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三二五集) 2000/6/2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45-0325
src="http://bd.amtbvod.com:88/v2/mp4/12/12-045/12-045-0325.mp4
请掀开经本,「摩睺罗伽王」偈颂第二首看起:
【一切众生居有海。诸恶业惑自缠覆。示彼所行寂静法。离尘威音能善了。】
我们看这首颂。在长行里面,净威音摩睺罗伽王,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得使一切众生除烦恼得清凉悦乐」,从这个地方契入如来境界。从这些地方观察,我们才真正的体会得,「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个法门都能够成无上道,关键在深入,你入得浅就达不到目标,必须要深入。这个我们在《华严经》上得到很大的启示,我们看到所有这些菩萨们修的法门各个不相同,但是都成无上道。同时在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认识到,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任何一个法门必定是圆满含摄一切法门,这个法门才是真实的。如果这一门是非常窄小的,不是圆融的,不能包含的,这个法门不是佛法,佛法一定是广大遍融。因此无论修哪一个法门,你一门深入,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必定皆是圆满的善法,这是佛法的特质,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偈颂是菩萨修学的报告,也是将他的修学总结提供给我们做参考,让我们有学习的一个门路。前面两句,『一切众生居有海,诸恶业惑自缠覆』,这是偏指六道众生。十方世界诸佛剎土都有六道,没有六道的不多,有六道的占大多数。六道是怎么形成的?是众生迷失了自性,生起妄想分别执着,这样变现出来的,所以六道是唯识所变。佛称六道为三有,海是比喻,比喻广大。欲界有,你心里面有贪图享受五欲六尘之事,这就是欲界有。能够把欲舍掉,不再贪图财色名食睡,那你就超越欲界。往上面去色界,他还有色相,但是他们没有情欲,有色相,叫色界有。色界就是常讲的四禅天,四禅天的天人财断了,决定没有占有财富的念头,这个念头没有,他舍尽了,他也不需要饮食了。诸位要晓得,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我们凡夫五种欲望,这五种欲望统统都断了,都没有了,这个人就不在欲界,他的心清净,他们修禅定,佛经上常讲他们是禅悦为食,他们没有睡眠、没有饮食。四禅一共有十八层天,这是高级的天界,不是普通的天界,普通我们供天神还要供饮食,那是欲界天神,色界天神不需要。再往上面去无色界,这是最高的,修四空定,他连色相也舍掉了,他不要身体,他也无需要居住的环境;身体都没有了,还要什么居住环境?但是都是属于六道轮回之内,没有超越。
佛讲欲界有,有业因果报;色界有,也有他的业因果报,他修四禅;无色界他修四空定,感得无色界的果报,这叫三界有,坏就坏在这个「有」字。到无色界天,虽然身不要了,居住环境的色相也不要了,我们现在一般人称为灵界,可是他还是有,还是有个执着。佛法讲欲界、色界着有,无色界着空,空有二边的情执没有完全断掉,他就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这是世间大圣大贤修行,不能得究竟果报的原因,我们要懂得、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
这一句是提纲,下面一句给我们做具体的说明,为什么他居有海,他不能够出离。「诸恶业惑自缠覆」,不是别人造的六道轮回叫他去受苦,他自己造的。首先迷惑,不了解事实真相,这就是迷。迷了之后妄动,妄动就是业,与事实真相完全相违背。你的思想、见解、行为都与事实真相相违背,这就是恶业;与事实真相相应的,这是净业。净业里面,如果你有执着,有分别执着,我们称为善业;离妄想分别执着,我们就称作净业。由此可知,最大的麻烦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妄想,总以为自己想法是正确的。这个观念不容易改掉,学佛学了几十年,还是自己的想法正确的,改不过来。说得容易,做起来是真难!
为什么改不过来?我们在讲席当中不只提过一次,提过很多次。第一个,对于教理不透彻,佛所讲的意思不懂。开经偈里面教我们「愿解如来真实义」,而我们怎样?我们是曲解如来真实义,误会如来真实义。你为什么会把他的意思体会错了?因为自己有烦恼、有障碍。佛法不难懂,佛法没有深度,今天这么深、这么难懂不是别的,自己业障太重了。除掉业障,佛法就表现在我们眼前,眼前的生活,待人接物,就是无上菩提。什么时候我们才真正能省悟过来?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苦口婆心教导我们断烦恼,要断见思烦恼、要断尘沙烦恼,这两种烦恼就是此地讲的「诸恶业」。
见思烦恼里面,第一个身见,身见就是我执,我执的根是身见。都把这个身看作是我,着了我相;我是个人,着了人相。着了我相,起贡高我慢,在一切人里面我总比别人高,生烦恼了。执着我是人相,对于其他一切的万物在这里生傲慢,人总比畜生高。畜生,人应该吃畜生,错了!畜生造的业障比我们重,牠堕到那一类去了,我们应不应该吃牠?不应该!我们吃畜生跟人吃人是一个意思,人也是动物。
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的心才能够静下来,才不会打妄想,智慧就现前。只有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人才会回头,才会真正的断恶修善。要不是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我们断恶行善是什么样的心态?还是一个不善的心态,依旧是贪心,我行善有善报,贪图善报去行善,没有离开贪心。为什么修布施?布施有福报,布施没有福报就不肯修了。由此可知,修布施不是你的本意,不是你的善心去布施,贪心去布施。有不少人说,佛氏门中舍一得万报,这个话是什么意思?一本万利,到佛门里面来,布施一块钱,明天就得一万块。什么心来布施的?贪心来布施的。如果明天没有一万块钱回报,今天就不肯布施了。虽然行善,夹杂着极不善。布施决定有果报,但是佛菩萨布施绝不是为贪图福报而行布施的,不是的,布施只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果报愈多,布施就愈多,决定没有贪图享受。如果自己贪图享受,享受有多余的再拿去布施,这就是善里头夹杂不善。夹杂着不善,这个福报出不了三界,总是「居有海」,不能脱离轮回;唯有不夹杂丝毫不善,这个人出离轮回了,才能够永脱轮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