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悟道法师主讲 (第十三集) 2018/6/3 台湾华藏净宗学会 WD19-025-0013
《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诸位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弥陀佛!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三十页,第四行,从大字:
【救人之难。】
我们接着昨天晚上讲的地方来细讲。我们前面再重复念一遍,前面我们昨天讲到「发明」这一段。
发明【难有多端。约言之。不出七种。一水。二火。三官非。四盗贼。五刀兵。六饥馑。七疾疫也。在水火者。以拯拔为救。在官非者。以昭雪为救。在盗贼刀兵者。以脱离为救。在饥馑者。以财帛为救。在疾疫者。以医药为救。救均发于至诚。见人之难。如己之难。尽其智谋。竭其财力。使救之之念。十分圆满而后已。】
前面这段昨天也大概跟大家讲过,可能有今天才来的同修,我们把昨天讲的这段,再简单讲一遍。《文昌帝君阴骘文》,「阴骘」就是我们一般讲的阴德,积阴德、积阴功。这个阴功殊胜,完全在存心。在我们这个世间,灾难很多,『难有多端』,很多。把它归纳起来,『约言之,不出七种』。第一个就是『水』灾;第二个『火』灾;第三『官非』,就是法院诉讼,打官司;第四『盗贼』,遇到强盗小偷;第五『刀兵』,就是战争;第六『饥馑』,闹饥荒,没有粮食可以吃;第七『疾疫』,疾病,遇到重病、恶病、传染病。归纳这七大类,这是归纳,当然灾难不止这七种。你看包括其他的灾难,风灾(台风、飓风),地震(海啸、山崩地裂),地层下陷,这些统统包括在这里面。这里是把它归纳起来讲,实在讲「难有多端」,很多。我们以此类推,举一反三,凡是这些天灾人祸,统统是灾难。
灾难主要讲的都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有形的。水灾、火灾,当然要拯救,要去救拔。人掉到水里面,要去把他救起来;房子失火了,要去灭火,救人灭火,『以拯拔为救』。『在官非者』,打官司,『以昭雪为救』,替他主持公道,替他洗刷冤情。在政府法院当法官的,或者在民间当律师的,这方面他们专业,他们只要有仁义道德,就会帮助人解除这些官司的灾难。在法院里面,我们每年到司法院,七月份去做系念法会,有些学佛的法官,我听他跟我讲,有人要诉讼,他尽量劝他们和解、化解,这是正确的。实在讲,打官司,打赢也好,打输也好,最后都是双输,花时间,花精神,花金钱。『在盗贼刀兵者,以脱离为救』,帮助他脱离灾难的险境。『在饥馑者,以财帛为救』,饥荒,缺乏物资,当然要以财物来救助。『在疾疫者』,疾病,『以医药为救』。这些举出七个例子,其他可以以此类推。
『救均发于至诚』,救人之难都要发自于至诚心。什么叫至诚心?下面给我们讲,『见人之难,如己之难』。看到人家遭受到灾难,不管哪方面的灾难,就如同自己遭受那个灾难,感同身受。有这样的存心,当然去救难,就会『尽其智谋』,尽自己的智慧能力,以及尽自己的财力、物力,尽心尽力去救助。『使救之之念,十分圆满而后已』。救难的心念是十分圆满,发自于至诚心,尽心尽力,功德就圆满。这是给我们讲救难,「救人之难」。
发明【难至而救。救之有形者也。】
灾难到了,我们去救助、去救济,这是救有形的灾难。譬如我们台湾每年发生台风、水灾,大家都会去救济;地震,这些大家也会去救济;水火,这也常常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去救已经发生的灾难,是『救之有形』,有形的灾难。我们一般社会大众讲到救难,都是属于救有形的灾难。
发明【孔子所谓听讼吾犹人也。复有一法。使人自然无难。其功更有倍焉。则孔子所谓使民无讼矣。】
这段就是再给我们举出,为什么讲救难,「难至而救」,是救有形之难?给我们说明。我们一般都是救有形的灾难,周安士居士举出孔子说的话,『孔子所谓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民无讼乎!「听讼」就是诉讼,法院打官司。听到人家诉讼打官司,不管打赢打输,总不是好事,总希望他们能够和解,希望不要去诉讼,这样是最好的。所以能够化解,不要去诉讼,那是最好的。不要鼓励人家去诉讼,诉讼也是不得已的,能够化解尽量化解是最好。『则孔子所谓使民无讼矣』,让这些人民不要上法院去诉讼,那是最好的。如果已经在诉讼去帮助他,总不如没有诉讼的好,这是必然的。这一段重点就是给我们讲,我们一般人救难都是救有形的灾难,另外还有一个方法,『使人自然无难』,就是让他不要遭遇这些灾难,那不是更好吗?
二十几年前,有一年我到美国西雅图净宗学会,这个净宗学会也是我去担任第一任会长,老和尚要我去当会长。庄行法师就是在西雅图剃度的,在净宗学会剃度的,从那里开始的。后来我也没时间,我把会长职位交给赵居士去当会长,赵居士请我去讲经,我一下飞机,吃过晚餐,马上就上台讲经了。讲席当中,赵会长他就提出,我们这边同修有些问题,大家不晓得怎么办,请我给他们解答。什么问题?就是他们星期天都有念佛共修,他们租一个佛堂,念佛共修。另外有些佛友、莲友,也是学佛的,他们都在做慈善救济的工作。慈善救济是好事,这些做慈善的莲友,就劝这些念佛的莲友,你们应该要发慈悲心,世界灾难那么多,应该跟我们一起去做慈善救济。你们自己关在念佛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享福,都没有慈悲心,都没有发慈悲心,要来帮助这些受灾难的人。这些念佛的同修听到,也觉得有道理,好像我们太自私了,自己念佛要到极乐世界去求享福,都不管这个世界苦难众生了。有些人就不敢念佛了,好像念了就没慈悲心,不敢念;有些来念,念了心里也怪怪的,好像我们在这里自私自利,都没有去做慈善救济的工作,念得他也觉得怪怪的。这个造成他们星期天念佛共修的困扰,问我这个怎么办。后来,问了这个问题,我上台去讲,讲佛学问答,这属于佛学问答的。我说灾难发生,当然要去救,救人之难,灾难发生,当然要救。念佛跟救难有什么关系?我就给他们进一步的分析。
我就讲「救灾」跟「息灾」两个性质不一样,一个救灾,一个息灾。救灾,就是灾难发生了,我们赶快去救,去处理善后。息灾,就是灾难没有发生,我们化解这个灾难,让这个灾难不要发生,这个叫息灾。我说救灾跟息灾两个概念不一样的。后来我就问大家,我说:有灾难发生我们去救比较好,还是有灾难把它化解不要发生比较好?他们想了半天。我说:这个还要想吗?后来他们想通了,当然不要发生比较好!大家有没有听懂?有灾难让它化解不要发生比较好,还是让它发生我们去救比较好?哪个比较好,哪个比较重要?大家还有智慧,说明大家还不糊涂,还很有智慧。当然不要发生比较好!就像孔子讲的,诉讼你打赢了,纵然是打赢,也是受伤了,不如你就不要去诉讼,不是更好吗?好像灾难发生了,去救、去处理善后,如果让它不发生,不是更好吗?就这个概念。后来我跟他们讲,我说念佛不是对这个灾难没帮助,念佛是息灾。
所以我们老和尚提倡做三时系念,百七系念护国息灾大法会,就是把大灾难化小灾难,小灾难化没灾难,是息灾。息灾就是预防的,灾难还没有发生,预防让它不要发生,先做预防工作,预防工作就是息灾。所以我说你们念佛是息灾,慈济是救灾,两方面都需要。实在讲,息灾更为重要!大家都是佛教徒,大家合作,各司其职。我们念佛堂负责息灾,他们负责救灾,如果还有点灾难,他们来救,分工合作。后来我讲一讲,大家听懂了,才安心继续念佛。不然他们念得都怪怪的,到底念好还是不念好,坐在那边念心里不安。所以大家记住,念佛是息灾。世间一般人他知道救灾,不知道息灾。你看救灾很多人发心,社会大众有善心的人士还是不少,全世界都一样。看到有形灾难,大家都有那种怜悯心,会发心去帮助。社会大众他们知道,这个是应该要做的,但息灾就没什么人做了。我们老和尚劝我们在台北双溪做百七系念护国息灾法会,你看多少人去?小猫二、三只。因为社会大众他不知道要息灾,他没有听经闻法,他当然不知道。不要说没有学佛的,纵然学佛的,他没有听经闻法,对这个道理不懂,他也不会去做息灾的事情。因为他不知道,不知道做这些,这样坐在那边念就能息灾吗?他也不知道。我们跟他讲,他还是有怀疑,他有疑问。会去做的,大部分都是有听过经的比较多,当然没有听过经的也有,去随喜的。有听经明理的人,他信心比较坚定,就没有疑惑,他这个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他没有疑惑。没有听经的人,他总是有疑惑在。
所以息灾、救灾是两个概念,此地讲的跟这个意思是一样的。你看周安士居士讲,「复有一法,使人自然无难,其功更有倍焉」。你灾难发生去救,还有一个方法,让人家没有灾难,那功德不就更大!灾难发生,你去救效果有限,实在讲,是处理善后。所以下面的文就说明这个道理,为什么让人家自然没有灾难,功德就更大、更殊胜?
发明【何则。】
『何』就是为何,什么原因?这讲个理由,是什么理由?
发明【人之患难。皆前业所致。】
这讲到因果了。人一生当中遭遇患难,遭遇到灾难,这是果报。果报怎么来的?前生造恶业所导致的。前生造的业,不善的业因,这一生果报成熟了,要受这个恶果。
发明【今世不种苦因。来生自无苦果。】
我们知道这一生遭受的患难是前生造恶业所致的,如果这一世我们明白了,这一世我们就不种苦因了,来生自然没有苦的果报。
发明【若能劝人不造杀盗淫妄之业。则救人之难亦多矣。】
这个难社会大众不知道要去救!如果能够劝人不要造杀盗淫妄这些恶业,那真是救难于无形,救人之难,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现在实在讲,遇到水灾、火灾、地震、风灾,天灾人祸,这个是灾难,现在还有更普遍更严重的灾难,世间人还没感觉。现在当父母的常常感叹子女不听话、叛逆;当老师的,感叹学生不听话、不好教。这是不是灾难?做父母的一天到晚操心儿女,操心到死还在操心,是不是灾难?这个灾难,一般人就不懂了。还有现在社会上邪知邪见充满了世界,这个思想的毒素到处都是。《楞严经》佛给我们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中了邪知邪见的毒素,错误言论的误导,这个灾难现代人不知道,这个灾难是形影不离。你看那个有形的灾难,发生一下也就过去了,也就是这样。但是你精神受的这个灾难,生生世世跟着你,如影随形。这个灾难世间人不知道,正在受这个灾难,他也不知道,他也不觉悟;不觉悟,将来都到三恶道去了。三恶道那个灾难,我们人间怎样大的灾难,都没有三恶道那个灾难那么严重,去做畜生,堕饿鬼道、堕地狱道,那个灾难世间人他不知道。所以这里讲,『若能劝人不造杀盗淫妄之业』,「业」是恶业,『则救人之难亦多矣』,不但救现前这些灾难,还救他来生不堕三恶道,能生到人天善道。你看这个跟救有形之难,当然这个功德不能相提并论。
发明【是故救难于已然。所救有限。救难于未然。其救无穷。】
『救难于已然』,就是已经发生的,你『所救有限』。『救难于未然』,就是还没有发生,『其救无穷』,要让它不要发生,救这个难就无穷无尽,这个功德才是最殊胜、最圆满。
发明【救难于已然。凡夫之善行。救难于未然。菩萨之修持。二者并行不悖。】
两方面没有冲突,就是我刚才讲的西雅图净宗学会那个例子,你去救济跟你念佛,一个救灾,一个息灾,『两者并行不悖』,没有冲突。此地讲的,『救难于已然,凡夫之善行』,因为凡夫只知道灾难发生去救,这是凡人的善行。『救难于未然,菩萨之修持』,菩萨有智慧,眼光看得远、看得深,菩萨「救难于未然」,就是灾难还没有发生,让它化解。所以我们净老和尚,在他的家乡庐江提倡百七系念护国息灾大法会就是「菩萨之修持」,他才懂得去化解这个灾难,用什么方法来化解灾难、来止息这个灾难。这个不是菩萨,一般凡夫他不知道,智慧达不到。一般凡夫看得到的,他才知道要去救难。因此这两方面,我们学佛人更要深入的救难于未然,防范,让它不要发生,这个更为重要;已经发生的,必定要去救助。这段就是给我们发明救人之难这个道理,救什么难。
下面这是提出公案,就是过去历史上发生的故事,在佛门叫公案,这个叫历史故事。实在讲,这些历史故事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新闻报导,哪个地方发生什么事情,记者把它记录下来。下面举出一个公案,过去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征事【奇冤立判】
冤情很奇特,一般法官没办法去辨别的,因为这个冤太特别了。『奇』就是很奇怪,很特别的,很特殊的,这样的一个冤情。
征事【帝君曰。】
『帝君』就是指文昌帝君。我们台湾文昌庙很多,我到上海城隍庙,城隍庙后面它也有一个地方供奉文昌帝君,另外一个地方供奉关圣帝君,一个文一个武。我们没有读《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注解,实在讲,一般人去拜文昌帝君,都是迷信。我昨天在网络上查,宜兰的文昌庙,学生考试都要去拜。去拜你就考得好吗?如果我去拜一拜就会考得好,那大家都去拜就好了。不是!去拜文昌帝君,你要知道文昌帝君,你要认识文昌帝君,第一个你要先认识他。就好像我们学佛一样,你学佛,你第一个要认识释迦牟尼佛。佛在经典给我们介绍的十方诸佛,我们要认识阿弥陀佛,认识药师佛,怎么认识?如果佛在世,我们去请问佛,他给我们讲;佛不在世,只有经典在,就在经典里面。你要认识药师佛,你要请《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来读,你就知道药师佛到底发什么愿,它的内容都在经典。你要认识阿弥陀佛,你要读《无量寿经》、读《阿弥陀佛》、读《观经》。你要认识观音菩萨,要读观音三经。你要认识地藏菩萨,要读地藏三经。如果你不学习经典,就是只是拜拜,真的拜到最后都是迷信。所以我网络一看,都是写怎么去拜、什么时候去求,就是那样。文昌庙过去不是这样的,文昌庙就是要讲解《文昌帝君阴骘文》,讲现在这个《安士全书》是最好的。到那边,好,你要儿女考好的学校,带你儿子来听《文昌帝君阴骘文》,照文昌帝君的开示去修学,你就会考好了。这才是正信,才不是迷信。文昌帝君的事迹,现在文昌庙香火鼎盛,没有人在讲解,如果有讲解也是很简单的。一般人对文昌帝君还是不认识。「奇冤立判。帝君曰」:
征事【龟山之下。】
这个『龟山』,不是我们那个龟山岛,这个「龟山」是在大陆上的。文昌帝君他示现在蜀,蜀就是现在的四川省。「帝君曰:龟山之下」,就是有座山,它的形状应该像乌龟,所以称为龟山。像我们的龟山岛,它的形状就像乌龟。这座山我们顾名思义,称作龟山,当然它那座山的形状就很像乌龟,称为龟山。龟山的山脚下,住有人家。
征事【有何志清者。】
有一个姓『何』的,人可何,「何志清者」。何志清这个人住在龟山下面,他生了两个儿子。
征事【生二子。长曰无方。次曰良能。】
生两个儿子,长子就是大儿子,他的名字叫『无方』;次子,第二个儿子叫『良能』。
征事【长男娶侯釜女。】
他大儿子娶了『侯釜』的女儿,姓「侯」,单名一个「釜」。
征事【逾年。】
过了一年。
征事【釜疾。】
侯釜生病了。
征事【女请归宁。】
『归宁』就是回娘家,听到她爸爸生病了,这个女儿就要回去看她爸爸。
征事【与夫偕往。】
与她的丈夫,跟她先生一起回娘家去探望她的父亲。
征事【而忘其所欲持归之金环。】
她本来要带回家的金手环忘记带了,出门走了一段路,才想到忘记了。
征事【正徘徊间。】
发现忘记带金环回家,正在徘徊要怎么办?
征事【良能持环至。】
她的小叔,她先生的弟弟『良能』这时候赶过来了,拿着金环到了,知道他嫂嫂忘记带了,拿过来。他拿过来,不只专为送这个金环来:
征事【且言母亦有疾。】
原来他赶过来,就给他哥哥讲,他说妈妈现在也生病了。
征事【望兄亟归。】
他说母亲希望你赶快回去,她也生了病。
征事【兄遂嘱弟送去。】
他的哥哥无方就嘱咐他弟弟良能,送他嫂嫂去他岳父家里。
征事【而自亟返省母。】
他自己很快的,就赶快折返回去看他母亲。
征事【移时。】
就是没有多久。
征事【嫂悔曰。】
他的嫂嫂就很后悔,说:
征事【吾家不数里可到。何烦叔送。于是良能亦返。】
她说我们家又不是很远,也没有几里路,很快就到了,何必劳烦小叔来相送?听到她的婆婆也生病了,劝她小叔良能也赶快回去照顾妈妈,路途不是很远,她一个人回去就可以了。她这个小叔良能也就回去了,回家了,就剩下侯釜这个女儿一个人回娘家。
征事【而是夜侯家望女不至。】
侯釜知道他女儿要回来看望他,但是那天晚上没看到他女儿回来。
征事【明晨侯于途。见女死而无首。】
到第二天早晨,侯釜就去找,找他女儿,他女儿明明说要回家的,怎么昨天晚上没回来?沿着这个路途去找。在路途,看到他女儿死了,就在路旁边,但头没有了。
征事【釜遂物故。】
因为看到穿的衣服是他女儿穿的,身材也像他女儿。因为头没有了,但是他一看到就认定是他女儿被杀了。
征事【而釜家疑良能之逼嫂不从而杀也。】
侯釜他们家人就怀疑了,你送金环来,然后说你妈妈生病,要他哥哥赶快回去,是不是趁他哥哥回去,要逼迫他嫂嫂,他嫂嫂不从,就把她给杀了。所以侯釜他们家人就怀疑,这一定是良能他杀的,把他女儿给杀了。
征事【乃控于所治。】
就到官府里面去控告、去告状了,告良能杀害他的女儿。去控告,良能就被抓去了。
征事【良能不胜刑。】
那个县官也是个糊涂官,不是清明的官,就把他抓来用刑,说你有杀你嫂嫂吗?他说,没有。说没有,他就用刑罚逼供。人在受极度的刑罚,他受不了就屈打成招,就承认是他杀的。
征事【遂诬服。】
『遂诬服』就是被诬蔑,认罪了。认罪,你杀人,杀人要偿命,就判死刑。
征事【将就戮矣。】
『戮』就是杀。那天就是要执行死刑了,良能要被杀,要执行死刑了。
征事【时龟山神。艾敏。以冤来告。】
这个时候龟山有一位山神,叫『龟山神』。佛经上讲,山有山神。《华严经》讲,《地藏经》讲,那个神众很多,山有山神。龟山有一位山神叫『艾敏』,祂的名字叫「艾敏」。时龟山神,艾敏,『以冤来告』。这个事情人没看到,神都看得清楚,龟山神以冤来告,他来到文昌帝君这边告状,告这个良能被冤枉了。
征事【予察之。】
文昌帝君就去查这个案情了,结果查出来了。查的结果:
征事【盖其夜有强贼牛资。】
就是他女儿回娘家,那天晚上她劝她小叔也赶快回去照顾他母亲,只剩她一个人回娘家,还没有到家天就已经黑了,天黑就遇到一个『强贼』,很强的一个贼,这个贼叫『牛资』,姓「牛」,名字叫「资」。牛资:
征事【与妻毛氏有隙。】
跟他的妻子『毛氏』两个人不和,有口角,有冲突,夫妻两个就是吵吵闹闹的。
征事【路逢侯氏。】
他刚好在路上碰到『侯氏』,无方的妻子要回家,一个人。牛资看到,她只有一个女人,趁这个机会:
征事【劫而逼之。】
抢劫她的财物,还逼迫她。
征事【取侯之衣。与毛相易。】
然后把她的衣服换下来,跟他的妻子毛氏互相换衣服。
征事【毛与侯。年相若也。】
毛氏和侯氏年龄差不多,长的样子,相貌也差不多。所以这个牛资:
征事【枭毛之首藏之。】
就把他的妻子毛氏给杀了,而且这个头也把它砍下来藏之,藏起来。
征事【弃尸于道。而私携侯氏归。】
他私自就带着侯氏回到他家里。
征事【故人皆莫识。】
他们家乡的人都不认识,怎么带了一个女人回到他家,不知道是谁?因为没有看到毛氏。大家认识他的妻子毛氏,但这个女人大家不认识,『故人皆莫识』。侯釜看到路边死的,那个不是他女儿,是牛资的妻子毛氏,因为衣服把它换过来,换成他女儿的,所以他就误会了,误会那个尸体是他女儿。因为那个身材也差不多,穿的衣服又是他女儿的,所以他没有进一步去了解,一看就认定是他女儿被杀了。文昌帝君查明白了:
征事【予为追毛之魂。附资之体。】
文昌帝君就下令去追毛氏的灵魂,毛氏被牛资杀死了,追她的灵魂,把她追来。追来,把她的灵魂附在牛资的身体,我们现在讲附体,附在她先生的身体。
征事【藉资之口。吐毛之辞。】
藉牛资的嘴巴,讲出他妻子毛氏被杀的这些经过。
征事【自陈而得实。于是资戮于市。】
牛资自己口中讲出来,他杀了他的妻子毛氏,毛氏附在他的身体把这个冤情到县官那边讲得一清二楚,实情查明白了。于是牛资戮于市,真正的杀人犯是牛资,不是良能,所以牛资被判死刑,被处决了。
征事【女归于侯。】
侯女就是回归到娘家去了。
征事【而良能之冤始释。】
『良能』他的冤情大白才得到释放。文昌帝君帮助人,救难。下面:
注【肉眼但能见人之身。鬼神则能见人之心。故阳法有枉而阴谴无逃。】
周安士居士再做一个注解,注释。说我们肉眼,我们肉眼凡夫,只能够见到人的身体,鬼神能够看到人的心,人心起心动念,鬼神就看得很清楚。『故阳法有枉』,阳间法律有时候会冤枉人的,因为人有时候会看走眼,如果没有明察,常常造成冤狱。鬼神是见人心,这个就不会有差错了。所以「阳法有枉」,阳间法律有冤枉人的;『而阴谴无逃』,阴间谴责是无法逃避的。我们再看下面这段公案:
征事【除暴佑良。帝君曰。北郭富室智全礼。仲春修祀。一室尽醉。暴客王才劫之。缚其男女九人。婢妾七人。唯全礼之妻。与二女舜英。舜华未系焉。二女抱母而泣。才欲逼之。幼女骂曰。饿贼犯吾家。张神君知汝矣。语毕。其家司命崔瑄。与智之祖祢。告急于予。予立遣功曹辅兴。领阴兵百人治之。全礼以下。绳皆自解。尽执其贼。闻于郡而诛之。】
这是另一个公案。这个公案是文昌帝君『除暴佑良』,除掉暴徒,保佑善良的人。『帝君曰』,,文昌帝君讲,他也就讲出他曾经帮助过『北郭』这个地方的一个富人。「北郭」是个地名,一个地方。『富室』就是一个很有钱的人,这个有钱人他的姓名叫『智全礼』,姓「智」,名「全礼」。『仲春修祀』,「祀」是祠堂。过去在我们中国每个姓氏都有他们自己家里的祠堂,祠堂就是每年要祭祖用的,要祭祀,拜祖先。「仲春」是春天第二个月,修理他们的祠堂。修好了,『一室尽醉』,全家人大家都喝酒,喝得醉醺醺的。这个时候『暴客王才劫之』,「暴客」这是强盗来了,强盗来抢劫了,这个强盗叫「王才」,来抢劫,到他家来抢劫,知道他们全家都喝得醉醺醺的,利用这个机会去抢。『缚其男女九人,婢妾七人』,「缚」就是把他们绑起来,男女九个人都被绑起来,因为喝得醉醺醺也没能力去抵抗,婢妾有七人都被绑起来了。『唯全礼之妻,与二女舜英、舜华未系焉』,只有智全礼他的妻子没有被绑,他两个女儿一个叫「舜英」、一个叫「舜华」,她们两个也没有被绑起来。
『二女抱母而泣』,这二个女儿看到这样,就抱着她母亲一直哭。『才欲逼之』,王才又要逼迫她们母女。『幼女骂曰』,他这个小女儿就骂王才,『饿贼犯吾家』,她说你这个「饿贼」来侵犯我们家里;『张神君知汝矣』,「张神君」,文昌帝君姓张,弓长张,姓张,她说张神君知道你干这个坏事会来惩罚你,讲的话就是这个意思。张神君知道你来侵犯我们家里,张神君会出来主持公道,就是文昌帝君会来主持公道。『语毕』,这个话讲完,他这个小女话讲完。『其家司命崔瑄』,就是他们家里,智全礼他们家里,「司命」就是灶王爷,灶君。在我们民间,在台湾、在福建闽南,民间都有拜灶王爷,在江南一带也有。你看《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就是拜灶王爷。我小时候,我母亲都会拜灶君。我外婆对灶特别恭敬,不能乱摆东西的,打扫得干干净净,拜这个司命,灶君。司命就是他管这一家人的命运,灶王爷管一家人的命运。
在智全礼他们家的这位司命灶君,他的姓名叫「崔瑄」。『与智之祖祢』,与智全礼的祖先,他的先祖、先父。『告急于予』,他们家的司命灶神,以及智全礼他的先父先祖,就是他父亲过世了,还有他的祖父,也一起去文昌帝君那边告状,而且很紧急,「告急于予」。「予」,这个予就是文昌帝君自称。『予立遣功曹辅兴』,「功曹」就古代汉朝一个官职的名称,叫功曹。这个功曹叫「辅兴」,『领阴兵百人治之』,带领阴间的兵,带领一百个阴兵去抓王才。『全礼以下,绳皆自解』,被绑起来的,智全礼以及被绑的这些家人,十六个人,绳子没有人去解开,自己就掉了。『尽执其贼』,就把王才抓起来,『闻于郡而诛之』,告到郡里面的地方官,抢劫杀人这些罪就判死罪,就被「诛之」,就被判死刑。这是除暴佑良,把地方上强盗、暴力的人除掉,护佑善良的人民。这是第二个公案。下面:
【按】
按照以上讲的案例,周安士居士再做个结论说明,按照这个案例做个评论。
按【王才所以敢于劫者。止因一室尽醉耳。】
他说王才为什么敢去抢劫?因为看到他们全家都喝得醉醺醺的,都躺在那里,所以他才敢去抢。
按【一室所以尽醉者。必因全礼先自沉酣耳。】
『全礼』是他们这家的主人,他们全家人大家都喝醉了,必定是因为智全礼他自己先喝得醉醺醺的,『沉酣』就是喝到都睡觉打呼了,躺在那里动弹不得了。当然强盗看到这是抢劫的大好机会,所以才会招致强盗来抢劫。下面讲:
按【向使主人惺然不乱。则家中大小。犹知警惕。何至自招外侮乎。】
这就是在评论。『向使』如果一向,这个主人他『惺然不乱』,他头脑都很清醒,精神很好,都不乱;『则家中大小,犹知警惕』,那家中大小大家也跟着知道警惕了。所以一家之主,一个带头的人,就非常重要了。这个主人自己就先乱了,下面的人都跟着乱了。主人醉了,大家跟着醉了。如果主人他自己惺然不乱,家中大小没有人敢喝醉酒,这样他怎么会『自招外侮』?他怎么会招感外面的人欺侮自己?当然就不会了。所以受到人家欺侮,必定是自己没有振作起来,自己家里有问题,所以才会招感外面的欺侮。
按【甚矣。主人之不可不常惺惺也。】
这是再给我们进一步提醒。『甚』,这个很重要!主人不可以不时常保持清醒,『惺惺』就是很清醒的,这个精神状态很清醒的,常常提高警觉。下面就给我们讲得更深入:
按【人无正知正见。则六种劫功德贼(眼耳鼻舌身意)。各引其徒。】
其徒是谁?
按【(色声香味触法)。自劫家宝矣。独全礼乎哉。】
这更进一步讲到我们每个人自己。智全礼是遇到外面那个贼,现在讲我们六根里面,自己里面这个贼。一个人他没有正知正见,没有正知正见,那就是邪知邪见,邪知邪见,那『六种劫功德贼』就来了,这六种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自己劫自己的功德法财。『各引其徒』,就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外面的诱惑。我们里面的邪知邪见,加上外面的诱惑,就把自己家里的财宝都抢光光了。『独全礼乎哉』,「全礼」这是外面的贼,现在讲是我们自己六根里面的贼,这个很多人他不知道。所以周安士居士特别在这里给我们提出来,让我们回光返照,回头去观察自己这个六根在六尘境界,有没有被这些贼徒来抢劫我们的功德财宝?所以就进一步引申到佛法了。我们再看下面:
【济人之急。】
这在三十三页第四行,我们看:
发明【急与难不同。难以遭遇言。急以财帛言。世人以财为命。于资生也。莫急于衣食。于疾病也。莫急于医药。有子女者。则以婚嫁为急。遇死亡者。则以丧葬为急。必随力随势周之。斯之谓济。】
这一段就给我们发明『济人之急』,「济」是救济,救济人紧急的事情。『急与难不同』,前面是讲「救人之难」,这句是讲「济人之急」,给我们分析「急」跟「难」它的性质不一样。『难以遭遇言』,灾难是遭遇到了,天灾人祸,这是「难」。『急是以财帛言』,指财物,物质的需要,而且这个需要是很紧急的需要。『世人以财为命,于资生也』,我们世间人以财物为我们的身命,因为财物是我们资生唯一的依靠。『莫急于衣食』,「于资生」就是我们要生活,生活什么最重要?衣食住行。衣食,要有衣服穿,要有食物吃,要照顾三餐,这就是于资生,「莫急于衣食」。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也是为了最基本这个需求,就为了衣食来忙碌。
『于疾病也,莫急于医药』。人有生病,这个也很急,就赶快去就医,或者提供医药来解除疾病。『有子女者,则以婚嫁为急』。生儿育女,这是人伦的常道,子女长大了,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有儿女的长大了,就着急为他们找对象结婚,男婚女嫁。『遇死亡者,则以丧葬为急』。人死了,入土为安,就赶快要处理他的后事,这个是很急需要去处理的。『必随力随势周之,斯之谓济』。「随力随势」,就是随我们的力量,随我们的财势,来周济、来帮助他,这个叫「济」。下面是:
发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又曰。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这是孔子讲的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不能只有想自己,也要想到别人,不能只有为自己,都不顾别人,这个不可以。
发明【诚明乎此。则急虽在人。不敢视为人之急。而直视为己之急矣。】
别人有紧急的事情需要帮助,就要看作好像自己的急事一样,不能漠不关心。
发明【夫至同于己之急。此生生世世所以不急也。】
我们现在看到别人的急事,就好像自己的急事去帮助、去关心,这是种善因。我们将来生生世世,我们就不急了,我们帮助人,人也会帮助我们。如果自己不帮助人,到时候自己有急难,人家也不能帮助,不会来帮助。
发明【陈几亭曰。谚称富人为财主。言能主持财帛也。家业虽不可废。然须约己周人。今之多财者。皆役于财者也。能惜能用。方为财主。但惜不用。不过财奴。】
『陈几亭』先生也讲,谚语称有财富的人叫财主,为什么叫财主?因为他能『主持财帛』,他财物很多,他能够分配,他能够主导这些财怎么去用。『家业虽不可废』,也必须约己周人,自己要省一点,去帮助需要的人。『今之多财者,皆役于财者也』,现在有很多有钱的人,都被财所劳役,为财在操心。『能惜能用,方为财主』,能爱惜财物,也能够适当的去运用这些财物,这样才叫财主。『但惜不用,不过财奴』,只是会保护自己财物,也不会去做好事,那叫守财奴,那就不叫财主。所以给我们说明财主跟财奴不一样,财主他能主持财物,能够帮助需要的人;财奴自己钱很多,不会去帮助人,就守在那里,叫守财奴。
这一段我们下次有因缘,我们再来继续学习。我们今天就先学到「济人之急」,我们下一次就从这一句再开始接下去。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我们来念回向偈,阿弥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