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段,「元晓师」,这位法师是韩国人,唐朝时候在中国留学,善导大师的学生,学成之后回国,把净土宗传过去。「四十八愿,先为凡夫,兼为三乘圣人」。你细细去观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真的愿愿都是为六道苦难众生设想的,不是为别人。从这个地方我们体会到,弥陀在因地时候发的大愿。那个时候没有成佛,他出家当比丘,法藏比丘是他的德号。这个人有智慧、有大慈悲心,看到十方世界诸佛剎土里面六道众生太可怜,迷得太深,业障太重,要帮助他超越六道真难,所以他向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请教,如何能满足他度众生的愿望。老师教他一个方法,教他去参学,你可以到十方一切诸佛剎土里面去访问,用现在的话说,你去考察、你去学习,诸佛剎土里面美好的你记住,你向它学习,诸佛剎土里面不好的你可以不要,取人之长,舍人之短,建立你自己的道场,这就是极乐世界的由来。不是哪个打妄想想出来的,不是的。法藏比丘用了五劫的时间,没有说小劫、中劫,这个劫就是大劫,五个大劫的时间考察十方一切诸佛剎土,总结四十八愿,也就是说他对十方世界诸佛剎土的取舍,他取了些什么,他舍些什么。在第一愿里面我们看到他,他舍三恶道,三恶道不善。所以极乐世界有凡圣同居土,但是它只有两道。三恶道再加上个修罗道,极乐世界没有阿修罗、没有罗剎,没有饿鬼、畜生、地狱。我们就能知道,没有果当然不会有因,有因就有果。极乐世界全是菩萨,凡圣同居土里的人天也是菩萨,而且都是法身菩萨,完全是四十八愿威神的加持,使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不退转。元晓师在此地说得好,阿弥陀佛普度众生,先度凡夫,为什么?他们太苦了,他们迫切需要,兼为三乘圣人,三乘圣人是指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权教菩萨就是没有明心见性的菩萨,度脱的顺序他们优先。「可见净土宗之妙,首为凡夫得度。」我们看到这一句欢喜,为什么?我们有分,我们是凡夫,阿弥陀佛度众生把我们摆在第一优先。《无量寿经》上所说的,绝不是假话,决定可以相信,我们决定要争取。
下面这一段说,「他力妙法,善护行人」。这一段我们把它简化了,就是注解里头。「末世修行」,末世是现在世,「多诸障难」,障碍很多,困难重重,还有「阴魔干扰」,有些我们能感觉到,有些感觉不到。现在这个世间,有很多同学都觉察到,做好事难,非常困难。你对他好他不接受,他怀疑你,你对我这么好,肯定你对我有什么企图、有什么目的,他统统想歪了,想方设法来提防你,不能接受。你要做坏事很容易,帮助你的人可多了,干坏事一帆风顺没有障碍。我们遇到是这样的一个时代,没有相当忍辱功夫,你就一无所成。
我出家,原先没有意思出家,章嘉大师劝我。他为什么劝我?我在台湾没有家,没有后顾之忧,就一个人。老师劝我出家,要我学释迦牟尼佛,让我看一本书,《释迦谱》、《释迦方志》两种,可以说这是从佛经上节录下来的释迦牟尼佛的传记。老师告诉我,你要学佛,首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你要不认识他,你会走错路,现在人讲你会走弯路。我听了这个话非常有道理,学佛对佛一定要认识。读了之后才发现,释迦牟尼佛不是宗教,现在把它称作宗教,这就是误会,这就是魔障。佛教传到中国也不是宗教,它跟中国的儒非常相似,是一个学派,是一种教育,我们今天称儒为孔孟教育,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所以我对于佛教的称呼,我称佛陀教育,我不认为它是宗教。宗教里面第一个条件,一定要有一个造物主,创造宇宙的神,佛教里没有。佛教里面最高的称为佛陀,佛陀什么意思?觉悟的人,跟中国圣人圣的意思很接近。中国这个圣,就是明白宇宙真实的道理跟事相,这称为圣,圣人。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人,换句话说,他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的人称为佛陀。从字面上翻成中国意思,觉者,就是觉悟的人。它怎么会变成宗教?
可是现在的佛教真的变成宗教了,经忏法事,为死人服务。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就是办班教学,是为活人服务的,没听说过为死人服务。他开悟之后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办班,用现在人的说法,他是有计划的、有系列的教学,先办小学,再办中学,再办大学,再办研究所,他是这么办下去的。你看他一生,开悟之后在鹿野苑讲四谛、讲《阿含经》,十二年,这个十二年是小学。十二年阿含结束了,讲方等,方等好比是中学,前面通小乘,后面通大乘,也就是大乘的预备班。大乘好比是大学,这是中学,这都属于基础教育。你看,佛的基础教育小学、中学二十年,小学十二年,中学八年。大学,这就是讲般若,大学二十二年。当然,这么长的时间,肯定是释迦教学最主要的部分,般若是智慧。最后的八年讲法华,那就好像研究所,把前面统统会归到一乘。前面你看小乘、大乘,到最后法华归一,叫一乘。一乘是什么?最后的目标都是希望大家个个证得般涅槃,这就拿到毕业证书了。般涅槃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圆寂、灭度。灭什么?烦恼、生死统统灭掉了,不生不灭,这是涅槃,也就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所以它是教学。我入佛门从哲学入门,从哲学上认识佛法,所以老师要我出家,要我学释迦牟尼佛,这个我很有兴趣。虽然一生流浪,释迦牟尼佛一辈子过流浪生活,释迦佛一生没道场,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记住,树下一宿,第二天别的地方去了,不在这里了,这表示什么?表示全放下了。我在这个树下住一晚上,这树很大,树荫很好,明天,明天再住就是贪恋,我明天换个地方,不在这住,只住一宿,对于环境丝毫留恋都没有,一律平等对待,这就对了。
魔,现在魔太多了,到处都是,非常明显的感触到。怎么办?《楞严经》教我们,「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跟他们接触,也不必得罪他,他说什么,听了就算了,别放在心上就对了,你要把他所讲的东西放在心上,你就错了,你就受群邪。「可见行人稍有执着,便失正见,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堕入泥犁。」佛所教导我们的放在心上,佛之外所有的听到都不要放在心上,功夫真正到家。海贤老和尚示范给我们看,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全放下,都不放在心上。包括什么?《无量寿经》也不放在心上。我们要学它,用它来做工具,帮助我们认识更清楚、更明白,可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错了,只许可一句阿弥陀佛放在心上。老和尚给我们做的示范,给我们做出大彻大悟的榜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