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八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182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八一页:
钞【前后如是功德庄严下,不各系论颂,以今颂一缺化作,二缺恶道,故特明之。言众鸟出音,若非佛作,焉能听者忘相一心也。】
这一段解释《疏》里面「如论中说前后功德,繁不各系」。『众鸟出音』,这个地方给我们补一句,如果不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就没有很大的摄受能力。鸟说法,我们听了之后能契入真性,自然生出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有这样大的摄受力量,必定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因为往生的人,地位高的是等觉菩萨,想想谁有资格给等觉菩萨说法?当然是阿弥陀佛!我们凡夫去往生的无所谓,可是十方世界往生的人不少是等觉菩萨,九界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都是无量无边。
钞【不云恶道,以人中尚无女人,圣中尚无小圣。】
『小圣』是讲声闻、缘觉。女人痛苦、苦处比男人多,尤其是在释迦牟尼佛出现的那个时代,不是现代的时代。经上有许多的讲法,佛是应机而说。那个时代是男子的权超过女权,女人是不能出家里大门的,不像现在是男女平等,女人也作总统,在过去是不可能的。社会状况不相同,佛说法也不一样。总而言之,过去那个社会崇尚男权,女人的地位比较低,受的约束多,显得格外的痛苦。所以经上常说,西方极乐世界人中没有女人,圣中没有小圣,哪里会有恶道?当然不会有恶道。
钞【前后明显可知,故不繁系。】
《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这些事情都很清楚。
钞【又正报二功德,在如是庄严条外,故亦不系。】
演【正报二功德,谓上首功德、大众功德。】
这两种功德就是本经前面所说的。
疏【称理,则自性般若周遍法界,是鸟树说法义。】
后面一段是消归自性,称性而说。
钞【首楞严钞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以心外无物,物即是心,但心离分别,即是正智般若,周遍法界,无有障碍。】
演【若能转物二句,是楞严经文。文云:一切众生,迷己为物,为物所转,是故于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这些道理、事相,我们在讲席中也常常提到,可是能领悟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楞严》上给我们讲的是真话,中国古德对它很赞叹:「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为什么说《楞严经》是开智慧的?《楞严经》自始至终都是弟子们跟释迦牟尼佛的辩论,不是弟子们提出疑问,释迦牟尼佛解答,就是释迦牟尼佛提出问题来问学生,我们听他们一问一答,我们就会开智慧。问得很高明,答得更妙。
为什么说成佛的《法华》?因为佛在一般大乘经里面都说「一阐提不能成佛」,一阐提是没善根,这个说法就是成佛是有条件的,如果是一阐提,他没有资格成佛。这是佛在过去教学里面权说,方便说的,也是勉励大众。到法华会上,佛完全讲真话,一丝毫隐瞒都没有,所以他说「一阐提也能成佛」,这个佛法才圆满。拿《法华经》来印证净土的经典,意思真的彻底透露出来了,我们的信心完全建立,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了。一阐提是什么人?五逆十恶,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一往生还是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诸位要晓得,《法华经》讲一阐提也可以成佛,凭什么?凭念佛往生这个法门,这是讲到最下面的。《华严经》是讲最上面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连文殊、普贤都念佛求生西方,是顶端!《法华经》讲一阐提是最下!最上到最下,那就真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古人讲《华严》、《法华》是《无量寿经》的导引,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楞严》是一部纯粹探讨宇宙人生真理的经典,所以是一部开智慧的佛书。
从事实真相上来说,一切万物就是自己,一切万物都是自己。我们眼前这个境界,实在讲看得并不很圆满。如果有了天眼,这天眼还分等级,阿罗汉以上的天眼,他们看外境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境界没有看到、没有发现,他们天眼观察之下比我们的范围大得多。普通一个阿罗汉能够看一个小千世界。阿罗汉当中天眼第一的是阿那律,他的天眼能看到三千大千世界,有这样的能力。这还不是究竟圆满,究竟圆满是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恒沙剎土。这从哪里来的?是我们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不是从外来的。自己的心是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能变是主人、是自己,所变的是万物。现在「一切众生」迷惑颠倒,怎么迷了?「迷己为物」,所以被外面境界所转,不知道一切境界是自己变现的。正如同做梦一样,做梦在梦中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不晓得梦中境界全是自己变的,还得受别人摆布,为境界所转,这很冤枉!佛就是教我们要认清事实的真相,真正明了真相了,原来万物就是自己,自己就是万物,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
如果能在这上面肯定了,没有怀疑了,我们佛法里叫证得清净法身,法就是万法,身是身体;万法就是我身,我身就是万法,这叫证得清净法身,并不是说清净法身佛还有个样子,那就错了。我们现在塑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也没有法子只好塑一个佛像摆在那个地方,其实法身是什么?法身是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身,所以法身无相无不相。尽虚空遍法界才是法身之相,这个相怎么塑法?没法子塑,所以法身无相。报身就有相了,报身是证得的,报身、应化身有相;法身没相,法身就是虚空法界,这是自己的本来面目。「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这就是迷与悟,迷了被物所转,悟了就能转物。
演【以心外无物六句,是钞中释辞。】
引用这六句,是《楞严经钞》里面的解释。
演【心外无物,物即是心,是明色心不二。】
色是心的相分,心是色法的本体。这个地方讲的「色」,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物质,物质还未必能包括这个字,因为现在还讲有非物质,非物质还是包括在佛法「色」字里面。譬如六尘,六尘在佛法里都叫做色,眼睛可以看得见的这叫色尘,耳朵听得见是音声,音声用「色」这个字包括了。色、声、香、味、触、法,用一个「色」包括了六尘。这个色字,用「一切物质」来说,还不能包括得尽。我们鼻所闻到的香,身体的触,这就讲温度的变化,寒流来了我们觉得冷,夏天温度高我们觉得热,冷热属于触尘,这都是肉眼看不见,耳朵也听不到的,我们身体有冷热这种感触,这些全都包括在「色」这个字当中。心是能生,色是所生,色与心是一不是二,是一个,色就是心,心就是色。古人用金跟器作比喻,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就是金,金就是器,用黄金做出许许多多的手镯、项鍊、指环,不管你做什么东西,做得再多,它质料都是金。六尘虽然无量无边,是心变现出来的。所以心外有没有物?没有,物外也没有心。因为心就是物,物就是心,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除了自己之外,找不到别的东西,这是事实真相。
演【但离分别,即是般若。】
要怎样才能见到真相?如何才能把真正的自己给找到?禅家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是这个。怎样才能找到?佛告诉我们,只要你离分别。这个分别里面还包括妄想,佛在《华严》上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所以不能证得实相(不晓得事实真相),是因为妄想执着之障碍。离分别就是离妄想、执着,妄想执着舍掉了,所起的作用就是般若智慧。由此可知,妄想执着还在,你决定没有真正的智慧。般若智慧是从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智慧;妄想执着没有舍离,你的智慧是从意识心里面流出来的,那就不是真正的智慧,佛经里面称之为「世智辩聪」。真智慧一定要见性,没有见性没有智慧。
所以阿罗汉没有智慧,辟支佛没有智慧,权教菩萨也没有智慧,为什么?没见性。虽然有定,他那个定功还不够,只可以暂时伏住妄想执着,如果定功再加深一层,他就开智慧了,开智慧就是明心见性。禅家叫明心见性,教下不叫明心见性,叫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是开智慧,跟禅家的明心见性、净土宗的理一心不乱是同样一个境界,只是说法不一样,名词不相同,其实境界完全相同。事一心不乱相当于阿罗汉,念佛三昧就是定功可以把烦恼伏住,但是没有开慧;理一心就开慧了,般若智慧现前了,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了通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