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答问——念佛篇

admin 分类问答评论1阅读模式

问:请问绕佛和拜佛有什么分别?

答:绕佛是一种缓慢的运动,非常适合于年岁大的人、体力弱的人;拜佛是一种激烈的运动,适合于年轻人、身体强壮的人,而绕佛、拜佛效果是一样的。
拜佛是礼忏,礼拜忏悔,第一个目标就是降伏自己的贡高我慢,以我们最尊贵的头顶去礼佛之足,在此学习一切恭敬。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我们要把所有一切众生当作佛一样的恭敬,折服自己的傲慢心。21-090-0084

 

问:请问净土宗的经文有哪些?又以什么参考书籍来帮助学习经教?

答:初学的人最好从《印光大师文钞》学起。至于应读哪些经论,应参考哪些祖师大德的著作,《文钞》中都有详细说明。21-090-0084

 

问:想儿女心,请问是否会耽误往生的机会?

答:会有影响。最好你一心念佛,境界现前就加紧念佛,不要被境界所转。21-090-0086

 

问:绕佛时,忽然悲从心来,泪如泉涌,请问是何原因?

答:很多人都有这种情形,这是业障很重。你能有这样的惭愧心,痛哭流涕,这是业障发现的现象,也可借此消除。21-090-0088

 

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无相念佛,请问这样修如法否?

答:这一段经文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怕的是你把意思会错了。这里讲的不是无相念佛,它与无相、有相没关系,这是指导我们念佛重要的原理原则。

「都摄六根」,就是把六根收摄回来,不要向外攀缘。譬如我们眼贪色,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总想多看几眼。「都摄」就是叫你把看收回来,不要看外面这些境界。不是叫你不看,是不必多看,一眼过去就够了,因为多看会增长贪心,就起了欲的念头。耳也不要多听,舌也不要多尝。六根可以接触外面的境界,但决定不能起贪瞋痴慢,决定不能有控制、占有的念头,这是都摄六根,目的是让你的心清净下来,是这个意思。佛菩萨教给我们,六根不要攀缘外面,应当向内去缘。「内」是什么?自性。观世音菩萨就用这个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净念相继」,这句话是念佛的要领。「净」是清净心,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万缘放下,这个心是清净心;用这个心来念,就是净念。换言之,清净心里决定没有夹杂,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不夹杂任何东西。所以,这不是讲无相念佛,而是讲念佛的总纲领、总原则。

我们无论大声念、小声念或金刚持,或完全默念,都决定不夹杂,这是净念。「相继」是一句接一句,不间断。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两句话,就是《西方确指》讲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如何保持我们的念佛功夫?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如此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果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因,修此因必定得到「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的果报,这是念佛最重要的纲领。无论是「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相念佛」、「持名念佛」,都不离此原则。21-090-0089

 

问:我是一名教师,学佛后,除了教学生做人外,也劝他们念佛,但他们只愿当好人,不愿念佛。请问我该如何做?

答:这好办,只要他愿意做好人就行了。佛是人中最完美的人,你要做人中最圆满的人,你就应当向佛学习。如果不向佛学习,这个好人的缺陷还是很多,这个好人并不圆满。他要是懂得这个道理,就会向佛学习了。21-090-0089

 

问:请问为何念一句阿弥陀佛还不够,还要加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答:《印光法师文钞》有一段开示,若病苦加剧不能忍受之时,在早晚功课回向之外,可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无量寿经》上,世尊也告诉我们,在紧急危难之时,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能化解灾难。这不是观世音菩萨的力量比阿弥陀佛还大,是因为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众生的缘特别深,所以加念观世音菩萨。在中国及世界各地,知道观世音菩萨的人很多,可见观世音菩萨深得民心,知名度很高。这绝对不是说,念阿弥陀佛没有效果。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专念阿弥陀佛;若对于阿弥陀佛信心不圆满、不具足,就加念观世音菩萨。《文钞》中,印祖劝人早晚功课或念佛之后,加念一千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为了回向给全世界的众生,祈求世界和平,道理在此地。

我们念观世音菩萨,诸佛也生欢喜心,诸佛也称赞、加持。而专修念佛法门之人,加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是为回向众生,祈求世界和平,绝不是为了自己。若为自己,即使遭遇极大灾难,极大痛苦,仍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得生净土,这是正确的。

「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佛,佛就现前,这是真理。诸位要晓得,不但佛菩萨没有形相,一切众生也没有形相。今天有这个现相,是因为你执著它,它就有,它就现前;你不执著它,它就没有,它就不现前。舍掉情执,也是随时现相、随处现相。所以,一切现相从心想生。妄想是自己,妄想、分别、执著只有我有,外面境界相没有,此话很不容易懂。芸芸众生是我自心变现出来的,我的念头息灭了,境界马上就消失了。永嘉大师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迷的时候,这个境界现前;觉了之后,这个境界没有了。所以,自己成佛后,看到大地一切众生皆成佛道。20-013-1116

 

问:请问如何念佛才能提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

答:念佛往生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在《阿弥陀经要解》中,蕅益大师教导我们建立信心有六点。一、信自,相信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心所变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跟识都是自己,不是别人。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那我们现前环境又何尝不如是?懂得此理,信心就坚定了。二、信他,「他」是指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他们所说的决定不错,决定可信。然后再教我们信事、信理、信因、信果,如此信心就具足了,往生才真有把握。

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十法界中,你念什么就变现什么,念佛就作佛,念菩萨就成菩萨,念天就生天。所以,「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往生的保证。何以多数人说人死了都作鬼?因为他念鬼,他有「鬼」这个观念,所以死了就作鬼。佛告诉我们,贪心重的人作鬼,瞋恚重的人堕地狱,愚痴重的人变畜生。因此,断贪瞋痴,修戒定慧,心存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能够放下是非人我,一心念佛,岂有不往生之理!而且还不会生病,知道自己何时能走,自在往生!往生的实例很多,我们亲见耳闻,还能不信吗?

纵然别人对我们怀疑、毁谤、侮辱、陷害,这全是假的。他造业,与我不相干。他造作罪业,能否伤害别人?不能。若能伤害别人,就能帮助别人。佛家讲的修行是自修自度,佛菩萨也不能帮助我们,只能将这些原理原则与方法教导我们,一定要靠自己建立信心、愿心,老实念佛。不是说信了就得救,没这个道理。信佛不能得度,学佛才能得度,只要我们的「心、愿、行」,学得与佛心、佛愿、佛行一样,就决定得生,这个道理必须要清楚。20-013-1223

 

问:请问为何跟念佛机念佛时妄念少,跟大众共修,敲法器有快慢、音调变化时,妄念反而特别多?

答:各人根性不相同,若你跟念佛机念佛,功夫得力,妄念少,你就一直跟念佛机念,对你有好处。在大众当中念佛,可以随喜结缘,做法会的影响众,这是一件功德。法会人多,能使初学人生起信心,生欢喜心。法会中不要计较,随缘与大众结缘就好。

修学一定要懂得做一个转变,这是佛教导我们的。第一、转恶为善,第二、转迷成悟,第三、转凡成圣。转恶为善,我们在六道里决定不失人身,不会堕三恶道;转迷成悟,你就是菩萨,就能行菩萨道,你的知见正、行为正;转凡成圣,就是证果。这件事情很困难,但是我们走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门路来证果,每个人都有希望。而障碍是因为你有妄想、执著,所以妄想、执著、分别放下的愈多愈好,彻底放下就是法身大士。佛菩萨跟凡夫不同之处,就是诸佛菩萨放下,凡夫不肯放下,差别在此地。这是我们要反省、明白,要认真努力去做的。20-014-0328

 

问:请问念佛是口念、心念,是念自、还是念他?

答: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讲得很清楚,口念、心念、念自、念他、念事、念理、念因、念果,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具足,不要在当中又分自分他。20-014-0416

 

问:请问何时才是实相念佛?

答: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念佛就是实相念佛;没有到极乐世界以前,都不是实相念佛。实相是见性,明心见性之后,念佛都称作「实相念佛」;没有明心见性之前,只是事念、理念,即现在讲的持名念、观像念、观想念。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想做到实相念佛很不容易。证得「实相」,即是《华严经》讲的法身大士,已经超越六道、十法界。为何还没往生?那是慈悲心乘愿再来广度众生,已不是生死凡夫,而是再来人。他们的念佛是实相念佛,持名也是实相,观像也是实相,观想也是实相;换言之,没有见性,就与实相不相干。20-014-0416

 

问:请问如何将佛号念好,将来真正有把握往生?

答:念佛是否就能往生,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二、三人。」念佛何以不能往生?其原因就是心行与经中所说的条件不相符。《无量寿经》中「三辈往生」和「往生正因」两品经文,所说的条件,我们没做到,单单只是念佛,心行都达不到标准,岂能往生!而世尊对我们的开示,最重要的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仔细反省,佛是念了,「一向专」没做到,「发菩提心」更没有做到。佛说了八个字,我们只做到「念」一个字,当然不能往生。虽然不能往生,也跟阿弥陀佛结个好缘。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跟阿弥陀佛结缘,这一生若也只是结个缘,还是要六道轮回。倘若这一生决定要往生,就要将此八字都做到。

何谓「发菩提心」?《观无量寿佛经》说,第一是至诚心,第二是深心,第三是回向发愿心。「三心圆发」,圆是圆满,才是发菩提心。此三心,至诚心是菩提心的本体,真诚到极处。从体起用,一是自受用,一是他受用;也就是说,你用什么心对自己,用什么心对别人。对自己的作用是深心,对别人的作用是回向发愿心。所以,只做到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还是不能往生。这是往生最重要的核心条件。我们没有用真诚心对自己,也没有用真诚心对别人,用的是自欺欺人之心,这是凡夫。

但念佛人也有造恶业,起心动念不善的,所以慈云灌顶法师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末后一段讲到,念佛人一百种不同的果报,第一条就是念佛人堕阿鼻地狱。是故,心行不善,口善无济于事。果然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此二句,认识清楚并且做到了,念佛一定往生。

现在有些人提倡「本愿念佛」,连经都不要读了,就靠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临命终时一句、十句就能往生。经上讲得没错,但他们断章取义,不能怪佛,要怪自己愚痴蒙昧,存侥幸、投机取巧的心。往生之人都是真诚心,你是侥幸、投机取巧之心,佛怎么会来接引?所以,断章取义很容易误事。若将全经参透了,才真正懂得十八愿的精义。全经的意思没有参透,容易产生误解,错会意思。开经偈云:「愿解如来真实义」,他们是曲解如来真实义,误会如来真实义。

过去,确实有临命终一念、十念往生的。在《往生传》里,唐朝张善和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民国初年,谛闲法师的锅漏匠徒弟,一句阿弥陀佛念了三年,他不识字,没有听过经,出家之后也没有受戒。谛老慈悲教他一句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此人老实,老实就是至诚心、真心,依教奉行。这句佛号将他的妄想、习气、烦恼、分别、执著统统都念掉,三年功夫成就了,自在往生。

我们同修当中有念佛三十年、四十年,消息都没有,原因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夹杂在佛号当中,从未断过;不但没有断,妄想、分别、执著还天天增长,所以念佛不起作用。

佛法的修学要如理如法,念佛法门亦不例外。为何念佛堂每天还要听经两小时,就是念佛人要明白道理,念佛才管用;不明道理,念佛还是继续搞六道轮回。古人所感叹的「袈裟之下失人身」,失人身就是三恶道。出家人还搞六道轮回,这是多么悲哀之事!
所以,净宗经论不能不认真去参究,不能不认真去细讲。讲经、参究,听的人得益少,讲的人得利益多。讲经也要用真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才有悟处。每天都有悟处,每星期都有悟处,境界天天不一样。纵然做不到这样的功夫,至少也要月月有进步,我们的业障才能消得了,灾难才能避免。每个月都有悟处,功夫就得力了。有悟处,功夫得力了,行持上决定是全心全力帮助别人。若还达不到这个境界,最大的障碍就是自私、我执。

佛法的修学,成就最低的是小乘须陀洹,称为「入流」;大乘是初信位菩萨,身见破了,四相破了。《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过去我以为大乘菩萨才破四相,原来小乘须陀洹也要破四相,才知破四相的功夫有浅深不同。《华严经》上,菩萨有五十一个位次,破四相的程度就有五十一种,浅深广狭不同。若真能离四相,虽然功夫很浅,念佛就能得力。四相是从妄想、分别、执著来的。自私自利的念头决定要舍弃,起心动念要利益一切众生,否则很难往生。

想利益一切众生,没有机会没关系,那是缘不足,不是你没有心。常言:「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而缘不足」也是一样。缘有浅深广狭不同,纵然没有缘分去帮助众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的少数人也要发心去帮助,一个都不舍弃,以真诚心劝导,这是能做到的。能做而不肯做,过失就在自己;能做,对方不接受,不接受也要做,要用「善巧方便」。他完全不能接受,合掌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不想听也听进去了,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就是慈悲度众。没有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没有佛种的给他下佛种;有善根的帮助他成熟;已经成熟的,帮助他这一生决定往生。

这一生决定往生是善根成熟之人,成熟是具足「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专念,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所说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菩提心是真心、佛心,所以佛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非常重要,其含义无尽深广。经教深入的愈深,对这两句话解的愈深刻、愈广。以为自己明白、懂得,其实全是误会,是故世尊叮咛我们要「深解义趣」。这八个字,连等觉菩萨还解得不够圆满,到如来果地才彻底圆满,我们如何能说懂得了、明白了?念佛之所以不能往生,就错在此地。20-014-0427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6月4日21:25:4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071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