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六十四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64
第64集 A
第64集 B
请掀开经本,一百八十九面倒数第四行,从第四行看起。第四行第四个字,从这个段落开始:
【二反显。】
前面这句是讲教起因缘,首先这四句给我们略说,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来显示,意思就更清楚了。
【离言象而倒惑。执言象而迷真者。出取舍之过也。】
这个『出』就是说出,使我们对于『取舍』的过失能够明了。于一切法当中无取无舍,这就是诸佛菩萨;凡夫取有相,这是着相;二乘人执着空,就是舍,都是取。换句话说,小乘人他取空,凡夫取有,都是过失。下面,教给我们的话是很重要的。
【若众生不遇善友。不闻圣教。旷劫长守倒见。终无自悟之期。】
这是真的。六道众生,如果遇不到真正善知识,遇不到真正的佛法;换句话说,他永远没有觉悟的时候,『旷劫』是长时间,守在『倒见』。倒就是错误,颠倒、错误的思想见解之中。『终无自悟之期』,他永远不会开悟的。由此可知,要真正开悟,一定要正法,一定要善友,这两个条件缺一个都不行。
【故经云。譬如闇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
这是《华严经》的四句偈,前面两句是比喻,譬如黑暗当中有宝藏,有宝。黑暗,我们看不见宝在哪里,必须要有灯照亮,我们才知道宝在什么地方,这才可以能把宝找到。这是比喻佛法,佛法就是宝,在无明昏暗之中,这是真实的宝藏。虽然宝在,可是没有明白的人指点你、告诉你,你还是得不到,还是不能开悟。所以佛法要有人说,这个人是什么人?不是一般人都能说。这个人是说有修有证,当然佛的标准是要有证的,就是有证果的人,他说就没错了。证果的人虽然还没有成佛,但是他的知见去佛不远,跟佛差不多,所谓是相似佛、分证佛,总还相似!有一点样子了。如果没有到相似位,就不能说,这是我们中国古代的标准。
但是现在这个标准是愈来愈往下降低了。不要说分证位的人没有,相似位的人也没有了,那不得已而求其次,找个什么?观行位。这三个位次,都是佛教的专门术语,我这样讲,如果对教相没有研究的,听了还是很难懂。我们用净土宗的话来说,分证位就是得到理一心不乱的,当然没有问题,他说的法跟佛说的法没有两样。相似位就是得事一心不乱的,也不会说错,得事一心不乱。观行位是功夫成片,决定生凡圣同居土,这样的人也能说法,也还可以说法,这以下的人就不行了。以下的那个知见跟我们凡夫没有什么两样,所以非常困难。这就是说法的人水平不能低于观行,观行是没有证,但是他有修行的功夫,真正有修行的功夫。
真正有修行功夫,跟那个没有修行的功夫,从哪里分别?从心地清净分别。如果心里面还有妄想,还有执着,还有贪瞋痴慢,这决定是凡夫,观行的功夫都没有。观行功夫要是得到了,是非人我他的观念还是有,但是不起作用。换句话说,他的功夫能够把烦恼伏住,烦恼不起现行,烦恼没有断,这我们叫功夫成片,这就是观行的境界。功夫真正得力,虽有贪瞋痴慢,不起作用。或是用念佛,或是用诵经,或是用念咒,或是用参究,他这个力量确实可以把它降伏住了。《金刚经》上所讲的,「云何降伏其心」,把这个妄想心确实能降伏住,这叫功夫。所以功夫不在一天念佛念了很多,念经念了很多,静坐坐十几个小时,不是这个意思。这么长的时间,在那里读经、念佛,你妄念有没有?所以蕅益大师讲得很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标准在持名之浅深,没有说多少。在持名,持名之浅深,没有说持名多少的,要紧的是功夫浅深。功夫深的,就是理一心不乱;浅的一点的,事一心不乱;再浅一点的,就功夫成片,这是三等。如果念不到功夫成片,这一生纵然念佛,也不能往生。
古人所讲的,就是一天你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念十万声佛号,为什么还不能往生?妄念还是起来。虽然十万声佛号,伏不住妄念,这没有用处。念经也是如此,我一天念十遍、念二十遍,妄念伏不住,没有用处。一定要把妄想分别执着降伏住,这功夫才得力,我们才能够得清凉自在,心地得清净。这个清净心,不但能生智慧,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而且能生福德。福慧都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心不清净,福慧都没有。福慧没有,有什么东西?业障。不要说念佛人、修行人就没有业障,修行人、念佛人业障比普通人大得多的,很多很多,只有业障。所以一定要能够把这个烦恼习气伏住,念佛没有别的,只求清净心。这个说的人是这么一个标准。
《楞严经》上,佛告诉我们末法时期,实在讲,就是指我们现前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现在说法的人很多,为什么这些说法的人叫邪师?就是刚才说了,他烦恼习气没断。烦恼习气没断,在古时候是不可以讲经说法的。现在因为民主自由,没有限制了,古时候有限制。你讲经的时候,实在讲,要经过朝廷认可。不要说讲经说法,就是想出家都要经过政府考试;考试不及格,都不可以出家,不准出家。所以从前出家人的水平很高,无论在品德、在学术都有相当高的水平,经过国家考试,考试及格,国家发给及格证书,那个证书从前叫度牒。度牒是皇帝发的,皇帝发给你这个度牒,就等于说他承认,你有资格做我的老师。你想想看皇帝说,你有资格做我的老师,当然你有资格教我的老百姓,所以不是随便可以出家的。实在讲,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好处,现在一切讲民主,讲自由,各式各样邪知邪见在到处宣扬,出版自由,随便写些什么东西都可以出版,在从前是不许可的。所以现在人,这些言论出版严重的染污了一切众生的清净心。这种染污,比现在的环境染污,不晓得要严重多少倍。这是一切众生苦难、灾害的根源。只要我们很冷静就能够观察得清楚,从前的制度的确有它的好处。底下再继续给我们说明:
【执言象而迷真者。】
这句话怎么讲法?『执』是执着,『言』是言语,『象』是形相。对于言语、形相执着,这个人决定『迷真』。真是什么?简单跟诸位说,真就是真心。真心就是清净心,清净心里面本来无一物,你现在有了执着,你的心就不清净,你的心就迷失了。怎么样叫做执着?底下给我们讲得很清楚:
【谓但守于教。不求指归。是执言也。】
这就是执着。现在看起来,这学生也不错,也是依教奉行,叫他天天念经,他就天天念;叫他研究,他也肯去研究,而不能指归自性,这就错了。换句话说,把佛经当作世间学问一样来看待。所以古人讲学佛,学佛不外乎一个是听经,一个是修行。听经要在消归自性,把你所听的要跟自己的自性融成一片,这就对了,这就真正有心得,有受用。修行要在转识成智,识是什么?识是感情,智是理智。修行,要把感情转变成理智,这是修行。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要诀。这就是他不懂,虽然学佛,不知道消归自性,不知道转识成智,这样的修学,实在讲是白修了,将来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业力因果不能有丝毫的转变,这就是『守于教,不求指归』,这是执着言说。就是马鸣菩萨《起信论》里面给我们讲的,离言说相,他反过来执着言说相,他执着言语、文字。
【纵求义理。但随文生解。便为真实。】
虽然他也研究经典、研究注解,研究怎么样?他所研究、所得到的是文字的皮毛,随着文字生解。所以依文解义,三世佛都喊冤枉。这的确完全不知道佛说法的义趣,不晓得。前面我们曾经说过,释迦牟尼佛在世,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真话。我在前面跟诸位提过。为什么没有说一句真话?真话说不出来。真实的话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真的说不出来。能说的都是假的,所以不能执着,不能研究,为什么?假的。虽然是假的,你要从假的反面去体会,反面就是真的。所以佛说法是意在言外,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执着言说。他是意在言外,你执着言说,得不到他的真实义,所以说『纵求义理,但随文生解便为真实』,这是错误的。很多人都这样的误会,以为这个就是真实的,其实完全错了。真实法,实在是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用的心是妄心,这叫根本妄。这根本妄到哪里去求真?所以没有法子求真。
中国自古以来的教学,跟现在不一样。过去儒家、佛家教学,一开头就教人修定,换句话说,从哪里学起?世出世间法都要从清净心修起。中国过去的小学着重修清净心。所以现在人可悲的是没有受过教育,没有受过中国传统的教育,迷惑颠倒,灾难重重,根本原因在这里。我们传统的教育,是从清净心下手。现在学佛,我们看看中国的历史,诸位翻开《大藏经》,你看看传记簿里面,古人学佛,不管是出家、在家,可以说一半以上,五年都有成就。大的成就,念佛的人得一心不乱,学教的人得大开圆解,参禅的人得大彻大悟,这是大成就;小成就的,念佛的人得功夫成片,教下的人也有小悟,没大悟,有小悟,参禅的人能得禅定,虽然不能开悟,能得禅定,绝大多数五年都能做到。我们现在有年岁大的,学了五十年还得不到,一样也没成就。是不是我们现在人头脑不如从前人?福报不如从前人?我看都不然。我们现在人比古人聪明,现在人福报比古人福报大。为什么不能有他那么样的成就?方法错误了,方法错了。
古人学佛,无论在家、出家,开头学佛,五年学戒,我们现在把这个舍掉了。五年学戒,不是学戒律,是遵守老师的教诫,就是前面讲的,善友、善知识。要依止善知识,足足五年,不能离开善知识。这不能离开,不是说一天到晚跟他在一起,当然出家人跟一个师父,一天到晚在一起。在家人,哪可能说是跟师父一天到晚在一起,不可能的事情;是遵守老师的教诫,那就跟老师在一起。老师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法,决定不违背,五年当中守定,决定不违背,这叫五年学戒。这五年当中,老师会教你什么东西?实在讲,这五年当中,老师什么也不教。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没有例外的,五年当中,什么也不教,就跟童蒙教学没有两样。老师给这本书给你,叫你一天念一遍,天天念,一天都不可以缺,好好的去念五年。那老师就教给他,你回去乖乖的就念五年,一天念一遍,念五年之后,再见老师,这就是叫五年学戒。念这一本书,不求解义。这什么意思?这里头学问可大了,这就是训练清净心,叫你返本还源。因为你不念经,你就胡思乱想,每天这本经从头到尾念一遍要六、七个钟点,这六、七个钟点不打妄想;换句话,用这种方法叫你每天六、七个钟点修定,不打妄想。修个五年,心真的定了,妄想少了,心清净了,这个时候才有能力接受佛法。
如果用共产党的话来说,这五年洗脑,用这种方法来洗脑,把你这个脑洗得清清净净,然后准备接受佛法。你的脑里头不清净,佛法装进去都变成邪法,都不是正法,这叫法器。一般规定是五年,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有很多对老师非常感激的,自动的把时间延长,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还有的一直等到老师圆寂才离开老师的,很多很多。换句话说,先修清净心,心不清净,不能接受佛法。所听的佛法,都把佛法想歪、都曲解了,这就讲随文生解,曲解经义,得不到真正的如来真实义,得不到。
心真正清净,这心清净一定从一门。所以经论上常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所有一切法门都是训练清净心的,不管用哪个法门都一样。就是方法、手段尽管不同,目标是相同,恢复到自性清净心。清净心现前之后,不管学哪个法门都容易了。为什么?清净心的作用就是智慧,你智慧开了。这种教学法,虽然老师没有给你讲任何东西,实在是因这个老师,恢复自己的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经》上所讲的「般若无知」,《心经》上讲的「无智亦无得」,先修这个。这得到之后,起作用就无所不知,起作用是无所不得,一切都得到,圆圆满满的成就,这真是一条捷径,圆满快速的一条道路。
我们今天不知道、不认识,盲修瞎练,一开头就要博学多闻,看多了、听多了,结果得到什么?得到一脑袋的邪知邪见。或者说,邪知邪见难听,说好听一点,满脑袋的佛法,这好听了。实在讲,佛四十九年没说一句法,你得到满脑袋的佛法,这个怪了,这奇怪了。佛无有法与人,你怎么会得到那么多法?这是奇怪了,这个问题就严重了。所以诸位要晓得,佛法应当用什么态度来修学?应当从哪里去修学?从自性当中求。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手段,开启我们的自性。底下这是正说:
【不能以教为明镜。照见自心。不能以自心为智灯。照经幽旨。是执象也。】
前面所讲的执着言说,错误了,这再讲执着形相也是错误的。这个经典是象,有形的,这么一大本书摆在面前,这是有形相的。执着这个,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哪?在这部经上,这经上没有大方广佛华严,与这个不相干的。误以为佛法就在经典里面,殊不知经典里头没有佛法,正如同言说里头没有佛法是一样的。所以会学的人是以教为镜,这个经可以当作镜来讲,就是一面镜子,展开经典,这是一面镜子,拿这面镜子照照自己的心。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说,我们展开经典,把经典里面所讲的理论、因果、境界,跟我们自己好好的对一对,我们的想法、看法、做法,跟经上讲的一样不一样?如果是一样,这就是佛知佛见,这个见解、做法是正确的。如果不一样,自己马上要改过,决定是我们自己错了,不要想到,我没有想错,佛这句话有问题,他恐怕说错了。或者是佛三千年前,不晓得现代的社会,他这个用不上,过了时,那就错了。佛没有见解,佛没有想法、没有看法、没有做法,所以他也没有过失。无所谓失与不失,时与空与他都没有关系。能够拿经典来对照对照自己的心行,这会有心得。如果发现自己有错,错误立刻改过来,改过自新,这是真正的忏悔。忏悔不一定要在佛面前磕头烧香、去许愿,不一定。一发现自己错误,马上改正过来,这是真正的忏悔。所以要以教为明镜,照见自心。
我们修净土的人,我们现在景美图书馆,早晚课诵念《无量寿经》,早晚课诵都一样。不是念全部的,念全部的时间太长了,所以我给他们订的功课,早课念《无量寿经》第六章,就是四十八愿,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念一遍,我有没有发这四十八愿?我的心愿跟阿弥陀佛一样不一样?每天跟他比一次。晚课念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五章,这五章是什么?五章讲因果报应,也就是讲的五戒十善,反省一下,检讨一下,我今天所作所为有没有犯佛的教诫?这早晚功课是真正得利益,真正得受用。天天发愿,天天改过自新,务必要求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同一个心,我们的愿与阿弥陀佛同愿,我们的行与阿弥陀佛同行,我们的见解与阿弥陀佛同解,哪有不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道理?决定往生!当然有时间念全部的经,那是最好;没有时间,就念这几章就够了。这几章是全经里面最重要的部分。三十三章到三十七章,把我们凡夫毛病、业障、习气都讲得清清楚楚。我们自己都想的想着,说我今天有什么过失,想想今天没什么过失。给诸位说,没有过失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佛没有过失,一种是凡夫不知道自己过失,他没有过失。阿罗汉与菩萨们过失都一大堆,为什么?他天天知道自己过失,天天在改正自己过失。知道自己过失是觉悟,开悟了;能够把自己过失改过来,这叫功夫,这叫修行。
诸位要晓得,修行不是念经,修行不是念佛,你以为是念经、念佛、拜佛叫修行,那大错特错了。修行是修正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这叫修行。念经、拜佛那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手段,用这一种手段达到我修行的目的,那就对了。把手段误以为目的就错了,大错特错。以为我早晚在佛菩萨面前念几卷经,这叫修行,念经的时候还打妄想,念完经之后,还给人家搞是非人我,那怎么叫修行?真正修行人,给诸位说,他的心地必然是一天比一天清凉,一天比一天自在,烦恼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那叫真正修行。否则的话,经念得再多,佛念得再多,古人讽刺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没有用处的。这些地方都要辨别清楚,才不至于走错路,才不至于发生误会。所以经的确是明镜,天天读经,能够从经典里面发现自己的过失。这一发现,马上就改正。改了之后,没有多久又犯了,这是什么?我们的习气太深,烦恼太重,不是一下就能转得过来的,所以就天天改,年年改,这改久了,我们这个改的力量壮大了,烦恼、习气渐渐就伏住了。伏之后,才能把它断掉,习气毛病是一定要改。所以读经的功德利益在此地,不是读经本身有功德,大家要把这一点,很多人误会,以为我念经、念佛本身是功德,这是错误的。念经、念佛能把自己的心念清净,毛病、习气觉察出来,进一步把它改正过来,功德在这个地方。
『不能以自心为智灯』,自心里面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所以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很多人不懂,以为智慧是从外面求来的,要读很多书,是不是?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为智慧从这来的,错了。那可以说,我们世间一般知识是从那里来的,那是知识,不是智慧。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来的,不是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来的。你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个事实,你才晓得中国古人的教学法,跟佛菩萨的教学方法,这正确,你没有怀疑了。他就是训练我们清净心,佛家教我们持戒、修定、开慧,戒定慧三学,这是有次第的,不能躐等的。不持戒,能得定,没有这个道理;没有定,会开智慧,也没有这个道理。儒家不讲戒,讲礼,守礼,礼就是戒。五经、十三经里面,十三经里面,《周礼》、《仪礼》、《礼记》,要守礼。然后才能够得定,得清净心,清净心才能生智慧。智慧现前之后,这个时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就圆满的后得智,那是智慧。所以这些知识愈丰富,你会替社会、替大众造福。如果你没有根本智,没有戒定,好了,这个知识愈丰富,会害一切众生,为什么?你主意多,你方法多,你会祸国殃民。没有戒、没有定,只有博学多闻,得的结果就是如此。这个罪业就造重了,将来果报在阿鼻地狱。这是我们要明了、要警惕的。所以真正的智慧是在清净心里面,你要求智慧,先修清净心。
以自心为智灯,『照经幽旨』。所以经,经是什么用处?经有两个用处,前面跟诸位说的是第一个用处,帮助我们改过自新,这第一个用处。第二个用处是帮助我们证,证明我的知见跟佛的知见一样不一样,所以经是印证知见的。我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见解、做法跟一切诸佛如来一样不一样?拿它们比一比看,看我们一样不一样?是来印证的,证明的。所以经典两个用途。不知道这个作用,这就是执着象。所以他不能以自心为智灯,照经幽旨,这就是『执象』。但守于教不求指归,是『执言』,这样的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死在教下,叫念死书,学到最后,学成佛呆子。那念书人,食而不化,我们叫他书呆子,学佛的人叫做佛呆子。
【故经云。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颠倒慧。增长一切恶。】
这也是本经里面的一首偈子。这个偈子说得更明白,使我们学佛的人深深得到警惕。学佛人先要『了自心』,了是什么?明了。自心就是本性,就是真心,就是法界,也叫真如。佛经里面名号很多,都说这一桩事情。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六祖大师二十四岁得道,我们俗话说得道,就是明心见性。二十四岁就继承了禅宗祖师的位子,他凭什么?就是因为他能了自心,所以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他为什么能了自心?他心地清净,不胡思乱想。我们学佛,实在讲,很难很难,妄念太多了,想得太多了。这所有一切想的全是妄想。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想佛法、又想世间法,这就完了,这一生完了。想到最后,还是想到三途,没有别的地方去,他想到三途,你说多可怕。
我在此地劝勉同修们,无论在家、出家,真正学佛的人,一概不要想。明天没饭吃也不要想,为什么?明天还没到!想它干什么。真正学佛的人,一切统统交给佛菩萨,由他去照顾,我们还要想什么?得大自在,心就清净。我们自己要想这个,想那个,佛菩萨不管你,为什么?你会想,他不照顾你了。他要佛菩萨保佑,保佑不上,为什么?你会想东想西,会想主意!所以他不照顾你,那这个苦头就有得吃。为什么不把这个丢得干干净净?让佛菩萨、护法神去操心,这多好,我们管这个事情干什么?所以说衣食住行什么都不要管,心清净了。我常说,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不但是智慧增长,刚才说,福德增长,福德里面最大的福德就是不生病。病从哪里来的?胡思乱想来的。三恶道从哪来的?胡思乱想来的,你想想看多可怕。所以是明了自心非常重要。这句话,简单讲就是清净心,了自心是清净心。心地清净,佛法就得到了。心不清净,『云何知正道』。这个知正道,就是《开经偈》讲的,如来真实义。你怎么晓得如来真实义?不可能,心不清净,决定不知道如来真实义。
我在此地讲,你们在底下听,心清净的人他能体会,心不清净的人体会不到。你能够听多少,与你的清净心成正比例,你有一分清净心,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清净心,必定得十分的悟处;没有清净心,那就听一个文字上的解释,不得其门而入。这个很重要,我们平常在家里看经、研究注解也是如此,你究竟能得多少,与你清净心成正比例。我相信你们同修听我讲经,常年的听你会感觉到,我讲的东西遍遍不一样,我在景美也说过,我不是故意骗人,是什么?这个境界天天不一样。所以从前讲这些经,现在我听听那些录音带,简直是胡说八道。这什么原因?心一天比一天清净。这是我把我自己的心得告诉诸位,身心世界一天比一天放下,没有一丝毫执着,一切法任运随缘,这就自在!
我在这边教给简居士,那边教给韩馆长,我都教给他一个原则,决定不攀缘,一切任运随缘,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尽心尽力,念念功德圆满,这个自在。我们真正的目标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决定不能错。世间法,古德说得好,庞居士说得很好,「好事不如无事」。心不清净,修一切善事,是世间有漏福报。你修的这么多福报,福你将来会享受的,你在六道里面享受。六道里头哪一道?可不一定。来生还能得人吗?那要问一问你,五戒十善修得能不能打上八十分?要打八十分才保险,六十分靠不住,不保险。六十分虽然可以及格,不保险。五戒十善可以打八十分,来生决定可以得人身,不会失人身。来生得福报,什么福报?大富大贵,大贵,像做总统;大富,像台湾王永庆,大富。快不快乐?一点也不快乐。富而不乐,没意思。所以祖师说得好,「好事不如无事」,清净心重要。清净心里面有无量的清净福德,无漏的福,这就得大自在!
这个世间慈善事业,不是叫你不做,有一些人,他不想往生西方世界的人,让他们去做。我们目标定在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之后,我们回来再做。不是不做,我们回来再做。回来再做什么?你称性的福德现前,你做起来自在,不操一点心。现在没有见性,那个福德是勉强修来的,做得很苦。做一点慈善事业,做得这个心很乱,心不清净。换句话说,帮助别人,没有帮助一点点,自己还要搞六道轮回,这个冤枉,所以这个帐要好好的算算。何况以正法劝导别人,那是无量无边的福报。慈善事业是救人于一时,你劝人读经,劝人念佛,是救人于永远,这个福德是不能比的。所以真正学佛,无论在家、出家,是福慧双修,自利利他。我跟诸位讲的是真话,而且是念念功德圆满。我们尽心尽力,心地清净光明自在,所以是念念功德都圆满。这前面两句说出修学的关键所在,非常之重要。
如果不能,那就底下说:『彼由颠倒慧,增长一切恶』。没有见性,我们说得浅一点,容易明白一点,心没有得到清净,没有得到平等,清净心一定是平等的,平等心一定是清净的。我们在这世间还有高下,这个心不平等。我这个好,他那个不好,这心不平等,不平等决定不清净。所以清净心要用平等来衡量,看看我心是不是真清净。清净平等必定是觉而不迷,所以这个修行的方法,统统在《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没有到这个功夫,我们所有一切见解思想都是颠倒慧,我们所有一切的做法都是增长一切恶。换言之,我做的这是好事,都做的是慈善,利益众生的,怎么说增长一切恶?不错,是做的好事,将来得三善道的果报,这就叫增长一切恶。恶是什么?出不了轮回,不能了生死,不能明心见性,这就是恶。
刚才还有个同修来找我、问我。我问他为什么学佛?他说消业障。我问他什么叫业障?他说不出来。障就是障碍,障碍什么?障碍清净心,障碍见性。什么东西障碍?业。什么是业?事业。你看看你造作的时候叫事,事做完了叫业,所以种种造作就是业障。换句话说,你一切的造作,心地清净,不染着,那个业就没有障。那个业要没有障叫什么?叫净业,就没有障。你造的善业有障,恶业也有障;善业把你障到三善道去,恶业把你障到三恶道去,总而言之,你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叫障。
所以净宗学人叫你修净业,净业是什么?你做一切这个善事的时候没有障,就是做的时候,「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刚才我跟大家讲的,任运随缘就没有障。有意去做,就有障,我要怎么怎么做法,那当然要去攀缘,要去化缘,那就障碍都来了,全都来了。我们佛门自古以来,没听说过化缘的,化缘就是障碍。那那个寺庙破烂了,破烂让它破烂,管那个事情干什么。寺庙是属于地方的,是由地方人士去负责修理修建的,出家人不管这个事情,你的心才会清净。你只要一化缘,贪瞋痴慢统统起来了,钱财一多,贪心起来了,傲慢心起来了;小小一不如意,心里就不高兴,瞋恚心起来了,你看这个业障多重。所以贪瞋痴慢就是业障。如何能做事情没有这些障碍、心定了,清凉自在,这就叫做净业,这个时候才可以做事情。心地没有到清凉自在的时候,不可以。
这就是认清楚什么叫颠倒慧。凡是不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智慧,都叫颠倒慧。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着,从六、七识里面生出来的都是颠倒慧。他所作所为,一定是增长一切恶,这是我们在大乘经上读得很多,常常看到。特别是菩萨法,菩萨法里面最大的恶是什么?是为我。我们这个世间人讲,哪个人不是第一个讲我自己本身的利益,然后再想到别人利益,起心动念总是先想到我,这是大恶。为什么是大恶?读了经典才恍然大悟。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佛,两大障碍,第一个是我执,第二个是法执。
你看起心动念想到我,我执增长,我执增长就不能出三界。出三界的条件,阿罗汉破我执,出三界了。菩萨破法执,就证法身;所以法执不破不能证法身,我执不破不能出三界。起心动念先想到我,这是我执在增长,我是一切恶的大根大本。那我没有了,还有什么恶?那恶就没有了。所以我见、我执增长,就是一切恶增长。诸位能明白这个,你就想到佛讲的话真的,一点都不假,佛说的一点不过分。因此菩萨他们想法、看法跟我们不一样,菩萨起心动念想一切众生,他不想我,他没有我。一切众生好,那我当然也好,我是一切众生之一;一切众生有苦难,那我当然有苦难,我也是一切众生之一。这个念头一转,我执不破,自然没有了,高明。起心动念不要想到自己,这能够帮助我们念佛,不要说一心,一心很难;功夫成片,的确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将来往生极乐世界,可以说是会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有真正的把握。我们起心动念想佛法,想佛法如何普及到全世界;想一切众生,如何能够帮助一切众生了解佛法、认识佛法、欢喜佛法、接受佛法,依教奉行,同生极乐。念念想这个,把自己都忘掉了。忘掉自己好处很大,好处太大了,忘掉自己,就把一切恶忘掉了,一切恶都消除了。这是大乘修学的方法。下面大师给我们做了个比喻:
【如览镜时。本图见面。便执见者为实。岂不转更成迷。故云执言象而迷真。】
这个比喻很有意思,他比喻什么?比喻照镜子,实在讲照镜子,我们每个人一天总要照个一、二次,至少早晨洗脸要照一次,晚上睡觉之前还要照一次,他用这个比喻。照镜子本来是想看看我们脸上有没有肮脏?结果一照镜子,把镜子里面人当作自己,自己忘掉了,把镜子里面那个当作自己,『便执见者为实』。把那个镜子里面当作真实的,这岂不是转更成迷。这是用这个比喻说明什么叫做迷,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反而不认识了。
我们这些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我们讲的经不多,但是确实是深入了,多少都有真实的启示,使我们能够辨别什么是真?什么是妄?真的是什么?法界是真的。假的是什么?我、我所是假的。就像这个比喻一样,能照镜子的那个人是谁?是法界。我们自己是镜子当中的影像。法界是真的,法界就是法身,清净法身这是真的。报身、化身、应身,我们这个身是业报之身,也离不了法身,统统是法身变现的。法身是能变的本体,万象是法身所变的现象,能所是一不是二,妙就妙在这里,难懂就难懂在这里。如果能变跟所变是二,倒还容易懂、理解,难于理解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真正的自己。我们从这个地方把它认识清楚,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障碍就少了。念佛容易得一心,参禅容易开悟,持咒容易相应,研教容易大开圆解。
所以希望诸位同修,如果是真正想学佛,真正想在佛法里面得最殊胜的功德利益,起心动念不要再想自己。想自己决定是凡夫,在佛法上,决定没有进步,这是可以断然而言的,不会有进步。你那个进步是常识懂得多,那就是清凉大师讲的「增长邪见」,这个地方讲增长一切恶。不过是这个东西进步而已,邪见进步,一切恶在进步。所以念念想一切众生,念念想佛法,把这个观念从今以后彻底转过来。
底下从这个比喻再结归到法说上,『故云:执言象而迷真』。你执着言说、执着形相,决定迷失自性,真就是自性,真如本性。浅而言之,就是清净心、平等心,决定迷失自己的清净心。这些文字,虽然还没有到经文,这才是玄义的部分,讲教起因缘,因缘还是讲第一个部分,略说。这里面含义就这样的丰富了,对于我们修学有很大的帮助。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这是一个小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