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君子喻于义。】
下一句是「小人喻于利」。君子真正明白、通晓做人的道义、大义,而且做为他处世的标准。小人精打细算,还是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但是说实在的,其实当他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他的智慧就有限了。所谓「欲令智迷,利令智昏」,他纵使再怎么会算,人算不如天算。都是为自己斤斤计较、自私自利,他人和最后一定没有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一个家庭自私自利,最后众叛亲离;一个国君自私自利,最后一定被推翻。所以这个小人说到底,还是不明白的人。
所以孔子提到,人在五种情况是不吉祥的,五不祥,「夫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这是五不祥。我们刚好提到「小人喻于利」,他只是斤斤计较自己的利益,事实上他的心胸太小了,福也跟着折损。所以量大福才会大,小人毕竟眼光短浅,他还是没有明白通达人生的大道理。您有没有看过哪一个人斤斤计较,最后人生很好的,有没有?没有看过。现在的人很奇怪,都有他自己一套一套的道理,然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面也没有人说,因为统统是计较,然后很幸福的,一个都没有,五千年历史连一个都没有,然后他就偏要这么做。结果人算不如天算,他很斤斤计较,有一句话等着他,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孩子比他还会算,最后他就完蛋了。
曾国藩先生的外孙聂云台先生写了一本书叫《保富法》,怎么永保一个家族的财富。里面就提到一个周姓的富翁,真的非常有钱,自私自利。他死的时候,那个时候是民国时期,他的财产是三千万大元。那吓死人,那应该是大的银行家。他说他一生拥有财富的方法,就是只要进来了,很难把它拿出去。所以那时候发生很严重的水灾,他有一个掌柜的,一个钱庄的主管,捐了五百两,被他骂得狗血淋头。他自己还洋洋得意,他致富的关键祕诀,就是进来就不让它出去。结果他去世之后没多长的时间,因为他把财产分给十个子孙,他这些子孙最后钱财都全部败光,有的沦为乞丐。这个叫「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变成殃及子孙,所以绝对不能自私自利。
【见义不为。无勇也。】
见到道义不去做,那就没有勇气。成语常讲的,见义要勇为。我们来看一则见义勇为的故事,我们刚刚讲的,「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看《德育古鉴》一百六十一页,这是见义勇为。「杨少师荣,建宁人,先世以济渡为生」,他们家世代以济渡为生,应该是住在河边,摆渡来谋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大雨造成溪水暴涨,民居都被冲掉了。「溺者顺流而下」,这个溺者有的是已经淹死的,有的还活着在奄奄一息当中。「他舟皆捞取货物」,其他的船都想趁这个时候多捞一些金银财宝。而杨少师的「曾祖及祖」,这个祖是指爷爷,曾祖就是指爷爷的父亲。「惟救人」,您看,一心一意只想着赶紧把人救起来,这都是仁慈的表现、仁义的表现。因为你把一个人救活,把一个男人救起来,可能他的父母妻小,她往后的日子才过得下去。感同身受,这个时候就尽心尽力。「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他同乡的人,这个嗤就是笑他,真笨,这么好的机会也不多赚一些财物。
「逮少师父生」,这个逮是等到,杨少师的父亲出生,「家已裕」,家庭渐渐富裕起来。「有神人化为道者」,有神仙化成道人。「语之曰」,告诉他。「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你的祖父积累了很厚的阴德,以后他的子孙会富贵显达。「宜葬某地」,适宜把他葬在某个地方。「即今白兔坟」。这些都是明朝的故事,现在这些地方大家有机会都可以去看看。「生少师」,后来少师出生。「封三代皆一品,累世贵盛」。他当到了少师,这个少师应该是太子的老师。太子以后当皇帝了,他就是皇帝的老师。而这么高的官也是对国家奉献很大,就追封他三代的祖上都是一品官,就是他父亲、他祖父、他曾祖父。您看他曾祖跟祖父积了这么多阴功,后来还是被皇帝封一品官。
一百一十七页,我们看另外一个见义勇为。「建州章太傅」,建州这个地方,这个张太傅,太傅是官。张太傅,「妻练氏」,他的妻子姓练。「素有贤德」,向来就很有德行。「智识过人」,她的智慧、见识超过一般的人。「太傅出兵,有二人违令,欲斩之,练氏密使亡去」。这两个人犯了军法,本来要斩首,这个练氏仁慈,有智又有仁,悲智双运,赶紧祕密安排人让他们逃亡,逃走。「二人奔南唐为将」,这两个人到南唐都当了将军。「后攻建州,州破」,他们来犯建州,结果建州被攻破。「时太傅已死」,那个时候太傅已经过世了。「二将重以金帛遗练氏」,这两个因为被练氏救过命,所以给她财物,送给练氏。「且以二白旗授曰」,还拿了两支白旗给练氏,「吾将屠此城」,这两个将军说要屠城,「夫人植旗于门」,植旗就是把两个白旗插在门口,「吾戒士卒勿犯」,我交代我的士兵绝对不可以侵犯。
「练氏返金帛」,把金帛,黄金、丝绸都退回去,「并旗不受」,连旗她也不接受。「曰:君幸念旧恩」,君是对他们两个人的尊称,很感念你们念过去的这分恩情,但是我「愿全此城之人」,希望你们能保全这整个城人的生命,这也是我的愿望。「必欲屠之」,假如你们真的一定要屠城,「吾家与众俱死耳」,那我不会偷生,我会跟全城一起死。而且因为这个太傅负责这个建州,应该已经很长的时间了,是这个地方的父母官,所以他们夫妻也是跟人民都不分彼此,她绝对不愿意抛下子民偷生。所以假如一定要屠,我们家就跟老百姓一起死,「不愿独生也」。「二将恐亡练氏」,这两个将军恐杀害了练氏,「又感其言」,也被她的这番话所感动,「遂止」,就没有这么做了。「夫人所生八子,皆登第」,这是大福!见义勇为福报很大,八个儿子统统考上进士,这个很不简单。我们再看回来「绪余」:
【闻义不能徙。】
听到道义的行为、道理,不能够赶快迁移,这个『徙』是迁移,就是赶快去奉行。像圣贤人他们闻善马上就赶紧去做、去实践。「闻义不能徙」,也是夫子对自我的一种要求。夫子有讲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而人闻义而不能去奉行,这等于是良心比较被欲望所蒙蔽了。『不善不能改』,这是羞耻心也比较提不起来,不然应该知道自己不善,会觉得很丢脸,赶紧去改正过来。所以人要保持廉耻心,保持良知,就能改过行善。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没有遵循道义的做人原则,而让自己富贵,这样的行为,圣贤人是绝对不齿的。不齿就更不可能去羡慕,绝对在人生的境界当中,只要不符合道义的绝对不会动心,再多都不会动心,『于我如浮云』。其实人生也像浮云一样,像做一场梦,什么也带不走,干嘛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让自己的良知、灵性堕落?孟子也有一段话,跟孔子这句话相呼应:「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做一件不道义的事情,伤害一个无辜的生命,而得到天下,圣贤人都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很多人说,让我得了天下之后,我一定好好爱人民,让我有这个权力了,我一定好好爱人民。这样人的话绝对不要相信,他当下就不能守仁义了,还指望他以后守仁义吗?
【君子之于天下也。】
君子在天地之间,在跟所有的人相处的时候:
【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这个『适』跟『莫』有可不可的意思,就是无可或者无不可做。以什么为标准?『义之于比』,这个「比」就是遵从和符合义的就做。无可或无不可,只要跟义相应的就应该去做。不是随着他个人的喜好,想做不想做,可做不可做,不是这样的。或者是不是说,这个人关系跟我很好我就做,那个人关系跟我很疏远我就不做,不是这样。应该做的,有生命危险都做;不应该做的,哪怕获得天下都不做。我们看这一次日本核能电厂出意外,很多人奋不顾身进入现场减少核灾的污染,那些人都是见义勇为不顾身命去做这些事情,他们也是「义之于比」。日本人也是从一、二千年前,尤其是唐朝的时候,大量留学生到中国读书,也把这些古圣先贤的教诲,带回去成为他国家的一个文化思想。也是在这些危难的当下,他们也表现出这个义。这个义当中有为国家、为人民,还有也是要为世界负责任。
这节课就跟大家先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