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335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三五卷)  2004/11/1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335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覺首菩薩偈頌第六首看起:

  【又如眾地界。展轉因依住。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前面我們學習清涼大師的註疏,約自類,現在我們看第二段約異類。「二約異類者,如下文,地輪依水輪,水輪依風輪,風輪依虛空,虛空無所依」,前面我們學習到這個地方。現在我們接著看下文,「準此,妄境依妄心,妄心依本識,本識依如來藏,如來藏無所依,是故若離如來藏,餘諸妄法,各互相依,無體能相知,是則妄法無不皆盡」,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段很重要,實在講意思跟前面大同小異,我們學習一定要能把原理原則掌握到,這個非常重要。

  境,六根、六塵都是屬於境,心是六識,在這個地方講,六識真的它起的作用非常廣大。在前面清涼大師跟我們說的第六識,就第六識來講,實在講,說第六當然就包括第七,第六是分別,第七是執著。十法界依正莊嚴,六、七識作用最大,這是妄心,此地講的妄心。業是所造,業就是妄境,妄境是所造,妄心是能造,前面清涼大師跟我們講,並皆速滅,妄心、妄境,你要知道這是有為法。不但六、七識是妄心,這個地方講的本識,你看「妄境依妄心,妄心依本識」,本識是阿賴耶,阿賴耶也是妄心。阿賴耶裡面含藏著種子,這個種子永遠不會滅壞,遇到緣它就起作用,就現行。色法如是,心法亦如是。前七識跟相應的心所都是緣生的,所以心法、色法之起,這個地方講的妄心跟妄境,統統是緣生,緣生無性,依阿賴耶,阿賴耶確實來先去後作主公。

  「本識依如來藏」,如來藏就是法性,就是真心,僧肇大師所講的本無、實相、法性、性空、緣會,一個意思。「如來藏無所依」,如來藏不是心法,也不是色法,可是阿賴耶依它而有的,阿賴耶是能依(本識),如來藏是所依,能所是一不是二,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所以,清涼大師在這裡給我們說,「是故若離如來藏」,實在講這是離不開的,這是假設,若離如來藏,「餘諸妄法,各互相依,無體能相知」。如來藏是真性,在哪裡?含藏在一切有為法之中,這是法性,這是一切諸法的真性,一切諸法的本性。所以說,離如來藏,一切諸法沒有自體,沒有自體怎麼能相知?所以說『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統統給我們講「不相知」的道理。

  前面我們讀過,清涼大師在此地所說的,如來藏與無明合,這叫阿賴耶,這就是本識。本識、阿賴耶怎麼來的?如來藏跟無明合在一起,這是大乘教裡面法相宗所說的真妄和合,如來藏是真,無明是妄,合起來就另外叫個名詞,叫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真妄和合,不同其他的七個識;其他七識是從阿賴耶識裡頭變現出來的,純妄,沒有真。清涼大師在此地講得好,「若離如來藏,餘諸妄法」,就是八識裡面其他的七識跟心、心所法、不相應行法、色法,「各互相依」,變現是唯識所變,心現識變。心、境都沒有自體,都是緣生的,無自性,無體性,所以「各各不相知」。末後這句總結得好,「是則妄法無不皆盡」,把一切法統統包括盡了,沒有例外的,所以一切法各各不相知,這給我們答覆出來了。

  第二看「依所依者」,我們看大師這段的開示。「依所依者,地界正由各無自性而得存立,向若有體,則不相依,不相依故,不得有法,是故攬此無性,以成彼法」,這是說明一切法因為皆無自性,所以諸法能建立。如果真的它要是有自性,就是它有自體,它就不能相依。正因為一切法沒有自體,所以說「攬此無性,以成彼法」,這個彼法就是一切妄法,我們要懂這個意思。為什麼說一切妄法?是因為無自性而能夠相依互起,這就是所謂因緣所生法,《中論》裡面講的「我說即是空」,空就是無自性,它能夠互起又彼此不相妨礙。

  這些事情我們在大乘經教裡面學了,要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提起觀照。觀照,六根最利的還是眼根跟耳根,《楞嚴經》上文殊菩薩揀選圓通,特別選中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他老人家講,「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但是,我們這個世間眼根利的也大有人在!宗門裡面,看花開花謝、看流水、看青山開悟的人不少。他悟什麼?從一法當中,任何一法,能看出諸法實相。諸法實相緣起無性,無自性,剎那生滅,皆無所有,它怎麼會相知?文殊菩薩也問得好,你要知道皆無所有,你就曉得彼此不相知,可是現象我們真正是很難體會。

  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張開眼睛見外面的色相,眼睛睜開接受外面境界相,確實境界相能夠保留一段時間,這段時間雖然很短很短,比剎那生滅的時間長。也就是說,實際上這個現相已經滅掉,已經不在,可是它的印象還保留在我們眼識裡面,我們的第六意識緣眼識的相分。外面境界相,前面相滅了,後面它就又生了,前面的相滅掉,不常;後面的相接著就生,不斷,所謂不常不斷。前面相滅了,這是不生,後面相接著起來,它不滅。你在這裡體會到什麼?不生不滅,不常不斷。再細心去體會,境界相不一不異。不一,絕對前面的境界相跟後面的境界相不一樣,不是一個。但也是不異,不異是什麼?它相似,前面境界跟後面境界相似,它不是異。

  從見色當中入了這個境界,這境界是佛境界,入佛境界,入佛知見。見色如此,聞聲亦如是。音聲,我們現在講的音波,波動的現象,波一定是就像水波一樣,有前浪後浪。前波滅了,後面波就生了,前波不到後波,後波也不會到前波,跟流水、跟火焰、跟風動,前面的意思你懂得,你回頭想想是不是?我們今天讀這個經,在日常生活當中忘掉了、疏忽掉了,沒有在日常生活當中起觀照,起觀照才叫用功。細心觀察諸法實相,實相真的是清楚、明白了,你的妄想、分別、執著自然就放下。為什麼現在講這麼難放下?哪一個同學都說:我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什麼原因放不下?總得要曉得,什麼原因?實在說真相沒有看清楚。

  我們心目當中,依舊是落在妄相上、妄法上,把妄當作真,你才會起心動念,你才會有分別、執著。如果你知道事實真相,你怎麼會有分別?怎麼會執著?你為什麼不會有分別?不會有執著?能現、所現,能造、所造(能造所造就是能變、所變),並皆速滅。你的分別心才動,這個境界相早就不存在了,去之遠矣!我要想著去執著它,那去之就更遠更遠!所以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真話,不可得,畢竟空,不可得。所以一切諸法有即非有,非有即有;你說它有,它已經滅了,你說沒有,下面一個又起來了。前滅後起,滅起不住,不住就是它不停止,一個接一個,法爾如是,這才叫真相,事實真相。這品經文對這樁事情講得很清楚,不厭其煩,反覆的在這裡教導我們,加深我們的印象。目的在哪裡?目的是希望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提得起觀照,就在日常生活見色、聞聲,能想得起佛給我們說的這些。

  小的,觀照我們這一身,我們這個身體五臟六腑,眼耳鼻舌身,這是什麼?器官,身體外面、身體裡面許許多多器官。這些器官怎麼樣?各各不相知。所以,文殊菩薩問的這個話,我們把它縮小在一個身體上來說。「心性是一,云何種種」,心性是法性,真心、法性,這是一。為什麼在我們身上有這麼多的器官?而每個器官又是許許多多細胞在組成的,雖然都在一個身體,各各不相知。在外表,我們手伸出來五個手指,大指不知道小指,食指不知中指,各各不相知。這是什麼原因?這段經文就是告訴我們這個,它是緣生的,因緣所生法,緣會,沒有自性,沒有自體。心性是一,心性是真的體;雖是一,像這個經裡面前面跟我們說的,「真隨妄隱」,這是凡夫,凡夫的病在此地。著相,所以你就見不到真性,真隨妄隱。

  覺悟的人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真性全隱而恆露。我們在《中國禪宗史》裡面見到,宗門大徹大悟的人,悟後,你聽聽他們常常說的,頭頭是道,左右逢源,隨拈一法,無有不是,「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豈不是清涼大師在此地給我們講的真性全隱而恆露!問題在哪裡?我們凡夫沒看到!佛在楞嚴會裡面教我們,也教了一招,佛說我們這個身體心性是一,云何種種;我們今天執著種種,分別種種,把心性是一忘掉了。佛跟我們凡夫講,心性在哪裡?六根的根性。怎麼知道這個東西是真的?六根、六塵、六識是生滅法,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我們這個身體精神跟肉體都是生滅法,六根的根性不生不滅,這個東西疏忽掉了。

  六識不是根性,譬如說眼,眼識,眼裡頭有見性,見性是真的,眼識是依見性而起的,妄心(此地講的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絕對沒有起心動念;有起心動念,它就是生滅法,它就有前念後念。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永遠常住,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所以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六根裡頭有身根,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在鼻舌身叫覺性,你有感覺,在意叫知性,我們用「見、聞、覺、知」來形容它;見聞覺知是自性,裡頭沒有分別。睜開眼睛見外面境界,見性見,一有分別就落在意識裡頭,那就是意識緣眼識,見性就忘掉了,見性雖有,你完全不能覺察。

  《楞嚴》,交光大師講得好,他提示我們,世尊在這部經上,用意就是教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捨識用根。舉個例子說,我們眼睛見,不要用眼識見,要用見性見,這高明。見性見外面的色是什麼?色性,就是明心見性,那才真正是頭頭是道,左右逢源,無有一法不是。佛門裡頭有句話說,哪一法是佛法?迷的人不知道,覺悟的人:哪一法不是佛法?悟的人是法法皆是佛法。迷的人是一切法裡頭找不到佛法,找不到法性;悟的人是一切法裡頭皆是法性,無心之性就是法性,遍法界虛空界,真正沒有生滅。所以你要曉得經上講的,你看前面所說的能現的心,所現的境界,並皆速滅,連阿賴耶識裡頭的種子都包括在內,就是大乘教裡講的有為法,並皆速滅。無為法裡頭,真如無為就是法性,就是自性,它沒有生滅。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物質、精神都是它所現,雖然所現,也是各各不相知,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但是所現的這些法產生了變化,所現的原本叫一真法界,所現!為什麼一真法界變成了十法界?就是此地講的妄心,妄境依妄心;妄境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妄心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還要加上二十四個不相應,這妄心。你有這個東西,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妄心有善、有惡、有無記,善的,在六道裡面變三善道;惡的,在六道裡面變三惡道。如果我們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確實世間許許多多難分難解的問題統統都解決了。怎麼個解決法?妄心息了,妄境就沒有了,這才叫真正把原理原則掌握到了。

  如果用我們的想像,想像是第六意識,妄想。用我們自己的想法、看法,在佛法裡面講,邪知邪見,不是正知正見,我們想錯了,我們看錯了,會把這些境界愈變愈糟。我們希望這個社會安定和平,我們想出許許多多方法,希望能夠達到安定和平,結果把這個社會搞得更亂,亂成一團,無法收拾。到我們自己無法收拾的時候,大自然來算總帳,許多宗教裡面講的末日,末日是算總帳,所以宗教裡頭也有講末日審判。

  我記得我第一次初到澳洲來的時候,到這個地方來訪問,很難得那時候馮居士介紹我認識了布里斯本這邊多元文化局的局長。那時候還不叫局,那時候好像是個多民族的一個小單位,尤里先生做主管,他們每個月有個論壇,介紹我去參加。我在論壇裡面也跟他們大家講了話。最後有一位猶太教的長老問我,我們佛教對於最後審判是怎麼看法?我跟他們強調,佛教是教學、是教育,佛教是化解糾紛,沒有審判。他說那末日審判?末日審判是上帝的事情,就像一個國家一樣,佛教好像是教育部,教育部不管司法。審判?審判一定是司法部的事情,是法院的事情。他也點頭,也能承認。

  佛教不管審判,佛教只管教學,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悟了你就回頭,悟了問題才真正解決。為什麼?不造業了。不悟決定造業,就是《地藏經》上所講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為什麼?你有分別,你有執著,你根塵相接觸的時候,你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無明,分別執著是造業,有惑、有業,下面就有報!惑業苦是個循環,我們上次講過。無明依業,業依苦,苦又依無明,永遠在那邊輪迴不息,互為依緣,都沒有自性。無明無自性,業也無自性,苦也無自性,所以它是個幻相。可是你要是不覺,你墮落在這裡面,你真受苦!你不了解事實真相。

  末後第三,「唯所依者」,我們把文念一念。「謂攬無性成彼法者,是則彼法無不皆盡,而未曾不滅,唯無性理而獨現前」。這一段說,攬無性成彼法者,就唯所依來說,也能把一切諸法都包括盡了。確確實實,宇宙之間萬事萬物各個無自性,所以才能成緣起。「而未曾不滅」,這就是前念滅後念生,前念滅,不生,後念生,不滅,不生不滅。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前念不是後念,後念不是前念,這個不生不滅不是一樁事情。或者我們拿電影銀幕顯現的畫面,用這個來做比喻,大家好懂。放映機打開,這一張幻燈片打出去,另外鏡頭關上,再換第二張,前一張不是後面一張;前一張滅了,不生,後面一張立刻就現前,它不滅,但是前一張不是後一張,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我們整個宇宙並皆速滅,我們妄心、妄法就跟電影鏡頭開關顯示出快速移動的畫面完全相同,它不是真的。現在時間到了,這一段我們還是要用一點時間來談談。

  諸位同學,我們還接著來讀這一段,「唯所依者」,這段文意思很深,很不容易體會。「謂攬無性成彼法者,是則彼法無不皆盡,而未曾不滅」,我們就先看這段。「彼法」是一切諸法,也就是佛經裡所講的「一切有為法」,這一句這個名詞,我們一定要有很清楚的概念,一切有為法就是一切諸法。一切諸法只能夠顯現,佛經裡面也講能夠成立,或者是能夠顯現、能夠變現,全都是因為無自性,就是這一句所說的「攬無性成彼法」。

  「是則彼法無不皆盡」,世間所有一切法統統都包括盡了,「而未曾不滅」。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記住前面他所說的,「妄境依妄心,妄心依本識,本識依如來藏」,這幾句話非常重要。妄心是第六、第七,妄心實在講就是前七轉識跟心所法,這都是用妄心。第六意識的分別,第七意識的執著,它不斷!它所依的是第八識,本識。本識裡含藏無量無邊習氣種子,佛在經上給我們說,這些東西不是物質,它沒有形相。如果有形相,佛說盡虛空都容納不下,哪怕它的形相再小,盡虛空容納不下,好在它不是物質。但是這些習氣種子會帶著走的,它不會消滅,迷的時候它決定存在。只有覺悟之後,悟了之後它有沒有?還是有,有怎麼?不起作用了。不起作用是它自己不會起作用,遇不到緣!覺悟的人,無明的緣斷掉了;這些種習還在。

  諸佛菩薩覺悟之後,用它來做什麼?用它來倒駕慈航,普度眾生。你們想想,諸佛菩薩,他要是阿賴耶識裡頭沒有人道的種子,他怎麼能到人道來現身說法?沒有餓鬼道的種子,他怎麼可以到餓鬼道現身說法?也就是說,十法界的種子習氣他都有,但是他絕對不會墮落在十法界。他有地獄種子,決定不墮地獄,但是有這個種子,他可以到地獄現身說法,度地獄眾生,妙不可言!種子習氣是一樣,用途不一樣,迷的時候,你要墮落在裡頭,去受報;覺了的時候不受報,拿這個東西來幫助苦難眾生。

  這還不是我們現在所要講的,現在所要講的,要懂得什麼叫「彼法無不皆盡,而未曾不滅」,我們要來研究研究這句話。這句話就是像我前面講的電影銀幕上的畫面,跟這句話的意思很相像。那個畫面為什麼不滅?我們知道,放映機的底片是一張接著一張,我們叫相續相。其實我們要看這銀幕上,我們才起心動個念頭,銀幕上這個畫面已經不見了,是不是這樣的?現在的醫學告訴我們,我們眼睛看,感受外面境界相,確實是有一段時間。時間雖然很短,大概還不到電影放映的速度,電影放映速度是一秒鐘二十四次,也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一秒的二十四分之一這個速度。我們眼睛看東西的速度,大概印象存在的速度應該在十分之一秒左右,所以它二十四分之一秒的速度移動,它已經移動,已經不見了,我們眼睛的印象還在。

  這樁事情我們可以能夠測驗得到,譬如我們看太陽,太陽落山的時候,紅太陽,光線已經不強了,我們睜開眼睛可以看它。你看它看一會兒,你把眼睛閉了,閉的時候那個紅太陽還在面前,諸位有沒有這個經驗?眼睛閉了,外面境界相當然是滅了,可是我們眼識留的境界相還能留一會兒,可以留幾秒鐘。我們有這個經驗!從這個經驗上我們就能體會,我們的眼識作用,看外面的印象可以留一段時間,不是速滅。實在講它也很快,也是不到一秒鐘它就沒有了,但是比起實際上妄境跟妄心的起滅的速度來講,我們是慢得太多太多,它太快速了。

  現在要問,境界相為什麼會有?佛在這裡告訴我們,依妄心,一切法從心想生。決定沒有妄境,妄境是從心想生,這個太細太細,太深太深了,從心想生。心想依本識,本識裡面阿賴耶含藏的種子習氣,種子習氣一個一個出來的時候,那就是報,你才曉得種子習氣有多少!佛講無量無邊,如果它有形相,形相再小,像微塵、像極微之微,遍虛空都容納不下,佛講得有道理。

  所以,我們的妄心現的妄境,就算中國人所說,古人講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就算是七十歲,他的妄境能夠現七十年,剎那剎那生滅,阿賴耶識這一類的種子在這裡就報掉了。壽命長的到八十歲、九十歲、一百歲,甚至於一百多歲,他這一類的種子習氣多,報盡就沒有了。必須是另一類的種子又起來,就像我們倉庫儲存東西一樣,現在倉庫很整齊,一個箱子一個箱子,這一箱子東西用完了,報盡了,另外有個箱子。可是麻煩在哪裡?報的時候它又儲存,永遠報不盡;舊的東西報盡,新的東西又儲存了不少。我們想想假使七十年,活七十年,這七十年的境界相是你心心所變現出來,報盡了。你這七十年又造了多少業?你在這裡面又起心、動念,又分別、執著,又造善、造惡。於是這個現象就是起惑、造業、受報,受報又起惑、又造業、又受報,永遠在那裡循環,而未曾不滅,這是事實真相。

  我們妄心生滅的速度,《仁王經》上所講的,「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我在講席裡面說那是世尊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說比這個速度不知道要快多少。我們曉得電影銀幕上現那個景象是幻燈片打上去的,銀幕上的相是境界相。放映機的幻燈片就好比是妄心,妄的境界是依妄心,這你就好懂。妄心依本識,本識就像我們攝影機攝製的過程,影片從哪裡來的?怎麼產生的?阿賴耶識裡含藏的種子習氣,是這麼個道理。所以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就是妄心,能現妄境,我們念頭起滅的速度太快,一秒鐘不止兩個十萬八千次,不止。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就像放映機裡面的底片那個鏡頭的開關,放映機的底片是本識,鏡頭開關轉動就是此地講的妄心,七轉識,速度太快了,所以外面境界相,你不知道是假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外面假相是自己心裡變現的,本來沒有!你的心善,變的善境界;你的心惡,變的惡境界。我們今天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佛菩薩教我們斷惡修善。斷一切惡,惡的境界沒有了,三途的境界沒有了。那我要問,現在我斷惡修善,我們現在這個境界還有沒有?惡的境界還有沒有?告訴你還有。那我斷惡修善不是沒有效果嗎?沒錯,是沒效果。你沒斷得乾淨,拖泥帶水;如果真斷乾淨,這個境界就變了。自己做得不夠徹底,這才是事實真相;果然做得徹底的話,樣子馬上就變了,境界相馬上就變了。雖然做得不徹底,如果有相當功夫,他也有受用。

  雖然現在這個世間是亂世,他心不亂,他所居住環境是安穩的。兩個人同在一起,兩個人不同境界,一個人是住亂世,一個是住淨土。就好像佛菩薩跟我們在一起一樣,佛菩薩應化在我們這個世間,他住實報土,我們住娑婆穢土,真的是境隨心轉。我們看他跟我們一樣,住在娑婆穢土,他不一樣;他看我們住的境界,在他的心目當中,這是實報莊嚴土,無論到哪裡,到地獄也是實報莊嚴土。我們今天跟佛菩薩在一塊,佛菩薩住的是實報莊嚴土,我們把實報莊嚴土轉變成我們自己的娑婆穢土,境隨心轉,各人轉各人的。佛菩薩不能把他的境界給我們享受,沒有辦法,偶爾現一現讓我們看一下,這是可能的。用他的神力來變現一下,讓我們看看他的,一會兒就沒有了,彷佛夢中境界一樣。

  懂得這個道理,對這個道理能肯定,能不懷疑,我們修學的信願自然就生起來了。你要是不懂這個道理,真信切願生不起來,怎麼想發心就是發不出來。然後你才曉得,這個大經對我們究竟有些什麼利益,自己就明白了。難得它把諸法實相給我們講得這麼清楚,講得這麼明白,我們的信心、願心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願心建立之後,永恆不退!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你都是勇猛精進,你都是法喜充滿,它有這個效果在。

  知道事實真相了,你想想看,人與人之間還有什麼過不去的?還有什麼好計較的?再說遍法界虛空界都是自己妄心所變的妄境,就跟作夢一樣。我們作夢也是的,夢裡頭也有好人,也有討厭的惡人,也夢到冤家對頭,全是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之外,一法都不可得。你要醒過來好好的想一想,夢裡面的好人是自己,夢裡面的惡人還是自己變的,你的心就平等了,你的心就清淨了,不會在夢中現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又再造業,作夢還造業。這些都在我們眼前,都在我們生活當中,一定要落實。佛家常說觀照,這是入門,隨文入觀,我們天天念,要隨文入觀,我們常常聽,要隨聲入觀,改變我們的妄心。從哪裡改變起?善惡都是妄,我們先斷惡存善,從這開始,然後再進一步,離染修淨。為什麼?善惡都是染。我們能夠斷惡修善,斷惡不執著斷惡,修善不執著修善,這叫淨業!事上是斷惡修善,念頭上不起分別執著,這修清淨心;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境界就清淨。縱然是在亂世,縱然是在極不善之處,你的心清淨,外面境界還是清淨。

  清淨的,但是它很亂!那就像什麼?像我們看電影一樣,你看到芸芸眾生造業受報,可是你很清楚,我的銀幕上是一片空白,絲毫不沾染。我們的心就是銀幕,共業、別業就是銀幕上的畫面,無論是什麼畫面,決定不沾染清淨心,諸位去好好想這個道理。現在一般人進電影院的機會是愈來愈少,為什麼?因為電視取而代之。看這個趨勢,我想大概五年,電視可能就像電影一樣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電腦。電視太笨重,一定要放在家裡,電腦可以隨身攜帶,有大、有小,隨身攜帶非常方便,無論在什麼地方,你還是能夠看到畫面。畫面顯示在螢幕上,螢幕就是自性清淨心,就是法性。你看到螢幕你就能想到佛經上講的這個道理,就在這裡印證。森羅萬象在螢幕裡面呈現出來,那是什麼?妄心、妄境。妄心、妄境所依的本識,本識所依的如來藏,如來藏就是螢光幕,什麼東西都沒有,它無所依。

  底下一句說「餘義同前,上通答釋成前難竟」,前面所問的「難」到這個地方答竟了。這一句裡面,清涼大師有註解,註解裡面重要的是講這三門,「妄無不盡」是初門,「理無不現」是第三,這兩個合起來就是第二。這是答前面三個意思。

  現在我們看下面第二個大段落,「別對諸不相知,及通前難者」。前面的問答我們要記住,「初水流轉,喻前二對不相知」,前面十事五對,這個要記清楚。第一,它是前二,前面第一個是講「業不知心,心不知業」,第二個是講「受不知報,報不知受」。水流轉是比喻這兩對,這兩對不相知,各不相知。「答趣善惡難」,我們前面講的,這是引業,引導你到善道,或者是到惡道去受報,確實「業不知心,心不知業;受不知報,報不知受」。所以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受報,我們不曉得前世造的什麼業因,道理就在此地。這些事情在前面有過詳細的討論。下面又說,「以善惡趣流轉體故」,水流的比喻。

  第二,「大火喻」,第二、第三對,第二對「受不知報,報不知受」,第三對「心不知受,受不知心」。「答前諸根受生如火依薪,有生滅故」,受生有同異差別,這都是屬於滿業,前面給我們講得清楚,過去生中你所造的善業跟惡業。善業裡面,譬如喜歡布施,喜歡財布施,這一生的滿業果報裡面得財富;喜歡法布施,這一生的果報得聰明智慧;喜歡無畏布施,這一生當中得健康長壽。這三種布施不是人人都具足,你看我們看到有的人健康長壽,他生活很清苦,也沒有什麼聰明智慧,我們就曉得這三種善事他修了一種。有些人很聰明,智慧很高,沒有財富,我過去的老師,方東美先生就是的,智慧真高,一生當教授。在台灣告訴我,《大藏經》剛剛出來的時候,想買一套,沒有錢!靠薪水過日子,靠鐘點費過日子。好在他們夫婦兩個都是教授,方老師是哲學系的教授,他的夫人是外文系的教授,教英語,兩份收入,還可以過得去。有聰明智慧,沒有財富。我們學佛之後曉得,過去生中修法布施,沒有修財布施。

  財、法、無畏三種布施統統具足,那得大福報。我們在中國歷史上看到一個人,那真是可以做代表,乾隆皇帝。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人真是非常聰明,也長壽,做了六十年皇帝,還做四年太上皇。福報那麼大,從哪來的?過去生生世世,在佛法裡講,至少是十世以上累積的這三種布施的福報。不是一世能修成功的,累劫修成,一世修不出那麼大的福報。這裡頭就講到因果。

  再看下面一段,「次以長風喻前因緣,答前好醜」。好醜是前面五對裡面第三對、第四對,第三「心不知受,受不知心」,第四「因不知緣,緣不知因」。覺首菩薩在這裡給我們答覆,眾生受果報的時候,有端正的,有醜陋的,不相同,就是好醜不相同,長風在此地比喻。「遇物鼓扇,現諸相故」,風吹動物,物動才知道有風動。在我們佛門裡面,惠能大師最初到光孝寺參學,聽印宗法師講《涅槃經》,聽眾裡面在爭論是風動、幡動,這個公案很出名,大家都知道。到底是風動,還是幡動?風動、幡動是境界相,執著在境界裡頭,爭論不休,誰也不肯服誰。為什麼?都說出一套道理,都沒有說錯!說風動沒說錯,說幡動也沒說錯,誰都不服誰。真的就像瞎子摸象一樣,你不能說他錯,他摸的地方不對,各人執著一端。摸到大象尾巴的,象像什麼?象像掃帚。摸到象腿的,象像什麼?象像個柱子。都沒說錯!不知道完全的,它是局部的,局部沒說錯。可是六祖講的,那就講到心性上去,「仁者心動」,你說風動,你說幡動,都是依心動;你要不起心不動念,哪裡會有這個分別?哪裡會有這個執著?所以叫人服了。所以用長風來比喻前面講的因緣,答好醜,端正、醜陋。

  這些經文我們學了之後,真的很有用處,即使你沒有搞透徹,你還不想超越三界六道,但是在三界六道裡面希求滿業。這些原理、原則都會給我們很大的幫助,那就是現在我們一般人所講的改造命運。我們的命運不好,要想辦法把它改善,這些道理非常管用。可是對個真正學佛的人來說,這是小事,這個利益太小,我們不能把目標放在此地。我們把目標要放在遠程,我們要求的是了解諸法實相,希望我們能夠早一天入佛境界,入佛知見;入佛知見,解悟,入佛境界,證悟。我們不搞六道輪迴,我們也不搞十法界,希望這一生超越。

  超越不是容易事情,能有把握嗎?遇到淨宗就有把握,遇不到淨宗,難!充其量我們只能到個解悟。不遇到淨宗,你的煩惱習氣斷不了;你能伏得住,斷不了。那麼來生來世人天有分,不造一切惡業,來生還能得人身。如果我們的德行、修養還能往上提升,來生生天道,欲沒有斷盡,生欲界天;欲望完全能控制住,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完全控制住,控制得很好,不起現行,生色界天、無色界天。出三界真不容易,這是事實,我們千萬不要忽略。

  有法師,這是我的好朋友,日常法師我的好朋友,台中萬佛寺的老和尚,也是我的好朋友,都走了。他們沒有發願求生淨土,發願來生還要做法師,來度苦難眾生。心是不錯,能不能做到?太難了。縱然算你這一生修得不錯,你來生可以得人身,沒有問題,我相信。這一轉世有隔陰之迷,你能記得前生事情嗎?你前生所修的忘了乾乾淨淨,你得從頭來起。你們這一生又得人身,現在變成小孩,你能不受現在社會的影響嗎?你能夠繼續前生的修持嗎?不可能的事情,你做不了主!佛菩薩也幫不上忙。聖印法師年歲不大,走了,日常法師大概走還不到一個月,好像他小我四歲,也不錯了,七十四歲了,不求往生是大錯特錯。

  真正有大願想廣度眾生,最可靠的方法,最快速的方法,最穩當的方法,先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有人問我,見了阿彌陀佛是不是馬上就可以回來?我告訴他,行,馬上可以回來。你回來就不一樣了,你見到阿彌陀佛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回來是再來人。你已經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你已經不是凡夫,你是乘願再來,阿彌陀佛在後頭支持你,做你的靠山。你在六道裡廣度眾生,你不會迷惑,你不可能犯過失,佛力能加得上。這些說老實話,這兩位法師我都很熟,都聽過淨土,也都聽我講過經,對我也很讚歎、也很佩服,最後還走了叉路,走了歧途。我們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謹慎。搞清楚、搞明白了,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自己可以選擇,可以避免魔難,親近諸佛,得佛威神加持,無論是自行化他都能有成就。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0:13:48)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10:13: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865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