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集
文字版点加号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发心,改过,勿自欺
(第十二集)
蔡礼旭老师 2011/6/28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10-019-012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早安。
我们昨天一起学习到张先生(就是灶神爷),指导俞都先生对于所有这些不好的念头都要能放下,只理会善的一边去。我们昨天谈到这一段,这个都是用方法对治妄念、邪念。我们昨天谈完之后,大家有没有用上?昨天任何不好的念头起来了,这个“阿弥陀佛”到了没有?所以学了就要马上去用,“闻教便行,奚待更劝”?我们学习的态度,学一句,体会到了赶紧去做,这个态度决定可以成就道业。
我们现在看每一句经文,理解它的道理之外,解中要有行。理解了,行是什么呢?当下转自己的念头,转自己的心境,这样解中就有行了,“解行相应”。行中有解,我们在工作当中处事待人,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时时观照跟哪一句经典相应,行中就有解了,那每一次处事待人,观照能力就很强。
比方,那一天宝科做温馨提示,提到我们主任七月三号跟我一起到台湾参加至善教育事务基金会的活动。至善的执行长大家都见过,陈瑞珠老师。她们整个在台湾领导,一开始是“耕心莲苑”,也是一个公益的基金会。他们有十四年的经验,相当宝贵,我们也是珍惜这一次机会去跟他们学习、亲近。这是不是《弟子规》啊?“能亲仁,无限好”、“行高者,名自高”、“见人善,即思齐”,很多都是相应的教诲。
我们要出远门了,所以主任要交代好她不在的时候,这个工作是宋老师负责,这个也是“出必告,反必面”,这个也是一个人的成熟度。比方,假如我们请假了,什么都没有交代,最后电话还打到家里来,或者我们请假了在外面忙,结果公司的事又追到我们身上来,这个可能是我们没有养成一个“出必告,反必面”的习惯。所以《弟子规》在哪?在生活、在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当中。
《弟子规》没有养成习惯,我们在家庭也好、在团体也好,很难不给团体、家庭添麻烦。一个人不“出必告,反必面”,他父母一定要常替他担心、着急。在团体里没有养成这个习惯,很可能很多出现状况了都不知道通知谁,怎么来处理了。所以我们有远大的目标要弘护正法,但一定要落到这些规矩上面来落实。所以不能落实了,还是我们心地上心太粗了,还是只想到自己方便,没有想到给团体方便,替团体、替他人设想这个心态不够。
包含那一天提到我们要反映一些事情,跟我们的直属领导反映,不要一下子就去找处长或者去找主任。这个也是一个团体里面的伦理跟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打一个比喻,假如这个乡镇长一有事情马上去找总统,大家觉得可以吗?这么一比喻你们就笑得很开心。奇怪了,这理不是相通吗?所以很多道理其实有时候就是我们情太重、好恶心太重了就体会不到了。这些理都是相通的,所以分层负责,这个都是《弟子规》,“事虽小,勿擅为”,时时都要想着团体的规矩,“苟擅为,子道亏”。所以《弟子规》在哪?Anytime,anywhere,是吧?
胡小林老师这一点做得非常好,他企业遇到什么问题,他赶紧把《弟子规》拿来,他真用它。我们不真用《弟子规》、真用《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不真用《了凡四训》、《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那就变成工作还是工作、处事还是处事、经典还是经典,把它分开了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是心行一如,理事不二,解行相应才是学对了。只要有二、有三,越学越分别,越执着。经是经,我该怎么做还怎么做。那其中在修学当中,横生很多执着点自己没有发现。
再接着灶神爷期许俞都先生:
【第一要发忍耐心。第二要有永远心。】
我们发了吧?念完就发,叫“解行相应”。一看到“忍耐心”,想到“一切法得成于忍”。这一个礼拜有没有发脾气?一发脾气,“火烧功德林”,全烧光了。这个还不只忍住脾气,忍住习气、忍住傲慢、忍住贪心、贪着,忍住对人的成见,这个都是忍,忍住贪嗔痴慢疑,这都是工夫。不能忍辱,就不可能精进,每天就忍不住习气,进步不了。不能精进就不能达到禅定,就不可能正念分明,也不可能会有智慧了。所以一定要有忍耐的工夫,忍辱的工夫。
其实我们现在人自我比较强,容不得别人误会自己。人家一误会了,要不就火冒三丈,要不就生闷气生一个礼拜。人家误会你是给你修福报,是吧?你们没什么反应,就是这个道理还不是很吞得下去,“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而且一个人行善还被人家误会,代表什么?过去生业障深重,不能怪别人。业障深重就透过人家误会、侮辱,就把你的罪业消掉。所以《金刚经》说:“先世罪业,即为消灭”。所以都不是坏事,要忍得住。
第二要有“永远心”,永远的恒心。遇到任何的挫折,决定不忘初心,百折不挠,越挫越勇。只要有退缩的念头叫虚情,这句话你们应该很熟才对。你看,每天听,真的要承认的时候还是很困难。什么叫虚情假意?心会变就叫虚情假意,不变才是真心的。而且障碍越大越有毅力,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难做能做。“学道须是铁汉,两字信条真干”。不遇盘根错结,怎么知道我们这把刀利还是不利呢?没有这些沉重的任务,怎么知道我们的肩膀硬不硬,扛不扛得起来呢?
所以境界越难,越要反观内心,我还有哪一些习气心态是不足的,是不对的。我们在这个时代扛起弘护正法的工作,难度是比以前更不容易,是吧?我们的基本功、修养应该是要更努力,要超过古人才有可能护得好。所以师长说:李炳南老师曾经就跟他们说,李老师说他们那一代是跪着把佛法接过来,到师父那一代是跪着把佛法送出去,是师父那一代。诸位同仁,我们这一代怎么送?是趴着把佛法送出去,只要众生能得利益了,没有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就是有我执,就是我有面子,我不好受,我受不了。
一切境界都是放下我执的好机会,会修的人感谢境界,不会修的人跟境界对立、过不去。坦白讲,我们不赶紧把我执去掉,工作处事我执频频冒出来叫造罪业。我慢、我嗔,把身边人搞得每天很紧张兮兮的,很怕跟你讲话。一讲话你又劈里啪啦脾气上来了,人家都被你吓得晚上都吃安眠药。每一次跟你讲话就有压力,这怎么持五戒?这叫恼害众生啊!习气不去掉,不恼害众生谈何容易!持戒念佛才能往生。
不持戒,不“仁义礼智信”,五常,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完全相应的五常。仁慈,不恼害人。义是什么?珍惜彼此的缘分,成就对方。我们假如随顺习气了,怎么可能会成就得了对方?礼,一切皆恭敬;智,有智慧。最有智慧的状态,了解诸法实相,了解一切法从心想生,是内学。“依报随着正报转”,不检讨外在的境界,不指责外在的境界,能回到自己心地当中下工夫,这个是智。还有信,时时诚信待人,这个要持戒不容易。
包含我们这个信,要“凡出言,信为先”。那要用方法才能做到“凡出言,信为先”。不然有时候东望西望,有没有?你们都没反应呢,你们的记忆力还很强,我现在觉得快四十岁,不行了。你们跟我不一样,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我的意思是说,记忆力假如不行的话,一定要透过工具,随时要有簿子记起来。我看好几个主管他们事情很多,随时记,非常好的习惯,这是“信”、这也是“仁”、这也是“义”、这也是“礼”,统统含摄其中。你忘了,可能很多的人事情办不好,被我们拖延了,不仁慈了,也是不恭敬了,无礼了。对每一件事谨慎去做,也是对所有一起配合人的尊重。
所以这个永远心就决定不退心,决定保持愿心,然后每一步都是自己是学生,都是人事物来帮助自己发现习气,改正习气的好机会,就“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我们一有烦恼,决定是这个心态没有保持住(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所有的人事物告诉我“见贤思齐”在哪,“见不贤而内自省”在哪?怎么会有烦恼呢?烦恼都是从心偏离道,他就生烦恼;不偏离道叫正念分明,法喜充满。
我们今天想,“可是他做错了”,做错,他供养你啊,让你记忆深刻,你以后绝不犯跟他同样的错,这叫会学。不会学变成什么?人家错,你记恨在心上,然后污染自己纯净纯善的心,那就不善学了,而且也不慈悲。他错了你要感同身受,你要护念他,你要善巧方便帮助他。我们的思想、精神都是在成就他上面,哪里来的烦恼?没有烦恼,只有什么?提升善巧方便。你处处都想着怎样善巧去帮人,哪有可能你的善巧方便不提升的道理?善巧方便不能提升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控制欲望太强,强势的习惯改不过来,还是心地工夫,不是境界的问题。
好,所以发了这两个心。
【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
这个“切”就是真真实实,不能有任何的侥幸,不可以自我放纵、懈怠、懒惰,这个很重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且要“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其实我们对无常的警觉性都不高,高的话不可能不精进。我们都想着还有明天、还有明天,然后因为这个心态就每一天都没有能够勇猛精进的去下工夫。
印光大师的教诲很好,把“死”字贴在额头上。印祖还有另外一个比喻,就当做自己要到刑场去被砍头了,今天刚好贵宾不在这个可以讲,贵宾在,讲怕他误会,砍头,吓死了。譬喻,for example。譬喻比较容易了解,就是你就要去被砍头了,你还想什么?今天早饭很好吃呢,你还想这个吗?你只想一个事情,那个刀砍下来的时候,我能不能阿弥陀佛还在念,是不是?对呀,假如随时都保持头快掉下来了,要砍了,然后你就什么都不想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就但念无常,“切不可自惰”。
真有慈悲心的人,念念想着我要赶紧提升自己才有智慧。我没有智慧,身边的人都帮不了。其实我们会自惰,慈悲的心、成就父母至亲的心不强烈。有,但是不能保持。有时候一激动了,哎呀,很精进,但是遇到这五欲六尘,一下又被转掉了。所以还是要念这个无常,还是要真正不断提醒自己发慈悲心,成就父母,成就有缘的众生。尤其我们念《劝发菩提心文》,我们是接受十方供养的一个修学团队,应该“念施主恩”、“念众生恩”、“念正法得久住”,这个心都是慈悲心,要发出来。
“切不可自欺”,不自我欺骗。不自欺最根本,起心动念错了,决定对治,决定不给自己借口。错了就是错了,“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我们今天知道错了,知道曾经伤害过人了,不能够马上去给人家道歉,真诚的去忏悔,还是这个面子放不下。其实自欺最严重的就是面子障碍住了,这个真诚透不出来。而且人要至诚,决定不能把对方的缺点,不能把对方的错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了,这个诚心就现不出来了。
你说:“可是他有错啊!”不觉本无,那是虚幻的。刹那生灭的相我们把他记在心上,不是他错,是我们着相、是我们愚痴。“恩欲报,怨欲忘”,只记人家的好,不记人家的过失。发觉他有不足,纯是一颗利益他的心,多好。不跟人对立、不对人有成见,这样多好,这个长养自己的善心。所以能够这样的发心,跟不自惰、不自欺:
【久久行之。自有不测效验。】
很快就会有很好的感应了。接着讲到:
【君家事我。甚见虔洁。特以此意报之。速速勉持。可回天意。】
这是对俞都先生的尊称,称他“君”。君家侍奉我非常的虔诚恭敬,所以特别今天这个因缘来回报你、来供养你。“速速勉持”,这个“速速”就是你听完了赶紧马上去落实,勉励的、用心的去受持这些教诲;“可回天意”,应该可以挽回你的命运,挽回天意,不是降灾给你,而是降福给你了。
【言毕即进公内室。】
讲完话之后就走进房内去了,往房内的方向走。俞都先生:
【公即起随之。】
他也起来跟着后面。
【至灶下。】
刚好走到厨房的灶下,
【忽不见。】
这张先生就不见了。
【方悟为司命之神。】
当下俞都先生就感悟到了,原来是灶神爷亲自来点化他了。
好,经文到这里是灶神爷对俞都先生的整个引导、教诲、指导。接下来的经文,就是谈到俞都先生如何勇猛精进止恶迁善。他整个切实落实的宝贵经验,我们明天,明天还有吧?明天再跟大家来交流,我觉得这个现在感应不可思议。为什么说感应不可思议呢?我上个礼拜六讲古文课,讲到刚好时间到了,麦克风也没声音了。今天刚好时间到,也没声音了。所以老天爷可能郑重警告我要遵守时间。所以大家要知道佛菩萨随时在帮我们、在提醒我们,我们要受教,要敏感就知道了。
好,我赶紧结束,谢谢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