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障碍从哪里生的?从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里头生的。如果我们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境界我们就证得了,就证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法界。而妄想执着,我们读了经,明了了,很想把它舍掉,但是舍不掉,为什么舍不掉?根深蒂固,这个执着不是一生的,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我们就这样的执着,养成一个习惯,想改都改不掉,这个麻烦大了。分别执着妄想要是不能舍掉,我们修行,再好的功夫只能修到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不能入真实位,为什么?真实法里面没有妄想执着分别。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反省、深深警觉的。
虽然我们反省、我们警觉,实际上,我们还是做不到。但是我们要知道确实有这么一桩事情,我们在一切境界里尽量把分别执着减轻,与实报土这个真因就会接近。如果我们分别执着依然这么重,并没有丝毫减轻,换句话说,我们幸亏学念佛法门,如果学其他的法门,这一生可以说是一点指望都没有。学这个法门,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可以往生凡圣同居土。一心不乱不容易得到!妄想执着要减轻很多,才能到事一心不乱。分别执着妄想断了,真的没有了,这才能到理一心不乱;这是讲内里头完全没有了,才能到这个境界。
「毛剎兼容」,是事事无碍的说明。「毛」是毛孔,我们身上汗毛孔,这很小。「剎」是佛的剎土,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可以拿来装在我们毛孔里面,大入小。小入大,我们不会感觉到诧异,大千世界容纳毛孔没有问题;小毛孔能容纳大千世界,像经上讲的比喻「芥子纳须弥」,就这个意思。「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很小,比芝麻粒还小,「须弥」是须弥山,把须弥山装在芥菜子里面,这个芥菜子没放大,须弥山也没缩小,试问问怎么能装得进去?这很不容易理解。这是形容事事无碍。毛剎兼容比芥子纳须弥,那个境界还要广大!须弥山比起三千大千世界,那小得太多,芥菜子比我们汗毛孔要大很多!我们这个汗毛孔装芥菜子都装不下,怎能把三千大千世界装在这里面?这全是《华严经》上的境界,不可思议!这就是经上常说的「一一尘中一切尘」,所谓「一毛端现宝王剎」,就是这个意思,宝王剎就是佛的国土,佛的国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举一毛端,全彰法界,故能法法相即,周遍含容」。统统是《大方广华严经》上的境界,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亲证的现量境界,不是想象的,亲证的。『是法身大士所居』,他们居住的净土。第三:
钞【三曰方便有余土,断四住惑,属方便道。无明未尽,名曰有余。是三乘圣人所居。】
『方便有余土』,它的因是断四住烦恼。像前面实报土它是「行真实法」,这是它的因,我们特别着重这一句,着重修因。什么叫做『四住惑』?四住惑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见思烦恼,错误的思想是思惑,错误的见解叫见惑。此地是以见惑为一住,叫做见一切住地。如果见惑断了,四住惑里头断了一住,你就证小乘须陀洹果。思惑里面分为三住:第一个叫「欲爱住地」,就是欲界九品思惑,如果断尽,不再到欲界来了,那就证二果,证小乘的二果。第二叫「色爱住地」,实在讲它这三个很好记,欲界、色界、无色界。如果你把色爱住地断掉,这就是色界的四地,四就是四禅,每一禅里面有九品思惑,你把这统统断尽,证三果。第三就是「无色爱住地」,就是四空天,四空天也叫四地,每一层也是九品惑,四九三十六,能把这三十六品思惑断尽,证阿罗汉果。所以小乘破四住惑。
通途法门,必须断四住惑才能超越三界,永远离开六道生死轮回了,换句话说,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简单!我们要问:谁有能力?不要说断四住烦恼,你断一住看看!有哪一个人有这个能力,一生当中能断一住(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所以佛法虽然讲平等,每一个宗派、每一个法门,法门平等,无二无别。你去修别的法门,不管修哪一个法门统统要断惑。如果条件是断惑证真,我们确实没指望!唯独净土法门不要断惑,说带业往生,带业就是带惑,这四住烦恼可以不要断,带惑往生,我们才有希望!这个道理我们要明白。我们真正明白了,我们的修行才不会把路子走错,才不会将一生修行的功夫到后来白费了,你将来一定有个结果。
这个法门的修学,要一门深入。在过去确实有很多同修向我提一个问题,我们学佛要从哪里下手?这个事情真难!我也没有办法教他从哪里下手。现在可说因缘殊胜,看到这一代众生挺有福报,这个福报比我们过去的人要大。现在人再问我,那就很简单,我立刻告诉他:从《无量寿经》注解下手。这个注解大概到下月初可以出版。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注解,从这里下手就行了。为什么?他那个注解就像一部佛学大辞典,《无量寿经》每一个名词术语他都解释得清清楚楚。你这个注解一念,换句话说,你的佛学常识就具足,佛教很多术语你都明白了。对于净土法门的义理,你也明白了,这个好!一切名相通达,是一般佛教的了解。
过去,实在讲也有,像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周止菴居士的《心经诠注》,性质都相同。过去在大专佛学讲座,李炳南老居士就推荐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给大专学生们看。实在讲,《金刚经讲义》没有《无量寿经注解》好,为什么?《金刚经》讲得太玄,说老实话,用不上!佛理是明白了,跟我们现实的生活脱节,用不上!不像《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学了之后马上就管用,它与我们生活打成一片,好处在这个地方。所以有这本书,将来人家问:学佛从哪里入门?你就介绍这本书给他,从这个地方入门。
如果真正要入门,真入门是入解门,从这个注解了解就行了,佛法是什么大致上你了解了。如果想证果、想往生,单靠解不行,要怎样入?一定要背诵《无量寿经》。你能把经文一天念一遍,一天念一遍念十年,一天念两遍就五年,一天念三遍那就三年,这是最低的。一天念三遍也念三年,一天都不要间断,你就很有可能悟入。为什么?这样念下去,人心定了。要晓得,念经是定慧等学。佛教给我们修戒定慧,念经是修定修慧。我专念这部经,心里没有妄想,心定了,念久了之后开智慧,正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这么个道理,一门深入。除念经之外,专持阿弥陀佛圣号。经念熟之后,能够背,不用经本也能念,随时随地都可以念,不限定在佛前展开经本对着经本来读诵。那是不熟,没法子,展开经本读诵,熟了之后,用不着了。我们现在印成小本的供养诸位,就是希望诸位把这经本带在身上,随时随地来读诵,你念得愈多愈好。
四住烦恼断掉了,这个烦恼一共是有五住,断前四住,后面还有一住是什么?是无明烦恼,一点也没断,所以叫有余。五住烦恼只断前面四住,还余无明烦恼,所以叫做「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名字这么来的。『三乘圣人所居』,三乘是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那四相、四见没破的菩萨,他们还是住方便有余土。如果四相破了、四见破了,他住实报庄严土,他就不是方便有余土。但是诸位要记住,方便有余土的条件是要断见思烦恼,尘沙、无明没断,他只有定没有慧。第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