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第31集)悟道法师主讲(文字/台语)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三十一集)  2007/4/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WD03-003-0031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03/WD03-003/WD03-003-0031.mp4

 

诸位观众,大家好,阿弥陀佛。上一集我们讲到经文:

 

经【想彼佛者。先当想象。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

 

上一集讲到这段。『想彼佛者,先当想象』。观想阿弥陀佛,从哪里观起?先想他的相貌。你想一尊阿弥陀佛,身是金色。所以我们劝同修念《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念得很熟很熟,可以帮助你观想,你不会想错。经一定要能够背诵,我们念这一声佛号,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都浮在我们的心想当中,经上的话都入到我们自己心想中,我们的心就不会打妄想。有一些人说:我念阿弥陀佛不行,一面念佛一面还是妄念很多,妄念伏不住。如果你对于西方世界依报、正报很熟悉的话,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够提醒你,句句阿弥陀佛,每一句阿弥陀佛都提醒我们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当你念这句阿弥陀佛,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自然就浮在我们的心想当中,在我们的心里面就出现了,这样哪里还会有妄想?不会再有妄想,这样的功夫很容易得力。下面经文是因佛像(象是正报),你见到佛的正报,同时就见到依报的国土,依报就是佛住的环境,极乐世界。请看经文:

 

经【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

 

这是见到依报,西方极乐世界的居住环境都现前了。现前之后不能生欢喜心,欢喜心是情、是执着、是烦恼,要让我们的心更静下来、更定下来,然后这个境界就会愈来愈清楚、愈来愈鲜明。这一段我们看善导大师的开示。《四帖疏》,古代木刻版,过去我们华藏净宗学会有印出来流通,如果需要这个经本的同修,可以写信来台北市信义路四段三三三号之一,华藏净宗学会法宝组,来索请,就会将经本寄给你。我们这个电视节目也都有打字幕,如果没有经本,有字幕也可以看到经文。我们下面看善导大师的开示,就是他的注解,这个是在木刻本,大字的木刻本,就是古代的版本,不是重新打字的。页数是一七七页,倒数第五行,从最后第三个字看起:

 

疏【二从诸佛如来下。至心想中已来。正明诸佛大慈。应心即现。有斯胜益。故劝汝想之。】

 

这是解释这一段经文。『正明诸佛大慈,应心即现,有斯胜益,故劝汝想之』。善导大师用这段经文特别劝勉我们,也就是特别提醒我们利益非常殊胜,无比的殊胜,劝我们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就是修观想。底下的问答很重要:

 

疏【问曰。韦提上请。唯指弥陀。】

 

韦提希夫人在前面请求的,『唯指弥陀』,她想求生的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可是佛在此处的答覆,不是的,佛教你观想如来应供正遍知,并没有指定阿弥陀佛。实际上意思是指定的,可是言语上没有指定出来,凡夫很执着,言语没有说明白我们就怀疑,所以特别有这么一个疑问。这是一个假设的疑问,假如有人看到这个经文,提出这个问题,这是善导大师给我们的解释。

 

疏【未审如来。】

 

『如来』是释迦牟尼佛。

 

疏【今总举诸佛。有何意也。】

 

佛为什么不教她观想阿弥陀佛就好了,为什么要观想如来应供正遍知?这是诸佛的通号,每一尊佛都有这个通号,为什么要这样说法?下面是解答:

 

疏【答曰。欲显诸佛三身同证。悲智果圆。等齐无二。端身一坐。影现无方。意赴有缘。时临法界。】

 

可见佛这个言语含义很深!佛说『诸佛』当然也包括阿弥陀佛在内,如果指定阿弥陀佛,你会误会只有阿弥陀佛,其他诸佛大概没有阿弥陀佛这么慈悲,你会想错了。所以这个用意就是告诉我们,一切诸佛『三身同证』,三身是法身、报身、应化身,一证一切证。佛的慈悲、佛的智慧、佛的果德同样的圆满,绝对不能说哪一尊佛大,哪一尊佛小;哪一尊佛较殊胜,哪一尊佛没那么殊胜。这讲诸佛大小胜劣经上有,但是那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是平等的、是相同的。所以此处『等齐无二』,「等」是平等,「齐」是整齐,没有高下,这叫无二。

 

根据前面经文上的理论,「诸佛如来正遍知,入一切众生心想中」,确实见到平等。我们无论念哪一尊佛,无论念哪一尊菩萨,一切都念到。绝对不是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欢喜,大势至菩萨在那里生气,没有这个道理。凡夫才有这种妄想,诸佛如来没有。你念佛、念菩萨是你觉,你念佛就是觉悟,不管你念哪一尊佛,念哪一尊菩萨,当你念的时候就是觉。诸佛菩萨看到众生觉悟了,始觉现前,开始觉悟了,怎么不欢喜?人人都欢喜,个个都欢喜,这是诸佛菩萨。而凡夫不明白事实真相,个人执着门户之见,我修净土的一定要念阿弥陀佛,念别的佛不行;学教的一定要念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也不需要念。各人执着一端,互相争胜负,这都是妄想在作祟,全部是属于妄想不是事实,不明法界的真相。

 

这个地方给我们解释法界,『端身一坐,影现无方』。这样我们想想,阿弥陀佛入我们的心想中,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我们很熟的,有没有入我们的心想中?佛入众生心想中,大菩萨们也入众生心想中。何况这些大菩萨,如果要从他们的本迹上来说(本迹就是说他们本来),现在是示现菩萨的身分,但是早就成佛了。像观世音菩萨久远劫以前他就成佛了,这我们在《大悲心陀罗尼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就跟我们说得很清楚,他久远劫以前成佛,佛号叫「正法明如来」。在释迦牟尼佛这一会,他示现菩萨的身分,这就叫倒驾慈航,将佛的身分再回到菩萨的身分,帮助释迦牟尼佛来度众生,在西方世界帮助阿弥陀佛接引念佛的众生。不但这些大菩萨们很多都是已经成佛的古佛,就是声闻众当中,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十大弟子最有名的目犍连、舍利弗都是久远劫以前成佛了,倒驾慈航在释迦牟尼佛这一会里面示现的是阿罗汉的身分。其实他是古佛再来,既然是古佛再来,哪有不入众生心想中?由此可知,《华严》上讲得对,「一即一切」,念一尊佛就是念一切诸佛。念哪一尊?随便你念哪一尊都是一样,不能指定,一定念阿弥陀佛才是念一切诸佛,这不一定。再告诉诸位,任何一尊佛都代表一切诸佛,这才圆满。所以一是任一,任何一尊佛,不是独一,是任一。不是特别指定哪一尊佛,是任何一尊佛都代表一切佛,这才真正平等。

 

『意赴有缘,时临法界』,「临」是到达、达到,「时」是没有间断。没有间断的,所以他才叫正遍。间断怎么能叫正遍?像虚空一样,哪有间断?哪有说虚空哪一处断掉?没有。这个地方说得很清楚,意赴有缘,「赴」就是感应,像《普门品》里面讲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赴有缘就是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来说法。所以佛菩萨到底是长得什么样子?佛菩萨没有一定的相,他要有个一定的相就不能随众生变化。因为他没有一定的相,所以他就随着众生心想变现,你心里想要什么模样,他就变现什么模样,变出来一定是使你称心如意,让你见到生欢喜心。换句话说,随着各人的审美观念不同,每个人觉得什么最好看,各人的观念不同,他能够如众生之愿变现。这个变现是不是有心?无心的,绝对没有一个心他想要怎么变,绝对没有这个心念。有心的变现就错了,就不能现得那么圆满。这样看起来,佛菩萨所现的一切境界相,他是无意的,我们众生是有意的。我们是凡夫,我们有意,我们希望什么样的相。佛菩萨他无心,完全符合我们的希求,变现出来正适合我们的意思。确实是我心想生,我自己心想产生的,不是他人的心想产生的,都是自己的心想所产生出来的相。

 

「法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宇宙,经典的名词叫法界。宇宙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时空,时间跟空间,任何一样东西都不能超越时空。时间是从直的来说、从纵的来说,过去、现在、未来。空间是讲十方,时间是讲三世,三世十方就把整个万事万物都包括了。下面说:

 

疏【言法界者有三义。一者心遍故解法界。】

 

法界是唯心所现,因此心遍满法界,我们这个心遍满整个虚空法界,这个意思很不容易体会。我们的心怎么会遍法界?法界太大了,我们的心这么小。心在身体里面,我们一般凡夫总是认为,我们的心在哪里?心就在我这个心脏,在身体里面。诸位要是读过《楞严经》,大概就能够明白一点,就有个概念。佛家讲的心不是在我们身体里面的,在我们身体里面的是什么?心脏,但是佛经讲的心不是指我们的心脏。实在讲,我们六根的能力,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个能力就是心的能力,心能。六根,我们身体的六根是工具,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我们这个身体离开了心的能力,它就不起作用。你想想一个人如果死了,他的身体还在,但是他的六根就没有作用了,眼睛也不能看,耳朵也不能听,可见这是有心在,六根才有作用。我们能见,我们见得很远,我们能看很远,如果我们的心达不到,你说我的心就只在身体这个范围里面,那你怎么能看很远很远的地方?离开你这个身体以外,你就应该都看不到了,你怎么能见到?由此我们就能够体会,我们不管走到哪里,再遥远的地方都能看,这是说明什么?我们的心确实遍一切处,无所不在。

 

如果说我的心只有这个地方有,你如果离开这里就没有了,去那边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应该是这样。但是事实,我们离开这里,不管你走多远,现在航天员坐宇宙飞船到月球去,一样也能够看到那些东西。可见心遍一切处,能所都是心性的作用。我们耳朵会听,也听得很远,我们现在是凡夫有许多障碍,距离太远了我们听不到,但是现在藉着科学仪器,地球的那一边,甚至于太空,我们也能够听到。我们的心要不在那个地方,你怎么会听得到?这是证实我们的心确实很大,这个大是没有范围的大,不是我们的观念当中你去想,想多大,想不到,遍一切处,不管你到哪里都有。

 

《楞严经》上的比喻就更妙了,佛将我们的心比喻作虚空,我们现在看到的太虚空,将我们的心比喻作虚空,把我们现在眼睛看到的这个虚空比喻作一片云彩。我们的心就像虚空,我们现在看到的虚空,就是在我们心里的虚空,好像我们在空中看一片云。所以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就像虚空包含云彩一样。从这个比喻当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我们自己真心太大太大!真心是我们的本能,真心是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万事万法都是从真心变现出来的。心是能变,法界是所变;心是能知能觉,变现出来的法界是我们的所知所觉。心遍法界,法界怎么会不觉?怎么会不知?『解』就是明了、理解。所以法界他明了,他能理解。这是从能这方面来说,能知。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日17:46:2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377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