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忠信:凝聚中华正能量(第十六讲)蔡礼旭老师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好!
我们接着看《曹刿论战》。第一段是齐鲁要开战,曹刿想见他的君王。为什么要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面临战乱,他当然要挺身而出。第二段,他见到庄公,“ 问何以战?”您凭什么打这场仗?您有什么把握打这场仗?我们弘扬文化也好,我们在不同的行业服务大众也好,面对这些因缘,我们也要懂得评估,要量力而为。在评估的过程当中有八个字很重要,“度德量力,审势择人。”从这场战争来讲,度德,一个领导者有没有德,影响到整个团体人心的团结状况;然后还要衡量自己有没有将领兵卒;谋略,是否具备天时地利;择人,谁当主帅?人存政举,这个人挑对了,他带领军队可以很有向心力;这个人错了,可能就全军败丧。这一仗是庄公亲自挂帅,所以曹刿问了庄公这个问题,庄公也开始思考。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让人感到舒适、美好的衣食,不敢独享,必定会分给需要的人。“对曰:小惠未徧”,这是小小的恩惠,而且它并没有普遍利益老百姓,“民弗从也。”人民不会跟从您去打这个仗。“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就是祭祀的三牲,牛、羊,还有猪。“玉帛”,“玉”是玉石,“帛”是丝织品,这些都是祭品。这些东西我不敢虚报,而且是用真诚的心来敬神。“ 对曰:小信未孚”,这个小的诚信还得不到神的信任。“孚”是取信、使信服。“神弗福也。”“弗”就是不会,神不会降福。真正力行道德、爱民如子,神才会降福。
所以林则徐先生讲的“十无益”一开始就说,“父母不孝,奉神无益”。一个教书的人,当老师的人,不教好学生,奉神无益;一个政府官员,不好好爱护人民,把这个国家治理好,每天拜神也无益;我们每个人没有尽到自己伦常的本分,修行拜佛都无益。因为根本没了,就没有生命力,只是做样子给人看,那是形式的东西,最后就变成自欺欺人。所以传统文化重实质,尤其神明更不可欺,我们要依照神明的教诲,遵循天理去做,自然感得福报。《左传》就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情”就是了解实情。大小的诉讼桉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尽我的忠诚,来求得这些桉件的实情,不让人受冤枉。“对曰:忠之属也”, 曹刿听了很高兴,这件事确确实实是忠于人民的表现,是真正忠于职守,爱民。“ 可以一战。”民心的团结其实是能不能作战的关键。假如民心都不团结,发生内乱,还怎么去打仗?为什么曹刿能从这一点分析出可以一战?
我们感受一下,人心跟监狱有什么关系。诸位学长,你们家里有没有打官司的经验?你可能被人家诬告了,那一段时间,为了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家里的人轻不轻松?这只是要洗刷自己的罪而已,假如是被诬告成死刑,这个家族会怎么样?像热锅的蚂蚁,能奔走赶紧去奔走,不能让自己的亲人就这样被诬陷。而在监狱里面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可能很沮丧、很惶恐,会不会被误判?我能出这个监狱吗?这个时候假如真的帮他伸冤了,你看这个人,包括他的家族,会怎么感谢官员、感谢政府!传出去之后,老百姓一听,连那个受难的人政府都这么用心地帮他解困,就会愈来愈有向心力。
被诬告的人,那是很痛苦的。我们来看一篇文章。大家来体会一下这个感受。
子羔为卫政,刖人之足。卫之君臣乱,子羔走郭门。郭门闭,刖者守门,曰:“于彼有缺。”子羔曰:“君子不踰。”曰:“于彼有窦。”子羔曰:“君子不遂。”曰:“于此有室。”子羔入,追者罢。子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损主之法令,而亲刖子之足。吾在难中,此乃子之报怨时也,何故逃我?”刖者曰:“断足固我罪也,无可奈何。君之治臣也,倾侧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qiǎo)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哉?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脱君也。”
孔子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谓欤!”
“子羔为卫政”,子羔叫高柴,小孔子三十岁,为人憨直忠厚,在卫国从政。“刖人之足。”“刖”是一种刑罚,把人的脚切掉。他当官时把一个人的脚砍掉了。“卫之君臣乱”,卫国发生内乱,“子羔走郭门。”子羔赶紧走,“郭门”就是外城的城门。“ 郭门闭”,城门关起来,“刖者守门”,守门的人就是那个曾被砍掉脚的人。“ 曰:于彼有缺。”结果这个人跟他讲,那里有面墙缺个口,比较矮,你可以从那里爬过去。“子羔曰:君子不踰。”我学君子之道,君子不爬墙。命可以不要,教诲不敢忘。这是达到什么境界?屹立不摇。但学问还有一个境界,叫通权达变。所以以后大家遇到这个情况,跳也没有关系。不过我们要佩服他,我们平常没有人看到的时候,孔子的教诲就不知道去哪里了,他是危难关头都不敢忘,这是我们跟贤人的差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