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在很多的问题,其实就是人心能不能从利调回到义来。老板一有道义了,道义会相感应,慢慢底下的人就受感动。这整个社会人心就开始因为我们而转!不要计较,不要要求,从我心做起。《大学》里面讲:「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上位的人很仁慈,底下的人受到他的感化,道义就提起来了。人与人其实不复杂,相互感应,你用道义的心就感来他的道义,用自私自利的心就感来他也是自私自利。所以人与人的关系、互动不要怪对方,先观我们自己的心态很重要。所以老祖宗提醒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很有道理。因为所有我们人生遇到的情境、人与人的状况,都是相互交感的,根源在我们的心态。
刚刚讲到当老板的人,还没付出就在想自己了,这还是利,还不是义。我曾经跟这些企业家谈的时候,他们又会说了,假如我一直教他都教不好,他又不好好学,然后又造成我团体的麻烦,我又学中华文化,那我可不可以把他辞掉?大家想一想,可不可以辞掉?这个老板讲的有没有道理?我学了传统文化,要有义,可是他教不会。其实他有一句话没有讲,损害到我的利益了。还有另外一个重点他也没提醒到,因为我们在做传统文化的事情,也不是做个像、样子给人家看的,应该是念念为对方着想。假如他真的教不会,必须当头棒喝他才会醒,那你把他辞掉是慈悲。因为他这一生到这一刻,从头到尾没有学会,可能得你敲他一棒他才会,他才开始有点懂事。那敲不敲?敲,你敲得准吗?假如哪一个老板,今天听完这一堂课,「好!痛快,礼拜一我非干掉他不可,而且是蔡老师说的」。那就麻烦了,那我以后也不敢讲话了。
你看,核心在哪?在自己的这颗心。是真正疼惜他,纵使是把他辞退,那言语是非常恳切,是疼惜他的。他听懂不懂那是他的造化,我们讲的时候是真正的爱护他,苦口婆心,不是发脾气。而且,除了叮咛他之外,还给他希望,「你假如这些做人做事的态度,能够下功夫去提升,坏习惯改掉,我公司的大门随时欢迎你回来」,那也不失人情味。但是必须告诉他,「你以后走到任何一个因缘跟团体,你都要守规矩,不然你不能立足,你也没有办法立信于社会、立信于团体」。所以君仁,仁慈表现在爱护他、教他。老祖宗说君亲师,一个领导者,君,以身作则;亲,生活上的关怀、体恤;师,也是在工作、在处世的能力上能够指导他。
再来臣子,我们是下属的,尽心尽力是我们的本分。我们之前读到「管晏列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我们当下属的是不是时时都是保持在这样的道义的心态,来尽我们的本分?还是今天给领导提个意见,领导没有采纳,每天晚上很生气在那里骂:这个建议这么好,领导都不采取,气死我了。抱怨本身也不是道义,还是来自这个我,怎么可以不接受我的意见?所以大家有没有体会到,人的烦恼、人的怨恨、人的脾气,这些烦恼的根在哪里?自我太重了。所以斩草要怎么样?要除根。大家除不除?因为我从大家的表情看起来,好像不是很想除,还想让它多生一点。这个根要除不难,只要在整个五伦关系当中,处处都是想着我应尽的道义,处处都是想仁义。
仁就是为他好,怎么样做对他更好,这个方法不行,怎么再试另外的方法。很有耐性,善巧方便,这个就是仁义。这个时候无形当中,自己的自我就愈来愈淡、愈来愈淡,之后就不会再自私自利,不会再只为自己想,就放下了这个我,念念为人着想。这样的人生好不好?可能有人听到这里说:我都替人想,谁替我想?其实这一念心还是为自己想,动念即乖,刚刚我们才讨论念念为人着想,马上一谈论事情,又回来了,我都为人想,那谁替我想?所以有时候放下一个习惯,会有担心,会不习惯。可是真放的人就知道,念念为人想,是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孟子懂,孟子有契入。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仁义处世,他的人际是和谐的,他的人生会是幸福的。很多的冲突、摩擦、对立,其实都还是来自自我太重。自私自利、贪、发脾气,跟这个有关系。包含兄弟朋友之间,是讲道义还是讲利害,这个都是我们值得去观照自己的。现在兄弟朋友为什么冲突这么多?还是利摆前面造成的。所以这个社会问题也不复杂,真的能把自私自利转成道义,这个世界就和平了。接着《说文解字》里面讲到:
【义。己之威仪也。】
一个人,让人家看起来很有威仪、很庄严,主要诚于中形于外,因为他做的都是道义的事,他有养浩然之气。这样的人你一看,就觉得他令人尊重,他就有他的气质、威仪会出来。假如一个人都自私自利、鬼头鬼脑的,每天都在那里动脑筋为自己,他看起来会不会很庄严?我们看以前那些奸臣都在谋私利,长什么样子?你们看连续剧有没有看过奸臣跟弥勒佛长得很像的?没有!相由心生,心量小,眼睛也会小,五官就会慢慢缩起来了,因为他常皱眉头。心量大的,心广体胖,整个眉间就愈来愈宽。心量小,喜欢计较,眉间就愈来愈窄,两个眉毛就快连在一起。相貌是有它的原因的。今天回去照镜子:我爸妈怎么给我生成这样?这一念心不对,成年人要有一个态度,成年人的相貌不能怪父母,要自己负责。尤其四十岁以上,那是要完全自己负责。很多人说,好险,我才三十多岁。这些念头都是不负责任。刚刚这个四十岁是谁的标准?是没有学传统文化的。学了,哪怕你现在只有二十岁,都要改相貌才对,不然就是不老实听话,没依教奉行。而威仪,它也是从有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它体现出来的。所以:
【古者书仪为义。书义为谊。】
所以有『义』的,他表现出来的威仪不同。而这个「义」,其实就是这个『谊』。「谊」就是该不该做,适不适宜。做人的准绳、标准就在这个义当中。所以:
【义之本训。谓礼容威仪出于己。故从我。】
『义』本来的意义有讲到,『礼容威仪』,出于自己,所以它这个义字里面有个我。而且「礼容威仪」,其实就是一个人合宜的行为,合宜的道德行为。而且这个义当中有我还有一个羊字,古代羊有代表美善的意思,表美善。所以等于也是我内心的这种道德流露出来,展现在外的礼容威仪,这个就是道义的表现。当然一个人要成就自己的道德,也就是要循义,不断的提升自己,把自己、把我提升到美善的境界。所以接下来讲到:
【董子曰。仁者。人也。】
『仁』的精神,这个『人也』是能推己及人,想到自己就想到别人。
【义者。我也。谓仁必及人。】
仁慈,必想到他人。
【义必由中断制也。】
讲到『义』,必从自己的心来判断该不该做。不该做自己做了,这个我就堕落了,就不美了,就不善了。有时候违背道义,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一生就毁了,不能成就自己了。所以这个标准是不可须臾离也。该做的,再怎么困难,义无反顾去做。所以古人有句话叫「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这都是义的表现。面临财物,不应该拿的,绝不苟且。这样的教诲,其实在我们十几年的读书生涯当中,很少能薰习到。尤其社会又是功利思想,我们在这个大环境当中,自私自利也无形当中增长。假如从小都是受这些教诲,我们整个威仪很不同。
有一个人做人做得不好,其实人生就是学习,学得好升级,学得不好留级,学得太差降级,这个仁兄他学得太差了,阎罗王就判他:你没有做人的资格,你五常都做不好,降级,你只能做畜生。他为什么五常做不好?他特别自私、贪心,所以他得降级。结果阎罗王判他降级做畜生,他还主动提出要求说:阎罗王能不能让我做母狗?阎罗王很纳闷:这么多畜生可以做,你为什么要做母狗?他说:我曾经看人家写过一句话,说临财母狗得,临难母狗免。所以你看人的习性难去掉,连到阎罗王面前还没有反省,还是自私。不过,他主要还有一个原因,是书读得不够多,字看错了,把「毋」看成「母」了。所以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很多启示,人有时候严重的习性,得要下功夫才行!
评论