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第十六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6-0016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五十四面第三行: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这是四不思议的第三段。经文像这些地方都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诸菩萨所证的真实境界,也是很难了解的,所以这个科题称为「不思议」,不可思议。『我』是观世音菩萨自称,由于菩萨自己所『修习本妙圆通』,这就是他所证得的,他之所以能够证得就是因为他有修有习。「修习」两个字在佛法经论里用得非常广泛,修是修正,习是实习。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把它都做到,使理论与生活融合成一体,这才叫做习。修证的标准有许多种,不是一个标准,但是它的确是一个方向,一个方向里面有许多的标准。这就是说明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我们俗话说程度不一样,有的程度高,他的标准就高;程度低,标准就低,各有各的标准。可是都是趣向一个方向,就是破迷开悟、明心见性,总是这一个方向,在此地来讲就是「本妙圆通」。故能『清净本根』,「本根」是指耳根,因为观世音菩萨修的是耳根圆通,首先是本根清净。可是诸位在此地一定要知道,一根清净,六根就解脱了。说一个本根清净,「耳根清净了,眼根还未必清净」,那就错了;只要一根得清净,其余的五根无不清净。
这个地方,菩萨是代表等觉的地位,这个经文是二十五圆通章里面最后的一段。如果按照顺序排,它应当排在第二个,二十五圆通是六根、六尘、六识、七大,按照这个顺序排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六根里面是眼根、耳根,所以它应当排在第二。现在它排在最后,这个顺序颠倒了,就是认为他这个法门特别,用意在此地。观世音菩萨是等觉菩萨,大势至菩萨也是等觉菩萨,由此可知,二十五位菩萨不管他示现的是什么样的身分,其实都是等觉菩萨这个地位,所以他的标准是一乘菩萨的标准。换句话说,在修学里头他是属于最高级的标准,而不是普通的标准。讲到最高级的标准,到底高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拿《六祖坛经》翻一翻就明白。因为《六祖坛经》就是一乘佛法的标准,他老人家自己说的,他所接引的是上上乘人,就是一乘标准。一乘清净是要脱根、脱尘,内脱根、外离尘,所谓是「迥脱根尘,灵光独耀」,是这样的一个标准,所以这是真正的清净,是真正的圆满通达。不但于六尘境界一无所着,不再执着,连六根也摆脱掉;换句话说,我法两种执着都断了、都离开。这是菩萨讲他自己修学所证得的境界。
『所游世界』,这一句是讲教化众生,是说化他。前面是讲他的自度,这个地方讲度他,自度度他,或者我们讲自行化他,都是一样的意思。观世音菩萨既然是在等觉位,他所游历的世界、教化众生范围之广大,与佛已经是平等、一样的。因为等觉是后补佛的地位,菩萨地里面讲是十一地的菩萨,往上再进一级就是究竟佛。所以他所游历的世界、所教化众生的范围,与十方诸佛可以说是无二无别。由此可知,观世音菩萨并不仅限于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仅限于与我们娑婆世界有特别的缘分。这一个世界众生的因缘,也是随时不相同的,我们世间人常讲风水轮流转,佛法的法运也是风水轮流转。我们现前的风水,众生耳根最利,与观世音菩萨相应,就是这个道理。他教化众生,教是教学,化是要教众生变化气质,在佛法里面教学的变化,是超凡入圣,变凡夫为圣人,这是佛法的教学。
这样『皆令众生舍身珍宝』,众生要想成佛、成菩萨,诸位在大乘经论里也都听说了不少,必须要破我执、要破法执。「舍身」是破我执,舍「珍宝」是破法执,身与珍宝在此地代表我法两种执着。我执里面身见是最坚牢的,法执里面财宝是最为难舍,所以这叫难舍能舍,要舍!这个事情说起来真难,尤其现在是经济不景气,你们如果稍微在经济上留意一下,现在这个经济不景气是全世界性的,要想经济复甦好转恐怕至少得三年,总得三年到七年,这个问题很严重。不景气的时候,大家把钱财看得很重,愈发看得重,菩萨叫你舍,你能舍得吗?不舍,诸位想想,经济不景气对学佛人来讲,一般是增长我执、增长法执。平时你们做生意买卖,经济景气的时候,生意很好做、很容易赚钱,你舍财很大方;现在生意不好做、赚不到钱,你舍就很难!这叫增长我法二执,这在学佛的人来说是障碍。实在讲学佛,不管经济景气不景气都要舍,不景气的时候要舍,景气的时候还是要舍。为什么?破我法二执。也许诸位有疑惑,在大乘法里不是说论心不论事吗?不错,大乘的确是论心不论事,那你那个心舍了没有?说实在的话,事上舍容易,心上离很难。我们同学当中就有一位来跟我说,他做生意的,他常常修布施,他跟我说,「我布施不是好名,也不是想求福,只是害怕,怕什么?因为钱多了起贪心。所以赚来的钱,只要够自己家里生活开销,他统统布施掉、不攒积,希望在修行当中不要有障碍」,这个观点绝对正确。布施不是舍一得万报,不求福,什么都不求,就是求不要增长贪心,就求这个。
所以念佛人、学佛人,早晚课诵就是早晚要检点自己,我们的贪瞋痴慢有没有增长?没有增长就是好境界,这是如法的;如果增长这就是恶境界,为什么?增长贪瞋痴慢,贪瞋痴慢是三恶道的业因,果报就在三恶道,这个总得要明了。佛教给我们,不是教你先成佛、成菩萨,首先教你不堕恶道。修行人先要把脚跟站稳,不堕恶道,而后从这个基础再向上提升,这是佛法的教学。可见得佛法的教学是非常踏实的,绝不好高骛远。所以,在基础的修学当中,像小乘佛法、人天佛法,先断贪瞋痴。因为贪心重,与饿鬼道相应,贪心是饿鬼道的业因,瞋恚是地狱道的业因,愚痴是畜生道的业因,断贪瞋痴就是断三恶道的因缘,当然就不会有三恶道的果报,所以这一点很重要。舍身怎么舍法?是不是放一把火把身烧掉?那个没用处,那也舍不了,为什么?你放一把火把身体烧成灰尘,顶多四十九天又投胎,又去换一个身体。所以这个事情没有法子,这不能解决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