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高等智慧的人,佛家讲上根的人,上根人是大乘。三福最后一条「发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觉悟了。一发心,菩提心一发,什么果位?圆教初住,初住菩萨叫发心住。由此可知,明心见性才发心,真心透出来了,真心起作用了,不是妄心。十法界里面,佛菩萨还是用的阿赖耶识,不是用真心,不过就是四圣法界里面这些圣者,他们用八识五十一心所用得正,六道凡夫用得邪,都没有转识成智。到圆教初住,转八识成四智,所以叫四智菩提,发的是这个心,这个心一发,就是宗门讲的明心见性,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发心的形象,《金刚经》上所说的,《大乘起信论》所说的,如果这个人发了菩提心,他的心行跟《大乘起信论》不相应,他没有发;菩提心一发,决定是跟《大乘起信论》完全相应,《起信论》里面所描绘的就是发菩提心具体的样子。如果对于这部论不熟悉,你看《金刚经》,真正发菩提心,这个人他的心行跟《金刚经》上字字句句决定相应。
下面三句是大乘菩萨的行为,也就是发了菩提心,这是明心见性,做了菩萨,法身菩萨,做了菩萨干什么?底下三句就是他需要干的。「深信因果」,这个时候他自己信了,自己信了要帮助别人信;十法界的众生不相信,你要教化他。「读诵大乘」,十法界的众生不知道大乘法,菩萨以善巧方便教化他们,让他们认识大乘、理解大乘、修学大乘。菩萨决定是以身作则,不但要讲解,还要做出榜样来给他看。后面「劝进行者」,如是的「承事供养,修诸善根」,从这个地方得到解脱,这是我们要学的。
佛在经上常说,根熟的众生一定要先度他。什么叫根熟的众生?在我们现在末法时期,对于净土法门深信不疑,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的,这是根熟众生。这一类众生不是普通人物,佛在经上讲得很多,大家天天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讲得很详细。这些人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无量劫来种的善根,在这个时候成熟了,末法时期成熟了,听到阿弥陀佛,听到净土法门,深信不疑,这一生信愿持名,决定得生净土,这根熟众生。这个福报比什么都大,不但这一生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不但超越十法界,超越一真法界的三贤位菩萨,你看看经上给我们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弥陀本愿里头如是说,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亦如是说,可见这个话是真的。阿惟越致菩萨,经论里头注解的七地以上,这个七地不是别教,是圆教。由此可知,超越了十住、十行、十回向,还超越一地到六地。今天很多人不相信,听到这个怀疑,那是什么?他善根福德不足,听到了不能接受,还有怀疑,还不肯认真努力去修,善根福德不够,这是真的。所以过去也有很多人问我,我就教他,你仔细看看这些念佛人,哪一个像作佛的样子。你看那个人像作佛的样子,他善根成熟,他这一生决定往生,他的心行跟普通人决定不一样。
佛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佛的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老实念佛。我们学什么?就学这个。别人怎么说法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有信心,我有把握,我肯定生净土。我们心行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平等的、永远是真诚的,帮助一切众生永远不附带任何条件。现在我们在《十善业道经》里面学到,基础是十善。我们对待任何一个众生,佛在经上讲的,顺境、逆境是说我们的生活环境,善缘、恶缘是讲人事环境,对我好的人善缘,对我不好的人恶缘,那是他们的事情,我要用什么样的心境来对他们?一律平等,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起心动念决定与十善业道相应,达到高层次的时候决定与普贤十愿相应,修普贤行。《十善业道经》还没有讲到最高境界,它只讲到六度、四摄法、四无量心、三十七道品、止观、方便,只举了这些例子,十大愿王没有提。但是世尊这样一举例,我们自己心里就明白了,举一反三,怎样将十善业道落实在普贤十愿,将十善业道落实在「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到「普皆回向」,我们就会了。基本法跟究竟圆满法相结合,我们学佛是这个学法。如果把基本法舍弃掉,说个老实话,所有一切法门全部落空,这个很可怕!许许多多人修行为什么不成就?基本法没修,疏忽掉了。
印光大师,这是佛再来的,他是法身如来。他认识这个时代众生的根机,他怎么教我们?他教我们《了凡四训》;印祖一生教人,头一门功课《了凡四训》。用《感应篇》、用《安士全书》,诸位想想他用意在哪里?都是教导我们的基本法。换句话说,这三种书都是净业三福头一条的详细说明。古时候,《十善业道经》一点到,大家就知道了,就回头、就明白了,现在人不行,要细说。细说无过于这三部经,这三种东西帮助我们转恶为善,帮助我们转迷为悟,最后很难得,帮助我们转凡为圣。因为《安士全书》里头有四种东西,第一种「文昌帝君阴骘文」,本文只有《感应篇》的一半,在文字上说,《感应篇》有一千三百多字,「阴骘文」只有七百多字,内容大致相同,都是讲善恶因果报应,这是帮助我们转恶为善;第二本「万善先资」,就是解释净业三福头一条第三句「慈心不杀」,「万善先资」是戒杀,特别讲这一句;第三种「欲海回狂」,戒淫。所有一切的罪恶,这两种最大,所以特别有两部书专门来讲这两桩事情;换句话说,「万善先资」就是十善业道里头的不杀生,「欲海回狂」就是十善业道里头的不邪淫,特别强调这两条。最后一种,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这叫大圆满,「西归直指」,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你看印祖这种教学,对于现代人的根性,实在讲是最契机的。老人家一生极力提倡,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都不是佛经,我们要这样讲法,是我们自己过分的妄想分别执着。要懂得佛在经上说的,真的叫自由民主开放;现在人提倡的,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提倡了。佛教是自由民主开放的,佛经不一定佛说的叫佛经,其他人说的都不叫佛经吗?佛讲佛经有五种人说,不是佛一个人,五种人。五种人所说,只要与佛法的法印相应。什么叫法印?印是个比喻,就是跟佛所讲的原理原则相应。古时候讲「印」,大家很容易懂,你看政府行政长官,像一个县的县市长,他有很多公告、文件,规定一些什么事情,那些文告不是他自己写的,都是他底下人替他写的,写了他只要看不错、同意,上面盖上他的印就算是他的。别人看什么?看这个印,叫印信,那就是他发布的。由此可知,佛经不一定是佛讲的,什么人讲都可以,只要佛的印印上去,这就是佛经。佛的印是什么?佛的印很多,有好几颗印,不要执着一个,有好多颗印。通常在我们里面,对内的,对内的一般讲大乘是实相,小乘是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这是对内的;对外面佛的法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们仔细去看,《感应篇》、「阴骘文」、「万善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文昌帝君阴骘文》,连《了凡四训》,都在这个印印定之下,你看它的内容是不是都是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样说的话,这些书全是佛经。我们要懂这个意思,这叫做民主自由开放。
你明了这个意思,现在夏莲居会集的这个本子,你仔细去看,你能说它是错误吗?伪经吗?至少他这个本子里头也被这个印印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至少不违背这个原则。你再仔细对一对,字字句句它有根据,都是五种原译本的原文。为什么会集?便利于初学,否则的话我们一定要读五种本子。这样一来,我们念这一种本子,五种本子全都念了,方便在此地,他给我们一个方便。何况夏老师又恳切的告诉我们,希望他这个本子提出来之后,大家有机会发心去读五种原译本,他这个本子就是五种原译本的导读。他说得多么谦虚,这是我们对他表示无限的崇敬,这是五种原译本的导读。读过五种原译本之后,像我这个例子,我就专门受持这个本子。五种原译本我看过了,而且魏默深的本子、彭际清的节校本、王龙舒的本子,我们都看过了。我还把这九种本子用一个合订本印在一起,便利大家统统去看,看完之后,哪一个对你契机,就是你喜欢哪个本子,你就可以受持这个本子,无分彼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