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里面,「其有众生,遇斯光者」,这是有缘人,「表佛光虽普照十方,无边无碍,但以众生根性不同,其根下缘劣者,喻如覆盆绝照」,他得不到利益。佛光虽然普照十方,无边无碍,可是众生根下,下根人,缘劣,遇的缘也不是很好。这就好比什么?覆盆绝照。比喻阳光普照大地,他用一个盆子把盆底朝天放到那一块,这一块太阳照不到,他不让佛光注照,也就是说他拒绝,他不接受。这是根下、缘劣,拒绝佛法,拒绝正教。「日光虽遍,但人覆盆于顶,则不见光明。」光照不到你,你把个盆顶在头上,或者是你打一把伞,不让它照。你在这里建一个亭子,你在亭子里面,让亭子遮蔽日光,这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若有机缘,遇斯光者,则必获如下之光益」,像这个经上讲的这些好处,你都能得到。缘是真不一样,这是众生根性不相同。
我在年轻的时候,确实是刚愎自用,狂妄无知,成见很深,自以为是。能把我说服的人不多,我的歪理论很多,喜欢跟人抬杠子,无理,强词夺理也要把别人说得答不出来。好胜,不是心目当中真正佩服的人,我不可能听他的。所以我到台湾,很年轻,二十二岁到台湾,二十六岁认识方东美先生。那是当代世界知名的哲学家,非常佩服,要不是他把佛教介绍给我,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不太可能。这是遇缘。方老师把佛教介绍,我提出些疑问他统统能给我解答,不能不服。而且我们走的这个路子是哲学,不是宗教。他给我上这堂课「佛经哲学」,第一句话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后头缀了一句,「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才把过去对于宗教,尤其对于佛教,错误的观念改正过来。以前从来不进寺庙的,现在老师告诉我,佛经哲学现在寺庙里头没有了,为什么?没人学,也没人教了。不像过去,过去这些寺院丛林,那些出家人真正都是学者专家,大哲学家,现在没有,都不学了。我们要学习佛经哲学到哪里学?到经典当中学,经典在,指出这条路。所以,以后我们常跑寺庙,跑寺庙干什么?寺庙有藏经,这些经书外面买不到,到寺庙里面可以看到经书。老师指定哪些书要读的,我们就去抄,把这些书从藏经里面查出来,来抄。我记得长长短短我还抄了十几部。所以今天佛教最大的困难在哪里?没人认识,佛教本来面目没人知道,学错了!
以后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指导我,单身一个人在台湾,没有家庭、没有眷属,没有牵挂、没有忧虑,就劝我出家,我也就接受了。这个老人太好了,跟方老师一样非常慈悲,对我也非常照顾。我们每个星期见一次面,两个小时。我佛教的根柢是章嘉大师奠定的,入门是方东美先生介绍入门的,成就那是跟李老师十年,跟他的时间最长,工作辞掉,专心来学习,十年。我跟他在一起,跟老师一年三个月,出家的缘成熟,就出家了,出家之后再回到台中,住满十年。没有恒心、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你是一事无成,世出世间法,无论干哪一行,方向不能错,目标不能错,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决定有成就。我这是得力于老师的教导,这三个老师少一个都不行。没有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师劝我学佛,我想不太可能;没有章嘉大师,我在佛法里的根扎不住;没有李老师十年这么长的时间薰修,这个教入不进去。深入经藏,这要有好老师指导,这个确实师生的缘深。老师常说,学生找一个好老师不容易,可遇不可求,老师找一个学生想传道给他的话更难,比学生找老师还要困难。所以,根跟缘这两个字是决定的因素。
「故有能遇与不遇者。若有机缘,遇斯光者,则必获如下之光益」,这个利益我们就遇到了。「垢灭」这第一个,烦恼轻,菩提长,这是头一个你得到的利益,「《魏译》为三垢消灭」,三垢就是贪瞋痴。贪瞋痴的念头你肯定有,你遇到了佛光,遇到了圣贤教诲,你就会把贪瞋痴把它范围住、控制住,它虽然有,它有限度,不能超越这个限度。这个范围,随着你自己修行境界的提升,它慢慢缩小,到贪瞋痴完全化掉,融化掉了,恭喜你,你证得阿罗汉。那就是垢灭了,贪瞋痴没有了,贪瞋痴慢疑都没有了。小圣,也就是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清净得到了,真正得到清净心。清净心里头没有贪瞋痴慢疑,没有我,我与我所都没有。这是得利益的第一个。
第二个「善生」,「《十住毘婆沙论》曰:善根者不贪不恚(就是不瞋)不痴,一切善法从此三生」,这三个根生。如果从根本烦恼上说,根本烦恼是六个,法相宗讲的,贪瞋痴后面,有傲慢,有慢、有疑,这个疑是对圣教的怀疑,有恶见,有很多错误的看法。这统统没有了。恶见就是见解上的烦恼,见惑,贪瞋痴慢疑这个五种是思惑,思想上的错误。见思烦恼统统都断了,证阿罗汉果,经题上的清净心得到了。真正得到清净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他不是凡圣同居土,因为他不是凡人,阿罗汉是圣人,不是凡人。所以他善根决定生,善根生了,不贪、不瞋、不痴,对于圣贤教诲不怀疑,没有嫉妒、傲慢,能生一切善法。那你真正是个善人,佛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标准是这个,这是真正的标准,佛菩萨的标准。人天的标准是十善业道,所以初学佛,要从十善业道开始,从十善业道慢慢向上提升。
「又《智度论三十》」,《智度论》有一百卷,第三十卷里面,「一切善法,皆从三善根生增长」。就是三善根,从三善根生,从三善根增长。这个三善根重要,要常常想到,我有没有贪心,还有没有瞋恚,还有没有愚痴?智慧不开就是愚痴,看经看不懂、听经听不懂都是愚痴。愚痴没法子破,一定要用智慧。对治贪婪可以用持戒,持戒能破你贪心,修定能破你瞋恚心,开智慧才能破你的愚痴心。所以六度里头,布施对付贪的,忍辱对付瞋恨的,般若对付愚痴的。勤修三学、六度,可以破三毒,成就三善根;没有戒定慧三学、菩萨六波罗蜜,这三毒很不容易断掉,换句话说,三善根很不容易成就。「是明垢灭则善生也」,它是相对的,垢是烦恼、是习气、是染污,这个东西除掉,三善根自然就生长,就起来了。
又《魏译》为「善心生焉」。「善心者,以惭愧之二法,及无贪等之三根,为善之自性,与之相应而生起之一切心、心所,名曰善心。」善心的意思更广,但是佛教里是有标准的,不是含糊笼统说的,善心里头是有条件的。从哪个法开始?从惭愧。惭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良心,你还有良心,你的天良未泯,惭是知耻;愧是什么?愧是外面别人的责备,你做了不善的事情,别人批评你、责备你,所以叫羞愧。换句话说,惭是对不起自己良心,愧是做错事情对不起大众,这是善心。人有惭愧,他就能改过自新,人要没有惭愧那就没法子。没有羞耻心就是没有惭,人家怎么批评不在乎,根本无所谓,就是不怕别人的批评,不怕舆论的指责,他什么样的坏事都能做得出来。有惭有愧,做错事情,纵然没有人指责,良心责备,外面舆论指责的时候他就不好意思见人,这种人叫良心未泯。有惭愧,再加上三善根,这是善的自性,一切善法都从这里生。与之相应而起的一切心、心所,心是八个心,所以叫一切,阿赖耶、末那、意识,前面眼耳鼻舌身,八识,叫八心王。与八心王相应的五十一个心所统统善了,没有一样不善,所以叫善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