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众行 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 三昧常寂 (第三集) 澳洲净宗学院(节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02-039-0296集) 档名:29-211-0003
src="http://bd.amtbvod.com:88/v2/mp4/29/29-211/29-211-0003.mp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五十一面,第五行从第二句看起:
「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将天台家三谛,《法华经玄义》里面所说的,我们学过了。在《三藏法数》里面、《仁王般若经》上也讲三谛,跟天台讲的不一样,很值得我们做参考,我们也节录在此地。「三谛,《仁王护国般若经疏》,谛即审实之义」,审查,我们今天讲研究。古大德教导我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审实这两个字,可以包括这四条,了解事实真相。「谓观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不出空与色、心」。这是佛经上的,宇宙之间一切诸法的根源不出这三桩事。也就像科学家一样,这个宇宙什么都没有,只有三样东西。科学家说的三样东西,他说的是物质,物质就是色法;信息,信息大概就是心法;能量,这里讲了一个空。这把整个宇宙万事万物看透,得到的一个总结。我们看《仁王经》上讲的总结,第一个是「空谛,空即虚幻之义」,这个空不当作无讲,什么都没有这空叫恶取空。佛经上讲空不是这个意思,空是有,虽有它不实在,它没有自性、没有自体,所以它是一个幻相,像作梦一样。作梦的时候你不能说没有,你也不能说它有,梦中境界,确确实实没有一样你可以得到的,用这个比喻观察我们世间,世间跟出世间一切法。世间通常指六道,出世间指四圣法界,这是一般所说的。但在大乘佛法里面不是这个意思,大乘佛法这个世间包括十法界,也就是六道跟四圣法界都是世间,超越十法界这才叫出世间,所以出世间是一真法界,是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世间法、出世间法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不出色、空与心,不出色与空。这个看法很像天台家真谛的看法,是如来现量境界;不是凡夫,凡夫没有看到事实真相。
「谓谛审一切众生及世界等法」,一切众生是有情世间,世界等法是物质的世间,在佛法讲器世间。一切众生是情,世界等法是无情,情与无情「性相本空」。相是假的,性虽然是能现能生,它了不可得,因为它不是现象,不是物质现象,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它存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是一切有情、无情的本体,所以不可以说它是无,我们六根都缘不到,把它说作空。它不是物质,我们眼耳鼻舌身缘不到,也就是感触不到;它不是精神现象,所以我们第六意识也缘不到,我们思想对它也没有办法,所以用一个空字来代表。性相本空。「虚假不实」,这个虚假不实是特别对相说的,相是所生的、是所现的。前面说性相本空都是了不可得,六根缘不到,「是名空谛」。这是证得法身的人以上,我们知道在《华严经》,大乘圆教初住菩萨就证得,就入这个境界,他们所理解的这个世界、他们所见到的这个世界真相如是。十法界里面都称为凡夫,六道是内凡,这个内外就是六道做界限,六道以内的这内凡。六道以外的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们没见性,他们还是用阿赖耶,所以叫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单称凡夫把十法界统统包括了,所以我们在经论上看到凡夫这个字样,这个名词要看上下文,如果不包括四圣,那就是六道凡夫。不是真的,全是虚假的,是名空谛。事实真相真正明白,你就放下了,放下什么?放下情,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都是情。对于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不再执著它,这是真修行,这是真正能契入境界,这就是《法华经》上所说的「佛知佛见」,你入如来境界了。
第二个是「色谛,色即质碍之义」,质,它是物质现象,它有障碍。「谓谛审世间众生色身」,我们仔细去观察,仔细去研究,审问、慎思、明辨,对世间众生的色身及世界等法,这个世界万事万物,「山河大地种种形相」,这都属于物质的,底下一句「乃至意识所缘一切境界」,是精神现象,「皆是色法」。物质境界我们容易懂,意识所缘的境界我们比较难懂,意识是什么?思想。譬如我们在此地,我们准备旅行,我们想飞机场,这机场的情形立刻就在脑海里头,它是色法,这个色法叫无表色,你自己很清楚,别人不知道。我们心里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像就在脑海当中,别人看不到,这就是意识所缘的境界,有色。这种色有定功的人看得到,你在那睡觉作梦,一个有禅定功夫的人,他能看到你梦中境界,你作梦在干什么事情他知道,为什么?有色,定能突破一切空间维次。所以我们意识所想像的,跟我们现实环境是不同空间维次,所以我们见不到。得禅定的人,空间维次全部突破,他能见到,道理就在此地。空间维次从哪来的?从妄想分别执著来的;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这维次就突破,就没有了。实际上空间根本没有维次,没有这个东西,这也是假相,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它就有;没有分别执著,它就没有。应该在起心动念的时候还没有空间维次,那叫一真法界。空间维次十法界有,十法界以上的就没有了。这叫「色谛」。
了解万事万物性空相有,有是幻有,空是真空,要了解真空的意思,「真空不空,幻有非有」,这佛经上两句话。为什么说真空不空?它能现相,能生万法、能现万法,你不能说它空,这真空不空。幻有非有,幻有像梦中境界,十法界都是梦中境界,梦中境界虽有,有是假有不是真有,不可得!古大德们常说「人生如梦」,人生是一场梦。如果我们能常作如是观,对修行有很大的利益,什么利益?你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淡薄了,你在一切法里头不会生情执。而修行最难破的就是情执,开悟、见性、证果,最大的障碍是情执,你能把情执看淡,怎么看?世间真的是一场梦。有些人初学,甚至于学的功力不够,听到这个话害怕、畏惧、心神不安,真有这种现象,他觉得他没有依靠。所以这些话,佛不常说,没有相当功底的人,佛不跟他讲,佛跟他讲俗谛,讲世间法,不跟他讲真的。到俗谛修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向上提升,佛才讲,佛说得最多的是在般若期时候讲的,方等有讲,讲得少,阿含几乎不讲这问题。世尊依二谛而说法,教化众生。
宗门所谓向上一著,那就是从十法界再向上提升,这个时候需要讲。为什么?情执不放下,提不上去,情执是假的不是真的。身见,末那里头讲的我见,这是烦恼的根,四大烦恼常相随,我见、我爱、我慢、我痴。换句话说,以为有个我,跟着我一起来的就是贪瞋痴,所以贪瞋痴叫根本烦恼。这四个错误的见解构成末那识,末那就是这四样东西,第七识叫意根。分别呢?分别是它起作用,意根起作用叫意识。意根、意识叫二心,三心二意这叫二意,三心是加上阿赖耶,阿赖耶、末那、意识叫三心,我们常讲三心二意。你用三心二意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三心二意造成轮回的幻相。因是梦幻泡影,果也是梦幻泡影,真因结的是真果,真因是自性,真果是常寂光,那是真的,永恒不灭。实报土是无始无明习气现的相,阿赖耶能生能现,习气没有了,这相也就没有,这就是《般若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末后一个,「心谛,心谛即第八识心王」,为什么?它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它所变的,「谓众生根身、虚空、世界乃至善恶一切诸法,皆由此心出生。」阿赖耶!阿赖耶是造物主。自性能生能现,它现的是一真法界,它不会变,它现的是清净的法界。为什么?完全是自性自然的流露,没有一丝毫缺陷,只有心现,没有识变。转八识成四智,我们自性现的境界、真心现的境界就出现。这上面再加个阿赖耶就变了,变成十法界,再加上严重的情执就变成六道,这是世间相的真相。《般若经》上讲三谛,心谛是专讲阿赖耶,阿赖耶的三细相,就是现在科学家所发现的,能量是阿赖耶的业相,信息是阿赖耶的转相,物质是阿赖耶的境界相,被科学家发现了。这是《般若经》上讲的三谛。
《佛学大辞典》里有一个名词术语「三种三谛」,我们也应该知道,三种三谛是「名数」,名词术语,数它是有三条。「不思议之三谛,虽以无决定性之故,不可说之,然为机缘说之,则不出三意」。这就讲佛菩萨,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教化众生所说的三谛。下面这句话说得好,虽以无决定性之故不可说,三谛有种种讲法,《般若经》讲法跟《法华玄义》里完全不一样,可是看在什么时候,机缘不同有不同的讲法。所以佛无有定法可说,这个随缘有上中下三根。下根「随情说」,情是众生,有情众生,随情说,「此为大悲方便」,我们常讲方便摄生,以善巧方便来摄受一切众生。「或约于有门,或约于空门,而明之」,这个约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就,或者就空门讲,或者就有门讲,完全是看对象。他能够理解有门跟他讲有门,他能够理解空门跟他讲空门,说有门目的让他不要执著有,要把有放下,有是什么?有不是真的,是假的。如果这个根性他是属于空门的,空门是什么?二乘声闻、缘觉他们著空,把空的意思讲清楚,空不是无。空里头有智慧德相,这是空性,空性里面有见闻觉知,这是我们六根缘不到的,所以空不等于无,要教他把执著空放下。佛说法的义趣在此地,目的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诸佛如来说法,众生听到都能开悟。我们现在学讲经说法,他在这里听了几十年都不开悟,不但不开悟,有时候细心去观察,他愈听愈糊涂,什么原因?因为我们自己没懂得三谛三观。三谛三观是觉悟人的生活,他就活在这里头,证果的人好,他超越十法界,那是证果的;没证果的人在十法界里面,他看这个世界跟我们一般人不一样,他受佛法的薰习,他用佛经里面一些道理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他看人、看事、看世界跟我们看法不一样。我们很执著,他不执著;我们喜欢分别,他不分别。他在定中,定生的是智慧;我们是在妄想当中,妄念纷飞,妄想生烦恼,不生智慧,这怎么会一样?放下重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