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五一卷) 2005/01/1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351
請看「菩薩問明品」第二大段教化甚深,文殊菩薩所問的第四句:
【隨其行。】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註得很簡單,「行謂三業善惡」;在《鈔》裡面他有註解,「行二義者,一隨修何行時,二以何行化之,其能化行與所行行未必全同,如行施行時,或以施行化,或以禪慧行化故」。由此可知,經文每句都含義甚深,境界深廣無盡。
佛菩薩幫助眾生,應機說法,他現在需要什麼,我們就要用什麼來幫助他。譬如我們這個世間現前這個階段,在這個地球上不僅僅是在我們這個國家,在全世界,諸位都知道這個世界動亂到極處,災難之頻繁史無前例,過去歷史上從來沒有這麼樣嚴重,這是果,這是一切眾生行業所感之果報。從果我們就要想到因。像這種情形雖然在我們這個世界歷史上過去沒有發生過的,但是諸佛菩薩他們的智慧神通不可思議,像這種情形他們有沒有經歷過?我們在想像當中,他們經歷得太多太多!也許在這個世界見的,也許在他方世界見的。總而言之,是不善的三業。那就此地講的三業善惡,就是三業惡所感召的,絕對不是三業純善。三業純善所感召的是極樂世界,至少是我們一般所講的天堂、天園、天國。為什麼?佛在經上跟我們說得太多了。上品十善果報在天上,愛欲沒斷生欲界天;禪定功深,愛欲完全伏住、不起作用了生色界天;禪定功夫更深一層生無色界天;大乘教裡面純淨純善生華藏世界、生極樂世界,諸佛報土裡面去了,無不是『隨其行』。
今天我們看到這個果報,就要想到這一切眾生造的業因。這個業因是累積的,累積到現在爆發了。累積是因,當然現前有緣,緣是什麼?內有煩惱,外有誘惑,不善的誘惑!現在我們六根所接觸的電視、電影、戲劇、歌舞,乃至於廣告,甚至於你到街頭上去看看形形色色、來來往往的人,他們所表現的色情、暴力、貪瞋痴慢,這樣變成風氣,這災難怎麼能免得了?所以今天眾生的行業堪慮、可怕!我們怎樣在這個環境裡面得到安穩,不受這個環境的影響?《華嚴經》好!這經裡頭文殊菩薩問的「十隨」,我們在下面可以看到財首菩薩的回答,有十首偈,每首裡面答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有從事上答,有從理上答,事是事相,俗諦,就是我們一般人都能夠理解的。深一層,這是教化甚深,深的是從體性上答,那真能解決問題。事相上有善惡,三業善生天,三業惡在三惡道。六道裡頭有三善道、三惡道,什麼樣的業因感什麼樣的果報。甚深那就不一樣。所以財首菩薩開頭這三首偈,這裡頭很深的意思,人空法空。從人法二空再推展到整個宇宙,這是真解脫,這是真的解決問題,那才是真正的教化甚深。我們不但超越六道,還超越十法界。
確實諸佛菩薩真的是希望我們效法善財童子一生證得圓滿菩提,徹底悟得諸法實相,這才叫做甚深教化。但是甚深還是要從最淺顯的下手,像我們讀書一樣。用現在的話來說,我們讀書目的是要拿到最高的學位,成就真正圓滿的德行學問。從哪裡讀起?還得從幼稚園讀起,從小學讀起。所以小學、中學就像這個經上所講的事相,大學研究所就好比講的理性,面面都講到。雖然面面都講到,這畢竟是大經,對象是法身菩薩,所以重點在後不在前。那我們學習?我們不是法身菩薩,我們是凡夫,我們學習這個經的重點要在前面不在後面。後面能夠悟入當然是好事情,不能悟入,前面的開示我們真的要是明白、覺悟了,依教奉行,能轉眼前的業報。現在一般人講確實能夠化解眼前的災難,可以化解。你要問這是不是迷信?這不是迷信。那有沒有什麼科學的根據?有,佛在經上講得太多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就是理論的依據,從心想生。
所以大乘經教裡佛常說宇宙之間一切法(包括時間、空間),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心很難懂,不是我們世間人概念當中所講的心,我們世間概念當中講的是什麼心?講的是念頭,西方哲學家所謂「我思故我在」,這就比一般人講得高。能夠思惟想像的是我們的心,這不是大乘教所說的,大乘教不是這個意思。那什麼是心?用哲學的名詞來講「宇宙萬有的本體」,佛家講的心是宇宙萬有本體,能現一切的現象。宇宙所有的現象從哪裡來的?從這個心現的。至於所現的這些現象很複雜,千變萬化。它為什麼會變?這個變就是念頭,唯識所變!那就是佛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從心想生,心想,那個「想」就是識,大乘教裡頭所說的。
這樁事情在最近被日本江本勝博士他研究水的結晶,水是礦物,也是偶然的一個機緣觸動了他(這個工作做了十年,很有成效),發現水是活的不是死的。水能看、能聽,它會聽音樂,它能看文字。他寫個「和平」,寫個「愛」,無論寫哪一個國家的文字,你把這個文字貼在水瓶上,貼上一、二個小時,然後再把這瓶水放在冷凍庫裡面,攝氏零下五度它就結成雪花,在顯微鏡下面你看它的結晶非常之美。不管是哪個國家的文字,只要寫的是愛,意思是愛、是和平,它懂;如果寫的是戰爭,寫的是厭惡,討厭你,恨你,那個結晶就非常難看。發現水能看、能聽、能懂得人的意思。人以善意、以愛心來對它,結晶跟它看的、聽的時候一樣的美,非常美。這就證明佛所講的,宇宙之間一切法確確實實唯識所變,這個唯識所變就是從心想生。
如果我們大家念頭都善,思想善,行為善,這整個山河大地、整個宇宙萬物沒有一樣不善,它怎麼會有災害?絕定不會有地震,不會有海嘯,不會有火山爆發,不會有颱風,這些災難統統沒有!佛給我們講的這些災難是怎麼來的?都是人心感召的。水災、水患,人的貪心變的水災,火災是人的瞋恚變出來的,風災是愚痴變出來的,地震是傲慢、嫉妒、不平變出來的。佛講這是真因,我們如果能把這個因消除,那就不受這個災難。縱然這個世間有災難,你遇不到,即使遇到之後,你能夠很平安,你能夠度過。如果我們普遍的勸導世人,現在江本勝博士在做,希望全世界能夠相信的人,信得過的人,我們在同一個時間來為世界和平祈禱,一個月是一次或二次。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所明白的比他更深,所以我們華藏衛星電視台每個星期有一次,祈請全世界學佛的同修,我們同一個時間念佛,時間不必很長,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足夠了。祈求世界和平,化解世界一切的衝突、誤會。
祈求世界的安定和平有理論根據,也有科學的根據。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知道這個道理了。諸佛如來怎麼成佛的?菩薩羅漢怎麼成就的?沒有別的,斷惡修善而已。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塵沙煩惱斷了就成菩薩。什麼叫見思煩惱?我們換句話說大家容易懂,執著,對於一切人事物、一切諸法堅固的執著,這是錯誤的。我們把執著放下。阿羅漢對於一切人事物執著的念頭沒有了,我們常常講控制的念頭、佔有的念頭,這都屬於執著,執著的念頭沒有了,他出六道!我們對於一切人事物還要有控制的念頭,還有佔有的念頭,那麼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阿羅漢再提升一層,不但是佔有、控制沒有了,連分別也沒有了。分別這個念頭沒有,他就出十法界,真的成為聖人,那不是假的,《華嚴經》裡面講的法身菩薩。人到這個境界,他住哪裡?他住華藏世界,他住極樂世界,永遠離苦!離苦我們就叫做得樂,所有一切世間苦他都不受。這個世間講十法界,十法界的苦他都不受了。這個理事我們都要明瞭,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學習,是真的不是假的。
《華嚴經》要多讀、要多聽,經是太長,長有長的好處,長時薰修。這個地方講沒聽懂沒關係,後面還會講到,反覆的開示。希望這部經從頭到尾你聽了,聽到後面真的覺悟了,這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斷惡修善,諸佛菩薩隨著眾生的心意,眾生有意斷惡修善,佛菩薩就會很認真的來教導、來幫助你。如果一昧作惡,不肯回頭,不相信世間有善,總以為人善被人欺,人不可以作善人,作善人很可憐的。這就是錯誤觀念誤導了他,堅固執著,死都不回頭,那麼將來他有不善的果報。
他墮落在三途,佛菩薩看見了,佛菩薩有沒有慈悲心?佛菩薩要不要去救他?佛菩薩真有慈悲,慈悲裡頭有智慧,他的業沒有消掉不行,幫不上忙。這是大乘教裡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力量是相等的,眾生就是業力。你看看心能現能變,這個力量太大了,佛的力量也很大,可是眾生的業力也了不起,他造的善業、惡業。他造的善業必定在三善道享受果報,享受果報就是消他的善業,他在三惡道受苦是消他的惡業。這我們就曉得六道輪迴是怎麼回事情。六道輪迴是你造的善惡業感得的果報,這個果報是替你消業,你一定要知道。
清淨心中沒有善惡,善惡是從迷惑自性而生起來的,覺悟了之後沒有善惡。善惡是相對的,善惡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人我是非都是相對,人我相對,是非相對,迷了才有相對,覺悟了就沒有。所以永嘉大師講「夢裡明明有六趣」,作夢是不覺,這個六趣就是六道輪迴;「覺後空空無大千」,你醒過來了,覺悟了,夢境沒有了。我們現在不覺都在做大夢,不知道自己是在作夢,把這個夢以為是真的,所以起妄想分別執著,跟人家競爭鬥爭,造無量無邊的業習,這輪迴有得輪、有得報了,這事情可麻煩!
所以佛菩薩觀機說法,觀機施教。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的病根是什麼?病根是不知道做人,這個事情麻煩大!不知道做好人。所以在這個時代我們學佛也好,佛門裡面有大乘、有小乘、有顯教、有密教、有宗門、有教下,正如同一個大學科系繁多,佛家講八萬四千法門!無論修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就,原因在哪裡?再看看其他的,在中國儒教,學儒的我們也沒有看到有成就的,中國還有修道的也沒有看到成就的;再看看外國的宗教,總看不出真正有成就的大善知識。這是什麼原因?我們不能不認真去思惟,不能不認真去觀察。觀察到最後原因是什麼?就是剛才講的不會做人,不會做好人。
為什麼從前的人無論修學哪個法門、無論修學哪個宗教都有成就,什麼原因?他們都有根柢,都懂得做人,都懂得做好人,那叫根!像樹一樣它有根,那個根是活的,所以它一定會長成,一定會開花結果。在這個時代,我們這些樹根爛掉了,怎麼樣培植,沒多久枯死了,樹倒了,根壞掉了!我們是生在這個時代,遇到這麼樣一個環境。那在今天我們怎樣救自己?怎樣幫助別人?從根救起。儒家的行,「隨其行」是禮,佛家的行是戒。這樣一來我們就更清楚、更明白了,學佛的人不能持戒,三皈、五戒、十善做不到,這個做不到就是根死了、壞了。無論怎麼樣努力來修學,救不了,到結果必定墮落,人身都不容易保住。我們今天找到了這個病根,一定要從根本來挽救。這個根本做人,做人的根本一定要懂得孝順父母,尊師重道,這是大根大本!
我們淨宗學會成立,我們修學根本的指導原則是淨業三福,我們是依這三條十一句來修行的。頭一句話就是孝養父母,第二句是奉事師長,我們這兩句沒做到,所以後面全都落空。這幾年我特別強調根本的教學,我提出了幾門功課,《弟子規》,《十善業道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三皈五戒,《沙彌律儀》,再加上儒家的《論語》、《大學》、《中庸》;四書這三種最重要。希望我們能在兩年當中完成這個課程,我們的根就救活了。你在這些課程裡面去學習,你就懂得怎樣孝養父母,怎樣奉事師長。
這個話提出來也不少年了,有沒有人去做?沒看到,難,太難太難了。一直到最近我們才看到有幾個人真幹。我聽說了,我在旁邊細心的觀察,果然做得不錯,我很安慰。我的安慰,古人所說在家世間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世間人最憂慮的家裡頭沒有繼承人,你這個家就斷掉了,所以要有好的兒女繼承。從事教育的人最大的憂患就是傳道,你的道有沒有人繼承,如果能得一、二個人繼承,這是很大的安慰,這個道沒有在我手上斷,後頭有繼承人出現了。我們這個道統,上面是印光大師,印光大師傳給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傳給我,我現在要有幾個傳人了,那比什麼都快樂。只要有傳人,我們自己這個身隨時隨處都可以捨掉,對這個世間沒有絲毫掛念,心事沒有了,有人承傳。
早年我在美國的時候,我記得是住在洛杉磯,在那邊講經。洛杉磯有個算命先生翁陽春,也許我們同學有人知道他,算得很好。我講經他差不多每一堂都來聽。他曾經跟我算過,他說法師你的傳人很晚很晚才出現,那個時候我才五十多歲。他告訴我最快也要六十五歲以後,很晚。不過出現之後,他學得很快,大概跟你三年就行了,真的是很晚,我都快到八十歲了,無量的歡喜!
今天我們就曉得救自己,救一切眾生,救世間所有一切大聖大賢的教誨,都要從《弟子規》下手,都要從《十善業道》入門。《十善業道》依然落實在《弟子規》,沒有《弟子規》,《十善業道》會落空。為什麼?你們諸位想想,《十善業道經》裡面最精采的一段開示,也是《十善業道》的總綱領、總原則。佛告訴龍王,「菩薩有一法,能離一切世間苦」,這一句話多重要!一切世間是十法界,能離一切世間苦,菩薩這一法,你說這一法多重要!
我學這部經的時候(這部經李老師在台中跟我們講過),我看到這一句寒毛直豎,希有難逢!特別的用心專注聽佛開示這是什麼法?佛就說出來了,這一法是什麼法?佛說常念、思惟、觀察。我們要把這個句子意思說得很具體、很完整,這要加兩個字進去,「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思想善;觀察善法,行為善」。佛還說「不容毫分不善夾雜」,這一句話非常重要,那菩薩所修的純淨純善,這個善法到末後佛給我們指示出來,這個善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這一展開,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跟諸位說就是《弟子規》,《弟子規》就是十善落實在生活上,你說多重要。三福裡面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講得很多,講得很清楚。上面這三句,孝親、尊師、慈悲心都是落實在《十善業道》,沒有《十善業道》,前面三句都是假的,都落空了,所以我才這麼樣重視《弟子規》。
去年我有一次講演,題目是「中國四千五百年前的祖先是怎樣教化他們的後裔」,我用這個題目做了個講演。非常難得,楊淑芬老師、蔡禮旭老師以這一篇講演的綱領做一個架構,把《弟子規》全文帶進去,講了十幾遍,講得很精采,講得非常生動、非常活潑,我聽了很歡喜。所以我勸勉大家聽這個,要好好的把這一門課學一年,然後你再學經教,不一樣。你有這個基礎,你聽我講《華嚴經》會開悟,沒有這個基礎,《華嚴經》說老實話你聽不懂。
我勸很多同學們都學這門功課,如果你真正要想繼承釋迦牟尼佛的弘法利生的大業,你還要學古文。學《弟子規》跟學古文可以同時,你一個星期背一篇古文,一年五十二個星期,一年你能背五十篇古文,那就從前李老師講的,你讀文言文就沒有問題了,文字障礙沒有了,你去看《四庫全書》,看《大藏經》,鑰匙拿到了,一年完成;就是拿文言文的鑰匙跟《弟子規》的學習同時,用一年的時間。這一年的時間我講經可以聽,不用看,不用複習,你把全部精神貫注在功課上,《弟子規》跟背古文上,要專!不專不能成就。我們學院也是定這個規矩,兩年當中完成這個功課。兩年現在已經過了一年,再一年還是這樣空過的時候,我們的學院就不能辦了,就解散了。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文殊菩薩問財首菩薩的「十隨」。十隨我們學到第四「隨其行」,前面說了不少。在我們當前應該特別重視學習的功課,就是《弟子規》跟古文。如果我們肯用一年的時間,真正做到了一門深入,一年的時間薰修,文言文的鑰匙拿到了,我們修學的根救活了,往後持戒不難;再學三皈五戒,再學《沙彌律儀》、學儒家的《童蒙養正》,那都很輕鬆,都不費事。將來再進一步,那是諸位同學自己自修,不必列入課程,但是一定要進修。從前李老師教導我們的就是《五種遺規》,老師沒有把它放在課程裡面,給我們自修的,是一部非常好的書。在古籍裡面,類似這些有不少篇章,像《禮記》裡面的「曲禮、少儀、內則」,《管子》裡面的「弟子職」,甚至於「禮運大同、儒行」,都是我們必讀的。雖不列在課程裡面,是一定要讀。
四書是儒家的根柢,我把它比喻作佛門的《華嚴經》,為什麼?《華嚴》裡面有理論、有方法,還帶表演,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四書,我懷疑朱夫子編四書,他的靈感可能是從《華嚴經》上學到的,為什麼?他編得太像了。《中庸》是理論,《大學》是方法,《論語》是孔子表演。也就是《大學》、《中庸》如何落實到日常生活當中去,孔老夫子做代表,孟夫子代表賢人。你看聖賢人怎樣把這些理論、方法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用在辦事,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妙不可言!《華嚴》就是這麼一個架構。
所以從前我剛剛跟方先生學佛的時候,他老人家就把《華嚴經》介紹給我。他說這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學概論,在世界上決定找不到第二本能跟它相比美的。它有究竟圓滿的理論,有很細密周詳的方法,還帶表演。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表演,表演的分量相當可觀,四十卷經文!《普賢行願品》有四十卷經文,方老師對這本書讚歎備至。所以你以後再深入儒佛都不難。這一年的基礎是比什麼都重要,決定你以後的成就。我老了,希望你們年輕人成就在我之上,對於這個世間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乃至於消除天災劫難都能辦得到。「隨其行」,我們只介紹到此地,再看下面第五句:
【隨其解。】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說「解謂識解差別」。他註得不多,把重要的綱領給我們點出來了。在《鈔》裡面他說「解二義者,一隨有深淺之解,二說諸佛菩薩之解化故」,那這個意思就深了。我們來看這一段。首先就世間法來說,世間法就是俗諦,是第一個意思「隨有深淺之解」。初學一定是由淺而深,我們才能夠學到東西。解裡面最重要的是行,行幫助你真正的理解,如果你沒有行,你那個解不實在、不踏實。所以菩薩在此地問,他這個意思很深,他沒有說先講解後講行,他沒有。你看他問的順序,第四句是「隨其行」,第五句是『隨其解』,這個解就比普通講得深,但是這還是世法,這個意思我們要懂。他這個句子排列前後意義都很深。到財首菩薩的答覆,這十首偈子裡面,那是字字句句都有很深的義趣,真的是深廣無際。到經文的時候我們再一起學習。
現在我們確確實實不但於佛法不解,於世法也不解,這話怎麼說?世法一定要講聖賢人的教誨,那是真理!中國人講教育至少有五千年的歷史,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所以中國人是最注重教育的;家庭、學校、社會,現在我們講最高的是宗教教育。在中國從前沒有講宗教教育,那講什麼?聖人的教育,習聖、習賢,接受教育最高的目標是要成聖人、成賢人。那這個就跟宗教的目標相同,佛門裡面稱佛陀,佛陀、菩薩都是印度話,音譯過來的。佛陀確實是聖人,能夠翻作聖人,菩薩可以翻作賢人。
從前翻經的這些大德為什麼不用儒家的聖人、賢人來翻佛、翻菩薩?佛菩薩這個名詞的含義比中國那個聖跟賢還要廣大、還要精深,所以中國字彙裡頭找不到,那只有用音譯,然後再加以解釋。通常最普通我們看到「佛陀」的解釋,它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智,一個是覺。「智」裡面有三種,有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我們中國這個「智」裡頭沒有這個意思。「覺」也有三種,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真的,它這個名詞含義太多了,這是不得已用音譯,翻的時候翻音不翻字,這是我們要知道的。真的是相當於中國人講的聖人,聖中之聖;菩薩是賢人,賢中之賢。諸位要是深入大乘,你就是讀《華嚴》也就能明瞭,特別是清涼大師的《疏鈔》給我們講解得很詳細。
所以這個「解」我們是由淺而深。學儒釋道三家都不例外,都主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跟西方人的觀念不相同,為什麼?佛家常講,這個佛家,儒家也肯定,並不反對。佛家講智慧有兩種,根本智跟後得智。實在說根本智就是智慧之體,後得智是智慧的作用。智慧之體是什麼?佛家講是禪定,定生慧,定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禪定是屬於根本智。智慧是講清淨心,定心的起用無所不知,體是無知,般若無知是講的體,根本智是無知,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
所以在中國儒釋道三家,初學都不離開這個教學原則,你看訓練初學,訓練初學教什麼?生活教育,那就是《弟子規》。實在講《弟子規》並不在佛門也不在道教,甚至於也不在儒家。為什麼?《弟子規》是你從生下來的時候,你的父母教你的,家教!所以家教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只有中國人重視家教。什麼時候開始家庭教育?哪一天開始?這古大德文字裡的記載我們看得很多,小孩生下來,會說話、會走路那一天開始。嚴格!這個教育的時節因緣你一定要抓住,你錯過這個機會,他已經養成不好的習慣,你再教他,難!剛會說話、剛會走路,惡的習慣都還沒有養成,他都還不知道,在這個地方就教他守規矩。教他怎麼坐,教他怎麼站,生活教育。所以《弟子規》是生活教育,從生活當中教孝、教敬。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家教!這是全世界真的只有中國人懂得,只有中國人注重。凡是從這個時候教好的,幾乎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大聖大賢,我們不能不曉得。
另外,他到六、七歲的時候開始上學,跟老師了。老師對於生活裡面點點滴滴要跟學生講明道理。他從小就知道孝順父母,尊敬友愛兄弟,已經養成習慣了。跟老師,老師要講清楚這個道理,為什麼要孝順父母?為什麼要友愛兄弟,兄友弟恭,為什麼?小朋友也會懂事;除這個之外,學校教育裡頭最重要的是讀聖賢書。聖賢書也是一門深入。老師督促背,一本一本的學,不能夠同時學兩種,絕對不許可的。學,學到什麼程度?學到背得很熟很熟,我們一般講滾瓜爛熟。那麼老師考試,考試很簡單,書本裡翻一句,隨便念一句,他就能接下句,要熟到這個程度,不用去思索。你提上句,他下句就接下去,熟到這程度,行!再換一門功課。譬如像四書,《大學》念完了,念《中庸》;《中庸》念完了,念《論語》;《論語》念到滾瓜爛熟了,念《孟子》,一步一步的老師給你安排。這個不講解的,完全是背誦。這樣的教學大概也有六、七年,通常是從六歲、七歲上學,算七歲,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六年。有些人上學上得早,五歲就開始上學,根性利的、聰明一點的五歲就上學,這樣他有六、七年的薰修。
背書,這是重要的這些經論幾乎全部他都背過,而且背得很熟。這個階段是修什麼?跟諸位同學說,是學根本智。就是我們佛法講的般若無知,這是修定!他天天念書,念到背,背了還要復習,他就不胡思亂想,心定在功課上,用這個方法修禪定,不是教他盤腿面壁。小朋友要不是這樣限制他,他要胡思亂想,那個事情就麻煩大!把你所有的精力、精神、時間,著重在應當要背誦的東西全部背過。這是訓練根本智。
在古時候出家,出家剃了頭之後,五年學戒。這五年是學什麼?就像儒家的童蒙教學一樣,學生活教育。出家這是個團體生活,你一定要懂得團體生活的規矩。寺院裡面有講經、有教學,你沒有資格去上課,為什麼?出家總有先來後到,所以說到寺院頭五年是為常住服務,我們今天講做義工。寺廟裡不能在外面雇人,初學的他來擔任這些工作,所有一切這些工作你都要去做,常住執事分配給你,五年!這五年當中,除了你工作之外,教你背書,你自己去背,有師父教你。背哪些經論?每個道場不一定,所以佛家宗派很多,譬如說華嚴宗的,那一定要背《華嚴經》;天台宗的,那至少要背三大部;法相唯識宗的它比較多,它有六部經十一部論,不能全背,一定是選著背,因為它分量多,都很大。每一個宗派有它自己主修的這些經論,這些經論一定要背過,都在你剛剛出家的五年。除了為常住工作之外,你的時間你就去背誦。五年之後,有新的出家人來接替你的工作了,你可以上講堂聽經,你可以到禪堂參禪,或者到念佛堂念佛,清眾!親近善知識學習、研究、討論,開後得智。所以前面一樣五年的時間給你背書。
古時候這些出家人都有學問,一般不但是佛教經論他通達,世間東西他很熟,為什麼?他從小在家裡,在私塾裡面都學過,所以四書五經、諸子百家他都通。出家之後學經教他不困難,持戒不難,底子深厚,不像現在。古時候那些念書人,說實在話,富有之家還是佔少數,貧窮人佔多數。貧窮家裡小孩要真正發憤去念書,到哪裡去?到寺廟。寺廟裡面去住不要花錢,吃飯可以不要花錢,但是怎麼樣?要做工。你到寺廟裡面去讀書,跟法師講好,寺廟裡頭有藏經樓,就像現在的圖書館一樣。它的圖書很齊全,世出世間統統都有,決不是只有佛經,世間書統統都收集。所以你到那個裡面去念書好!書你可以找得到,不會缺乏。讀書,無論是經史子集要有問題,出家人都可以指導你、都可以教你。真的是法師可以教你。
你們看看中國許許多多古聖先賢,小時候都是在寺廟念書。諸位知道的范仲淹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范仲淹小時候就在寺廟念書。有些家裡富有的,對寺廟有一點供養;沒有的,在寺廟裡討一份工作,可以在那裡住上個二、三年,你在那邊好好的念,然後再參加考試。我們知道過去中國考試,有考秀才的,考舉人的,考進士的,多半與寺廟都有關係。寺廟裡面的法師有能力來指導這些讀書人,所以他世學跟佛學都通達,真的是不簡單。
古時候出家也不是容易事情,要經過考試。國家考試,考試及格,那是皇上的名義發一個證書給你,叫度牒。你拿到這個度牒,你看看哪個寺廟跟你有緣,哪個法師跟你有緣,你去找他跟他出家。那個法師一定要看你有沒有度牒,有度牒可以收你,沒有度牒,收你出家是犯法的。這個制度,清朝順治皇帝廢除,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頭對這樁事情批評很多,說順治皇帝做了一樁錯事。古時候這種限制好,佛門出家人水平高,確確實實值得人尊敬,名副其實的法師。他的道德,他的修養,他對於世間學術,對於出世間的經教都通達,名副其實的法師,真能教你,所以他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國家皇上尊重,你看很多好法師,皇帝聘請為國師,上行下效,地方政府這些官員、這些學者對出家人哪有不尊重的?哪有不佩服的?這個制度廢除之後,這個標準就沒有了,想出家都可以出家。沒有念過書的,沒有知識的,甚至於在社會上還犯了罪的,出家也就沒事,這樣讓佛門的素質一落千丈。印光大師每一次提到這個很痛心!這個責任,順治皇帝不能不負責。我們讀《印光大師文鈔》,看到他老人家對這方面的文字有很多篇提到。
現在我們知道佛教是教育,真的是究竟圓滿的社會教育,內容包羅萬象!從家庭、學校、社會,所有一切教育沒有不包含的,內容太豐富了,真正是寶!經典在佛家稱之為法寶,真的是寶,能幫助我們解決一切疑難雜症;無論是個人的,是家庭的,是事業的,還是社會,還是國家的,還是一切眾生的,統統能幫你解決。這樣好的東西,現在大家把佛教看成迷信,你說多可惜。這個誤會太大了,多少人受害。我年輕的時候也是受害者之一,毀謗佛教,破壞佛教,決定不會相信。說是有一個人要把佛教介紹給我,簡直就不可能,成見那麼深、那麼樣頑固。我要不是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方先生把佛經哲學當課程來傳授給我,我這一生與佛就沒有緣分。
方老師給我講,我這才明瞭,這才知道佛經裡頭有這麼多好東西,於是這才逛寺廟。逛寺廟的目的何在?找佛經。那個時候經本得到非常不容易,只有在寺廟裡面找,找到之後自己來抄,我還抄了不少部。星期假日到寺廟圖書館裡面去抄經。現在人有福報,得力於現代的科學技術進步,印刷術的進步,照相、影印非常容易簡單,幾乎一般家庭裡面都可以收藏一部《大藏經》,這在從前是無法想像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個緣分。
我們這個圖書室裡頭有十種不同版本的《大藏經》,有《四庫全書》,有《圖書集成》,有《四庫薈要》。這在過去我們求學那個時代不敢想像,那是多大的福報。今天我們這些典籍具備,那你不學,這個罪過就很重。學,所以我就常常講,鑰匙你要拿到,《四庫》的鑰匙,三藏的鑰匙,文言文,你要拿到這個鑰匙,要用一年的時間你就拿到了。你們同學如果要認真學習,我們可以聘請一位國文老師來教你們,期限一年。我很樂意幫助你們,非常樂意成就你們,你們肯不肯合作?不一定你們要人人發心,有一個、二個發心,我都會請老師來教你們。人人成就那是設想,太難了。我們同學當中有二個、三個成就,四個、五個成就,這都可能。
我們要從初學下手。你真正發心想學了,問問現在這個常住工作你還做不做?工作還做。從前念書人在寺廟裡都兼的有職務,不能白吃飯,縱然是家裡面富有,拿錢去供養寺廟,還是要工作。工作是為什麼?學勤勞,這是你的德行。你每天一定把你的工作時間分配得很好,好在這一年這個基礎的課程著重在背誦,《弟子規》是著重在落實。像現在蔡禮旭老師講的四十個小時,一天學兩個小時,二十天學一遍,這一年當中學十遍,十遍是兩百天!但是《弟子規》的經文每天早晚要念一遍,一天都不能夠缺的,它的文並不多。古文不要選太長,不超過三百字的,一個星期學一篇,一年學五十篇,你這一年沒空過!文言文的鑰匙拿到了,那個根(命根)救活了。《弟子規》是救命根的。有了這個根,學儒、學道、學佛輕而易舉,你肯定會成就。
我們今天是處在非常時期,不能用平常的課程標準來學習,為什麼?平常課程標準來學習,我們是一無所獲,時間、精神都浪費了。所以現在我們知道我們的病根在哪裡,一定要對症下藥。你不在這上做,怎麼辦?有這一年基礎之後,往後你的學習,跟你以往學習那就不一樣,大幅度的提升,大幅度的進步了,你有根,你活了!經教專攻一部,專修一門,將來作專家。到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辦研究所,培養師資。有足夠的師資,我們的學院就展開了。這裡面可以開十幾個學系,每一個學系有三、四個老師,十年之後,學院就變成大學,前途一片光明。如果不從根本上下手,這是一個夢想,不可能成就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一定要覺悟,一定要回頭。
回頭到學習的原點。真的像我見李老師的時候一樣,你過去所學的我統統不承認,一律作廢,跟到他一切從頭來起。我跟他老人家第一部學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你們大家都讀過。這一部經裡面最重要的內容就是三皈、五戒、十善,基礎!他在那個時候也是隨機施教,並沒有一個計劃,沒有策劃。完全是像教私塾一樣的,沒有學制,只能說是私塾,名字叫經學班。學生二十幾個人,教室大概只有我們現在攝影棚這麼大,二十多個學生這就坐滿了。我們今天的緣比那個時候具足,方方面面的條件都有,就看大家發心不發心。所以今天我們在此地的學院,我們向空中發展,我們用網路來教學。在網路上,我們一起學習的同學將近一千個人。所以希望在學院的同學你們自己好好想想,我們往後應該怎樣學習?能不能將我們這個網路教學真正完全落實到學院?你們好好的學個幾年。另外從網路裡面,我相信一定有不少成就的人,真正認真努力學習都可以成就。
確實有真正的善知識,心心念念希望佛教有一個真正的大學。什麼叫佛教真正的大學?這裡面完全是學佛的,不夾雜其他課程,這才叫佛教大學。佛教有十個宗,每一個宗成立一個學院,我們淨宗學院,天台學院,華嚴學院,法相學院,戒律學院,禪學院,密學院,一個宗派一個學院。宗裡面有不少的經論,這個經論把它規劃起來就開成學系,一個學院有幾個學系。這樣才能把佛教在全世界復興起來,完全走上教育、教學!寺院、庵堂那是古蹟,那是古時候佛法教學、修行的道場,現在可以統統作為觀光旅遊,可以做這個用處。新的佛教辦大學、辦學院,利用衛星電視,利用網際網路,利用光碟,向全世界一切人民來推動這個智慧覺悟的課程學習,真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得到了,我們也希望一切大眾個個都能得到,這是我們的一個願望。今天時間到了,這一段就介紹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0:15:3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