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三十集) 2008/7 中国庐江金刚寺 档名:WD11-002-0030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11/WD11-002/WD11-002-0030.mp4
请大家翻开《沙弥律仪要略增注》,卷上第十一页第一面,我们从第一行当中看起:
「圣人有二。一世间圣人。二出世间圣人。若依字训。从耳呈声。谓其心通天地。情畅万物。犹耳之通声。故易云。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此是世间圣人。」昨天这一段我们还没有完全讲完,今天我们再把它补充一下。我们先来看注解,这几个名词术语我们先把它讲讲。昨天讲过,六合是上下和东西南北,六合指天地、宇宙、天下、人世间,就指这个。窒这个字,上面一个穴,下面一个至心的至,这个音还是念至。至上面加一个穴,音是一样的,但是意思不同,这个就有抑制、停止的意思,止于这个地方。
《易经》,我们中华文化可以说起源都从《易经》发展出来,《易经》也是四书五经之一。但是我们中华文化可以说方方面面的,《易经》谈论的整个宇宙的事事物物,包括医学、哲学、科学、人文的道理,这些都以这个发展出来。所以我们常常读儒家的书都会看到《易经》,都引用《易经》里面讲的话来说明。现在全世界研究《易经》的人也不在少数,不但中国人研究,现在外国人也都很有兴趣。《易经》也有一部分是卜卦的。所以这个卜卦,实际它也不是迷信,卜卦懂得经的道理那就不迷信。现在的人为什么卜卦变迷信?因为他只知道卜卦,不知道经的道理,变成迷信,是这样的。你卜这个卦,它有它的理论跟它的方法,它不是随便讲的,它有根据的,根据《易经》。
《易经》有个卦叫损卦,损失的损,这个卦的名称叫损卦。「《象》曰」,象这个字就是现象,它现出来的现象,这个卦现出来的意思,它的现象,曰就是跟我们讲,「君子以惩忿窒欲」。君子惩忿,忿是忿怒,欲是欲望。用佛法的名词来讲,忿就是瞋,欲就是贪,合起来就是贪跟瞋。这是我们一般凡夫很容易生起的这种念头。一个是愤怒的念头,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合自己意思的,很自然忿恨心就油然而生,很习惯,多数都这样;遇到我们喜欢的、顺我们的意思,我们就贪,就要去得到它,就要去控制它,要去占有,要贪求,这个叫欲。怎么样才是一个君子?惩忿窒欲,这是儒家教人这样。老和尚今天早上也有讲,《华严经》第三十五集还是三十六集,大家有听到吗?老和尚教我们要用什么来惩忿窒欲?用阿弥陀佛。但是我试过,我生气的时候好像念佛还是摆不平,还是拿它没办法。贪心起来的时候,一面念佛,有,有在念佛,但是一面照样起贪心。一面念佛,一面发脾气,佛有在念,但是没有惩忿窒欲,还没有达到效果。
后来我也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老和尚他也不给我们讲那么多,为什么不讲那么多?要我们自己去体会。他给你讲这个原则,你一句阿弥陀佛,顺境来了,阿弥陀佛,摆平了;逆境来了,阿弥陀佛,摆平了。讲是很轻松,可是问题来的时候就是摆不平,就一点办法都没有,该生气的还是要生气,该贪的还是拼命去贪,原来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会不会这样?你们我不知道,但是我会这样,我要坦白跟大家报告。后来我也是弄得很困扰,奇怪,师父说一句佛号就摆平了,我怎么摆不平?所以我才自己再去深入经里面的一些注解,然后再各个方面自己去揣摩。你自己去揣摩体会的会比较深刻,也比较有受用,效果会比较好。如果别人体会的统统跟我们讲了,我们自己没有下一番苦功,去遇到一番挫折,我们还是得不到真实的受用。就是说我们自己要去碰碰钉子,钉子碰到了,自己觉得这个真的不好玩,然后自己再去深入探讨,要怎么样把这句佛号念得可以达到惩忿窒欲。大家可以试看看,遇到你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你惩忿窒欲就摆不平。儒家修行就是这样。
我们念佛,其实讲现在念佛还是要说明的,就是你念佛能够把忿跟欲摆平,一定要知道怎么去用功。第一个用功就是说你要时时刻刻有这个警觉性。古大德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的警觉性如果提不起来,你自然还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该贪的就贪,该生气的就生气,一定随顺我们的烦恼习气。我们也知道,但是为什么这个境界现前我们还是摆不平?问题就出在我们没有提高警觉。所以古大德才教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不怕你妄念起来,就怕我们觉悟太慢,太慢我们就跟着妄念跑,跟着烦恼习气跑,我们警觉性不够。警觉性要怎么样提起?这个叫观照,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譬如说这个是文字,「君子以惩忿窒欲」,这是文字般若,你念了这个文字般若,你要懂得提起观照般若,然后去证实相般若,这样才有用。不然我们只是知道,你提不起观照,还是无效。所以这个观照,从做人到作佛都离不开。不是说佛门才要观照,出世间法才要观照;世间法呢?世间法也是要观照,不然你人都做不好。所以我常常讲,你不懂得提起观照,你《弟子规》都学不好。
观是观察,照是照了,好像这个灯,照明,照得清楚。现在我们为什么做不好?不清楚,不明了,迷迷糊糊的,当然随顺我们的烦恼习气。所以我们现在念佛,就是你要把念头转过来。我最近也是体会到这个念头很重要。譬如说你看到一桩事情不如意,不合理的,特别是不合理的,我们都会觉得是应该要生气的。生气有顺理瞋跟逆理瞋,顺理瞋就是合理的,别人错,我责备他,看了生气,这个叫顺理瞋;逆理瞋,自己没有道理,又要生气,叫逆理瞋。但是顺跟逆它总是个瞋恚心,顺理瞋,它是瞋恚不好,但是当中有善的,善当中夹杂着瞋恚,不好;逆理瞋是恶中再带恶,那是更不好。没道理自己要生气,自己不对还要怪别人,那个叫逆理瞋,怨天尤人,自己没有反省自己还要怪别人。所以君子,不管逆理、顺理,他都要把它惩忿,就是不要让它发作。惩有对治的意思,对治我们这个瞋恚心,不要让它发作。
我们一句佛号,老和尚教我们说,逆境来、顺境来,这个话没有错,但是我们要知道去怎么转境界。譬如说你看到一个恶人、恶事,很不合理的,我们应该会发脾气的,这个时候瞋恚心刚刚要萌动的时候,刚刚它要起来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要转了。你不要让它发作,那就转不过来,那个是一直下去没完没了;刚刚要起来的时候,要把它摆平。摆平还要补助道理,明白我为什么这样做。如果你道理不明,我为什么?我该生气的,我该去骂他一顿的,我为什么不能去讲?你自己心里在这个当中又很多矛盾出来。所以你这个理要深入,像《了凡四训》讲的理明,道理明白,用道理来排遣。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生气对他有没有帮助,还是他照常这样。如果对他有帮助,我们生气,我们自己受一点损伤还值得;但是他如果不能接受,反而得到反效果。有很多事情就让它随着时间慢慢去改变,这个也急不得。这样慢慢我们的心就会平息下来,这个时候你念一句佛号。所以我现在都用,看到一件事情,一个人物不合理、不好的、不顺心的,就心里默念佛号,求佛力加持他赶快觉悟,早一天觉悟,不要迷惑颠倒,然后我们把这个心态转一下,这个瞋恚的心就比较容易转变。所以你遇到境界,你要摆平自己内心,你不要先去看外面,去怪他,你第一个先回过头来看自己现在这个心的起心动念,这叫回光返照,回头是岸。佛门有句话叫回头是岸,你赶快回头观照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摆平,这样问题才能解决;你一直去怪外面,还是解决不了。这个时候要提高警觉。
所以,观照是时时刻刻要提起的,不能放松的。我们现在念佛为什么不得力?我们天天都在念,佛号甚至一天念了几万声,为什么还摆不平烦恼?老和尚早上也讲了,不是佛号念得多,是要你能够把自己的烦恼摆得平,那才是功夫。不是念佛念得多才叫功夫,重点你要念得能够把自己的心摆平,执持它关键在这个。持跟守不一样,守就是说我把它看好就好,看着、看守。守跟持看起来好像差不多,但是意思是不一样。守就是说,我看守这个门户,把它看好就可以,好像外面那个警卫,没有什么问题就可以,自己稍微放松一下。持就不一样,持是拳拳服膺,时时刻刻不放松的。持是什么?这个叫什么?持。如果不持怎么样,我现在不持怎么样?不持就掉下去了。持就是时时刻刻不放松叫持,我们现在念佛要像这样,这个才叫执持名号。这句大家都会念,但是大家不懂什么叫执持名号。我在念,我执持名号!什么样才叫做真正执持名号?时时刻刻不放松。你这个念头,二六时中行住坐卧都提高警觉,穿衣吃饭都提高警觉,这句佛号在心里没有放掉。你在心里没有放掉,你就能把烦恼摆平;如果你烦恼还会起来,你给我说执持,你把我打死我都不相信。你说我执持名号,但是我脾气还是很大,骗人的,他就不懂得什么叫执持,他只是口念,口中在念,心没有在念。心念就是说你有观照功夫在里面,这个叫心念;口念就是有口无心,嘴巴在念,没有那个心在念。嘴巴是在念,念得比谁都大声,念得也标准,没有错,但是心没有在念。
大家有没有看过念佛的念加上一个口?这在印光祖师那个时代就有人加了。有人写信去请问印光祖师,印光祖师说这个不能加,这个加了就是只有口在念,是口念,不加这个是心。不加口,主要是说重要是要心念,你口念也是帮助你心念,重点是今心,今天的心、现在的心。今就是现在的意思,今天、现在的心。现在的心要有佛,要执持佛号,这样叫念佛。什么叫有佛,什么叫没佛?有佛就是你有这些烦恼妄想,佛号提起来,烦恼妄想它就相对的压制住;佛号提不起来,烦恼它就起来了。你现在要观察自己,我现在有没有烦恼起来,你要去观察,要这样做功夫,不是一天胡里胡涂,这样混混混过日子。所以你不懂得提起观照就是浪费时间,空过了。这个儒家、道家都讲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