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大意(第3集/文字/MP3)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智度论大意评论2阅读模式

在第十一页前一半长行文里面给我们讲的,为了降伏一切外道、冤家,他们不相信佛法,他们嫉妒佛法、破坏佛法,你是一个菩萨,有大威德、有大势力,你应当去度化他们。正像佛当年出现在世间一样,印度九十六种外道都被释迦牟尼佛感化了,释迦牟尼佛的常随弟子几乎都是外道转过来的,这是为了降伏这些外道,我们应该住。但是诸位晓得,外道里面有讲理的、有不讲理的,那个不讲理的是不可教化的,你要去度他没有用处,他要是个讲理的那行,这就是可度之人。那个不讲理的是迷信迷得太深,是没法子扭转过来的。这是要我们随时去观机。还有一种,就是在十一页倒数第二行,这是说:

 

【以是大智多闻人皆在王舍城故。佛多住王舍城。】

 

这几句话就是说明王舍城那个地方,在当时是学术文化的中心,有智慧的人、有学问的人都聚集在这个所在,这些人都是佛陀度化的对象,所以佛在这地方常住。

 

在第十二页,佛又给我们说「受请故住」,如果有人来请法,请你去讲法你应该要去住。受请而住,住的期限长短也是看法缘,如果那地方确实有可度之机而根性未熟,我们为了成就那些未熟的根性,势必要久住,久住才能够成就众生。所以短住多半是宣传的性质,宣传佛教,久住是成就人。这是把住的理由,以及住的长短因缘给我们说出来,教我们将来在一切处所弘法利生要懂这个道理。所以住的时间长短不是在自己,绝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决定在可化之机上,在机缘上。第十四面第六行:

 

【复次。长老摩诃迦叶。于耆闍崛山集三法藏。可度众生。】

 

以下也有一段很长的论文,叙说大迦叶尊者入定等待弥勒菩萨成佛,将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呈现给弥勒佛。这段故事在佛门里面讲是公案,就在这一段里面,诸位可以细细看看。由此可知,迦叶尊者一直到今天他并没有涅槃,他没有死,他在耆闍崛山入定。

 

佛在世的时候,我们晓得有两个人是常住在世间,没有灭度的,一个是迦叶尊者,另外一个就是宾头卢尊者。宾头卢尊者是常常在人间,是为众生作福田,接受众生的供养,但是他现在是什么样子就不晓得,这位尊者是千变万化,他不会把他的身分暴露出来的。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嘱咐他,叫他常住在人间,不准他灭度。由此可知,证得阿罗汉以上的境界,确实是生死自在,要自己住在世间一万年就是一万年,二万年就是二万年,他做得到!大迦叶尊者要等待弥勒菩萨出世,《弥勒下生经》里面给我们讲,他什么时候出世?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换句话说,大迦叶尊者在我们人间岁数来算,他就要活五十六亿七千万岁。这地方说得很清楚,这是事实不是虚构,看起来好像是神话,但是确实的事情。第十五页有几句经文非常好,迦叶尊者赞说无常:

 

【赞说无常。说一切有为法。因缘生故无常。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故无常。因缘生故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有智者不应着我我所。若着我我所。得无量忧愁苦恼。一切世间中。心应厌求离欲。如是种种说世界中苦。开导其心。令入涅槃。】

 

这几句话非常好,这是真正智慧的言语,我们在这里不能一句一句给诸位讲解,但是这个意思我们常常在大乘经典里面讨论到,这里我只是提醒诸位同修。

 

在十七页讲到耆闍崛山的历史因缘,这个地方可以说是个圣地,因为过去一切古佛出现在我们世间,几乎都在这地方讲过经,所以这个道场是一个古道场。不但是释迦牟尼佛,是三世诸佛的道场,它有这么一段历史因缘。所以佛在耆闍崛山讲经是有因由的,不是随随便便挑到一个地方。到此地是把六种成就里面处成就介绍完了。下面请看第十八页,初品中:

 

经【共摩诃比丘僧。】

 

这以下是六种成就里面的众成就,就是讲到道场的听众。听众里面先介绍什么叫做『共』,共字里面含很深的意思,论里面讲一处,通常我们讲共就是指:

 

【一处。一时。一心。一戒。一见。一道。一解脱。是名为共。】

 

『一处』,我们一般概念里面有这个意思,但是这个意思是凡夫大家相处在一起,像我们现在在讲堂里面讲经,我们有这么多同修,这也是共处在一块的意思,但是大乘佛法里面还不止这个意思。『一戒』就是大家都共同遵守佛的戒律,戒律都是佛所制定的,所以叫一戒。『一见』,见是见解。『一道,一解脱,是名为共』。可见得共这一字,这地方是用「共」,我们在一般经里面看到是「聚」,说在某某处所与大比丘多少人聚,那个聚跟此地共是一个意思。以后我们读到经文一定要晓得,它里面不单单是包括一处一时,它里头有一心、一戒、一见、一道、一解脱,它包含这么多的意思在里头。

 

【摩诃。秦言大,或多,或胜。】

 

『摩诃比丘僧』,「摩诃」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大,而义理里面包括的有大的意思、多的意思、殊胜的意思。圆瑛法师在《楞严经讲义》里面介绍大阿罗汉,也是用大、多、胜这三个字来解释。『大』是指德行,所以说大德;『多』是指他的才能,多才多艺;『胜』是指殊胜,殊胜从学问上来说,不是一般人能够比的,所以有大多胜这三个意思。

 

【云何大?一切众中最上故,一切障碍断故,天王等大人恭敬故,是名为大。】

 

在此地里面讲的『大』,论文里面说他是一切大众当中的上首,地位最高,『一切障碍断故』,断障碍,就是德行大,他能够断一切烦恼障碍,所以为『天王等大人之所恭敬』,我们称之为大。

 

【云何多?数至五千,故名多。】

 

『多』,在这个道场里面人数多,这也是多的意思。多才多艺与人数多也能够讲得通,大众当中各种人才都有。

 

【云何胜。九十六种道论议能破。故名胜。】

 

这个确实从学术上说的,他们的学术能够破除一切外道的议论知见。这是摩诃含的意思。

 

【云何名比丘。】

 

「比丘」在这个地方我们也不必细说,论文里面相当的长,诸位自己可以做参考。此地的解释还是以一般讲法,第一个是讲「乞士」。「士」是读书人,是有道德、有学问人的称呼。但是他的生活方式是乞食,在我们中国人讲就是乞丐,是讨饭吃的,虽然是讨饭吃,但是他是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他不是一个普通人。既然有道德、有学问,为什么要出去讨饭?你要想了解这个道理,你就去细细研究这一段的论文。比丘第二个意思叫「破恶」,就是能够破除一切烦恼。换句话说,比丘要是常常还生烦恼,这是大大的颠倒了。比丘没有烦恼,破烦恼了,怎么会常常生烦恼?这就是颠倒行事。第三个意思叫「怖魔」,魔王看到一个比丘登坛受戒,他心里恐怖,为什么?他发这样大的心,必定能够了生死出三界。魔王是三界的统治者,他看到他的魔子魔孙又少了一个,又一个成了正知正觉,照理说这是好事情,但是他很痛苦,他的情执很重,舍不得他这个魔子魔孙成佛。因此我们要晓得,我们自己不是佛便是魔。我们要不作魔,必定就是佛,没有办法在佛与魔当中去生存,总是落在这二边。因此我们要深深的警惕自己,可不能站在魔这一边。无始劫以来我们就在魔这一边吃尽了苦头,生死流转,现在遇到佛菩萨、遇到善知识,我们晓得一条生路可以摆脱魔的掌握:修学正觉。

 

【云何名僧伽。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

 

在第二十面倒数五行是解释僧这个字的意思。僧是梵语,梵语具足称为『僧伽』,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做『众』,众就是四个人以上,这是团体,我们中国字是三个人以上称为众。印度是四个人称为僧,所以现在出家人一个人也称僧,这是不正确的。那是引申的意思,正确的意思是四个人才能称僧,才称之为僧团。但是一般四个人在一起还不能够称之僧,因为僧有个条件、有个定义,就是『一处和合』,他们是居住在一处,但是他的条件是和合,所以僧伽我们就翻作和合众。不能和合,虽然许多人居住在一起,可以称众,但是不能称僧,称僧一定是和合众。

 

「和合」,佛法里面给我们说有六种,就是住在一起必须要守这六个条件。第一个就是「见和同解」,见解和合,这一条也是和合里面的根本法。见解和合了,那别的都不必说,都很容易,最难的就是见解。佛法究竟是以什么见解教我们来和合?诸位要晓得,佛法绝对不同其他的宗教,因为在宗教上要讲和合、见解相同,一定要遵从一个主宰的神,是以神的意志为意志,大家都同意在神的意志之下才能和合,这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佛法不如此,佛法叫和合,和合在正知正见的基础上。什么叫正知正见?在一切法中不起分别、不起执着、不起妄念,这个是和,你是正知正见。所以佛教我们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诸位想想那见解当然是相同的。为什么不相同?打妄想就不相同,有分别就不相同。一切法里头没有分别,对于佛所讲的一切法也不分别、也不执着,这是佛法里面讲的见和同解的真正意思。可见得这种见解的和合是决定不勉强的,哪一个也不跟哪一个走。所以佛并不是叫你们大家都跟我一个看法、跟我一个想法,佛不这么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正知正见,只要将正知正见现前,当然见解就相同,这是佛法僧团里面和合的基础,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学,他的宗旨就在此地,这个基础不但是僧团和合的基础,也是我们成佛作祖、了生死出三界的基础。不立在这个基础上,一切法都不能够成就,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彼此相处的时候也是以这个原则来做基础,这是一切佛法的基础,非常的重要。这一条是属于思想上的,其余五种是属于事相上的,那是很容易懂。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6月6日08:24:0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130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