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善导疏菁华 /第8集 视频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观经善导疏菁华  (第八集)  1993/10/3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3-008-0008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请掀开经本第十面,从第三段看起:

 

【五一、是以一身,一心,一回向,一处,一境界,一相续,一皈依,一正念,是名想成就,得正受。此世后生,随心解脱也。】

 

前面佛教给我们念佛的总纲领是「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同时说明了观想的重要。今天这段是更具体的教导我们怎样专一,所谓『一身、一心、一回向』,乃至『一境界、一相续、一皈依』,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专心系念一处的意思。念佛人,古大德教给我们,这是善导大师教给我们,身专礼阿弥陀佛,心是专想阿弥陀佛,这个念实在讲就是想,心里想阿弥陀佛,这个效果很大。凡夫往往在修学功夫不得力,就是妄念太多,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如何克服妄念?用观想。这个观想,常言说得好,我们凡夫心太粗,境界太细,所以观想很不容易成就,这是事实。但是观想是摄心最好的方法,那也是事实。于是佛实在是慈悲,细境我们观不成,这十六观里面,在第十三观里面,为我们开出丈六八尺这样的身相观,我们就不难了,这个八尺的身相就和我们一般人大小差不多。

 

但是这个想念一定要与经相应,与经不相应那就错了,就不叫正念,就叫邪念。阿弥陀佛这个身相把他缩小到丈六,或者是八尺,便于观想。可是佛的相好,金色,那个不能够变更的,佛全身都是金色的,当然这个衣服也不例外,也是金色,这样才能够与经上所说的完全相应。每天修这个观想,实在说就在早晚功课的时候就行。我们还是以念佛为主,念比想容易。但是念往往不容易摄心,一面念阿弥陀佛一面还有妄想、还有妄念生起,是一心想佛,这个能把妄想除掉。这是佛在经典里面教给我们非常重要的修学方法。

 

回向,「一回向」,我们只有一个目标,求生净土;只有一个愿望,愿见弥陀,除此之外就没有第二个愿望,这叫做一回向。「一处、一境界」也是如此,我们这个心系念在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一处;我们系念阿弥陀佛,或者系念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都是一境界。下面这一句很要紧,这个一要相续才能够发生作用,也就是说,成就念佛三昧,功夫才能得力。如果我们的功夫不能相续,就是有间断,间断的时间长,这样功夫就很难得力了。即使我们工作很忙的时候,定课可以少,甚至于用十念法这个定课时间少,散念的时间要多。也就是说,当我们工作放下的时候我们就念佛、就想佛,不要想别的,想其他的,诸位要知道,都是造轮回业。

 

所以众生很不容易超越六道轮回,原因是起心动念都在那里造轮回之业,六道薰习的力量太大了,所以脱离轮回非常之困难。这个方法实在是非常巧妙的方法,叫我们把念头、把思想换过来,我们不能不想、不能不思,从今之后思念阿弥陀佛,想念西方世界,把这个对象换过来,这就行了,就不造轮回业,这个造叫造净业。因为你想极乐世界、想阿弥陀佛,这六道里头没有,三界里面也没有,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这就是「一境界、一相续」。

 

「一皈依」,当然三皈依境界非常广大,理与事都如此,都是这样。但是我们是业障很重的凡夫,境界太深太广了,我们的心力缘不到,反而不得力。因此我们的皈依专依阿弥陀佛,我们皈依佛是皈依阿弥陀佛。皈依法是皈依《无量寿经》、皈依《阿弥陀经》,就是净土三经。皈依僧,前面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我们皈依菩萨僧,依就叫依靠,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地藏、弥勒,这个六位菩萨僧宝,我们依靠他决定不错。这讲的一皈依。

 

「一正念」,念要正。这个正念在佛法里面范围也非常之广泛,但是在净宗来说,如果与本经所说的不相应都不叫正念,这个诸位要知道。譬如天台讲止观,在天台宗是正念,用在我们这里念佛观想那就不是正念,古德也有这个说法。甚至于天台大师《观经妙宗钞》里面教人,这个十六观要用一心三观的方法来修,古德对于这个都有批评、都有意见。所说的我们细细想想,不无道理。因为世尊在入灭之初,大慈大悲教诫我们四依法,四依第一个是「依法不依人」,法是经,我们要把握这个大原则就不会走错路,也就不会有疑惑。

 

善导大师的注子,他最大的特色,他就是完全依法,他跟我们讲的确实是三经上所说的。天台家主张用一心三观,《观无量寿佛经》没有这句话,也没有这个意思。所以我们用它来做参考可以。我们真正修行还是依照本经直截了当的观想,平常想佛、念佛,这个也符合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开示与经意、与经典的文字统统相应,这样才叫一皈依,一正念。这叫『想成就,得正受』,这个「正受」就是念佛三昧,也就是《弥陀经》上所讲的「一心不乱」。它的功德、它的效果,『此世后生,随心解脱』,这真正得自在了。下面这一段是平常打坐的仪式,就是:

 

【五二、跏趺正坐。】

 

怎么个坐法?善导大师在这一段里头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右脚,这是双盘,我们一般讲双盘,放在左脚的大腿上,然后左脚放在右边大腿上,脚一定要跟外边的界线要齐。样子就要像佛像的样子,你看我们塑造的佛像,坐的佛像,你仔细去观察,照这样子坐就没有错了。坐,身一定是定的,如果说在打坐的时候身体会动,甚至于手舞足蹈,那个一定有问题。我在台湾、在美国,见到一些同修告诉我,他一打坐就有很多动作,这些动作是什么?自己不能控制,他自己也没有学过,不能控制。看佛像、看菩萨像,你看那个坐的姿态多么的安详,哪里会动?从这些地方我们要留意,要好好的来学。打坐也不要勉强,因为有少数同学坐得不如法,勉强的去坐,结果把腿坐坏了,严重的就变成残废了,要用拐杖、要坐轮椅,这个都是错误。当我们坐的时间要是久一点,这个腿发麻的时候,就应该放下,散散步,走动走动,让这个血脉循环;不要勉强,不要去忍耐,那会出毛病的。这些最好是由老师来教导这是最好,没有老师的时候学习也要小心,不要把身体坐坏,这点很重要。所以我特别把这一段节录出来,提供诸位同修做参考。我们看底下一段,第五段:

 

【五三、不得贪取,若起贪心,心水即动,以心动故,净境即失。境相摇动不安者,由我贪心动念,致使净境动灭。即自安心正念,还从本起,动相即除,静心还现。】

 

这是我们在修定的时候、在念佛的时候,念佛就是修定,这一点同修们要记住。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是戒定慧,所谓是三无漏学,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开智慧。无论是哪一个法门,所以叫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无量的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多,很多很多,都是修定,诸位要晓得,都是修定的。我们为什么不说它是修戒、修慧,单单说修定?三学里面是以定为枢纽,是以定为中心,这个要知道。戒是手段,定是目的,然后定也是手段,慧也才是目的,一定是从定当中开的,得定就开智慧了。念佛就是用念佛的方法修定,观想就是用观想的方法修定,观像就用观像的方法修定,都是叫心定下来。可见得方法不一样,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统统都是得定。

 

心定不下来,大师在此地为我们说出,这心为什么定不下来?烦恼重,一个是烦恼、一个是妄想,烦恼是粗重的妄想。大师说『不得贪取』,这个「贪」实在讲是根本烦恼,根本烦恼有三个,叫贪瞋痴。因为贪才愚痴。痴从哪来的?还是从贪来的。贪不到这就生瞋恚心了,所以瞋恚也是从贪里面生出来的。由此可知,烦恼归纳到最后是三个贪瞋痴,三个再归纳就是一个贪。所以菩萨行里面,用什么方法来对治贪烦恼?用布施,布施度悭贪,用这个方法。布施就舍,一定要把贪心舍掉,你的布施度就圆满了。布施,大家千万不要有个错误的观念,我们每天到处去捐钱、去做好事这个叫布施,那布施怎么能圆满?永远圆满不了。而是贪心断了,布施就圆满。我布施确实没做,一天到晚坐在家里念佛,果然贪心断了,你的布施度也圆满,所以布施是断悭贪的。

 

此地告诉我们,贪心起来,无论是什么对象,这个世间人贪财、贪名、贪色,这学佛的人贪图佛法、贪图禅定、贪神通、贪境界、贪感应,都是贪。有这些贪心起来,你的心都不能清净,都不能成就三昧。所以我们要断的是贪心,不去管它的境界,他贪什么我们不要去管,要紧的是要把贪心断掉。因为贪的念头起来,心就动了;心动,定就失掉了,也就是清净心就失掉了。

 

我们通常供佛,诸位要晓得,虽然有香花、有灯烛,这些都是我们的供具,供具里头最重要的是水。我没有香花可以,没有灯烛也可以,一定要供一杯水,佛像前面要供一杯水。水表什么?表心,『心水』。我们的心像水一样,像水一样的干净,一尘不染,这心清净,像水一样平静不动,这心一有念头就动了,就不干净了。所以供那一杯水是常常想着我们的心要像佛前那杯水一样,那么样的干净、那么样的平等。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它的作用就是觉。

 

心不清净,起了妄念,追究它的根本原因,实在是从贪心起来的。祖师这样说,我们自己仔细去观察,就会承认善导大师这个说法不错,确实都是从贪心起来的。我们要想功夫得力,一定要把妄想烦恼除掉。这个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那不做呢?不做不能往生,不做就还要搞六道轮回,你愿不愿意再搞生死轮回?真正觉悟到轮回的可怕,三途恐怖,我们才肯认真去学习,才肯把这些妄想贪念放下,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因为除此以外,实在没有一个法门我们在一生当中有把握成就。这也是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为什么要苦口婆心的劝勉我们。

 

舍贪要在平时,要在生活之中,把这个世出世间一切法要看淡,要常常想着佛在《金刚般若》上,那讲的是简单又明白,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之法,诸位想想,哪一法是不生不灭的?我们这个身,身体的细胞,大家都知道新陈代谢,那就是生灭法,我们身是生灭法。我们的心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一天到晚这个念头在生灭。所以八识五十一心所、二十四个不相应也是生灭法,这是以《百法明门》来说,除了六个无为法之外其他统统是生灭法,也就是有为法。这一切法都是梦幻泡影,不是真的,我们天天在梦幻泡影里面打妄想,在梦幻泡影里面贪着,在梦幻泡影里面去做活计,这叫颠倒,这叫错乱。所以必须常常想到经典讲的这些道理,然后我们在生活当中才会把贪欲逐渐放下,把它看淡,不要去执着。世间法得过且过,不要认真去计较,要认真的是念佛、想佛,「忆佛念佛」这个要认真,要真正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这个功夫才能成就,这一生才不至于空过,决定得生净土。再看底下第六段:

 

【五四、弥陀旷劫,等行无偏,正习俱亡,能感地轮之映彻。】

 

阿弥陀佛,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到他老人家因地修行的状况。《无量寿经》正宗分一开始就介绍法藏比丘,这是弥陀在因地出家的法名法藏比丘。他的老师是世间自在王如来,老师看到这个学生真正觉悟了,有智慧、有才华,又能够勇猛精进,这是老师的好弟子,真正的传法弟子,师资道合。他接受老师的教导,以五劫的时间修成极乐世界,叫『旷劫』,「旷劫」就是多生多劫。『等行无偏,正习俱亡』,「等行」,着重这个等,弥陀在因地里就效法老师的心行,取法十方诸佛的行愿,以佛为师,向佛学习,所以他的进步很快。假如我们依一个善知识,譬如说我们这个善知识很难得,证了阿罗汉果,我们跟他学,学跟他一样也不过是小乘,去如来果地那还很远。我们再跟一位菩萨学,菩萨的阶级位次也很多,都要用很长的时间。不如直截了当跟佛学,那来得快。这是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取法乎上」,我们采取最上乘的方法。

 

今天我们是至上之上,我们直接跟阿弥陀佛学,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所以六道凡夫为什么能够在一生当中,这一生时间很短,我们人间不过数十年寒暑而已,居然就能够修成往生不退成佛。我们细细观察《无量寿经》,依照经典里面所讲的状况,大概在中辈往生的,到西方世界五、六劫就成就,这时间不长。即使是造作五逆十恶重罪,下下品往生的,经上也说得很清楚,十二大劫,十二大劫要比起三大阿僧祇劫、比起无量劫,那个时间就是太短了!这些我们要特别留意,仔细去观察,认真努力,决定增高自己的品位,增高品位是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的时间缩短了。

 

要记住,九品往生,善导大师给我们说,都是我们这些凡夫遇缘不同而产生的差别。我们今天的缘可以说是相当殊胜,在法缘里面讲相当殊胜。个人自己修行环境也是缘,这个环境自己可以调整,像前面所讲的,把这名闻利养,这些得失贪爱,我们能够把它看轻,能够把它舍弃;换句话说,我们阻碍的障缘就轻了。到将来退休的时候,现在你有工作,你有家庭负担,那是没法子,这都是缘。到将来退休的时候,找一个清净的环境,约三、五个志同道合在一块精进念佛,那个缘就第一殊胜,都操在自己,并不操在别人。这就是遇缘之殊胜。

 

所以弥陀他「正习」,正是烦恼妄想,习是习气,断得干干净净,这样才造成西方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庄严。这个地方举个例子,这个地是最复杂的,我们这个大地,那在一切复杂里面地是最复杂的。实在讲也表心地,我们心里面那个肮脏、污秽、复杂跟大地是一样的,这心果然清净,地也清净了。西方世界的地是琉璃地,琉璃就是我们世间人所讲的翡翠,绿色的玉,透明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地是透明的,里面一丝毫污染都没有,地里面东西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见得弥陀正习真的断干净了,妄想执着、烦恼习气统统断干净,才有这个感应。这也就是佛门里头常说,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阿弥陀佛的心性,这个庄严是阿弥陀佛的依报。请看第七段:

 

【五五、舍众缘,住心一境,能缘之心无乱,所缘之境不动。细想粗想,心水即动,心水即动,静境即失。】

 

祖师实在唯恐我们功夫不得力,唯恐我们的净业不能成就,所以不厌其烦多次重复开导我们、提醒我们、教导我们。这种的恩德确实超过父母,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一生一世,佛祖对我们的恩德是生生世世,永无中断。『舍众缘』,就是常说放下万缘。同修们听了之后,说这个我做不到。我知道你做不到,佛祖也知道你做不到,为什么?因为你做到就成佛了,就不在这里当凡夫。应该怎么做法?每一天当中修一次,时间长短随个人,哪怕是五分钟的时间都好。你只要天天去做,五分钟放下万缘,什么念头都舍下,这身心世界真的统统放下,不去理会,你每天就做一次,你试试看,这个效果就不一样。一切都放下了,如果心要不住在一个境界里面,那就变成无想定了,无想定修成了就生到四禅的无想天,就变成外道。所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放下,单单想阿弥陀佛,单单念阿弥陀佛,这个我们可以做到。功夫得力之后再把这个时间慢慢加长,我们先从五分钟开始,然后慢慢加到十分钟,加到十五分钟,加到二十分钟,你用这个方法做,你会很有受用,这就是净宗里面常讲的功夫得力。怎么个得力法?你不去做你没有法子体会,你认真去做你就体会到了。

 

所以『能缘之心无乱』,这一心不乱,心不乱外面境界也不动了,外境也不动,与如来果地上的寂灭定相应。当然功夫要做到得力了才相应,功夫不得力的时候还不会相应。虽不会相应,我们确实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学习,这就好。反过来看,你有想,就是有念头,细念是微细的念头,粗念我们大家都有,细念往往是我们自己不能够觉察,没发现,其实有念,念头很细,没有发现,还是有念。粗念这个心动的幅度大,像水一样大风大浪;细念就像微波,这个波浪很微细,但是都是在动。动,静这个清净心的境界就失掉了。我们平常讲静的境界,讲这个清净心,也有等次不同。『粗想』少了,『细想』还有,我们的心比以往就清净多了。如果照经论上所说的,「粗想」除掉了就是事一心不乱,「细想」也没有了就是理一心不乱,这是有层次的,功夫不一样。我们明白了,就晓得应该怎样去做功夫,如何去精进,达到圆满的境界。下面这段是天亲菩萨对西方极乐世界的称赞:

 

【五六、天亲赞云。】

 

『天亲』菩萨称赞这段文(文词)在《往生论》里面,这就是《往生论》里面的一段文。

 

【观彼世界相。】

 

『彼』是西方极乐世界。

 

【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这个『三界道』是指我们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是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的教区,这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天亲菩萨说观察西方极乐世界,那比我们娑婆世界殊胜太多了,超过我们。下面两句是赞叹西方世界的广大无边,换句话说,阿弥陀佛的国土比我们释迦牟尼佛的教区那就大得太多,『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这下面细说西方世界的状况,与经统统相应。

 

【地下庄严七宝幢,无量无边无数亿;八方八面百宝成,见彼无生自然悟。】

 

西方世界的『地下』,刚才讲了,它的地是琉璃地,丝毫污染都没有。地底下有『七宝幢』,「幢」是圆型的,像柱子一样,体质是七宝成就的。「七宝」,七也是表法,并不是七种,是无量珍宝,圆满的『庄严』,是表这个意思,它代表圆满。『无量无边无数亿』,这看得清清楚楚的。『八方八面百宝成』,见到自然就开悟。西方世界,我们在经上读到的,西方世界六尘说法,不仅仅是阿弥陀佛每天讲经说法,鸟也说法,树也说法,这个水也说法。你眼睛所见到的会开悟,听到的也会开悟,身体接触到的都会开悟。所以西方世界圆成佛道的时间短,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劫,原因就在此地。六根所接触的没有一样不叫你破迷开悟,这是他方世界没有的,西方世界无比殊胜就在此地。

 

【无生宝国永为常,一一宝流无数光;行者倾心常对目,腾神踊跃入西方。】

 

『无生』是说明这个世界真正的不生不灭。一般宗教里面赞叹的「永生」,实在讲天人寿命长、福报大而已,不是永生。西方世界才真正是永生,这个境界里一切万法都是不生不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生到那里之后,说老实话这有生无灭,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叫无量寿。虽然说无量寿,这是有量的无量。我们想想,这个经典里面告诉我们的,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不过是十二劫,「花开见佛悟无生」,他就真的不生不灭了。品位比这个高的时间就更短,差不多是,上品上生、上品中生跟中品上生,到那个地方花就开,没有耽搁的,经上讲上品下生是一日一夜就花开见佛,这些境界我们都要知道、都要明了。所以那边的成就快速,太快了。你了解这个事实,你自然就会发心我们要争取品位,争取成佛的时间缩短、快速,这是聪明人,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那你要去争取,你就必须要把世缘放下,一切障碍要尽量减少。所以那个国土一切万法它不是无常,它是真常!

 

『一一宝流无数光』,这是说明西方世界是光明世界,一切万物都放光,人的身体也放光,光明世界,光明遍照。不但放光,而且还放香,所以那个世界是香光世界,经上说的是「香光庄严」,这宝香。『行者倾心常对目』,这「行者」是修行人,哪个地方的修行人?十方世界的修行人。「常对目」就是观想西方世界的境界常常在我们的眼前,这是本经所说的观想念佛。譬如第一观,观落日悬鼓,这个日观观太阳下山的时候。这个观要是观成,我们眼睛张开的时候,看到前面红红的太阳将要落下去的样子,眼睛闭起来,这个太阳还在眼前,开目闭目那个红太阳都在眼前,这叫观成。同样的道理,这里面最殊胜的,十六观里头观阿弥陀佛,观佛像,观成的时候,我们眼睛睁开,阿弥陀佛的像在我们面前,眼睛闭着,阿弥陀佛的像也在我们面前。这是讲「行者倾心常对目」,这个常对目就是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常常在面前。

 

诸位要知道,这个里面佛跟魔要懂得辨别,当我们修观的时候,境界现前是对的;我们不修观的时候,这个境界就没有了,这是正确的。如果我们不修观的时候,这个境界也出现,那就是《楞严经》上讲的是魔境,那不是佛境界。而且平常我们讲感应,感应是有的,感应是什么?是自己的善根发现,有的时候见到佛像,有的时候见到佛菩萨的境界。凡是属于感应,你所见的时间短,你所见的境界清楚,清清楚楚不模糊,这是真的。如果说魔境,现的时间长,而且现了之后会常常出现,这就是魔的境界,那个境界不好。不过最重要的一个原则,诸位要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见如不见,这就正确。因为你见到这个相,你又生欢喜心,我的功夫不错,我见到佛像了。你看你贪心起来了,心又动摇,清净心失掉了。佛不现相你的心还清净,佛像一现前就把你的清净心破坏了,这是魔境,不是佛境。这些细微的地方都应当要知道,要有能力辨别。重要的原则就是不管什么境界现前,心地要保持清净,不起贪爱,没有取舍,这就对了,保持住自己的清净心。

 

『腾神踊跃入西方』,有这个感应,入这个境界,没有不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切大乘菩萨梦寐希求的一个修行道场,没有不向往的。

 

【西方寂静无为乐,毕竟逍遥离有无;大悲薰心游法界,分身利物等无殊。】

 

西方世界清净寂灭,称之为极乐那个乐是无为之乐,那叫真乐。不像我们这个世间说乐,是苦乐相对之乐,苦乐相对的乐不是真乐。为什么?那个乐的境界失掉了苦又来了。所以佛说乐为坏苦,「苦是苦苦,乐是坏苦」。这一个人升官发财、得意的时候,乐;官不能做一辈子,有退休的时候,这一退休,这一移交,苦就来了,就失掉了。财,不要认为那个财富是自己的,「财为五家共有」。前两天我在报纸上看到,是美国洛杉矶大火,十几处,很多地区我都很熟悉,高级住宅区,每一栋房子都是一百多万,都烧掉。佛经上讲得不错,这五家共有,第一个就是火,火会烧掉,水会淹没,水火无情,这天然的灾害。再有时候盗贼,盗贼抢劫的对象也是有钱人,穷人他不会伤害他的。过去有官府,你犯罪了,官府把你的财物没收、抄家了,现在没有这个情形,从前有。这几种都没有,还有一个麻烦,叫败家子,你没有法子防的,一生辛辛苦苦经营,到他几天就把你败光了。这是财为五家共有,都不是真的。所以这个世间之乐的确是坏苦,西方极乐世界无为之乐这是真乐。

 

『毕竟逍遥离有无』,他的心清净,有无尚且不可得,哪有得失?哪里会有悭贪?这是诸位细读三经,你就晓得西方世界的殊胜。所有一切受用的都是变化所作,我们想吃,想吃的东西不需要去做,这一动念头,那个吃的东西都摆在面前;不想吃,不想吃就没有了,不需要去洗碟子、洗碗、去收拾,不需要,就没有了。这就是「离有无」,想要的时候它就有,不想它就没有了。这个道理我们这个世界的科学家懂得,但是不晓得怎么做法,做不到;西方世界已经做到了,所有一切法能够随念变化。

 

『大悲薰心』,就是大慈悲心,跟佛的心量完全相同,佛在尽虚空遍法界接引有情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虽然没有成佛,但是有佛四十八愿愿力的加持。这是诸位念《无量寿经》,细念第六品四十八愿你就晓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论品位,人人都得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都能在一剎那、一弹指之间遍游一切诸佛剎土。你能够游历,当然去拜佛、去供养佛,上供诸佛,下化众生。所以说『分身利物』,能够像佛一样无量无边的分身,这个能力太大了。我们看小说,看《西游记》,对于孙悟空很佩服,很了不起,他有七十二变,他也能分身。他那个能力要跟西方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去相比,那就差太远了,小巫见大巫,不成比例!这才知道西方世界的殊胜。

 

【或现神通而说法,或现相好入无余;变现庄严随意出,群生见者罪皆除。】

 

西方世界的佛菩萨,西方世界的诸上善人,在十方世界接引众生,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该用什么身相、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接引、来度化,他就现什么样的身相、用什么样的方法。由此可知,佛的方法很多,并没有一定的方法,他的方法是随人、随境界变化的,没有一定之法。所以佛无有定法可说,就是这个道理。或者用神通,就是神通能收效果,他就用神通;或者用教学、用说法,那就用说法的方法。或者现相好,像我们在《楞严经》上所看到的,阿难尊者发心出家学佛,在楞严会上他说明他的原因,阿难尊者不羡慕神通,也不羡慕说法;换句话说,说法、神通都不能打动他的心。阿难尊者喜欢相好,喜欢美貌,他喜欢这个,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非常羡慕。所以他想佛这样殊胜的相好,这不是父母所生的,一定是他修得的,他修成这样的相好,我也要想得到这样的相好,那一定也要跟他修行才行,他这样出家的。用相好也能接引很多的众生,这都要知道。

 

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时代不同,从前古时代崇尚于保守,崇尚朴素,这是大众所尊敬。现在的人喜欢美,喜欢奢华,见到这个保守的他就退步了。我们佛教今天不能够接引广大的大众,这些都要重新去考虑。我们穿的衣服,穿黑色的衣服,头发梳得很简,人家一看,这个佛不要学,算了,佛堂不可以去。无形当中就把人挡住,就拦住了。所以佛在《法华经》上说,末法时期要弘扬大乘,大乘是开放,大乘,佛讲经说法,空中天人散花奏乐,载歌载舞,所以才能够接引广大的大众,这些都必须要知道的。自己修行以清净寂灭、寂默,这是对的,环境清净;要想接引众生,众生喜欢热闹,我们就搞热闹场合来接引他,这就对的,一定要「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佛的方式很多,或现神通,或是说法,或现相好。『变现庄严随意出』,这个「意」不是佛的意思,佛没意思,菩萨没有意思,随众生的意,众生喜欢什么佛就现什么。『群生见者罪皆除』,这一句非常要紧,佛以种种这个方法,都是帮助众生得清净心,都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就对了。世间法种种,像今天这些歌舞,好多我都说不上来,这些场所,它是叫众生迷惑颠倒,那就错了。佛门里面这个音乐、美术、歌舞是叫众生破迷开悟的,那就是佛法,就对了。所以佛法可以用艺术来弘法、来弘扬,可以用艺术来接引广大的群众。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9月8日16:31:5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366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