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三四卷) 2006/9/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63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第二個小段,「若得增上下二頌半,明十行位」。這一共有五行十句,說十行位,跟前面的大致相同,沒有十行之名,有十行之事。我們看經文,把經文念一段:
【若得增上最勝心。則常修習波羅蜜。若常修習波羅蜜。則能具足摩訶衍。】
『波羅蜜』是十行的總名,十行菩薩於十信、十住自利圓滿,又復為利他之行也,所以稱之為十行位。由此可知,菩薩要利益眾生首先要自利圓滿,自利不圓滿不能夠利益眾生,這是決定的道理。佛法如是,世法又何嘗不如是?現代我們遇到許多的家長,我在國內遇到的還不多,在海外多,告訴我兒女不好教,不聽話!很多老師,特別是初中老師,抱怨學生不好教,我能夠想像得到。為什麼不好教?第一個是父母沒有做得好,你怎麼能夠教育子女?老師自己做得不好,如何教學生?師是榜樣!你樣子不好。學生在家裡面學父母,兒童,沒有成年;在學校裡,老師是他的榜樣,所謂是為人師表。特別是幼兒園、小學、初中,老師一定要跟學生做個好樣子。
佛法是社會教育,住在世間的使命,大乘就是教化眾生,不入生死,生死是六道,他也不入涅槃,不捨眾生,這是大乘法。不捨眾生就是教化眾生,幫助眾生,幫助什麼?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你就想到,自己沒有破迷開悟,怎麼能幫助人?自己不能夠堂堂正正的做個好人,怎麼能教人家持戒、守法?所以一切都要從自己做起,這個道理不能不懂。十信、十住全是自利,自利裡面當然有利他,利他還是自利,這個一定要懂得,是以利他為手段,自利為目標。到十行、十迴向,利他多了,利他還是自利,為什麼?這個時候要修十波羅蜜。所以,經文裡面講『則常修習波羅蜜』,這是他主修的功課。
什麼是十行?我們在此地也簡單的做個介紹,我們應當要學習。菩薩要做出樣子給別人看,給社會大眾看。第一個是「歡喜行,為佛子之菩薩以如來之妙德隨順十方也」。我們現在是不是這樣做的?經教裡面我們常常讀到,「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當然這個菩薩,主要的就是指十行的菩薩第一行位,也能夠泛指所有的菩薩。你是個菩薩,菩薩不能令一切眾生生煩惱,會令一切眾生生煩惱的,不是菩薩,那是什麼?魔,不是佛。魔令一切眾生生煩惱,生恐怖,菩薩不是的,菩薩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為什麼一切眾生見到菩薩生歡喜心?菩薩學佛!如來就是佛,佛的德行是什麼?無量無邊,祖師大德給我們歸納,三皈。你看看三皈,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樣的人一般大眾接觸歡不歡喜?持戒、修定,處事待人接物,十善、六度、四攝、普賢十願,如來的妙德。修德而隨順一切眾生,「十方」是一切眾生,普賢菩薩告訴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一切眾生接觸當然生歡喜心。
我們在此地要學的,我們現在雖然還沒有,不要說是十行位,十信位都沒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諸位總要記住,初信位的菩薩有一點點如來妙德,哪一點?他將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掉了。這個斷掉是什麼樣子?就是《金剛經》上講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做到了。他是聖人,他不是凡人,《華嚴經》初信位的菩薩。雖然他還沒出六道輪迴,我們知道七信才出六道,才證阿羅漢果,六信以下沒有出六道,前面跟諸位做了報告。但是因為見惑斷了,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決定不墮三惡道。在六道裡面只有天上、人間,他也不會墮阿修羅道,就是人天兩道。佛在經教裡告訴我們七次往返,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就出了六道輪迴。
所以初果,我們這裡講初信菩薩,在三種不退裡面他所證得的是位不退,絕對不會退落到凡夫。小乘四果四向,我們今天在哪個位次?我們今天在初果向,就是目標、方向是初果,但是沒有證得,認真努力在學習,沒證得,自己要知道自己的地位。人貴自知之明,你才能夠奮發向上,精進不懈,不能不知道自己。向上,這些知道有好處,讓自己生起仰慕之心。你要問自己什麼時候能夠證到十住、十行?這沒有時間表的,完全靠個人努力。有,真有一生證得的,真有無量劫才證得的,這個道理不能不曉得。無量劫跟一生,這時間差距太遠了,在《華嚴經》上念劫圓融,關鍵在迷悟。
說到這個地方,我想一定有很多同學都會問,怎麼樣才能開悟?定就能開悟。怎麼樣能得定?持戒就能得定,持戒是守規矩。老師教的,你要認真學習,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專,你看《三字經》上講「教之道,貴以專」。老師教一班學生,哪個學生真的接受、聽懂了,老師曉得,從哪裡曉得?這學生專注,上課的時候全部精神集中在聽講,這個學生決定是得到。如果這個學生上課心不在焉,他有妄想,他有雜念,精神不集中,不能專注,老師就曉得這堂課他雖然在教室,他聽到的有限;一面在聽課,一面在打妄想,沒有專注!聽是聽了,懂不懂?不懂。不懂他怎麼能體會?當然不能開悟。專注是定,不可以打妄想,連寫筆記都是妄想。
真正好的學生,寫筆記是什麼時候?這堂課上完。上課的時候專注的聽,課上完,下課再寫筆記,把這堂課重要的東西記下來。如果是上根人,不要寫筆記,為什麼?境界不斷向上提升,明年的境界跟今年不一樣。今年要費好多的時間、精神去寫筆記,寫出來的東西,明年一看沒用處,自己向上提升了。根大利的人,半年就不一樣,三個月就不一樣,一年四季,季季向上提升,那筆記有什麼用處?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上課接受老師教誨的時候,決定不能分心。一會兒有個人有事情叫你,現在尤其是手機會有電話,你怎麼能專心?你不專心,你聽經就沒有悟處,沒有悟處你就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這個虧吃大了。
我做學生的時代,在台中跟李老師,李老師對我的教誨,就是特別叫我專注,不准寫筆記。上他老人家的課前面三堂,大概只有三堂,因為我的座位是在第一排當中,老師看得很清楚,上課的時候我有筆記本我在那裡寫。第三堂課下課,老師就叫我到他房間,就問我,你聽經在寫什麼?寫筆記。他就告訴我:這個東西沒有用,明年你的境界提升,你想想看,你浪費這麼多的時間、精神,你寫這個有什麼用?要專心聽。我這才明瞭,以後不寫筆記,全部精神貫注在聽講,有悟處,果然比聽經寫筆記有效。因為聽經寫筆記分心,你所記的是言語,你記他的言語。古人所講的弦外之音,你完全不能體會,真正的意思不在言語裡頭,在言語之外!你聽經要會聽,要聽言語之外的,那叫妙音,那叫妙理。
這個要靠你領悟,你不能領悟就沒有辦法,筆記記得再多,記得再好,普通學生,不是一等一的學生。一等一的學生是專注,怎麼能分心去寫筆記?老師他也是觀機施教,看眾生的根性。有悟性的學生要幫助他開悟,沒有悟性的學生,那就隨他記筆記去,不會干涉他,沒有悟性。同是一個教室同學很多,老師對每個人根性都了解,雖然同一個教室上課,用心不相同。所以,你不能夠體會如來的妙德,你怎麼能修行?你怎麼能隨順?隨順是智慧,隨順裡頭有法喜,隨順裡面不會被外面境界轉。如果隨順隨著轉,那個麻煩大了。現在社會的眾生你去隨順他,準隨順到三惡道。高度智慧!
第二個,「饒益行,利益一切眾生也」。益就是利益,饒是豐饒、豐富,無比殊勝的利益,供養一切眾生,這叫饒益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一不是為眾生想,無一不是為利益眾生。我們生在現前的社會,大家曉得眾生很苦,我們自己也很苦,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來的。我們對於人生、宇宙的事實真相一無所知,偏偏還自以為聰明,懷疑古聖先賢的教誨。古時候沒有科學,認為我們祖宗幾千年留下來的東西不合科學,沒有信心,不願意去學習。苦難當中,用科學方法尋求解答,科學家、哲學家、聰明人一直學到今天還是找不到一個妥善的方法,都在那裡摸索,摸得很苦!看到世界愈來愈混亂,混亂到現前這個局面,真正是叫人難以忍受!
自殺率為什麼這麼高?最近這些年來,自殺率年年往上升,沒有止住的現象,年年上升。這就是說混亂到令人無法忍受了,只好自殺,自殺能解決問題嗎?不能。解決問題之道要學問,要真正的學問,不是空談。是理想、是空談,那個無濟於事,要真學問,真管用!東方的聖人實在講都是講實學,實在的學問,決不是空洞的,中國傳統是實學。佛法是實學,真有內容,不是談玄說妙,它所追求的實實在在真的解決人生的問題,認識宇宙的真相。人生是自己,解決自己生死大事,不是假的。這個問題都能解決,世間這一切混亂、衝突、矛盾,小問題,都不是大問題,哪有不能解決之道?怎麼解決法?要教,要上課。更重要的,覺悟的人要表演出超脫、覺悟的形象給大家看,讓大家看了之後能一下醒過來。
眾生的根性不齊,利根的人、上上根人,一看、一聽他就領悟。中下根就不行了,必須要看很長的時間,聽很長的時間,他才能開悟;下根人那時間更長。須菩提尊者跟釋迦牟尼佛,很早!釋迦牟尼佛出來弘法利生,很早他就親近了。一直到般若會上,到金剛般若會上,我們估計跟釋迦牟尼佛學習差不多是三十年。三十年天天看釋迦牟尼佛的生活,每天出去托缽,天天做的這個樣子,他看了三十年,一下開悟了,讚歎希有、希有。看出苗頭出來,看了三十年,讚歎備至,這是《金剛經》的發起。須菩提不是中下根,在佛陀的身邊還要這麼長的時間;那我們現前對同修們的教誨,沒有三十年行嗎?三十年能夠覺悟,這都是好根器,不容易!
我也常常勸勉同修,在這麼個混亂的時代,佛法衰落到谷底,我們還能夠受益,沒有被世俗的洪流所淘汰,什麼原因?天天不斷的在學,非常認真的在學。天天學,不認真,沒用,為什麼?天天學,不認真,世味比法味濃,還是放不下五欲六塵,「那個好!那裡頭有快樂」,你就被淘汰掉了。天天很認真的學習,發現這裡頭有樂,有法樂,法樂超過世間的樂,你才會主動的放棄它。你看世間人,現在人迷戀電視!我居然四十多年不看電視,不看報紙,不看雜誌,不看電影。這些世間人認為是娛樂的,我全部捨棄,為什麼?讀經的樂超過它們,不能比!這就是把我們自己享樂的等級提升。世間人所享受的樂,五欲六塵之樂,我們提升了,那個自然就放下。你要不提升,你怎麼能放下?
我們在前面讀過的,你看經上講的,不求五欲,不求王位,王位在此地可以說社會的地位,哪個人不追求?我們不要。五欲六塵的樂不要,身分地位的榮譽的樂,我們也不要。富饒是財富,自樂是享受,大名稱,我們今天講知名度,凡是有知名度,在社會上都是有權位,有地位、有權勢,統統捨棄掉。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樣子,那是什麼?他的享受提升了,不是這個境界。我們如何能夠幫助一切眾生把享受向上提升?當然還是先從自己做起。自己沒有提升,怎麼能幫助別人提升?自己提升之後,幫助別人,別人相信。你自己沒有提升,想這個世間我都不要了,修苦行,世間人認為修苦行,實際上我在前面講過,苦中有真樂,那是提升。回過頭再看看世間人享受五欲六塵之樂,樂中有真苦,你說應不應該捨棄?這自己就曉得了。
第三個是「無瞋恨行」,這很重要,「自覺覺他,無違逆也」。違逆是對自性講的。自性裡面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能,不違背自性,一切總是隨順自性,絕無違逆。特別是瞋恨,瞋恨是不覺。世尊給我們講十法界的因行,瞋恨是在哪一道?地獄道,這個我們要記住。「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人在盛怒之下,他的血液、他的細胞都含著有毒素,你說多可怕,對自己實在講非常的不利。常常發脾氣的人,壽命不長,這個道理不難懂得,常常發脾氣的人,他哪來的快樂?古人告訴我們,當你在發脾氣的時候,你的飲食味道都變了,你有沒有能覺察到?你心情很不好、很不高興,很好的飯菜,你吃的是什麼味道?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吃了怎麼樣?無味。不是真的味道沒有,味道被你變了,境隨心轉!
去年,還是前年,我聽說有些小學生,老師帶著做實驗,用饅頭。同一個蒸籠蒸出來的饅頭,拿兩個,一個放在前門,一個放在後門。前門進進出出的,都給饅頭講「你太好了,我很喜歡你」;後門的那個,跟它講「我討厭你,不喜歡你」。一個星期之後,前門這個饅頭顏色也好看,雖然時間長了,發酵了,但是氣味很好聞。後面那個,你對它瞋恨,不喜歡它,那個饅頭變黑了,你聞聞看,臭氣,很難聞。這個實驗大概是從江本博士水實驗那個地方引伸的靈感,來做這個實驗,果然不錯。你就曉得你歡喜心,你吃這個饅頭不一樣;瞋恨心嘗,又不一樣。
人在歡喜的時候,菜飯是很普通的,吃起來津津有味;人在非常不高興的時候,很豐富的宴席,吃起來沒有味道。這個很容易做實驗。而且在盛怒之下決定影響你的內臟,血液循環的系統受影響。再一個就是消化系統,你吃的東西,如果吃的分量多一點,很容易得病。我講經的時候說過,發脾氣,你對某個人發脾氣,他受害只有三分,自己受害七分,錯了,大錯特錯。能原諒別人是大德,不知道積功累德,而去造過失,這是愚痴,真正叫不懂事。希望我們能夠隨順法性,我們也沒見性,也不知道性是什麼?隨順佛陀教誨,佛陀教誨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我們對佛陀要有信心,佛不欺騙人。《金剛經》上講得很好,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決定不欺騙人,句句是實話。那就是自性流出來,我們能隨順是隨順性德,隨順自性。
所以,註解這八個字註得好,無瞋恚就是自覺覺他。無違逆,意思尤其是雙關,自己不違背性德,跟別的人不會產生衝突。我們現在講社會的衝突、矛盾,你沒有瞋恚自然就能化解,化解就是無違逆,這不能不知道。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再說下面的第四行,「無盡行,隨類現身,三世平等,通達十方,利他之行無盡也」。這是十行位第四行,我們很清楚可以看到菩薩所示現的能力、德能,就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所說的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方法教化眾生,他就說什麼法。所以大乘教裡面,我們必須要知道,沒有一定的形相,也沒有一定的方法。像《楞嚴》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類化身,三世平等。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才知道佛法博大精深,這不是讚歎之詞,這是真實的。它沒有一樣不包括在其中,你怎麼能分別?怎麼可以執著?現在講科學,科學一定要分門別類;換句話說,決定不能夠離開分別執著。離開分別執著,科學就沒有了,科學必須要有分別,要分類。
而大乘教裡面,宇宙是一體,所謂不二法門,你想想看這個味道,不二法門!世界上宗教這麼多,《華嚴經》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是什麼?宗教是一;多,宗教裡頭有佛教、有基督教、有天主教、有伊斯蘭教、有印度教,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佛法裡頭有味道!平等。我們在講席裡頭也常說,常常提起,希望大家能夠體會得到。應以佛身得度就現佛身,應以基督身得度就現基督身,應以天主教身得度,就現天主教身,聖母瑪利亞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叫隨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什麼人現的身?法性。法性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沒有形相,能現一切相,能現一切身。所以一切相是一個相,一切身是一個身,這叫三世平等。
我們學習宗教,信仰宗教,無論學哪個教,教教都通!沒有矛盾、沒有分別。矛盾、分別是沒有真正理解、沒有真正認識諸法實相,從自己妄想分別執著裡面產生錯誤的見解,把宗教的真相扭曲了。真正覺悟之後,宗教原來是一家!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哪裡有對立?哪有矛盾?哪裡會有衝突?不可能的!一切隨順自然,就對了。只要違背自然的法則,違背自然的運行,一定出亂子,弊病就出現了。以我們身體來講,這個身體隨順自然,健康的;不隨順自然,就是用腦過度,用思想過度。我們通常講用心過度,我們讀書,說用眼過度,都會成問題;現在我看用手機,是用耳過度。
手機發明人好像有個公告,這個東西常常聽,聽多了會影響整個腦神經,決不是好事情。所以發明人,我好像在報紙上看到一個訊息,提出一個忠告,聽手機最好不要超過一分鐘,這是忠告,而且勸人一定要用耳機,用耳機;要是時間太長,一天次數太多,肯定影響你頭腦,為什麼?不正常。科學技術確實是帶給我們很多便利,但是你有沒有想到,許多便利裡頭不正常!影響我們生活,影響我們的生理,影響心理,付出慘痛的代價,得不償失。幾個人覺悟?
菩薩隨類現身,通達十方,利他之行,通達十方是智慧,只有有智慧才為眾生現身說法,現身是身教!做出最好的榜樣來。以身教為主,言教是輔助,言語是輔助,身教是主,一定要做出來。怎麼做?知道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我們前面念過的。我們要怎麼做?就要把這個做出來,做出來第一個是尊重,對一切眾生尊重、恭敬、讚歎、供養,字字句句裡頭都包含無量義。然後曉得我們對一切眾生怎麼對待?要跟對待自己父母、兄弟姐妹一樣,要跟對待諸佛如來、祖師大德一樣,那就對了。
那些細節,《弟子規》裡面說出細節的綱領,《感應篇》和《十善業道》都是講細節的綱領。我們認真學習,依教奉行,這是身教,表演,這真正是個菩薩。我們今天的地位,用小乘的話來說,初果向,我們向著這個聖道方向、目標,方向沒錯,目標還沒達到。初果是第一站,二果是第二站,第四站才是阿羅漢。我們現在開始起步走,向第一站走,第一站還沒到,第一站到了就是證初果,這個總要曉得,總要清楚、要明白。不能狂妄,愈是高位愈謙虛,愈是高位愈尊重別人。為什麼?他知道得愈清楚,了解得愈透徹,所以他做得很徹底,做得很圓滿。最高的果位是如來,究竟圓滿的佛果。我們在經教裡頭,這裡有不少記載,你看看釋迦牟尼佛處事待人接物,所現的是真實、清淨、平等的慈悲。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看這個名詞術語的意思,無緣是沒有條件。為什麼沒有條件?自他是一體,不是二體。就像我們身上的器官一樣,你是眼睛,我是耳朵,雖然不同,是一體。一個心性,一個法身,關係多麼密切。確實比儒家,我們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還要向上提升一個層次!中國傳統的文化已經了不起了,為什麼?把世間所有的人都看作親人,總是想把你拉進來,沒有把你排出去的。中國文化的特色就是家庭,諸位你要曉得,古時候是大家庭,跟西方人小家庭完全不一樣。大家庭不分家的,幾代同堂,一個家族幾十人是非常正常的。三代,祖父母、父母、叔伯、兄弟姐妹,下面還有兒孫;家族人丁旺的,五代同堂。諸位在小說裡頭,《紅樓夢》是個好的代表,大家族!上上下下二、三百人,那是一個家族。
所以家要和,怎麼和?守禮,禮是規矩。都懂得謙讓,每個人都知道謙虛,都知道讓,不爭,家和萬事興。能夠治家就能夠治國,齊家、治國,能治國就能夠叫天下人得到公平,平天下是這個意思,讓天下人得到公平。在學校念書,老師,老師稱師父,在從前私塾稱老師是師父,學徒稱他的老師稱師傅,同學稱師兄弟,你們想想看這個味道,多親密!這是中國文化的特色。所以要化解衝突,要恢復到世界的安定和平,中國這套東西有效!靠什麼?靠教學,辦班教學。這世間大聖大賢,沒有一個不是從事於教學的工作,一生樂此不疲!教化眾生。孔孟教學,釋迦牟尼佛教學,耶穌、穆罕默德統統是教學。
中國《三字經》上講得好,「人之初,性本善」,這是一體,一個生命共同體。「性相近,習相遠」,遠近不是說別人,這是自己,每個人自性是一樣的,平等的,所以說相近。但是每個人的習氣不一樣,習氣違背你的性德,跟你的性德愈來愈遠,這是一個意思。習性跟習性也不一樣,也有遠近距離的差別,教育就非常重要了。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目的是讓人回歸自性,這高明。「苟不教,性乃遷」,你要不好好的教他,染上不好的習性就變壞了。今天社會的動亂原因在此地,沒教!自然他就變壞了。
而「教之道,貴以專」,教學要懂得專注,沒有專注的心態來學習,再好的老師都沒用處。真正高明的好老師,學生不能專注的他不教,為什麼?白費力氣,教了他聽不進去。只有他專心,他一分專心他能得一分,十分專心他能得十分。他不專注,我們現在一般人講心浮氣躁,妄想太多,欲望無窮,這個跟道、跟性德完全相違背。在這種情況之下,這個真正覺悟的人、這個善友他不教了,不教怎麼?專求提升自己,這個世間緣盡了,他就走了。這一小節是講感應道交,不捨眾生,利他之行無盡。
下面第五,「離痴亂行,種種之法門雖不同,然一切合同而無差誤也」。你看看痴、亂,痴亂是什麼?三毒煩惱裡面的愚痴,痴一定亂,痴翻過來是智慧,亂翻過來是治,痴是大亂,智慧是大治。這不是很清楚很明白嗎?所以,種種法門,法門不同,八萬四千法門。教化眾生,眾生根性不相同,不是一個法門能令一切眾生都開悟,能令一切眾生都成就,這做不到的。所以佛說種種法門,說八萬四千法門。
我們今天做了一個光碟,「凡聖迷悟示意圖」,裡面也做了五、六套不同的法門,破迷開悟。為什麼做許多不一樣的?就是代表種種法門,取這個意思,不是一個法門。諸位仔細看你會去領悟,有頓悟的、有漸悟的,頓悟的是妄想分別執著一下就拿掉,頓悟!漸悟是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先破執著,再斷分別,最後再放下妄想,這是漸漸漸修的。所以用很多方法來表示,讓你在這個裡頭看出,法門雖然不同,但是目標是一個,都是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一切合同而無差誤,一切合,一切同。然後我們就曉得,八萬四千法門在方法、門徑是異,可是目標、方向是同。用佛法來說,無非都是斷煩惱、開智慧,無非都是菩提道,證大般涅槃。
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每個法門都是菩提道,都是通達無上菩提。修學,那你就要注意,你只能走一條路;同時走兩條路,同時走三條路,你想想能不能成就?不能。為什麼原因?你的心不能專一。心不專一你就是有分別、有執著,分別執著不容易放下。你選三個法門,肯定你都喜歡這三個法門,譬如我們常常聽到的,禪淨雙修,他就兩個法門;還有人還加上密,禪淨密三修,好像是有道理。這三個方式不一樣,他同時要學,同時要兼顧,你說他分不分心?分心是不是執著?是不是分別?是不是妄想?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放下,凡夫一個。他忘掉佛說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什麼意思?叫你在所有法門裡頭選一個法門,一門深入!這是專。教之道,貴以專,學之道,還是貴以專,你不專你學不到。那要問你學什麼?學定、學慧,不是學別的。
定慧怎麼學法?學看破、學放下就對了。不放下是愚人,這句話是古大德講的,一等一的聰明人,聽了之後馬上放下,還不放下那行嗎?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放下就是!上上根人,禪宗惠能大師講的上上根人,他自己做了個代表。你要知道,沒念過書,不認識字,家裡很貧窮,一無所有,靠勞力砍柴、賣柴過日子,母子兩個人相依為命。所以生活清苦,好!沒有妄想。你看一聽到人家念經,他從窗外走過,聽到裡面念《金剛經》,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就有領悟。再跑到屋子裡面問念經的人,你念的是什麼?你從哪裡學來的?當然念經的人也問他,你問這些幹什麼?他聽了這個很有意思,他有領悟。
一個人能悟入,那太不容易了!學佛的人都是好人,聽到這個人聽幾句經文,他就有這麼深的領悟,就發心幫助他。勸他到五祖那裡去參學,家裡面?家裡面大家來照顧,所以就有一個人拿十兩銀子給他安家。「你好好的去學,十兩銀子可以給你母親過生活。」當然這些發心的人自然會照顧,他就放心去。這些都是示現的,都是在做給我們看,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能體會,要做到這麼樣的圓融,這麼樣的自在,你不離愚痴怎麼行?怎麼離愚痴?放下!不放下,永遠愚痴。要知道一切眾生本來具足如來智慧德相,經上講皆有,本來具足!你的智慧跑哪兒去了?智慧現在變成煩惱,就是智慧變成了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佛在經上常講煩惱即菩提,煩惱、菩提是一不是二,覺了就叫菩提,迷了就叫煩惱,總在迷悟不同。
迷的時候,把菩提,就是把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扭曲了,變成煩惱,變成這種堅固執著,不肯放下。堅固執著不肯放下,在十法界業因裡面是畜生因,那裡面還有嚴重的貪愛在裡面,慳貪的心。有,捨不得給人,不肯布施,不肯供養,自己抓住不放,這有貪心,貪心是餓鬼。這是造的什麼因?鬼、畜之因。這一生好不容易得個人身,來生變成鬼、畜生,這是聰明嗎?總要自己好好想想,你想通了就是看破,看破之後你才肯放下,我不再幹傻事了。放下是聰明人,離愚痴,對種種法門平等恭敬。我自己雖然修淨土,我對淨土之外的禪、教、密,沒有一個法門不恭敬。不但對佛教所有法門恭敬,我們現在讀《華嚴》更明白了,心量拓開了,有點智慧。對世間所有一切宗教,所有一切的善法,沒有一樣不恭敬,為什麼?現在知道它是一體。
沒有一樣不是佛菩薩示現,不僅僅是應以佛身得度即現佛身,那是講宗教。應以國王身得度,現國王身;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現童男童女身;應以長者身得度,現長者身;現在講,應以教授身得度,就現教授身,不一定。你才曉得這個世間人各行各業裡面,有沒有佛菩薩應化在其中?太多了。你迷惑你不認識,如果一旦覺悟,認識了,你自然是一切恭敬,一心頂禮,歡喜讚歎。這個苦難,眾生特別苦,佛能捨棄嗎?愈是苦的地方佛菩薩愈要多照顧一分,所謂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愈是苦的地方,愈是有災難的地方,佛菩薩應化愈多。但是什麼?他身分不暴露,凡夫不認識,凡夫看佛菩薩也是凡夫。佛菩薩對他尊重、禮敬,但是凡夫對佛菩薩不會尊重,不會禮敬,甚至還要毀謗、侮辱,還要陷害。佛菩薩無所謂,你把他身命害死了,他又來了,絕對不會責怪你,總是希望幫助你回頭。這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下面第六「善現行,以離痴亂故,能於同中現異相,於一一異相各現同相,同異圓融也」,叫善現。以佛法做例子,確實於同中,同一個法性、同一個法身,現異相,異是不同,現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是異相。雖異,異中有同,同是什麼?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而且怎麼樣?同一個手段,那是什麼?決定同修戒定慧。只是用的方式不一樣,都是修的戒定慧,都是斷煩惱長智慧。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斷無明煩惱,異中有同!無論哪個法門,總離不開這個原則,這個原則是共同的,持戒、修定、開慧。
再擴大,我們看看,擴大到其他世間所有宗教,標準不一樣了。雖然不像佛門持戒這麼樣的嚴,修戒定慧,但是一定是有規矩。《新舊約》裡面講,上帝與人定的有約,這個約好像條約一樣,也就是給你定的規矩,你要遵守,這就是佛門裡面講的持戒。上帝勸人,愛世人要像愛上帝一樣,你怎麼樣愛上帝,你就怎麼樣愛世人。你們想想這個味道,愛上帝是自行,愛世人是化他,先成就自己,然後再幫助別人。你想想看是不是一個味道?宗教不相同,接引的方法不相同,你去看它的意思是不是一樣?我們細心去體會就明白了,沒有兩樣。他們說上帝、說真神,在佛教裡面講的法性、法相。佛教裡頭不稱為真神,不稱為上帝,為什麼?真正是造物主!遍法界虛空界,依正莊嚴,森羅萬象,「唯心所現」,這個心就是法性,「唯識所變」。其他宗教裡面稱為真神、稱為上帝、稱為主;伊斯蘭教稱為安拉,我們中國人翻作真主。名相不同,裡面真的有相同的地方。
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同異圓融。你要是契入這個境界,在現在多元文化的社會裡,人家要問你,你信什麼宗教?我什麼宗教都信,什麼宗教跟我都不衝突,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在許多場合裡面,人家問我,法師你是哪裡人?我告訴他,我是地球人,我們共同都住在這個地球上,這不是地球人嗎?地球人就是一家人,何必分什麼這個國、那個國?這個族、那個族?國、族是異,地球人是同,同中現異,異中現同,同異是一不是二,這就是圓融。圓融才得自在,圓融才真正變成一家人,哪有不尊重的道理?哪有不敬愛的道理?怎麼可能不互助合作?你要還有分別執著,還有自他,你認識不清楚,事實真相你還沒有明白過來;換句話說,痴沒斷。痴沒斷,貪瞋就沒斷,貪瞋痴沒斷。貪瞋痴斷了就圓融,貪瞋痴斷了,才知道法界虛空界依正莊嚴,一切眾生是自己,是一家人。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7:04:1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