深。浅的,我们容易体会,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相是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见是精神,我们讲心理,心物『俱存』。这就是讲两分,见分与相分,自古以来,唯识家对于唯识的解释也各个不相同,有讲一分的,只讲自证分,有主张两分的,见相两分,有主张三分的,也有主张四分的。当然这个四分的是比较讲得圆满一点。不管是讲一、二、三、四,总而言之,它意思都通的,都说得对,都没有说错。一个说得笼统一点,一个是分得详细一点,还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说都不错。并不是说哪个说错了,我们只能说是哪个说得比较容易理解。这个方便是有的,所说的正理并无二致。这是通于『八识』及五十一『心所』,因为八识五十一心所统统有见分、有相分。
『本影具足』,我刚才比喻,譬如我们眼见,眼见外面这个境界相,这是本。本是什么?是阿赖耶的见分与相分,这是本。末那以下,以及与识相应的心所都是影,都是影子,那不是根本。根本只有一个,见分的根本是阿赖耶的见分,相分的根本是阿赖耶相分。阿赖耶的见相两分一定要转识成智才真正见到,不能转识成智确实见不到。所以我们见的相,虚妄相,实在讲,相就在面前,为什么我们是虚妄相?诸位能不能懂?这上去体会,从头念下来很清楚。我们不是用一心,用一心,你在面前看的,那一心就转识成智了,你就看到是真相了。我们今天用的是二心,所谓的三心二意。我讲用二心,二心是什么?分别、执着,这是二心。分别是第六意识,执着是第七识,所以二心就是末那识、第六意识,三心,再加个阿赖耶识,通常讲三心二意,三心二意是佛法讲的。我们用三心二意,所以见不了真相;如果你不用三心二意,你用一心,你见的是真相,你跟诸佛如来所见没有两样,那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舍识用根,你见是用见性见,不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见,就转识成智。见性见,那个见性就是妙观察智,那不相同。
唯识是佛法的理论,通于一切法门。佛门里头有三样东西是通的,通各宗,通各派,通无量无边的法门。第一个是戒律,不管你学什么,宗教显密不能不持戒,这戒律是通的。第二唯识,唯识是理论,理论是通的。第三是净土,净土就是归宿,归宿是通的。你读《华严》就晓得,不管你学什么法门,显宗密宗、宗门教下,到最后修到什么地方?统统到华藏世界。到了华藏世界之后在那里修学,修到地上菩萨,登地了,在华藏世界,圆教初住就到华藏世界,修到地上菩萨,《华严经》上说,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十地菩萨,始是初地,终是等觉,这十一个位子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所以念佛人心要大,为什么?知道没有一个不是念佛人,只是念佛早晚而已。你现在不管怎么反对,不管怎么排斥,到你登地了,一定念佛。为什么?你才知道念佛的好处。这种人也值得尊敬,他对这个法门没有透彻理解,他不接受;他登地了,这个时候真正理解了。没有登地以前,他有坚固的执着,他不接受这个法门;到登地,他知道了,智慧大开,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了解,所以选择这个法门,成佛是最快,这三个法门是通于一切法的。这是本与影,我们要认识、要知道。再看第二段:
【二摄相归见。故说一心。亦通王所。】
前面讲八识及诸心所,此地这个『王』就是心王,『所』就是心所,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亦通』。这比前面确实要高一个境界,前面是「见相俱存」,这个地方『摄相归见』。换句话说,见是真的,相是假的,为什么?见是能变,相是所变。当然能变是真的,所变是假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所变相。无别种生。能见识生。】
这是说明宇宙之间所有一切现象不是从『别』的生,从识生的,从『能见识生』的。除能见识之外,没有生相的东西,没有,所以一切现象唯识所变。这个生就是变的意思,生起。
【带彼影起。】
从本质上,带着它的影像。
【故魏译唯识论云。唯识无境界。以无尘妄见。如人目有翳。见毛月等事。】
这四句是《成唯识论》上的论文。唯识,唯是唯独,他讲宇宙之间一切法唯独有识,他不承认有相。为什么?识是能变,这是真的;相是所变,是假的。唯有这个能变是真的,这个识,所以它无境界,境界是它所变的,这不重要,重要是在能变。我们中国古老的传说,吕洞宾在遇到仙人,是汉锺离,遇到仙人的时候,仙人点铁成金,把这个黄金送给他,他不要,他说我要你那个指,你那个会点的指,我要学这个。我学会这个,我到处我自己会点了,你送我这个金,我用完了就没有了,我要那个能变的,我不要所变的。唯识学家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要的是要能变的,能变的,那一切境界我可以随心所欲的变化,这才能得大自在,要求这个能变的。这个地方也就是这个意思,『唯识无境界,以无尘妄见』,这才真能变。没有转识成智以前的这些些菩萨,那菩萨以下的当然就不必说了。就比喻『人目有翳』,眼睛生病了,长了白翳,这个白翳,我们今天讲白内障,看什么东西都模模糊糊,『毛』就是模糊。『月』,就是我们今天讲花眼,看月亮看成两个,看人也看成两个,这是眼花了,眼有病了。眼有病,这是比喻我们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见一切万法,得不到它的真相,取这个意思。真正得真相,摄相归见,那你见到真相。
这个小注诸位自己去看,这里面的意思跟我们说明万法皆空,所以《金刚经》上对这个也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有没有?有,如梦幻泡影。相有体无,体是什么?体是识,唯识学家讲的是识,在一般大乘里面讲的是性,性跟识实在讲是一个意思。讲性,通常也讲得很含糊,性跟识实在讲,我们初学的人讲,意思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严格的分,性是悟了之后的,识里头有迷、有悟,迷悟都可以讲。所以唯识学家有讲第九识,第九识是什么?就是识觉悟了,第八识是迷,第九识是悟。玄奘大师不承认,玄奘大师讲八识就可以了,为什么?悟了以后,就叫佛性!就叫真如本性!不必再建立一个第九识了,这个说法说得很好。底下第三个意思:
【三摄所归王说一心。】
『所』是心所法,比前面境界高。前面是讲相,还带着物质,现在物质摆脱掉了,完全讲心。心有心王、心所,心王是真的,心所是妄的。心所是什么?是心王的作用。心王是体,心所是用,摄用归体,这愈来愈真实,这个『说一心』。
【唯通八识。】
不像前面,前面是通心心所,通一切见分与相分,为什么?『八识』是心王,与八识相应的是心所。所以这个范围愈来愈小,也愈来愈真实。
【以彼心所依王无体。亦心变故。】
为什么摄所归王?因为心所法是依心王而生的,离开心王它没有自性,它没有自体。它怎么来的?它是心王变现出来的。因此你要是就其实相,了解它的真相,唯有心王,没有心所。心所也是虚妄相,也是梦幻泡影,它没有自性,它没有自体,它不是真实的。我们想想《百法》里面所讲的,与八识相应的这些烦恼、贪瞋痴慢,这都是心所法,假的,不是真的,梦幻泡影,色法是假的,心法也是假的。如果再追究下去,八个识只有一个阿赖耶是真的,其他也不是真的。这才把一切万法的生源,生一切万法那个源头才找到。这一切万法从哪来的?不是上帝造的,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就跟你天天晚上作梦一样,梦从哪里来的?是你自性变现出来的,你不能说没有,变现出来的。
我们睡觉作梦的时间短,一下就醒过来了,我们现在作梦的时间比较长一点,其实时间有没有长短?没有长短。因此一剎那,在你迷的时候,在你执着的时候,可能那个感受就是无量劫,无量劫有的时候在你感受是一剎那。由此可知,这个时间长短是各人感受变现出来的,每个人感受不同,有的人嫌这个日子过得太快,有的人是这个日子好长,好难过,我们常常听说。日子哪有长短?每个人感受不一样。他在欢乐的时候,就觉得日子太短了;他在痛苦的时候,就感觉到日子太长了。所以我们说堕地狱,地狱是无量劫才能出来,那真的是无量劫?不是的,他感受是无量劫,那是一点不假。可能堕地狱也只有几天、几个月,但是他在那里面感受是无量劫,那一点不假。所以我们的苦难日子,度日如年,就是这个现象。
我们看看历史上有很多恶人,笔记小说里面都有记载的秦桧,这秦桧祸国殃民,这是死堕地狱。但是有人说他已经变畜牲道了,这是在笔记小说里面记载的。有人杀猪,猪杀了之后,毛刮掉,这个皮上,秦桧七世身。真的有这个事实,换句话说,他已经从地狱出来了,已经到畜牲道来投胎了。那他在地狱里面感受是无量劫,畜牲里头也是度日如年。秦桧现在到哪里去了?在我想象当中,他又生天了。他怎么会生天?因为他对于国家民族有很大的贡献。贡献在什么地方?诸位要晓得,他的贡献是反面的教育,教天下人不要做卖国,不要做贪赃枉法,你做奸臣就像他这样的下场,警惕许多人不敢做坏事,这是他的功德。他恶报报尽了,他善报要来,所以他应当生天,这个功过要各论各的。
你看西湖岳王坟前面,他夫妻两个那个铁相,跪在那个地方,每个人去都骂他一顿,这他的业就消掉了。每个人看到那个样子,自己有警惕心,不能学他,不可以学他,这就是教育。他怎么没有功劳?当然有功劳,是不是?我们学佛,头脑要很冷静,面面观察,你才晓得他有过,他也有功。岳飞是正面的,教我们要尽忠报国;那个秦桧是反面的,教我们决定不能够贪赃枉法,决定不能够谋害忠良,祸国殃民,两个人都是教育、都是良师,这要知道。
所以这个心法也是变现出来的,真的是一切有为法,《金刚经》上讲得很有味道,有为法哪些?八识五十一心所都是有为法。你看《百法明门》,前面九十四法都是有为法,只有后面六个是无为法,所以连阿赖耶识还是有为法。有为法里面,阿赖耶识是根本,前面七个转识是它变的,与识相应的心所当然也是它变的。所以它是能变的一个根本,所变的,第一个依靠的都是依它变现出来的。
【大庄严论云。】
这个《大庄严论》也是唯识六经十一论之一,唯识依靠的经论比较多。
【能取及所取。此二唯心光。贪光与信光。二光无二法。长行释云。】
前面这是偈颂,四句偈。四句偈有解释,本论里面有解释,我们看这个解释:
【求唯识人。应知能取所取唯是心光。释上半也。】
『光』是表作用,真正求唯识,真正修唯识,要知道能所是一不是二,全是自心在起用。这两句是解释上半,解释前面两句。
【如是贪等烦恼光。及信等善法光。如是二光亦无染净。是故二光亦无二相也。】
这是解释后两句,『贪光与信光』都有心理作用,贪瞋痴慢,这是《百法》里面讲的烦恼,二十六个烦恼法,用这个字来做代表。信法是十一个善法,十一个善心所,二十一个烦恼心所,根本烦恼、随烦恼,这就告诉我们,善心所与烦恼心所不二。怎么不二?体是一个,体不二,是一个。相与用就不同了,相与用是什么?一个是净,一个是染。这是讲它的现象、它的作用,如果从体上讲是一样的。这加上个光,光是从体上讲的,都是心变现出来的;换句话说,迷悟不同。觉悟了就是善法,迷了就是烦恼,所以烦恼即菩提,菩提是觉。你明白这个道理,那个烦恼还要断吗?烦恼能断得了?如果烦恼能断得了,那烦恼真有其事,烦恼没有。所以悟了就没有了,迷了就有。譬如说我们那个影子,在灯底下一照,就有个影子;灯去掉,影子没有了,那是影子,那不是真的。所以这烦恼虽多,你不要怕,不要害怕,假的,念头一转就没有了。怎样真的没有了?一心就没有了,乱心有,杂心有,一心就没有了。
所以慈云灌顶法师,这是清朝乾隆时间的人,在我们中国佛教史里面,这个老人家也很了不起,他的著作很多。他在《观经直指》,《观无量寿经》的注解他注的,里面就讲,所有一切的罪业,任何法门都消不了,这个经论法门都不能消的,念佛可以消。这是赞叹念佛,讲消业障,消业灭罪力量是第一。我们读到这个地方,你想想看是不是力量第一,一心就没有了。你不管修什么法门?你只要没有离能所,你消得有限,不能消得很干净。为什么?你心里面还有夹杂,还有疑虑。唯独念佛人他是一心,他心里没有怀疑,没有夹杂,他心不乱,所有一切烦恼统统变成菩提,道理在此地。你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我消业障有方法,不怕罪业重。所以这个念佛法门,你想想看,经上讲的,《观经》上讲的,跟《无量寿经》上讲的,五逆十恶的罪业立刻就堕地狱,临终一念十念就能往生不退成佛。
我们读了这个经文,你要冷静去想一想,你才晓得这一句佛号灭罪的功德不可思议。五逆十恶立刻就堕地狱,一念十念就能够永脱轮回,不退成佛,这还得了,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夏莲居,你看在会集大经之后,他提了三首偈,末后一首讲,「佛说难信真难信,亿万人中一二知」,那说的是真话,确实亿万人中一二知。哪有那么简单就能相信接受,那怎么能叫难信之法?所以这个法门一般人不信、不能够接受,是非常正常的,跟佛讲的完全一样。为什么有些人接受了?那经上讲的,你那个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这是少数人,这绝对不是多数人。如果我们遇到能够尽信,自己要珍惜,这个因缘成熟不容易。那真是彭际清所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你今天碰到了。这不是假的,希有难逢要遇到了,只要把握,你这一生就成佛了。怎么个修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你不念佛,不念佛就打妄想,打妄想就做六道轮回的业,这很可怕。所以这一句佛号,你看祖师大德们勉励我们,一定要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不要让别的东西夹在里头,有一个妄念夹在里头,你的功夫就不纯,那你往生就不见得有把握。
你看《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的开示,念佛最忌讳的是夹杂,夹杂必然就有间断,夹杂什么?夹个妄念在里头,不但其他的妄念都不能有,连那个一心不乱都不能有。一心不乱是我们求,它自然就得到了,你又何心里老挂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几时得一心不乱?你看你夹杂一个一心不乱,你念佛功夫有断,当中有夹杂这么一句废话在里头。这个废话什么?这个废话是贪心,夹杂一个贪心,不老实。老实念下去,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求,念到一心清净,自然就得到了,水道渠成,你何必去想它。所以愿有,可不能想,想是什么?妄想。愿是真实的,想都是妄想,我要想怎么做法,都是妄想,不要去想。所以是真正修道人一切随缘,不要攀缘,同参道友来一个好,去了也好,来去都不挂心,我心才清净。来了我欢喜,去了我生烦恼,这个人道业不能成就。为什么?他这个心会被境界所动摇,这个没有用的。几时我们在境界里面做到了不动心,这个才叫老实。
你看夏莲居老居士,他有老实念三首,那很难得。这个老人家也不是一个普通人,他留的东西不多,但是你跟经论合起来看看,他相应,他不违背教理,这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体会善恶不二,染净一如,不必要存一个分别执着的念头,要断恶修善。那这样说起来,我们是不是不必要断恶修善?不是的,随缘随分断恶修善,不要在这里起执着。执着是病,执着就错了,万万不能执着。譬如持戒,有人这个戒行很严,持得很好,他很执着。这样执着的时候,他这个戒只是善法,有漏的善法,他将来果报是得有漏福报,他忘掉了,戒的目的是得定,他得不到定,为什么得不到定?自己持戒很严,看到别人不持戒,他就生烦恼,他就定不下来。所以真正要能定得下来,那六祖讲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这样的持戒能得定,为什么?见别人破戒,他不生烦恼,与自己不相干,他这个戒能得定,定能开慧,这个叫三无漏学。所以佛法之殊胜,我们要了解,佛法完全叫我们修自己,不是修别人的,戒律是戒自己,绝对不戒别人。你要想这个戒律拿去戒别人,你永远得不到成就,念佛也不会得一心不乱,不但一心不乱得不到,功夫成片恐怕都得不到,这是真的。
所以佛讲的每句话,我们都要仔细去参究它,不能把它错会意思。所以依教奉行也不是个简单事情,必须把佛的教训真正搞清楚,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不能把他的意思错会了,错会了意思,那不是如来的真实义。那么错会了,这个是有很大的过失,对自己修学造成重大的障碍。所以学佛,一切随缘,决定不攀缘,随缘随分就好修行。心里有愿,不求,时节因缘成熟了,它自然成就。你求,实在讲求,还得有这个福报,没有福报,求也求不来。有这个福报,你求到的还是你命里头有的,你那个求,不就冤枉求了?你不求它也来!你这一求,正好它来了,不是你求来的,是你命中正好这个时候来的,哪里是求来的?如果说是求能求得来,诸佛菩萨都求了,他要跟你学了。那我们不要跟他学了,他也求不来,所以一定要明理。
佛法真正所学的就是学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无量寿经》,这所求的就在这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这是我们所学的,我们所要的。无论在生活里面,处事待人接物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诸位要晓得,清净心是戒,平等心是定,觉是慧。在经题上明明给我们摆上三无漏学,你才晓得这个法门之殊胜,这个法门不要什么一条一条戒去搞,那太麻烦了、太琐碎了。古人讲是寻枝摘叶,很麻烦,根本抓到不就好了,统统都拿到了!何必枝枝叶叶上去求?这就说其他法门都是枝枝叶叶,这个念佛是根本,这是根本之根本,一下就抓到了。心地清净,所有一切戒律统统圆满具足。真正得到平等,禅定清净了。《坛经》讲,「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所以心地清净平等了,戒定就圆满了。觉需要大智慧,这个层次也很清楚,第一要修清净心,唯有清净心才能得定,清净心才真正平等,万法一如,生佛不二,这个时候本性的光明才透露,那就是觉而不迷。所以我们读到这些,这些都是大师引用唯识经论的句子,我们也要把它应用在生活上,这才能真正得利益。否则的话这一篇东西你看,佛学常识,佛学常识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讲,我们可以知道,也可以不必知道,没有深大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信心、愿心,老实念佛,这个关系重大。实在说,我们虽然过去生中确实有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遇到第一法门,那个信心是不是真的坚固?还是不太可靠。所以现在天天讲、天天薰习,这是什么?这是过去的善根现在再加以培养,那真正坚固了,他就成就了。没有这种薰习培养,不容易,这是很重要很重要。所以这个薰习,一天都不能间断。
那么眼前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有许多同修希望我不要出国,不断的在这边讲经。我今年六十五岁,顶多再讲二十年,也就完了了。二十年之后怎么办?这我们不能不多想想。黄念祖老居士的看法跟大家不一样。他写信给我,我们在北京见面,当面劝我,他劝我不要讲经了。他说你已经讲了三十多年了,不要再讲了,不要到处跑了。他教我两桩事情,第一个,你要培养底下的学生,后来弘法有人。第二个,你要多写一点东西,留给后世。他教我这两桩事情,叫我写书,叫我教学。这两桩事情,说老实话,我不是没有想到,我早就想到了,机缘没有成熟。
我纵然肯发心教,谁跟我学?没人跟我学,我教什么!没有人跟我学,也没有一个适当场所来教。所以全世界到处跑,跟人家结结法缘,宣传宣传净土,就做这个工作。所以这个缘也不是我求的,实在没有求。为什么?美国达拉斯那个地方我并不喜欢,我到那里去是被人拉去,很不得已的。你看悟本去了之后,我在那边,我自己所看那些书统统都寄回来,我不想在那里去长住。哪里晓得现在这个缘成熟,居然在那里建了佛堂,买了好多房子。这我没有求,也没有化缘,也没有问人要钱,自然成就的,那这有什么法子?这是佛的意思在那里建的,那只好到那里去了。现在也有几个人想跟我学,我就可以满黄念祖老居士的愿望,我可以坐在那边安下心来教学,确实有必要。我喜欢《华严》,我对于《华严》确实有很深厚的根基,我这净土宗的信仰是从《华严经》得来的。《华严》讲一遍不容易,如果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有几个人真的跟我学,两个、三个都不少,我就讲二、三个同学听,一天讲四个小时,两年就圆满了。
所以实在讲,不要很长的时间,能够给我五年安定的时间,我教几个学生,《华严经》讲一遍,《法华经》讲一遍,《楞严经》讲一遍,《般若经》选一、二种,净土五经五年可以完成。人少好,讲解之后,研究讨论。这五年着重在教学,实在讲,随文入观,依照这个经义来反省,这是修行。展开经文,研究讨论,提起自己观照功夫,这是修行。但是这五年偏重在教,偏重在解上;五年之后不讲经了,偏重在行上。解行相应,现在看看这个机缘成熟了,成熟,当然我们一定要做,要认真的去做。
我们美国这个佛堂现在正在盖,预订七月可以完工。所以我这次到美国去,距离七月还有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我还可以到处去跑一跑,在各州去转一圈,转回来,大概佛堂就盖好了。盖好之后,我就再不到各州去了,我希望他们那边同修都到达拉斯来学,我就不去了。因为我有地方可以接待他们,我们道场很小,但是希望能够接待三十个人,就是同时可以招待三十个人吃住不成问题。希望他们到达拉斯我们一块来共修,看看我这个教学的方法,我这种修行的方式,我就不再到处乱跑了。这相当重要,这佛门后继无人不得了,我们这个棒子从上一代接过来,要交给底下一代。我这个承传,李老师是接印光法师,我是接李老师的,底下有几个同修来接我的,这个缘非常殊胜,很难得。所以我在此地顺便跟同修们说明,我们要往远大处着想,五年之后,这些同修们都成就了,那这个讲经说法的人,我一个就变成好几个了。大家能够耐心等个几年,就有好多个jingkong法师出来,这是好事情,这不是坏事情,所以要往远处去想。
那我不在国内这一段期间当中,一样,诸位如果听经、念佛不间断,这有录音带,同样一部经你遍数听多了,感受就不一样。你每天听,不要中断,一天至少听一个带子,就等于每天听经一样,其实听一个半小时不够,至少要听两个、听三小时。你要是每天不间断,不会退心,这能够把功夫定力维持住,这是个好方法。现在录音带非常普遍,所以希望同修珍惜这个因缘。
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