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七七卷) 2002/4/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677
諸位同學,請看「普賢三昧品」,大眾讚請,偈頌第九首:
【國土云何得成立,諸佛云何而出現,及以一切眾生海,願隨其義如實說。】
「大眾讚請」十首偈裡面,前面八首都是屬於讚歎,我們在經文裡面偈頌裡讀到的。第一首讚歎普賢菩薩已經證得清淨法身;第二首讚歎他的神通能夠遍住一切佛剎,他有這個能力;第三首讚歎他親近諸佛如來,這些統統都是給我們做榜樣的。這裡頭親近諸佛我們做不到,親近善知識我們不能不知道。中國諺語有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你親近是什麼樣的人物,你會有什麼樣的成就。一個人親近諸佛如來,他當然成佛,他跟佛做朋友。
諸佛如來在哪裡?在經典。每天讀誦經典,讀誦要記住,佛在《金剛經》上教給我們讀經的用意,「深解義趣」。我們讀經要深解義趣,深解義趣不必作意;要作意,我們就錯用了心。作意是著急求解,這個事情是著急不得的。要怎樣深解?你解多少,你就行多少,一定要行。行又幫助你理解,你第二遍讀的時候,你解的就又深一點,意思就又廣一點了。這是什麼?這是你從行當中獲得的功德。所以做到比什麼都要緊。果然鍥而不捨,解行相應,解幫助行,行幫助解,天天讀誦,天天修行,行是德,解是慧,福德、智慧當然漸漸就增長,就這麼個意思。一定要下功夫,如果不認真修學是沒有辦法理解如來真實義。
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看別人註解你還是不懂,為什麼?你沒做到。懂了一定肯做,一定做到;凡是你做不到,你自己一定要曉得,你沒有懂。這是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給我講,佛法實實在在是「知難行易」,不是知易行難,知難行易。行易為什麼不能行?是業障障住你。消業障,「行」就是要消除業障,消除業障之後,你智慧生了。所以解不是難事情,但是業障不能消除,那解就相當困難。所以要親近善知識,要親近佛菩薩。每天讀誦,依教奉行,親近佛菩薩,親近善知識,這是求解。聽聽善知識修行的心得,觀察善知識修行的功德,我們效法善知識,這就對了。
第四首讚歎菩薩常在定中,這點很重要,這是真正的行門,真正修行,心地清淨,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如如不動。念念沒有為自己著想,念念是度眾生;如果對眾生沒有好處,沒有利益的事情,決定不能做。起心動念,決定要想到怎樣以什麼方便利益眾生,或者是做樣子給眾生看,做榜樣,或者是用言語文字來教導他,要常存這個心。第五首是讚歎菩薩度化眾生,六、七、八這三首都是讚歎菩薩說法,「常說大法」,說諸佛如來無等法,都是要我們學習的。我們在這裡頭最重要的是讀了之後怎樣學,怎樣落實。
今天讀的第九首,這是「請」,前面都是「讚」,這一首請法,向普賢菩薩請教。前面我們看到有四十個問題,大問!這個地方菩薩們啟請,只問三樁事情。清涼說得很好:「前品所問,雖有多門,統其要歸,莫過三種世間。」這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了,問得再多,歸納起來不外乎這三樁事情,三樁事情是三種世間。
第一句,『國土云何得成立』,這句問的是器世間,就是今天科學家天天在研究、在探討宇宙的來源,宇宙的起源。什麼道理有這個宇宙?宇宙從哪裡來的?什麼原因來的?為什麼有空間、有時間、有這麼許許多多的星球?星球就是此地講的國土。這些星球何以在太空當中,那麼樣有秩序的在運轉?以及這些星球生滅,佛經裡面常講成住壞空,這是一回什麼事情?這個真正是大問題。第二句問的是「智正覺世間」,為什麼這個世間會有佛、會有菩薩?再往下面看,為什麼還有辟支佛、有阿羅漢?這些是聖人,超越三界六道,這是怎麼回事情?
第三句,『及以一切眾生海』,這就是現在我們所謂的宇宙之間,地球上、各個星球上生命怎麼起源的?從哪裡來的?這到底是一回什麼事情?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眾生?有情的眾生、無情的眾生,我們今天講的動物、植物,生物,有情都是講的生物,從哪邊來的?『願隨其義如實說』,末後一句是大眾的啟請,願普賢菩薩隨順真相為我們說明。「隨順其義」就是隨順真相。「如實說」,實際上真相是什麼,你就說什麼,不增加一點,也不減少一點,決定沒有自己的推想猜測,沒有,實話實說。由此可知,往後菩薩為我們說明的這三樁事情,這三樁是大事情。
今天的科學家走向兩個極端,一個就是去研究無窮大,就是第一句跟第三句,太空物理,這個宇宙是怎麼形成的?怎麼來的?研究這個問題。生命是怎麼來的?人是不是從猴子變出來的?如果人是猿猴變出來的,現在世間這麼多猿猴為什麼沒有變成人?這個問題多了!很複雜。另外一種就是走最小的,恰恰相反,最小的研究原子、電子、粒子,量子力學,研究最小的。現代科學走向這兩個方向,也時有發明,能不能徹底了解其真相,難!非常非常難。難在哪裡?難在他有障礙,他的障礙不能夠消除,所以他就不能夠見到事實真相;大的真相他沒有辦法明瞭,小的也沒有辦法明瞭,所以科學家的研究報告總是推測。推測未必是真相,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在佛法裡面講它是「比量」,不是現量。諸佛如來、普賢菩薩所見的是現量,他親自見到的,不是推想的,也不是從數理裡頭推測出來的,不是,它是現量的,我們講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也不是聽別人說的,自己親證的境界,這才是真的。
前面我們看到的,普賢菩薩有能力遍虛空法界一切剎土現身,他有這個能力。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往無窮大相應,跟無窮大相應。另外我們又看到微塵、毛端,那裡面有虛空法界一切諸佛剎土眾生,這就是今天所謂的「量子力學」。科學家用精密的儀器,已經觀察到最小的物質,比現在所講的電子、粒子還小。這裡面有無量無邊的世界,無量無邊的眾生,他沒能發現,他不知道這一粒小的微塵裡頭還有這麼多的境界,境界裡頭還有境界,重重無盡。普賢都能入,普賢身遍法界,遍虛空法界,遍微塵世界。所以普賢菩薩是現量,不是比量。你要不能夠契入,你怎麼能說?
普賢何以能入?普賢,前面講了,證得法身就能入。為什麼?大是法身,小也是法身,法身沒有大小,所以能夠遍入。怎樣能證法身?證法身必須要得三昧,必須要得常定,這個定沒有出入,行住坐臥都在大定之中。這個定,我們一般稱它作「法界定」,《楞嚴經》裡面稱它作「首楞嚴大定」,在我們淨土宗也有個名稱叫「理一心不亂」,就是這個定,你才能證得法身,你才能遍入諸佛、眾生境界,遍入!我們今天最大的障礙,最嚴重的障礙就是沒有定,心裡面雜念不斷,妄想紛飛。這怎麼辦?
佛法修學的方式跟世間科學研究的不一樣,佛法從靜中求、從定中求;科學技術從動中求,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方法。科學把物質分成分子,分子再分成原子,原子再分成電子、粒子,用什麼?用加速度,在動中裡頭求。佛法是從禪定,從定中裡面求。定中有境界!定中的境界能夠突破空間維次,會看到不同的境界。最容易看到的是餓鬼道,許許多多修行人都有這個經驗,這個定功不太深。愈是深的定功,你破的維次愈多,你見的境界就愈廣。你的定功淺,你破空間維次破得少,大概餓鬼道。餓鬼道其實也很複雜,也不是單純的,佛在經上講鬼有三十六種,你有一點小定能突破,你能突破多少層,你能見到多少種鬼,鬼道,要看你功夫。
有不少人,我們在古人書籍裡面記載看到的,大家把這個當作神話小說,在中國最著名的《聊齋誌異》、《子不語》、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裡面記載的就很多。傳奇小說裡面內容相當豐富,裡面記載與鬼往來的很多很多,與狐仙往來的這個分量也佔了不少。狐仙有沒有?畜生修成的。牠修成之後,跟我們也是在不同的空間,不同維次空間,北方很多。你們不相信,北方來的同修不少,你去問問他們。我相信,我小時候見過,我沒有見過鬼,我見過狐仙,所以我肯定那是事實,那決不是虛妄的。
我們同參道友當中,出家在家的同學都有修定,有一點定功,見到餓鬼道。早年我有一個同學,也是師兄弟明演法師,我講經的時候提過他。我們出家沒多久,他喜歡神通,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他說:「經教度眾生不容易,你怎麼去說人家不相信。」他就去學神通,「假如我把神通學成了,我神通一示現,他不能不相信」。好像說得也滿有道理。在大溪跟屈文六老居士學密,他非常用功,這個人很難得是個好人。
學了大概將近有十個月,有一天他來看我,他說有一點效果。我說什麼效果?跟鬼界限沒有了。他告訴我:「下午五、六點鐘的時候鬼就出現了,不多,稀稀落落。到晚上十點鐘、十一點鐘,鬼就跟鬧市一樣,全都出來了。」我說怎麼樣?鬼的社會跟人間差不多。凡是有人住的地方就有鬼,人鬼雜居。他們的社會也挺熱鬧的,但是他們的社會是永遠見不到日月星光,就像是什麼?永遠是在陰天、陰暗,看到空中都是灰土土的,沒有太陽,沒有月亮,也看不到星星,生活狀況跟人間差不多。我那時候笑他,我說:「你神通沒有修成功,鬼通修成了。」我說:「你修成了還是度不了眾生。你說哪裡哪裡有鬼,別人看不到,也不相信!」他跟我同年,四十五歲那年往生,還算不錯,他沒有病苦,感覺到身上不舒服,到醫院急診室去看病,半個小時就走了,好人。我曾經把這個事情向李老師報告,我問老師有什麼方法能幫助他,老師嘆了一口氣:「各有因緣!」。
現在在台北我們佛陀教育基金會,從前的總幹事簡豐文居士跟我也是老朋友了。他在沒有遇到我之前,他學禪,每天都打坐。打坐裡面有境界,境界現前他的身體完全不聽指揮,他又打拳又跳舞,做的那些高難度的動作,一般人都做不出來的。那是什麼?我們一般講那是神靈附體。他也見到餓鬼道,他見到十殿閻王,差不多見到餓鬼道,講的那個鬼道裡頭的狀況都差不多,他所見到的跟明演法師講的都差不多。鬼的個子很矮,一般大概只有三尺高,沒有我們人這麼高,閻羅王也只有三、四尺高,十殿閻王他都見到了。以後認識我之後,我就跟他講,常常跟鬼接觸絕對不是好事情。他說那怎麼辦?我教他一個方法,你在靜坐,這個境界出現,你就不坐了,你就起來念佛,走動、經行繞佛,我教他這個方法。大概他用了一年的時間以後,就不再見到了,一切都恢復正常。原來他在定中那些境界,家裡人都恐怖,一家都不安。
這是講稍稍有一點小定就能突破空間維次,空間維次實在講是無量無邊的。你這個小定能夠突破個一、二層,你能看到一般世間人看不到的境界,這個都是現量境界,絕對不是妄想,絕對不是推論,他是確確實實看到了。這些事情多,而且很普遍,我們要相信,絕對不是說這些事情信就有,不信就無,不信還是有。我們能夠相信、能夠接受是有理論作依據,不是盲從,佛經裡頭有道理,儒家典籍裡頭也有理論。徐醒民老師這幾天在這裡講儒學,我聽說這幾天講八卦,《易經》裡頭就有很好的理論依據。《繫辭大傳》裡面講的「精氣為物,遊魂為變」,又何嘗不是答覆這個問題。儒講得簡單,義理非常之深。佛講得多,講得詳細,比較容易懂。儒經跟佛經合起來看,不難體會個中的道理。這一句是請法,問題再多總不出這三大類。末後一首:
【此中無量大眾海,悉在尊前恭敬住,為轉清淨妙法輪,一切諸佛皆隨喜。】
這首偈是總結,是讚頌大眾請法。請法不容易,沒有人請法,佛菩薩就不說法了。佛菩薩說法是要人啟請的,為什麼?啟請是「感」,佛菩薩就有「應」;不是說佛菩薩你不啟請,他就不給你講,他吝法,不是的。佛菩薩的心常在定中,像鐘像磬,你不敲它,它不響。諸佛菩薩在定中就像鐘磬一樣,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我們要懂這個道理。我們沒有叩他,佛也給我們說法,那是你不懂,你已經叩他,你自己不覺得,這是前面給諸位講感應的四種。冥感顯應,我們自己內心確實有感,自己都不曉得,這叫冥感,佛的應有顯應、有冥應。冥應,我們都不知道,我們感也不曉得,佛應我們也不曉得,佛確確實實幫助了我們,不可思議。
這個冥感顯應,大概說這個話總得有二十年了,達拉斯佛教會會長蔡文雄居士,我初到美國的時候,他有一個朋友,他告訴我這個不思議的感應。他的朋友的母親在美國,他的朋友在台灣,母親生病,病得很重,打電話回去告訴家人。兒子很急,立刻辦到美國探親的簽證。一般人跟他講,你到美國去辦簽證是不可能的,他自己也想到不可能,但是他母親生病非常著急,試試看吧!。
到美國駐台灣的大使館,試試看。他排隊排在後面,另外一個窗口有個移民官是個女的,就笑嘻嘻的跟他招手叫他來,他就離開隊伍到她那邊去,立刻就把他簽證辦好了,給他五年多次出入,歡喜得不得了,好像這個女的跟他很熟,很感激。隔兩天,他有另外一個朋友也來辦簽證,到美國辦簽證,他陪他的朋友一道去,以為那個女的前兩天給他辦的這麼熟,他說去的時候那個女的看他好像陌生人,根本就不理。他遇到這麼個怪事情,來給我說。這是感應!你雖然沒有求佛,沒有求人,你是孝心,孝心的感應,佛菩薩幫助你。這個移民官好像跟你那麼樣熟悉,對你那麼好,馬上手續就辦完了,我們常講佛菩薩保佑。你從這裡細細去觀察,你能看到感應,冥感顯應,你事情就辦好了。
我們曉得美國的簽證跟移民都非常困難,他們的移民官對於任何一個人辦簽證到美國,他都懷疑;懷疑你會在美國非法居留,你必須提出種種證據,說你不會在美國居留,他就給你簽證。所以你要提出很多證據。美國非法居留的人不少,美國這個國家沒有戶口,就是關口。你進去之後,真的,只要你不犯罪就找不到你;但是你一犯罪,很容易把你追查到,你要不犯罪找不到你。所以很多人到美國非法居留,等什麼?過多少年大赦,到大赦的時候這些人都出來了,拿到護照,他什麼時候進來的,已經住這麼久了,就給他了,很多人用這個方法。但是在沒有得到大赦之前,不能離開美國,離開之後就再進不去了,電腦裡頭有記錄,不可能再給你簽證。很多地方可以說在一切時一切處,只要你自己細心去觀察,你能發現感應道交:顯感顯應,顯感冥應,冥感顯應,冥感冥應,都是事實。
這個經裡面講『此中無量大眾海』,這是說與會的這些菩薩,這些菩薩有華藏世界菩薩、他方來雲集的菩薩。『悉在尊前恭敬住』,大家統統現在,「尊前」是對普賢菩薩的尊稱,都在普賢菩薩面前,非常恭敬在那裡等候,等候普賢菩薩為他們說法,為他們說明這三樁大問題,三大問題: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以及佛菩薩的出現、智正覺世間。『為轉清淨妙法輪,一切諸佛皆隨喜。』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說得很好,他這裡頭有兩個意思。大眾「恭敬一心」,說明機緣成熟,他們有能力接受,有能力接受就一定要說要教;他要沒有能力接受,可以不說,有能力接受一定要說,這叫機緣成熟。第二個「諸佛隨喜」,佛歡喜,諸佛歡喜。「外有勝緣,故應說也」,一切因緣具足,我們今天講條件,一切條件具足了,應當要說;條件不具足,可以不說。
印光大師說得很好,來求法的人,來請教的人,他有一分誠敬心跟他說一分,他有兩分誠敬心跟他說兩分,他有十分誠敬心跟他說十分。為什麼?十分誠敬心,你跟他說九分,你對不起他。他只有一分誠敬心,你跟他說兩分,多餘,他只能接受一分,那一分他不能接受,你說了不是廢話!現在在法會上條件統統具足,統統具足,普賢菩薩應該說,這個緣無比的殊勝。
「說則上順佛心,下隨物欲」。你看看,你為眾生說法,代佛傳法,代佛教化眾生,佛歡喜,一切諸佛都歡喜,這是上報佛恩。對下這是聽眾,聽眾心裡在希求聞法,我們今天講他求知的欲望,一定要滿足他求知的欲望,這是一樁功德事,是一樁好事。這首偈也是勸導我們,我們要時時刻刻效法普賢菩薩為一切眾生說法。說什麼法?我們知道多少說多少,不知道的不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就是上求下化,隨著我們自己的智慧能力認真努力去做。這一品到這裡講完了。
諸位同學,請看《華嚴經》「世界成就品」:
清涼大師解釋經文,分為四個段落。第一個段落說明來歷,就是為什麼要說這一品?他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講,「前說緣既具,此下正陳所說」。前面是「普賢三昧品」,我們讀完之後曉得,說法的條件具足了,緣成熟了,大眾都是以真誠恭敬心來求法,都有智慧德能來接受,這個條件圓滿具足,普賢菩薩應當為大家開導。所以這以下,從「世界成就品」以下,這是正說,「正陳所說」。
在這一品經裡面,「總明果相」,這不是問了三個問題?第一個是問國土,我們講的依報,器世間,第一個問題是問這個。這一品經以及底下一品經「華藏世界品」,都是答覆宇宙是怎麼形成的?世界是從哪裡來的?我們今天講無量無邊的星系,這是我們凡夫能夠覺察得到的,六根能覺察到的。我們六根覺察不到的,那就是多維次的空間。多維次空間,雖然我們覺察不到,科學家用數學、推理發現到,確確實實有不同維次空間的存在,那是跟我們現在感官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確實有、確實存在。在理論上講,這樣的世界無量無邊。
根據他們的推測,確確實實能證明的有十一種不同維次空間,這個話是過去黃念祖老居士跟我講的。黃老居士是學科學的,他告訴我,西方科學家現在確實證明有十一種不同維次空間存在,理論上講是無量無邊,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了,看到不同維次空間真的是無量無邊,超過我們的想像,所以真的是不可思議。這些空間,我們講的虛空法界諸佛剎土,到底是怎麼回事情?普賢菩薩在這兩品經裡面要給我們說明,所以答前面菩薩問「法界安立海」。「三昧品」最後請法,這是擺在第一句,所以普賢菩薩的答覆也從這個地方開始。這就是第一段。
第二段要解釋品題,這一品叫「世界成就」。什麼是世?什麼是界?什麼是世界?什麼叫成就?先解釋名詞。清涼這個地方說得很好,「世」是講的三世,我們現在的話講時間,過去、現在、未來。中國人以三十年為一世,你看世字的寫法,寫法是符號,符號裡頭代表的有意義,它有三個十,這三個十是過去十年、現在十年、未來十年。為什麼用十?十代表圓滿,這個含義很深。過去現在未來稱之為「世」。
「界」是講的「空間」。空間講界限,東南西北,四維上下,我們講十方,所以界是講的空間。時間跟空間合起來我們稱為「世界」。我們想想,這無量無邊的星球,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星球就是佛經上講的國土。佛經上講的國土,不是指我們地球上哪個國家、哪個國家,不是指這個。佛經上講的國土還不是一個星球,是講的星系,譬如我們今天講的「太陽系」,這在佛教是一個國土,「小國土」,「銀河系」這是一個「大的國土」,佛經裡面講的國土是這個意思。他是以一尊佛教化的區域,從這個上說的。
一尊佛教化的區域,他教化的範圍有多大?佛在經上常講「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究竟有多大?這有很多種的講法。佛在經上往後「世界安立品」裡就有講,我們現在就用經上的話來說,佛講這個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日月都是圍繞須彌山而轉的。講日月我們就曉得有太陽系,太陽系是繞須彌山而轉的。所以黃念祖老居士的說法,他的說法有一篇文章,我們已經把它附印在《無量壽經》註解的後面,諸位可以看到,他說得也挺有道理的。他說一個單位世界,就是我們講的銀河系,這個是講得通,日月確確實實圍繞銀河系旋轉,銀河系的中心就是佛經上講的須彌山。
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以這一個單位世界來計算,一千個單位世界就叫一個小千世界,小千世界是一千個銀河系。然後以小千世界為單位,再有一千個小千世界就是一個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範圍就大了;一千乘一千是百萬,百萬個銀河系是一個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百萬再乘一千是十億。所以一個大千世界,多少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諸位想想,這個範圍多大,這叫一佛土,一個國土,我們經上講的國土是用這個來作單位的。這是一尊佛教化區,他的教區。
佛佛道同,雖然是道同,一切諸佛可以說智慧、福德沒有一樣不相同,但是一切諸佛的緣不相同。這什麼原因?他在修菩薩行的時候,發的心願不一樣。有些人發的願很大,對一切眾生慈悲接引,有些願力沒有那麼強,眾生不來找我,我才不找他。所以各個緣就不一樣。但是他只要成佛了,他教化的範圍最小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為什麼稱三千?因為有小千中千大千,說三千是說它的組織,結構的組織,實際上是一個大千世界。但是也有佛,他的法緣特別殊勝,他成佛之後,他的教化區有兩個大千世界,甚至有三個、四個、五個、十個、百個的都有。如果這尊佛的教區是一百個大千世界,也叫一佛土,也叫一個國土,是這麼說的。先把名詞術語的意義,我們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華藏世界是個大世界,不是一個小世界。我們這一個國土,釋迦牟尼佛的教區,我們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的教區是一個大千世界,我們通常也稱為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大家不要誤會,以為什麼?有三千個大千世界,錯了,很多人有這個誤會。還有一個很大的誤會,佛經上講的三十三天,有很多人誤會,天有三十三層,這是誤會。三十三天是欲界第二層天,是一層天。一層天為什麼說三十三?等於說它有三十三個省,一個國家有三十三個省,我們稱它為三十三天,三十三是平列的,不是有層次的,很多人誤會佛家講三十三天。其實佛經講天有二十八層,像一棟大樓有二十八層樓,三十三天是第二層樓,是一層,不能搞誤會,這是普通的佛學常識。
釋迦牟尼佛這一個教區叫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古印度的話,跟現在的印度話不一樣,古印度的話。意思是這個地區的人造的業很重,所感的報,果報相當辛苦,稱之為「娑婆」。對極樂世界來講,那個對比,娑婆是「極苦的世界」,你看佛在經上常講五濁惡世。所以娑婆也翻作「堪忍」,就是這個世界眾生過這麼苦的生活,他居然能夠忍受。「堪忍」兩個字很好,確確實實能夠說明這個世界眾生行業生活的狀況。
世界再多,包括極樂世界,包括《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合起來我們講世間跟出世間法。總而言之,都不出因緣果報。所以佛法裡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就是這個道理。因果何以不空?因果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裡頭又有因,因轉為果,果又轉為因;因又轉為果,果又轉為因,這個因果永遠在轉變,轉變不空。第二個是因果相續不空。第三個是循環不空。所以世出世間聖賢人常常教導我們,種善因得善果。善因轉變就變成善果,善果裡頭又有善因,這才講善有善報。惡,惡當然有惡報,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你個人的吉凶禍福是你個人造的善惡業報,不能怪人,怪人你就造罪業了。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點點滴滴自作自受,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自作自受,你怎麼可以怪別人?我自己的境遇不好,不好你自己知道這個原因,努力去修善因,你能改變你的生活。
我自己學佛,剛剛接觸佛法,遇到朱鏡宙老居士,以後我追隨李老師,朱鏡宙老居士介紹的。朱老居士跟李老師是好朋友,老同參,他們兩個人同年。朱老對我非常好,他在台北辦了一個台灣印經處,這是幾個老朋友在一起,虔誠的佛教徒。台灣在那時候沒有佛書,全台灣印佛書只有三個地方,台南慶芳書局,台中瑞成書局,台北就是朱老的台灣印經處,印的種類很少。當時在台灣找佛書是相當不容易,數量又不多,佛法並不普遍。朱老這些人真是慘澹經營,能印的品質也很不好,鉛字排印的。我們認識之後,需要印的經先要去抄,到寺廟裡面去借《大藏經》,先把經文抄下來,然後拿到印刷廠排字;排字之後,還要經過好多次的校對。這些工作我那時候都曾經幫過朱老,利用我們公餘的時間去幫他做義工。我那時候就幫他抄寫,幫他校對,所以他那裡印的書都會送我一本。最早年看佛經是從他那裡得來的。他第一本介紹給我的是《了凡四訓》,所以我是從《了凡四訓》入門的。我讀了之後很受感動,我才明瞭因果的道理。
了凡先生居然能改造他的命運,他懂得這個道理,也懂得這個方法。我學了之後,我也模仿,從此之後知道斷惡修善。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只有斷惡修善才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自己命不好,生活非常艱苦,知道過去生中沒有修福,這一生當中得這個果報。真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心平了。譬如從前看到別人富裕,榮華富貴,心裡面總是有不平。學佛之後,知道這個裡頭因果關係,心就平靜了,對榮華富貴並不羡慕,知道那是果報,他修的,他過去修的,現在當然得這個果報。我沒有修,我哪能得這個果報,天經地義,一絲毫勉強都沒有。我要改我的命運,我就要認真努力去修因,這個才是正事。懂得修因,修善因,斷一切惡因,不但惡的事情,這個惡事情最重要的,我們一般人常講的損人利己,這是最傷德的,這個事情不能做!常常有這個心,常常有這種行為,把你自己過去生中所修的那一點福報都折盡了,那真的叫得不償失。所以一定要斷惡因,要斷惡行,修善因,修善行,你的命運就會改變。親近善知識,前面我們看到普賢菩薩給我們做榜樣,常常要聽善知識的教誨。
我那時候生活非常艱苦,收入很微薄。二十六歲的時候,我在台灣每個月賺的那一點錢,只有台灣錢五十塊,僅僅能夠照顧自己的生活,可以說是一點多餘的錢都沒有,生活過得非常艱苦。這些老師我親近他,常常去聽他教誨,我對老師物質上一點點供養都沒有,沒有能力,這些老師對我都清楚。我們只有一個恭敬心供養,真的是佛經裡面所說的依教修行供養,只能做到這個地方。老師對我非常好,原因是我能夠相信,我信任老師,尊敬老師,老師教導我的我能夠理解,我也很認真的奉行,依教修行。當時我認識十幾位那時候一般大學裡頭的名教授,他們對我都非常好,我非常感恩。我這一生跟諸位說,沒有過過娛樂的生活。為什麼?沒有時間。有一點點空閒我也去找這些老師,跟他們聯絡,他有時間我去看他,我聽他們的教誨。一般年輕人都到娛樂場所去玩,娛樂場所裡找不到我。一個我是需要求學,另外一個是我沒有這些金錢,我除了生活之外,能夠有一點點錢我都買書。所以我一年所賺的錢,除了生活之外,都在書架上,你看我買多少書。
以後學佛,我把我的工作辭掉,到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老居士那時候正好成立一個慈光圖書館,我把我的藏書全部捐給他,送給這個圖書館。在當時開幕的時候,我送的這些書是佔他書庫裡頭五分之一,你就想到我很喜歡書,我沒有其他的嗜好,一生都是在求學。什麼原因?早年失學,知道失學的痛苦,失學的滋味。我需要補習,這麼多老師免費來指導我,我怎麼不歡喜,求之不得,都是那麼熱心的幫助我。所以這個世界的苦樂是我們自己善惡業力造成的,我們自己一定要知道。
人不能不誠實,這是最重要的。所以很多人問我,修行從哪裡修行起?司馬光講得好,司馬光是虔誠的佛教徒,「從不妄語始」。他自己真的做了社會大眾的榜樣,一生不妄語,「事無不可告人言」,你說他的心胸多自在、多舒暢。一生沒有一樁事情不可以告人的,不能告人的當然就不是好事。一生沒有做過一樁事情不可以告人的,做好事,做善事,從來沒有做過一樁對不起社會,對不起眾生的事情。修行要從這個地方下手,你才會有成就,你才會有感應。大乘經卷一展開,我常講字字句句無量義,你才能夠看得見。
世界有成就,個人也有成就,你家庭有成就,事業有成就,你要懂得成就的原因,因緣果報。我們世間諺語常講,「人要有良心」;王陽明的學說「致良知」;佛法裡面講的「菩提心」;《大學》裡面講的「誠意正心」,然後才能夠「修身齊家治國」。你的意不誠、心不正,善因善果就沒有了,你所造的是惡因,所感到的是惡報。書要讀,特別是要抓緊時間勤苦的去讀,要讀古書,要讀聖賢書,你才能開智慧。
娑婆堪忍,跟極樂、跟華藏真的是強烈的對比。註解裡面又說,「華藏世界從無為起,同於真極,不可破壞」。跟我們娑婆世界不一樣,娑婆世界是一切眾生善惡業變現出來的,所以這個世間依報環境是苦樂交雜,正報的環境是憂喜摻雜。佛在經上常講,這個人間是苦多樂少,現在生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苦是愈來愈多,樂愈來愈少。世間五欲六塵之樂,那不是真樂,那是壞苦,我們一般講苦中作樂,不是真樂。真樂有沒有?有,不多見。真樂是真正修行人,遠離城市能得一點清淨樂,這種人不多,少數。但是他們所修行的功德,我們都沾他的光,為什麼?這個世界善惡混雜、苦樂混雜,如果沒有這些人修善業,這個世界會毀滅,它是業力現的!華藏不是業力現的,華藏是從無為現的,跟極樂世界一樣,極樂世界是淨業現的。
無為無生滅,有為有生滅,什麼叫有為?我們眾生有念頭,念頭有生有滅,這是有為的根。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的心是生滅心,所變現的境界是生滅的境界,相隨心轉。生滅心變現生滅的境界,不生滅的心變現的境界就不生不滅。華藏不生不滅,極樂世界不生不滅,一切諸佛的實報土不生不滅。為什麼?實報土是佛心變現的,是法身菩薩心變現的。他們生滅心斷掉了,「生滅滅已,寂滅現前」,生滅是妄心,妄心永斷,真性現前,真性沒有生滅,真性沒有念頭。所以禪定,定跟真性相應,定功大到極處,真性就現前;真心現前,妄心就沒有了。
佛法修行樞紐就是禪定,我們在講席裡頭常說,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徑。修什麼?都是修禪定。所以大家不要誤會禪宗修禪定,其他的法門不修禪定,那你錯了,都是修禪定。佛的教學就是三樣東西,戒定慧。戒定慧三學,不僅是包括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他包括了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總綱領,就是三學。所以這三學當中,戒是手段,因戒得定,定是樞紐,它還是屬於手段,因定開慧,慧才是真正的目的。
所以佛法是智慧之法,智慧是從定中來的,你不修定,決定得不到智慧。你要成就定功,你一定要守法,要守規矩;你不守規矩,不如法,肯定得不到定。這些道理、方法、績效、效果,都在這一部經上看到,講得非常清楚明瞭。一切菩薩、普賢菩薩都做樣子給我們看。所以從前方東美先生說,《華嚴經》是世間最好的教科書,有理論、有方法、有境界還帶表演,這個表演是自始自終,從來沒有間斷過,華嚴會上每個人都在表演,我們從這個地方看到慈悲到極處。
末後註解裡頭有兩句話很重要,「佛果依正,聞修方起,眾生業報,本自有之」。清涼自己有解釋「剎海莊嚴是佛修起」,是佛菩薩修德有功,果德現前。眾生世界,這是眾生業力變現的,眾生的業報,無始以來,本自有之。這個道理我們要懂、要明瞭。一切眾生皆有無始無明,《楞嚴經》裡面講得最透徹,講得真的是究竟圓滿。
人在這一生當中最可貴的就是覺悟,如果不覺悟,這一生真的叫空過了。不覺悟的人,就不可能不造業,縱然造作一切善,你的心也善,你的行也善,你造作的是善業,你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染業。你煩惱習氣不能斷,自私自利不能斷,貪瞋痴慢不能斷,你還是搞六道輪迴!覺悟才管用。覺悟之後,無論你怎麼樣的造作,是淨業,為什麼?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不管你所想的、做的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統統都是利益眾生。譬如正面的,和顏軟語教化眾生,這是正面的。負面的,這個眾生做錯事情,你打他、罵他、懲罰他是為他好,那是教育的手段,那是大慈大悲的流露。方式、方法無量無邊,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所以統統都是淨業,它不叫做染業,叫淨業。它也不叫善,也不叫惡,是淨業。淨業能了生死,能出三界,我們要幹這個,這是我們學佛不能不懂。
今天一看「世界成就」這個名詞,我們一定要想到怎麼樣成就自己,能想到這個地方,這個名號對我們就起作用。清涼說梵本裡面有「世界海成就」,翻譯的人省略,只翻「世界成就品」,把「海」字省略掉,意思裡面具足了,所以我們要懂得言外之意。要照梵文的原名,這一品是「觀察十方世界海演說合集名品」,是很麻煩,但是意思比較清楚。中國人喜歡簡單,但是喜歡簡單,簡要詳明,這是中國人語言文字所講求的,跟印度人不一樣,印度人不怕麻煩。
所以佛經我們一般文人讀起來很囉嗦,而且重複,中國人最怕重複。佛經裡面重複的地方太多了,特別是偈頌,偈頌就是重頌,完全是前面長行文的重複,這在中國文章裡頭是決定不許可的,佛經裡頭有它特別的用意。為什麼重複?聽經的人不是像現在的學校,不是固定的,有後來的,中途來的、後來的,佛前面已經講的他沒有聽到,所以佛很慈悲,看到你後來,把前面用偈頌的方式,把前面的意思做一個總結,使後來的人也能聽到完整的意思;對前面來的人也有好處,讓你重複溫習一遍。尤其偈頌是詩歌的體裁,容易記誦,你所學的如果記不得,不起作用;你要能記住、要能理解、要能依教奉行。所以它一再重複,道理在此地,給我們非常深刻的印象。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16:29:0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