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一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114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二四一页:
◎【二、菩萨众】
◎【初、明类】
经【并诸菩萨摩诃萨。】
疏【并者,承前言佛说此经,不但声闻与会,大士亦所同闻也。】
在这个法会上,不但有比丘、罗汉,同时也有菩萨,说明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疏【菩萨者,梵语,具云菩提萨埵,今举二字,省文也。】
『具』是具足。中国人总是喜欢简单,把尾音省掉,『菩提萨埵』只称菩萨。
疏【此云觉有情。】
『此』是中国,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的有情众生。
疏【觉情复有三义,又勇猛求义。】
勇猛求佛法,上求佛法,下化众生。
疏【摩诃萨者,此云大道心众生。】
『摩诃萨』就是大菩萨,「摩诃」是梵语,翻成中国为大。菩萨是对三贤人而说的,十住、十行、十回向,我们称他做菩萨。摩诃萨则是登地,从初地到等觉,我们都称他摩诃萨,就是大菩萨。
疏【以具四种大故,又法华六大,佛地三大,不出四故。菩萨摩诃萨,犹云菩萨中大菩萨也,拣非诸小菩萨故。】
名相的解释都在底下一段。
钞【不但声闻者,言小乘大乘,一切贤圣,共闻此经,毋谓净土为菩萨所不屑也。】
这句话是破我们凡愚的情见,凡夫愚人总以为念佛是老太婆教,那些大菩萨们还会去念佛?还会求生净土?这个都是凡夫愚痴的情见,不是事实。事实上,连等觉菩萨也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得清清楚楚。
钞【觉有情者,同佛所证之谓觉,无明未尽之谓情也。】
这个说法,意义相当之深。等觉还称为菩萨,为什么?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换句话说,他的情还没有能断尽,所以称他做觉悟的有情众生。拣别凡夫二乘不觉,凡夫不觉,小乘人虽然觉,觉得不多,觉悟得很少,所以还不能称为菩萨。觉有情里面含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
钞【一、悲智所缘义。】
慈悲有三种: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无缘慈悲。佛的慈悲是无缘慈悲,菩萨的慈悲是法缘慈悲。
钞【言觉是所修佛道,情是所化众生,上以智求,下以悲度也。】
上求下化,所以我们称他做菩萨。第二个意思:
钞【二、能所合目义,言觉是所求之果,有情是能求之人,以己之心,悟佛之理也。】
这个从能所上说,能所都是属于自己分上的。学佛的人所求的就是无上菩提,无上菩提从哪里求?要从自己内心里面去求,外面是求不到的。所以佛法叫内学,佛经称为内典,统统是叫我们从自性里面去求,我们在讲堂里面讲得很多。我们求觉、求正、求清净心,就是觉心、正心、清净心,这三门都能够入道。但是净土宗着重的是清净心,这句佛号怎样才得力?要把你自己的清净心念出来,这个佛号就得力了。我们一天到晚虽然念佛,心不清净,这个不行,这样念佛果报是人天有漏的福报,不能往生。人间享福是非常危险的一桩事情,为什么?这一享福往往就迷惑,不肯再继续努力修,福报享尽了,业障现前,就要堕三恶道。这是佛门常讲的三世怨,第一生修福,第二生享福,第三生堕落,享福的时候就造罪业,所以福没有了,罪业现前必定堕落。
因此,我们要懂得怎样去念佛,念佛功夫就是在我们起心动念,念头才起来,马上就换成佛号,决定不能叫念头继续增长。不但恶念不可以继续增长,善念也不可以,为什么?恶念继续增长,你的果报一定在三途,地狱饿鬼畜生。瞋恨心重、嫉妒心重必定堕地狱,这是我们自己要觉悟的。我们这个前途,我们往哪里走,自己清楚,明明白白!悭贪心重的,来生是饿鬼道;邪正是非善恶不明,来生是畜生道,愚痴!不但三恶道这个念头生起来,我们要警觉,马上把它换成阿弥陀佛,三善道的念头起来,我们也不要,为什么?三善道,人天受生,还是不能出三界了生死。我们只有一个目标,求生极乐世界,这就对了。
要求生极乐世界,怎么求法?除非没念头,有念就是阿弥陀佛,这个很重要,希望不要有别的念头。我这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佛的念头能有二十个小时,至少也得有十五个小时,决定要超过一半以上,我们才有力量。我一天念十二个钟点佛,我那个心在佛号上,另外还有十二个钟点是打妄想,换句话说,你成功的比例是一半一半,不可靠!所以想到这个地方,我们就不能不提起警觉心,这样念佛就是悟入佛理。你只要一直念下去,也不必求开悟,也不要求一心,什么不要求,就这样一直念下去,决定把我的妄念给念掉,就成功。什么时候得念佛三昧?什么时候得一心不乱?什么时候明心见性?到时候自自然然就成就了,不必着急。因为我们常常有这个念头求一心不乱、求功夫成片,这是障碍,这是妄念,这就是夹杂。这个法门要紧的是不间断、不夹杂,就是连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念都不夹杂,这一点很重要。第三个意思:
钞【三、利生为急义,言广觉一切有情,所谓未能自度,先能度人,是也。】
这是菩萨值得称赞的,值得我们尊敬的,就是说他自己没成佛,他先去帮助别人成佛。像地藏菩萨就是一个榜样,自己没成佛,他的学生不晓得有多少都已经成佛,他帮助别人成佛,舍己为人!这是大悲心特别切。底下我们再看,这就跟声闻做一个比较:
钞【勇猛求者,声闻趋寂自安,名为懈怠;大士克志菩提,所谓大强精进勇猛也。】
『勇猛求』是这个意思,他跟小乘不一样,小乘证得偏真涅槃以后,他不再进学,他就安住下来,佛常常称他做『懈怠』,不肯精进。但是我们从许多大乘经典里面读到,佛说得很清楚,小乘人也不是永远当小乘。他这个懈怠不肯精进是有一段时间,不过这段时间很长,两个大劫,两大劫之后,他还是会回小向大,他来修菩萨道。但是两大劫他在那里不动,这个很可惜,这么长的时间,他不肯精进。辟支佛是一个大劫,他也不精进。佛呵斥他们「焦芽败种」,不肯精进,比不上菩萨,菩萨的确是勇猛精进。
钞【大有四义者,清凉疏谓:一者愿大,求大菩提故。】
引用清凉《华严经疏钞》里面所讲的。这些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要深深的去体会,菩萨不求人天福报,我们今天虽然想学佛,一面想『求大菩提』,一面还要希望得人天福报,我统统都要得到,哪有这些便宜事情?如果你想得大菩提,人天福报就要舍掉。你不舍人天福报,那是障碍。人天福报大了,到临终时舍不得离开,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这是我们要觉悟的,不求人天福报。在这个人世间,这个生活能维持就可以了,过跟一般人相当水平的生活,够了,不要再贪求奢侈,我们这个心安在道上。这是第一『愿大』。
钞【二者行大,二利成就故。】
『行』是讲行门。菩萨的行持自利利他,自己成就也帮助别人成就,这种成就是究竟圆满的成就,为什么?这讲修净土这个法门是究竟圆满的成就,不比其他法门。其他法门的成就,说老实话是有限的,不是圆满的,唯独这个法门的成就是究竟圆满的。因此,我们介绍别人学佛,介绍他学什么?一定要介绍他念佛,劝他发愿求生净土。但是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难信之法,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必须把净土经论仔细的去参究,我们自己才真正的断疑生信,一点疑惑都没有了,我们劝别人才有说服力,使他听了能够接受,心服口服。换句话说,我们如果不把净土经论参透,自己的疑根不能断除,劝勉别人,人家反驳过来,我们没有办法对答,这就是有深入经论的必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