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第362集/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三六二集)  2000/9/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45-0362

 

src="http://bd.amtbvod.com:88/v2/mp4/12/12-045/12-045-0362.mp4

 

请掀开经本,「阿修罗王」长行第七句看起:

 

【坚固行妙庄严阿修罗王。得普集不可坏善根净诸染着解脱门。】

 

坚固行妙庄严菩萨,他修的法门对我们现前来讲非常重要。名号里面有『坚固行』,我们如何去学习。他学的法门是『普集不可坏善根净诸染着』,什么叫做「不可坏善根」?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万善顺理,普不可坏」,这是说出来了。理是法性理体,所有一切的善心、善行都要与性德相应,这样就坚固,就是不坏的善根,在这里我们要细心去体会。

 

今天我们一般大众起心动念、一切行为,违背理,随顺事。如果是随顺觉悟的人,诸佛菩萨的行事,这个没有问题;随顺六道凡夫的行事,这里面就有善有恶。我们怎样辨别善恶?善恶的标准又在哪里?我们要想来生不堕三途,来生不再搞六道轮回,这些事情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有希望。这些事情不清楚、不明了,在佛法里面就是愚痴、就是邪见。自己堕在邪见里面,决定不承认自己是邪见;如果承认自己是邪见,他已经转过来了。总认为自己的想法看法是正确的。

 

我们在讲经里头也提到过不少次,邪正的根本是妄想分别执着,诸位想想,我们有什么能力断妄想分别执着?执着里头最严重的执着是我执,见思烦恼里面头一条是身见;边见,这个麻烦大了;戒取见、见取见这两种,我们一般人称为成见,某人成见很深,戒取见是在因上的成见,见取见是在果上的成见,这个事情很麻烦。接受过圣贤人的教诲,在凡夫地没有觉悟之前;换句话说,不懂得什么叫性德,在这个阶段随顺圣贤人的教诲就是正知正见,他们所说的、他们所做的顺理。所以我们要晓得,我们断恶,远离十恶,这是讲到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一直到不贪、不瞋、不痴,这属于消极,是消极的善,远离十恶。所以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你看看消极的十善之后,依十善业修六度、修四无量心、修四摄法、修三十七道品,积极的善,那就不是消极的。此地万善,万善的根是十善,以十善的心修六度万行,这就是万善。修善重要的要顺理,「理」这个字就难了,就不好懂。虽然难,虽然不好懂,它有个总原则,有个总的大前提,那是什么?是慈悲,是利益一切众生,这是永远都不会变的;无条件的爱心,帮助众生脱离苦难。脱离苦难也要着重一个理,我们如果执着在事上,往往迷失了理,是好心做了坏事,这个坏事虽然不是罪,但是是过,比罪轻一等。

 

怎样能够避免过失?不能不亲近善知识。现在到哪里去找善知识?真正善知识都是非常谦虚,都是自卑而尊人,我们肉眼凡夫怎么会认得?古人教导我们,现在善知识我们不认识(实在讲善知识并不多,很难遇到),诸佛菩萨、过去的这些祖师大德,那是我们的真善知识,我们可以亲近。亲近,他人不在了;他人虽然不在,他的著述留在人间,我们多多的去读、去研究、去理解,把你所理解的统统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就亲近善知识了,做古大德、做佛菩萨私淑弟子。真正肯学,这是真实弟子,佛经里面讲的「第一弟子」,这不是假的。在世法里面,从前孟子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孟子学孔子,孔子已经不在世了,读孔子的书,学孔子的为人,读书有不明了的地方向孔子的学生请教,他学成了。在中国历史上,称孔子为「至圣先师」,称孟子为「亚圣」。学得很像,这都是找前人做老师。在佛门里面也有典型的例子,蕅益大师私淑莲池,那时候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了,他就专门读莲池大师的书,依莲池大师教诲去修行。

 

给诸位同修说,也都是一门深入,他并没有学杂,他没有学多,跟一个老师学,孟子专学孔子,蕅益专学莲池,都学成功了。学得太多太杂就不行,决定没有好的成绩;真正要有好的成绩、杰出的成就,必定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才能成功。诸位今天如果说是真正发心学《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注解不多,尤其是会集本,注解只有一种,黄念祖老居士作的,我们有一个讲记,这两种东西可以做为基本的参考资料,一门深入。到一个阶段之后,到纯熟的时候,再去参考其他不同的译本、会集本,会帮助你开悟。必须在一个本子里头扎根,然后再求贯通,其余八个本子你能够贯通。贯通之后,你再看五经一论,你再看《观经》、《弥陀经》、《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往生论》,对于这一个宗派你就通达了。这个通达不难,扎根难。所以根本的教学比什么都重要,然后你的思想、见解、言行不但皆善,而且都能够顺理。顺理就不可坏,不但你的因行不可坏,你的果德也不可坏,就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你所获得的福慧没有能够沮坏的。为什么不可坏?顺理、称性,凡是称性、顺理,决定不可坏,道理在此地。

 

「斯解脱处,何染不亡」,从这个地方证得解脱。「何染」就是指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我们今天讲的妄想、分别、执着。「亡」是灭了,这些烦恼永远断掉了。实在说是转烦恼成菩提,无量无边的烦恼都转变成智慧,转变成四种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都转了。「功归正觉」,这一句话非常重要。这个功劳,这正是无比殊胜的功劳,因为你超凡入圣了,转迷为悟、超凡入圣,这个功劳归谁?归正觉。我们现在怎么办?我们现在有觉,但是不正。为什么不正?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觉就不正。佛跟儒的教学,真正是所谓一鼻孔出气,儒家讲的正心,佛法讲的正觉。正觉的根源是什么?真诚。儒家的正心在诚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就是万事顺利。我们今天的大病就是没有诚意;换句话说,总不免自欺欺人,这就是没有诚意的现象。自己也知道,但是改不过来。为什么改不过来?古人说得很好,你没有做格物致知的功夫,你那个意怎么会诚?你的意,染污意,无量劫来被污染了。诸佛菩萨他们是清净意,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诸佛菩萨是清净心,我们的心是染着心,这不一样。

 

修行讲求的是从根本修,这个地方说到根本了。根本在致知格物,致知是求学,我们不肯学;格物是断烦恼、断习气,我们没有在这里下功夫。我们的习气染着非常严重,要克服自己这个毛病,一定要下一番功夫。这个功夫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忍耐,《金刚经》上佛说「一切法得成于忍」。我们看到境缘里面,顺自己心意的不生贪爱,贪爱心起来你要忍,你不忍不行;见到不如意的你就生瞋恚,你也要忍。真正能忍,才能不起贪心、不起瞋心,永远保持清净心、平等心对待万事万物。忍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布施教你要放下,能不能放下还都关键在忍,你能忍,你才会放下。我们初学,最重要的就是放下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决定不去随顺它,这是忍辱;反过来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也要有很大的忍耐。认真努力去做,在这里面得定、得智慧,智慧开了,那就是正觉。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0日21:16:0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133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