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讲经,讲这个经是彻底悲心,跟讲其他的经不一样。《华严经》虽然也是彻底悲心,太长了,谁有那么长的时间来听?来不及!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他们的看法,《无量寿经》就是浓缩的《华严经》、小本的《华严经》,《华严经》是大本的《无量寿经》。这两部经性质相同,目标一致,都是劝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劝我们求生净土。《印光大师文钞》,时时处处都提到《华严经》,拿《华严经》来做证明,证明这个法门在一切法门当中是最重要,独要。
『独入他家,一心念佛,乞食无侣,一心念佛,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是《法华经》上所说的。《法华》所讲的「实相妙理」,把实相这个微妙的道理比喻作莲花。经题是法喻立题,名实互显,叫做《妙法莲华经》。这部经从前我们讲过,讲经题也费了不少时间,讲本迹十妙,那也非常有趣味的。
疏【略举余经,如文殊所云:一行三昧。大品所云:若人散心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是般若义。】
『般若』,翻成中国意思叫智慧。世尊讲经的次序,讲方等之后讲般若。念佛法门,信愿持名就是一行三昧,也就是一相三昧。所以与《般若经》的教义并不违背。『大品』是大品般若。『若人散心念佛』,这是拣别不是一心,说明念佛的福报之大,不可思议。要想修福,怎么个修法?念佛就好,肯念佛的人就有福了。这是讲散心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毕是终了的意思,苦是果报;果报尽了。果报尽了,是什么人?小乘讲是阿罗汉,阿罗汉苦因苦果都完了,都毕业了,毕业就完了;大乘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断尽,分段生死、变易生死统统尽了。你的福报不尽!福报太大了。这是散心念佛,一心念佛更不必说了,一心念佛,他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成佛了。这是说明念佛这个福报之大,不可思议。
疏【如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是圆觉义。】
《圆觉经》是小《楞严》,性质跟《楞严》很接近。「圆」是圆满的意思,「觉」是觉悟,大彻大悟,这叫圆觉。《圆觉经》上讲,念佛三七日,这也是克期取证。《弥陀经》只讲七日,「若一日到七日」,《圆觉经》讲三七日,就是打七,三个七连在一起。可见得提倡念佛的经论确实很多。
疏【如五百长者子,称七佛名,遂得见金色之身,成阿罗汉,是观佛三昧义。】
这个经就是《观佛三昧经》,说念佛法门,特别强调修行正定。经上举出『五百长者子』,也是修念佛法门。念佛就见佛,见佛呢?证果,都证阿罗汉果。那么你就晓得念佛的功德。怎样才证阿罗汉果?见思烦恼断了,他用念佛的方法把见思烦恼念断了。见思烦恼断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在凡圣同居土,而是生方便有余土。称名念佛,可见得它不是散善,散善没有这个功夫,到不了这样的成就。念佛能证阿罗汉果,可见得这一句佛号是定善,不是散善。其实定善、散善在个人的心,不在方法。你这个心散乱念佛,那就是散善,你一心念佛就是定善。
疏【如菩萨六念,念佛第一。】
『六念』,这是一般大小乘佛法都说,菩萨要修六念。念佛、念法、念僧,这是念三宝。我们早晚课诵有三皈依,就是念三宝。除念三宝之外,还要念三桩事情,「念施」就是布施;「念戒」,念戒律,一定要持戒;「念天」,天人的福报很大,天人的道德水平很高。所以菩萨要念这六桩事情。念三宝,我们常讲就是念觉、念正、念净,觉正净。念施,施就是放下,常常想着要放下。念戒,因戒才能得定,因定才能开慧,这是三学里头的大根大本。念天,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要把心安在这六个境界当中。这六念,都可以说「自」,都可以说「他」。说「他」,三宝就是住持三宝;说「自」,就是自性三宝。
末后这三个,布施、持戒是自己修菩萨行的因行,生天这是果报。戒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断恶修善。天里面,不只讲生天(三界二十八层天)。佛经里面天的意思很多,除这二十八层天之外,有义天、第一义天,第一义天就是如来果地的别号。这是讲『菩萨六念,念佛第一』。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