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第321集 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三二一集)  2000/6/2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45-0321

 

src="http://bd.amtbvod.com:88/v2/mp4/12/12-045/12-045-0321.mp4

 

请掀开经本,「摩睺罗伽王」长行第八句看起:

 

【众妙庄严音摩睺罗伽王。得令一切众生随忆念生无边喜乐解脱门。】

 

清凉大师这个注解里头注得很简单,只有九个字,可是已经将它的义趣说得很清楚。「往修喜因,故见念皆喜」,这句说得好,也是给我们很大的警策,修因多么重要。菩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的善因,善因从什么地方看见?从果报上来看,果殊胜,因一定好。古德从名号里面看,你看他的名号『众妙庄严音』,名号里头特别着重这个「音」字。我们想想,我们平常待人接物,我们的音声善不善?不能不留意。同样是一句话,柔软慈悲的音声令人生欢喜心,粗暴的声音令人生厌恶心。譬如说我们跟一个朋友今天早晨第一次见面,我们会问他:你好吗?他听了很欢喜。板着面孔:你好吗?这不一样!人家感受完全不相同。所以要和颜柔语。菩萨修什么?没有别的,就是生生世世在一切应酬当中、交际当中就修这个。

 

法门无量无边,「众妙庄严音」菩萨,摩睺罗伽王是菩萨,特别教导我们这个法门,特别找这一类的根性,这一类根性就是不会说话。现在不会说话的人很多,我们遇到了不要怪他,要宽宏大量。常常想到世尊在《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这些人其实性是本善的,之所以变成这个样子,那就是经上所讲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不要怪他,没有受过好的教学,所以落到这种地步。我们看到要以慈悲心来对待,他语言粗暴,我们的语言要柔软,让他慢慢的去体会,慢慢的会觉悟到:我们对人不好的态度,为什么别人对我们态度这么好?绝不能够以报复这种方式来对人,那就错了。古人给我们讲得太多了,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真正觉悟的人以德报怨,以德报德,这是佛菩萨能做到,世出世间大圣人他才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

 

佛与大菩萨教给我们,我们只有一个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无上菩提心,我们只用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不论顺境、逆境,不论善人、恶人,永远没有改变;不但没有改变,而且没有差等,我们是平等的。心是平等的,但是在表现可能有不平等,表现是什么?表现是属于权智,这里头是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运用有一个最高的原则,必定令他开悟。如果用拍桌子、骂人他会开悟,那也是善巧方便,那也是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所以在用的时候花样就多了,这就是方便多门,这就是生活艺术,可是心决定是真诚、清净、善良,帮助他觉悟。觉悟,绝不是一次、两次他就觉悟了,那是属于上根利智,下下根人有的时候一千次、一万次,他还不觉悟,可是佛菩萨对他绝不舍弃,这一生当中不能觉悟还有来生,来生不能觉悟还有后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是什么?是自性、是真如、是法身,遍一切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众生什么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感。如果我们心念、言行与性德不相应,这个感应就微弱;换句话说,纵然造极重罪业,佛菩萨冥冥当中还是保佑你、还是嘱咐你。是因为自己的恶业,不能接受佛菩萨的祝福,是你在抗拒。如果你念头善、心行善,非常容易接纳,诸佛菩萨善意的应,你能够领受。善与善相感应,恶与恶也相感应。什么人喜欢你作恶?妖魔鬼怪喜欢你作恶,看到你作恶,因为你是他的同类,他欢迎你,助长你作恶。你堕落到阿鼻地狱他开心,他在那里鼓掌,「下去了」,把你拖下去了。你行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世诸佛看到欢喜,极乐世界法身大士们欢迎你。凡是往生净土,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是法身大士。也许你说我说的话太勉强,经文上找不到。确实经文上没有这个说法,意思有,意思在哪里?就连四十八愿里面都讲过,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不是法身大士是什么?所以确实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欢迎你。

 

自己在一生当中一定要知道,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只有行善是真的。所有念头都是妄念,只有善念,念佛是第一善。我们念佛要会念,要把佛的善心、善愿、善行落实在自己生活上,叫做真念。口念阿弥陀佛心散乱,古人说的话,「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这两个字你要看清楚,「念」是什么意思?今心,现在的心。心里有佛,口里有佛,行为上有佛;心是佛心,口是佛言,身是佛行,落实了,这叫做念佛。不是口头上念,心里还打妄想,身口还造恶业,这个人不是念佛人。这个人念佛念得再多,古人讲得没错,喊破喉咙也枉然。中国古人造的文字,文字是个符号,智慧的符号,仔细看看这个符号,你就会开悟,你就明了。

 

「众妙庄严音」,我们要学,这个名号简单的说,心善、言善、行善。《无量寿经》佛教给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三句话:「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身一定要守规矩,要给一切人做好榜样;不仅是给社会大众,要给我们眼前的人,眼前是你自己家里人。我们今天在这个团体,是我们团体共同生活的人,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同参道友,我要给他们做好样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从最贴近靠近身边的人,为他们做好样子。如果不是好样子,我们就得罪佛菩萨,得罪所有一切大众,我给他做了一个坏榜样。他们天天在学佛,看到我这个样子,所以他们学的东西都不能够落实,我们得罪佛菩萨,得罪所有一切众生,给自己造无量无边的恶业,自己并不知道,认为我没做错事情,我没有过失。这个不好的形象就造成很重的过失,自己不能发现。

 

佛菩萨为什么能成就上善?就是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能避免过失。《十善业道经》佛说,「不容毫分」,一毫一分,「不善间杂」,你才能做到纯善。我们今天要修善业,但是夹杂不善太多太多,让我们的善行看不见,夹杂得太多了。根本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在烦恼、在习气,贪瞋痴慢,尤其是傲慢。你看《礼记》儒家教学,第二行,这是开端,头一句话就讲「傲不可长」。傲慢是什么?今天叫优越感,特殊阶级,样样都跟别人不一样,不能够随顺大众,觉得随顺大众我就低了一级,我跟他们大家一样,我总要特殊一点。这是大烦恼,这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业障、习气,不但果德你没有分,开悟都没有分;不但开悟没有分,你每天学教、每天听经,你说你听懂了,都没有分,你没有听懂。充其量你只记到经典的文字语言,所谓是囫囵吞枣,食而不化;你所能学得的,儒家所讲的「记问之学」。你听得很多、记得很多,你也会说,说得天花乱坠,与你自己的心行丝毫不相干。这样的修学,李炳南老居士常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无济于事,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不能向上提升。唯有纯善,儒家讲的止于至善,自己能做到,然后才能帮助别人。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3日21:07:1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845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