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七八卷) 2002/4/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678
諸位同學,請看「世界成就品」:
在沒有講到經文之前,清涼大師在前面為我們介紹這一品的來意,接著給我們解釋這一品的品名。第三段講這一品的宗趣,它的宗旨,它的義趣。清涼說:「宗趣者,標列無邊勝德,廣釋所知世界海為宗。」這把宗旨說出來了。「然其意趣,乃有多種」,他一共說了七句,先說宗旨。宗旨正是答覆前面器世間的來由,也是大問裡面世界海的安立。
清涼第一句話跟我們講的是「無邊勝德」,這句話很重要,它裡頭所含攝的是無量的智慧、無邊的德能相好。這一句是讚歎,所讚歎的全都是事實,所以他才能夠為這些大菩薩們詳細說明世界海的來由、世界海的真相。義趣就很多了,第一個是「令諸菩薩發大信解悟入為趣」,這個義趣都非常重要。如果對於宇宙剎海的真相要是不了解,怎麼能夠悟入,不能悟入就不能證得究竟的佛果,這樁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如來果地沒有別的,就是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如果對於虛空法界剎土眾生的真相,你還有不明瞭;不明瞭就是無明沒有斷,那還在菩薩位次上沒有成佛。所以普賢菩薩為教眾菩薩破根本無明,當然要說。
第二個意思是「謂令知佛及菩薩大悲行海,廣覆無盡眾生界,倣而行故」,這也是教諸菩薩。這個諸菩薩用我們的境界來說,從初發心到三賢十聖,普賢菩薩常常為我們開導,時時提醒我們。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大慈大悲廣度眾生,盡虛空遍法界。我們在《華嚴經》看到,無量無邊無數重疊的世界,佛與大菩薩都能夠遍住、遍入教化眾生,真正是「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普賢菩薩說這一品的意思是教我們學習,希望我們能夠倣而行之。我們模仿諸佛菩薩,有樣學樣,向佛菩薩學習。你看看佛菩薩是怎樣教化眾生的?真的「無微不至」!這句話用在此時此處,非常恰當。微塵,一微塵中所有一切諸佛剎土,普賢菩薩也入進去,遍入!一一毛孔、一一微塵,一個眾生都不捨棄。我們想想這是菩薩行,我們應該如何來學習?當然現在我們是博地凡夫,煩惱習氣沒有斷,怎麼樣能把煩惱斷掉?大乘有殊勝方便法,尤其是《華嚴》,首先要把心量拓開,要發心幫助一切眾生,要學普賢菩薩,業障不用消,自然就沒有了。這個是真正消業障的不二法門,真的我們要好好的模仿學習,對我們自己的修學有大利益。
其次,「世界無邊悉嚴淨故」,我們日常做功課的時候,做完了都念個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這兩句話哪個不會念?這兩句話的意義懂得的人可真不多。「願以此功德」,什麼功德?知道的人不多。「莊嚴佛國土」,什麼是佛國土?知道的人也不多。一般人真的是粗心大意,大多數將莊嚴佛國土,心裡面只想一個國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一切諸佛國土就不知道了,重重無盡的諸佛國土更不知道了;說老實話,從來沒有聽人說過。我們的心量怎麼能拓開?學佛學了一輩子,還是小心量。《華嚴》不能不讀,不能不學,不能不認真好好的學習。修學大乘,這是一門重要的課程,而且是一個必修課程,大乘法裡頭必修課程。必修,不分宗派,不分顯密。凡是修學大乘,這是大乘概論,是大乘的基礎,你不能不知道。所以聽了普賢菩薩講這一品經,我們才真正知道佛國土是怎麼回事情,我們應該用什麼功德去莊嚴。
第三句,「眾生無邊悉化度故」。眾生無邊,我們想像當中,能夠觀察得到、體會到的是現前的這些眾生,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我們不知道,他方世界的眾生我們也不知道。我們怎樣度無邊眾生?四弘誓願頭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無邊怎麼講法?又怎麼個度法?這品經裡頭有為我們開示。第四個意思,「剎由心異,當淨自心及他心故」,這句重要,這句就是佛在大乘教裡常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諸佛剎土、眾生世界都是從心想生。為什麼會有六道?為什麼會有三途?為什麼會有九法界?其他的我們不談,不再向深處、廣處去講,我們就講這個很窄小的境界,我們現前的境界,尤其是我們現在生活居住的這個地球。
我們從歷史上去看,無論是中國、是外國,古人記載的這個地球也相當不錯,也很美善,是一個很好的生活環境。中國、外國前人都有文章、詩歌描繪,為什麼今天這個世間這樣的污染、動亂?古人的記載,我們今天讀起來似乎是神話。這是什麼原因?學佛之後明白了,那個時代的人心情跟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人心情不一樣!過去人的心情安定,欲望少,接受聖賢教誨,他的思想他的言行能順乎自然的法則;在佛法裡面講,他能隨順自性性德,所以他的生活環境是美好的。在生活環境裡面,在人生價值裡面,確實存在著真善美慧。現代這個社會,真善美慧有名無實,變成人們的一種願望、嚮往,而沒有事實了。這個原因是什麼?大師在此地講「心想異故」。我們現在社會大眾人心裡想的是什麼?無論是中國、外國,現在人心裡面想的是競爭,競爭不是性德,不是自然。
有些人看到地球上生物的生存,認為他怎麼生存的?他競爭。競爭勝利了,所以他能存在;失敗了就被淘汰,就被消滅了。這個思想很可怕,這個思想是錯誤的。事實的真相是什麼?事實的真相是自然,所有一切生物順乎自然,沒有競爭,只有互助。我們今天講地球生態的平衡,平衡就有意思了。平衡是什麼?平等互惠,所以這個世間是和諧的、平等互惠的;不是競爭,競爭是看錯了。但是這個錯誤經過大眾傳播,許多人盲目接受,造成今天社會動亂不安,造成今天破壞自然環境,使生態平衡都打破了,於是結果是什麼?天災人禍。
現在災難嚴重了,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預言家,我們看了不少這一類的報導,都說這個世紀是世界末日。世界會不會真的有末日?這是許許多多人心目當中最關心的一樁事情,世界會不會真的有末日?如果居住在這個世間上的人們要不覺悟,要不回頭,世界末日肯定是有。普賢菩薩在這個地方為我們講經說法,其中有一個用意,就是勸導我們「當淨自心」,勸導我們要修清淨心,還要幫助別人修清淨心,災難才能化解。
我們念佛希望求生彌陀淨土,這是我們的願望。求生彌陀淨土的條件是什麼?你不能不知道,你要不知道,你去不了。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心淨則佛土淨」。由此可知,我們如何莊嚴佛淨土?清淨心。一定要懂得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離一切五欲六塵的攀緣,離一切貪瞋痴慢,你的心才能清淨。我自己清淨了,自己的問題解決了,縱然這個世間共業所感的大災難現前了,我也沒有恐怖,遠離恐怖,顛倒夢想。為什麼?這個世界毀滅了,我有好地方去,所以不驚不怖。對於這些因緣果報,就是前因後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有好去處。
但是這個世間還有許許多多不覺的眾生,他們很苦,他們要受災難,覺悟的人怎麼能夠忍心?所以一定要幫助那些沒有覺悟的人。幫助的方法經上講得很多,第一個是示相,要做出覺悟的榜樣,意思是啟發大眾,希望大眾向覺者學習。第二個是言教,言教就是佛門講的講經說法,我們一般世間人講學、上課。要辦學校,現在辦學校不能像從前的方式,建一個學校費的財力物力很大,收的效果不大。今天要辦什麼學校?空中大學、空中講座,辦這個。小小的地方,像我們這個地方,一層樓三千尺足夠用了。如果能夠把所講的透過衛星電視的傳播、網際網路的傳播,整個地球上都能收得到。空中講座、空中大學,費用不多,效果殊勝,今天要做這個。
有志發心慈悲度世的年輕人,捨己為人的年輕人,真正發心來學教,不要多,三、五個就夠了,三、五個學生認真的學習,讓他們來學講、來修行,這個空中講座就可以長期的延續下去了。在我們這個地球,大家都知道,由於地球的自轉,這才形成晝夜;地球對著太陽這一面是白天,背著太陽這一面是夜晚,自轉一周二十四個小時。我們講座每天播八個小時,八個小時重複播兩遍,整個地球上的同學們統統都能收到,都是在白天收到,因為有時差。我在這個地方八個小時收到了,另外一個地方在美國,他是另外一個時間,我們這是晚上,他是白天八個小時也收到了。所以一天播三遍,全球都能在白天正常的收看。每天只要八個小時,重播三次,天天不間斷。
全世界的同學們能夠藉著高科技的媒體,我們結合在一起。若有問題,一樣可以提出來研究討論。我們今天設備還不夠,但是沒有問題,我們有傳真;你有問題傳真過來,我們看到問題,或者在講席當中解答,或者每個月我們單獨約定一、兩個時間,專門來解答問題。這是科技給我們帶來的方便。雖然今天科技已經發展到可以用電視畫面彼此在一起開會討論,這些設備我都參觀過,成本很高,必須雙方都要有這個設備。用這麼高的成本去做有沒有必要?沒有必要,不必浪費這筆財力,我們用傳真,在網路上解答就可以了。大家有問題寫出來,我也是在這個地方解答。這個地方解答,凡是在網路面前統統都可以收看得到,這個效果很大。往往你一個人的問題,別人也有這個問題。
今天有一位同修來問我,他做生意,大概是做的藥品。藥品裡面有海豹油,他學佛了,心裡頭非常不安,問我怎麼辦?用海豹油來配藥,間接殺生,雖然沒有直接殺,間接殺生。在佛法裡面,佛給我們講過,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候的飲食,他們吃肉。全世界學佛的人只有中國人不吃肉,全世界學佛的人都吃肉。佛教人不殺生,戒律上沒有說不吃肉的。佛陀在世是托缽,佛家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托缽是人家給什麼吃什麼,這叫方便,這叫慈悲,如果你素食,去托缽的時候,人家一定要做素食供養你,你不是找人家麻煩,你慈悲何在?所以佛跟佛弟子沒有分別心,給什麼吃什麼。現在在泰國、在緬甸小乘國家還是托缽,這個道理要懂。
托缽,佛講吃三淨肉,三淨是什麼?第一個牠不是為我殺的,第二個我沒有看到殺,第三個我沒有聽到殺的聲音,這叫三淨肉。你現在配藥,用的海豹油,那個捕海豹的人是不是專門為你捕的?是不是專門為你殺的?他殺的時候你有沒有看到,你有沒有聽到?如果統統都不是,這是三淨肉,你可以做。如果你更有慈悲心,給這些海豹們迴向,每天念佛誦經給牠迴向,你可以給牠立個小牌位在佛堂旁邊,這些海豹都感激你,方法很多。這些藥物都是救人的,以救人的功德迴向給這些海豹,方法很多。
中國佛教徒吃素食,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梁武帝之前,中國佛教也是吃三淨肉,所以你看日本的佛教、韓國的佛教沒有素食。為什麼?他們是早年那些出家人在中國留學,把佛法帶回去。我們要知道這段歷史。梁武帝發心吃長素,是讀《楞伽經》,佛在《楞伽經》裡曾經講過,「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心吃眾生肉」,梁武帝讀了非常感動,他自動的素食。他是佛門的大護法,佛門出家人就響應,以後在家人也響應,就搞成一個素食運動。素食運動是梁武帝提倡的,確實是好,素食對於健康有決定的好處,沒有錯。統統都素食就很方便了,要不是整個社會來提倡素食的話,你出去托缽的時候,就讓人家起煩惱,人家哪能夠天天做素食來供養你,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到外國,看到外國出家人吃肉,我們不會奇怪,知道那是正常的。我們吃素食,人家看到我們很奇怪,他不了解這個歷史,我們要解釋給他聽,知道中國佛弟子為什麼素食。
我這次訪問韓國、訪問日本也跟他們講,他們也不懂,他們都不吃素的。但是我們去,他特別用素菜來招待我們,我們很感激他。有些時候那個素菜他用的鍋是舊的鍋,不是新的,舊的鍋是煮葷菜,所以素菜裡面,鼻根利的人還能聞得出素菜裡面還有葷菜油的味道。不要去計較,人家這樣對你已經很盡心盡力;如果再挑剔就不是作客之道,不要這樣計較。明理,通情達理,彼此就很好相處;不通情不達理,彼此會產生隔膜,會產生誤會。
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當淨自心及他心故」,這一句很重要很重要。今天我們想消除這個世間的災難,天災人禍,能真正懂得這一句,真正自己認真修學,能把這個教誨在社會上推廣,讓一切大眾都覺悟,都能修清淨心,災難就消除了。這句話用意很深,一定要培養慈悲心。
素食,深入經教的人知道,不與眾生結怨仇,決定不殺害眾生;果然不殺害眾生,植物供養我們日常所需會很豐足。植物是生物,植物也能懂得人的意思,人跟一切動物也應當知道溝通,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維持地球生態的平衡。科學家知道生態平衡太重要了,不可以輕易破壞,破壞必定招來災難。樹木不能隨便砍伐,大片森林被砍伐,森林消滅了,那個地方就變成了沙漠。沙漠擴張,就危害許許多多的生物,這些生物不能生存,產生一個惡性的循環。到最後人類在這個世間也不能生存,還是自作自受,還是自己愚痴,並不是聰明。自以為聰明,其實那是愚痴,那個事情大錯特錯。
自以為聰明的人多,瞧不起真正有智慧的人,佛菩薩有智慧,孔老夫子有智慧。打倒孔家店,古聖先賢的教誨、典籍都把它毀滅,自以為聰明,招來的果報是無窮無盡的天災人禍,招來的是社會動盪不安。凡事我們要很冷靜、很細心的觀察它的原因。為什麼?多問問,一定要把真正的因素找出來,從根本起因的地方下手來改革,把不善的因消除,積極的培養善因。種善因得善果,這才是真實智慧,所以清淨心比什麼都重要。
首先要自己淨,學佛,你看最近這兩年,我在講席當中常常講,我們修什麼?純淨純善。佛在《十善業道經》裡面教給我們,「晝夜常念善法」,這個善法就是十善。常念善法,你心善;思惟善法,你思想善;觀察善法,你行為善;晝夜都不間斷,你的善法念念增長。佛在後頭還囑咐一句話,「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你這個善才純。不但心行要善,還要清淨。我勸導大家修純淨,不容毫分不淨夾雜。這是我們修行的目標,是我們修行的方向。
所以《十善業道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兩部小經是學佛入門最好的功課,我們從這裡下手,從這裡入門,不論你學哪一宗、哪一派、哪個法門,這是入門必修的課目,入門共同的科目。我們從這兩部經上下手,「當淨自心及他心故」,才能夠落實,然後這個大經你才能聽得懂。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現在接著看「世界成就品」的宗趣:
清涼大師在宗趣第五條,講的是「世界重重,無盡無盡,以大行願,悉充滿故」。行願,古音念行(ㄏㄣˋ)願,念去聲是當動詞講,念行(ㄒ一ㄥˊ)是當名詞講。念行(ㄏㄣˋ)的意思就顯示出重行,著重在行門、在行動,不著重在言說。「世界重重,無盡無盡」,我們在前面已經學習到一些,現在聽這種講法不會感到陌生。
「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無邊實在講就是重重無盡的世界,菩薩的大行大願。在這個經裡面代表菩薩大行大願的就是文殊、普賢,文殊菩薩代表大行,普賢菩薩代表大願。我在前面也曾經跟諸位同學說過,文殊十行,這個十波羅蜜是行門的綱領,「布施」,布施這條裡面一定具足其餘的九波羅蜜;如果這裡面缺少一條,布施就不圓滿。不但圓滿具足其餘的九波羅蜜,而且圓滿具足普賢菩薩的十願;如果缺少一願,布施波羅蜜不圓滿。這在平常講經當中不常說的,這沒聽說過。同樣道理,普賢菩薩十願,「禮敬諸佛」,這一願裡面也具足其餘的九願,少一願,「禮敬諸佛」不圓滿。同樣的,「禮敬諸佛」裡面一定包含文殊菩薩的十波羅蜜,少一條,「禮敬諸佛」也不圓滿。你才曉得普賢行、文殊行難修!華嚴境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確確實實如經所說,「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它確實是圓融。但是這裡面十波羅蜜、十願,個個有它的界限,一點也不混雜;雖不混雜,它又是圓融的,這個不可思議。
這種境界,粗心大意的人沒有法子想像得到,又何況不可思議。我們不能用「不可思議」這一句話搪塞,不可思議裡頭有境界,境界你要清楚,你要明瞭,你要安住才能得受用。否則的話,這個經不是白學了?我們今天是凡夫,說老實話,我們沒有這個境界,雖然我把這樁事情講清楚了,也講得相當明白了,做不到。我們講得很粗很粗,二十條,每一條裡頭具足其他十九條,這個都不容易。所以在大乘教裡面把它再歸納,十願不講,講六波羅蜜,每一條裡頭具足其他的五條,這是佛對權教菩薩講的,對初學講的。深位菩薩、高級的菩薩,那就《華嚴經》上的講法。所以在初學菩薩,你看佛講數量多,用什麼形容?恆河沙數。《華嚴經》上諸位沒有看過恆河沙數,《華嚴經》上講數量多,講「世界海微塵數」,不是恆河沙,恆河沙太少了,數量太小了,不能比喻!世界海微塵數。這是給你講真話。
現在這一句我們怎麼學?就我們現前的境界,「世界重重,無盡無盡」,我們沒有辦法契入。我們要在這個世間,現前社會裡頭,人事環境、物質環境,我們也可以說重重無盡,人與人之間,關係關係相連,是無有窮盡的。如果你真正懂得那些關係的連接,你才曉得整個世界是一家人。我們要問,我們愛自己,我們愛家人,我們愛不愛鄰居?現代這個社會是出了大問題,香港的同修告訴我,(我早年在香港講經,很多同修家裡我都去玩過,到他們家裡頭坐坐),隔壁鄰居幾十年不相往來,沒有講過一句話,完全是陌生人,怎麼能弘法利生?
中國從前的社會不如是,我小時候住鄉村,這個鄉村大概有十幾戶人家,彼此互相照顧,哪一個家裡有事情,一吆喝,鄰居都來幫忙,自然他就來了,就像一家人一樣。那時候我們在農村裡面住的是草屋,現在很少看到了。土牆,房子上面蓋茅草,那個房子都是自己造的。所以人要是多了,小孩大了不夠用,旁邊再蓋一個。鄰居年輕小伙子都來幫忙,來幫忙挑土,來幫忙打牆,那個牆是用兩塊木板夾起來,當中填土,用磨錘把土打緊,泥土裡面在我們那裡是用稻草,使土能夠連接起來。通常土牆都很厚,大概都有一尺、兩尺厚的樣子,所以那個房子住起來舒服,冬暖夏涼。比現在的磚牆,磚牆好看,但是實際上享受不如茅屋,上面蓋茅草。茅草大概一年要換一次,是比較麻煩,但是它真舒服,我實在講還是留戀那種房子居住。統統來幫助!來幫助的人,我們主人怎麼樣報酬他?就在這裡吃一餐飯,工作累了,中午招待一餐午飯,頂多晚上再招待一餐晚飯,很平常,家常便飯。真的一個村莊是一家人,有人情味。小孩在外面遊玩,或者跌倒摔傷了,每個人看到都會照顧。我懷念七十年以前那個生活,那個社會。
鄰村,距離最近的,大概差不多一里路,一里路我們現在講五百公尺,五、六百公尺,近的;遠的村莊大概距離一千多公尺,鄰近村莊的人都認識。我這個莊子裡頭要是有什麼大事情,那邊鄰近村莊人也來幫助。現在這種人情味沒有了,農業社會有人情味,工業社會沒有了,工業社會自己顧自己。你看現在父子之間,兄弟之間那感情多薄!甚至於我們今天在社會上看到,很多兄弟不相往來,父母年老了沒有人照顧,進養老院,每個月能夠送一點點錢那就是孝順。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思?愈想心就涼了。為什麼從前的社會人情那麼厚?想想根本的因素就是教育。從前老人教,父母教,社會上一般大人會給小孩做好榜樣,國家政府重視教導,現在沒人教了,現在人講利害。從前人還講倫理道德,還講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我住在農村的時候還講求,一般人、鄉下人心裡頭都有這種觀念;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觀念,現在人沒有了,社會怎麼會不亂?
有許多同學問我,你為什麼到澳洲去住?澳洲還有人情味。我在澳洲住小城市,我不住大城市,大城市受一般工商業的影響大,小城市影響小。我住這個小城人口只有八、九萬人,一般人民還有人情味,雖然沒有像中國過去的人情味那麼濃,但是它有,看我們怎麼待人。古人常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看我們怎麼待人,我們對他好,他回報的很多。所以我在那裡買了個舊教堂,房子是破舊了,重新整修,修好之後,我們舉行一次敦親睦鄰的餐會。我們下請帖,把我們附近兩條街上的居民,我都發請帖給他,一百多家,大多數都來了。我們請他吃飯,參觀我們教堂,告訴他我們在此地做些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到這邊來。他們大家了解了,很歡喜、很高興。因為我們教堂附近的居民,多半都是退休的老人,所以我一看那個地方就是彌陀村。他們的小孩都大了,都到外面去謀工作了,老人自己住在家裡,有的是一個人住,有的是夫妻兩個,他們也守望相助,彼此互相幫助。
我這個溫馨睦鄰的餐會辦得很成功,非常歡喜。就有不少人提議,他說:法師,你們這種會能不能多辦幾次?我說:好,大家既然這麼歡喜的話,我每個星期辦一次。現在改成每個星期六的晚上,我們叫溫馨晚會,附近鄰居都來,我們免費供應餐飲,我們的餐都是素食,一半是西餐,一半是中餐,吃得非常高興。我這個會辦了第二天,當地就有澳洲人送了兩袋米給我。現在這些人都很熟了,常常送水果送菜送米,都來了,很溫暖!居住在一個環境,鄰居處不好那不行,這不是佛法,我們的鄰居都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徒,我們不分族群,不分宗教,我們用真誠愛心照顧他們。他們需要幫忙,我們家裡頭這些出家人知道了,馬上就去,鄰居都不遠,主動的去照顧,這是佛法,這叫學佛,學佛要這樣學法。所以在澳洲我們一切構想設施,想怎麼做法,都非常方便,得到當地人民的支持,政府的支持,辦什麼事情都好辦。
我們想把這個學院正式提升為大學,這要時間,最重要的不是財物,是人才。大學裡的老師一定要有博士學位,沒有博士學位,你的學院大學將來社會上不承認你。我們的淨宗學院,我給同學們講,我們至少要有五、六位博士學位,能有個十個、八個碩士學位,我們的學院才能辦得起來。現在怎麼辦?現在我們在籌備期間,著重品德的修養。學位到哪裡去拿?到大學去讀,我們附近三個大學,我讓他們到大學去念碩士念博士,將來這個學院的師資才能符合國際的水平。在這個學院裡面讀書,我們學院可以授予學位,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我們學院可以授,政府承認,全世界學術界都承認,我們才真正成就。不能自己辦個佛學院,辦個佛教大學,念了幾年出來之後,人家不承認你,這個不行。我們教學的內容決定是三藏經典,是名副其實的佛學院,我們的師資要有大學學位的水平。
我們從這個地方學習,以我們的行願,先要推廣到周邊的這些眾生,我們居住的這個小環境,住在這一條街上,街前街後,街左街右,不能夠照顧到,這就不叫做學佛了。我們絕對不勸他信佛,這點很重要,他有他的宗教,我們尊重他的宗教,歡喜他的宗教,決定不破壞他的宗教,我們讚歎他的宗教,在精神、道義上我們給他援助。如果一到那個地方就勸人家改變宗教來信佛,那就製造矛盾,製造衝突,那就錯了。
普賢行願裡面教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恆順,一絲毫勉強都沒有。你信基督教,我們讚歎基督教。他們讀《聖經》,我們書架上都有《聖經》,都有《古蘭經》,有其他宗教的經典,告訴他我們也學習,決定沒有反對,沒有惡意批評。他們跟我們接觸,「你們是好人」,他也讚歎!非常歡喜跟我們接觸,感覺跟我們接觸非常安全,我們這些人在他心目當中非常可靠,不欺騙人。我們遵守五戒十善、《沙彌律儀》,我們從這裡兌現,從這裡學習。
再看底下一句,「佛界生界,非一非異。能正了知,成大智故。」這些統統在生活裡頭學習,佛界很少人能懂,生界是眾生。眾生界不能說一,也不能說異,佛界亦復如是。為什麼?體是一,相是異,相不一。所有宗教裡面的神聖,這一次我在日本見到中村康隆老法師,他今年九十七歲,他跟我們大家講開示,說世界所有一切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我們聽了很驚訝,老和尚跟我們想的跟我們所講的完全相同。我們這些年的所作所為老和尚給我們印證是正確的。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國家,我們都是一家人。哪個家?地球是我們的家,我們沒有離開地球,地球是我們居住的現前的故鄉,我們都是地球人,我們是一家人。
你想想看,我們的鄰居,我們鄰居那一邊遠一點的是他的鄰居,鄰居的鄰居還是我的鄰居,那個鄰居再遠一點的鄰居,一直走就走到世界的盡頭了。走遍全世界都是鄰居,他是我鄰居的鄰居,我愛鄰居,鄰居所愛我怎麼能不愛?幾個人有這個思想?幾個人有這麼一個理念?真正能夠去做,你能夠懂得這個道理,你常常思惟,常常思想,你對一切人的看法是一家人,無論在哪個地方,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親人。為什麼你自己要跟人家對立?都是親人。我們只要以「真誠清淨平等智慧慈悲」心對待,人家都是以「真誠清淨慈悲」回報,這個多舒服,這樣多圓滿!真正有智慧,有平等心,在態度上決定是自卑而尊人,自己謙虛卑下,尊重別人。我尊重別人,別人尊重我,這個道理要懂,人與人之間不會誤會,為什麼?常常往來,常常聚會。
我們星期六的溫馨晚宴會起很大的作用,族群與族群之間的界限沒有了,宗教與宗教之間隔閡沒有了,做朋友,每個星期都見面,每個星期我們都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聊天,真的守望相助。這個世界是和睦的,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所以你真正了解,大師在此地說,「能正了知,成大智故」,智慧從這裡生了。「未能了者,熏成種故」,他還不了解,不了解常常看我們,你看到了,你聽到了,你慢慢的會懂得。我們居住在這個城市,總得要把這個城市變成一家人,我們目標在此地。
我現在到那個地方才一年,一年的前面十個月是修理舊房子,統統搞起來之後,現在像個樣子,像個規模了才兩個多月。我們房子不夠用,還要建十個教室,建一個大的活動中心,這個工程大概十一月可以完工。在完工之後,大致上我們就能夠定下來,我們可以上課了。我們教學期間九年,要想到這個山上來修學,你首先要想到九年不下山,我們沒有寒暑假,也沒有什麼過年放兩天假回去看看,沒有。我們一定要求九年不下山,你的心定下來,定才能生慧,你才能真正學到東西。
九年不下山這個想法,我本來也是猶疑不定,要不要堅持。這次在日本比叡山去訪問,那邊的執事告訴我們,日本過去各宗各派的祖師大德在比叡山修行,期限最少都是十六年不下山,修成之後下山,在各個地方建道場成為一個宗派,這是宗派的創始人。我聽了之後,我這個九年,心就定下來了。十六年我不敢要求,太長了,怕現在人受不了,九年等於打對折,不能再少了。沒有九年的耐心,你還有什麼成就?所以我想我們在這個小城住上兩年、三年,一定會把這個小城變成一家人。事在人為,我們有誠意,佛菩薩保佑,一切宗教的神聖保佑。
以上所講的都是菩薩說這品經的義趣,「亦為顯此深意」,所講的意思很深,我說得很淺。為什麼?深了我們用不上,我們的學習最重要是學以致用,學了就有用處、就能落實,對於我的生活工作就有幫助,學了才管用。「故下頌云」,清涼大師引用這一品經裡面的經文,偈頌裡頭有這麼一首:「離諸諂誑心清淨,常樂慈悲性歡喜,志欲廣大深信人,彼聞此法生欣悅。」這首偈好。
我們修行最重要的是要修清淨心,這在前面一再提到要修清淨心,你一定要把煩惱習氣斷掉。這裡頭最重要的,「誑」是欺騙,妄語、兩舌、綺語,決定不能欺騙人。「諂」是巴結、是攀緣,攀緣巴結決定不可以,一定要守本分。做事情要多想想,量力而為,我力量達不到,我決定不去做;再好的事情,我沒有力量,我沒有這個緣分,心有餘而力不足,有人做我心裡頭歡喜讚歎。
剛才有個同修送一本《大藏經》來給我看,中國大陸他們要翻印,我略略翻了一翻,這個印的品質很差。印這種大經要精美,人家拿到手上,不信佛的人都要生歡喜心、生恭敬心,我們就成功了;不然的話,不如不做。我印小部經書流通,好,我何必印那麼大部?要做一定很認真、很努力把它做好。他寫了封信給我,我略略看了看,現在出了很多麻煩,資金也不夠,找我幫忙。我沒有能力幫忙,我要幫忙的話我會重印,我不會幫助這個,這個版本不好,紙張不好,這種經書我拿在手上就沒有好感。所以要做就要做到國際水平,諸位一定要懂這個道理,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拿出去,都能得到人家的讚歎,不是這樣不要做。不要感情用事,不可以拿佛法賺錢,你是做的功德事。所以他的做法我不贊成,我勸他最好不要做。已經做了,你們自己去想辦法,數量愈少愈好,因為它不夠國際水平,達不到這個水平。
「常樂慈悲性歡喜」,學佛的人一定要常生歡喜心,心地時時刻刻念念不離「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我們的「存心」。我們的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念念不離「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常樂慈悲性歡喜。「志欲廣大深信人」,這是菩薩讚歎你的志向,你的欲望廣大,志向續佛慧命,欲望廣度眾生,對於佛法深信不疑,你信得深,你解得深,你行得圓滿。「彼聞此法生欣悅」,這個人聽到普賢菩薩說這個經,一定生歡喜心,這個偈從這裡面說。
清涼大師從反面講,這個幾句話很重要。「若不聞此無邊無盡無二之境」,你要是沒有聽過《華嚴經》,我現在不說「讀」,為什麼?你讀了不懂,這不行。你要聽講,真正把這個經裡頭的義趣聽懂了,聽明白了,對你的生活、工作、修持會有大幫助。為什麼?心開意解。你的心量拓開了,本來是小心量,現在心量拓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確實你的思想觀念,你的行持不一樣。
如果對這個經不聞、不懂,「滯於權小」,你一定停留在權教小乘,為什麼?心量拓不開。不知道宇宙之大,不知道眾生之多;宇宙之大,眾生之多,你真的不懂。你說你懂了,我知道你講你懂的意思,實際上你所懂的範圍非常窄小。一一微塵裡面有虛空法界無量無邊剎土眾生,你懂不懂?不懂。毛孔之中,一一毛孔也有虛空法界無量無邊剎土眾生,你知不知道?不知道。你怎麼會懂,你懂的有限。所以你心願達到的境界有限,所以是權教、是小乘。「普賢行願何由可成」,普賢行願,說老實話,你怎麼能夠修?你怎麼能成就?一點都不假。你做夢都想不到,這個大經不聽不學,那怎麼行?
我們這個本子上,後面附著有李長者《合論》,李長者在這個論裡面有幾句很重要的話,我們也可以念念給大家聽聽。他說這個經的來意、意思,「令諸現在未來始發菩提心者,識佛所行,及菩薩行海,佛菩薩大慈悲海,能普遍法界海,眾生行業海,而利益之,令到究竟岸故,既見是已,而倣效之,學佛行故。令始發心者,悲智圓滿,行解不錯謬故」。這個說說得很好,可以彌補清涼大師跟我們講解的不足,值得我們做參考。
又說「令始發心菩薩,知眾生業報同異差別,由心造故」,這個前面都說過了。又說「令始發心者,知眾生界廣大,等法界虛空界,如影相入,重重無盡,依住各別,佛菩薩行悉充滿故」,跟清涼所見真的是無二無別,但是他這裡講的好像更清楚一點。又說「令始發心菩薩,知諸佛菩薩境界海,眾生境界,一異不可得故,隨眾生自業轉變,剎海轉變故,隨自業成壞,剎海成壞故,以眾因緣故,此品須來」。這個來意跟清涼所說的,這是兩個人對這部經領悟、體會的地方不謀而合,都能把這些重點抓到,教導後學。我們中國諺語裡面有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我們從這個地方認識李長者跟清涼大師,他們對這個經的體會、看法,這些地方完全相同。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16:29:1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