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经纲要 (第2集 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 讲于台湾台北华藏讲堂

admin 大般若经纲要评论阅读模式
摘要我们从这里看起。般若一会世尊说了二十二年,所说的内容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实在讲,事实真相可以一语道破(我们《般若心经》念得很熟),二十二年所说就是一部《般若心经》,《般若心经》的详...

大般若经纲要  (第二集)  台湾台北华藏讲堂  档名:09-028-0002

play-sharp-fill

请掀开经本五十六面,看经本下面阿拉伯字的页数,五十六面,从第一行看起。第一行第二句,我们把经文念一遍,对对地方:

 

【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蜜多时。应如是观。实有菩萨。不见有菩萨。不见菩萨名。不见般若波罗蜜多。不见般若波罗蜜多名。不见行。不见不行。】

 

我们从这里看起。般若一会世尊说了二十二年,所说的内容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实在讲,事实真相可以一语道破(我们《般若心经》念得很熟),二十二年所说就是一部《般若心经》,《般若心经》的详细解说而已,可见得这个问题是一句话能讲得清楚的。为什么世尊反反复复说了那么久?原因就是众生很健忘,刚刚听完,扭过头又忘记,老毛病又发了,累得释迦牟尼佛讲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我们有没有觉悟?还没觉悟。由此可知,经论上讲凡夫业障深重,我们不能不承认。业障若是不重,早就觉悟过来了,何必要劳累世尊,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反复的说明?这个意思,我们多少要体会得一些,然后修学才有个入门处。归根结柢就是教我们不可以执著,教我们看破、放下。

 

这一段我们选的是世尊对着舍利弗尊者的开示。『舍利子』就是舍利弗尊者。『具寿』是古时候老师对学生的尊称,有些经上翻作慧命须菩提,这个「具寿」跟慧命的意思相同。赞叹这个学生有智慧、很聪明,现在的话就是很聪明、很伶俐的好学生,就有这个意思。叫着「舍利子」(《弥陀经》上翻的是舍利弗),叫着他,告诉他。舍利子,这句话是叫着他的名字,这是经论上有这么一个习惯,凡是叫著名字,下面的开示就很重要。叫名字是提醒他,叫他特别注意。

 

底下这些话佛说的:『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蜜多时』。「菩萨」是说一般的菩萨,通常跟「摩诃萨」连起来,意思都是讲三贤十圣。三贤位称菩萨,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摩诃是大,摩诃萨是大菩萨。对于地上菩萨通称作摩诃萨,也就是初地到等觉,一共十一个位次,这十一个位次都称之为摩诃萨。菩萨修行最重要的科目就是般若。般若是梵语,般若波罗蜜多都是梵语。「般若」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智慧,「波罗蜜多」的意思是圆满,合起来圆满的智慧、究竟的智慧,这就是称为般若波罗蜜多。究竟圆满的智慧,它的作用是无所不知,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我们常讲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样不知道的,这才叫做般若波罗蜜多。

 

也许大家听到,这可能吗?谁有这种能力?佛告诉我们真的可能,有这种智慧能力的人太多太多了,可惜我们没有见到。哪些人?佛与诸大菩萨,这里讲摩诃萨。摩诃萨与诸佛如来他们的人数超过我们一般众生,超过!他们都有这个能力,都有究竟圆满的智慧。佛告诉我们,这种究竟圆满的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能;换句话说,你应该有这个能力,你本来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也不是你学得来的,也不是你修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世尊在《华严.出现品》里头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德相就是此地讲的般若波罗蜜多),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今天虽有,有失掉了,有不起作用了,有等于没有。

 

我们今天什么都不知道,沦落到这样的地步,什么原因?佛跟我们讲,妄想、分别、执著,这叫病根。什么病?把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失掉了,原因就是这个。佛大慈大悲教化一切众生,教什么?佛教给我们什么?佛就是把这桩事实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让我们觉悟过来,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舍掉,我们的本能就恢复了,般若波罗蜜多就现前了。如果我们真的是聪明伶俐,听到佛这个说法,马上就放下,你立刻就成佛,有什么难处?难在你不肯放下,你舍不得放下,这样才劳累释迦牟尼佛说了二十二年。其实不止二十二年,一切诸佛如来,无量劫中,无有疲厌的为一切众生宣说。佛的智慧,佛的善巧方便,怎么唤都唤不醒,当时听了,好像是明白了,一转眼又迷惑了。

 

这个地方世尊又说,「菩萨摩诃萨」,这是已经入了境界,也就是说修行的功夫已经得力了。我们今天谈修行,说实在话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就不一样,就真的有受用。功夫得力的现象很明显,自己也能觉察得出来,那就是烦恼、妄想、分别、执著轻了,不能说没有,一年比一年轻,一年比一年少;而智慧是一年比一年增长,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的看法愈来愈真实,这是你功夫得力的现象,所谓是烦恼轻、智慧长。从这些地方能够检点我们自己修学有没有进步,从这方面来检点不难看出。

 

佛在此地教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如是观』。你看经上用的文字,用「观」,不是说应如是「想」。我们现在很糟糕的是把想当作观,想是什么?打妄想。观跟想差别在哪里?给诸位说,观不用想,那叫观。禅宗里面叫参,参就是观。我们现在常讲参观,参观这个名词是从佛教里来的。可是现在嘴巴里说参观,谁会参?谁会观?我仔细看了一看,没一个人会参,没一个人会观。参跟观要离心意识,那就是参,那就是观。心意识是什么?八识。学佛的同修学过《百法明门》,懂得一点唯识的常识,你就明了,八识是妄心,不是真心,八识起作用是打妄想,那没有观也没有参。参观是怎么样?参观要离八识,不用八识。那我们先要晓得,八识的作用是什么?前五识关系不大,最重要的是后面三个。第六意识分别,我们的分别心是第六意识;执著是第七识,末那是执著;阿赖耶识是落印象。你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就晓得怎么样参、怎么样观,参跟观是不用心意识。也就是说,不分别就不用第六识,不执著就不用第七识,不落印象就不用第八识,你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跟平常没有两样,但是你现在会了。禅宗里头常问:「会吗?」这什么意思?会了的人不用心意识,他就会了。见色闻声,穿衣吃饭照常,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就叫观。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月31日16:39:1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716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