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五十四集) 2007/5/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WD03-003-0054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03/WD03-003/WD03-003-0054.mp4
诸位观众,大家好!上一集我们讲到善导大师开示上品中生,往生到西方得到五种利益,讲了二种,这一集我们接下来讲第三种,第三种的利益。
疏【三明修多三昧。】
这是修行,这是上品中生的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但种种法门你能够理解通达明了,种种法门都能够修学到圆满。『三昧』是成就。这是第三种利益。
疏【四明延时得忍。】
『延』是时间稍微延长一点,并不是很长,稍微延续一点,他就证得无生法忍。这是真正证得,就是圆教七地以上的地位。这是第四种利益。
疏【五明一一佛边现蒙授记。】
这是第五种利益,供养佛是随心随念,欢喜供佛听法立刻化身、分身就去了,所以这利益殊胜不可思议。这是上品中生往生到西方得的五种利益。我们再看下面这段经文:
经【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
第一句把九品的位次为我们标明。这段经文是说往生到西方上品下生的条件,受法不同,这跟上品中生修的方法条件不相同。『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这是上品下生的人。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到一桩事情,善导大师说得很明白。前面我们漏讲了,诸位翻开二百四十三页第二行,我们把这段文念一下:
疏【一从上品中生者已下。】
就是这一句,善导大师的注解,我们前面没有讲到,这里补充出来。
疏【总举位名。】
是地位的名称,上品中生。
疏【即是大乘次善凡夫人也。】
就是这一句,我们补充出来。大师这句的开示是说明九品是我们凡夫去往生的,上品也是凡夫,因为善导大师以前的一些古大德讲解这段经文,他们的说法是说上三品是证得四地以上的菩萨去往生的,凡夫没分。善导大师的说法跟那些人说法完全不相同,大师这个说法实实在在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确确实实我们有分的,九品从上上品我们都有分,这上三品我们凡夫都有分。所以上三品是大乘心。什么叫大乘?心量广大,清净心、真诚心、恭敬心,就是发大乘心。这样的人修善求愿往生的,这要晓得。这是补充说明。上品下生的,大师在此地也说出来,他的注解在二百四十七页,倒数第二行:
疏【一从上品下生者已下。总举位名。即是大乘下善凡夫人也。】
诸位要记得,大乘心量,家师讲得比较清楚、比较明白,就是清净心、真诚心,清净跟真诚非常重要,对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有恭敬心,有这个心就是大乘心,你的言行就叫大乘行,主要在这个心。行善有上中下三等,你行的是『下善』。行善的三等从哪里分?从利益众生这方面来分。如果你行的善是真正利益广大众生,就是大善。如果利益这一世还能够利益到后世,那是真正的大善;能利益现前不能利益后世,这个善是中善;如果这个善行只侷限在这一个地区,这个善就是小善。具体来说,我们今天能够行一个善事,这个善行能够利益全世界的众生,能够利益千年万世的众生,那是真正的大善大行。如果我们修学的善能够利益到全国,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善是中善。如果只能够利益我们台湾省,这个善是小善。只利益自己不利益别人,往生都靠不住。善行是这样分的。
你的善心、善行愈大愈好。也许有人会以为,我很想要修大善大行,没有力量,没有能力,如果这样想就错了。尽心尽力就是圆满行,我今天力量只能够拿出十块、一百块,那你的功德就圆满了。你有能力拿一万块,只拿一百块,你的功德就不圆满。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换句话说,圆满功德原来是人人可以修的。不见得有钱有势的人才能修大功德,反而没有钱、没有势的人所修的功德,往往比有钱有势的更容易圆满,完全在自己的心量。心量要大,影响要深远,这就叫大行大善。我们看上品下生所修的,「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我们看善导大师给我们开导的这段经文,在二百四十七页最后一行,我们从「二」这里看起:
疏【二从亦信因果下。至无上道心已来。】
就是这段经文,有三句。
疏【正明第六门中受法不同。即有其三。】
这是谈修行的方法,当然这都是讲纲领,有三条。
疏【一明所信因果不定。或信不信。】
或者是他相信,或者是不相信。
疏【故名为亦。】
『亦』就不是一个肯定的字样,这个字不是肯定的,就是说对因果他或者信或者是还不信这个意思。底下说:
疏【或可亦同前深信也。】
或者也可以跟前面上品中生的人一样,有坚定的信心。
疏【又虽信不深。】
就是说信心不如前面所说的,不如上品中生那么坚定,『信不深』。
疏【善心数退。恶法数起。此乃由不深信苦乐因果也。】
这段开示非常好,我们为什么信心不深?为什么信心不定?实在说,对于这些因缘果报的事实不清楚,产生了疑惑,所以你信心就不定。前面那种人,上品中生那种人信心坚定。刚才说过,一种是他善根发现、佛力加持,要善根发现佛力才加持得上;第二种是他对于老师的教诫根本不怀疑。这个人很难得,老师讲的绝对是正确的,决定不错,深信不疑,这种人能成就,师资道合。
我们今天以佛为师,以菩萨为师,以祖师大德为师,而善导大师在此地特别教给我们,菩萨以下,包括缘觉、声闻、历代祖师大德,如果他们所说的与佛所教的不相应,我们可以不听,跟经典讲的意思不同。这是教给我们对佛要产生坚定的信心,专指佛讲的往生经。佛专讲往生西方的经只有三部,第一部《无量寿经》,为我们详细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由来,是怎么来的;第二部《观无量寿佛经》,为我们阐明九品因果的事实,往生所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特别为我们强调是《观经》三福;第三部,佛又为我们讲了《佛说阿弥陀经》。讲《阿弥陀经》目的何在?完全是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所以《阿弥陀经》劝你相信,劝你发愿,劝你持名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如果三经合起来看,《阿弥陀经》是三经的流通分,劝发流通。
所以这些事情,我们周边都能看到,也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善心发起来,发了之后会退失、退转,做了好事又后悔,常常有这个念头。后悔,恶法就又起来了,这个情形都是由于『不深信苦乐因果』,对世出世间苦乐因果没有深信的原因,也就是对于佛给我们讲的世间跟出世间的因果事实还不能完全相信,还不能完全肯定,才有这些忧虑、疑惑的现象。下面又告诉我们:
疏【若深信生死苦者。罪业毕竟不重犯。】
『深信』,就是说真正知道六道轮回之苦,流转堕落之苦,你真正明了,真正体会到了,你就会全心全意求出三界,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就不会再做错事。不但错事不会再做,错误的事情不会再做,恶念都不会再生起来,为什么?一心只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跟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念佛原则相应,「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够深信三界六道生死的苦,这才真正做得到净念相继;如果这个苦还体会不到,这就很难做到净念相继。
疏【若深信净土无为乐者。善心一发永无退失也。】
你如果深信净土无为的快乐,确确实实有西方净土,确实极乐,这个善心一发永远不会退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劝大家常念《无量寿经》,一遍一遍把《无量寿经》所讲西方极乐世界那种真实受用印在自己的脑海当中,时时刻刻向往着西方的殊胜,我们这个世界怎么能够跟西方世界相比?一心向往绝对不会退转。我们这个世间金银七宝大家贵重得不得了,一点点黄金戒指戴在身上就觉得很庄严,在西方世界是铺马路的;宝石做成戒指戴起来很美,在西方世界是建筑材料,建房子用的。你想那个地方资源之丰富!我们这个地方为什么可贵?太少了。西方世界太多了,多就不稀奇。
想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自在,最自在的是长寿,没有病苦,身心健康。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不用为生活奔波,没有爱别离苦,没有怨憎会苦,这才是真正之乐。我们这个世间怨憎会,冤家债主往往做一家人,里面外面冤家对头,跟我们过不去的,找我们麻烦的人很多,特别做自己的子孙,那是最头痛的,来讨债、来报怨的,这我们在现实社会上看得很多。很恩爱的人、很好的人往往不能长久在一起,生离死别,爱别离苦,永远不能再见面。求不得,俗话说,我们人在这个世间,你求十样事情,大概有八、九样求不到,求不到就很失望,患得患失,希望愈多,失望就愈多,求不得苦,真苦。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这些苦统统没有,这才真正是极乐。所以佛劝我们要发愿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要再留恋这个世界。请再看经本二百四十八页第五行,从最后两个字看起:
疏【二明信虽间断。于一切大乘不得疑谤。若起疑谤者。纵使千佛遶身。无由可救也。】
善导大师为我们开示上品下生的人受法不同,他说了三条,这是第二条。这条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不谤大乘。我们在讲席当中讨论过很多,毁谤大乘法是自古至今中国、外国学佛人的通病,这就是在《菩萨戒经》里面说的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在《瑜伽戒本》里面,这条戒是列在重戒。由此可知,修学大乘法门的,对于自己所修的这一门赞叹,对于不同宗派、不同行门的就加以恶意的毁谤,这个罪非常重。所以千万不要粗心大意把这一条含糊看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