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第324集 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三二四集)  2000/6/2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45-0324

 

src="http://bd.amtbvod.com:88/v2/mp4/12/12-045/12-045-0324.mp4

 

请掀开经本,「摩睺罗伽王」偈颂第一首看起。在偈颂的前面有一首说偈仪,我们念一念:

 

【尔时善慧威光摩睺罗伽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摩睺罗伽众而说颂言。】

 

说偈的仪式前面我们读得很多,最重要的是提醒我们,还是一个恭敬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从这里看到诸佛菩萨的确是昼夜常念,须臾剎那都没有失去,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请看偈颂第一首:

 

【汝观如来性清净。普现威光利群品。示甘露道使清凉。众苦永灭无所依。】

 

这第一首就是善慧王他的赞颂,也是他的修学报告。长行里面我们读过,他得的法是「以一切神通方便令众生集功德」,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的。赞颂里面这四句,我们应当怎样来学习?『观』是观察,正是世尊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教给我们「观察善法」。善法里面究竟圆满的根本法是自性,所以教我们观『如来性清净』,「如来性清净」就是自性清净。当然这一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容易事情,为什么?如果不是明心见性的人,你怎么能够见到自性?所以这个话是对法身大士说的。圆初住的菩萨,破一分无明,见一分自性,证一分法身,契入如来的境界。

 

如来,《金刚经》上说得好,「如来者,诸法如义」,这是《金刚经》上世尊跟我们解释如来是什么意思,「诸法如义」。佛这句话我们能懂吗?要用现代的话,诸法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如来,一切法就是真如自性,这叫「诸法如义」。谁知道?我们在禅宗语录里面看到了。古时候宗门一些大德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去找他的老师印证,老师就问道,问的话都很奇奇怪怪的,你看《五灯会元》,问那些话我们都不懂,可是悟道的人听了之后他懂;也有用言语答覆的,也有不用言语,用表态的,也有随便拈一物比划比划,老师点点头,给他印证。无论是他说话也好,不说话也好,表态也好,动作也好,无一不是显「诸法如义」。我们没有入境界,所以《五灯会元》看到的时候完全看不懂,不知道他们说些什么,契入境界的人就懂,你就能看出味道。所以这个当机者是法身大士,不是我们普通人。我们普通人也能学习,虽入不了境界,要懂这个道理。为什么?我们才不至于贡高我慢,才知道自己真不行,要虚心,要去努力学习。虽然不能契入境界,我们退一步,相似境界;再退一步,观行境界。换句话说,我们不能见到火,感到火的暖气,这比较接近了,这是一般人讲的气氛。没入境界,能够感受一点气氛,这就很有受用。所以必须要接近道,不能远离。

 

「如来性清净」,我们总结教学,归纳了十句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如来性清净」。这是观行位中的,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也能够学习。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修真诚。真诚心怎么修?舍弃自己的成见,真诚心就能现前。一般凡夫起心动念总是我的看法、我的想法、我以为怎样怎样,这就不行,这是凡夫知见,这就叫迷惑颠倒。把这些念头统统舍弃,曾国藩先生过去讲得好,他给「诚」下了个定义,「诚」字怎么讲?「一念不生是谓诚」。心里有个念头,不诚、不真!佛经上常讲「真心离念」,没有念,有念皆妄,妄念。我们能把一切妄念放下,真诚心就现前,如来性清净的气氛就能够沾到一点边缘。

 

清净心是决定不染污。什么叫染污?你心里面还有牵挂、还有忧虑、还有疑惑,只要有一丝一毫,你的心就不清净,被污染了。不但世法不许,它会染污,佛法也不许,如果你心里头有佛法,你心里头有如来,心里头有清净心,你已经被污染了。《六祖坛经》里说得好,「本来无一物」。我们说真诚,真诚是一物;说清净,清净又是一物;说如来,如来也是一物,你都被它污染了。所以佛很慈悲教导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如来所说一切法,决定不可以染着;换句话说,决定不可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被污染了。应该要怎样?像流水一样让它流过去,决定不取它。这流过去,自己开悟,真的觉悟了;稍有执着,悟门就堵塞了。所以法不能不舍,不舍你就决定不能开悟,你的悟门被堵死了,你就被佛法害了。

 

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起信论》是很好的一部书,教初学的,「大乘起信」,你看到这个名词就知道,这是最初级的教科书,入门的教科书,他教导我们怎样接受佛的教诲?第一句教给我们「离言说相」,不可以执着如来的言说。文字是言语的符号,言语尚且不能执着,怎么能执着文字?这是真正懂得佛法,真正会学,在佛法称之为善学。分别执着文字相,这个不善,只能学佛法的皮毛,佛法的精髓他没有分。

 

第二条教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名词术语,「如来」是名字,「性」是名字,乃至于「三宝」也是名字,「佛」也是名字,「菩萨」也是名字,「法」也是名字,「僧」也是名字,这些名词术语它是表达的一个工具,启发我们自性的一种方法,一执着就坏了,执着不但不能够开发自性,反而造成障碍。古大德有一个很巧妙的比喻,说为「以楔除楔」,楔是什么?从前木匠做家具的榫头,那个时候没有钉子,怎样坚固?是把这榫头地方敲开一点,用个小木片把它再塞进去,这样子它就坚固了,用这个比喻,这个叫楔。如果我们把这个榫头打出来,再用一个来敲,就把它敲开了,你把它打通了。如果你不晓得这个道理,那一边楔出去了,这个楔又塞住了,那不是一样事情吗?世法舍去,不执着了,再执着佛法,还是不通,这个比喻很巧妙。佛法要畅通无阻,不可以执着名字相,名字都是释迦牟尼佛教学的方法,帮助我们明心见性的一种工具,工具需要用,不可以执着。好比我们过河,在从前过河要用船,船是过渡的工具,到了对岸就要离开船,船要舍掉;不肯下船,永远到不了彼岸。船就代表佛法,佛法要舍,你才真正得到佛法;佛法不舍,永远得不到佛法。所以要离名字相。

 

第三,「离心缘相」,这更进一步。心缘相是什么?决定不能用自己的思惟想象来解释佛法,佛法没得解释的。我也曾经说过多遍,佛法没有意思,你说哪个经里头讲什么,这是错误的,什么也没讲。初学的人听到这个说法,听了太玄了,佛法什么都没讲,我们学什么?确实什么都没有讲,我们才能够恢复自性本具圆满的智慧;他要有讲,那他是魔说,不是佛说,佛没有说。没有说,天天在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我们做学生的要会听而无听、无听而听,那就完全相应了,这才是佛的真正学生。如果我们是有听而听,错了,你只能听一点佛法的皮毛,听一点佛学常识,不能契入。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3日21:08:5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845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