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第12集)悟道法师主讲/上海

admin 安士全书评论阅读模式

安士全书  悟道法师主讲  (第十二集)  2018/6/2  台湾华藏净宗学会  WD19-025-0012

 

《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尊敬的华藏净宗学会宜兰念佛堂,堂主陈永煌居士,我们尊敬的社团法人花莲净宗学会理事长,曾理事长、王理事长,我们社团法人台东净宗学会刘理事长,刘总干事,诸位同修,诸位大德,及网络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今天很难得,悟道在我们宜兰念佛堂跟大家在一起来学习《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这个课程也是我们上个星期才定的,我们这里念佛堂刚好佛七圆满,明天要举行一场三时系念法会。我们陈居士启请悟道在法会前一天晚上,先到佛堂给我们同修讲《太上感应篇》;明天上午,我们午供前再讲一堂。一堂课,我们预计是一个半小时,九十分钟。今天上午台北社团法人中华华藏净宗学会开会员大会。我大哥的第二个儿子,他以前当老师,郑金昌郑老师,他现在发心在双溪每个月固定一个时间带道德讲堂,就是听光盘。去年一月份我在上海,和风来公司邀请我去讲《安士全书》,讲了十一集。我请这个公司的负责人傅蓉居士发心续讲,因为这个书分量很大,我平常都在做法会,时间很少,请她续讲。我们道德讲堂现在也在听我讲《安士全书》,但是只有讲了十一集,所以今天早上郑金昌郑老师他也请我继续讲。之前请我,我有答应,但是我忘记了,所以就跟我们陈居士商量,原来要讲《感应篇》,是不是就改讲《安士全书》?这两样东西都是讲因果报应的。

 

《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这三本书是我们中国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的。它不是佛经,但是讲的义理完全跟佛经是相应的。在佛灭度之前讲的四依法,第一个「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有经典根据,我们才能依,才能依靠。第二个「依义不依语」,语言文字不一样,意思只要跟经典相同就可以,谁讲的都可以,只要跟佛经讲的意思相同、相应,就可以依这个来学习,因为它跟佛经讲的道理是一样的。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第四,「依智不依识」。印祖提倡这三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是我们打开诵读之后,实在讲,跟佛经没两样,意思完全相同,所以依义不依语。印祖的提倡,他一生这三本书印得最多,大乘经典印得不多。印光祖师在他的《永思集》里面,他的身分,在往生前,有个高中生梦到观音菩萨托梦,劝他赶快去亲近大势至菩萨。这个高中生问他,谁是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跟他讲,印光大师就是大势至菩萨化身的。这个学生就找了他们家人,去拜见印光大师,说观音菩萨给他托梦,说他是大势至菩萨,全家人要去皈依。被印祖呵斥了,不准他乱讲。所以当时也不敢讲,到印祖往生之后,他们才把这个事情说出来。这个记载在《永思集》。

 

大势至菩萨是西方三圣,我们净宗同修大家很熟悉。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就是二十五位菩萨,每位菩萨代表一个圆通法门,六根、六尘、六识、七大,二十五。观世音菩萨他代表的是耳根圆通,他修耳根圆通,「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样明心见性的。大势至菩萨是修念佛圆通达到明心见性的。在《念佛圆通章》里面,大势至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样说来,大势至菩萨就是念佛专家。印祖是大势至菩萨化身的,念佛专家,难道他不会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吗?当然专家他没有问题,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念佛人,六根摄不住,净念也没办法相继,常常间断。

 

在十几年前,我在马来西亚古晋净宗学会,当时赖会长,他现在卸任,没有当会长了。有一次我去他那里,他请我去,他就跟我讲,他说,悟道法师,我现在念佛,实在讲,我没有办法净念相继,我是烦恼相继。我跟他讲,你讲的话很实在,实在是烦恼相继。他说我看到我儿子不听话,我就生气,烦恼相继,做不到净念相继。他讲的这个是真话。我们为什么没有办法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看起来很简单,就这样念,但是我们就摄不住。问题在哪里?我们还是没有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就是断恶修善。《观经》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没有这个第一福,这个第一福的基础没有,不要说大乘,小乘我们都不能成就。小乘的基础建立在人天乘的基础,大乘的基础建立在小乘人天的基础。我们现在人天小乘的基础都没有,一下修大乘,当然有困难。因此印祖知道我们末法时期,这些学佛的信众缺乏这个基础。民国成立以来,我们对祖宗的传统文化、圣贤经典,不读了、不学了,一味的学西洋文化,自己祖宗这些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完全抛弃了。所以我们这一代的学佛人,人天善法的基础完全没有,念佛念了几十年,一点消息也没有。我们看看古人,多则三年,快则七天,有的三天他就一心不乱。是不是我们现代人比古人差?不是,古人他有人天善法的基础。普遍的,社会、家庭、国家提倡的都是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民国成立以来,没有了,我们甚至连个概念都没有。所以现在整个世界大乱。你看最近我们台湾这个社会,五月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日,连续五天发生凶杀案,其中还有一个是神坛,夫妻才三十几岁,先生把他的太太勒死,他再自杀。板桥分尸案,割喉的,连续的发生。以前偶尔听到,现在好像常常听到,特别上个月连续五天。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大乱,为什么?没有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没有传统文化的教育。所以现在人不懂得断恶修善,他没有善恶的标准,他也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往往把恶当作是善,把善看作是恶的,颠倒。我们看到拜神神坛,一般我们讲,有个宗教信仰总是比没有好,但是也未必然。如果信的是迷信,也不懂得断恶修善,还是在造恶业,一样受恶报,甚至比一般恶报还严重。

 

古代的寺庙,都是属于社会教育的一个场所。我们看到《安士全书》,它有四卷,第一卷就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注解,清朝江苏崑山周安士居士用三教经典来注解这篇文章。讲到文昌帝君,我想我们台湾很多人都看过文昌庙。我在计算机也找出宜兰有好几间文昌庙,在文昌路,在计算机我有找到文昌庙。大家去过文昌庙吗?曾经去过吗?文昌帝君讲什么知道吗?不知道。所以拜文昌帝君的很多,我看宜兰就有好几家。全台湾我想有很多,连万华龙山寺都有供文昌帝君。我记得二OO六年,十二年前拍《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我还找王导来宜兰找文昌庙,好像去找文昌路那家去拍的。就是拍那个匾额,我昨天在计算机上看到好像满熟悉的,应该是这家没有错。

 

古时候,这个庙它都有人讲解《阴骘文》,道教的《太上感应篇》,另外关圣帝君有《关圣帝君觉世真经》。这在《印光大师文钞》我们都看到,印光大师都劝当时的居士,劝小孩子很小就要背,背《文昌帝君阴骘文》,背《太上感应篇》,背《关圣帝君觉世真经》,《觉世真经》比较短。今年一月,福建漳浦他们也重修了一间庙,就是关帝庙。那个关帝庙,我看前面有一道墙,刻了《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印祖都劝这些同修教小孩,就要他们背。印光祖师一生重视因果教育,用因果教育来补助伦理道德的教育。印祖一生提倡的,很平常,他不谈玄说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前面再加上「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很简单,很平实。我们有这个基础,再去念佛,就能帮助我们伏惑、伏烦恼,临终心就不颠倒,佛就接引我们到西方去了。如果我们见思惑不断,贪瞋痴烦恼常常起现行,常常发作,常常发脾气,起贪心,贪瞋痴慢常常起来,临终就颠倒。念佛没有功夫,伏不住烦恼,临终颠倒,不能往生。所以印光祖师大慈大悲,特别注重因果教育,帮助我们念佛人伏惑、伏烦恼。不是念佛人,不是学佛的人,也帮助他能够来生比这生好,往生到人天善道。因此,我们把这个看作佛经。以前这些寺庙都有人在讲经,过去信息不发达,寺庙在一个地方,它都有教化一方的责任,它是属于社会教育。另外还有城隍庙,我们老和尚常常讲,城隍庙也是社会教育,教因果的。他从小三岁,他母亲就带他去城隍庙,教他不能做坏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因果教育,特别在现在,非常非常重要。

 

我在上海是讲到《文昌帝君阴骘文》,前面一开头就是「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士大夫就是做官的。士是读书人,以前读书人目标都是做官。一十七世,他是从一十七世算起,前面讲了十一集,他这个讲法就跟我们佛经讲的六道轮回相应。因为过去有很多读书人他也是不相信佛经讲的六道轮回,以为人死就没有了,也没有什么来生来世(过去世、未来世),他不相信。不相信,这个问题比较严重!不相信有六道轮回,不相信人死了之后不是没有了,这个问题很麻烦。很多人造了恶业,他认为大不了一死,反正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好像一死,问题就全部解决了。问题是死了之后不是没有,是没完没了。死了就不得了,后面就更麻烦,因为一般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佛大彻大悟,看到宇宙人生事实真相,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是在六道里面。这个六道,我们现在是在人道。人道算一般,比天道差,比三恶道好,半苦半乐,好修行。但是这一生如果恶业造多了,会堕三恶道,来生会到三恶道去。这个我们学佛的人相信,相信佛在经上讲的,有六道轮回。六道法界,十法界,一真法界,界是界限。佛没有界限,没障碍了。我们凡夫都有障碍,我们所见的,都是有侷限性的,都有界限的。

 

佛给我们讲这个事实真相。文昌帝君给我们讲他一十七世是做士大夫身,做官。每一世的因果报应,前面都给我们讲出来了。有一世,堕落到龙身去受处罚,这也是提醒读书人。文昌帝君都是管读书人的,读书人就是现在讲的知识分子。古时候读书人都拜文昌帝君,他讲有三世六道生死轮回,度了很多读书人,也就是度了很多知识分子。给我们说明这些因果报应的事实真相,一十七世。过去这些文昌庙有人在讲解《文昌帝君阴骘文》,现在没人讲了,大家去拜拜,大概都是要考试的时候。我看文昌帝君的桌上,在万华龙山寺,有一次我去拜观音菩萨,走到后面,也有供奉文昌帝君的,桌上影印的准考证叠了一堆,好像山一样,希望他儿子考到好的学校,那就变成迷信了。他不知道变成迷信,管理这个庙的人他也不懂,外行的,他也不懂,他自己都不懂,他也没办法跟人家讲,没有办法去教导社会大众,以为这样拜拜,文昌帝君就保佑,就会考到好学校。如果你平常就做好事,有积德累功,当然会得到庇佑,考到好的学校。如果平常干坏事,又过去生也没修福报,你怎么拜还是不行。如果懂得断恶修善,过去生没修,这一生赶快修,这一生还是可以得到功名,还是可以得到的。《了凡四训》讲改造命运,给我们做一个证明,命运自己造的,自己可以改。所以文昌庙,我们现在讲《文昌帝君阴骘文》,希望透过我们佛教净宗来推广。

 

另外《太上感应篇》。在我俗家的家乡汐止,小时候我母亲常常带我们去山上的拱北殿,仙公庙去拜拜,拜吕祖。我看到里面供了一个牌位这么大,写了几个大字,「太上感应神」。这间庙的人常常在拜,拜斗。拜斗,在《文昌帝君阴骘文》里面都有,或者拜斗诵经。拜斗是道教的,诵经有佛经,佛教的。问题《感应篇》,他们也不知道。那个「太上感应神」,他的内容就是《太上感应篇》。如果你不读《太上感应篇》,你拜那个牌位,就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就拜拜,反正有拜,他就会保佑。那也没错,诚心诚意,当然也有好报。但是如果我们造恶业,《感应篇》讲得很清楚,举头三尺有神明,「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大则夺纪,小则夺算」,你造恶业就给你扣掉,小的恶业扣掉一算,一算就是我们一百天的生命,减掉一百天的寿命,就是减一算。如果一直造恶业,一直累积,一直扣减,「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什么灾难都来了。大则夺纪,重大的恶业,夺十二年,扣掉十二年的寿命。

 

那反过来,你造小的善事,慢慢增算,增长福报,增福延寿。如果做大的善事,寿命延长一纪、二纪。像我们净老和尚,他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他四十五岁那一年我就听经了,所以那一年的确他病了一个月。在基隆大觉寺讲《楞严经》,我跟我弟弟去听了三天,他就休息不讲,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才知道病了一个月。后来他讲经讲,算命先生算他寿命四十五岁。他两个戒兄跟他同年,都被算过不了四十五岁,两个出家同期受戒的戒兄,一个二月走,一个五月走。我们老和尚七月病了,他知道寿命到了,不求医生,念佛求往生,后来病了一个月,又好了。他讲经弘法这些功德延长了他的寿命,今年九十二了。他延寿比了凡延得长,了凡才延二十一年,孔先生算,「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他延到七十四岁。我们老和尚延了四十七年,肯定他的延寿一定超过五十年以上,我看他手脚还满利落的。他只是现在气比较弱,不能讲话讲太久。我一直劝他吃健康食品,他都不吃,我说要补一补,的确他这个年纪要补充一点。所以这个改造命运,我们净老和尚也是我们现代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做榜样给我们看、给我们学习,命运是可以改造的,一点不假。看古书有这个例子,现代人还是有,就有一个人站在我们面前,常常看到的。所以我们大家好好来学习,人人都能改造命运,这点我们一定要相信。

 

前面「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主要给读书人讲,有前世、有来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六道轮回这是真的,一点不假。我们接着来看接下来这句,「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我们上次讲到这段。今天我们就接下来看第二句,在二十八页第二行。大家翻到二十八页第二行,看这个大字:

 

【未尝虐民酷吏。】

 

我们看注解:

 

【发明】

 

『发明』等于是周安士居士给我们做一个注解。

 

发明【此下至上格苍穹。皆帝君自言十七世以来功行。以为训人张本也。】

 

开宗明义讲一十七世以来为士大夫身,就给我们说明,他讲这篇文章的章本,就是开头。开头就是给我们讲真的有六道轮回,如果没有六道轮回哪有什么一十七世?一十七世前面还有一十七世,未来还有一十七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他是讲这个阶段,他一十七世这一段,并不是说他只有十七世,不是这个意思,十七世前面还有,后面还有。就讲这个阶段,十七世他每世都做士大夫身,死了之后再来投胎,又到人间来做士大夫。这个当中有些阶段他是做神,有一次还被处罚去投胎做龙,好像受罪的龙。他十七世做士大夫身,大夫身是做官,『未尝虐民酷吏』。

 

发明【下六句。是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此一句。是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我们看下面这个注解:

 

发明【民之称吾也。如父母然。虐使之则不仁。吏之事吾也。如君长然。酷待之则非义。然所谓虐者。非必峻法严刑也。或征取钱粮。而催科无术。或私加色目。而羡耗有余。或凶荒不能速报。或民隐壅于上闻。或决狱无听断之明。或两造多株连之累。或因小事而化为大事。或限今日而改至来朝。凡若此者。以帝君言之。则皆虐也。】

 

这段就是给我们解释「虐民」,虐待人民,那个虐字的意思。什么叫虐?我们平常讲虐待,当官的虐待人民。古代当官的有虐待人民,现在当官的有没有?不但有,还更厉害。帝君讲,他十七世做士大夫,他从来没有虐待人民,也没有很残酷的对待他下面的部属、这些官吏。这里给我们讲,『民之称吾也,如父母然』。古时候这个官叫父母官,我们民国成立以来,就把古代父母官这个名称就改了,改作公仆。我们人民是主人,当官的都是我们的仆人。现在想一想,他能当我们的仆人吗?我们叫他来扫地,他要不要扫?我们是主人,我们能做主吗?我们能做什么主?我们少受虐待就不错了,还要想做主。什么叫虐,给我们解释了。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奉献,仆人对主人他总是有条件的。所以我们老和尚过去讲经常讲,公仆不如父母。所以过去讲父母官,爱民如子,把人民当作自己的子女在照顾、在看待,用这样的心。仆人对主人他是什么样?现在劳资常常在闹纠纷,常常在打架。你说那些仆人对我们会很好吗?过去我们听人讲,「我们是老板,他们都是我们的伙计」,现在我们是老板吗?我们当老板也当得很窝囊,老板一点也不能作主。所以这里讲,「民之称吾也,如父母然」。称父母官就好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你怎么能不照顾还去虐待他们?『虐使之则不仁』,就是没有仁慈心了。这是讲民,人民。

 

吏,吏就是他下面办事的干部,他官比较大,他下面还有很多小官。『吏之事吾也,如君长然』。「君」是领导,长上。『酷待之则非义』,如果残酷的对待他们,就没有道义了。对人民虐待是不仁,残酷对待下面的部属是不义,没有仁义。『然所谓虐者,非必峻法严刑也』。这个虐有很多方面,不一定就是定的法律很严苛,把人民抓来判刑判得很重,给他处罚,处罚得很重,当然这个是虐,但是还有其他方面,不止这样。『或征取钱粮,而催科无术』。「征取钱粮」就是征税金,催缴税金不择手段,「无术」就是不择手段,催缴钱粮没有去考虑到民间的疾苦。

 

下面举出例子,『或私加色目』,私自增加税目。『而羡耗有余』,「羡耗」就是说在清朝时代去征收钱粮,钱粮运送当中如果有遗漏的,或者被老鼠偷吃的,被麻雀偷吃的,这些也要算在人民的头上。漏多少,还要再补,要人民再补,这就很不合理,这叫羡耗。在雍正那个时候有火耗,羡耗比火耗范围大,就是在这个过程有什么损耗的,他会再加收税,还是要人民去买单,人民的负担就愈重了。有些官吏增加税收,他没有交到公家去,变成他私人的。所以后来雍正知道这个弊端,后来要多征收的火耗就归公,归公家,官员统统不能贪污这个钱。「私加色目,而羡耗有余」,就是用种种手段多征收税金。

 

『或凶荒不能速报』,哪个地方发生凶灾,饥荒,譬如水灾、旱灾等等的,不能及时往上报,拖延时间。多拖延一天,人民多受苦一天,不能及时去救灾,这个也是虐民。就像我们现在,有灾难来了,去救灾效率很不好。听说九二一大地震,救灾最及时的还是我们佛教慈济,比政府快。政府要批准,还要等上面批准,人都快死光了,还在等批准,等他批好,不晓得要多死多少人了。这也是虐民,虐待人民,「凶荒不能速报」。

 

『或民隐壅于上闻』,「隐」就是民间疾苦,把它隐藏起来,不往上报。对上面报喜不报忧,都报好的,其实那边人都快死光了,他还说没死,这个也是虐待人民。古时候有,现在有没有?一样有,而且还满严重,报喜不报忧,欺骗上司。『或决狱无听断之明』,这是讲司法,判案的,古时候当官兼司法,没有听断之明,心有偏私,断案不公或者断案不明,这都是虐待人民。现在的司法,这一句我们现在看新闻常常在报,那个司法不知道什么司法,听断不明,无听断之明,人民就受苦了。

 

『或两造多株连之累』,「两造」就是两方面,牵连到这些无辜的人,连累到无辜的人,司法判案连累到无辜的人。『或因小事而化为大事』,本来这个刑案并不是很大,把小的变成很大的、很严重的。『或限今日而改至来朝』,或者本来今天要办的没办,「改至来朝」,明天、后天,一直拖。『凡若此者,以帝君言之,则皆虐矣』。以上举出来这几个例子,以文昌帝君来讲,都是虐待人民。这是解释虐这个字。下面给我们解释酷:

 

发明【所谓酷者。非必恣情鞭扑也。】

 

『酷』就是残酷对待他下面的部属,『恣情』就是放纵,以前都是『鞭扑』,用鞭来抽打,这是古时候的一种刑罚。现在新加坡还有这种鞭刑,我去新加坡听同修讲,他说一鞭下去就皮开肉绽,一鞭。新加坡判鞭刑,他有检查身体,你体格很好,他就多抽几鞭。这体格强壮,抽三鞭;如果那个看起来比较差的,就抽二鞭;更差的,就抽一鞭,不然抽三鞭就抽死了。「恣情鞭扑」,就是乱抽,不管几鞭,抽到他痛快为止。往往有些身体比较差的,被这样一抽就死了。周安士居士给我们解释,也不一定是放纵恣情的去用鞭鞭打这些下属。

 

发明【或因小失而诛求。】

 

就是他过失是小的过失,但是追究,追究刑罚,变成他的刑罚很重,加重他的刑罚,这个也是酷吏。

 

发明【或以过误而谴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待下属不能太苛刻,他有过误给他严重的谴责,现在讲舆论严重的谴责。

 

发明【或任一时喜怒。】

 

用情绪在办事,这个很麻烦,他高兴就没事,他不高兴那你就惨了,下面的部属就惨了。这个长官根据他情绪在办事的,喜怒无常,这个也是酷吏。

 

发明【而役使不均。】

 

『役』就是分配工作劳役不平均,这个也是一种酷吏。以前我当兵的时候,大家都要站卫兵。我们那班有一个人,他就很会去巴结连长。有一次,我那天晚上站了四个小时的卫兵,本来一班两个小时,我从十二点站到四点,心里觉得很奇怪,怎么都没有人来接替我?后来四点到六点的那个来交接,我说某某人怎么不见了?他说你不知道?连长准假他走了。我说准假走了,他怎么没有叫人代替?所以我多站了一班。后来我才知道,他有送礼。我们那个连长实在是,欠我一班卫兵,这个就是属于「役使不均」。你当长官的人,分配工作不平均,这也是酷吏,这个文昌帝君都会记过的。

 

发明【或听萋菲浮词。】

 

就是听那些『萋菲浮词』,就是比喻谗言陷人于罪,陷害人,人家也没有这个罪,讲坏话,陷人于罪。

 

发明【而厚薄唯我。】

 

而对下属厚薄待遇不均。

 

发明【或出远而多随人役。】

 

出远门随从的人带得很多。古时候交通不方便,当官的可以骑马、坐轿子,那些部下都要走路,用跑的。你带了很多人,很多人就跟着辛苦了。就是说不需要带那么多的人,带得超过了,那也是一种酷吏。

 

发明【或驱使而罔察饥寒。】

 

『驱使』就是驱使他们做事,或者赶路,也没有去了解他们肚子有没有饿了,如果冬天是不是衣服穿得不够、会受寒?他也不管,不管他的部下。

 

发明【凡若此者。以帝君言之。则皆酷矣。】

 

以上举出来,以文昌帝君来讲,像举出来的这些例子,都是属于酷吏,残酷对待他的下属。

 

发明【噫。】

 

『噫』是个感叹词。

 

发明【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

 

『当权』,当官的有权利。有权利,我们俗话讲「公门里面好修行」,当官的要积功累德,他机会很多。我们一般人没有那个机会,他机会很多,一个好的政策、正确的政策,利益万民,积功累德。你看《了凡四训》,他当了宝坻知县,许了一万件善事。第一次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给他开示,他知道改造命运的理论方法,发愿修三千件善事,做了十几年才圆满。第二次再发愿三千件,三年圆满。第三次就当上宝坻知县了,宝坻在现在北京旁边。古时候,当京城知县的县长,跟去四川偏远的地区当县长不一样的。他许了一万件善事,他的太太就很忧愁,她说以前我在家帮你修,三千件我也帮你修,每一天都有跟社会大众接触,有时做些好事。现在在公门里面跟大众没接触,这一万件善事要修到哪一年才能完成?正在忧愁。那天晚上梦到一个神人来给他托梦,说你减粮一节,万善就圆满了。他梦醒过来,他也不敢相信,这个减粮在我来讲举手之劳。宝坻知县税金减少,让这些人民减轻负担,他是举手之劳,这样能够抵得一万件善事吗?后来五台山幻余禅师到他家来,他供斋请吃饭,在就这个梦境请教幻余禅师。幻余禅师就给他开示,他说你减粮一节,不但是万善,你心在利益万民,何止万善,都超过了。

 

你看一个政策对了,万民受利。你看他一万件善事,就是举手之劳,他就圆满了。所以当官的不会修行,那就很可惜了。就是像这里讲的,「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入了宝山两手空空又回来,一个宝也没拿到,一个功德也没有累积到。没有累积到还好,如果你一个错误的政策,不但入宝山空手回,造罪业!当一世的官,做九世的牛都还不清。如果那个政策严重错误,都下地狱的。所以现在人,选举大家在争,都是争着要去地狱。为什么?他如果没有来读《安士全书》,他不知道,读了他才知道。如果你真正为人民做事,当然积功累德;如果做的都是不对的,罪过也是相对的很重。

 

发明【一十七世以来。帝君所未尝为者。独此两端乎哉。】

 

十七世以来,文昌帝君他所没有做的,就是这两方面他从来没有虐民酷吏,对待人民他没有虐待,对待他的下属他很宽容,没有苛刻严酷的对待他的下属,就这两件事,就是他的功德,他的德行。我们再看下面:

 

【下附征事(一则)】

 

『征事』就是公案,发生过的事情。

 

征事【酷虐改行。】

 

就是改变行为。

 

征事【帝君曰。蜀之牛鞞邑令。公孙武仲。治邑以廉。而待人不恕。左右小有过。辄笞之。莅邑逾年。而胥吏无全肤。吏甚怨之。】

 

这一段就是第一个案例。文昌帝君讲,『蜀』就是四川,现在的四川省。四川省有个『邑』,「邑」就是都会,在古时候一个行政区域的名称,邑像一个县、一个市,一个都会。「邑令」就是管这个地区的人,现在讲县长、市长。邑令叫『公孙武仲』,姓公孙名武仲,『治邑』,他治理这个地方,他很廉洁,他不贪。不贪,当然是好的、是对的。但是他怎么样?『而待人不恕』,对待下面的人,他就没有宽恕的心。『左右小有过』,在他左右旁边办事的,他下面的部属,如果有一点小的过错,『辄笞之』,「笞」就是用鞭打,或者用竹板来打,笞之就是抽打。『莅邑逾年』,「莅」就是莅临,他到牛鞞邑这个地方来当官当了一年,『而胥吏无全肤』,在下面办事的这些官吏常常被打,打得皮肤都不完全了,都是伤痕累累。『吏甚怨之』,他的下属,这些官吏大家都很埋怨他。这是一个案例。下面是另外一个地区:

 

征事【资水邑令。】

 

『资水』是一个地名。资水邑这个县令:

 

征事【赖恩。】

 

姓『赖』,名字叫『恩』。

 

征事【性贪吝。以苞苴为常。日用饮食。皆取资于民。恣吏诛求。民甚苦之。】

 

这个资水邑令赖恩,跟牛鞞邑令的公孙武仲,他们两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公孙武仲他很清廉,但对待下面办事的人他就没有慈悲心,有点小过错,大家都被打得体无完肤。但是他很清廉,他不贪,在佛法讲,大概瞋恨心比较重,贪心比较没有那么重,瞋恨心重。资水邑令赖恩跟他相反,他很贪,悭贪吝啬,没有的要贪,贪到的又不肯给人,叫吝啬,以这个出名。『苞苴为常』,「苞苴」就是很明显的都要人家去贿赂他。『日用饮食,皆取资于民』,反正他都是要吃人民的,等于是明讲的。『恣吏诛求』,「恣」就是放纵,放纵他下面办事的人贪财,「诛求」,就是放纵去贪求财物。『民甚苦之』,这个地方的人民很苦,常常要送礼给他们,不送就找麻烦了。我们再看下面:

 

征事【予以二邑吏民。遭此荼毒。】

 

『予』就是文昌帝君自称,「予」就是我。文昌帝君是神,他看到这两个邑,一个牛鞞邑,一个资水邑,这两个县令虐待人民、酷待官吏,『遭此荼毒』,这两个地方的人民、官吏都遭到荼毒,很苦。

 

征事【乃化为蜀郡丞长孙义。行于诸邑。观风俗。劾武仲之虐吏。赖恩之酷民。二令叩头乞免。予戒励之。寻隐而不现。】

 

文昌帝君看到这样,他就变化为四川的郡丞,这个郡丞就好像现在一个省长一样,『化为蜀郡丞长孙义』,就是化作这个省长长孙义,变得跟他一样来巡视,『行于诸邑』,观察这两个地方的风俗民情。结果观察出来了,就『劾』,「劾」就是弹劾检举,检举公孙武仲虐待他的下属官吏,赖恩酷待人民。弹劾就是我们现在讲举报、检举,『二令』,这两位县令,『叩头乞免』,就忏悔知道错了。『予戒励之』,文昌帝君就劝诫他们,也勉励他们要改过,不可以再这样。后来跟他们讲完之后,当然这两个县令很惶恐,知道错了,发愿要改,看到蜀郡丞长孙义,这个省长就不见了。后来才知道:

 

征事【后知郡丞初无行邑事。】

 

后来一打听,没有,他没有出来巡视。明明看到是郡丞来巡视的,后来这两个邑令才知道原来是神变化来劝诫他们。

 

征事【二邑咸以为神。】

 

知道这是神明,不是普通人,变化蜀郡丞来劝诫他们。

 

征事【由是武仲改为忠恕。】

 

公孙武仲本来就很苛刻,现在都很宽待人,人家犯了一些过失,他都能原谅。

 

征事【赖恩亦变为廉焉。】

 

『赖恩』也变得很廉洁,不贪了,也不接受贿赂了,知道这是神来警告他们,不敢再造恶业了。所以两个人就改过来了,这是帝君的教化。下面周安士居士:

 

【按】

 

『按』就是他再按照这个公案来做一个补充说明。

 

按【帝君疾人酷虐如此。则己之于吏民可知矣。】

 

文昌帝君看到别人酷虐吏民,他看了就发慈悲心、就不忍心,那何况自己?自己对待官吏人民,当然就是更慈悲了。看到别的官吏,酷待官吏人民,他看了很不舍,当然他对人民、对这些官吏,那就更为慈悲爱民了。这是周安士给我们补充一个说明。下面:

 

按【读蒋莘田先生。居官慎刑条。可谓字字药石。居官者当刻于内衙屏墙上。朝夕寓目。永作韦弦。阴功无量。】

 

『蒋莘田先生,居官』,做官、当官的。以前行政兼司法,我们现在这个制度是行政、司法分开的,以前当县官,管行政还要管司法。当官的慎刑条,对判刑这个事情要谨慎,列出很多条,可以说每个字就像药一样,『居官者当刻于内衙屏墙上』,当官的人应该,好像我们现在把它写成墨宝挂在墙壁上。『朝夕寓目』,每天早上晚上都会看得到。『永作韦弦』,就是自我警惕,看到了警惕自己,能够照这样来处事,慎重的去判这些刑法,才能避免罪过。『阴功无量』,功德无量。我们再看下面这句是:

 

【救人之难。】

 

『难』就是灾难。帝君救人的灾难,当然这是教我们,我们也要学习,别人有难,我们遇到了,也要尽心尽力去协助。我们看下面:

 

发明【难有多端。约言之。不出七种。一水。二火。三官非。四盗贼。五刀兵。六饥馑。七疾疫也。】

 

这一段给我们举出灾难有很多方面,『约言之』,「约」就是把它浓缩起来讲,大约『不出七种』。第一水灾,第二火灾,水火无情。第三『官非』,就是打官司,诉讼,这也是灾难。第四『盗贼』,强盗小偷来抢劫或者偷取财物,遇到盗贼这是灾难,有时候可能连生命都有危险。第五是『刀兵』,「刀兵」就是战争。第六『饥馑』,「饥馑」就是饥荒,没有粮食可以吃,人就饿死了。第七『疾疫』,传染病,疾病瘟疫,得了这些重病、恶病、怪病、传染病。这七种,大概灾难可以归纳为这七种,七大类,这些都属于『难』。

 

发明【在水火者。以拯拔为救。】

 

遇到水灾、火灾,就要赶快去救灾,这个很紧急的,拯救拔除这些灾难,要去救。水灾要去救,有人溺水了,或者被水淹了,要赶快想方法去救济他们。遇到火灾,要知道去灭火,也要去救人。

 

发明【在官非者。以昭雪为救。】

 

『官非』就是受冤枉的,有能力就要帮助他洗刷这些冤枉。

 

发明【在盗贼刀兵者。】

 

强盗或者战争。

 

发明【以脱离为救。】

 

让他脱离这些灾难。

 

发明【在饥馑者。以财帛为救。】

 

『饥馑』就是用物质去救济,送食物、送饮水、送衣物等等,「饥馑」以粮食为主,这个需要用到钱了。

 

发明【在疾疫者。以医药为救。】

 

有疾病、传染病,『医药』就很迫切需要,医疗方面的救助。

 

发明【救均发于至诚。见人之难。如己之难。】

 

救难都必须发自于至诚心。至诚心就是看到别人的灾难,就像自己受到灾难,我们就不可以幸灾乐祸。看到别人受难,就如同自己受难一样。

 

发明【尽其智谋。竭其财力。】

 

尽心尽力用我们的智慧、能力,我们的财力,去帮助这些受难的人。

 

发明【使救之之念。十分圆满而后已。】

 

使救难这个心念十分圆满,尽心尽力功德就圆满,这句主要是讲尽心尽力。

 

发明【难至而救。救之有形者也。】

 

灾难发生了,我们赶快去救难,这是救有形的灾难。

 

发明【孔子所谓听讼吾犹人也。复有一法。使人自然无难。其功更有倍焉。则孔子所谓使民无讼矣。何则。人之患难。皆前业所致。今世不种苦因。来生自无苦果。若能劝人不造杀盗淫妄之业。则救人之难亦多矣。是故救难于已然。所救有限。救难于未然。其救无穷。救难于已然。凡夫之善行。救难于未然。菩萨之修持。二者并行不悖。】

 

这一段就是给我们讲,救难,发生了,我们去救,这是有形的救难。举出孔子,在《论语》讲的,『孔子所谓听讼吾犹人也』。孔子讲,如果让人民都不会诉讼,那不是更好吗?一旦诉讼,打得你输我赢,总是有一方受伤害,引用这个例子。所以周安士居士讲,『复有一法,使人自然无难』。还有一个方法让人自然没有灾难,『其功更有倍焉』,那个功德就更殊胜了。这个举出人的患难,都是前生造恶业所导致的。如果今世,这一生不再种苦因了,来生自然他没有苦果。若能够劝人不要造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的罪业,那这个『救人之难亦多矣』。他没有造这个恶业,就将来没有这个苦果。『是故救难于已然,所救有限』。已经发生了,所救的是有限的,主要是处理善后了。『救难于未然,其救无穷』。灾难没有发生,让它不要发生,把这个发生灾难的因断掉,就没有灾难的果报了。所以『救难于已然,凡夫之善行』。看到灾难发生去救,这是凡夫的善行。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灾难还没有发生,就知道怎么样去防范不要发生灾难。所以『救难于未然,菩萨之修持』,两方面并行不悖。

 

这一段我们明天接着再继续来学习,我们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先学习到这个地方,我们下面来回向。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7月10日16:02: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109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