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三九四集) 2016/10/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394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回)》第三九四集经文
第九O三页 末5 辛一、谕忧恼劝舍 至 第九O六页 第2 即俗云奔波劳碌也
辛一、谕忧恼劝舍 分二 壬一、共争不急 分二 癸一、勤务恶苦
【经】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
【解】右段首明此土众生普皆忧恼,劝令厌离。
「共争不急之务」,指世人皆共争无关紧要之俗务,不重本身急迫之大事。不知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但贪名利,故忧苦万端,无有出期。如《会疏》曰:「夫物有本末,事有缓急。以办了一大事为急先务。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而后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花中,不落恶趣之谓也。然诸人缓于火急之事,走不急之经营。大命将尽,虽悔何益。」
「剧恶极苦」。「剧」者,甚也。《浊世恶苦品》曰:「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又曰:「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譬如大火,焚烧人身。」恶是因,苦是果。杀盗淫妄酒,是为剧恶。造恶感受恶果,名为五痛五烧,如火烧身,故曰极苦。又《会疏》曰:「人世炎炎,犹如火聚,故云剧恶极苦。」
「勤身营务,以自给济」。《会疏》曰:「营谓经营,专力于事云务。以是勤劳其身,故云勤身。」「给」者,相足也。以物饶足为给。又「给」者,供给也。「济」者度也。故知经义为:勤劳其身,经营事务,求能自给自足,以度此生。如《会疏》曰:「士农工商,为给自身,故云以自给济。给,供给也。济,周济也。」
癸二、起惑妄作
【经】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解】「尊卑、贫富、少长、男女」,指芸芸世人之种种类类也。世人位高者尊,位低者卑;财多者富,财少者贫;年老者长,年幼者少,种种不同之男男女女,无不同此愚痴贪欲之心,苦心积虑,忧念重重,奔波劳碌,无有已时。故曰:「累念积虑,为心走使。」义寂师曰:「累念于既往,积虑于未至,故云累念积虑。常为欲心所驱役,嘈杂奔波,故云为心走使。」意谓思忆过去是「累念」,忧虑未来名「积虑」。故此心念,无有安时。因心有所欲,身必随之。例如欲购爱物,则不顾拥挤杂乱,奔波排队。故曰为心走使,指为此欲心而奔走也。如《嘉祥疏》以「心财相积不舍」,释「累念积虑」。以「勤求无宁」释「为心走使」。盖谓积于心念之中,俱是财物,故名累念积虑。勤欲求得,故身心不安,是名「为心走使」。又憬兴曰:「为心走使者,如渴鹿逐于阳炎,翳眼弄于空华,皆为爱水之心,不了病华,而走驰故。」阳炎即阳焰,乃沙漠中出现之幻相。远望似水,渴鹿渴马等求水心切,趋赴求饮,惟是徒劳。又如有翳之病目,于虚空中妄见空华,思欲把捉。不知本自无花,故云「为心走使」。「走使」者,即俗云奔波劳碌也。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三九四集) 2016/10/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39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经文,第九O三页倒数第五行,科题,「谕忧恼劝舍」。分两段,第一大段,「共争不急」。这也分两个小段,第一段「勤务恶苦」。这一段经文往下这几品,我们是从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个六品经是世尊在无量寿会给我们讲的戒律。佛法总的来说,不外戒定慧三学,每一次讲演都离不开这三个主题。既然是戒律,我们就必须遵守,不能不守,不能守就不能得定。我们随俗,浅而言之得不到清净心,得不到清净心,念佛就不相应,往生就有障碍。我们要想像海贤老和尚那些人一样,临终时候自在往生,没有痛苦,说走就走了,那学习这些经文比什么都重要。请看经文,这是说众生很勤快干什么?造恶,现在世间人确实如此。经文: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
佛法里头提到,我们现前生活环境总离不开苦恶,恶是因,苦是果。这一段念老的注解,「首明」,这品经一开端就说明,「此土众生普皆忧恼,劝令厌离」。是不是真的?一甲子之前,六十年之前我们还很年轻,二十几岁,没有想到苦,虽然苦好像日子还能过得去,每天还是笑脸常开,没感觉到苦。这六十年,十年十年做一个比较,那就是让我们真正感到苦,意识到苦,十年很明显。到现在,现在不是十年,现在每一年比一年苦,我们看到了,我们感觉到了。一年比一年苦什么原因?造的这个业一年比一年重,恶业。苦从哪里来的?恶业所感的,恶业是因,艰难是苦。佛在这边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世间人,这个经在地球上讲的就是地球人,地球人在干什么?大家都在争,拼命的在争。争什么?都不是重要的事情,我们常讲,鸡毛蒜皮的事情。
念老的注解说得好,这第一句,「指世人皆共争无关紧要之俗务」,世间事真是无关紧要,「不重本身急迫之大事」,什么是大事?生死是大事。「不知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年岁愈大感触愈深,小时候、年轻时候,小时候在一起玩耍的同伴,壮年的时候在一块共事的朋友,大部分都不在了,于是感觉到生死事大,渐渐什么?渐渐就轮到我自己了。我自己怎么办?不学佛的人疏忽、大意了,到死那个争的念头还没有断,还没有放下,到哪里去了?六道轮回是他的果报。念老在这里说得好,不重视本身急迫之大事,不知道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但贪名利」,没有得到想尽方法要得到,得到之后又怕它丢掉,怕失掉。「故忧苦万端,无有出期」,他没办法从这个痛苦里面跳出来。
「如《会疏》曰:夫物有本末,事有缓急。以办了一大事为急先务。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先要找到一个今天晚上住的地方,「而后却出干事」。等到天黑的时候有投身之地,先把旅馆找好。这是一般旅行的人都知道,旅行第一个把旅馆订好。现在交通方便,无论是乘车、坐船、飞机,先把航班安排好,然后再把晚上到达的时候旅馆订好,再办事就不急了,事情办完可以好好休息。现在我们在这个世间,到这个世间来,我来了九十年,在这个世间住九十年的不多,多半五、六十岁走的,很多,七、八十岁走的,比比皆是。走了,我们看到了,我们会不会去想他到哪里去了?真正学佛的人,猜想,正是所谓八九不离十。为什么?经典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只要念熟、念明白,这桩事情你就明白了。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办?
我们今天遇到无比殊胜的大法,不是普通一般法门。大乘经里头同学们都知道《华严》第一殊胜,《华严》修学有困难,分量太大,没有老师;《法华》也殊胜,都没有老师教。而有一个比《法华》、《华严》还要殊胜的法门,老师还挺多的,不乏善知识,这就是净宗法门。海贤三圣为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他们往生了,自在往生,往生之前身心健康,没有一丝毫老病死,没有这个现象。海贤老和尚一百一十二岁,身体健康,一百一十二岁还爬树去摘柿子。有信徒来看他,他去摘柿子分给大家吃,一百一十二岁。也是表演给我们看的,虽然年岁大了,体力不衰,跟年轻人一样,年轻人能上树,他也能上树;年轻人能工作,他也能工作。往生的那天,白天,他工作了一天,在大菜园里面整地、除草、浇水,样样都干,从早干到晚,晚上往生了。没有说我今天晚上往生,我现在可以休息一下,多念一点佛,他没有。其实他的佛号不妨碍工作,工作不妨碍念佛,他佛号没间断,跟阿弥陀佛约定,时间到了,佛来接引,他真走了。
这桩事情距离我们眼前不太久,今年二O一六年,他是二O一三年一月走的。阿弥陀佛跟他约定说,你看到有一本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阿弥陀佛就来接他往生。他天天盼望,他不认识字,他没有念过书,所以不可能有人送书给他看,不可能。怎么偏偏就有这回事情,有个人带了一本书去送给他,也可能不是送给他,他自己看的,被老和尚看见了:你带的有书,什么书?他把书名一报,老和尚非常欢喜,阿弥陀佛跟他约定的,一点都不假,真有人送这本书来。穿袍搭衣,捧在手上,请人给他照相,第三天就走了。做给我们看的,我们学佛、念佛不能输给他,他能自在往生,我也想自在往生,能不能做到?人人都能做到,为什么?你本来是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但我们本来是佛,所有的动物、花草树木、山河大地都是佛。树有树神,花有花神,草木有草木神,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我们就知道,这一切万物同是一个根生的,这个根就是真心。谁的真心?自己的真心。
诸位必须要明了,真心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动念。这个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六道轮回都是同一个心生的,这一切万事万物跟我们什么关系,你真搞清楚、搞明白,对佛说的不怀疑了,你就会肯定跟我是一体。不是一家,是一体!大乘经上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们可以这么说法,十方三世万事万物共同一法身,一体!学佛目的是什么?回归自性,就成佛了。我们凡夫很久很久迷失了自性,变成十法界众生,变成六道轮回的众生,堕落成这个样子。现前居住的环境是一年不如一年,这是事实,稍稍有一点知识的人都能觉察。虽能觉察,无可奈何,怎么办?我们是无比的幸运,遇到佛法,遇到净宗,遇到《无量寿经》,遇到会集本,这个福报太大太大了!我们所遇到的,你要都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能量可以保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就在这一生圆满成就。我们不能够不记住,不能不认真去干,信、愿、持名,就能往生净土。真信,没有丝毫怀疑;真愿,愿心坚定,绝没有改变;念念念著阿弥陀佛,像海贤老和尚一样,就决定得生净土。这是大事!无量劫来,无论在哪一道,头等大事,没有比这更大的了,你能认识这一点,你的智慧福报没有众生能跟你相比,一生必定圆满成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