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经纲要 (第13集 视频)jingkong法师 讲于台湾台北华藏讲堂

admin 大般若经纲要评论阅读模式
摘要大般若经纲要 (第十三集) 台湾台北华藏讲堂 档名:09-028-0005

大般若经纲要  (第十三集)  1997/2  台湾台北华藏讲堂  档名:09-028-0013

play-sharp-fill

请掀开经本一百O二面。《纲要》所节录的还是很长,我们想在很短的时间能够学习得到般若的实用,所以再从《纲要》裡面选择,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修学法门之中迫切需要的开示来研究。所以我们採取的是选讲,诸位看一百O二面倒数第三行,最后这一句看起,我们将经文念一念:

【善现复白佛言。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不应住色。不应住受想行识。】

这一句非常重要。下面他说:

【何以故。色。色性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性空。世尊。是色非色空。是色空非色。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个一段我们读起来,非常像《般若心经》裡面所说的,其实是一个意思。《般若心经》是六百卷的精华、精要,也就是说世尊二十二年所讲的般若,最重要的就是这麽几句话,这称之为《般若心经》。《金刚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在这一句裡面。这就是『不应住色,不应住受想行识』,无住生心。为什麽不能住?这个住的意思就是执著,我们现在讲执著。换句话说,你可以分别,你不能执著,你才有个入门之处。如果把境界往上面再提升一层,那你连分别都不可以。前面我们曾经跟同修们讨论得很多,因为一切众生对于色受想行识,「色」就是物质,我们今天讲的物质,「受想行识」是属于心理。我们今天把它分为两大类,现代的科学分为精神跟物质,色法就是属于物质,用这一个字做代表;精神的部分就说四个,受、想、行、识。

受是感受,我们有苦乐忧喜的感受,称心的事情就很欢喜,违背的事情就很难过,他有感受,这个受是感受。想是思想,这个容易懂,几乎我们的想是不会中断的,连睡觉他还会作梦。梦从哪裡来?梦从想来的,你要不想就不会作梦。行,行是一个相续的相,它不会中断。受想行识,受想行可以说是作用;识是心,是体。有体,有用,从作用裡面说受想行,体为什麽称识?识是含藏的意思,也就是我们一般人讲落印象。我们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外面境界都有个印象,印象在哪裡?印象在识裡面。识就好像是个仓库一样,专门储存这些印象,因为印象非常非常複杂、非常非常之多,我们一生就够多的。

识性裡面含藏的这些东西,累积储存的东西无量无边。这在佛法裡面讲,这就是因,这是种子。你有这个因、有这个种子,它遇到缘,它就起作用。作用,我们叫起现行。现行,实在讲,就是讲果报。你遇到缘,果报就现前。所以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决定不是没有果报,没有果报是你没有遇到缘。譬如说我们种瓜,瓜子是个因,瓜子要放在一个水瓶裡面,放一百年它也不会结瓜。为什麽?它没有缘,它的缘是土壤、肥料、水分、日光。它有这些缘凑合,它就会发芽,就会生长,开花结果。所以诸位要懂得,因要遇到缘,才会结果;因要不遇到缘,虽有因,不结果。但是你要知道,那个因永远存在。不像瓜子放在杯子裡储藏一、二百年它就烂了,它遇到缘,它也不会起现行。我们所造的善恶业,含藏在阿赖耶识永远不会坏。所以什麽时候遇到缘,什麽时候果报就现前。今生今世遇到缘,现在就报了,我们讲现世的果报,他现在就遇到缘了;这一生当中没有缘,来生遇到缘,那来生这个果报就现前,这在佛法裡面叫生报,生是来生,不是这一生;来生也没有遇到缘,将来总有一天会遇到缘的,这叫后报。后报,实在讲,时间不一定,从你第三世一直到无量劫。决定不能说做了因没有果报,没这个道理的,决定有报,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个时候是讲它的缘,遇到缘一定会有果报。

你执著,你执著无论是在精神方面、在物质方面,你以为它是真实的,你不知道它是虚妄的,你执著它,你想得到它,或者你想远离它,也不行。总而言之,你对它已经起心动念,已经有了分别执著,这就叫住,住是这个意思。我们一般佛法讲著相,著相就是住,著相就有这些果报。所以佛与大菩萨他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他不执著,他不著相;不但不著相,他连分别的念头都没有。所以他在外面叫照见,不是分别见,叫照见。照见,像一面镜子一样,自自然然的就照得清清楚楚,裡面一点分别都没有。分别尚且没有,哪来的执著?为什麽不分别、不执著?佛说了,这一切现象,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都是一个幻相,不是实在的。《金刚经》末后总结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佛把事实真相为我们一语道破。梦幻泡影都是比喻,你不能说没有这个事,明明昨天晚上睡觉做了个梦,醒来还清清楚楚,你不能说没有,但是了不可得。不但是你醒了之后了不可得,实在讲就在梦中也了不可得,哪裡会有真的得到?佛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梦幻泡影,不是事实,有相没有体,体也叫自性,没有自性,没有自体,假的,不是真的。

色法是假的,不是真的,心法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我们讲物质的部分是色法,精神这一部分是心法,还是假的,还不是真的。有些聪明人他知道色法是假的,心法是真的,像西洋过去这些大科学家,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的观察,也说了一句很有智慧的话,说「我思故我在」。我,我在哪裡?他们也懂得身不是我。什麽是我?我会想,我会思,我能想、能思的,那个是我自己。这个就是属于心法。他认为心法是自己,色法不是自己,对这个色身他就不太重视,他重视精神这一部分。其实,我思还是假的,比我们一般普通人是进了一大步,可是还不是事实。为什麽?佛给我们讲,能思的是什麽东西?第六意识、第七识,第六意识分别,第七识执著。你看看落在第六、第七识裡头,把这个东西当作自己,依旧是错了。不但六、七识不是自己,阿赖耶识也不是自己。但是阿赖耶识是距离自己最近的,贴近自己。迷了的时候不是自己,觉悟了就是自己。觉悟了就不叫阿赖耶,就叫真如本性;不觉的时候,真如本性就叫阿赖耶。所以阿赖耶叫半真半假,迷了,它就是假的;悟了,它就是真的。可是七识、六识、前五识,决定是假的,决定不是真的。

《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什麽是有为法?《百法明门论》裡面就讲得很清楚,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这全都是有为法。这四大类合起来九十四法,这个九十四是天亲菩萨归纳的。天亲菩萨根据什麽讲的?根据《瑜伽师地论》说的。《瑜伽师地论》讲得详细,裡面总共讲了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认为这六百六十法太繁杂了,对于初学相当不方便,把六百六十法归纳成一百法,叫做百法。在法相宗这是入门的一个教科书,是入门的东西。我们从这裡看就知道,这九十四法都叫有为法。他把这个法分两大类,有为法,另外一边就是无为法。无为法只有六个,有为法九十四个,包括我们今天讲的物质与精神全是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事实真相。也正符合《金刚经》上所说的,你看《金刚经》佛讲的三心不可得,那个心就是精神这一部分,百法裡面讲叫心心所。色法,这是讲的万法。佛说,万法皆空。为什麽说万法皆空?因为一切法是缘生的,因缘生法。缘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它不是单独生的,它是由许许多多条件聚合起来发生的,这许多条件当中缺一个都不能发生。许许多多条件没有自体,所以佛说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能得的这个心不可得,你所得的一切物相也不可得,能所都不可得,这是真相。你今天以为你所得到的,那是你的妄想,不是事实。你以为我得到这个身,我今天得到很多钱、得到很多财富,全是假的,你那在说梦话,哪裡真有这个事情?这是我们要觉悟的。

六百卷《大般若》,世尊说二十二年,就是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真相。实在讲,这个事实真相很难体会过来,不容易悟过来。说了二十二年,我们今天把《大般若》展开来念一念,念个几遍,你能觉悟吗?还是悟不了,还是把这个身当作真的,把一切万物当作实在的,裡面还是患得患失,你糟不糟?这又是什麽原因?实在不得已,才套佛教裡头术语的话,我们的业障太重了。佛说的这些,我们读了、听了,不能说不懂,但是我们做不到。境界一现前还是迷惑颠倒,还是老样子,一丝毫都改不过来,这就是业障太深、习气太重了。现在关键,我们如何消除业障,如何能把习气断掉?业障、习气断掉了,你就作菩萨,你就成佛、成菩萨。成佛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佛是分证佛。分证佛就是菩萨,我们通常讲佛是讲圆满佛、究竟佛,菩萨是分证佛,没有究竟圆满,他也是佛。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记》裡面,给我们解释经上讲的诸佛如来,他解释诸佛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多就称为诸佛。这四十一个人,最低限度的,像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那就是佛,一点都不假,他是真佛,不是假佛,但是他见性没有圆满,他的无明没有断尽,只断了一品。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尽了,那就是圆满究竟佛。这些都是佛教普通的常识。

所以我们读了这段经文,跟《心经》裡面所说的没有两样,告诉我们事实真相。特别这裡要紧的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是物质,我们今天讲的动物、植物、矿物,乃至于一切的现象,都是属于物质,这个都叫色法。我们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乃至于意,我们能够思惟、能够想像得到的,统统包括在色,用这个字来做代表。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就是空,「即是空」就是当体即空,你就是智慧开了,你见到事实真相。你知道这一切万法当体即空,你不会再执著它。也就是我们讲的,你不会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你放在心上多累。放在心上的现象,就是执著、牵挂、忧虑,你就会产生这些烦恼。不知道事实真相是一场空,你起这些妄念不叫自找苦吃吗?你本来是清淨无为,你本来是天真佛,今天变得这个样子,就是对于事实真相没了解,看错了、想错了,才搞成这个样子。

所以这一句话非常重要,「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由此可知,空不当作无讲。说空什麽都没有,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空是有。有即是空,这是我们学佛的难关,因为我们一般观念,空跟有决定合不起来,空不是有,有不是空。佛法裡面讲空即是有,有即是空,空跟有是一不是二,你能够从这上体会,这就有味道,你就有入门之处。《般若经》我们听、我们读,始终入不了门,就是空跟有这个概念合不起来,空是空,有是有,是两桩事情,这就是不得其门而入。所以佛法,这部经是大乘经,大乘经裡讲怎麽入门?入不二法门,什麽时候你晓得空跟有不二,一就不二,你就入门了。这一入门就了不起,入门就是菩萨,没有入门是凡夫,一入门就是菩萨。一入门在教下裡面讲大开圆解,在禅宗裡面讲大彻大悟。大开圆解、大彻大悟都是讲入门了,入的什麽门?不二门,知道一切法是一不是二。一即是二,二即是一,这个很有味道,你就入门了。一不是二,二不是一,你始终入不了门。为什麽有人能入,有人不能入?话说回来,还是有执著,分别、执著一不是二,二不是一,他永远不能入门。有的人听了觉悟,不分别,不执著。这一不分别、不执著,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他就入门了。

由此可知,妄想、分别、执著就叫做业障,你永远见不到事实真相。你说这一切现象是假的,我们每天看到这个现象好像是真的,好像这些现象都存在,没有改变,这是我们眼睛看错了。你所觉得这个存在,你要懂得这个存在是暂时的存在,这个大家能点头,不错,暂时的存在。我们这个人活在这个世间,纵然活上一百岁,一百岁之前没有这个身体,一百岁之后也没有,这个一百岁是暂时,不是长久的。活上两百岁也是暂时的,也是很短暂的,是暂时的存在。所以佛用个露,露水。露水,太阳没出来它在,太阳一出来蒸发掉了。这种现象叫相续相,实在讲它是不是存在?它不存在。你了解它不存在,你才看到它的真相。真相是什麽?真相是如电,闪电。「如露亦如电」,如露是讲它的相续相,就是暂时会存在一段时期,那是相续相,事实真相刹那生灭。

这种事实真相,现代科学发达,逐渐逐渐的体会到了。科学家明瞭,我们这个身体,你到讲堂之前的我,以及听经听了一个半钟点出去讲堂之我,这个身不是一个身,不是的。你以为来是这个身,回去还是这个身?错了,大错特错,不是的,你这个身不断在那裡生灭,已经不晓得改了多少次。说个浅显的例子,诸位能够体会一点,我们这个身体是许许多多细胞组成的,这个细胞新陈代谢,有细胞灭了,有新的细胞生了,它不断的在新陈代谢。所以你来的时候,这一个小时,很多细胞已经消失了,很多新的细胞生了,哪裡是你来时候的我?不是的。不但我们这个身细胞新陈代谢,连我们穿的衣服也是刹那生灭,这个裡面一分析,原子、电子,分析到最后是粒子,它也是刹那生灭,它也不是永恒,不是常住的。

证明佛在经上讲的没错,它的存在是「如露亦如电」,它的事实真相是「梦幻泡影」。你能够把一切物相,能看穿、看透彻了,你还会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吗?自自然然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你的心得自在了。换句话说,你再也不分别,再也不执著,再也不打妄想,所有一切忧虑、牵挂,一切烦恼,贪瞋痴慢,一扫而光,你业障消除了(那个东西都是业障)。业障消除,你的真性现前了,你的真心本性现前了。真心本性裡面含藏著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就是佛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统统现前了。本来是佛,本来成佛。佛是真的苦口婆心,将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来了,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你要能够证得,你就要真干。你听了,懂得了,很欢喜,不肯做,不行。不肯做,你不能够证得。你要认真去做,做就是行,所谓修行,认真去修行。

般若裡头修什麽行?就是修看破、修放下。看破,我过去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刹那生灭、梦幻泡影、了不可得,以前以为这些东西都是真实的,现在知道是梦幻泡影,你就看破了。从前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有妄想、分别、执著、烦恼、忧虑,日子过得好苦。现在明白事实真相,把这个东西全部放下,业障就消掉了。看破是消所知障,放下是消烦恼障,你二障都破了,所以你就成佛、成菩萨。你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你所过的是真正觉悟人的生活,那是真正的幸福美满。我们世间人常讲真善美慧。世间人讲真善美是有名无实,佛菩萨过的日子,真善美是事实,你从此以后就过真善美的生活。所以这几句经文是般若裡头精华的精华。我们再看底下这一句,也非常重要,接著看下去:

【乃至不应住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亦复如是。】

这个言语很简单。『陀罗尼』是梵语,翻成中文意思是总持,要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总纲领。我们修学佛法,要把佛法的总纲领抓住,你修学就方便、就容易。『三摩地』是定,翻成中文意思是定,禅定,也翻作止观,都是修学的方法。要合前面的意思来说,「不应住一切陀罗尼门」是真看破了,不应住「一切三摩地门」是放下了,这是佛法。正是《金刚经》上所说,「法尚应捨,何况非法」。前面讲的色空,裡面包括世间法跟出世间法;这个讲到陀罗尼跟三摩地,完全讲的是出世间佛法,佛法也不能执著、也不能住。这个意思就是说世出世间法,你可以受用,你可不能执著。这个话诸位如果还不能听清楚,还体会不到它的意思,我再讲得浅显、白一点,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可以享受,你不能佔有。这个话好懂!你有佔有的念头,你就住,你就错了,可以享受,不能佔有。

诸佛菩萨为什麽那麽自在?就是他享受,他不佔有。我们众生为什麽这麽苦?我们享受还要佔有,错就错在这裡。享受没有错,诸佛菩萨享受,你看看《华严经》,你看看《弥陀经》、《无量寿经》,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他怎麽不享受!吃饭的时候,讲经的时候,大众聚会的时候,有天乐,有天人奏乐来供给你欣赏,还有天女在跳舞来供给你欣赏,他怎麽不享受?载歌载舞!他为什麽那麽自在?他没有得失的念头,没有佔有的念头,这就对了。不像我们凡夫,我们凡夫享受要想据为己有,那就苦了,那就自讨苦吃。为什麽不能据为己有?因为是空的,相有体空,决定不可得。我们学佛要学这一点,在一切享受当中决定没有丝毫佔有的念头,于是我们的生活就能够随缘、就能够自在。你的烦恼一天比一天轻,你的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是佛法裡头所讲的转烦恼为菩提。菩提是智慧、是觉悟,把烦恼转变成菩提,转变成真实的智慧。所以这段经文裡面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法都不可以执著,都不可以据为己有,你才能够得大自在。底下这段经文,诸位明白这个意思,自己就可以看。

我们再翻过来,看一百O四面。这个文是从前面接著来的,我们把前面省掉,单单看这一段,看第三行,一百O四面第三行:

【一切相智。非取相修得。诸取相者。皆是烦恼。何等为相。所谓色相。受想行识相。乃至一切陀罗尼门相。一切三摩地门相。于此诸相而取著者。名为烦恼。所以者何。以一切法本性皆空。不可取故。】

我们只看这一段的结论。前面给我们讲的陀罗尼跟三摩地,这些都是菩萨在因地当中所修学的纲领。或者我们以为这个可以不要取著,无上菩提我应该要取著,我们学佛目的就是求证无上菩提。这裡告诉我们,『一切相智』,这一句就是无上菩提。《般若经》上讲「一切相智」,一般大乘经裡面翻译的叫一切种智。此地翻为一切相智,这是玄奘大师译的;其他的译经的法师,他们都译成一切种智。所谓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三个合起来,梵语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翻作无上正等正觉,一切相智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一切相智。

佛在此地说得明白,『非取相修得』,无上菩提决定不是著相可以修得的。你要著相修学,你决定得不到无上菩提;不但无上菩提得不到,连菩提的边际都得不到。你所得的是什麽?这裡讲,你所得到的是烦恼。为什麽是个烦恼?因为你所得到的是分别执著,不是真正的无上菩提,决定不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如来果地上的智慧。说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就是说我们真如本性裡面本来具有的智慧,这个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现在我们这个智慧不起作用,为什麽不起作用?就是因为我们念念取相、念念著相,所以它不起作用。我们还是用著相、用执著这个念头来修学,换句话说,你还是不会得到的,一定要离相。所以《金刚经》上两句话重要、关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但世间这一切现相不住,佛法的相也不住,你就真的成就了。这个意思很深、很广,要细心去体会。

从哪裡修学?从生活当中修学,生活当中修学不著相。我们吃东西,不著吃东西的相,你是真正在修行。你吃东西还要挑口味,还要去讲求营养,这个东西好吃,那个东西不好吃,我要想吃什麽东西,你是凡夫,你不是修行、不是用功。真正修行人是一切味是一味。为什麽说一味?这个一味,并不是说酸甜苦辣咸他都不知道,那舌头不是变成麻木了吗?那哪裡叫菩萨。什麽味道他都知道,因为他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并不是说他不知道,他样样都知道,他没有分别心,没有好恶心,就是一切都随缘,一切都好。你说他多自在!我们这样也要挑剔,那样也要挑剔,连学佛,对佛还要挑剔,这个就糟了。你去拜佛,这个佛像庄严,我喜欢;那个佛像我讨厌,我不喜欢。你看看连佛像都要挑剔、都要执著。经本摆在这裡,这部经好,那部经不好。这部经印得很好,我喜欢;那部印得差一点,我不喜欢。你看看,你连佛法修学都是在那裡分别挑剔、在著相,你哪一天才能成就?这个成就就是说你哪一天才入不二法门?把这些妄想、念头统统放下,那就是成就。所以修行在哪裡修?穿衣、吃饭,就是平常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样样清楚,样样明瞭,样样不执著,这个就是佛菩萨。

换句话说,你看《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修学的纲领,清淨、平等、觉。如果我们与这个纲领相应,你是真修行。我穿衣与清淨心、平等心、觉心相应,我穿衣是修行;我吃饭,吃饭跟清淨、平等、觉相应,吃饭是修行,是佛道;我喝一杯水,喝水的时候与清淨、平等、觉相应,我喝水就是行菩萨道。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要与这个相应,就是经上讲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以为怎麽相应!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都跟觉正淨相应,这叫念佛;不一定口裡头天天喊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叫念佛。口裡头念佛,心行都不相应,古人讽刺你说,「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麽?假的,不是真的。果然念念相应,一句佛号都没有念,他叫真念佛。为什麽?佛就是觉,佛就是清淨,佛就是平等,你念念都是清淨平等觉,你不是在念佛,谁在念佛?大家看看《华严经》,我们现在正在讲著的,这刚刚讲过没多久。吉祥云比丘代表的是佛宝,他给我们讲二十一种念佛法门都说到,他说念念相应,这是真念佛。二十一种念佛门把大小乘佛法全部都包括进去了,哪一个法门不是念佛门?可以说你的方法不一样,你统统都是念觉正淨,只要念觉正淨就是念佛,觉正淨就是清淨平等觉。这些道理我们要懂。最要紧的就是不著相,所以说是「一切相智,非取相修得」。

『诸取相者,皆是烦恼』,这句话要记住。你的烦恼从哪来的?烦恼就是取相来的。取就是得到的意思,我对于一切外面现象我要想佔有,我要想得到,这就是取。你看十二因缘裡面讲的爱、取、有。爱是喜欢,爱,不想得到它,没有得失的心,你的烦恼很轻,烦恼轻,你只有爱,还没有取;如果落在取上,那你的烦恼就重;如果有,那就更重了。有是什麽?心裡头真有,念念都不放弃,那个问题就大,你就真苦了。最严重是你心裡头有,心裡头念念执著不肯捨弃,这个佛要度他就非常非常困难。所以这些东西统统是烦恼。爱,烦恼很轻;取,就重了;有,就最严重。

下面讲,『何等为相』,哪些相?色相,物质;受想行识,精神。一切物质、一切精神的受用,刚才讲,你可以受用,你决定不能佔有。诸佛菩萨他受用而不佔有,六道凡夫受用当中佔有。实在讲,还有很多为什麽?佔有还得不到受用,你说那个冤枉不冤枉!怎麽说佔有而不得受用?现在在台湾这种例子就很多,有钱的人家,在风景很好的地方买了别墅,很漂亮的花园洋房别墅,他佔有了;他有没有享受?没有,一年难得去一次度假。平常僱一些人在那裡看守,让那些人享受,自己不能享受。那些替他看房子的工人在那裡享受,还要拿他的待遇,还要接受他的供养。那些人是真有福,他自己没有福。你看那个看房子的人,他有享受,他没有佔有,他很快乐、很自在;这个有钱的人,他有所有,他不能享受,你说他多苦。有很多人别墅很多,到处都有,一年难得去一次。这种人叫做迷惑颠倒,不知道积功累德,不知道利益众生。佔有能享受还讲得过去,佔有又不能享受,你又何苦,花那麽多冤枉钱?大概总是欠债的还债,他僱的那个人替他看房子,那就是他的债主,大概是还他债的。只有这个解释,否则怎麽解释法?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佔有就是烦恼。

『于此诸相而取著者,名为烦恼』。无论是物质上的,无论是精神方面的,你要是著相、取相,这就是烦恼。下面佛把这个道理说出来了,『所以者何,以一切法本性皆空,不可取故』,这是佛把真话说出来。为什麽诸佛菩萨受用而不取,而不据为己有?他知道一切法空,一切法决定不可得,所以取、有这个念头他们没有。我们能够把取、著、有这些念头打掉,大乘佛法修学不难,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轻而易举,随时可以去的。这个法门殊胜,万修万人去。

前天我们三重淨宗学院新道场建立了,邀请我去参观。他们请了很多次,我都抽不出时间,我难得抽出一点时间,到他那边去看看。我看了之后欢喜讚歎,实在难得。台湾还有一点福报,还有一些真正修行人在那裡用功办道,我们托他的福。那个地方一百多人认真在干,真修实干。主持的人廖居士,他们是居士道场,没有出家人。廖居士告诉我,这两年他们同修当中有四位往生的,瑞相都非常好。确确实实是真的往生,不是假的。最近一位距离现在才两个多月,两个多月以前往生的,七十多岁的一位老居士,他学佛没有多久。他告诉我,他学佛大概只有四个多月的样子,往生的时候自己选择时间,很不可思议。因为他初接触到佛法,一接触听说西方极乐世界这麽好,他就去找廖居士,跟廖居士讲,我一定要去。这个心非常的坚决,一定要去。过了一个月之后,他又到廖居士这裡来,向他借一些经书、录音带,回家去听。又过了一个月,他又来找廖居士,他跟廖居士讲,他说我们一家都不信佛,就我一个人学佛,我年岁大了,将来要往生,家裡的人来障碍,那不就糟了吗?他们不懂得佛法,这个来哭、那个来闹,再手去触摸你的身体,这个事情就麻烦了,他问廖居士怎麽办?廖居士就跟他讲,你们家裡的人是不是都上班,有工作?他说:是。他说:那你等他们上班,家裡没有人,再往生。他听了有道理,两个月之前,真的他选择的时间,家裡的人统统上班,家裡没有人,他往生了。等他家人小孩下班回来之后,他已经超过八个小时,你看看厉不厉害!可以选择时间的,避免人家打搅。你看他也没有人助念,念佛才四个多月,等于说是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没有生病,好好的人,说走就走了。

这个法门真正殊胜不可思议,这些例子就在我们眼前。你要问,他为什麽能做到?没有别的,他真放下,所以才感应道交。我们为什麽做不到?一面念佛求生淨土,这个地方还捨不得离开,那怎麽行?这个地方儿女亲情,还有财产,还有股票,还有一大堆的东西,那怎麽办?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怎麽念都不相应。人家为什麽相应?彻底放下,一丝毫牵挂都没有,感应道交,可以自己选定时间,不可思议。

经文到这个地方,这是「无住品」讲完了。下面是「般若行相品」,也就是说般若修学的样子,我们也在这裡面选段来讨论。请看经文,一百O四面倒数第三行:

【复次世尊。菩萨审谛观察。若法无所有不可得。是为般若波罗蜜多。】

我们只看这一句。『审』是审察,细心的去观察;『谛』是认真的去观察。细心认真的去观察,观察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实实在在讲,现在西方有许多科学家,特别是物理学家,现代的科技是向两个方向在发展,一个是太空,向大的,无限大的发展;另外一个向小的,量子力学,极其微细的方面发展,这是两个极端。从量子力学裡面去观察,跟这个就完全一样,观察到一切万法「无所有、不可得」。这些人是借重科学的仪器、数理的推论,才发现了。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没有这些仪器,他凭什麽观察?就凭两隻眼睛观察。佛的眼睛跟我们观察的能力不一样,我们是肉眼,他是五眼圆明。观察这些物相,无微不察,比现代科学家用这些仪器观察还要深入。观察到一切万象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种观察就是修学般若波罗蜜多的样子。什麽叫修般若波罗蜜多?这就是修般若波罗蜜多。

我们是凡夫,没有这个智慧,粗心大意,也没有办法观到这麽样的细微,可是从粗的相,你要去观察,你也是在修般若波罗蜜多。粗的相怎麽观察?你观察周边这些众生,因为人看别人容易,看自己难,但是你看到别人,一定要回来想到自己。看什麽?看这些人一年比一年老了,这裡头生智慧。老了是什麽?无常。人不是一年一年老,不是一月一月的老,是刹那刹那老化。你能想到刹那刹那在老化,刹那刹那无常,这个就是无所有、不可得,青春不能永驻。再看看报纸,大家都有看报纸的习惯,不要看那些社会新闻,看那个东西我们心地被污染了,不看那些。看什麽东西?看讣闻,今天你看多少人走了,昨天多少人走了,无常。

我在没有学佛之前,那个时候我在公家上班,每天早晨报纸送来的时候,我一定看。我看什麽?我看讣闻,别的东西我不太注意。我就看每天都有人走,慢慢就会轮到自己。这个东西没有忌讳的,人生一定要走这个路,你怕也不行。不能说怕,你就不死,哪有这个道理?你怕也要死,不怕还是一样死,何必怕它?能够提高警觉,能够慢慢醒悟,一切法不可得。换句话说,你现在得了的也好,得不到的也好,得来绝不留恋,没有得到的决定不想,就随缘。所以有也好,没有也好,都好。有,不会挂在心上,不可以据为己有;没有,没有就算了,绝不希求,你说你的心多安。

今天有一个同修告诉我,他被扒手扒去大概不少钱,心裡很难过。著相!扒去,跟你平常捐钱做功德不一样的吗?捐给他就好了。你看那个念头一转,心情马上就不一样;你转不过来,烦恼,苦不堪言。你那些钱是不是能得来?不会得到了,你又何必生烦恼,何必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钱财,假的,得失也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你得到不要生欢喜心,丢掉也没有任何烦恼,永远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这就是修般若波罗蜜多。如果我们学佛连这一点受用都得不到,那你叫白学了。一定是看得开、看得破,你才能得大自在。所以佛在此地跟我们讲,一切法,你看讲自性空,讲了多少遍!这一句话在这部经上讲了百千遍都不止。

诸位再看一百O五面,一百O五面看倒数第二行,也从末后这句看起,我把这个文念一念:

【一切法。离一切法相。自性亦离自性。相亦离相。自性亦离相。相亦离自性。自性相亦离自性相。相自性亦离自性相。若菩萨于此中学。则能成办一切智智。】

这个开示妙极了,我们所希求的就是要求一切种智,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的智慧,他教给我们求智慧的方法。你一定要懂得,『一切法』,这个「一切法」包含世间法跟出世间法都包括在裡面。一切法,『离一切法相」,这个意思深了。譬如我们手上拿的这本书,这本书是法。我们著相的人看到,这是一本书,精装本。明白的人看到,这哪裡是一本书?这是一百多张纸。你看到一百多张纸,书的相就没有了,就离了法相,你看到的是真相。你看到这个书是看到假相,你看到这裡一大堆的纸,你看的是真相,这个看法跟我们一般人看法就不一样。真相明白,容易破执著,他不执著。我们凡夫看到这件衣,这个衣不错,做得很漂亮;菩萨看这件衣是什麽?这件衣是很多线条组成的,把线头一抽,一条线,哪有衣?这个衣无非是线条编织而成的。再看那个线有没有?线也没有,线仔细一观察是许多纤维组成的。这样再一分析,再往裡面观察,就变成分子、原子、电子、粒子,衣服的相不可得。所以,法离法相。

『自性亦离自性』,为什麽?佛说自性,这是个名而已。有没有这个东西?有。名,决定是假名,名可名,非常名。你要执著有个自性,你就决定见不到自性。这个是佛法最难的地方。所以佛说法,马鸣菩萨教我们,怎麽样去读经,怎麽样去听法,你才能够契入这个境界?他说得很好,「离言说相」听,你听不要执著他的言说相,不要分别他的言说相;「离名字相」,自性、一切法,这都是名字,一切相智、三摩地、奢摩他、陀罗尼都是名词,都是佛学名词,假设的,不能执著,无有自性。你要能够离相,你才真正懂得佛的意思,开经偈上:「愿解如来真实义」。

『相亦离相,自性亦离相,相亦离自性』,这彻底说明一切法了不可得,这些句子彻底给我们说明。所以菩萨在一切法相裡面,你说他的心多清淨,一丝毫不染著。诸佛如来讲经说法,菩萨去听,佛清淨的,佛说法没有染著,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说跟无说是一不是二,这是不二法门;菩萨听法,听而无听,无听而听,听跟无听是一不是二,他也入不二法门。这是成就一切种智,若不是这样修学,自性裡面般若智慧决定不能现前。这句话要用禅宗的术语说,就是明心见性。你要不与这个原则相应修学,你决定不能明心见性。念佛人也一样,念佛人要不入这个境界,不是这样的修学态度来念佛,你决定得不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一定要离相,一定要不著相,不能取相。相不能著,非相也不能著,这经文后头都有。

非相是什麽?空相。相是有,非相是空,空有二边都不能著,都不能取。《金刚经》上说得好,不应住法,不应住非法,非法就是空,空有二边都不住。了解这一切万象的真实相,这些现象本体是什麽、怎麽发生的?对于这些道理,演变的程序、过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毫不执著。明瞭是智慧,一切都不执著是禅定、定功。我们讲到最粗显之处,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了了分明是慧;决定不受外面的诱惑,决定不受外面的干扰就是禅定。你接触外面境界,看到这个也好、那个也好,好的就想要,不好的就讨厌,你就被污染了,那你就是凡夫,你被污染了,你在这个裡面生起执著、生烦恼了。诸佛菩萨在境界裡生智慧,不生烦恼。为什麽?他没有取、没有著,没有这个念头。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智慧。学佛的人应当常生智慧,不应当常生烦恼。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2月1日11:50:5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728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