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第55集)悟道法师主讲(台语/文字)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五十五集)  2007/5/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WD03-003-0055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03/WD03-003/WD03-003-0055.mp4

 

诸位观众,大家好,阿弥陀佛。请大家看经文:

 

经【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

 

上一集我们讲到这段经文。这段经文善导大师也给我们做了开示,说了九桩事情。这是说上品下生的人。《观经》第十四观就是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上品往生《无量寿经》说上辈往生。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上三品往生的,第一个条件是大乘善人,发大乘心的善人,是大乘善人凡夫。我们要注意看这个开示,是凡夫发大乘心的善人。为什么这句话很重要?说凡夫我们才有分,如果不是凡夫,上品跟我们就没分。我们现在身分是凡夫,见思烦恼一品都没有断,这是凡夫。所以说到凡夫,我们就有希望,就有分。我们努力,上辈往生我们大家都有分,因为是指凡夫,不是指圣人,如果是指圣人,我们就没分。前面曾经跟诸位说得很多,什么是大乘?心量大,心大、行大就感得上辈往生。上品中生要解第一义,这就是大乘经典。大乘经当然是对大乘的人来讲,对大乘的人讲大乘法,这是我们要明了。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

 

什么是心大?起心动念替一切众生想,这个心就大了。不要想个人,想个人心量太小了;不要想我一家,不要想我这个小团体,这个心量都很小,一定要想到一切众生。纵然不能够想到虚空法界,至少这个地球,现在交通便捷,信息发达,地球上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我们在电视广播上立刻就知道。我们的心量至少要遍及这个地球,要有这个心量,与经典所说的就相符。力量能不能做到不必去管它,我们尽心尽力做。一个人力量做不到,集合大众的力量做,这样功德就圆满。所以事虽然做得有限,心是平等的、广大的,这都符合佛在经上讲的大乘善心凡夫,这是上三品必须具备的条件。下面经文在二百四十七页第二行,最后两个字开始:

 

经【一日一夜。莲华乃开。】

 

诸位要记住,『一日一夜』是讲我们这个世界的时间,前面交代过。我们这个地方「一日一夜」时间不长,二十四个小时莲花就开了,花开见佛悟无生,太快了!

 

经【七日之中。乃得见佛。】

 

『七日』就是我们这里的时间七天,是算我们这个世界的时间,「七日」就见到阿弥陀佛。

 

经【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

 

七日后见到佛,虽然见到佛,佛的微细相好,大经上说的「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报身佛。不是像我们这个世界,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一看就明了。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的好,这一下我们看到,真的看不清楚,相好无量无边。所以要:

 

经【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

 

才把佛的相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看到报身佛。

 

经【闻众音声。皆演妙法。】

 

就是上品下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见佛闻法是在三七日之后,比起前面上品中生、上品上生,时间上稍微差一点,但是也差不了多少,这要知道。

 

经【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

 

这里讲到他方的利益处。带业往生烦恼没断尽,智慧德能没有显现,但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使烦恼没断就好像断掉了,能力没有现前好像现前了。实在讲是乘阿弥陀佛的愿,跟那些大菩萨无二无别,也能够在一剎那当中分身到十方无量无边剎土供养诸佛、度化众生,他的能力立刻就有了,这是佛的神力加持。

 

经【经三小劫。】

 

『三小劫』也是算我们这个世间的时间,以我们这个世间的算法,这个时间比较长,前面上品中生一小劫,这个要经过「三小劫」。

 

经【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

 

这个时候『得百法明门』,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教下讲的大开圆解,本宗讲的理一心不乱,他的地位到了初地菩萨,这是自己亲证,这个时候就不是佛力加持,自己真正证得这个位次了。实际上佛力加持就等于到七地、八地,但是自己真的还是一个凡夫,就是说刚刚到西方极乐世界是靠佛力的加持,我们就跟第七地、第八地的菩萨有一样的神通智慧道力,但是那是靠佛力加持。经过三小劫,就是往生到西方,自己在西方极乐世界继续修行,继续进修,修三小劫,这个时候是自己功夫已经提升到初地菩萨的地位,这个世界的殊胜是我们这个世界不能比的,时间短很多,成就的时间缩短了。

 

我们这个世界,从初信位的菩萨要达到欢喜地,登地,足足要修一个阿僧祇劫;人家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三小劫,这个时间上就不能比。在我们这个世界,从欢喜地修到第七地,地上菩萨第七个位次又要一个阿僧祇劫,这是第二个阿僧祇劫。第三个阿僧祇劫就更加困难,只能证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愈往上面愈难。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修圆满才证得法云地的菩萨,就是第十地。这两个比较比较,西方世界成就的时间就很短很短,这是说自己真正能够证得的。请再看经文:

 

经【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

 

这是『第十四观』。以上讲的经文,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往生的条件,合起来就叫做『上辈生想』。上三品就是《无量寿经》讲的上辈,上辈往生,这是「第十四观」,大乘善人的凡夫去往生的。我们再看二百五十一页,倒数第二行,看经文:

 

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

 

这一段是讲中三品,中三品的『中品上生』。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中三品是持戒行善的凡夫。上三品是大心行善的凡夫,大乘心量的;中三品是持戒修善的凡夫;下三品是造作罪业的凡夫,没有善行,造作罪业的凡夫。所以九品真的是普度一切众生,连造作五逆十恶,临命终时遇到这个缘分都能够往生。中辈、上辈都是修善的,都是属于善人。这个地方所说的方法,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了四桩事情。善导大师注解里面有开示,在二百五十三页第二行,我们看这段文,就是讲:

 

疏【受法不同。】

 

『受』是他接受修行的法门。

 

疏【即有其四。一明简机堪与不堪。】

 

刚才在文里面念到「若有众生」,这是拣别哪一类的人可以得到中品上生,下面就说出来了。

 

疏【二明受持小乘齐戒等。】

 

整齐的『齐』字跟「斋」字,古时候是通用,这个字不是错字。古字「斋」跟整齐的「齐」是同一个字,但是用的地方不同,读音就不同。『受』是接受,『持』是保持。『小乘齐戒』,实实在在说大乘、小乘,前面大师给我们说得很明白,完全在于心量。心量大的持小乘戒,小乘戒也变成大乘菩萨戒;心量小的人受了菩萨戒,菩萨戒也变小戒。这个开示是真的,为什么?符合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的,一切法随心而转。心是一切法的主宰,所谓万法唯心,又常讲「一切法随心所转」,它符合这个道理,也符合这个事实。由此可知,形式上的戒律不足以为凭。这个形式不是大乘、小乘的凭据,凭据在心。

 

在中国一切小乘戒都变成菩萨戒,大乘菩萨戒,中国人的心量大;但是在泰国、在锡兰,大乘戒也变小乘戒,他们的心量没有中国人这么广大。明白大乘经论的人都不会怀疑。从戒相来说,五戒、八关斋戒是在家学佛必须要遵守的,五戒是根本戒,八关斋戒是属于加行戒,加强的。在家人因为有家庭、有事业,不能出家,非常羡慕出家的功德,听到佛在经上说出家功德非常殊胜。出家很难,有家庭、事业,当然不是说要出家就出家,但是出家人的功德在家人可不可以得到?也可以得到。八关斋戒就是出家戒,这是特别为在家人制定的。八关斋戒有效的期限是二十四小时,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八关斋戒戒期是一天一夜,就是在家人修二十四小时出家人的戒律,是这个意思,专门给在家人修出家的功德。虽然八关斋戒是特别为在家人制定的,但是也通出家人。

 

出家人,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剃度就要先受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但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要做到沙弥戒也很难,也很不容易。像蕅益大师他示现给我们看,他修《占察善恶业报经》,依照这部经去修忏悔,业障忏除清净,受菩萨戒、比丘戒、沙弥戒。因为以后环境的关系,种种的因缘,不能如法受持比丘戒,所以他从比丘戒又退到沙弥戒,最后他说他只能做到菩萨戒沙弥。蕅益大师是我们净宗第九代祖师,也是当时明朝末年、清朝初年在佛门里面一位律宗的大德,对戒律的研究、修持都有真实的成就,所以他示现给我们看是这样。后来他的弟子成时法师,看到老师自称自己是菩萨戒沙弥,他不敢称作沙弥,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到沙弥戒,他称为出家优婆塞。就是说现出家相,但是实际上他是可以做到五戒,优婆塞是受五戒的在家人,这是他的弟子。到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我们佛门律宗的大德,弘一大师也是这么自称,出家优婆塞。这是重实质,说实在话。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日18:16:5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383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