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469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A

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六九卷)  2001/1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469

諸位同學,請看「世主妙嚴品」,主山神偈頌第十首:

【法門如海無邊量,一音為說悉令解,一切劫中演不窮,入此方便金剛目。】

這是金剛堅固眼主山神他的讚頌。在長行裡面我們看到的他主修的法門是「出現無邊大義海」,他的讚頌與他的行門完全相應。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稱性法門才叫做「無邊大義」,我們要能夠深深的體會這個境界,這個境界是諸佛如來所證的境界,是法身菩薩所受用的境界,我們應當認真的來學習。首先要能明瞭什麼叫稱性?這兩個字當中,尤其我們要注意「性」這個字,這是整個佛法的中心。佛在這個經上為我們所說的,一切法包括佛法跟世間法,佛法佛經裡面通常稱的一真法界,凡夫的境界稱為十法界。這十法界裡面又分做內外,內凡跟外凡。內外的界限是六道,六道裡面是內凡,六道外面稱為外凡。凡聖是用什麼標準來分的?就是稱性。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見性這就是聖,就不是凡;換句話說,你還沒有明心見性,你是凡你不是聖。

我這個說法,諸位聽了還是很模糊,不容易理解,六道凡夫當然沒有明心見性,稱凡夫;阿羅漢算不算是凡夫?我們在經論裡面讀到,佛常常為我們說明,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無明猶存,這就是說塵沙、無明他沒有斷,斷見思煩惱的人超越六道輪迴。在這個地方我們很明顯的把內凡跟外凡的界限看出來了,找到了,那就是見思煩惱沒有斷,這是內凡。見煩惱叫見惑,這個惑是迷惑的惑。見惑兩個字怎麼說法?用現在的話來說,見解上的錯誤,再說得白一點就是你看錯了,你對宇宙人生、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看錯了。看錯的事情太多太多了,真的像《華嚴經》上這個說法,一錯一切錯,你錯誤的觀察的對象無量無邊,凡是六根所接觸的你全搞錯了,這叫做見惑。

第二類叫思惑,思惑是你想錯了,對象也是宇宙人生,十法界依正莊嚴你想錯了。佛通常講學為了方便起見,把這種錯誤總歸為五個項目。我們見解錯誤有五種,第一種身見,執著身是我,對於自己身的看法錯誤。身見裡頭包括的範圍極其細微,比今天講的心理學要深得多、要廣得多。身上從外面看皮膚、毛髮,到裡面看許許多多的器官,許許多多的脈絡,我們對它的看法都是錯誤的,不是正確的。把這些東西以為是我,尤其是大錯特錯!所以佛法講無我,是針對破我執而說的。這個「我」到底有沒有?大乘經上說有,有真我,真我不是這個身,也不離這個身,我們要細心體會,不即不離。你說是這個身,你的看法錯了;你說不是這個身,你的看法也錯了。到底怎麼才對?亦是亦不是,亦不是亦是,全錯了。

大乘經上講有「真我」,佛常說「常、樂、我、淨」,這在佛法講四淨德,它有我,不是沒有我,這四淨德有我。什麼叫常?「常」是永恆,不生不滅,這是常,永恆不變。在哪裡?心,就是我們這裡講的稱性了,性是常,性具足有常德。《楞嚴經》上講的常住真心,那就是自性,永恆不變,不生不滅。有樂,樂怎麼解釋?沒有苦,沒有苦叫做樂。所以它這個樂不是苦樂的樂,苦樂是相對的,苦樂的樂,樂也是苦。佛法裡面講,樂為壞苦;歡樂,相聚的時候有樂,散場這個樂就沒有,悲哀,這就叫壞苦。自性裡面的「樂」,沒有壞苦,換句話說,我們凡夫情感裡面苦樂兩邊都沒有,這是真樂,這是永恆不變的,這個樂是自性裡頭本具的性德。也是我在前面跟諸位提到《三字經》上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是自性的性德,不是學來的,不會失掉,永恆不變的,樂!

有我,這個我是真我,也是永恆不變、不生不滅。所以禪宗宗門裡面常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就是自性裡「我」這個德。「我」是什麼意思?主宰的意思,能做得了主,自在的意思。你想想看,我們現在把這個身當作我,這兩個意思能不能在身相上落實?試問問我自不自在?這個自在就是現在人講的自由。不自由,不自在。能不能做得了主宰?更不可能。你想想看哪一個人想老?偏偏要老,不自在!哪一個人想病?偏偏有病,不自在!如果真的自在了,十八歲不錯,年年十八多好!那你就自在,你就能做得了主。這個「我」的定義,在這個色身上找不到,哪裡找到?法身。法身確實自在,確實可以做得了主宰。見性就是證得法身。

自性還有個德,「清淨」,決定沒有污染。常樂我淨!佛在經上說得很微細,我們自性有三德,就是三種德能。第一個是「般若」,般若是自性本具的智慧,這個自性本具智慧,裡面有常樂我淨,真智慧。我們看看世間一般聰明智慧,裡面具不具足這四個性質?不具足這四個性質不是真智慧,所以佛經裡面稱世間人這種智慧叫世智辯聰。為什麼?真正智慧一定有常樂我淨。

由此可知,六道裡頭決定沒有。四聖法界,我們講聲聞、緣覺、菩薩、四聖法界裡面的佛,有沒有般若、法身、解脫?沒有。但是這三德,他有解脫,法身沒有,般若沒有。解脫裡面也有常樂我淨,三德祕藏,藏是含藏,祕是深密,深密含藏。含藏什麼?含藏四淨,般若裡頭含藏著常樂我淨,法身裡面含藏著常樂我淨,解脫裡頭也含藏著常樂我淨。所以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只能證得解脫裡面常樂我淨的少分,不能證得圓滿,必須再提升一個層次,脫離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菩薩明心見性,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這個時候般若、法身、解脫他統統證得,這個時候叫稱性。所以四聖法界裡的聲聞、緣覺、菩薩,還沒有稱性。清涼大師講,稱性法門才是無邊大義,那就是『法門如海無邊量』,就顯示出來了,所以四聖法界還不到這個境界。

這是跟諸位同學略說,雖然不是我們現前的境界,我們不能不知道。為什麼?這是我們自性的寶藏。也就是說我現在雖然是貧窮下賤,過很苦的生活,現在有人告訴我,我的家非常富貴,現在有人來給我談談,敘說我家裡頭的狀況。諸佛菩薩來給我們敘說,我們自性當中本來具足無量無邊的智慧、無量無邊的德能,德能就是法身跟解脫,無量無邊的自在,解脫是自在,確確實實有常、有樂、有我、有淨。那個我不是這個我,所以把這個身當作我,你是看錯了。這個身也在內,並不在外。佛在楞嚴上有個比喻,比喻得好,《楞嚴經》上把「我」比作大海,把我這個身比作大海裡的一個水泡,凡夫迷了,認為這個水泡是大海,把大海忘掉了,這個比喻我們能夠體會得到。常樂我淨那個「我」、「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大海,父母生我們這個身,原來是大海裡起的水泡。我們今天搞錯了,把水泡當成我,真我忘掉了。忘掉沒有關係,它在,並不是你忘掉了,大海就沒有了,大海還是在。佛陀在這些大經大論裡面教了我們這麼多,我們能體會得到。

什麼是我們的心?絕對不是這個東西,這是肉團心,這不是的。有人說心,心裡頭會思考東西,思考是腦,腦也不是。為什麼?腦跟心臟都會隨這個身體死亡,有生有滅。佛說我們的心是不生不滅。由此可知,這個心臟也好,腦也好,它是什麼?是器界。就好像我們今天講的電腦,現在電腦用途很廣,它能夠記憶,現在正在開發有智慧的電腦,這個電腦可以思考。電腦是個硬體,如果沒有電源它是個死東西。電源一拔掉,假如說我們這個人的身體像個電腦,是一部電腦,我們的心,心是什麼?心就是電源。我們中國人一般講靈魂,靈魂離開這個身體,等於電源拔掉了,拔掉這個形相就是個屍體,腦屬於屍體,心臟也屬於屍體。所以它像是一個硬體軟件一樣,它能起作用要靠電源。沒有電源,電腦是死東西,是廢物。

佛法裡面講的心性,那就是電源。心性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我們接通,軟件硬體跟電接通,人是個活人;哪一天斷掉了,這個斷掉就是死人。這個身體佛法稱作「緣」,緣聚現這個現象,緣散這個現象就不存在了。緣聚緣散是個幻相,不是真相,真相不好懂。真相是什麼?真相亦沒有聚亦沒有散。這跟你說真話,說真話你不懂,現在也不需要懂,這個問題可以擱在一邊慢慢來,到你契入境界你自然就懂;沒有契入境界,你怎樣想懂你也懂不了。為什麼懂不了?你用的是意識,這個意識是什麼東西?就像電腦的軟件,軟件不是真心,不是本性,本性決定不是物質。軟件還是個物質,也就是說它還是屬於色法。真的我們這個四大之色,這個色相很粗,軟件也是色法。佛法裡面叫淨色根,這個身體死亡了,淨色根離開這個身體,它再找一個地方投胎。

我們前面講的一個科目是樹神,有些淨色根離開這個身體之後,他喜歡森林,喜歡大樹,他不投動物的胎,他可以投植物,依附在樹木上他就變成樹神。所以他有靈性,我們一切人在這裡活動,那個樹他知道,為什麼?他有淨色根,他也能見,他也能聽。樹神年代久遠,我們講這個樹成精了,他也能變化成人形,參與人社會的活動。偶爾到人間來玩玩,回去之後樹神的身分。筆記小說裡頭那些記載不是假的,不是虛構,不是幻想,確有其事。《聊齋》裡頭也有這些故事,我們不能把它看作那是假的、那是虛幻的,它是真的。我們細細去思惟、去體會,然後才真正知道宇宙人生真相。這個真相範圍深廣無際,我們所知道的很少。仔細去觀察、去體會,慢慢的就愈來知道得愈多。

《華嚴經》上給我們講的「大圓滿」這個話沒錯,這部《華嚴經》講的是不是大圓滿?是的,我們能不能在這個經上體會到大圓滿?大概不可能。為什麼?龍樹菩薩告訴我們《大方廣佛華嚴經》有三個本子,這個本子是下本。下本是什麼?就像《四庫全書》的目錄提要,包不包括《四庫全書》?包括,全都在其中,但是是提要。如果不讀《全書》,你拿到「提要」的時候你沒有辦法體會到《全書》裡頭的意思,略略知道個大概。讀了《全書》之後,這個提要你一見,就想到原來的那個境界。這是小本,還有中本。中本像是什麼?像是節錄,比這個提要多,等於把《全書》重要的東西節錄下來,分量縮小了,但是依舊不是全篇。

大本的《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多大的分量?這個書如果搬到我們地球上來,這個地球容納不下,怎麼放也放不下。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我們沒法子想像。一尊佛的教化區是一個大千世界,把大千世界磨成微塵,一個微塵是一首偈,就是四句。這本書的分量是多少?有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換句話說,不要說地球不能容,娑婆世界都容納不了。娑婆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它的分量是十個大千世界,沒有法子想像。現在我們這個經是三十九品,大本經是一四天下微塵品。這一四天下,要是依黃念祖老居士的講法,就是我們今天的銀河系,把銀河系裡頭所有的星球磨成微塵,一微塵是一品,這樣我們才真正把盡虛空、遍法界的那些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

我們六道眾生沒有這個能力。阿羅漢超越六道,四聖法界阿羅漢行不行?不行;辟支佛行不行?不行;菩薩行不行?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也不行。不但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不行,十法界裡面還有佛法界也不行。誰能辦得到?一真法界的菩薩。《華嚴經》上講,這是圓教圓頓大法,初住菩薩行,他能接受了。所以諸位要曉得,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他學什麼?還不是學《大方廣佛華嚴經》嗎?但是他們所學的本子是大本,我們人間六道凡夫能夠學的是小本。還有中本誰學?大概是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或者是十法界裡面的佛,應該是這樣的。剋實而論,這是我們想當然爾,大本經應當是地上菩薩修學的;中本經應當是三賢菩薩所修的,也就是華藏世界十住、十行、十迴向。這樣大的分量,他們要學多長的時間?一個阿僧祇劫。大本經這是地上菩薩,從初地到等覺是十一地,這十一個位次應當修學的是大本。下本經,也就是《華嚴》的目錄提要,龍樹菩薩從大龍菩薩那個地方看到的,傳送到我們世間來,用梵文寫成了文字。分量是多少?十萬頌。十萬頌,換句話說是四十萬句,一句裡面的字數不定,四十萬句。多少品?四十品。這是龍樹菩薩當年在印度傳送的。

龍樹菩薩出生是在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六百年,又過了四百年,佛法流傳到中國,佛滅後一千年佛法傳到中國。諸位要曉得,佛法傳到中國來的時候,《大方廣佛華嚴經》在印度已經傳了四百年。諸位一定要了解,那個時候印刷術沒有發明,經本都是手抄本。印度那時候也沒有紙也沒有筆,都沒有發明,而是把文字寫在貝多羅樹葉上,所以我們稱佛經稱為貝葉,就是這個道理。手寫的本子這麼大的分量,我們不難想像,很容易散失。你想我們現在自己藏書,我們都有經驗,如果是一套叢書,冊數很多,很容易丟掉。特別是有一些人來借書,借去之後時間久了忘掉了,不知道是誰借去的,也沒有還回來,於是這一套書裡就缺了幾本。這麼一本大經,這樣的情形是決定不能夠避免的。傳四百年,那個時候的本子少,太少了,所以很容易散失。

《華嚴經》從東晉傳到中國來,南北朝時代傳來中國,第一次傳來,分量不到一半,三萬六千頌。你們想想看,十萬頌,五萬才是一半,傳到中國來殘缺不齊,散失的太多太多了,我們只得到三萬六千頌。古時候的大德還是把它翻譯成中文,這是第一次翻譯叫晉譯,我們稱為《晉經》,或者稱為《六十華嚴》。六十是翻成中文總共六十卷,六十卷經只有三萬六千頌,缺得很多。到唐朝武則天時代,實叉難陀到中國來,這是印度的一位高僧大德,他帶來的《華嚴經》也不完整,但是比中國晉朝翻譯的多九千頌。他帶來總共是有四萬五千頌,比三萬六千頌增加了九千頌,總共是四萬五千頌,還是不到一半。這個經也翻譯出來了,一共是八十卷,我們稱為《八十華嚴》。我們現在依照這個本子,採取的就是《八十華嚴》,《八十華嚴》只有四萬五千頌,不到一半。

唐朝德宗貞元年間,烏荼國王向中國進貢,向皇帝送禮,禮物裡面有《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就是《華嚴經》最後的一品,這一品很完整,沒有殘缺,真正是寶貴!這把它翻譯出來之後,一共翻成四十卷,四十卷是一品經,這一品是完整的,我們稱為《四十華嚴》,也稱為《普賢菩薩行願品》。所以諸位同修要知道,《普賢菩薩行願品》完整的是四十卷。現在一般流通是一卷,是四十卷裡最後的一卷。這是清涼大師他參加翻譯,翻成之後,希望大家能夠廣泛流通,廣泛流通文字太多不容易,所以把這一卷單獨提出來廣為流通。很多人不知道,聽到《普賢菩薩行願品》就知道這一卷,知道有四十卷的人並不多。這一卷是整個《華嚴經》的總結,非常重要,裡頭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是善財童子參訪普賢菩薩最後的一段。

這是我們講到稱性法門,「如海無邊量」,清涼大師給我們講「無邊大義」,要不是這樣說法,這一句很不好懂。我們不依這個教,能不能契入到稱性?行!在中國禪宗就是這個例子,禪宗不立文字。不立文字這一句話,我們要懂得,不是說不要文字,不必依教科書。老師教學生一定要用課本,他這一派不用課本,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所以叫「教外別傳」,這個教外就是教科書之外,不用教科書也行。用什麼法門?戒定慧。諸位要曉得,還是不離戒定慧,離戒定慧就不是佛法。禪宗是佛法,為什麼?沒有離戒定慧,不過是不需要經本。老師教給他的那些方法那是戒,依照這個方法去參究,方法很多,常用的觀心、參話頭,這都是從綱領上說的。觀心裡面有很多的方法,參話頭裡面也有許許多多的方法,不是一個方法。用這些方法達到教學的目的,讓他把妄想分別執著打掉。妄想分別執著打掉,你就得定,佛經裡面叫得三昧,你得定。得定之後智慧現前,就入這個境界。入了這個境界要不要學?要學,悟後起修。他到哪裡去修?非常可能到華藏世界去修了。因為明心見性就是圓教初住菩薩,他就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華藏世界裡面去學了,悟後起修。這個方法是好,省了不少事。

『一音為說悉令解』,這是講的如來,「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實在講這是在華藏世界,佛以一音而說法,華藏世界的菩薩都能利益。『一切劫中演不窮』,「一切劫」是多劫,不是一劫。三大阿僧祇劫是講華藏世界,不是講我們,我們沒分。圓教初住菩薩開始學習,經過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個位次是一個阿僧祇劫。一個阿僧祇劫,那裡頭就不知道是多少個大劫了。然後這才升到初地,從初地到七地又是一個阿僧祇劫,八地、九地、十地也是一個阿僧祇劫,叫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這個學程是從圓教初住菩薩到法雲地的菩薩,「一切劫中演不窮」,你才曉得真正華嚴法會,毘盧遮那佛開講《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在哪裡講?在華藏世界。聽眾是哪些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那個地方的聽眾。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想聽《大方廣佛華嚴經》,必須要學習,到哪裡學?去華藏世界參訪毘盧遮那如來,在那個地方聽《大方廣佛華嚴經》。聽經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我們想像當中這個三賢位子,愈到上面去愈難,三大阿僧祇劫到法雲地、到十地。還有等覺,等覺距離成究竟圓滿佛果,從前面這個例子來看,佛在經上雖然沒有,我們依義不依語,想像當中應該至少是一個阿僧祇劫。菩薩修行圓滿成佛不容易,但是有捷徑,可以把時間縮短。什麼時候?這個經上告訴我們,「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這句話不可思議!十地菩薩是從初地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這十一個位次菩薩修什麼法門?修淨土法門,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們在極樂世界生到什麼地方?實報莊嚴土。就把證得究竟圓滿佛果的時間大幅度的縮短了,西方極樂世界不可思議!金剛堅固眼主山神,他入了這個法門;由此可知,我們簡單的講,他是從《大方廣佛華嚴經》入門的,證得無上菩提。

主地神十法,長行第一句:

【復次普德淨華主地神,得以慈悲心念念普觀一切眾生解脫門。】

這是我們進入神眾裡面第十四個單元,這個單元裡面我們看到地神。地神最普通的是土地公,土地公是地神裡面最小的;最大的我們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看到的「堅牢地神」,他是娑婆世界的總地神;換句話說,我們整個地球,太陽系、銀河系,這個大地都是歸他掌管的。娑婆這是個大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區,佛經裡面常講的三界,三界天頂,也就是娑婆世界最高層次的是第四禪,天王叫摩醯首羅天王,這是娑婆世界最高的,統治整個娑婆世界,那個範圍大了。這一個大世界要是依黃念祖老居士他的說法,這個世界多大?一共有十億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這個天王是摩醯首羅天王。地神,總地神就好像天王下面管全國土地的這樣一個機構,這個機構裡的長官就是堅牢地神,管土地的。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能夠體會得到,國家有主管全國土地的,現在一般是內政部裡面一個司,那個司長就是主地神。在一個省裡面大概屬於民政廳,民政部門裡面的一個司;在縣政府裡面可能屬於民政科裡面一個單位,這種單位主管,甚至於再低一層的鄉鎮公所,可能有一個科員主管這個鄉鎮裡面的土地,他就相當於主地神。所以主地神大小不等,主管娑婆世界這最大的。這是簡略跟諸位介紹,凡是主管土地的,都是屬於這一個科目裡面所說的。

我們念的第一位,在此地佛也給我們舉十位代表,都是諸佛如來應化的,要不然怎麼可能參與華藏世界華嚴法會?不是法身菩薩沒有資格參與。而且這些人都應化在十法界,在十法界裡面統理某一部分的工作,教化眾生。無論他是什麼身分,為我們所展現的君親師,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都具足。我們看他所修學的法門,他主修的科目是『以慈悲心念念普觀一切眾生』。為什麼?一切眾生依大地而住,不能離開大地,地神的心平等,不會說喜歡這個討厭那個。地神的心最平等,地神的恩最大,「天之所覆,地之所載」,這是我們中國古人常常念的,念天地之大恩大德。沒有地,我們到哪裡生存?

所以今人就不談了,古人沒有不敬土地的,土地公在我們中國民間稱為「福德正神」。我們在南洋,南洋不稱土地公,叫大伯公,就是土地公,民俗知道,佛教知道,道教也知道,其他宗教也知道。我們常常看到天主教的教宗,每到一個地方訪問,一下飛機,第一樁事情就是跪在地上吻大地。這表示感謝大地之恩,天主教沒有忘本,非常值得我們尊敬。但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學習地神,用平等心、愛心來對大地所有一切眾生,要學地神的忍辱波羅蜜,這是地神為我們表現的。你在地上灑一杯香水,地接受,在地上拉一堆大糞,他也接受,平等接受,不是說香水我喜歡,大糞我討厭,它沒有。這是教給我們什麼?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這是地之德,天地之德從這兒表現。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註得很詳細,這一段註解非常重要,我們不能疏忽,他說「念念無間,平等普觀」,這兩句是經文。「普觀」,「普」就是平等的意思,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觀」是對待,平等對待大地一切眾生。菩薩「修慈護法,故得金剛之體」,地神是金剛不壞身,金剛是比喻,比喻真實智慧。諸位想想,如果沒有真實智慧,怎麼會有平等心?用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顯示他的真實智慧,這個真實智慧就是金剛般若,他護一切眾生,就是護持正法,護持正法得金剛之體。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頭說的,大師又引用《涅槃經》上一個公案,《涅槃經》曾經有這麼一個問題,「怎樣能夠得長壽金剛不壞身?」這是我們大家都很希望知道的,也非常希望得到的。佛的答覆是,「答長壽問」,由於「不殺生」,慈悲,以及「布施修行人」,照顧他的飲食起居,這樣的因緣就得金剛不壞身。佛是這個說法。

布施出家人,諸位要記住,佛教你們布施是四事供養,四樁事情。第一個飲食,出家人不從事於生產營生的事業,他經濟沒有來源,乞食維生。每天到外面托缽,在家同修們看到他來托缽,要供養他飲食,不論多少,我們學習供僧。僧,現在講廣義的,在家修行,他也是屬於僧寶,只要依照佛講的理論方法來修行,自行化他,擔負起教化眾生的使命,接受飲食。第二穿的衣服,衣食足以禦寒,他沒有衣服穿,布施他一件衣服;生病的時候布施他醫藥;睡覺的時候看看他有沒有鋪蓋,布施他臥具,只限於這四種,飲食、衣服、醫藥、臥具。為什麼?其他他不需要。

現在一般布施供養都不用這些物質,用金錢來代替,這個金錢多了,這些出家人就想入非非,貪心就起來了。往往初發心出家,古大德常講「成佛有餘」。但是初心很不容易保持,時間久了他就懈怠、墮落,布施供養一多就變質了。貪瞋痴慢、名聞利養、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統統現前,於是這個出家人墮落了,將來墮落阿鼻地獄。這些事情我們布施護法不能不留意,不能不小心謹慎,絕對不是說我大量布施供養,我的福報就大,沒這回事情。如果用得不當,你幫助他造惡,你會墮落,你害了這個出家人。

所以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要特別留意,建立一個道場,這個道場是不是正法?是不是能發揮這個道場的作用?道場是什麼?每天有解門有行門。解門是什麼?是上課。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著重解門,行門是同學自己的事情,你能把你學到的道理,佛陀給你講的教訓,落實到你生活當中、落實到你工作當中、落實到你處事待人接物之中,就是修行,那就是行門,所以行門是自己的事情。佛陀在世,真的信、解、行、證,老師只教前頭兩項,幫助你起信,使你對於聖賢教誨深信不疑。幫助你了解,幫助你開悟,悟後起修是你的事情,就不再過問了。所以行證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你要不行,你要不證,等於沒有學。

可是佛法傳到中國之後,後來的這些祖師大德很慈悲,知道眾生根性愈來愈鈍,只想學教,不認真修行,得不到利益。只想學教就變成佛學,就不是學佛。佛學跟學佛不一樣,佛學止於信解,沒有行證;學佛是信解行證都具足。我們要想想,我們到底是搞佛學?還是認真在學佛?祖師看到許多人根性不錯,但是止於佛學,於是大發慈悲幫助他,幫助他行證,他不想做逼著他做,也未嘗不是好辦法。所以就提倡共修,共修是依眾靠眾,你看看大家都學,你不能不學,大家都真幹,你不好意思不幹。這就是中國佛教裡面獨有的叢林制度,叢林制度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正規的大學,佛教在中國變成正規的學校教學。從前世尊在叢林制度之前都可以說是私塾教學,像中國古時候的私塾,沒有正式辦學校。叢林是正式辦大學,在這裡面完成自己的學業,叢林裡頭著重於信解行證,這是中國佛教的特色,是中國佛教對於世間佛教的一種貢獻。

我初學佛的時候,方東美先生把這些事情給我講得很清楚,他多次的提示我,如果不恢復叢林制度,他說佛教沒有辦法復興,這個話是在五十年前講的,半個世紀了。可是這半個世紀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方先生曾經在預料之中,而實際上他沒見到,沒有見到衛星電視傳播,沒見到網際網路。這個高科技的發明使我們想像到,佛法的道場我感覺得已經不是叢林、不是大學。是什麼?是網際網路,是衛星電視台,真修實踐的人之培養,澳洲人所講的遠程教學,空中大學。這個學校,就在我居住的這個小城,昆士蘭州的圖文巴,我到學校裡面去訪問過,校長以及負責遠程教學的主任、幾位教授,我都見過面,我對他們這種教學的方式非常歡喜。他們現在教學的範圍,全世界六十二個國家地區在網路上上課。考試都在網路,學生有疑問,跟老師交談討論都在網路上,網路教學得非常成功,他們的遠程教學拿到世界第一。

我看了之後,佛教將來要走這個道路,這是南昆大,昆士蘭大學,非常值得我們效法的。許許多多地區有志向學的,他生活環境有困難,甚至於自己需要養活自己、要謀生,用這個方法好,不妨礙他的工作。所有課程都在網路上,隨時打開頻道都能夠收看得到。有疑問可以利用網路傳給教授,教授收到之後,給你解答,或者是用文字解答,或者是用口頭解答,成立空中大學。這也是叢林的創新,護法要護這個法,護持道場要護持這樣的道場。我們今天很小的道場,但是我們也是每一堂課都用網路上網,同時在美國、在澳洲、在東南亞、在中國,在全世界各個地區,只要你打開我們的網址都能收到。

所以佛說怎樣得長壽、怎樣得金剛不壞身,這個金剛不壞身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健康長壽,身體沒有毛病。佛在「金剛身品」裡頭又說,也是講金剛不壞身的業因,佛說「因於護法」。佛告迦葉尊者:「如來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壞身,金剛之身,非雜食身,即是法身」。這就是給我們指明,金剛不壞身是法身。什麼時候我們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得金剛不壞身。在現前我們還沒有證得,這個身體健康強壯,等於金剛不壞身。但是你怎樣能保持你的健康強壯?像新加坡我們看到的許哲居士一樣,她今年一百零三歲,一生沒有生過病,這是相似的金剛不壞身,長壽。她是什麼業因?她沒有念過《涅槃經》,《涅槃經》上講的這個原因她具足了,不殺生。她是胎裡素,母親懷孕她就吃素,吃葷的就會吐、嘔吐,她生下來就吃素,一百零三年了,素食。布施,她布施貧窮的人、布施老人、布施病人,一生做這個事業。她修的是無畏布施,她的所作所為就是護持正法,一百零一歲的時候皈依三寶。所以雖然不是佛經上講的法身,我們可以說她得的是相似的金剛不壞身。

佛又說,這經上講的「如來法身,金剛不壞」,到底是什麼原因成就的?這是迦葉尊者向佛請教,其實迦葉是代我們問的,他哪裡不知道,我們不知道。佛告訴迦葉尊者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佛說:「我於往昔護法因緣,今得成就是金剛身,常住不壞」。然後又告訴他,這個告訴的話很重要,他說:「善男子,護持正法者」,這是講擔任護法的人。我們要懂得,護法的人「不受五戒」,我們一般學佛的人受五戒,要修十善,護法的人可以破戒;「不修威儀」,手上拿著刀、拿著劍,護法神都穿上鎧甲,手上都拿著武器。為什麼?他守護持戒的人,保護清淨比丘,保護修學的道場。

經上說護法的相,形相講得很詳細、講得很多,而且還引用公案。他說往昔,那是過去世,不是釋迦牟尼佛這個時代,在拘尸城,釋迦牟尼佛講經的一個小城,「有歡喜增益如來」,不是我們釋迦牟尼佛,這是講過去佛。這尊佛的德號是歡喜增益如來,這尊佛的末法時期,有一個出家人,叫「覺德比丘」,他也能說法。這個法師是講經法師,是個好修行人,清淨比丘,可是他被一個破戒比丘拿著刀逼迫他。這個時候在家居士裡面有一個國王,名字叫「有德」,他來保護、來護持道場,來護持這個清淨比丘、這個說法的比丘,就跟這個惡比丘打起來了。這個惡比丘很厲害,在打鬥當中,國王受了重傷。覺德比丘就是這個清淨比丘讚歎國王,看到國王受重傷,為他說法,國王聽他說法之後就命終。命終之後他生阿闍佛國,做阿闍佛的第一弟子,護法的果報。這個覺德比丘,就是這個國王護持他的,後來他壽終之後也生阿闍國,做阿闍佛的第二弟子。講經說法的這個法師生到佛國第二弟子,護法的這個國王生到佛國第一弟子。清涼大師在這裡給我們做了個總結,「故知能護,功高所護」,這句話也是經上講的,我們要記住。能護法的人,他的功德超過所護法的。所護法的是建立道場弘法利生的這個比丘、這個出家人,他講經說法教化一方,功德很大,護法的功德超過他。

所以長壽是「外應之德」,金剛是「內照之實」,你怎麼樣得長壽?怎麼樣得金剛不壞身?可是長壽跟金剛那個意思是連在一起的,實在講是不分內外的。「至妙之色身」,現在科學家所講的物質不滅,在佛法裡面講是法身。所以長壽這個名詞,實在講是對凡夫來講,因為凡夫的壽命短促。「非實非虛」,才是金剛真正的意思。你要推究它的因由,什麼原因你能夠得到的?實在講由於護法。為什麼?護法才能令正法久住,令正法久住你就是護法身,大家不要聽錯了不是護法神,是護持法身,護諸佛的法身,護一切眾生的法身。你這個功德多大?世出世間第一功德!誰知道?現在說實話,天神知道。

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八相成道,在菩提樹下示現成等正覺,沒有人來請法,無人請法,釋迦牟尼佛搖搖頭了,準備入般涅槃,入滅了,到這個世間來,沒有眾生可度就走了。淨居天人看到了,淨居天在哪裡?第四禪的五不還天,這裡面的天人看到了,看到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沒有人請法,趕快下來變作人身,向釋迦牟尼佛頂禮求他住世,說法利生。這釋迦牟尼佛就不入般涅槃,有人請法了。淨居天人的福報大,這是釋迦牟尼佛頭一個護法神。人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聖人,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成佛了,人不知道,天神知道,他們憐憫世間人無知,代我們請法,代我們請佛住世。所以這個世間國王大臣、大富長者,你有勢力的、你有財力的來弘護正法,比修行講經說法的法師功德超過。我從前講超過,我沒有看到《涅槃經》,以後看到這個經,我想的沒有想錯,佛真的是這麼說法。

過去我是接受三個老師的教誨,第一位方東美先生,第二位章嘉大師,第三位李炳南老居士,這是我正式接受聖賢教誨,時間總共十三年。但是要沒有韓館長三十年的護持,早就墮落了,哪裡會有今天這個成就?三個老師好比是生我者父母、生父,護法的是養父,生父生下來沒有養你,沒有人養你,你活不成,你死路一條。養父母的恩德超過生父,他養你!我們從這個地方才真正知道護法恩德之大,不可思議!所以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講「修慈護法」,護法就是《涅槃經》上講的這個意思,而「修慈」就是地神在後面讚頌裡面,非常明顯的為我們說出來了。他這個讚頌我們往後會念到「如來往昔念念中,大慈悲門不可說」。請看第二句:

【堅福莊嚴主地神,得普現一切眾生福德力解脫門。】

前面第一尊這是總說,每一個單元第一尊都是代表總說的。總說只要是地神,決定具足圓滿的菩提心,清淨的菩提心,平等的慈悲心。他的慈悲要不是清淨平等,不能做地神;做地神這是第一個條件,心地清淨平等慈悲,才能夠賜福給眾生。所以『普現一切眾生福德力』,地神賜給眾生哪些福?這個不說我們也能想像到,一切眾生生活所需,哪一樣不是大地提供的?我們的飲食、我們喝的水,大地提供的,我們一切的食物大地提供的,一切財富也是大地提供的。金銀七寶,你想想看哪一樣離開大地?這是「普現一切眾生福德力」。真有地神,地神在這裡作主,眾生修善積德,大地這個地神供養眾生福力就愈大。《地藏菩薩本願經》堅牢地神講過,如果眾生造惡積惡,堅牢地神沒有法子,想幫助你幫不上忙。由此可知,神佛幫助眾生是緣,真正的因是自己修的,我們自己斷惡修善,地神他就有力量了。增長地神的力量,於是物產豐富,金銀七寶這些礦產不斷發現,他有這個能力。

實在講現在我們懂得,所有一切物質都是基本的粒子組合成為原子,原子組合成為分子,分子組合成為一切萬物。《金剛經》上講的「一合相」,誰去組合?一切眾生,行業是因,這些眾神是緣。我們有善因,他們善緣幫忙,於是這些物質就組成了珍寶,金銀七寶就豐富了。如果我們作惡,我們的心行不善,他就沒有這個力量,金銀七寶就化成石頭、化成礦石、化成泥土,這些東西沒有了。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這就是佛在經典上跟我們講的總的原理原則,「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又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心想是真因。你想善,這些地神照顧你,供養你的都是非常豐盛的物產,金銀珠寶。如果我們作惡,我們的行不善,五穀就不能夠豐登,七寶就稀少了,地神的福德力弱了。必須我們斷惡修善增長他的威力,他照顧我們就周到了。

由此可知,九法界眾生,無論是我們的思想行持、業因果報,無不是息息相關,我們影響他,他們也影響我們,這就是聖賢人教誨,為什麼要把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列入一個重要的單元,道理在此地。天地鬼神,用現在科學家的話來說,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我們生活空間維次不同。我們生活在三度空間,他們生活可能在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六度空間,他們能夠看到我們,我們看不到他。我們起心動念一切造作,他們清楚,他們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我們不知道。我們迷得重,他們迷得比我們輕。他們有神通,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他們這個能力比我們強,但是不同維次互相比較,強弱又有很大的差別,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天上人間就不相同。我們明瞭之後一定要認真努力回心向善,回頭是岸,幫助自己,幫助地神,幫助一切護法神,每一個人都有護法神。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11:05:11)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11:05: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679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