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五五卷) 2007/6/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5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無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門。毛是我們身上的汗毛,它的意思就是很多,無量無邊。光明遍照眾生之利益,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氛圍、氣氛、磁場,就是這個意思。如來三身教化氣氛對於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的利益,用現代話講,諸位就容易明瞭了。我們看這四十四光,我們先看前面這兩種,「善現光」、「照耀光」這兩種。善現光我們前面學到第二首偈第二句,我們把經文念一遍,從第二首念起:
【彼先示現於諸佛。示法示僧示正道。亦示佛塔及形像。是故得成此光明。】
最後一句是講因,為什麼他有這種光,我們講為什麼他有這個磁場,為什麼他有這種氣氛,就是這個意思。這首偈所講的現佛,我們學過了,佛是智、是覺。『示法』,法是三學,戒定慧三學,六度,菩薩所學的六波羅蜜,這是法;我們淨宗所學的三福,三福是法。終極的、最後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在其他宗派必須要在一生當中證得明心見性,這非常困難,為什麼?見性就成佛了,就證到究竟果位。淨土宗是把明心見性放在極樂世界,先到極樂世界,然後再明心見性。到極樂世界比明心見性就容易太多,生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再修明心見性一點都不難。所以這叫特別法門,十方諸佛沒有不讚歎的,無比殊勝的一個法門,我們遇到要非常的珍惜它。
現僧,僧,昨天我們也介紹了很多,最重要的,僧是團體,不是一個人,可是一個人也稱僧。就好像軍隊,軍隊一定是團體,可是一個人也稱軍人;學生,學生也是個團體,一個人也稱學生。所以它的本義是團體,叫僧團。什麼團體?和合團體,就是這個團體的人他們都能夠和睦相處,都是互助合作,你說這個團體多好。所以僧叫和合僧。不一定是出家人,佛講只要四個人在一起共同生活能夠遵守六和敬,就叫做僧團。所以你家庭,如果是夫妻有兒女,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四個人統統修六和敬,你家裡面就是僧團。這一定要懂得,僧不一定是指出家人。為什麼常常講到出家人?就是出家人必須要做到;在家人做到不做到,佛不嚴格要求,出家人是嚴格要求一定要做到。可是現在出家人也做不到了,所以世尊常常流眼淚,很傷心!這是真的,都不是假的。我們都能夠想像得到,你說多悲痛!
凡是佛教的團體,無論是出家人的團體、在家人的團體,只要修六和敬,就叫做僧團。僧團的出現,如果我們世間出現一個僧團,這個團體裡面有四個人能夠真正修六和敬,這個地方不遭災難,為什麼?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僧團出現是無比的希有,利益無量眾生!我們天天講、天天求,天天在期望,我望了五十六年都沒望到。我們道場天天講經,和不和睦?不和,每個人都有意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分別執著。不要說求四個人和合,兩個人都做不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早年,我還很年輕的時候,剛剛出來講經,四十多歲,在台北講經。當時有幾位老居士,年齡都比我大二、三十歲,老佛教徒,還有兩位是印光大師的皈依弟子,跟李炳南老居士是師兄弟,我到台北來講經,他們天天都來聽。有一天,趙默林老居士(這都不在了)請我到功德林吃飯,功德林在台北火車站,我中午就去了。去了就是我們兩個人,他叫了兩個菜,我們兩個在吃飯,吃飯他就問我,他說:淨空法師,你知不知道我今天為什麼要請你吃飯?我說我不知道。他說:我有一個問題,我要向你請教。我說:請教不敢當,有什麼事你儘管說。
他說:現在犯五逆罪,墮阿鼻地獄。這個對,是,佛經上是這麼說的。五逆罪是殺父親、殺母親,這是前面兩條,第三條是殺阿羅漢,第四是出佛身血。阿羅漢是代佛弘法教化眾生的,天人師,你殺他是無間地獄。第四是出佛身血,就是想害佛,佛的福報太大,沒有人能害他,但是讓佛皮膚破一點流一點血,這是有可能的;那就是存心想害佛,沒有能把佛害死,讓佛受一點點小傷害,都是墮阿鼻地獄。最後一條,他說這四條很不容易犯,做的人很少,可是第五條犯的人很多。我說:是這樣的嗎?他說:是,第五條是破和合僧,就是破壞僧團。他說他擔心這個,他說現在世間人破和合僧,沒有不墮阿鼻地獄的。
我聽了之後,我說:我們兩個好好吃飯,這個事情放下,不要去操心。他說:怎麼了?我說:你老人家學佛比我早,至少比我早二十年,你在哪裡看到和合僧?他一想就笑起來了,一生也沒有遇到和合僧團。不管是出家人的道場、在家人的道場,你幾十年走了多少地方,哪個道場是和合僧團?沒有,兩個人都打架、都吵鬧。所以為什麼佛法衰到這個樣子,眾生苦,世間災難這麼多,和合僧沒有了,兩個人都吵架,都鬧意見。我這一說開了,他也笑起來了,真的,不是假的。從前是有和合僧團,現在沒有了。不但兩個人不能和睦相處,就是一個人,沒有人,他自己也會發脾氣,自己跟自己都過不去,你說有什麼法子?
我們天天學習經教、天天念佛,只有求佛菩薩來示現,給我們示現做個樣子,有和合僧團。但是這種示現如果出現,肯定這個地方人有福;地方人沒有福,地方人有福是感,佛菩薩就有應!此地沒有人修福,佛菩薩不會應,佛菩薩有感才有應。我們天天禱告求,不行,要真心求,真心求是真心做到。我們找四個人把六和敬都做到,這是我們這個道場的,其他人做不到沒關係,道場人只要有四個人做到,這個道場就是真正的僧團。所以實在講,非常有可能的是在家人。在家人一家四個人和睦相處,互助合作,所以在家人當中可能出現僧團。佛門的道場,無論是居士道場、是出家人道場,沒有僧團了。這是我們無限的嚮往。我們如果遇到真正這四個是能夠修六和敬的,我們道場趕快就要供養人家,我們頂禮,我們向他學習,我們拜他為師。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你看當年六祖在獵人隊裡面避難避了十五年,看沒什麼事了,這出來了,首先到現在的廣州光孝寺,聽印宗法師講經。這個公案很出名,風動旛動。底下就有兩個聽眾不聽經,在那裡爭,一個人說風動,一個人說不是,旛動,兩個人互不相讓。惠能大師坐在旁邊,他那時候沒有出家,居士,就跟他們兩個說,他很有禮貌,很恭敬,合掌稱他們仁者,「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這兩個人一聽都呆了。下課之後,印宗法師看到他們三個人講話,就問他們,你們在談什麼。這三個人一談,印宗法師一聽,就知道這非常了不起,怎麼有這麼樣的高明。他就懷疑,他說:我很久就聽說五祖忍和尚把衣缽傳給惠能行者,莫非你就是的?惠能大師當時也就承認了,我就是。印宗法師當時向他請教,他因為講《涅槃經》,《涅槃經》的一些問題提出來問他,對答如流;印宗法師自嘆不如,他說我講經像是瓦礫,他給我解答的那是真金。給他剃度,剃度之後,反過來拜他作老師。你看看印宗法師那種風度,了不起!印宗法師在惠能會下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就看他的心量,看他的舉動,那不是凡人,都是給後人留下最好的榜樣,僧寶!
末後『示正道』,這就是示現修學的方向、修學的目標,就是正道。後面註解講,「示三寶,令其正歸」,皈依三寶;「示正道,令其正向」,給他一個正確的方向去學習。這個正確的方向,現在必須要詳細的解釋,正確的方向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叫三無漏學,這是正道。你不持戒,那怎麼行?為什麼現在的戒我們做不到?就是從小我們的家教疏忽了。所以諸位要曉得,佛法在四個教育裡是最尖端的。我常常講,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是前面三個教育的究竟圓滿。前面三個沒有,你怎麼能成就?所以基礎的基礎是家庭。我們從小父母沒有教給我們,不能怪他,為什麼?他的父母也沒教他,這是祖父母;祖父母還不能怪他,曾祖父母沒教他。香港這個地區至少斷了五代以上,早年英國人佔領,最早是接受西方文化的衝擊;內陸還比較好一點,晚一點,說晚至少也斷了三代。所以今天不能持戒是正常的現象,他沒有根。但是不持戒就不能成就,這個問題很嚴重。
這些年來,我天天都在想如何來補救,一層一層的往上推,推到根源,家教。家教是什麼?弟子規,所以這些年來極力提倡弟子規。我們從哪裡做起?先從《弟子規》做起,把《弟子規》落實了,再學《太上感應篇》,不難,很容易做到;《太上感應篇》做到之後再學十善業道,有十善業道基礎,持戒就不費事。三皈五戒、出家沙彌律儀、在家菩薩戒,統統都能做到,你是真佛弟子。佛經一展開,「善男子,善女人」,有你一分,你是真正善男子、善女人。如果你弟子規都做不到,你不是,叫善男子、善女人,沒有你,你不在其中,你說這多重要。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那我們今天,這是正道,從哪裡做起?從弟子規。一定要記住,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是正道的根。有這個根了,你再受三皈五戒,那你就是真正佛的在家弟子,叫優婆塞、優婆夷,你就得到這個稱號。如果出家,再進一步,把沙彌律儀做到。這等於是階梯,出家一定是先在家學佛,在家的三皈五戒、在家菩薩戒都能做得很好,再發心出家剃度,受沙彌律儀、受比丘戒,很容易做到。我們今天做不到是底下基礎沒有,你就想起來這個事情多重要。
所以正確的方向,有了這個基礎,然後佛法裡面大小乘十個宗派,無論修哪個宗派、無論修哪個法門,只要你懂得學習的原理原則,你決定成就。原理原則是什麼?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決定成功。《弟子規》做不到,那我就跟你說一句話,我就告訴你實話,你這一生決定不能成就,念佛求往生都不能往生。為什麼不能往生?因為你不是善人。你看看《彌陀經》上講的,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心行都不善,往善人堆裡一走,你自己也會感覺到無容身之地,所以要努力修上善。上善是從《弟子規》學起,真想在一生成就,你要真幹;不想在一生成就,那就隨你了,你輪迴路還很長,你出不了輪迴。這是正道。
淨宗的正道也沒有例外的,淨宗正道,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淨業三福,這是指出修淨土的正道。你看第一條,三條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弟子規》落實這兩句;慈心不殺,《感應篇》落實這一句;學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經》落實這一句。你看看這四句裡頭是不是這個基礎?然後到第二福,有了這個基礎,才「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前面這個沒有,你去受三皈五戒是假的,有名無實。佛教會發給你的戒牒,世間人承認,佛菩薩不承認、鬼神不承認,鬼神瞧不起你,不承認。你有前面這個基礎,你去受戒,受三皈五戒或者是出家戒,佛菩薩承認你、鬼神承認你,擁護你、尊敬你。
所以第二福是小乘,第一福是人天福報,第三條是大乘福,菩薩。他說「發菩提心」,我們這後面就講到。「深信因果」,我初學佛的時候念到這句,想了幾個星期想不通,為什麼?它這一條要擺在第一,我就很容易懂;它擺在第三,我就不懂,第三是什麼?大乘是菩薩,菩薩還不相信因果嗎?我們人天都相信因果!你看慈心不殺,我們落實在《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是因果教育,所以它這一句要放在第一條裡頭一點懷疑都沒有;放在第三條,我就懷疑,我就不懂了。為什麼菩薩不懂因果?想了幾個星期想通了,去問老師,老師也點頭,那個因果是什麼?念佛成佛。就是淨宗法門難信之法。
淨宗法門是怎麼成佛的?是念佛成佛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跟《往生傳》裡面看到的,那些往生的人他修什麼因?都是修念佛,老實念佛,就一句佛號。在我們近代,倓虛老法師晚年就住在香港,在香港往生的,老同修跟他老人家都很熟。我跟他雖然沒有見過面,緣也不淺,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就住在他老人家創辦的圖書館,就在界限街中華佛教圖書館。我在他的道場講《楞嚴經》,講兩個月,以後差不多每年都到香港來講一個月,都是住在他的道場,跟他老人家算是有緣。
他告訴我們的,我是聽錄音帶,他講開示的錄音帶留下來,我聽到,聽到他老人家講鍋漏匠的故事,念佛三年往生,預知時至,沒有病,走得很瀟灑!死了,站在那個地方走的,還站了三天,諦閑法師趕到他的小廟替他辦後事,你看人家那個功夫。鍋漏匠不認識字,一天經都沒聽過,我們再聽聽法師開示,他是一次開示也沒聽過,只聽諦閑法師一句話。諦閑法師看他很笨,學什麼也學不會,不認識字,給他剃了頭;他一定要賴著非出家不可,諦閑法師對他沒辦法,從小在一塊玩的小朋友,有這麼一分情分,給他剃頭,告訴他:你就念一句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將來準有好處。所以這個人老實,聽話,就依教奉行,一天到晚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念了三年,你看人家站著往生。這個故事記載《影塵回憶錄》裡面,《影塵回憶錄》是大光法師寫的,是倓虛法師的傳記。倓虛法師自己說,說他一生的經歷,說給這些學生聽,大光是他的學生,大光記錄,以後成為這本書,《影塵回憶錄》,就是老和尚的一生的事跡。這不是假的。
第二個最好的榜樣,修無法師。哈爾濱極樂寺是倓虛法師辦的,倓虛法師建的道場。道場建好之後,請他的老師來傳一堂戒,作得戒和尚。修無法師也不認識字,沒有出家之前是泥水匠,做苦力的;出家之後非常老實,就念一句阿彌陀佛,他什麼也不會。聽說這個道場開戒,他就來討一份工作,來做義工。當家師定西法師問他:你能做什麼?他說:我願意照顧病人。大陸上那時候的傳戒都是五十三天。傳戒期間當中,什麼傷風、感冒這些小毛病一定有,他發心照顧這些病患。這戒壇裡都有,有專門的義工來照顧你。
可是他在戒壇裡面住了沒有幾天就向老和尚、當家師告假。老和尚是倓虛法師,有修養,不怪他,來去自由,義工!定西法師就沒有這麼好的修養,就責備他:你太沒有道心,傳戒五十三天,時間不算太長,你到這來做義工,有頭無尾。責備他,他說:兩位和尚,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我是往生極樂世界。這兩個人一聽,這是大事,真的嗎?真的。什麼時候走?不出十天。老和尚對他另眼相看了。要求老和尚給他準備一個房間,他念佛好往生,準備兩百斤劈柴,往生之後火化用,常住都答應他了。到第二天又來找老和尚:老和尚!你還有什麼事?他說明天就走。趕緊替他準備,第二天就走了。你們不是想成佛嗎?這是成佛的好榜樣!成佛沒有別的,身心世界一切放得下,對這世間沒有絲毫貪戀、沒有絲毫牽掛,就走了。所以諦閑老法師對於這些念佛往生的人讚歎備至,說寺院裡面的方丈住持比不上,弘宗演教的大法師比不上。弘宗演教包括他自己本人,無比殊勝,這些人為我們示現正道。
可是諸位一定要曉得,這些人雖然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人的品格高尚;雖然不懂得戒律,他戒律具足,為什麼?他沒有一絲毫害人的念頭,沒有一絲毫佔有的念頭。沒有害人的念頭,不殺生這條圓滿了;沒有佔人一絲毫便宜的念頭,偷盜戒圓滿了;不淫欲當然圓滿,一心念佛求往生;口裡念念是阿彌陀佛,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他統統圓滿了。一心求生西方世界親近彌陀,貪瞋痴沒有了,他十善、五戒、具足戒真的具足,這叫什麼?這叫道共戒、定共戒。一心向道的人,自然什麼都如法。《弟子規》雖然沒有學過,他對人很有禮貌、很謙虛、很恭敬,對什麼人都客客氣氣,尊重別人、敬愛別人,全做到了。
早年我在台灣,我也常常跟諸位講到,我在南部,台南有個將軍鄉,有個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在家居士,無比的殊勝!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看到不少,聽到的更多。我們為什麼沒有成就?就是放不下。凡是成功的人,祕訣沒有別的,放得下就是。所以我的老師,我非常感激,頭一天我向他請教,他就把祕訣告訴我,看破、放下,放下、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個方法,正向。放下幫助你看破,看破是智慧,看破又幫助你放下,相輔相成。你有智慧你就會放下,放下什麼?放下煩惱、妄想分別執著,煩惱放下,智慧又增長,智慧增長,又多放下。所以不斷的向上升,像爬樓梯一樣,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凡是不能成就的,都是不肯放下,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樣樣都貪!沒有一樣不吝嗇,他怎麼會成功?哪裡會成就?這是我們要懂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要歡喜放下。
幾時道場弘法利生,遇到真正有能力的人,他比我強,我就雙手供養給他,這個功德無量無邊,為什麼?在此地做示現,告訴人能放得下。印宗法師給惠能大師剃了頭,倒過頭來拜他為師,這個舉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學佛多年,在我認為是菩薩示現,不是凡夫,凡夫做不到。自己講經說法這麼多年,這麼大的道場,那時候南方他是非常有名的大法師,這個徒弟一剃頭,馬上就把他捧上去,拜他為師,這還得了。你們想想看,誰能做得到?佛來示現,教化眾生。
底下一句,『亦示佛塔及形像』。這個地方要講到「別相三寶」,清涼大師註解裡面別相三寶,「亦示佛塔,令其正信」。佛塔跟形像它是什麼用處?佛塔裡面是供奉佛菩薩舍利的,或者供奉祖師大德的舍利,讓人見到之後就想到那個人是怎麼修行、怎麼成就的,見賢思齊。佛菩薩的形像,或者是塑像,或者是畫像,都一樣,讓我們見到之後提醒自己。我們見到我們這個地方供養的佛像,這是毘盧遮那佛,當中是毘盧遮那,華嚴教主,他代表法身。法身沒有形相,沒有形相,我們也把他造個形相。
法身在哪裡?法身遍一切處。所以毘盧遮那這個名字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叫遍一切處。一切處、一切時無所不在,為什麼?他是體,在《華嚴》裡面講,他是法性,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法性、自己的佛性,他代表這個。其實他不是精神、他也不是物質,他沒有形相。我們一定要把他做個形相好表示,看到他就要想到我們的真心本性。想到自性,你就要想到惠能大師講的那五句話,你只要記二十個字,自性是什麼樣子?「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毘盧遮那就代表這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是自己,不是別人,實際上叫自他不二;這二十個字是我的、也是你的、也是他的,共同的,遍一切處、遍一切時,無時無處不在,它是本體。再看兩位菩薩,這邊是文殊,這邊是普賢,文殊代表解門,普賢代表行門,本體起用,就是自性起用,起用一定分為兩門,一個是解、一個是行;一個是智慧、一個是慈悲,解是智慧,行是慈悲。這都是正道,用形像來代表。
「別相三寶」裡面講的,別相的佛有四種。「法身佛」,法身佛我們每個人都有,法身是本體,法身是理,哪個沒有?個個都有。我們從理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從法身講的;要從報身、應身、化身,那我們沒有分,那只有佛有,我們沒有,佛有、菩薩有。「報身」是修成的。法身是本來就有的,不要修的,報身是修成的。應化身,應化身是你修成報身之後,眾生有感,你自然就有應。「應身」,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也示現在人間來投胎,有出生就有八相成道,這是應身;化身不是的,化身的時間沒有那麼長,很短,變化的,他來教你、來開導你,完了之後就沒有了,你再也見不到這個人,這叫「化身」。
以前我一個老師,是抗戰時間,我念中學的時候,校長周邦道先生,他的夫人在南京住的時候,遇到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示現的是個出家人,到她家裡化緣,也不多,化五斤香油,周師母沒有給他,他就走了。走了之後,她就忽然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她住的房子有三道門,大門,大門當中是院子;再二門,到她住宅的這個地方是三個門。那麼遠的距離,三個門都沒有開,想他怎麼來的?走了之後,門也沒有開,他怎麼走的?想不通!想了多少年都想不通,那時候他們也沒有學佛。她曾經問那個和尚從哪來的?從九華山來的,來給她化五斤香油。
以後到台灣,在台灣晚年學佛,也是拜李老師為師。我的老師也是李老師,校長跟我做同學了;在家,他是我的校長,學佛,我們兩個同一個老師。周師母就把這個事情問李老師,李老師就跟她講:九華山地藏菩薩化身,妳跟菩薩有緣。她後悔得不得了,五斤香油沒有給他。以後天天拜地藏菩薩,天天念《地藏經》。她的《地藏經》念得很有感應,跟地藏菩薩有緣。所以化身來跟你講幾句話,以後再沒有了。她就突然想起來,來的時候沒有人給他開門,走的時候,也沒有人去開門讓他走,他就不見了。這是化身。所以佛菩薩有法身、報身、應身,佛菩薩有;阿羅漢也有,法報應三身都有;凡夫沒有,凡夫有法身。這是別相三寶,佛寶。
「法寶是教理智斷」。教理是佛留給我們的,教就是經典,理就是道理,經典裡面所說的這些道理;「智斷」是我們自己,我們要有智慧去領悟,要有能力去斷煩惱。所以智就是看破,斷就是放下,我這樣講大家就好懂了。這真的是無上法寶!我們沒有智慧就學經教,學經教就開智慧。開智慧,你把你所學的東西,譬如教你不殺生,不殺生這條斷掉了,不偷盜這條斷掉了,你真做到了,真正做到了這叫斷。所以我們用章嘉大師的話,智是看破,斷是放下,用這個法子就能成就。
「僧,三乘階次」,真正依照佛法去修行,不管在家、出家都稱僧,所以僧是出家、在家通稱的。你看李老師常常給人寫字,他後頭署名叫「雪僧」,他不是出家人,他是在家人,他稱僧;雪是他的別號,雪廬,他的別號,他常常對人稱雪僧,這個要懂。所以通稱,不管在家、出家,男子、女子,都可以通稱的,這個僧是通稱。另外,像我們平常講的,和尚是通稱、法師是通稱,在家、出家都可以稱和尚。和尚是什麼意思?親教師。我跟他學佛法,他直接教導我的,這個人就是我的和尚。所以李炳南老居士是我的和尚,我稱他作和尚,印度話就是和尚,翻成中國意思是親教師,親自指導你的。所以這個人不管是男、不管是女,直接教你的稱和尚。他講經說法教化眾生,不是直接教你的,稱法師,法師就是客氣一點了,這通稱。就好像我們一個學校,學校老師很多,但是這個老師沒有教我的課,他是我學校的老師,我們不稱和尚,在中國稱法師。所以這是有分別的,法師未必是教我的,和尚一定是他教我的老師,這個不分男女。但是比丘跟比丘尼就決定是有男女之分,女子出家稱比丘尼,不能稱比丘;男子出家一定稱比丘,不能稱比丘尼。決定是出家人,在家人不可以稱比丘、比丘尼,在家人不可以稱沙彌、沙彌尼。所以稱呼裡面我們要懂得它的意思,和尚是通稱,法師是通稱。阿闍梨,這是印度話,阿闍梨中國翻出來就是法師,通稱,在家、出家都可以稱。
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這三個階層,統統稱之為僧。三乘有出家人修、有在家人修。在家人修學三乘,前面跟諸位說過,只要遵守戒律,只要遵守六和敬,都稱僧,都叫僧團。一家人,夫妻兒女四個人,修六和敬,遵守三皈五戒,這一家人是僧團。出家人,為什麼要出家?出家是承傳如來的家業,因為佛出家,他不會分心,他一切都放下了,專心修道,專心教學,沒有任何顧慮、沒有任何牽掛,這是承傳,就是前面講的住持三寶。在家人等於說是兼職的三寶,他可以教學,他不是專業的。出家是專業的,職業教師,在家要出來講經弘法是兼職,不是專業的;除這個之外,沒有差別,成就都一樣。出家能證阿羅漢果,在家也能證;出家能成菩薩、能成佛,在家也能,沒有兩樣。所以這叫做別相三寶,我們把這個意思都說出來了。
示現佛塔跟形像,「令其正信,義兼住持」,佛塔以後跟寺廟常常都連起來,叫塔廟。實在講,寺跟廟還是有差別,有很大的差別,但是現在沒有了,現在寺跟廟已經混合在一起。寺不是廟,廟不是寺,性質完全不相同。中國古時候的廟是祭祀鬼神的建築,帝王家裡面祭祀祖宗的叫太廟,民間的叫家廟;以後特別對帝王的尊重,帝王稱廟,一般人家不稱廟,稱祠堂。諸位要曉得,祠堂是家廟,祠堂性質跟皇家的太廟是一樣的,沒有兩樣,裡面供的是祖宗牌位,那是廟。寺是什麼?寺是政府辦公的機關,這個完全不同,辦事機構。諸位如果到北京,你到故宮裡面去遊覽,你在故宮裡面就看到,它分九個辦公室,這九個辦公室都稱寺。寺裡面的長官,就是首長,稱卿,九卿,三公九卿。三公是什麼地位?是皇上的顧問,那個地位很高,稱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三公,顧問。九卿是皇上辦事的,我們現在講一級單位,就是直接歸皇上管的,這九個單位。
宰相所管的稱部,皇上所管的稱寺。寺跟部性質不一樣,寺是永久設立,決定不能夠廢除的,它是永久機構。部可以廢除,可以重新建立,那是宰相的,皇上底下這九個辦事機構是不能夠撤除的,是永久的。真的,從漢朝一直到清朝,皇上都是九個寺,九個衙門。所以以後佛教到中國來,接待他的是皇上的鴻臚寺,這個名稱叫鴻臚寺,管什麼?管外交,就是現在的外交部。所以從前宰相不管外交,外交是皇上直接管的。鴻臚寺接待,這是外國來的貴賓。
以後皇上要把他留下來,長住中國,總不能長住鴻臚寺,這個不行,另外設個寺,另外給他設一個辦公室,這個辦公室也叫寺,叫做什麼寺?你要曉得中國第一個寺是洛陽白馬寺,洛陽是唐朝的首都。為什麼稱白馬?法師、佛像、經書都是白馬從西域背過來的,你看中國人多厚道,紀念白馬,不忘記白馬馱載法師、經書、佛像的功勞,用牠來命名,白馬寺。所以它的地位跟鴻臚寺是平等的,這個你要知道。佛教的寺院是這麼來的,然後你才曉得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
中國於是有兩個教育部,皇上管佛教教育,宰相下面的教育部是禮部,部長,那時候不叫部長,叫尚書。禮部尚書就是教育部長,侍郎就是副部長,它有兩個副部長,左侍郎、右侍郎,我們現在講政務副部長、常務副部長,就這個意思。所以寺是政府機構。因為是皇上直接管,所以也就沾了皇上的光,我們現在講光照,沾上皇帝的光照,於是全國各地方佛教都建寺,那就是白馬寺的分寺(分校)到處都是。而且寺一定是皇宮的建築,宮殿建築,這都是皇帝特准的,為什麼?皇帝的老師。佛是皇帝的老師,出家人是皇帝的老師,所以在社會上倍受尊重。雖然出家一無所有,走到任何地方,地方官員、地方人民沒有不尊重的,幫助皇上教化眾生。所以你要曉得它是教育,它不是宗教。
在中國真正稱宗教是道教,實際上最早的道教它也不是宗教,它是學派。在春秋那個時代,老子跟孔子是同時代的人,年齡比孔子大,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見過面的,都是學派,都是真正做學問的。道家變成道教很晚,諸位曉得,三國時代張道陵「五斗米道」,實際上,他是拿著道家來號召搞革命,失敗了,沒搞成功,這個五斗米道(道教)傳下來了,是這麼一回事情。跟佛不一樣,佛是把王位捨棄掉,跟政治完全脫離,純粹從事於教育,這要知道。道教裡面,老莊裡頭有政治上的一些主張、期望,但是從來沒有涉及到政治,老子、莊子都如是,沒有涉及到政治,也沒有這個意念,不像孔孟,孔孟還真有想做官的念頭,老莊沒有。所以一般認為老莊是出世的,孔孟是入世的。這是令其正信,義兼住持。所以住持三寶就非常重要,沒有住持三寶,沒有這個形像,這個精神很難存在,精神一定要有形像。
所以在中國過去五千年教化人民,使人民能夠知仁義、明廉恥,知道因果報應,都願意做一個好人,這要靠教育。教育的形式,第一個是祠堂,祠堂教孝悌;第二個是孔廟,孔廟教仁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儒家教學中心的理念就是仁義,「仁者愛人,義者循理」,就是遵循道理,一切都要用道理來衡量,不合道理的不可以做。所以孔廟裡面的精神是仁義,這個形式一定要有。這道教,因果,《太上感應篇》,用什麼來代表它?用城隍廟。諸位要曉得,城隍廟是屬於道教的,閻王殿,我們現在地獄變相圖就是照閻王殿畫的,根據道教《玉曆寶鈔》,根據這本書畫的,十分之九是道教的,佛教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因果教育。這三樣東西維繫五千年中國的安定和平。
文化大革命當中這三個都被摧毀,現在在大陸逐漸也興起來了,也有很多人恢復祠堂;也有一些地方建城隍廟、建地宮,就是閻王殿;佛的寺院也有不少都恢復了。形式上是有了,而實際的內容還有相當一段距離,那就是儒釋道三家都要從根紮起,才會有成就。我們講了很多,在中國古代儒釋道三家的基本的教學,是每個中國人,不管你信不信,從小統統學,這就是中國五千年傳統的教育。弟子規是儒,沒有不學的,學做人;《感應篇》沒有不學的,感應篇到哪裡學?到城隍廟學。我們從小,不論是鄉下、是城裡,城隍廟的廟會很多,一年總去燒幾次香,其實那個燒香是教育,父母帶著兒女到城隍廟去燒香,去逛閻王殿,十殿閻王。父母就會教小孩,你看,不能幹壞事,幹壞事將來要受這個果報,那個印象好深刻!不能騙人、不能妄語。騙人、妄語,拔舌地獄,看那個拔舌,小鬼拿刀來割,你就害怕了。所以看到那些你就會記得,自然起心動念都不會害人,為什麼?知道善惡都有報,你行善有善的果報,你造惡有惡的果報,三途地獄,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現在連外國人都相信,證明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能不知道。
所以三教教育,就是你長大了,無論你是學儒,學儒沒有不學佛的、沒有不讀老莊的;學道的人,道士,也學儒、也學佛;學佛的人,這些出家法師,他也學儒、也學道。所以千百年來要找一個純粹專門,或者是學儒,或者是學道,或者是學佛的,找不到,為什麼?統統在一起去了,形式雖然不一樣,內裡面都相同。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我們不能不知道。
『是故得成此光明』,這個光明善現,所以才有善現光,就是放光裡面有善現的這個氛圍,有善現的這種磁場。我們再看下面第二光,第二是照耀光,請看經文:
【又放光明名照耀。映蔽一切諸天光。所有暗障靡不除。普為眾生作饒益。】
這個照耀光也有三首偈,第一句是光的名,『照耀』;下面有七句是講光的作用,最後有一首是講它的因,為什麼會有照耀光。這個照耀好懂,光明遍照,它這個照範圍可大!『映蔽一切諸天光』。我們曉得天人有光,凡是講到光,這個正義都是講善的,善心、善念、善願、善行,你所發射出來的,從你的心、從你的身都會有波動。我們一般人看不見,有特異功能的人看見了,真正氣功學得好的人能看見。每個人都有光,所有動物都有光,所有植物也有光,花草都有光。金色的光、黃色的光、白色的光、綠色的光都是好的;放黑色的、灰色的,顏色很不好看的,那就不好,不一樣。所以一個人是善人、惡人,真正能夠看到光的就曉得,而且看到光的時候,還知道你身體健不健康、精神健不健康,都能看,他的光不一樣。光裡面有染污,這人就有病,看你放光在哪個地方,就曉得你在哪個部位裡頭有問題,能看得出來。
一般人,我們能夠想像得到,嬰兒的時候,他還沒有分別執著,他肯定能看到我們一般人肉眼看不到的東西。所以小孩,你看看幾個月的嬰兒,他睡在搖籃裡面,眼睛雖然是閉著,你看有時候他笑,笑得很開心,他不是在作夢,他真的看到了,一定是有些仙人逗他玩;有的時候他也很恐怖,好像被嚇到,那一定是有不善的靈在周邊,影響他了,他能看到、他能聽到、能感受到。年歲數愈大,慢慢妄想分別執著多了,這個能力就失掉。所以凡是具有特異功能的人,你去觀察他,他的心比一般人清淨,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在早年在美國洛杉磯就遇到三個,聽說那時候是中國派了有十幾個人到美國去考察,有三個在洛杉磯,我在講經的時候,他們來聽講,我們見過面。有個同學就測驗他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他說他的眼睛可以透視,讓他看看她的身體,看完之後他居然指出來,他說妳得過肺病,但是沒有事,現在完全鈣化了,指出它那個部位在什麼地方。她都嚇呆了,她從來沒有跟人說過,結婚沒有跟她先生講過,她自己知道。然後才去問他:你這個能力會不會永遠不會喪失?他說不可能。因為這些特異功能人只有二十幾歲,年歲很輕,他說年齡大了,跟社會接觸多了,就被染污,能力就沒有了;愈是年輕這個能力愈強,他染污愈少。他是天生的,從小就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隨著年齡逐漸就減弱,這都是我們能想像得到的。所以人要是得三昧,三昧是定,得定這個能力就恢復了。
所以四如意足裡頭,如意就發神通,能力就恢復,心地清淨能力就恢復,不受外面干擾才行。聽到外面什麼風吹草動,自己情緒就會起變化,這不行,這你沒有定功。譬如人家罵你幾句,要生好幾天的氣都消不掉,這很糟糕,很痛苦;讚歎幾句得意忘形,好高興,這都不行,都是禁不起外面的境界干擾。所以真正有定功的人,毀譽不動心;讚歎我,笑笑,不動心,毀謗,也笑笑,也不動心。如如不動,不生煩惱,他生智慧,本有的能力就恢復了。本有是能見、能聽、能嗅,能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超過一般人,我們現在用科學家的話來講,就是他突破了空間維次。
這個我們在講席裡頭也做了多次報告,空間維次怎麼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來的。妄想裡面的空間維次少,分別就多,最嚴重的是執著,有執著,你就有非常多的空間維次,你就沒有法子突破。所以你看看佛在經教裡告訴我們,小乘須陀洹、《華嚴經》初信位的菩薩,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也就是我們平常簡單的講,他放下了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個統統放下了,他天眼、天耳這兩種能力就現前。他上面能看到天神,下面能看到餓鬼、地獄;天上、人間的音聲,他能聽得到,所以他有很多人間無法想像的訊息。這個訊息裡面有吉凶禍福,別人不知道,他知道,他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須陀洹是修來的,修來的好,不會失掉;要是報得的,是與生俱來的,很難保住,如果沒有定功他保不住。修來的,他來坐胎的時候,心很清淨,很有福報;如果一被外面環境染污,他能力就失掉。然後再放下思惑,三界八十一品,三界九地,每地有九品,九九八十一品。能斷掉一部分,他證二果,證到二果,能力又恢復兩個,有他心通、有宿命通。宿命通是知道過去生生世世,在我們想像當中,應該是幾十世或者到一、二百世都知道,再往前面去不知道了,他能力達不到了;要到證阿羅漢果,阿羅漢能知道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阿羅漢就是見思煩惱全放下了,我們講對於世出世間一切執著統放下了。
諸位要曉得,這是人的本能,你有沒有?你有,你不是沒有。所以學佛頭一個是信自己,不是信別人。信別人沒用,要信自己才管用,信自己什麼?信自己本性,這叫自信。信自己的本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個你要相信,你才叫真的信佛,真的信大乘。我們學佛學什麼?恢復我們的本性,我們本性迷失了,從迷回歸到覺悟,你就功德圓滿。這叫真正信佛,這叫真正學佛,學佛不是學別的,學這個。
然後回過頭來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別人是什麼?世間人迷惑顛倒,我把自性完全迷失了,回頭自己看看,自己是迷還是悟?我跟別人一樣,也是迷惑顛倒。所以諸位要知道,蕅益大師講,《彌陀經》講六個信,第一個是信自己,第二個是信佛,信釋迦牟尼佛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接引眾生,我也有分,你也有分。你看講得多清楚、多明白!你不信,那一點辦法都沒有。單信佛不信自己不能往生,要信自己,自己本來是佛。佛的德行圓圓滿滿,一絲毫欠缺都沒有,舉個簡單例子,弟子規,圓滿的;感應篇,圓滿的;十善業道,圓滿的。我們在人天上做得圓圓滿滿,我們比天人,一比差一大截;我們跟須陀洹比不能比,人家是精純,我們這個圓滿裡頭還夾雜,不純。往上比才曉得自己不行,慚愧心才能生得起來,勇猛精進心才能生得起來。
所以此地『又放光明名照耀』。這是跟誰說的?這是法身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人,就像釋迦牟尼、像惠能大師他們的光明。這個光明的來源,自性裡面本有的般若智慧,不是從外頭來的。一切諸佛如來、一切六道眾生個個平等,沒有高下,只是眾生迷了自性,自性裡面的智慧光明一絲毫都透不出來。他所透出來的是煩惱習氣、貪瞋痴慢,放這種光,貪瞋痴慢的光!貪瞋痴慢的光感什麼果報?感餓鬼、地獄、畜生,他幹的是這個事情。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這是佛菩薩他的光明,「映蔽一切諸天光」,這個諸天是指二十八層天,二十八層天的天人沒有一個人能夠跟他相比。佛光普照就是自性裡頭本有智慧光明普照像太陽一樣,二十八層天人那個光明,就像點的蠟燭一樣,你看蠟燭在太陽底下亮不亮?不是它沒有光,它的光顯不出來,陽光太強,顯得它光彩沒有了,就這麼個意思。
『所有暗障靡不除』,映蔽一切諸天光,這是講它的作用,「暗障」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無明、塵沙、見思煩惱,佛的智慧光一照,你這個業障就消了。所以念佛人往生,我們雖然功夫沒有成就,但是信願行這三個條件具足,臨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你,佛是先放光照你,就跟此地一樣,佛的照耀光加持你,把你的功夫提升一倍。所以你本來功夫成片,不錯,功夫成片提升一倍就是事一心不亂。我們自己本來念佛的功夫還不到功夫成片,不到,接近,接近好,佛光一照,一提升就是功夫成片。不能一點都沒有,一點都沒有,佛光對你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不起作用,這一定要知道。佛不是不慈悲,我們總得要有一分,他就給你一分;你有二分,他就給你二分;你有三分,他就給你三分,按照這個比例你得到受用。由此可知,我們不真幹不行,不真幹,佛光加不上,照來的時候,我們都得不到利益。
所以自己一定要修功德,不是修福德,修功德,功德是戒定慧。受持《弟子規》是功德,學習《感應篇》是功德,你在佛門、社會做慈善事業、做布施,那是修福德,那不是功德,功德跟福德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功德是可以幫助你的,福德不行。《壇經》上說得很好,「此事」,此事是生死大事,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這個大事;「福不能救」,修再大的福報都沒有用,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功德能救。所以你不要瞧不起《弟子規》,《弟子規》百分之百做到,念佛決定往生,為什麼?功夫差很遠,連功夫成片都不到,他接近,你確實是世間的善男子、善女人,接近,接近佛光一照就把你提升到功夫成片,凡聖同居土,你就有分。如果連《弟子規》都做不到,凡聖同居土沒有分,那你還得來生再來,到哪一生把人做好了,《弟子規》是教你做人,真正是個標準的好人,你念佛求生才能夠到達凡聖同居土。功夫高下不一樣,所以品位不相同,凡聖同居土裡面有三輩九品,說明你的功夫沒有白費。為什麼不在這個世間多用一分功夫,多消一點業障,多長一點智慧?決不求名聞利養、決不貪五欲六塵。你有求名聞利養的心、有貪五欲六塵的享受的心就完了,你所修的全是福報,你這一生往生就沒分。
所以下面一句,『普為眾生作饒益』,要發這個大願,念念要幫助眾生,讓眾生得到最豐饒的利益,不為自己,念念利益眾生。我在這個位置上遇到有賢明的人,我相信他要在我這位置上一定比我做得更好,我趕緊把位置讓給他,是為眾生作饒益,為什麼?他會做得比我更好,他會做得比我更多,我退下來,我在旁邊幫助他做,這是菩薩,這是功德。就像印宗法師一樣,印宗法師把六祖一推上去,拜他為師,這個廟請他做住持,他自己退下來。你看這剛剛出家,什麼地位都沒有,這一把他提上來,水漲船高,一下就把六祖抬起來,要不然誰認識他?誰會聽他?一看,我們老師都拜他為師,印宗那些學生統統都變成六祖的學生,這才叫真正是普為眾生作饒益。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8:16:3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