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0九七卷) 2003/9/1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097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南方最勝世界,苦滅道聖諦第四句看起:
【或名無能破。】
這也是道諦的別名。諸佛菩薩的道路確實『無能破』。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魔王波旬雖然也皈依,也發願護法,但是自私自利沒能夠放棄。皈依三寶,護持佛法,這是修莫大的福報,但是他不會出三界,為什麼?他不想出三界,他對於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看得很重,放不下,所以落入魔道。看到真正依教奉行的人,又羨慕又嫉妒,總是想方設法來障礙、來破壞。世尊告訴他:佛法是純正之法,沒有人能破壞。波旬跟世尊說:等到你末法時期,我叫我的魔子魔孫統統出家,披上袈裟來破壞佛法。世尊聽了之後流眼淚,一句話不說。那佛法是不是被他破壞?給諸位說,還是「無能破」。
魔能破的是什麼?破的是佛法形象,誰來破?不是真正的佛弟子,是魔王的子孫滲透在佛法裡面;換句話說,佛法的教理他不懂,他不信,他要是能信能解,他就會修行。依照這個修行,好了,那成功了,他出離了,所以佛法還是無能破。佛為什麼會流眼淚,一句話不說?這是佛的悲憫。末法時候,確實眾生沒有福,眾生如果有福,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出家的多,修行成就的人多。眾生沒有福報,魔滲透到佛門裡面來破壞佛法,這就是今天講的滲透。佛不是不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眾生的業報,魔得其便。但是他要不要受果報?果報是決定不能避免,所以佛一句話不說,流眼淚,那個裡頭意思很多很多。眾生沒福,魔得其便,造作破壞三寶形象的惡業,將來又要墮三途受苦。真正是經論上常常講的「可憐憫者」。
在這個時代有沒有真正善知識?還是有。真正善知識很苦!無論是在家出家,真正依照佛法修行的人要受苦難,要受毀謗,還要受陷害。但是真正學佛的人,在這一世當中雖然受盡折磨,果德依然殊勝。如果他真的能夠遵守世尊的教誨,有緣遇到淨土法門,這是世尊在《大集經》上講的,「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除非是念佛求生淨土」。如果他能夠遇到這個法門,決定往生。我們就在自己過去這幾十年當中,我們親眼看到的,親耳所聞的,念佛往生預知時至,清清楚楚,有站著走的、有坐著走的,沒有病苦,很多很多。這些是佛弟子,真佛弟子,他們不是魔王滲透的。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今天也出了家,也披上袈裟,常常要反省,我是魔王派來滲透的?還是真正的佛弟子?即使是魔王派來滲透的,如果有緣天天聽經聞法,他就覺悟了,魔王波旬的弟子也有回頭是岸的,當然那是少數。末法時期的緣,殊勝之緣不容易遇到,講經的人少了,修行道場少了。印光大師提倡小型道場,為什麼?大型道場,魔王的子孫他看中那個目標,為什麼?有名聞利養,在這個社會上有地位、有權勢,那是他必爭的對象。如果你是個小型道場,像印祖講的住眾不超過二十人,這不是他的目標,他不要這個地方,你們在這修行,他也不妨礙你,還真能成就。所以印祖的教誨我們要重視。
我們學院建設的部分到此為止,頂多賴老居士發心送我們一個圖書館,以後我們的硬體建設不再增加。小道場,我們住眾遵守印光大師教誨,出家人不超過二十個人,好!希望在這裡二十個人,將來個個成就,二十個人在這個道場能往生,這個道場殊勝。這個道場天天講經,每天講經不中斷。我們這是佛學院,我們希望培養十個講經的人才,這十個人輪流講經,研教講經不中斷;念佛堂是我們的行門,我們非常重視念佛堂念佛,我們希望達到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念佛堂就是我們的祖先紀念堂,我們以念佛功德迴向給祖宗。我們虔誠祈求與各個姓氏歷代祖宗,念佛同生極樂國。講堂裡面講經,課堂裡面學習,跟念佛堂的修行,解行相應,這是一個「無能破」的佛道場。印祖教導我們的,每一條我們都遵守,我們決定不違犯。下面第五句:
【或名深方便。】
『方便』這兩個字它的意思我們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瞭,因為佛法,常常問,佛法是什麼?佛家自己常講,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八個字就是把整個佛法都說出來,與世界上其他一切宗教所說的完全相應。其他宗教講愛,基督的意思,基督的精神是什麼?愛,愛是基督教第一個誡命,教你要愛你的神,要愛人如己,要把神聖的愛落實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發揚光大。這就是佛家講的「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方」是方法、方式,這個意思就是慈悲要落實在生活當中,要落實在工作當中,要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用什麼方法,用什麼方式,活的,不是死的。「便」是便宜,就是最恰當、最合適。這個好!所以佛法裡頭常常講善巧方便,這個要智慧,為什麼?因人不相同,因時因地因事不一樣,你表達慈悲不是一個模式,真的像《楞嚴經》所講的原則,「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才叫方便。
「深方便」,我們凡夫做不到。深方便,那真的是善巧方便,為什麼?我們沒有這個智慧,雖沒這個智慧,要懂得學習,我們從經驗當中學習,從失敗當中學習,從挫折當中學習,這樣自然就會有進步了。譬如,往年我們在新加坡辦弘法人才培訓班,第一屆三個月,我們非常辛苦。學生九個人,不多,來自中國大陸,他們對我們產生誤會。我們完全本著佛陀的教誨,真誠清淨平等心對待他們,所有的教材,經書,日常的用具,四事供養很豐厚,一樣都不缺。這些人來到之後,他們疑惑,我們對他們太好,這到底有什麼企圖?有什麼用意?這個結解不開。李木源居士天天跟他們溝通,搞了一個半月,你看三個月搞了一個半月,去掉一半的時間,他們才明白,一個個流眼淚懺悔。我們什麼企圖也沒有,什麼目的也沒有,非常單純。我們從這裡學到經驗,我們在方式上有了錯誤,跟他們的理念、思想不相同。所以在第二屆我們彼此雙方都有改進,二屆、三屆以後就辦得很好了。
從這些地方,我們就很容易體會到方便的意思。方便要怎樣落實,符合方便的意思。諸佛菩薩他們有智慧、有能力,不要說是佛菩薩,真正小乘聖者也了不起。小乘初果須陀洹,他就有天眼通、天耳通。有天眼通,他能夠見到過去,就像現在社會上一般人講特異功能。他能夠知道你過去一世、二世、三世,阿羅漢能知道一切眾生過去生中五百世,當然須陀洹沒這個能力。但是須陀洹,我們能夠相信他看你過去一世、二世、三世,應當是不成問題。能知道你過去三世的因果,教學就得方便,為什麼?每一個人他的才華,他的成就與過去生中有關係。
佛法修學的法門很多,釋迦牟尼佛接觸大眾,教導人修行,為弟子們選擇法門。有人喜歡這個法門,佛說不行,那個法門你不必學,你學另外一個法門。佛是根據什麼說?根據你過去生中,你過去生中修學這個法門的時候有根基,這一世接著再幹容易成就;過去生中沒有學過,現在才初學這個,非常生疏,你會感覺到很困難,道理在此地。所以真正修行證果的人,哪怕是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二信位的菩薩,為眾生說法,幫助眾生,跟凡夫完全不一樣,真的會成就眾生,不會把方向指錯。如果是佛菩薩應化來的,我們常講再來人,那還有什麼問題!
在中國歷代各宗祖師大德當中,確實有不少古佛再來、菩薩羅漢應世,他們確實有深方便,我們無法理解。尤其像《神僧傳》裡面所記載的,在中國歷史上明文記載的有一百多人,我們現在的話說,他有特異功能;在佛經裡面講,他有深方便。世間一般人所熟知的濟公活佛,濟公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小說宣揚,把他的知名度打起來了。在近代,這是半個世紀之前的事情,距離我們不太遠。江蘇鎮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師,一般人稱他為金山活佛。他老人家一生的行持很像濟公,那不是普通人。我從樂觀老法師的口中,樂觀老法師曾經跟他在一起住過三、四個月,對他有相當的了解。他還寫了一本傳奇錄,有二十多個故事,這是樂觀法師真是親見親聞。
他說金山活佛確實知道別人的念頭,你在想什麼,他知道。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他心通。有他心通,肯定有天眼通,有天耳通,他心、宿命,至少如果我們從小乘上來說,二果以上。神足通有沒有?不敢說,為什麼?沒有明顯的證據。可是仔細觀察,好像他也有。他的行蹤不定,到處遊化,晚上什麼地方他都可以睡,沒有一絲毫拘束,確實不是普通人;心地慈悲,到處勸人念佛。所以真正修行證果契入佛菩薩境界,他有「深方便」。在《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這是你在經文裡面看到的,佛菩薩因人因時因地因事做種種不同的變化,說「深」,也就是深密的意思,我們凡夫看不出來。像濟公長老度化眾生,我們無法想像,這一類屬於「深方便」。第六句:
【或名出離。】
這也是道諦裡面的總綱領,無論是哪個法門,總的原則、總的方向無非都是『出離』。從事上講,出離六道,出離十法界,出離生死;從理上講,出離迷惑,出離無明。什麼叫無明?有人來問我,這在佛法裡面說得非常之多。無明煩惱,無明是煩惱的根,無明是什麼意思?就是這兩個字已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給你標示出來。明是明瞭,佛給我們說的,真心本明,真性妙明,原是妙覺明體,這是自性本具的,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這叫明。
過去未來,此界他方,自己無量劫來生生世世,無量劫之後生生世世,一切眾生上至諸佛如來,下至地獄眾生,他們的生生世世、過去未來,沒有一樣不曉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常講虛空法界剎土眾生,這些理事、性相、因果沒有一樣不通達,所以說是萬德萬能,真實智慧,這不是學來的,為什麼你會知道?你不要學,為什麼你會知道?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華嚴經》上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能現能變的是你自己的心識,你怎麼會不知道?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是所現所變。但是現在是,你本來知道的現在不知道了,就叫做無明。為什麼不知道?
《楞嚴經》上佛講得很清楚,這個話是富樓那尊者代表我們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什麼是無明?無明,什麼道理、什麼原因生起的?幾時生起的?現在世尊教我們修行破無明,無明破了之後成佛。他再問:成佛之後,幾時又起無明?問得好!世尊的回答(很長的經文)在《大佛頂首楞嚴經》第四卷。佛的答覆非常好,無明為什麼會生起?佛講「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無明有沒有開始?沒有開始,所以叫「無始無明」。可是人要一墮在無明裡面,麻煩就大,他回不了頭來,於是愈迷愈深,到六道裡頭就糟透了,壞在什麼地方?迷於物欲,這糟透了,這要出來,那就太難太難。所以出離大非易事!佛是這個說法,儒家也是這個說法,你看看儒家修學,他修的是什麼?《大學》是儒家做學問、做功夫基本的指導原則,你看它一開頭,「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他統統說清楚,真的體相用都說到。體是什麼?在明明德,你想想看「明明德」是什麼意思?跟佛家講的無明一樣,你看他肯定本來是明德,明德是個名詞,上面那個明,那個明是動詞,明明德;換句話說,現在的明德不明,你才得想辦法把明德這個明恢復過來,明明德。如果德,這個德要是本明,那個明就沒有意思,它本來就明,還明個什麼?加上個明明德;換句話說,那個明德已經不明,你們想想看跟佛法講的無明是不是一個意思?
佛法裡面講什麼是明德?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是佛法裡頭講的,跟儒家講的明德是一個意思。但是今天本具的般若智慧沒有了,實在講,智慧還是有,變了,變質了,變成什麼?變成煩惱。迷了,智慧就變成邪知邪見,就變成妄想分別執著;覺悟了,妄想分別執著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所以凡聖就在覺迷而已。你覺不覺悟?明明德,那個明就覺悟;沒有那個明,就迷了。覺悟之後,覺悟的境界是什麼?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是一個自己,為什麼?「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能變的那個心識是自己。這個話如果你要是不懂,我們用比喻來說,人都曾經有作夢的經驗,大概你也不例外,你做過夢。夢中的境界,當然有自己,不會說是你做個夢,夢裡頭沒有你自己。你已經活了幾十年,你仔細去想想看,這幾十年當中常常作夢,哪一次做了夢,夢裡頭沒有自己,這不可能的。夢裡除了自己之外,還夢到很多人,有認識的人,有不認識的人,甚至於還夢到古人,夢中有山河大地,也有一切動物、植物、礦物,統統都有。
試問問夢中境界從哪裡來的?我要這樣子跟你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容易懂!是你自己心識變現出來的夢境。整個夢境是不是你自己?夢中自己是自己,夢中所有一切人也是自己,夢中所有一切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還是自己,除了自己之外,無有一物,這你容易體會,容易懂。你要想通了之後,我們現前整個宇宙就是我們自己的夢境,所以《金剛經》上講「夢幻泡影」,是真的不是假的。永嘉大師所說的「夢裡明明有六趣」,這個六趣就六道輪迴,十法界,夢裡有;「覺後空空無大千」,覺後之後,曉得全是自己變的。這個時候,人,「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就是慈悲自然生起來了,為什麼?他跟我是一體,一絲毫差別都沒有。整個宇宙跟自己合而為一,這就是佛境界,真正徹底覺悟、出離了,十法界六道輪迴沒有了,全是自性變現出來。這就是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
我們現在好像聽,也聽了不少,天天聽,常常聽,聽了幾十年,有沒有明白?好像是明白,其實沒有,為什麼沒有?你沒有落實,你還是有分別執著,你在這個境界裡頭,還是有親疏,還是有好惡,有喜歡的,有討厭的,你沒有覺悟。覺悟之後,我也常常講有人問我,開悟了是什麼樣子?明心見性是什麼樣子?我說了一句話,你內心裡面矛盾沒有,對立沒有,那就是開悟的樣子。你今天的心裡,你還有矛盾、還有對立,你是凡夫,你沒有開悟。天天聽經,也不行!
哪一天真的內心裡頭矛盾化解了,對立不存在了,你悟入了,那是什麼?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就是六祖在《壇經》裡面講的「本來無一物」。你的真心現前,真心本來無一物,心裡頭還有一個妄念就不行,就是障礙,就是迷,就是妄念。必須一個妄念都沒有,覺悟了。覺悟的時候就叫做明心見性,這個心又明了;無明,現在又明了,明了就見性。心就是性,性就是心,心性是一不是二。如果勉強說,在佛法裡面講,心是佛性,性是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如果像平常所說的,真心,真如本性,他本具的有智慧、有德能、有相好。我們講心,就是他本具的智慧,講這個;講性,就是講他的德能相好,真的是一樁事情。所以無明的意思要搞清楚。
分別執著,那是無明起作用。無明不起作用的時候,是對於諸法實相一無所知,不起作用的時候。起作用的時候,妄想分別執著,全錯了,沒有一樣是對的。我們今天都在無明裡頭,沒有法子破無明,怎麼樣走一條正路?放棄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隨順經典教誨,那就沒錯了。經典教誨不是從無明生的,它是從般若智慧生的,就是明明德生的。我們要懂這個道理,然後才曉得聖教不能不學,不學就不得了!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再看下面的第七句:
【或名不下劣。】
這個意思好懂,但是依然是很深很廣。『不下劣』,有從比較上說,在六道裡面,三善道不下劣,三惡道這就下劣了。凡是在下面,當然是劣等。就三善道裡面來說,人道跟欲界天比,人道就下劣,欲界天不下劣。欲界跟色界比,欲界就下劣,它在下面。由此可知,這「不下劣」裡面含的深義,佛家講密義,深密的義趣,那就是道是不斷向上提升,提升到究竟的果位,就真的不下劣了,為什麼?他到頂點,他上面沒有了,這是如來果地,等覺菩薩跟他相比,等覺菩薩還是下劣。所以這個裡面意思很深很廣。
我們讀了這個名稱,聽到這個名詞,一定要曉得勇猛精進。世間大德們常說學無止境,這話是真的。在佛法裡面講,成佛了,達到究竟圓滿,無明完全出離了;《華嚴經》上給我們講,四十一品無明破盡了。在自己修學,這是得到究竟圓滿諸佛如來的果位。那我們要問,這個學習是不是可以到此為止?不然,學無止境,還要學。那還學什麼?每一個階段統統要學。就好像你讀書,讀到大學、研究所畢業,你拿到最高的學位,博士,拿到之後,你要教別人,自己學成之後,教人。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那你要學什麼?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各個階層的統統要學,這個學什麼?做世範。這個學是教學,你要教別人學,你自己要做一個榜樣。你教小學生,你要做一個很好小學生的樣子;你要教中學生,那你做一個很好中學生的模範。世界無邊,眾生無量,無量無邊的眾生根性不相同,情欲不一樣;根性、福德、因緣都不相同,菩薩應化在其中,「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你才曉得學無止境,確確實實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
沒有成佛之前,所有一切修學是自行化他,真的是為自己;自己成佛之後,永無止境的修學是為眾生,不是為自己。但是不管是為自己,還是為眾生,學習都要那麼認真,那你總得裝的像,你不像不行。教學裡面,身教第一。你自己做不到,你教學生,學生懷疑,學生不相信,必須自己完全做到。學生做不到,我教的人統統做到,跟你學的人不能不服,心悅誠服,他才能受教(接受你的教誨),才能依教奉行。
有許多做老師的來跟我說,現在學生不好教;有不少做父母的來跟我說,現在兒女不聽話。這都是事實,而且非常非常普遍,你到哪裡去找一個聽話的學生,找不到。什麼原因?老師沒有做最好的榜樣,父母沒有做兒女最好的榜樣。做父母的,哪一個不希望兒女聽話,兒女孝順,可是自己有沒有回頭想一想,你父母在,你對你父母孝不孝順?你有沒有聽你父母的教誨?如果人能夠反過來,回頭想想,問題就解決了。你才能真正找到發生問題的因由,你能把這個原因消除,你的目的才能達得到。所以孟子講「反求諸己」,無論什麼事情,到了行不通的時候,障礙不在外面,決定在自己,要解決這些疑難雜症,要認真反省。小,個人生活上的問題;大,到國家世界的問題,怎麼解決?都在反省。只要你認真反省,你就能找出最妥善、最好的解決方法。
所以我們從「不下劣」這個名詞,我們會學習很多。許多人講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這一生得到人身到這個世間來,什麼意思?有什麼價值?價值就是不斷要向上提升。果然提升,這有價值,這一趟沒有白來。意義呢?學習,永遠不斷的學習。在哪裡學習?在幫助一切眾生裡頭學習,現在人講服務,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一切為眾生,一切為社會,不要為自己,這是聖人的教誨,這是符合大自然的原則。大自然的運作一絲毫私心都沒有,一切運作無不是為了整體。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是大我,我們這個身體是小我,小我跟大我合而為一,這就有意義,這就有價值。小我與大我要是完全相違背,這小我苦,這有得受了,受不完的罪;到什麼時候覺悟,什麼時候回頭,你才能離苦得樂。你要不知道回頭,你永遠要受苦、要受難。所以一定要曉得三途六道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佛常常提醒我們,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第八句:
【或名通達。】
這個名稱意義很深。小,真的到我們身體裡頭一個細胞;大到整個宇宙,無論是理,無論是事,無論是性,無論是相,無論是因,無論是果,通了,就沒有問題,舒暢;不通,問題就來了。道是什麼?道就是『通達』,道有道路的意思,道路一定要暢通。成佛之道,從凡夫地修成究竟佛果,這個路要暢通無阻,成就就不難,就快速。我們今天在菩提道上,說老實話還沒有起步,為什麼?你起不了步,有障礙。頭一個障礙,這是我在講席裡頭常常說的,常常勉勵年輕出家同學,第一個障礙是什麼?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想到我,菩提道上,不要說一寸,一分一釐你都沾不上邊,你在菩提道的外面。我常常講十六個字,這是我們修行第一個關口,「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我講了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統統斷掉,恭喜你,你這一步踏到菩提道上去了,這一步踏進去。這十六個字你要認識清楚,那是罪,那是業,那是修行證果的大障礙,不但是所有一切行門裡面的障礙,包括念佛也不能往生,這要知道。
祖師大德很多人常常告訴我們,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什麼原因?這個障礙你放不下。西方極樂世界是個易行道,你也去不了,為什麼?它障礙你信,障礙你願,障礙你行,你們想想看對不對?凡是念佛真正往生的,什麼原因往生?他這個障礙沒有了,他能夠念到功夫成片,他能夠得到念佛三昧。功夫成片也是念佛三昧,是念佛三昧最淺的,他能伏煩惱,伏什麼煩惱?就是剛才講的這十六個字。念佛的功夫得力把它伏住,自私自利的念頭不起,沒有斷,不起。名聞利養的念頭也不起,五欲六塵享受的念頭也不起,貪瞋痴慢也不起,這念佛的功夫把它伏住,把這十六個字伏住,這功夫成片了。往生的意願懇切,真的就能得生,而且能提前往生。譬如你還有十年壽命,我不要了,為什麼?十年在這個世間活得很辛苦,想想看我沒有必要在這個地方再受十年苦,我現在就去,行不行?行。
宋朝瑩珂法師,這就是好榜樣,他真的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說你還有十年陽壽,好好修行,到你壽命終了的時候,我來接引你。瑩珂真聰明,他不要,跟阿彌陀佛說我十年壽命不要,我現在就想去。他的意虔誠,阿彌陀佛答應了,三天之後來接引你,果然第三天他就往生。他聰明,他知道自己劣根性很重;換句話說,意志薄弱,很容易受外面境界誘惑,我再要住十年,不知道要犯多少過失?不知道要做多少罪業?恐怕將來不能往生,所以他十年壽命不要,現在就去。現在這個管道暢通無阻,怕過幾年這個管道又不通了,你自己沒有能力保證,特別是對一個意志薄弱的人來說;意志堅定,那沒有話說,無論是什麼樣的環境,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決定不會干擾,決定不會為它所動,這個行。
你住在這個世間,幹什麼?這要問為什麼你可以去你還不去?只有一個道理、一個理由,什麼理由?接引眾生往生,這個理由正當,不是為別的理由,我希望多帶幾個人去。這先決的條件是你要有緣,你要跟眾生有緣,這就是佛門裡頭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是緣?這個世間有一些眾生能信得過你,你教他這一套,他相信,他能聽得懂,歡喜聽從你的勸告念佛往生淨土,這有緣。如果沒有緣?沒有緣,自己趕快走。沒有緣是你講話人家不相信,你雖然是證了果也沒有用處。不見得證了果就能度眾生;不證果的人,也許也能度眾生,緣分。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念念之中都要與一切眾生結善緣。即使你出門走在馬路上,你看到對面有人來的時候,打個招呼,有緣了;笑笑,點點頭,有緣,不能陌生。
我們的道場每一個星期六有一個溫馨晚宴,結緣。我有一個願望,希望我們學院開幕之後,每一個星期六的溫馨晚宴擴大,改作溫馨晚會;一樣,我們有自助餐招待,免費招待。晚會裡頭有演講、有娛樂,希望能做到這個。每一個星期六此地有晚會、有表演,看看我們大家努力一下,能不能做到?假如我們這裡的場地不夠,我們可以到公園裡面去搭棚,在那裡去做,歡迎當地居民一起來參加。所以要準備很多節目。講演時間不要長,三十分鐘,希望每一次能夠有三個人出來講,一個人主講的三十分鐘,另外兩個人,一個人講十分鐘,這是教學。講什麼內容?講故事,大家喜歡聽,或者解答問題,但是時間都不要長。我們至少要保持著我們這個節目三個等分,吃飯佔多少時間,講演佔多少時間,餘興節目佔多少時間,這個時間總的來說,大概兩個半小時。能夠把這個做好,這是對整個地方安定、和諧、團結會很有幫助。
我們基本的理念,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文化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八個字是我們的中心理念。落實,落實在這個活動當中,彼此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助合作,很有意義,這就是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的溫馨晚會。主辦單位,我們不希望完全由我們包辦,這樣不好,我們希望圖文巴所有的社團都出來輪流辦。如果有十個團體,十個星期輪一次;有二十個團體,二十個星期輪一次,輪流主辦,這就真的團結起來。無論哪個團體來主辦,我們淨宗學院全力協助,把這個活動辦成功。每個星期都有,能夠把它搞得多采多姿,圖文巴就出名了。圖文巴是多元文化城,多元文化的榜樣。這一次花車遊行,希望能把這個理念表達出來,先讓大家有這麼一個印象,慢慢我們把這樁事情帶進成熟,把它辦得多采多姿。
這使我常常想到往年我們在新加坡,每逢過年的時候,我們辦溫馨晚會,參加的人,第一次三千八百人,第二次八千人,第三次有五、六千人。一年一次,實在講太少了,這樣大型的活動,至少一年辦四次,那就不一樣了。能夠一個月辦一次,真的整個社會都活動起來。藉這個活動,彼此溝通,化解誤會,建立共識,達到和睦相處,平等對待。細目就是我們希望當中,彼此包容、尊重、敬愛、關懷,互助合作,希望能達到這個目標。我們講演的內容也以這個為中心,圍繞著這個目標,我們準備講演的資料,這是道。用世間法來講,用澳洲的話來說,這是多元文化的大道,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之道。
這個地方,這是《華嚴經》上的,他的通達是無上道,通達無上菩提,這是我們要知道的。我們今天取無上菩提,方法是從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個捷徑,穩當、簡單、容易、快速,成就高。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縱然是下品下生,凡聖同居土下品下生,你也要知道,既然到達極樂世界,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成功高!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加持,我們才能夠獲得,其他法門裡頭沒有。獨一無二的這個法門,我們遇到不是簡單事情,遇到真的是大幸。古德常講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日,居然你遇到了。遇到,我們要緊緊的抓住,決定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那就要把這樁事情當作我們一生當中唯一的一樁大事情,要這樣看待。下面第九句:
【或名解脫性。】
『解脫』是自性三德之一,這個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脫。「解脫」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自在。要從字面上來講,「解」讀去聲,當動詞,解開;「脫」是脫離,就是前面講「出離」的意思。脫離什麼?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脫離生死。你為什麼不能脫離?你生死的因緣,六道十法界的業因,你沒有能化解,沒有能夠解除,你脫離不了。佛菩薩教給我們的種種法門,這些理論、方法、境界就是幫助我們解脫的。所以道是解脫性,這個性當作體講。
我們學佛,學佛就是修菩薩道,修菩薩道為的是什麼?這個道一定要懂,為的是化解我們的煩惱習氣,就現前來說,脫離我們生活的困境、生活當中的困苦,目的在此地,這是近程的。遠程來講,化解自己的煩惱習氣,妄想分別執著,永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生到極樂世界,決定一生成就無上菩提,還有什麼法比這個更殊勝?沒有了。現前擺在我們面前的,哪一個最重要?這一樁事情最重要。你們天天聽我講《華嚴經》重不重要?不重要,念佛重要,求往生重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毘盧遮那佛親自跟你講《華嚴經》,比我講得殊勝,你為什麼不聽普賢菩薩講?為什麼不聽文殊菩薩講?為什麼不聽毘盧遮那佛講?幾個人真正覺悟?太少了。真正覺悟的人,身心世界、世出世法統統放下,一句彌陀念到底。我自己常常跟大家講,我要不是受許許多多同參道友之託,一再請我講這個經典,這我答應他的,不是我有意思想講這個經,我沒有這個意思。
我自己想一生講一部經,老同修都知道,我真正得利益、真正受用的、真正歡喜的《彌陀經要解》,蕅益大師的《要解》。如果隨我自己的意思,我一生就講這一部經,一遍一遍重複的講。無論到哪個地方,我在往年頭腦裡頭沒有建道場這個念頭,一生住別人的道場,自在。哪個地方請我,我就講這一部經,這一部經講圓滿,另外一個地方請我,我就到那裡去,好,比什麼都好。《彌陀經要解》要細講,一天講兩個小時,至少一個月。講經,念佛,講《阿彌陀經》,念阿彌陀佛,解行完全相應。一年至少講十遍,十年講一百遍,能有二、三十年,講三百遍,我去住三百個道場,跟許許多多同學結了法緣,這好,一點都不要操心,真的沒事,得大自在,得大安穩。
《華嚴》,我為什麼答應這幾位大德的要求?想想這個大經往後學習的人不多了,《彌陀經》、《無量壽經》講的人肯定很多,這個經講的人少,所以留一套錄相帶,給往後有心學習的人做參考,這是必要的,這才答應講這一部經。但是也沒有想到會講得這麼長。我原本估計三千個小時,現在已經講了兩千多個小時,經才講到十分之一。九十九卷,如果再加上玄義,差不多一百一十卷,這麼大一個分量,我們現在才講到十分之一,這經本才第十二卷。不過我也沒想到,這個經從開講以來,居然有不少人歡喜,在網路、在衛星電視。常常有人打電話給我、寫信給我,有很好的反應。所以真正學習的人,往往不是在身邊,這是現代遠程教學的效果,我們看到了,在這個時代很值得提倡。用網路、用衛星,能夠把佛法送到每個人的家庭。去年我在日本看到衛星的接收器,就是小電視,這個電視可以放在口袋裡,很小,可以接收衛星。將來就太方便,這個東西推出來之後,就是把佛法送到你的手掌心,無論在什麼時候,你隨時都能夠收聽到,我們時時刻刻都在一起學習。這是我們要善於利用這些高科技,把我們連在一起。現在時間到了。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5 11:14:5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